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简谱图片伴奏,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2023-09-22 11:21:04 45阅读

郊游简谱图片伴奏,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文章有点长,不仅仅展现的是众多有趣的打油诗,主要还附加了打油诗的生动故事!)

趣谈打油诗,不能忘记打油诗的开山鼻祖张打油。其《咏雪》:“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通俗易懂、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打油诗是一种俚俗诗体。其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和通俗性,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打油诗深受大众喜爱。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语言大都运用俚俗口语,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来表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上至饱学之士,下至黎民百姓均无阅读障碍,都能明白诗中蕴含的思想,并且人人均可“打油”。因此,千百年来它经久不衰,有极强的生命力。

郊游简谱图片伴奏,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第一、开山鼻祖张打油的趣闻

众所周知,所谓“打油诗”就是张打油的诗。张打油到底写了多少诗,没有诗集留传,散见也很少。但他虽存诗不多,却因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影响不少,后代不论雅人、俗人皆有仿作。

张打油谓谁? 明代李开先《一笑散·张 打油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中唐时有一年的冬天,一位家居南阳的高官祭奠宗祠,见宗祠内大殿的墙壁上有这 样一首诗:

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 的使锹。

高官读罢,顿时大怒:“谁敢在我宗祠内写下如此这般拙劣的诗? 这岂不是侮辱我祖宗?”即下令缉拿写诗之人。属下通过查寻,遂将不远处张家村平日喜作这类诗的穷秀才张打油抓了来,问:“这诗是你写的吗?” 张打油回答:“是!”高官心想,既然是秀才,缘何写出这等歪诗? 心中存疑。为了判断确否为他所写,即以眼前安禄山兵困南阳事为题, 令他再作一首。张打油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贼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援也无粮。

有朝一 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一听,哄堂大笑。这位高官 不禁笑了起来,心想:确然为他所写!罢了,这或许也是一种诗体!便未给张打油治罪。 于是,张打油远近有名。这打油诗开始风行 起来,成为一种独立诗体,为他人和后人所摹写!

张打油和他的诗,民间流传很盛,很有影响,只因不受正统文人青睐,过去的文学史不曾提及。

第二、历史上搞笑、有趣的打油趣诗及其故事

(1)当年苏东坡得了个儿子,一时得意忘形,高兴之余写诗打趣:

《洗儿》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儿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另外,诗人苏东坡的《静坐》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 四十。

民间流传苏东坡和 儿媳之间的丑闻,有一首诗:

(苏)红罗帐中一琵琶, 想去弹它理由差;

(媳)公公想弹是情义,肥水未淌外 人家。

对苏东坡丝毫不留情面地揭老底,同时又多有回护,偏责其儿媳,其实读者对这种低俗的玩笑是不必当真的,看看一笑了之。

(2)大才子唐伯虎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为此他作诗以咏:

《开门七件事》

唐寅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3)明代县令徐九经.为官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惩恶肃贪。他曾写过一首打油诗,以示他的为官宗旨,诗云::

头戴纱帽翅儿,当官不省劲儿,

平事儿我不管,专管不平事儿。

(4)张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安徽桐城人。其老家宅旁有一块空地。与吴姓为邻。一次.吴家修房越界.张家与吴家为界墙争执不休。张家遂驰书赴京,要张英出面干涉。可是,张英并未干预,只是寄回一首打油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见诗明理,撤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亦让三尺。互让之地,后人称为六尺巷。

(5)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自幼目睹鸦片之害.遂在25岁那年写下一首劝人们戒毒的打油诗:

烟枪即炮枪.自打自受伤;

多少英雄汉.弹死在高床。

此诗语言明白如话.比喻生动形象.读来幽默风趣.发人深省。

(6)1927年.鲁迅写了一首打油诗嘲笑蒋介石的要员:

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他们谒陵是假.排挤他人是真。

(7)1937年2月1日.是革命老人徐特立的60寿辰.延安根据地为徐老祝寿。作家丁玲即席赋打油诗一首.活跃了现场气氛。诗云:

长征二万五,衣服自己补。马儿跟着跑,生活最艰苦。

闲暇爱读书,年老心不古。遵纪是模范,谦逊与人处。

革命主义真,名利当粪土。大家贺徐老,共撰英雄谱。

几句话,把徐老的风范情操.描绘得惟妙惟肖。

(8)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激动万分,兴奋不已。吟了一首《咏原子弹》的打油诗:

