灵石交友,为何只有女娲娘娘和陆压道人可降服?
灵石交友,为何只有女娲娘娘和陆压道人可降服?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一样,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神魔小说。在封神中,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是猿精,梅山人士,不管是出身和法力都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特别相似,同样是猿、猴的类别,同样精通七十二般变化,同样身经百战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如此一个形象,可惜是个反派。
反派是必死无疑的。最后,女娲娘娘给了杨戬山河社稷图,杨戬将袁洪擒获。问题又来了,即便擒获之后,依然无法处决他。就跟孙悟空一样,任何法器,兵刃,刀斧,对他都是无可奈何。那袁洪的头每次被砍之后,又会重新长出一个,折腾了半天,刀斧手都累了,他还跟玩游戏一样逍遥。直到最后,姜子牙祭出了陆压道人的法宝“飞刀”,才把袁洪彻底斩杀。
袁洪到底是何来历,如此能耐,他是孙悟空的前身吗?当然不是。因为受了电视剧版的《封神榜》的误导,很多人以为袁洪是孙悟空的前世。其实《封神演义》写成于《西游记》之后,因为西游记太有梦幻神魔色彩,而且孙悟空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形象,很难让作者能抑制住不去模仿。所以,《封神演义》中,袁洪这个角色只是在模仿孙悟空,而把他设为反派,可见作者的用心也是想把这个有模仿痕迹的角色最终写死的。因此,他们二者并无任何关系。
而且,袁洪死后封神,被姜子牙封为“四废星”。既然袁洪有了正式的编制,就需要在天庭天天上班打卡,如果有偷懒或者下凡等忤逆的举动,那可是要被打神鞭的。所以,袁洪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转世投胎的可能,他更不会是悟空的前身。
另外,严谨的说来,《西游记》中也早就杜绝了这种可能。西游原著中孙悟空大闹阴曹地府想要找自己的名字,找了半天,根本没有在“猴属”的范围内找到,最后,还是从“魂”属的册子里找到了:
又看到猴属之类,原来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裸虫,不居国界;似走兽,不伏麒麟管;似飞禽,不受凤凰辖。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找到之后,悟空果断的为自己“除名”。从此寿命几何,再也不受阴曹地府的管制。
所以,孙悟空其实并不算猿,甚至连“猴属”也算不上。
袁洪来历袁洪乃是猿精。位于梅山,跟其他六个妖怪结成了一个团伙叫做“梅山七怪”。女娲娘娘是妖怪之祖,所以袁洪是直接归女娲娘娘管制。
幼长梅山下,成功古洞中。曾受阴阳诀,又得天地灵。善能多变化,玄妙似人形。梅山称第一,保纣灭周兵。
由上可知,这袁洪虽然是一介妖怪,可却是身高八尺,英姿飒飒,神通广大,有千年道行。他精通八九玄功及多种妖术,胯下一匹白马,又衬一根镔铁棍,如此奇人,他说自己是梅山第一,没人敢说第二的。而且袁洪交友广阔,有英雄气概,性情潇洒,自然得了女娲娘娘的青睐。
