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结婚风俗端盘,苏州的两家并一家如何理解?
苏州结婚风俗端盘,苏州的两家并一家如何理解?
谢邀!
先抛观点,“两家并一家” 是在修复“计划生育”破坏的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但在实际婚姻中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一、“两家并一家”婚姻的产生
所谓“两家并一家”也有叫“两边住”、“两边蹲”的,实质是要求小夫妻生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归男方跟着男方姓,另一个孩子归女方跟着女方姓。在“计划生育”执行严格的江浙太湖流域地区比较流行。
1.“计划生育”制度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一个家庭一般都有两个以上孩子,足以实现家族延续的目的(最主要是“姓”的继承)。若两个孩子都是女孩,那其中一个女孩可以招婿来继承“姓”,因为大家都有两个以上孩子,所以总会找到入赘的男孩子。
然而“计划生育”,彻底打破这种传统的家庭结构。特别是在计划生育做的好的地区,几乎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等到两个家庭的独生子女结婚时(要么男方娶妻、要么女方招婿),总会有一方的家族无法继续延续。(一般都是女方家庭,老古话将就是断后了)
2.“二胎”开放让独生子女家庭看到了家族延续的希望
等到“计划生育”逐渐放宽,特别是“二胎”的开放,让独生子女家庭看到了可以通过第三代实现各自家族的延续。于是“两家并一家”的婚姻便流行了起来。
虽然叫法上有“两家并一家”、“两边蹲”、“两边住”等,但小编看来,“两家并一家”的核心是要求小夫妻生两个孩子,一个跟着男方姓,另一个跟着女方姓。其本质是“一家分两家”,是在第三代这里重新实现男女各自家族的延续。
二、“两家并一家”在婚姻中产生的问题
1.侵害了夫妻的生育自主权
是否生孩子、生几个孩子是夫妻自己的权利,然而“两家并一家”的婚姻,小夫妻两人背负着两个家族延续的需要,所以不得不生两个孩子。
2.可能会让两个孩子产生隔阂
两个孩子一个归男方跟着男方姓,另一个归女方跟着女方姓。这回导致男女双方和各自家族更关心自己的孩子(这有点像各自带着孩子二婚的夫妻),无形中会让两个孩子产生隔阂。
3.可能会影响夫妻间的感情
一方面,对两个孩子的差别对待会影响夫妻两个人的感情。另一方面,是男方家庭可能会出现反悔的情况。小编碰到事先约定好第一胎跟着男方姓,但第一胎生了女孩而反悔的,最终以离婚收场。
4.第四代的家族延续并未解决
“两家并一家”虽然在第三代实现了男女双方各自家族的延续,但是各自家族只有一个后代,在第四代的时候又会出现家族延续的问题。
三、其他
笔者看到有些家庭会采用“复姓”的形式,即男方姓+女方姓。复姓能解决上面出现的所有问题,只是这种创新大家是否能够接受,这确实是个问题。
苏州见家长风俗?
依我的观点,在苏州第一次见家长是这样的:首先送礼要送到位。买什么要事前和女方商量好买什么。如男方家长喜欢抽烟喝酒的,可以送些高级的酒;女方母亲可以买些补品。如果家里有小孩,水果零食等必不可少。 红包要跟女友商量并提前预备好。数目上通常准备3-5个以防万一。最好也根据红包内数目不一区分准备。
过帖什么意思?
过帖就是"订婚”的意思,男方家庭需向女方家庭下彩礼,(主要是现金),以示诚意.具体数额可由双方商定,但主要看女方家庭的态度。这个是苏州的风俗。下面我来看其他说法。
结婚给女方送日子贴是指男方定好婚期后交由女方选择,送日子所写的贴必须要用红纸,下面来看看结婚给女方送日子具体有哪些讲究吧。
结婚给女方送日子意义:送日子,又称看日子、通日、送好、会话、下婆帖、问口、下礼、查日子、送娶牌,即古代的请期。请期,原只是男方选定举行婚礼的日期,请女方同意,在山东的一些地方,还要同时送聘礼。
苏州上梁风俗?
苏州地区,包括吴江、常熟和昆山一带的乡村,人们盖屋时比较注重喝“上梁酒”和“进屋酒”。这种酒俗主要为庆贺建房和成家立业。
建房快要结顶时,有一个规矩是必须做的,那就是俗称的“上梁”。过去,建房大多少不了木料、椽子和桁条。至于房顶的那根桁条——大梁,不仅要选择粗壮的,还要是挺拔的木料才行。在整个盖房过程中,“上梁”一直是最为隆重的头等大事,梁一上就意味着房子的主体工程结束了。故在上梁这天要举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架设这一根压顶的大梁时,要举办“抛梁”仪式。当然,现在乡村农家建房早已不用木梁,而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了,“抛梁”仪式一般就选择在浇筑屋顶时举行了。
这“抛梁”的日子定下后,东家的近亲属,一般是岳父母家要担“上梁盘”,送来鱼肉、糕团、馒头、粽子、鞭炮、甘蔗、水果等礼品。上梁时极为讲究,正梁中间包裹一块红布,悬“千年运”一束。上梁时辰一到,作头师傅(即:工匠领队)爬在上梁处,在鞭炮声中架好正梁,在屋顶大梁上将糕点、水果抛下,一边抛,一边要念唱上梁歌,大都是那些吉利话,以祈福房东房屋建得好、今后生活乐悠悠。在场的人们争着捡拾抛下的糕点、水果等物,俗称“抛梁”、“抢馒头”。据老人讲,上梁还关系到房东一家人的命运前程,所以人们对上梁非常重视,唱上梁歌时,东家要把作头师傅当贵客招待,有些人家还要封礼金呢!寄托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苏州过节祭祖的风俗?
祭祖的方法
祭祖前要做好万全的准备,食物,酒品一样都不能少。首先提前准备好一些供奉的食物,水果,糖果等,先不要供奉热菜,很多地方在腊月30日的晚上还需要去接自己的祖先回家,一般就是同族人一起拿着纸钱等在家附近或者是在墓地接祖先回家。接到家里以后,再上热菜等供奉的食物,酒,茶水,烟,不过,每个地方的供奉习俗是有些差别的,但是要注意,供奉的物品一般是素菜,在这段时间里面,家里尽量要一直有人,注意在这几天尽量将茶水等换成热的,这样才能够表现出对祖先的尊敬。
祭祖的时间
祭祖最好安排在过年的这两天进行,时间最好是在大年三十这一天,但是没有什么具体的时间点规定,也有很多的潜移默化的时间约定,一般在大年三十的早上,大家都会在4点多左右,不约而同的一起去上坟,这种行为带动性也是很大的,大年三十大家都没有什么事,看到家家户户都开始行动,也就知道自己也该去了,这也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心照不宣的习俗。
过年送先人是什么时候
过年祭拜的时间一般不固定,依照苏州的传统,一般大年三十先在家中挂好家堂轴子,摆上供菜,再由家中儿子(孙子),带上火纸、折子(传统的折子,亡故的列祖列宗,现代没有可不用),去十字路口,祭拜烧纸,口中念叨:请老爷奶奶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大年初二下午吃完饭后,再去原地方祭拜送走,念叨:恭送老爷奶奶列祖列宗,保佑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如意吉祥。也有的地方是在大年初三和初四进行送祖,而苏州一般选择在大年三十到初二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