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

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

这首诗寓庄于谐.风趣地表达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9)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经历坎坷,性情旷达。幽默潇洒。66岁时.他曾自吟《墓志铭》一首: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起臭。

谦慎的性格.豁达的胸怀.让人一目了然。

(10)还有一则趣事,是毛泽东主席为乔冠华写打油诗。

1972年尼可松访华后中美决定互设联络处,中方由韩叙赴美建联络处,下榻于美国五月花旅馆,美方由詹金斯来华筹建,由乔冠华负责与之商谈。乔冠华与詹金斯谈判很顺利,高兴之中写了三句打油诗,征求第四句。当时毛泽东同志闻知,欣然续道:“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

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

欢欢喜喜詹金斯。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

毛泽东同志为什么如此续诗呢?原来,1967年外交系统造反派要打倒乔冠华,让他到大街上卖小报,而小报的内容就是打倒乔本人。乔每次都把小报收起来不卖,然后用自己的钱换成小额钞票到造反派那里去交账,说报卖完了,还赚钱。后来毛泽东同志也知道此事。毛泽东同志之所以如此续诗,显出对乔的肯定,堪称打油诗史上的一段佳话。

(11)冯玉祥驻扎徐州时,下令禁伐林木,贴告示如下: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12)北宋状元吕蒙正发迹前写过一首打油诗:

一碗清酒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蒙正文章不值钱。

真可谓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呢。不过此人后来青云得路,成为一代名臣,可见牢骚一下,说不定灶君真的上达天庭。玉皇才发现了他的才能也未可知。

(13)明朝文人沈石田有一次收到友人送来的一盒礼物,并附有一信。信中说:“敬奉琵琶,望祈笑纳。”他打开盒子一看,却是一盒新鲜枇杷。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给友人说:“承惠琵琶,开奁(lián)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友人见信,十分羞愧,便作了一首打油诗自讽: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4)传说康熙皇帝下江南时,见路边坟墓旁翁仲(坟前石人),不识,问随行翰林学士,孰料此公亦拿不准,说是“仲翁”,皇帝明白以后,作诗一首对误答皇帝问话的翰林做了这样的处置:

翁仲如何读仲翁,想必当年少夫功。

从今不得为林翰,贬尔江南作判通。

此诗故意将每句最后两字颠倒,嘲此翰林学士之不学,而能朗朗上口,颇见文思之机敏。

(15)鲁迅曾仿崔颢《黄鹤楼》一诗描绘了日军逼近时达官贵人们借口保护文化,只顾抢运文物,不顾百姓及学生的丑态。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同“迫”)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另外,1924年,鲁迅与徐志摩同在北大任教(鲁迅教小说史,徐教英文),此时徐志摩热追“多才美女”林徽因而不得,就整天哭丧着脸,见了谁都“阿呀阿唷,我要死了”,装出一副病态。林与他本是朋友,平时相互来往并常有 礼品、果品、诗文之类的馈赠,并不存在爱情,他是剃头担子一头热。鲁迅对徐志摩这一作态很反感,加之徐志摩平日与胡适、陈西滢等人在一起,同属“新月派”,政见不同,鲁迅就与他开了个大玩笑,写下了这首诗。诗为: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 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葫芦。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 去罢!

鲁迅说它“拟古”是 “新打油诗”,是指它模仿东汉张衡《四愁诗》 的旧格式,用现在的大白话写出来的。

(16)如宋代诗人陆诗伯的《咏雪》:

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

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17)诗人高敖曹的《杂 诗》:

坟冢地瘤肿,星宿天围棋。

开门屋张口,卷席床剥皮。

(18)清人钱咏《履园 丛话》载,浙人陈斗泉收到朋友赠送的金华火腿一块,因存放日久,煮不烂、咬不动、吃不 成,但又不得不表示感谢。故作打油诗云:

金腿蒙君赐,全家大喜欢

柴烧三担尽,水 煮一桶干。

肉似枯荷叶,皮同破马鞍。

牙关 三十六,个个不平安。

心藏怒火,不便发作,不吐不快,故语多讽,以求心头慰藉。

(19)北京寿安山南坡的卧佛寺,有尊长 5米、重量50余吨的铜质卧佛。道光年间, 陕甘总督杨玉春游览到此,见到这卧佛,有所感,即吟诗四句: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像你样,江山谁人保?