八九玄功八九玄功,又名九转元功。《封神演义》中所记载的阐教神功,杨戬,袁洪皆有修炼。
奠定袁洪和杨戬如此威名的,便是这套玄之又玄的无上道法八九玄功。而在袁洪之前,此功本是杨戬一人的独门绝技。
修成《八九玄功》之后的杨戬:腾云驾雾不在话下,七十二变随心使用,元神出窍也非不可,金刚不坏不死不灭。玉鼎真人有云:修成八九玄中妙,任尔纵横在世间。根据神功所示,如果修成至第九转,将天生之三魂七魄炼化,九转归一,自此练成金丹永存之身,大道可成,元神永聚不散,功体万劫不朽。
因为这项神功的加持,袁洪才成为经天纬地不死不灭的一个人物。
袁洪的天敌袁洪因为受制于女娲娘娘,女娲乃是万妖之祖,对于她手下妖怪的弱点那是非常清楚。于是,在杨戬和袁洪对峙几百个回合未见胜负眼看就要兵败垂成之时,女娲娘娘前来助阵:
女娲对杨戬说:“你虽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徒,善会八九变化,不能降伏此怪。吾将此宝授你,可以收伏此恶怪也。”杨戬叩首拜谢,女娲娘娘自回宫去了。杨戬将此宝展开看时,心中甚是欢喜,此宝正是“山河社稷图”。
看过《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的朋友们,应该知道电影中哪吒玩的不亦乐乎的图,就是山河社稷图。与别的法器擅长攻击,防御,或者伤害等目的不同,山河社稷图内有大好河山,光怪陆离,星辰岁月,仿若世外桃源一样美轮美奂。只要入内,任你是大罗金仙,就如进入盗梦空间,如梦如幻再也找不到出口。山河社稷图是一个梦幻般的牢笼。
而袁洪入得图内之后,一阵懵逼那是可以预见的,图内的千山万水,如梦如雾,让他不觉有些痴迷,竟然现了原形,忘了防御。他化为一只猿猴,因闻到了桃子的香气,所以摘了便吃。结果中了杨戬的计谋,用缚妖的索捆住了他。正是:女娲秘授真奇异,任你精灵骨已穿。
后来大家都知道,袁洪虽然被擒,但是跟孙悟空一样,根本杀不死。姜子牙此时才明白,袁洪因为练了八九玄功,已经有了不死不坏之身。然而老谋深算的姜子牙,又想到了新的对策。姜子牙摆上香案,向天外飞仙陆压道人借来斩仙飞刀。姜子牙打一躬身说道:“请宝贝现身!”那宝贝便是斩仙飞刀。
此物白光灿灿,长七寸有余,有眉有眼,宝贝看到袁洪之时,眼中射出两束白光,将那白猿钉住,只见袁洪此时动不了分毫。只听姜子牙说:“请法宝转身!”只见飞刀闻声将身一转,袁洪便身首异处,鲜血喷出。就此消失,呜呼哀哉。
话说袁洪虽然被女娲的山河社稷图困住,却并不能被制服。为何会被斩仙飞刀杀死呢?姜子牙说道:会八九玄功者,泥丸宫内,元神不灭则肉身不死。斩仙飞刀能以白光钉住泥丸宫内的元神,是八九玄功的克星,所以能斩杀袁洪。而拥有此飞刀的陆压道人,是《封神演义》书中作者自己杜撰出来的人物。正是人外有人,妖外有妖,仙外有仙。
袁洪死后上了封神榜,被封为“四废星”。哪四废?无补天之才,无济世之才,无为人之才,无修道之才,是为四废而无一用。袁洪可以说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他为了纣王而死,死后纣王依旧饮酒作乐,毫无悲痛之情。感天动地,悲天悯人,一代枭雄,最终落幕。他遭到女娲娘娘厌弃,遭到正派姜子牙的斩杀,连纣王也毫无怜惜之情,可能到最后,能感动的只有他自己。
封神演义之袁洪,经天纬地一身胆。英姿飒爽结英豪,一代枭雄叫人赞。站错队形受株连,身首异处无人怜。
孙悟空单打独斗打得过牛魔王吗?
