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交友,假如秦朝享有300年国祚?

2023-09-06 21:28:04 33阅读

咸阳交友,假如秦朝享有300年国祚?

我是凡凡文史观,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假如秦朝享300年国祚能否一统欧亚两洲?

咸阳交友,假如秦朝享有300年国祚?

这个绝对是……

痴人说梦!

自古成大事者,需有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因素来说明一下,为何秦朝做不到。

当然,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三点,不光能说明秦为何无法具备一统欧亚大陆的条件,也能说明秦朝为何二世而亡。

所以,问题换成“秦为何无法享祚三百年”,这个答案依然适用。

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天不予其时

▲秦始皇

秦朝的崛起,是因为对夏商周的分封制进行了改良,发展出了君主集权的封建制,再加上东周末年,诸侯战事频繁,天下百姓思安久已,秦始皇恰好顺应了时代潮流,所以才一统天下,成就了三皇五帝时期都没能做到的大一统。

而到秦二世胡亥时,是公元215年后,秦朝刚刚统一天下6年,虽然社会制度文化的改革,基本完成,但并不彻底,诸侯残余势力,仍在谋划复辟诸侯国之事。

回看历史,我们会发现,任何一个新的王朝诞生,在初期,都面临即为强烈、广泛的旧朝复辟问题。

汉初还有人想走老路子,想裂土封王,要求刘邦恢复旧诸侯国割据的政体。

从汉以降2000多年,这个规律从未改变,任何一个新朝,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并解决旧势力复辟问题。

所以,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恰好是截断君主集权封建制度,恢复分封制,秦朝必须解决这个内乱先,才能参加对外战争,但这也是受到限制的。

什么限制呢?

二、地不予其利

▲秦二世

这一点,其实不光是地理环境,凡凡还扩展了一下,增加了社会、历史两方面的环境限制。

1、首先说社会环境,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包括郡县制的施行,在历史上是有很大进步意义的,而焚书坑儒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更是苦民久已。

这些制度的推行,都遭到了几乎全社会的抵制,秦始皇在时,凶名在外,又威势凛凛,自然没人敢轻动。

胡亥本身荒淫无道,又受赵高蒙蔽摆布,怎么可能压得住场面!

所以,社会上反秦势头,一发不可收拾。

2、历史环境上,秦朝完成历史任务之后,并没有或者说没来得及继续深化改革,或者扩大新政治制度的影响范围。

所以,没有继续完成历史任务巩固,早早退下来只顾享受统一带来的丰硕成果,是无法占据稳定的历史地位的。

一句话,干完你的活,结账滚蛋。

▲中华大地地形图

3、地理方面,其实也有限制。

整个东亚大陆,其实都是个半壶状的封闭结构,东与东南有广阔的海岸线拦住去路,西南有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阻挡脚步,东北与北有深山老林、茫茫戈壁,再远点就是西伯利亚大冰原了,而且还有游牧民族在整个北部边境全线骚扰,西边有帕米尔高原和葱岭亘古矗立。

秦朝的老家几乎已经算是中华民族的极西活动范围了。

他们应该从来没有走出这个安乐窝、“大盆地”的想法,有也只是零星的民间行为,官方的对外扩展了解,要到汉朝才开始。

而且,突破这种地理限制的成本太高,很多问题,也是当时的条件所无法解决的。

4、多说一点,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个性问题。

华夏文明,向来倾向于安定,纵观历史,整个王朝时期,很少见华夏民族主动对外扩张的,基本上都是防御性进攻,或者被迫式交战。

他们不喜欢动荡的生活,从骨子里,就不需要对外扩张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利益刺激,说白了就是保守性,凡凡觉得,这也许与上面第3条里所描述的地理环境有关,谁知道呢?

但就是这种保守性,也是造成秦一统欧亚大陆的设想,没有人和条件的原因。

这又怎么说呢?

三、人不予其和

▲战国七雄

直入主题:

1、多年的统一战争,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动荡,如果不能尽快与民休养生息,一来无法积蓄统一欧亚大陆的物质与能量,二来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没错,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秦朝二世而亡,汉朝粉墨登场。

2、在外部,人们因为保守的思维,尤其是原六国士大夫后裔,无法接受自己成为秦朝新平民的身份,缺少了对秦朝的归属感。

再加上秦末暴政,人们起来反抗暴秦,恢复六国故事,只是时间长短的事,刘邦就是站在了这个风口上,才得了天下的。

3、在内部,因为保守思维作祟,唯恐失去君王强权的秦始皇,推行了严苛的治国之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言行上的统治政策。

而秦二世,则是唯恐其他人夺走他本来就是夺来的权威,于是谋害兄弟,铲除异己,重用佞臣。

王翦得始皇令,赴北境驻守,赵佗同样是奉命,不过他去的是南境,还一不小心成了百越王。

但无论如何,秦二世在害死蒙家上一代力量的同时,也等于亲手将他自己的统治给断送了。

这都是秦不得人和,给自己造成的麻烦和削弱。

▲秦末农民战争

四、总结

综合一下,我们会发现,这道题题主的立足点就错了,秦朝强,是在胡亥继位前强,可是胡亥总会继位,历史不会改变,所以秦朝打根上起,就没办法享“三百年”的国祚。

那么题怎么改改,就可以成立,甚至说题干情况就得以实现了呢?