批评语言风趣,但思想主旨严肃,是一首典型的打油诗!

(20)从前有个叫郑广的海寇,被朝廷招安后因同僚不甚礼遇,于是当众作诗曰:

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都一般;

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快人快语,直斥道貌岸然的假正经之流。

(21)极为有趣的打油诗不能不提。一首是明代解缙写的《解嘲诗》: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据说是诗人四五岁时,雨天路滑不慎跌倒,惹得周围人大笑,于是“打油”一首,回击众人以解其尴尬处境。

(22)这也是一首极其有趣的打油诗,是新嫁娘写的《逐客诗》:

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

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新婚之夜,闹洞房的宾客不肯散去,坚持让文才出众的新娘子赋诗。夜阑更深,新娘无奈,遂以诗代逐客之令,巧用双关之语,含蓄委婉,众人听罢乐不可支,哄然而散。

(23)广西三江县长宴请本县一位进士,席间众人只是向进士敬酒,受冷落的老师出于气愤,就对众人趋炎附势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讽 刺: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敝乡;

敝 乡文章数进士,进士跟我学文章。

(24)古代官府公文往往使用“该”字 , 有时流于冗滥 ,或所指不明,或官腔十足 ,于是有人 作诗讽刺:

一纸公文九个该,一该该出是非来;

尔后 该员该注意,不该该处不该该 。

(25)在我国古代,数字入诗屡见不鲜。一些文思敏捷 的诗人,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诗中.读来别 有一番情趣。如纪晓岚的一首咏舟诗 :

一蓑一笠一 渔舟 ,一丈长竿一寸钩。

一上一下一来往 ,一人独钓 一 江秋。

全诗用了十个“一”字 .写出了渔 人的悠闲自在。

(26)讽刺昏官的一首诗 :

老爷坐大堂 ,衙役站两旁 。

为官清似水,——米汤!

诗先用三 句渲染 ,然后用两个字实现全然相反的转折,取得了强烈的嘲讽了效果 。

(27)倒是晚唐诗人崔护的书僮兴儿的一首“打油 诗”,很有点儿味道。去年,崔护在城外途经一座农 家小院,因为悦恋一位美女,叫书僮兴儿三次上前讨 水喝,以耽延时间。今年再来,不见了那位美女,十 分失落,遂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 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兴儿也 很有感慨,于是依葫芦画瓢吟了一首:

去年今日此 门里,人与桃花相映美;

今年若有佳人在,兴儿还喝 三碗水。

(28)元代文化“沙漠化”,杂剧和南戏中 的许多诗词曲白之外,大量无名氏的散曲中就有许多绝妙的打油诗。《[正宫]塞鸿秋·村夫饮》: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

管什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

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

打得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29)清代乾隆也有一首类 似的打油诗,题为《咏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四片五 片六七片,

八片九片千万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30)传说朱元璋 打败陈友谅之后,来到一座庙前要进去,看门僧问他姓名,触犯了他的尊严,就在墙上题诗一首:

杀尽江 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妄自哓哓问姓名。

那口气,果然像,非同一般。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提出要来看当年题诗,既是为了重 温光辉历史,恐怕也不无向山僧报复寻仇的用意;其时题诗早被铲去,这可如何是好?山僧灵机一动,作 了一首阿谀皇上的打油诗:

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犹有龙光射斗牛。

这才幸免了杀身之祸。

(31)才子解缙也会拍马。 有一次,解缙陪朱元璋钓鱼,朱元璋久钓不获,很扫 兴;解缙说:“皇上,别看鱼儿小,却懂礼节呢。何以见得?有诗为证:

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一抛荡无 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朱元璋 一笑,总算摆脱了尴尬的局面。

(32)明代流传下来的打油诗,其内容涉及到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作者涵盖了官民工商僧俗 人等。徐文长的一首祝寿诗,如今许多人依然耳熟 能详: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 都是贼,偷得蟠桃奉至亲。