在大闹天宫之前,孙悟空应该是打不过牛魔王的,毕竟在妖界七大圣中,孙悟空是对牛魔王自称小弟的,虽然在孙悟空口中是因为他自己身量小所以才自认小弟的,但要知道孙悟空是花果山的一山之主,如果不是真心臣服的话应该不会老实的做小弟的,能认小显然是自认不如的,,但上了天宫吃了蟠桃御酒金丹之后,孙悟空的实力大涨,能不能打得过牛魔王就不好说了,
那后来孙悟空到底打得过牛魔王吗?咱们看看原著小说中相关描述,在和牛魔王对阵之前,孙悟空 实际上已经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送进了普陀山,又从牛魔王兄弟如意真仙那强取了落胎泉水,还欺负了牛魔王的老婆罗刹女铁扇公主,所以见到牛魔王的时候,牛魔王也很难对孙悟空亲热起来,但也没有到一见面就打架的程度
这大圣整衣上前,深深的唱个大喏道:“长兄,还认得小弟么?”牛王答礼道:“你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么?”大圣道:“正是,正是,一向久别未拜。适才到此问一女子,方得见兄,丰采果胜常,真可贺也!”牛王喝道:
“且休巧舌!我闻你闹了天宫,被佛祖降压在五行山下,近解脱天灾,保护唐僧西天见佛求经,怎么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把我小儿牛圣婴害了?正在这里恼你,你却怎么又来寻我?”大圣作礼道:“长兄勿得误怪小弟。当时令郎捉住吾师,要食其肉,小弟近他不得,幸观音菩萨欲救我师,劝他归正。现今做了善财童子,比兄长还高,享极乐之门堂,受逍遥之永寿,有何不可,返怪我耶?”牛王骂道:“这个乖嘴的猢狲!害子之情,被你说过,你才欺我爱妾,打上我门何也?”大圣笑道:“我因拜谒长兄不见,向那女子拜问,不知就是二嫂嫂;因他骂了我几句,是小弟一时粗卤,惊了嫂嫂。望长兄宽恕宽恕!”牛王道:“既如此说,我看故旧之情,饶你去罢。”大圣道:“既蒙宽恩,感谢不尽,但尚有一事奉渎,万望周济周济。”牛王骂道:“这猢狲不识起倒!饶了你,倒还不走,反来缠我!甚么周济周济!”
但是之后听说孙悟空要借芭蕉扇之后就觉得孙悟空肯定是欺负铁扇公主了,想想之前他还吓唬玉面狐狸了,牛魔王就按捺不住心头火,就拿起混铁棍和孙悟空打起来了
这牛王那容分说,掣混铁棍劈头就打。这大圣持金箍棒,随手相迎。
两个这场好斗:金箍棒,混铁棍,变脸不以朋友论。那个说:“正怪你这猢狲害子情!”这个说:“你令郎已得道休嗔恨!”那个说:“你无知怎敢上我门?”这个说:“我有因特地来相问。”一个要求扇子保唐僧,一个不借芭蕉忒鄙吝。语去言来失旧情,举家无义皆生忿。牛王棍起赛蛟龙,大圣棒迎神鬼遁。初时争斗在山前,后来齐驾祥云进。半空之内显神通,五彩光中施妙运。
两条棍响振天关,不见输赢皆傍寸。这大圣与那牛王斗经百十回合,不分胜负。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只听得山峰上有人叫道:
“牛爷爷,我大王多多拜上,幸赐早临,好安座也。”牛王闻说,使混铁棍支住金箍棒,叫道:“猢狲,你且住了,等我去一个朋友家赴会来者!”言毕,按下云头,径至洞里。
看这情况的话,两人应该是不分胜负的,二人也没有打出火气来,牛魔王说走就走,孙悟空也没不依不饶,本来是想看看牛魔王又结交了什么新朋友,暗随他去了一趟碧波谭,后来看牛魔王这架势没完没了的吃酒就起心思偷了辟水金睛兽假扮牛魔王去铁扇公主那把扇子骗了出来,牛魔王发现辟水金睛兽丢了之后就直接去翠云山芭蕉洞,结果知道了孙悟空骗芭蕉扇的始末,这牛魔王也是机灵,也不找孙悟空拼命,却变作猪八戒的样子又将芭蕉扇骗了回来,之后两人又打了起来