“如果秦始皇享寿300岁,他有没有可能一统欧亚大陆?”

没错,如果秦始皇能活300岁。以他的魄力与能力,再给点时间干完他那点儿破事儿,然后与民修养生息,给他张当代的图的地图,统一欧亚大陆,或许就不是梦幻了。

▲祖龙雕像

PS:凡凡文史观,以文史观天下,以史为镜不仅可以知兴替,凡凡带你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自己的影子。

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独特的看法?点点关注,在评论区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吧!

历史上因交友而得福或得祸的事例典故有哪些?

历史上因交友而得福的,最有名的应该就是管鲍之交。

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年轻人一起做买卖,其中有钱的那个叫做鲍叔牙,穷那个叫管仲。两个人做买卖管仲特别鸡贼,每次分钱的时候都给自己多分,给鲍叔牙少分,但是鲍叔牙并不生气,他认为管仲家里比较困难应该多分点。

但是呢,两个人做生意还是失败了,于是去当兵。每次打仗管仲都躲在后面,结果士兵们都看不起他,鲍叔牙就想办法管仲开脱。

后来,俩人各奔其主,分别投靠了当时齐国的两位公子,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管仲投奔了公子纠,鲍叔牙投奔了公子小白!

在争夺齐国国君位置的时候,管仲差一点将公子小白射死,所以当公子小白当上国君之后,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当上国君之后,需要有一位国相辅佐自己,因为鲍叔牙对自己忠心耿耿,能力也很强,他就想让鲍叔牙担当国相。鲍叔牙说:我的能力可以让国家保持稳定,但是如果你要想让国家强大,我的能力是不足的。我给你推荐一个人,他叫做管仲,就是当年想拿箭射死你的那个人,他的能力极强,能够让齐国成为霸主!

齐桓公非常生气:当初他差点射死我,我不找他麻烦就不错了,还要拜他为国相,办不到!

鲍叔牙就跟齐桓公说:他射杀你,是因为他忠于他的主人,如果现在你成了他的主人,他同样会忠于你!

齐桓公觉得这事靠谱,就将管仲任命为国相辅佐自己。

在管仲的治理下,齐国很快强大了起来,并且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管仲功成名就,心生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管鲍之交!

以上是管仲结交了鲍叔牙这样一位君子而得福的故事!

下面这个故事正好相反

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时期,朱棣造他侄子的反成功之后,希望满朝文武能够支持自己!

于是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

方孝孺宁死不写诏书,朱棣威胁道:即死,独不顾九族乎?

方孝孺回答道:便十族奈我何?

于是,方孝孺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灭十族的人。

第十族指的就是方孝孺的朋友们,对这些人来说真是祸从天降。

但是方孝孺的骨气还是很让人佩服的

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啊?

前年去徽州游玩,游览一处祠堂时,第一次听导游讲“门当”和“户对”,原来这是两个建筑概念,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这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现今存留不多了,有意思的是,我第一次知道“门当户对”原来长成这样子的。

门两旁的一对石鼓为“门当” 湖南大学建筑学柳肃教授这样说,中国古代“门当户对”只有一个含义,就是男婚女嫁时两家人家财富地位相当,没有别的含义。建筑上从来没有“门当户对”一说。门簪是用来搁门匾的,当然看门匾也可以看出户主人的家世地位。所有的大门,宫殿、寺庙、祠堂、书院、会馆等等,甚至陵墓建筑都有门簪,和家世婚姻没有任何关系。“门当户对”现在的说法是近年来旅游发展的产物,这是导游们编出来的。

虽然如此,但其实,门当户对还是与建筑中的门当户对有点关系的,至少是从建筑学中引伸出来的概念,不过拐的弯儿有点多。

建筑学上的门当和户对

门当,是汉族传统建筑门口的相对而放置呈扁形的一对石墩或石鼓,包括抱鼓石和一般门枕石,俗称门墩,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用石鼓,是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推崇,百姓信其能避邪。

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官宦之家,商贾之家没门当必须是方形。也有一说,文官的家用圆形的“门当”,武官的家用方形的“门当”,所以大老远一看,就可知道这家的主人是文官还是武官。

