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湛江结婚风俗,湛江人结婚有什么特殊的风俗?
广州湛江结婚风俗,湛江人结婚有什么特殊的风俗?
泻药:(系统变态,居然邀请一个还没结婚的人回答这个)
首先声明:小编本人还没结婚,以下所说的一切全因小编是一个湛江本地人所亲眼所见的
在我们这边登记还没摆酒之前呢,就得先给娘家2888的礼钱
结婚前几天女方家里还会百嫁女酒,还会给亲戚朋友送饼,拿到饼的都要去喝嫁女酒
结婚过程要拜男方祖宗。
不能欺负伴娘,不能欺负伴娘,不能欺负伴娘。。。。。。。。就这么多
你身边有没有让人惊讶的巧合?
很多年前,我在乐山大佛景区当地接导游。带了一团散客,其中两位男性客人,是北京人。
他们不是很认真听讲。说他们来过大佛景区的,只是希望来乐山了解更多未开发的景区、或适合个人自助游的景区。
其中一个男的,看上去很儒雅,看不出身份。也许是旅行社老板,来开发线路的?
于是我给他们推荐乐山的峨边黑竹沟景区,号称北纬23度的中国百慕大。
他们很感兴趣,请我多介绍一些相关的信息。
我大致介绍了一下,然后又说,我收集得有相关资料,回去我给他们邮寄过去吧。
于是他们之一留下了收件地址。记得那个儒雅的男人姓丁,钢笔字字写得挺好。
改天,我就把我手头的资料(书、报纸等),都邮寄给那个人了。考导游的时候特地收集的,比较全。然后这事儿就过了。
隔了大概几个月,有一天我又带游客去大佛景区,在大雄宝殿介绍的时候,一下子瞟到有个面孔有点熟悉。
然后,那人在人群中向我问好,某导,你好。
咦,正是那个北京客人!
我向我的游客说明了一下,便走过去跟那人问好,问问怎么又来大佛景区了,不是来过又来过的吗?
他随便解释了一下。
然后,我们各自便散了。
要知道,那时候,每年大概有全国各地约八百万游客,来去乐山大佛景区;乐山至少也有一百名以上的地接导游,每天轮候着给不同的团队当地陪。
想想看,我这个导游,和某个游客,在大佛景区的大雄宝殿,二次相遇的随机机率有多大?
我在感慨这个巧合的时候,也庆幸,幸好我履行了承诺,真的给他邮寄了资料。
否则,再次偶遇,真不好意思让乐山人被我黑啊。
这件事情是真的,当年我还发表在《乐山日报》的副刊上的。
后来,我就考进了公司,离开了旅游行业。
但这件事,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它让我知道,山不转水转,总有一天要遇上,不是瞎说的。
还有,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也是真的。
图文无关。
分享下你旅行去过的地方?
古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几年我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对旅游产生了兴趣,陆陆续续的去了一些地方,最早的去省外玩的地方比较近只有一百公里左右,山西晋城市的皇城相府,后来去了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华山。四川的都江堰、成都市内几个景点、峨眉山、乐山、汶川、九寨沟。又去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又到了北京、五台山等等,说了一下还不少地方。
旅游就是带着家人或者邀请几个好友,趁着假期放松心情,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解一些风土人情。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看一下不一样的风景。给自己充一下电,给家人和朋友一起充一下电。可以培养和家人朋友的感情,将来坐在一起聊天多一些美好的回忆和话题。
在这里,发一些照片给没有去过的大家一个参考,也给自己一个回忆美好时光的机会。
农村人结婚要什么东西准备?