牛王慌了,把宝贝丢入口中,双手轮剑就砍。那两个在那半空中这一场好杀:齐天孙大圣,混世泼牛王,只为芭蕉扇,相逢各骋强。粗心大圣将人骗,大胆牛王把扇诓。
这一个,金箍棒起无情义;那一个,双刃青锋有智量。大圣施威喷彩雾,牛王放泼吐毫光。齐斗勇,两不良,咬牙锉齿气昂昂。
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藏。这个说:“你敢无知返骗我!”那个说:“我妻许你共相将!”言村语泼,性烈情刚。那个说:“你哄人妻女真该死!告到官司有罪殃!”伶俐的齐天圣,凶顽的大力王,一心只要杀,更不待商量。棒打剑迎齐努力,有些松慢见阎王。
但显然二者实力不相上下,孙悟空除了体力占优,并没有什么其他优势,之后猪八戒在唐僧的嘱托下也加入了战局,双拳难敌四手,牛魔王就准备撤了
八戒闻言大怒,举钉钯当面骂道:“我把你这血皮胀的遭瘟!你怎敢变作你祖宗的模样,骗我师兄,使我兄弟不睦!”你看他没头没脸的使钉钯乱筑,那牛王一则是与行者斗了一日,力倦神疲;二则是见八戒的钉钯凶猛,遮架不住,败阵就走。
但前有土地拦截,后有猪八戒追逐,没奈何之下只得又战,这一战就是一夜,牛魔王以一敌二算是坚持了下来
八戒赶上骂道:“我把你个结心癀!快拿出扇来,饶你性命!”那牛王只得回头,使宝剑又战八戒,孙大圣举棒相帮,这一场在那里好杀:成精豕,作怪牛,兼上偷天得道猴。禅性自来能战炼,必当用土合元由。钉钯九齿尖还利,宝剑双锋快更柔。铁棒卷舒为主仗,土神助力结丹头。三家刑克相争竞,各展雄才要运筹。
捉牛耕地金钱长,唤豕归炉木气收。心不在焉何作道,神常守舍要拴猴。胡乱嚷,苦相求,三般兵刃响搜搜。钯筑剑伤无好意,金箍棒起有因由。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那魔王奋勇争强,且行且斗,斗了一夜,不分上下,早又天明。
边打边走牛魔王回到了积雷山,众小妖在玉面公主的指挥下帮牛魔王解了围,战斗算是结束了,而后孙悟空自己论述了这次战斗
行者道:“这厮骁勇!自昨日申时前后,与老孙战起,直到今夜,未定输赢,却得你两个来接力。如此苦斗半日一夜,他更不见劳困。才这一伙小妖,却又莽壮。他将洞门紧闭不出,如之奈何?”
看看,孙悟空自己定义他与牛魔王苦战半日未定输赢,加上猪八戒二人接力之下也没有战胜,他感叹牛魔王骁勇一番后又和八戒土地一起再战牛魔王,
卯时战到辰时后,战罢牛魔束手回。他三个含死忘生,又斗有百十余合。八戒发起呆性,仗着行者神通,举钯乱筑。牛王遮架不住,败阵回头,就奔洞门
看看,以一敌二,牛魔王还是抵不住的,他就仗着七十二般变
化逃离了战场,结果被同是此道高手的孙悟空发现了,二人就斗起了变化神通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对行者高叫道:“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行者也就现了原身,抽出金箍棒来,把腰一躬,喝声叫:“长!”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着头就打。那牛王硬着头,使角来触。这一场,真个是撼岭摇山,惊天动地!