户对,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比较典型的为短圆柱形,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一般是成对出现。户对的大小和数量与官品职位的高低成正比。古时三品以下官宦人家的门上有两个门当,三品的有四个,二品的有六个,一品的是八个,只有皇帝的皇宫才能有九个,取九鼎之尊之意。

有“门当”的宅院,必须有“户对”,这是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但在古代成为阶层和地位的划分,数量和大小代表了自家的等级身份,后来成了社会观念中男婚女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

古代说的门当户对

古语中的“门当户对”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于选择配偶上,指要结亲的男女双方,必须是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它成为引申用来衡量婚姻双方家庭地位和等级的词语。

旧时儿女定亲,一般都是派人去对方家门前看看,通过“门当”上雕刻的纹饰和图案或者是“户对”的多少和形状,即可判定出对方家庭或商或官,或文或武,或官至几品,一目了然。

久而久之,门当户对的择偶条件就成为子女婚嫁娶配的标准,就是官对官,商对商,皇亲对国戚,百姓对布衣,也有了后来的攀高门一词。这在君臣父子纲常的古代中国,在“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旧习俗里。

门当户对成为多少真心相爱和美满婚姻的杀手,使两个相爱之人无法跨越“门第”观念,成就自己的幸福婚姻。但也成就了一些阴谋小人,为了攀附权贵,不惜一切代价,设法抬高自己的地位,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婚姻要不要讲究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是家族制婚姻观念的体现,婚姻由最初的松散形式转变为后来的家庭制观念的过程,也是女性遭受奴役,成为婚姻附属品的过程。

年轻人追求爱情的自由总是与年长者追求家族观念的理想相背,所以,宗族制下的婚姻严格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约”,以求对自由美好爱情的限制。这背后便是人性自由与宗族观念的矛盾,这种矛盾制造出来的悲欢离合成为诸多艺术和文学大师们所表达的主题。

现代人随着思想的进步,两性关系中女性的解放,已摒弃了“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婚姻观念,倡导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婚姻观,不再把门第观念看得十分重要。

但契约式的婚姻虽不再过于强调双方门户相当,但对双方在志趣、性情、生活环境等方面尽可能多地有相通之处,这样才便于双方沟通交流。

恋爱产生的是激情,它可能会让两个有差距的人产生互补,互相吸引,但真正的生活不是靠激情,而磨练的是两个人的生活琐碎,所以相同之处越多,彼此越能互相理解与包容,否则,也将会为今后婚姻的埋下隐患。

那么,婚姻是不是一定要讲究门当户对呢?其实这是一个悖论。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中谈到婚姻起源到形式固定,这以后所有的模式都是人类强加于婚姻的,都是除了繁衍生息以外的有目的性的行为。

婚姻是随着文明的起源而开始的,它为男女共同生活划定了界限与规则,用法律和道德的形式加以约束。人类社会早期,随着等级的划分,阶级的出现,对婚姻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出现了不同阶层之间互不通婚,低阶层受高阶层奴役的现象。

现代文明解放了思想,不仅改变了古代提倡的“门第”之见,也改变了“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婚姻观念,代之以自由自主的新婚姻观。

因此,现代婚姻观并不强调门当户对,但对于双方的认知、思想、文化、道德等观念差异,还是要考虑的。毕竟这些因素会对婚姻中双方的交流相处带来很大的影响,甚或影响这个婚姻契约的履行。

古代的门当户对只考虑双方的家庭状况,更多地考虑的是家族门第和等级,并没有将婚姻双方人的因素考虑进去,所以造成的思想僵化与观念固化,酿成了很对婚姻悲剧,象梁山伯与祝英台,像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现代婚姻将人的思想从桎梏中解放出来,给婚姻极大的自由空间,就是让双方在接触与了解中寻求相同之处,以适应未来漫长的婚姻生活。

在当今恋爱自由的社会,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古代人梦寐以求的婚姻自由正在变为现实,成为常态,但婚姻失败造成离婚的人也与日俱增,离婚率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婚姻自由的体现,但这并非是今天才有的现象,古代少有是因为道德使然,不能说婚姻美满,尤其是在门当户对旧的观念左右下,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低下而已。

当人类的婚姻摆脱了纯粹繁衍生息的行为时,开始追求双方精神上的愉悦,婚姻便有了双重意义。一方面为了培育后代,一方面为了追求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

古代追求的门当户对,虽然说是双方家庭生活背景的相似可能会对双方的结合带来方便,但如果没有情感作基础,这样的婚姻不见得就能幸福。那种将门当户对当做婚姻绝对条件的观点未免也不可取。

现代婚恋观里,不应再固守这种僵化,但也要求两个人能在学习、生活和趣味方面要达成共识,因为,恋爱时两个人的激情,互补为好,然而一旦生活在一起,两个人还是相同之处越多,就越容易达成一致,使生活和谐。

所以,社会主流真正倡导的婚恋不以门当户对为基础,而是以精神志趣相投,生活方式更加和谐为导向。家和万事兴,这既是古人创造的家庭生活理想,也依然是我们当今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景。

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否,其实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本身和人的思维观念。

我是@文心书城 ,感谢收看我的回答,与你一起聊天说地。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我想知道陆游的人一首诗?