结婚是人生大事,年轻人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很难得,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尽量热热闹闹地举行婚礼仪式。但是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俗。
因为我家是农村的,讲究的是人情往来,所以一般有喜事都喜欢一起分享,热热闹闹的。接下来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家那边要准备的东西和风俗。
1、婚前准备的东西。
我们家那里没有天价彩礼,也没有盛大的嫁妆。所以要准备的东西也不多。
1️⃣结婚戒指
2️⃣新娘新郎的婚纱、西装礼服
3️⃣新娘新郎家的房间装饰品
4️⃣双方准备好酒席要用的食材、用具。
5️⃣新娘家人给新娘的嫁妆
2、结婚的过程和小习俗
1️⃣双方如果有结婚打算,男方会找算命先生算生厉八字,算出适合红婚的日子,写在一张红纸上面。
2️⃣男方会邀请女方的家人(一般是妇女和儿童)去男方家,俗称睇屋,意思是看看男方家的家庭环境怎样,熟悉一下。男方要隆重招待,因为这是女方家人对男方的第一印象。
3️⃣定亲,俗称担定,男方带上糖果、烟酒、猪肉、鸡等,用两个小萝筐送到女方家,表示要定亲了,顺便商讨结婚事宜,例如彩礼,酒席等等。
4️⃣结婚前几天,女方的家人,要准备很多的粽子,印糍等一些食物,到结婚当天,送到男方家。这个一个很大的工程,基本上村里的妇女都会来帮忙。
5️⃣酒席一般在家里摆,村里的人都会来帮忙,分工合作,炒菜,摘菜,洗碗,杀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酒席一般为3天,第一天为开厨,准备好要用的厨具餐具,分配任务,商量好明天的事宜。同时亲戚也会陆续带着贺礼过来。
6️⃣当天,男方来女方家接亲,少不了堵门,给红包,玩游戏等。在既定的时辰出门。新娘的家人会准备一种特别的贺礼,叫银牌,由红包现金和柏子做成,挂在新娘的脖子上,寓意开枝散叶。然后新娘就上车去男方家了。嫁妆一般是梳妆台、摩托车、衣柜这些。
7️⃣出嫁第二天,新娘回门,会带着喜糖喜饼,分给碰面的人,分享喜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广西广东的广字指哪里?
广东与广西之中的“广”,是怎么来的呢?它,跟今天我们熟悉的广州、广府文化等又有什么关系呢?
广西与广东在中国的位置
广信中原文化未大规模进入之前,先秦文献将我国东南沿海区域或族群称为“百越”,今天的南岭以南,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以及越南地区,泛称为“南越”——越,也通粤语的“粤”。
秦代在岭南设立南海、桂林、象郡,遣任嚣、赵佗等人为南下干部,开发管理岭南地区。后秦末北方大乱,朝廷无暇南顾,代理南海郡尉的龙川县令赵佗攻取周边郡县,割据称王。到西汉初期,赵氏南越表示臣服,但实际仍为独立王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将这一带彻底平定。
南越国割据范围图
纳入中央王朝管辖范围后,两广地区比秦代有了更多的郡县:今广西地区有郁林郡、苍梧郡、合浦郡,广东地区主要是南海郡,海南岛有儋耳郡、珠崖郡,越南地区有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这些地区总称为“交趾” ,东汉建安年间改交趾为“交州”——从交趾到交州,地名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原文化的渗透和当地“王化”程度的提升。
州,最早是监察机构,到了东汉晚期演变为行政区性质,每个州都有一个行政中心,如巴蜀和云贵高原为益州,行政中心为蜀郡的成都县;湖南、湖北及河南南部为荆州,行政中心为南郡的襄阳(注:设立以来驻地有数次变化)等等。
早期的交趾,后来改的州也有一个行政中心,位于苍梧郡的治所,叫广信县。
对此,晋代史学家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记载:“苍梧郡广信。” 意思是,苍梧郡的首府为广信县。南朝梁时期的刘昭在此标注“汉官曰:刺史治。”意思是,苍梧郡广信县是交趾刺史部的治所。据东汉末南海郡人王范《交广春秋》记载:元封五年,移治苍梧广信县。即公元前106的时候,广信县成为交趾治所。
三国时期的交州与广信城位置
汉代古广信县,在今广西和广东交界处,这一带,桂江(漓江)、合江汇入珠江干流(浔江-西江),治所所在地,可以利用水道成为交通枢纽,此地又是岭南地区的中部,沟通东西、连接南北。
广信城与周边地理环境关系
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这样评价广信所在的地理形势:
府地总百粤,山连五岭,唇齿湖湘,噤喉桂广。
意思是,它的地势可以总领百越之地,境内山地连接五岭山脉,并与湖南地区唇齿相依,是广西和广东的咽喉。
东汉建安八年,即公元196年,原交趾改称交州,广信成为交州的治所,即行政中心。东汉末年,时任交州地方长官的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迁往原南越国的中心——番禺,即今广州。