(33)从前.有个考生,在考场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上写了四句打油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采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染黄泉。

考官批阅试卷时,看到这首打油涛,觉得好笑,于是提起朱笔,在每句诗后面分别写了“不必”、“未必”、“势必”和“何必”个字这样,整首诗就成: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

回家一命染黄泉——何必。

(33)早年有个不孝之子,其父年老体衰后,便被其关锁在破屋之内,且只让老父吞糠咽菜,他却和自己的儿子遍吃珍肴。这事被老人看到后,他感伤无限,就吟出了《明日他儿饿我儿》的打油诗:

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

今日我儿来饿我,明日他儿饿我儿。

这首打油诗看似平淡无奇,但为后世起着警世策人的作用。

清代诗人袁枚所著的《随园诗话》里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是有一箍桶匠对儿子十分疼爱,怎奈年老体弱不能自食其力后,其子经常让他饿肚子,而把好饭留给自己的儿子吃。箍桶匠触景生情,感慨之余哼出打油诗:

曾记当年养我儿,我儿今又养孙儿。

我儿饿我凭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

结论:

由于打油诗的首创者或曰首倡者张打油是个穷秀才,来自社会底层,故它反映的多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或普通人的所见所闻,在内容上接地气。但流行了一千几百年,后 来这种形式亦为达官贵人或上层文人所利 用,故在内容上也有所扩张,社会政治、社会 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在打油诗中也有所反映,与通常传统诗歌的内容有所靠近。

事实也证明,打油诗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图片均来自网络)

南昌瓦罐汤的常用汤谱有哪些?

说起瓦罐汤,这个和拌粉天生一对的绝配,大多数人只尝过他的鲜,从没试着自己去做一次瓦罐汤。

它采用一种制特的大瓦缸,其缸底可以烧火,缸内置有铁架,厨师将装有汤的小瓦罐一层层地码入缸内的铁架上,然后点燃木炭,借用木炭火产生的高温将瓦罐内的汤煨熟。

煨汤时,需将各种原料治净后放入小瓦罐内,再加入调料,掺入清水盖上盖,将瓦罐码入瓦缸内的铁架上,点燃木炭,将汤煨8~12小时,取出即成。

制作“瓦缸煨汤”的用料很广泛,鸡鸭、牛肉、猪肉、海产、野味、竹笋、菌类、豆制品、蔬菜等,都可用来制作“瓦缸煨汤”。

下面就讲个入门瓦罐汤鸡蛋肉饼汤的做法:

我们首先把瘦肉洗好剁好。拌入适量的盐和生粉。生粉的量控制了肉饼的细滑程度,具体多少肉放多少生粉就要看个人经验了。

拿出容器。如果是瓦罐,将拌好的碎肉捏成能放进罐子的球状。如果是大开口的容器,比如大碗什么的,把碎肉压在碗底,然后展开,到自己能接受的厚度。如果是上下一样粗的砂钵,看喜好是肉球还是肉饼了。并将盐,味精,胡椒粉、料酒放入,由于我们做的是鸡蛋肉饼汤,这时,我们就可以先把鸡蛋打入。不要把鸡蛋打碎,就直接打个整的在里面。

加适量的冷水。并盖上盖子,一般饭店里面都是用的锡纸加瓦罐盖子,盖上的。然后放入大缸内内,家庭做的话,可以放入自家的锅中蒸。一般在大瓦缸中煨约12小时,即成。

待煨汤煮好后,就可以直接拿出来喝了。

制作“瓦缸煨汤”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只往瓦罐内掺入清水或纯净水,而不能用吊制的鲜汤,其目的是保证各种不同风味的煨汤都原汁原味。以免出现拿掉料,汤是一个味,或者喝掉汤,料是一个味的悲剧。

2瓦罐加盖前,需先用一张铝箔纸将瓦罐口封住,然后再加盖,以保证瓦罐密封良好。

3需根据不同原料的不同性质来确定煨制的时间。一般的原料煨制约8小时,质地较为老韧的原料如牛肉、土鸡、老鸭等则需煨制10~12小时。

4大瓦缸内不同的位置,其火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煨制时应注意掌握好大火和小火的合理搭配。一般是先用大火将瓦罐内的汤烧开,再用小火将汤煨熟。

5一罐汤煨约4~5小时后应“翻坛”,即把瓦罐调换一下位置,以免瓦罐因接近火力大的位置而被煨干汤汁。

20世纪初水一字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是?