悲秋

小雨帘栊惨淡天,醉中偏藉乱书眠。

梦回有恨无人会,枕伴橙香似昔年。

北窗

北窗无俗物,三伏有余凉。

玉麈消长日,风漪可一床。

盏分新作茗,炉拨欲残香。

却岸纱巾去,翛然野水傍。

北窗

半世蝉嘶坐北窗,耄年依旧守残缸。

买书安得黄金百,觅句如求白璧双。

老气尚思吞梦泽,壮游曾是钓巴江。

寒生事业秋毫尽,笔力终惭鼎可扛。

北窗

北窗本意傲羲皇,老返园庐味更长。

犊健戴星耕白水,蚕饥冲雨采青桑。

俚儒朱墨开冬学,庙史牲牢祝岁穰。

从此鬓毛虽似雪,未妨击壤颂虞唐。

北窗

白首微官只自囚,青灯明灭北窗幽。

五更风雨梦千里,半世江湖身百忧。

壮志已孤金锁甲,倦游空揽黑貂裘。

灞亭夜猎犹堪乐,敢恨将军老不侯。

北窗

云开见山雪,院静闻松风,

吏去曲肱卧,疑非尘世中。

北窗

寒泉断藕素丝长,纹簟开瓜碧玉香。

午睡觉来桐影转,无人可共北窗凉。

北窗

垂老乞骸骨,飘然辞圣朝。

竹头那足用,桐尾不禁焦。

短褐缝綀布,晨餐采药苗。

风霜征雁路,灯火衲僧寮。

陇客询安否,狸奴伴寂寥。

北窗鸣落叶,愁绝夜迢迢。

北窗

老人日夜衰,卧起常在背。

窗间一编书,终日圣贤对。

东皋客输米,粲粲珠出碓;

南山僧饷茶,细细雪落磑;

吾儿亦解事,稀甲自鉏菜。

一饥既退舍,百念皆卷旆。

闲身去俗远,澄念与道会。

宿疴走二竖,美睡造三昧。

挂冠反布韦,上印谢银艾。

庭中石苍然,此客真度外。

北窗

晏婴长不满五尺,淳于饮能至一石。

老无功名未足叹,滑稽玩世亦非昔。

当年交友倾一时,谁料蓬门今寂寂!

陈山李石千载士,早死当为天下惜。

斯文显晦端有命,道悠运促非人力。

我今稽山一老农,百岁不死知何益?

后生可畏要有人,谁能隐若一敌国?

狂言勿发心自惊,归卧北窗还默默。

北窗

破屋颓垣啸且歌,一窗随处寄婆娑。

阅人每叹同侪少,遇事方知去日多。

云湿沙洲秋下雁,雨来荻浦夜鸣鼍。

何时更续扁舟兴?剩载郫筒醉绿萝。

北窗

帘影参差午漏前,盆山绿润雨余天。

诗无杰句真衰矣,酒借朱颜却怅然!

海燕理巢知再乱,吴蚕放食过三眠。

名泉不负吾儿意,一掬丁坑手自煎。

北窗

小雨霏霏旋作晴,北窗清润绿阴成。

却缘政拙文书少,卧听帘栊燕子声。

北窗

九陌黄尘早暮忙,幽人自爱北窗凉。

清吟微变旧诗律,细字闲抄新酒方。

草木扶疏春已去,琴书萧散日初长。

破羌临罢榰颐久,又破铜匜半篆香。

北窗病起

一饥可忍万缘轻,况复幽窗疾渐平。

更事天公终赏识,欺人鬼子漫纵横。

道边尘起频障扇,门外波清剩濯缨。

不为褊心憎薄俗,客星祠下是归程。

北窗怀友

中年妄意慕轲雄,白首终希尺寸功。

落落要居流俗外,兢兢恐堕异端中。

仰天俯地犹多愧,饭豆羹藜已过丰。

幸有北窗堪讲学,故交零落与谁同?

北窗即事

衡茅随力葺幽居,扫地焚香乐有余。

分食时能下檐鹊,作洲常悔诳池鱼。

游归又失相寻客,睡起重开未了书。

袖手悠然便终日,不辞世俗笑迂疏。

北窗即事

北窗最与嬾相宜,世上纷纷了不知。

露井甘寒初浚后,小山葱蒨乍晴时。

粗餐岂复须鲑菜,蓬户何曾设扊??