这一番变化打斗,也是棋逢对手,结果无奈之下牛魔王现了真身,变成了一头巨大的白牛,二孙悟空则使用法天像地与他对垒,然后在过往虚空一切神众与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的帮助下,牛魔王又被打回了洞府
他两个大展神通,在半山中赌斗,惊得那过往虚空一切神众与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都来围困魔王。那魔王公然不惧,你看他东一头,西一头,直挺挺光耀耀的两只铁角,往来抵触;南一撞,北一撞,毛森森筋暴暴的一条硬尾,左右敲摇。孙大圣当面迎,众多神四面打,牛王急了,就地一滚,复本象,便投芭蕉洞去。行者也收了法象,与众多神随后追袭。那魔王闯入洞里,闭门不出,概众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
这一段打斗,孙悟空也做了点评
行者道:“贤弟有功,可喜!可喜!老孙空与那老牛赌变化,未曾得胜。他变做无大不大的白牛,我变了法天象地的身量,正和他抵触之间,幸蒙诸神下降,围困多时,他却复原身,走进洞去矣。”
之后,猪八戒不依不饶,砸了洞府大门又和牛魔王打了起来,在孙悟空和众神的合围之下,牛魔王这次五十合就败下阵来了
那魔重整披挂,又选两口宝剑,走出门来,正遇着八戒使钯筑门,老牛更不打话,掣剑劈脸便砍。八戒举钯迎着,向后倒退了几步,出门来,早有大圣轮棒当头。那牛魔即驾狂风,跳离洞府,又都在那翠云山上相持。众多神四面围绕,土地兵左右攻击。
那牛王拚命捐躯,斗经五十余合,抵敌不住,败了阵,往北就走。
然后就遇到了前来助阵降魔的西天四大金刚,牛魔王此时本来就是败军之将,见到又来了这么多的帮手自然是掉头就跑,结果四方都被堵了,跑不掉,在此危急情况下,牛魔王就准备驾云而起,结果被前来奉旨降妖的李天王、哪吒、巨灵神堵了正好,于是哪吒显圣,又是一顿乱揍,在李天王的照妖镜之下,牛魔王不得不显出原型,牛魔王罗刹女不得已之下献出了芭蕉扇,夫妻二人归降了佛家。
这一场战斗其实是一场非对称的作战,可以说是一打多的典型战例,牛魔王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强悍的实力,以一牛之力对阵包括孙悟空、猪八戒、四大金刚、火焰山土地、神众与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李天王、哪吒、巨灵神在内的众神将,可以说是相当的悲壮,从其实力来说的话,在孙悟空口中两次打斗都是未分胜负的,其实力基本上和孙悟空是不分上下的,只是当年的孙悟空对阵十万天兵没输阵,而这次的牛魔王对阵的佛家的天罗地网却有点力有不逮,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孙悟空也是敌对方主力,所以严格来说的话,牛魔王实力是不凡的,应该是接近孙悟空的,只是体力上没有孙悟空的持久力,且神通变化,速度上还是有欠缺的,总体来说牛魔王要战胜孙悟空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什么说西游记水很深?
西游记虽以游记著称,但是它并不是一部游记,而是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里面很多内容也是反映了当时明朝的一些真实的写照,先给大家说说吴承恩的那些春秋笔法是怎么讽刺当时明朝社会的。
大家也都知道吴承恩是明朝人,吴承恩从小就对当时明朝的社会风气很反感,在吴承恩小的时候他父亲就是卖些小东小西,就类似于今天的小卖部一样,当时很多官员苛捐杂税,老百姓苦不堪言,他父亲就经常抱怨,这也让童年时的吴承恩在心里留下了很深的映象。
我们先来看看西游记里的一些故事跟当时明朝社会都是高度吻合的,我们先来看看西游记续集里面的第14集《救难小儿城》在电视剧里面是这样描述的;比丘国中家家悬挂鹅笼,笼中尽装小儿,唐僧打探后得知,比丘国国王要收集一千一百一十一颗童男童女的心做药引子,以求达到自己长生不老的目的。
自古以来很多帝王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最后的结果都一样,慢慢的很多帝王也放弃了,但是当时明朝的皇帝朱厚熜相信自己能够得到长生不老的仙药,相信自己身边的方士术士能够为自己练出长生不老的仙药,也相信了这些方士的话,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处女的经血做药引子。