从汉武帝元封五年到东汉末期,广信县作为岭南即地区长达300年左右时间。
广州到了三国时期,公元228年,即吴黄武七年(一说为吴景帝永安七年,即公元264年),在原来交州基础上分出今广西、广东大部分地区,命名为广州——广州作为地名问世。
不过,这个广州是地区地名,其治所仍是南海郡番禺县。这片广袤的“广州”是如何得名的呢?应该是因原治所广信而得名。
清代学者蒙起鹏在其编撰的《广西通志》中说:
广东、广西,舆地堵书不言得名之义,或云粤东在湖广之东,粤西在湖广之西,故名广东、广西,无明之可证。窃谓广者,指广信言之也。
意思是,前人的地理著作并没有把广东广西得名原因讲清楚,有的人说广东的意思是“湖广(湖南湖北分治前的称呼)以东”,广西在“湖广以西”。蒙认为这种说法不靠谱,他认为“广”来自汉代设立的广信县。
关于广信的意思,他提供过考证认为:
县名广信者,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永安七年又立交广二州,广州之名始于此。所以名广州者,因刺史治在广信,乃取县名之一字以为州名耳。
广信,取“初开粤地,广布恩信”的缩写,广州的名字是因为广信而得名
历史上,某某州作为地名,多数经历了从大到小的过程——广州跟扬州、荆州、青州、徐州等一样,先是作为一个区域名称,后来逐渐成为一座城的名字。广州作为一城之名是诞生在唐代。
唐太宗贞观时期在今两广地区设置岭南道,治所称广州,唐玄宗开元年间改为岭南节度使,唐懿宗咸通二年,即公元861年,岭南节度使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岭南东道以广州为治所。
岭南东道的“东”,是今广东之东的历史来源——从此,岭南地区的西部和东部开始分治。
广南五代十国时期,岭南地区为十国之一的南汉统治,都城广州。北宋太宗淳化四年,即公元993年,在唐岭南道基础上设立广南路,至道三年,即公元997年,又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大体对应唐代的岭南东道、岭南西道。
宋代: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
注意,从这里开始,“广”与“东”的组合出现了。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在覆盖今江西、广东大部分地区设立江西行省,其中又下设广东道——广东,来自广南东路的简称,首府是广州。到了明洪武九年,即公元1376年,朝廷设立广东承宣布政使司,为一级行政区,习惯上简称广东省。名称确立后,延续使用至今。
蒙起鹏驳斥了部分人认为的广东乃“湖广之南”的说法:
吴以广名州,本于广信;宋以广名路,亦本于广信也。若湖广之名始于元明时,元以前乌有湖广之名哉?
意思是,三国吴命名广州,是因为汉代广信县,宋代又设立广南道也是来自广信县。而湖广作为地名始于元明时期,元代以前是没有湖广的。
广西苍梧县
“广”之总结“广东”“广西”作为行政区诞生之前,先后诞生了广信、广州、广南广东,系“广南东路”的简称,而不是“某某以东”,指的是原广南路的东半部分,这类似于“江西”系“江南西道”的缩写,而不是“长江以西”南宋时期诞生的广南,究其来源,是来自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古广信县三国时期诞生“广州”最早是地区地名,因广信县曾为岭南治所而命名,唐代成为广州城市的名称广州:一座古老又活力的城市
余论广东与广西中的“广”并非地理山川,所以让人理解起来颇费周折。而广信、广州、广南之间的关系,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不像河北与河南、山东与山西那样容易理解。
此前说“四川”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清末民初的通识书《澄通蒙学堂字课图说》,其中对四川的解释是错误的。在“广”词条中,该书的解释依然有问题:
古称两广为广南,后分为二,曰广南东道、广南西道,今谓广东广西者,其省文也。
历史上从来没有广南东道和广南西道,唐代有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宋代有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该书的编纂者显然将二者弄混了……
近年来很多晚清民国教科书、通识书等突然走红,进行了大量重版,颇受赞赏。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有值得当代借鉴之处,但其内容质量需要加以鉴别。
晚清民国的教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了难能可贵的努力,但其内容质量和科普水平,不值得我们迷信——今天的软件、硬件条件下,我们完全可以制作出比当时更靠谱、更准确的科普读物。
当时的一些读物,可以作为收藏,作为一种怀旧情结的表达,但在学习知识方面,还是不要对其期待过高。
广州:一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