幸有床头藤杖在,登临未遽叹吾衰。

北窗哦诗因赋

二十来年赋远游,一窗又复寄南州。

双鹅戏雨陂塘晓,乱叶飘风院落秋。

颜鬓蹉跎愁览镜,江山重复怯登楼。

平生事业诗千首,残稿从教处处留。

北窗哦诗因赋

露下萤飞仲秋月,山围水绕建安城。

病多不辨酒中圣,身远且令心太平。

数卷蠹书行老矣,一盂蔬饭太憎生。

白云只在檐间宿,听我清宵咏句声。

北窗偶题

尔丛香百合,一架粉长春。

堪笑龟堂老,欢然不记贫。

北窗偶题

晓晴林鹊喜,昼暖蜜蜂喧。

我老诗情尽,逢春亦一言。

北窗偶题

帘外燕翩翩,归时在社前。

不辞飞渡海,来看赛丰年。

北窗偶题

烟波两鸂鶒,肯为放翁来。

菰米犹能给,苍颜得屡开。

北窗试笔

老来日月速,去若弦上箭;

方看出土牛,已复送巢燕。

清晨觅缣衣,正午废纨扇。

北窗小雨余,盆山郁葱蒨。

病体为之轻,一笑玩笔砚。

虽无颜柳工,挥洒亦忘倦。

纸穷墨渐燥,蛇蚖争入卷。

属儿善藏之,勿遣俗子见。

北窗睡起

杏梢红湿昼初长,睡过窗间半篆香。

久厌客游归自好,本无才术老何伤。

依蒲不去群鱼乐,点草还惊小蝶忙。

堪笑放翁无一事,强将诗句占年光。

北窗睡起

违物离人不计年,万金难买北窗眠。

高怀元在羲皇上,大事已明空劫前。

樵路细盘云外岭,钓筒倒插水中天。

此时消息君知否?千载巢由未足贤。

北窗微阴

露滴林梢花送香,风吹池面雨输凉。

蠹书一卷作老伴,麦饭半盂支日长。

学道莫如心自肯,杜门真与世相忘。

君恩不报虽知愧,稊米安能益太仓。

北窗梧叶坐间落四五有感

高梧一叶脱,便觉秋不远。

晨起发满梳,梧衰孰云晚。

古来追电足,历块或小踠。

金鼓噪阵间,此任岂驽蹇。

女子则多怨,丈夫当自反。

默观忧患机,推见生死本。

山林嫌独往,台省亦衮衮。

会稽归去来,皋桥住差稳。

北窗闲咏

阴阴绿树雨余香,半卷疏帘置一床。

得禄仅偿赊酒券,思归新草乞祠章。

古琴百衲弹清散,名帖双钩榻硬黄。

夜出灞亭虽跌宕,也胜归作老冯唐。

北窗雨中作

郁蒸作不解,风雨来有信,

岂惟窗户清,更喜草木润。

简编既陈前,灯火亦可近。

跂予望圣贤,倾河洗骄吝。

扶衰幸未死,吾道其少进。

安得平生欢,怀抱为君尽?

北槛

北槛近中堂,缘阶物自芳。

晨清花拱露,地僻藓侵廊。

坐久时闲卷,吟余或炷香。

终朝无客至,一枕到羲皇。

北坡梅开久一株独不著花立春日放一枝戏作

日日来寻坡上梅,枯槎忽见一枝开。

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北望

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

丈夫穷死由来事,要是江南有此人!

北望

中原堕胡尘,北望但莽莽。

耆年死已尽,童稚日夜长。

羊裘左其衽,宁复记畴曩?

岂无豪俊士,愤气塞穹壤。

我欲友斯人,悲诧寄遐想。

梦行黄河滨,云开见仙掌。

北望

昔我初生岁,中原失太平。

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北望感怀

荣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

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

乾坤恨入新丰酒,霜露寒侵季子裘。

食粟本同天下责,孤臣敢独废深忧!

北崦

毒热惮轻出,新凉寻旧盟。

西郊犹近市,北崦渐谋耕。

松菊有佳色,山林无俗情。

行行望绩火,一点隔林明。

北岩

舣船涪州岸,携儿北岩游。

摇楫横大江,褰裳蹑高楼。

雨昏山半失,江涨地欲浮。

老矣宁再来,为作竟日流。

乌帽程丈人,闭户有好修。

骇机一朝发,议罪至窜投。

党禁久不解,胡尘暗神州。

修念以稔祸,哀哉谁始谋?