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是学堂乐歌,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

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春游》等。

二十四节气秋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一阵桂花香气一阵秋雨,人间最绝色的秋意终于来临。最喜欢秋分时节了,走在路上,空气中浮动着浅浅的桂花香。

在秋季节气中,秋分总显得成熟、舒服,让人觉得可娱可亲。

可登高、可拜月、可赏菊,可呼朋唤友……

- 秋分名帖 -🕙

中文名:秋分

英文名: autumnal equinox

时间: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代表寓意:秋分,阴阳相半,昼夜平分

气候特点:昼夜均分

风俗活动:祭月、竖蛋

风俗食物:螃蟹、桂花、黄酒

养生:登高、早起

平分秋色,没有偏见的安稳时光

成语中有一句“平分秋色”,日夜平分,没有偏爱,也没有偏见,一年三百多天,唯独只有两天,阴阳平衡,天地安稳。

这样的平实是没有距离感的。据说秋分是很多南方地区进入秋季的信号,中国的大半城市日均气温都降到了22摄氏度以下,天空变得高远,丹桂开始飘出怡人的香气。至于北方,早晚天气已变凉,老舍曾经感慨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

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之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天气渐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洞穴,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藏起来防止寒气入侵。磅礴的雨季开始离去,雨量渐少,天气干燥,湖泊中的水量开始降低,沼泽与水洼开始渐渐干涸。

而这一切并不能阻止秋分的丰富,秋海棠开得烂漫,这种花是晚明文人李渔的心头好,认为秋海棠比春华更媚上几分。桂花多见于江苏吴县、浙江就杭州、广西桂林,金黄的花瓣朵朵完整,新鲜细嫩,湖泊里的螃蟹静静养肥,菜单上悄悄多添了一道菜……

秋分不秋游,更待何时。

吃蟹温酒,会吃的人最好命

秋分的舒服,除了身体的温柔体感,还是一场舌尖的游戏,尤其是秋天的螃蟹。

中国人吃蟹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距今两千七八百年前,爱好风流的魏晋名士,更是将吃蟹上升为人间雅食,吃蟹、饮酒、赋诗,堪称一场行为艺术。北魏时,更是衍生了一本本教你吃蟹的名著《蟹志》《蟹谱》《蟹略》。

第一个发现了蟹黄好吃的人,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儿子刘承勋,他吃蟹时第一筷子都是动蟹黄,从此蟹黄的奥秘才为人发觉。

清蒸螃蟹是最常见的做法,大火烧开之后,将螃蟹放入锅中,调一碗蘸料,就可以开吃。只不过,虚寒者要少吃螃蟹,更不能与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

秋分的餐桌上少不了一杯酒相配。旧时的苏浙人家,每逢秋冬,家家都酿起黄酒。这也是有讲究的,《淮南子》说,仲秋之月招摇指酉。酉是地支第十位,下午五点到七点,酉为就,八月黍成可以酿酒。《史记·律书》说,”酉者,万物之老也”,《广雅·释天》又说,阳生于酉仲,八月就是酉仲。

桂花同样是秋分时令小食,光是吃法就有好多种,桂花炖奶、桂花糖芋苗、桂花小米糕、桂花奶冻、桂花果酱、桂花秋梨膏、桂花蜜红豆、桂花乌梅汁、桂花红糖年糕、桂花紫薯粥、桂花锅盔、桂花冰粉、桂花栗子羹、桂花酿圆子、桂花杏仁豆腐……

我家小时候习惯做桂花糖,拿一只干净透明的玻璃罐子,倒一层白糖下去,压实后再铺上桂花,反复几次,直到一整只罐子里装满了白糖和桂花。

一年的黄金时代,不负秋分

秋分宜早起、登高。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的观点是:“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大概意思是,立秋后三个月,是阴阳之气较为平均的季节,气温下来,寒气上来,但地表的热气尚未散尽,所以要早睡早起,鸡入圈则人上床,鸡鸣应起床。