我们也知道。在那个时候也没有冷藏技术,很多女孩儿来月经也都不是同一天,后来那些方士想出了些损招,逼那些女孩儿吃药,朱厚熜也怕这件事穿了出去,最后这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女孩儿无一幸免,全给杀了,这事儿得多荒谬。
我们再来看看灭法国那一集,话说有一天灭法国国王做梦,梦到和尚把他的皇位给夺走了,醒来后下令赶走了城里所有的和尚,这在明朝历史上也有相应的一面,朱元璋称帝后下令把国内所有的和尚全部杀掉,寺庙都毁掉,为什么朱元璋要这么做,在朱元璋称帝之前自己也做过和尚,但是明面上也不好说,只得下令把和尚除掉,用此方式来堵住天下百姓之口。
西游记里面还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事情,我们大家也都知道,西游记里其实就是佛教跟道教在争地盘,佛教想把佛法从西天传到东土,道教这边明面儿上不好说,但是经常派出一些杀手去阻挡唐僧一行人,西游记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一点,笔者把西游记原著看了好几遍也没有看出任何的蛛丝马迹。
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这里面疑点重重,在西游记里面长生不老的渠道可不少,王母娘娘的蟠桃,太上老君的仙丹都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这件事到底是谁传出来的呢?笔者认为是如来佛祖放出来的风,唐僧是佛祖的弟子,十世修行的好人,即使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这事儿也就如来佛祖知道,别人肯定是不知道的。
如来佛祖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给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制造麻烦,道教这边自然也不甘示弱,你佛教不是想扩张地盘吗?那好,我这边就派出去一些杀手,让你去西天取不成经,也好保存我道教的地盘,太上老君先是派出自己的司机青牛精,接着又是身边的两个童子,也就是下界后的金、银角大王。
青牛精下界后把孙悟空打的没着没落的,牛魔王偷走太上老君的神器“金刚镯”那叫一个厉害,任何法宝都能收走,搞得孙悟空到处搬救兵,最后还是如来想出一法子,用金砂丹去打青牛精,一颗金砂丹相当于一座金山,连续打了一十八颗最后才让孙悟空去找到太上老君,也就是说如来是用了一十八座金山贿赂太上老君。
西游记里面的水着实很深,我们去把原著仔细的读一遍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不仅仅是像在电视剧里面演绎的那么简单,有后台的妖怪最后都是被接走了,因为它天上有根儿,没有后台的妖怪几乎都是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了。
朋友们觉得西游记里面还有哪些现实的写照;欢迎下方留言评论哦。觉得笔者说的有那么一丢丢道理的那就点个赞,爱你么么哒
图片来源百度,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只有哪几位神仙见到孙悟空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用叫他"大圣"?
孙悟空被玉帝封为"齐天大圣"后,在三界地位尊崇。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
因此,哪怕是孙悟空后来被压五行山,失去了齐天大圣的封号,但三界仙人遇见他,也都非常客气地称其为"大圣"。甚至连四帝之一的太乙救苦天尊,五方五老五老之一的真武大帝,女仙之祖黎山老母,还有"烟霞第一仙"的东华帝君等大神级人物,遇见孙悟空也称呼"大圣"。
其实,西游记三界之中,遇到孙悟空可直呼其名而不带尊称的人屈指可数,小编细读西游记原著后统计了一下,剔除没有遇上孙悟空的大神,以及那些与他敌对的妖怪,满打满算也就只有8人,以下按出场顺序列举,但最意外的一位小编放到最后说。
第一位:菩提祖师