小人无远略,所怀在私雠。

后来其监兹,赋诗识岩幽。

北岩采新茶用忘怀录中法煎饮欣然忘病之未去也

槐火初钻燧,松风自候汤。

携篮苔径远,落爪雪芽长。

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

归时更清绝,竹影踏斜阳。

北园篱外放步

北园西出路逶迤,荆作门扉枳缚篱。

锄麦正忙人满野,营巢未定鹊争枝。

招呼父老尝新酿,约束儿童筑坏陂。

遇兴闲行便终日,隔溪绩火已参差。

北园杂咏

西村林外起炊烟,南浦桥边系钓船。

乐岁家家俱自得,桃源未必是神仙。

北园杂咏

舍北桥东幽事多,老夫饭饱得婆娑。

茅檐日落闻舂相,荻浦烟深有棹歌。

北园杂咏

小桥密接西冈路,支径深通北崦村。

老子意行无远近,月中时打野人门。

北园杂咏

东吴霜薄富园蔬,紫芥青菘小雨余。

未说春盘供采撷,老夫汤饼亦时须。

北园杂咏

鉏麦家家趁晚晴,筑陂处处待春耕。

小槽酒熟豚蹄美,剩与儿童乐太平。

北园杂咏

闲伴邻翁去荷鉏,林疏历历见村墟。

怪生白鹭飞无数,水落滩生易取鱼。

北园杂咏

短筇行乐出柴荆,雪意阑珊却变晴。

林际已看春雉起,屋头还听岁猪鸣。

北园杂咏

岁残已似早春天,隔水横林一抹烟。

闻道埭西梅半吐,携儿闲上钓鱼船。

北园杂咏

白发萧萧病满身,冻云野渡正愁人。

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

北园杂咏

暮年身似一虚舟,付与沧波自在流。

垂地雪云吹不散,且倾桑落脍槎头。

北斋

新竹侵幽幔,疏莲散远汀。

研朱朝点易,捣櫱夜潢经。

岩壑知心赏,琴樽乐性灵。

会当烦太史,一奏少微星。

北斋

质衣葺北斋,欹壤略撑拄。

窗扉则虚名,聊足度寒暑。

独学无与论,推核实劳苦。

审观古人意,十亦得四五。

无功与子光,相可岂待语。

一床宽有余,高卧听檐雨。

北斋书志示儿辈

初夏佳风日,颓然坐北斋。

百年从落魄,万事忌安排。

乡俗能尊老,君恩许赐骸。

饥寒虽未免,何足系吾怀!

北渚

北渚露浓苹叶老,南塘雨过藕花稀。

新秋渐近蝉更急,残日已沉鸦未归。

铜镜面颜无药驻,玉关勋业与心违。

一蓑一笠生涯在,且醉苍苔旧钓矶。

被酒径卧比觉已五鼓矣

俗事驱人挽不回,经年无地濯氛埃。

酒酣稍觉客愁破,睡觉忽闻山雨来。

窗外树寒无鸟宿,壼中水暖有梅开。

五更欲起先惆怅,烛下文书已作堆。

被命再领冲佑有感

残骸日益衰,晨夜抱疾痛。

地炉得微火,终日不喜动。

读书旧成癖,今但坐作梦。

未能追鸿冥,乃复分鹤俸。

风霜舍边柳,合抱皆手种。

眼中人尽非,欲话谁与共?

比从人觅酒皆酸薄戏作此诗

酒尽聊凭折简求,不知人要博凉州。

墙隅弃置空三叹,露下萤飞奈此秋。

比得朋旧书多索近诗戏作长句

庭下讼诉如堵墙,案上文书海茫茫,

酒酸朒冷不得尝,椎床大叫欲发狂。

故人书来索文章,岂知吏责终岁忙。

寒龟但欲事缩藏,病骥敢望重腾骧?

日曛稍退凫鹜行,小山丛竹堂东厢。

呼儿深炷铜炉香,楚骚为我祓不祥。

比作陈下瓜麴酿成奇绝属病疡不敢取醉小啜而已

翠蔓扶疏采撷忙,麴生系出古淮阳。

蹋成明月团团白,酿作新鹅淡淡黄。

醅瓮秋凄惊凛冽,糟床夜注爱淋浪,

西斋幽事新成谱,首为高人著此方。

闭合

闭合孤城剩放慵,桐江清绝胜吴松。

云收忽见北山雪,月落正闻西寺钟。

世味老来无奈薄,土思病后不胜浓。

莼羹岂止方羊酪,轻许平生笑士龙。

闭户

箪瓢虚道不堪忧,闭户方从造物游。

安乐本因无事得,功名常忌有心求。

洗除仇怨忘蛮触,收歛光芒静斗牛。

儿报床头春瓮熟,人间万事转悠悠。

闭户

屏居无一事,闭户常经旬。

勿云草舍陋,爱此油窗新。

三日不作诗,幽禽语撩人。

尺素杂行草,往檄江梅春。

闭户

收身归死镜湖傍,闭户悠悠白日长。

巷僻断非容驷路,肠枯那有蹴蔬羊。

书生正可蹈东海,世事漫思移太行。

睡起不知天早暮,坐看萤度篆盘香。

闭户

老人闭户动经月,嬾就东家借蹇驴。

身后有名岂如酒,体中不佳聊读书。

秦王开图见匕首,汉相徇市载厨车。

人间忧怖古如此,莫怪荒畦常荷锄。

闭户

乞身林下养衰残,闭户宁容外物干?