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秋分宜看月。

秋分的月亮最好看。《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秋分宜读帖

| 赵孟頫《秋深帖》

秋日案牍中最温暖妥贴的,要数赵孟頫的《秋深帖》了。这是赵五十岁之后的作品,正是兰亭十三跋前后。两者在结字、笔画上颇为相似,气息上都温润娴雅、不躁不厉,端庄中透着翩翩逸气。

记得王小波说,21岁是他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如果按此类比的话,秋分也是一年中的黄金时代。

平和自然,一身内功,似乎也无须再求知己,这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的人生状态。

正值秋分好时光,月正圆,蟹正肥,好月总能圆,,好时光愿常伴,别忘了和家人一起吃蟹赏月~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杨玉环为什么能把唐玄宗迷得神魂颠倒?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明明世界很繁华,内心却感到有说不出的凄凉,因此说在孤独中能够励志前行,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高高在上的皇帝,哪个不是孤独的,当皇帝挥霍权力的同时,一览众山小的凄凉也会油然而生。

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也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想当年,他英姿飒爽,联合姑姑太平公主,诛灭韦氏集团,斩杀祸乱朝纲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把自己的父亲李旦再次推上皇位,后又把姑姑太平公主处理掉,继位后,开创了‘’开元盛世‘’。

唐玄宗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处事精明干练,不过这些优点,都是体现在他的前半生,到了后半生,唐玄宗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怠政,而且重用奸人李林甫,和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风花雪月,缠缠绵绵,以至于‘’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由盛而衰。

唐玄宗废了王皇后之后,虽然没有再立皇后,可作为贵妃的杨玉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等于是实际的后宫之主。唐玄宗为了杨玉环冷落了整个后宫,也冷了众大臣的心,那个豪情万丈的李隆基不见了,难道是李隆基老了吗?他已经变得越来越不能离开杨玉环啦。

其实杨玉环是唐玄宗和武惠妃所生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也就是说杨玉环是唐玄宗的儿媳妇,那为什么后来杨玉环又成了唐玄宗的贵妃呢?而且被唐玄宗宠得不得了。

历史上有‘’脏唐乱汉‘’的说法,唐朝有很多怪事,却是见怪不怪,如唐太宗李世民杀太子篡位,把弟媳妇收为己用。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比父皇李世民更厉害,把庶母武则天立为皇后,直接成就一代女皇。李治喜欢比自己年纪大的武则天,而他的孙子唐玄宗却喜欢比他小34岁的杨玉环。看来祖孙的口味不同。

难道后宫没有漂亮女人吗?当然不是,皇帝的后宫佳丽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美女。唐玄宗天性风流,阅女无数,什么样的美女他没见过。寿王李瑁的生母武惠妃就是他比较宠爱的一个,公元737年,武惠妃去世时,唐玄宗已经52岁了,一千多年前不像现在,52岁已算是老人啦!武惠妃和唐玄宗相濡以沫,感情深厚,她的去世给唐玄宗很大的打击,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走出痛苦的阴影。

唐玄宗沉迷在悲痛中,让身边的人不知如何是好,后宫的佳丽没有一个能提起唐玄宗的兴趣。正在无计可施之际,有人给唐玄宗引荐了,和武惠妃长得有点相似的杨玉环,在身边人的精心安排下,唐玄宗与杨玉环偶然相遇啦,杨玉环的一颦一笑,让唐玄宗有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再一交谈,唐玄宗发现杨玉环很有才,能歌善舞,懂音律,这真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皇帝喜欢的女人,谁还敢说个不字,就算寿王痛心疾首,也无可奈何,挥挥手,媳妇变成了自己的庶母,儿媳妇成了杨贵妃。后来的后来,唐玄宗和杨贵妃书写了不少动人的故事,如《贵妃醉酒》、《贵妃出浴》、《马嵬坡》等。

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号称‘’羞花‘’,漂亮自不必说,在这里我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她的美貌。但对于喜欢浪漫的唐玄宗来说,美貌只是一个特定的东西,他还需要风情,杨玉环正好风情万种,让唐玄宗有了皇帝的尊严,又有男女之间的爱情,谈音律,两人眉飞色舞,聊文学,两人一唱一和。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使得唐玄宗更加痴迷杨玉环,杨玉环的一切都是美的,都是舒心的。难怪白居易也吃醋。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