他乃孙悟空的授业恩师,别说称呼,就连孙悟空这个名字也是他给取的,所以他高兴的时候可以叫声"悟空",不高兴的时候,就骂他"猢狲"。
第二位: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乃三界之主,神仙界的皇帝,地位最尊,孙悟空的齐天大圣也是他封的。所以,孙悟空来朝见他时,高兴的时候叫声"悟空",生气的的时候骂他"泼猴头"或"大胆妖猴"等。
第三位:观音菩萨
观音第一次见到孙悟空打招呼时,叫他"姓孙的,你认得我么?"后来孙悟空加入取经队伍,观音成了同门师父辈,见到孙悟空时一般称"悟空",心情不好时就可以骂他"你这猴头"等。
第四位:唐僧
从仙界地位和法力神通等方面来看,唐僧实际都无法与孙悟空相提并论,可是如来安排唐僧为取经团队的师父、老大,自然要比孙悟空大。所以可直呼"悟空",生气时骂他"猴头"、"猴子"等。
第五位:太上老君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道的化身,来到灵霄宝殿,玉帝也要出殿迎接道祖。他见到孙悟空第一句话就是"各要仔细,偷丹的贼又来也",然后称孙悟空"泼猴"、"猴儿",甚至连"悟空"都懒得叫。但二人关系很亲密,非常像爷孙之间的对话。
第六位:如来佛祖
第一次见到孙悟空,如来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后来孙悟空皈依佛门,如来自然成了他的顶头上司,但此时如来佛祖倒客气起来,一般都亲切的称呼"悟空"。孙悟空也不很怕他,有时还会和他顶嘴。
第七位:弥勒佛祖
第一次遇见悟空,弥勒佛祖劈头就是一句:"悟空,认得我么?"言语中充满霸气,慌得孙悟空纳头便拜,嘴里连声道:"不知东来佛祖驾到,万罪,万罪!"看来,弥勒佛祖才是三界内真正的狠角色,显然孙悟空非常怕他。
第八位:东方朔
这是最意外的一位,孙悟空三岛求方时来到方丈山东华帝君处,见到了东方朔,也就开了句玩笑,结果东方朔骂道:"老贼,你来这里怎的?"这东方朔不过是东华帝君手下弟子,竟然敢骂孙悟空"老贼",确实胆大包天,不愧为“射覆”高手、"诙谐"祖师。
如有遗漏,请大家补充。
西游记最厉害的人物为什么是为悟空指路的樵夫?
为什么有人说《西游记》中最厉害的人是为孙悟空指路的樵夫?
《西游记》中出现过好几个神秘人物,比如教悟空法术的菩提祖师,传唐僧多心经的乌巢禅师,想冒名去取经的六耳猕猴等等,不过,最先出场的神秘人却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樵夫——就是那个用歌声吸引猴王,并指引他去斜月三星洞拜师的那个砍柴樵夫。
猴王在神州大地苦苦寻觅了八九年,正在前途一片黯淡之际,“忽见一座高山”,景色十分宜人,心烦气躁的猴王就自然而然地过去欣赏山景。
正看时,听有人在唱歌,但歌词之惊奇令人咋舌,一会儿“观棋柯烂”,一会儿“对月枕松根”,再不就是“恬淡延生”,最后索性“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猴子自然以为这位就是老神仙。拜道:“老神仙,弟子起手!”
这樵夫一通猛扯,说这首歌不是他写的,是山上神仙写的,不过可巧这个神仙是他的邻居……随后指点猴王去“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去找神仙拜师。猴王虽然对这樵夫有点疑心,几次缠着要樵夫带他同去拜师学习仙术,可樵夫却说老娘需要他每天砍柴赡养,所以走不开,无法去修行。
原著道:“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砍两束柴薪,挑向市尘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跟着神仙邻居学习仙术,难道还怕老娘会饿死?猴王显然也觉得这个理由太扯,但也没办法,“只得相辞”。
他的歌词中,“观棋柯烂”、“卖薪沽酒”、“恬淡延生”、“静坐讲黄庭”等等,基本是取西晋王质的故事为背景。王质也是一个樵夫,一日砍柴误入山林深处,就像武陵渔夫误入桃花源一样,看到有人下棋,就旁观了一局。回家后发现家乡面目全非,一问才知道,他看棋这分分钟的功夫,竟然已经过了一百多年,家人都死光了,他砍柴的斧头(柯)都氧化烂掉了。他这下觉悟了:下棋人是神仙。
有传说他是吴刚或盘古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