正使有为终淡泊,未能无疾已轻安。

寸阴息念如年永,丈室端居抵海宽。

老子尔来深达此,却嫌儿女话团栾。

闭户

声利能令智者愚,放翁闭户养迂疏。

地炉枯叶夜煨芋,竹笕寒泉晨灌蔬。

徇俗不如翻著袜,爱山只合倒骑驴。

今朝更有欣然处,万里知心一纸书。

闭户

冠盖长安几番新?放翁只似向来贫。

满窗红日价无敌,半榼新醅香动人。

宴坐心光无蔽障,横眠踵息自清匀。

世间不用询名字,身是无怀上古民。

闭门

闭门何所乐,聊息此生劳。

霜薄残芜绿,风酣万木号。

研朱点周易,饮酒读离骚。

断尽功名念,非关快剪刀。

闭门

闭门高卧镜湖傍,元自无闲可得忙。

泛罢杯觞余菊苦,玩残指爪带橙香。

灯昏共度空阶雨,蛩冷偏依丈室床。

不待衰年宦情尽,未来如雁到衡阳。

闭门

寂寂云山千万重,闭门不忍叹涂穷。

高秋酒熟雪浮瓮,中夜剑归雷吼空。

近报犬羊逃漠北,岂无貔虎定关中。

君王犹记孤忠在,安得英豪共此功?

闭门

残发凋零不满巾,闭门聊得养天真。

恐伤药草停除地,为惜松槎禁伐薪。

独木架成新略彴,一峰买得小嶙峋。

萧然便觉浑无事,谈笑时时过近邻。

闭门

衰疾厌厌不易医,闭门惟与睡相宜。

狂曾忤物慵迎客,瘦不胜衣悔作诗。

数简隐书忘世味,半瓯春茗过花时。

寂寥终岁君无诮,正是幽居一段奇。

弊庐

弊庐虽陋甚,鄙性颇所宜。

欹倾十许间,草覆实半之。

碓声隔柴门,绩火出枳篱。

缚木为彘牢,附垣作鸡埘。

黄犊放林莽,苍鹅戏陂池。

佣耕食于我,客主同爨炊,

瓦盎设大杓,葅苋羹园葵,

一饱荷锄出,作劳非所辞。

上以奉租赋,下以及我私。

有钱既沽酒,阡陌恣游嬉。

亦有扶持者,婢跣奴髻椎。

欲画恨无人,后世考此诗。

碧海行

碧海如镜天无云,众真东谒青童君。

九奏铿锵洞庭乐,八角森芒龙汉文。

共传上帝新有诏,蚩尤下统旄头军。

径持河洛还圣主,更度辽碣清妖氛。

幽州螘垤一炬尽,安用咸阳三月焚。

艺祖骑龙在帝左,世上但策云台勋。

壁老求笑庵诗

台省诸公六出奇,江湖狂客一生痴。

无人为问净光老,抚掌掀髯端为谁?

壁老求笑庵诗

车马往来尘暗天,净光欣喜接诸贤。

半瓯春茗无多费,且结来生一笑缘。

避世行

君渴未尝饮鸩羽,君饥未尝食乌喙。

惟其知之审,取舍不待议。

有眼看青天,对客实少味;

有口啖松柏,火食太多事。

作官蓄妻孥。陷阱安所避?

刀锯与鼎镬,孰匪君自致?

欲求人迹不到处,忘形麋鹿与俱逝,

杳杳白云青嶂间,千岁巢居常避世。

避暑江上

苦热厌城市,初夜临江湍。

风从西山来,颇带积雪寒。

堰声静尤壮,喷薄如急滩。

顿远车马喧,更觉衣裳单。

断岸吐缺月,恨不三更看。

且随萤火归,城扉欲横关。

避暑近村偶题

乞得身归荷圣时,登临筋力未全衰。

楚祠草合三叉路,隋寺苔侵半折碑。

孤店不妨乘月宿,扁舟频为看山移。

红麈冠盖真堪怕,还我平生白接篱。

避暑松竹间

双柶五丈高,万竹一尺围,

上有林蝉鸣,下有涧鸟飞。

正午不见日,我来每忘归。

清诗忽陈前,永与世俗违。

直北有异境,烟汀连钓矶。

何当霜雪时,散发槲叶衣?

避雨

云如坏山欲塞海,树似奇鬼将搏人。

急投民家雨随至,燎衣不觉鸡唱晨。

砭愚

储药如丘垄,人愚未易医。

信书安用尽,见事可怜迟。

错自弹冠日,忧从识字时。

今朝北窗卧,句句味陶诗。

扁舟皆到门

千钱买轻舟,不复从人借。

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

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

有时醉村场,老稚相枕藉。

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

无为诧轩车,此乐予岂暇。

表侄江垧种竹名筠坡来求诗

奉常遗绪冷如秋,闭户知君颇好修。

千里可嗟妨晤语,两书犹喜免沉浮。

但令有竹能医俗,何患无天可寄愁。

一事却须常自勉,勿容凡子得同游。

别后寄季长

俗子俗到骨,一揖已溷人;不知此曹面,

何处得许尘?我非作崖堑,汝自不可亲。

道途逢使君,令我生精神。

顿增江山丽,更觉风月新。

对床得晤语,倾倒夜达晨。

亟起忘缚裤,小醉或堕巾。

缭出锦城南,问讯江梅春。

煎茶憩野店,唤船截烟津。

凄凉吊废苑,萧散夸闲身。

暮归度略彴,月出水鳞鳞。

思君去已远,此会何由频。

别建安

三十年来云水僧,常挑钵袋系行縢。

信缘不作痴巢窟,即是吾家无尽灯。

别建安

楚泽吴山已惯行,武夷从昔但闻名。

北岩小寺长汀驿,且喜游山第一程。

别建安

欹帽扬鞭晚出城,驿亭灯火向人明。

多情叶上萧萧雨,更把新凉送客行。

别梅

竹篱数掩傍鱼矶,万点梅花掠地飞。

正喜巡檐来索笑,已悲临水送将归。

影横月处愁空绝,子满枝时事更非。

自古情锺在吾辈,尊前莫怪泪沾衣。

别荣州

浮生岁岁俱如梦,一枕轻安亦可人。

偶落山城无事处,暂还老子自由身。

啸台载酒云生屦,仙穴寻梅雨垫巾。

便恐清游从此少,锦城车马涨红尘。

别王伯高

冷落何人肯见寻,断弦尘匣愧知音。

倾家酿酒犹嫌少,入海求诗未厌深。

薄宦簿书常衮衮,中年光景易駸駸。

香奁赠别非无意,共约跏趺看此心。

别严和之

器之魂逝已难招,尚有和之慰寂寥。

今夜月明空叹息,想君孤棹泊溪桥。

别严和之

千里风烟行路难,旅舟应过子陵滩。

人间富贵知何物,莫负君家旧钓竿。

别杨秀才

岁暮江头又语离,淡烟衰草不胜悲。

俗人愦愦宁知子,心事悠悠欲语谁?

灯暗想倾浇闷酒,路长应和赠行诗。

人生但要身强健,一笑相从自有时。

别曾学士

儿时闻公名,谓在千载前。

稍长诵公文,杂之韩杜编。

夜辄梦见公,皎若月在天,

起坐三叹息,欲见亡繇缘。

忽闻高轩过,驩喜忘食眠,

袖书拜辕下,此意私自怜。

道若九达衢,小智妄凿穿。

所愿瞻德容,顽固或少痊。

公不谓狂疏,屈体与周旋。

骑气动原隰,霜日明山川。

匏系不得从,瞻望抱悁悁。

画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

贱贫未即死,闻道期华颠。

他时得公心,敢不知所传。

别张教授归独登拟岘

小阁敞朱扉,侧车暂息机。

行人呼晚渡,幼妇浣秋衣。

霜树欹危堞,风鸦满客晖。

登临客秋裹,况是送将归。

邠风

少学诗三百,邠风最力行。

春前耕犊健,节近祭猪鸣。

檐日桑榆暖,园蔬风露清。

金丹不须问,持此毕吾生。

丙辰上元前一日

弊裘破帽发鬅鬠,宛似山房罢讲僧。

身病不禁连夜雨,家贫只挂旧年灯。

修椽柳外掀楼角,危槛云间露塔层。

自笑闲游本无定,兴阑随处倚枯藤。

丙午初冬得心腹痛疾大下而愈羸耗不支方在

有哪些酒杯文化?

古代酒杯🍷文化异常丰富,最早青铜酒杯到战汉玉杯,到明清时期各种犀牛角杯等等,各种杯子丰富多彩,请欣赏不同时期,各种不同风格的酒杯和各种杯子。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