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交友,2018年玉林的狗肉节?
天津交友,2018年玉林的狗肉节?
我是玉林人,在深圳工作,也养一只可爱的小狗,蝴蝶犬。
对于狗肉节,我想说一下我所知道狗肉节的来源,以及对狗肉节的看法。
我在玉林长大,玉林人很爱吃,吃得最多的应该是牛肉,牛腩,牛杂,还有非常多的地道小吃数不胜数。那时候,狗肉作为饮食,远远排不上名次。
以前根本没有狗肉节,虽然玉林也吃狗肉,但是也跟普通的小城市一样,不多不火,很小众。在我20岁之前,估计也就吃过一次。
玉林狗肉节之所以闹得那么大,其实也是有内因造成,但是主要还是外界因素推波助澜造成的。
1.玉林生产中草药,特别是降火的草药。吃狗肉是上火的,吃荔枝也上火。于是玉林一个名叫福绵有个小地方就在夏至最热的一天,吃荔枝吃狗肉,喝下降火的凉茶。其实那是非常非常小众的,根本称不上节日,也没多少人参与。也没有传统那么一说,小时候根本就没有。
2.狗肉节这个火爆之前,大约1年,我有一次路过玉林大北路,见到一家小店,门口挂着一个横幅,横幅上写着“祝贺本店XXX厨师的脆皮狗肉荣获国际美食节金奖”,类似这样的文字。当时觉得这么个小店还能那么厉害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很讽刺英国媒体吧。)
3.大约一年后,玉林吃狗肉登录英国新闻头条之后,国内媒体跟风追逐咬着不放,爱狗人是也跟着追骂。在这些媒体和爱狗人士举国宣传之下,狗肉节就正式登上了舞台。于是,全国很多人慕名而来,品尝玉林狗肉,节日日渐火爆起来。
4.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玉林人,也是通过网络才知道玉林有那么一个狗肉节,真是讽刺啊…………这个节日那么火,国人也就那么一窝蜂,商家也跟风赚钱,于是狗肉节也就越来越火。以前玉林非常少没什么做狗肉的店铺,搞得现在到处都是。(陆陆续续倒闭的也不少,平时吃的人不多。)
5.平时回到玉林,我还是想吃家里的小吃,生料粉,凉拌粉,牛料粉,螺蛳粉,肠粉,田螺鸡煲,生牛等等等等,非常多小吃。这些相比狗肉更多人爱吃。但是这几年,每逢夏至一到,全国又来烘托这个节日,让这个本来就安静的小城市又为了狗肉又闹腾起来。
上面就是我一个玉林人对狗肉节来源的感受。
如果说杀狗是残忍的,那么玉林人这些年是杀了不少狗,确实残忍。
但是!!!无耻的媒体和无知的爱狗人士,你们更残忍,因为是你们造就了这个玉林狗肉节!!!是你们间接杀害了那么多的狗,是你们增加了被杀害狗狗的数量。你们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哎,就说那么多把,也有点无力吐槽。因为英国媒体的一个失实报道,国内媒体放大,爱狗人士咬着不放,造成这么个尴尬的节日。
后代都发展的怎么样?
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一个清贫的家庭。家境虽然贫寒,可林家世代都非常重视教育,林则徐的祖父林正澄、父亲林宾日都曾考中廪生,以教书为业。林则徐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寄希望于科举考试取得功名,但都没能如愿,他们又把金榜题名的理想寄希望于林则徐。
少年林则徐确实聪颖过人,12岁中佾生,也就是半个秀才,13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但在赴京参加会试时却落第了。
林则徐才华横溢,在当地也小有名气。这时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邀请林则徐担任文书一职。正是在这个职位上,林则徐目睹了鸦片流入中国导致白银外流、国民嗜瘾的危害。
后来林则徐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成为其幕僚,并在张师诚的扶助下,在第三次参加会试时,一举成功,入选翰林院,正式踏入仕途。
此后,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苏按察使、陕西按察使、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道光十七年升湖广总督。林则徐为官清正廉洁,为民兴修水利,改善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道光年间,鸦片持续输入,造成朝廷国库空虚,民众体力羸弱,军队战斗力下降,长此以往,有亡国灭种之虞。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道光帝,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与黄爵滋本来同是“宣南诗社”的成员,与黄政见相似,也痛感于鸦片的危害,因此极力赞同黄爵滋的主张。
于是,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他到任后,查封烟馆、缉拿英国鸦片贩子、销毁鸦片,禁烟成果卓见成效。在禁烟期间,林则徐曾写下一幅著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他积极搜集、了解国外讯息,学习国际公法,又加紧备战,整顿海防。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虎门督战,英军遂转头攻向浙江,随后长驱直入攻占大沽。道光帝慌了手脚,忙于求和,把战争的责任归咎于林则徐,林则徐被革职,发配伊犁。林则徐忍辱负重,在流放期间不计个人得失,心系国事。他在疆期间,翻阅大量资料,实地考察了多地,认为沙俄是我国西北的威胁,应加强西北边防。
道光二十五年,林则徐复出,就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道光三十年,再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遗憾的是林则徐在赴任途中去世,终年66岁。
林则徐被发配新疆途径西安时,曾题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中有这么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一生,不计个人荣辱,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自己身遭流放也毫无悔意,确实令人钦佩。
林则徐一生为国,宦海沉浮,几经荣辱,那么他的后人的境况如何呢?
林则徐的妻子名郑淑卿,郑淑卿的父亲郑大谟是乾隆年间的进士,曾官至河南永城知县。他慧眼识人,认为当时只是秀才的林则徐必成大器,于是将长女郑淑卿许配给了林则徐。林则徐就在中举人的那一天迎娶了郑淑卿,那一年,林则徐20岁,郑淑卿16岁。林则徐一生宦海飘泊,郑淑卿深明大义与其患难与共,风风雨雨陪伴林则徐走过40余年。1847年,58岁的郑淑卿辞世。
郑淑卿与林则徐共育有四子四女八名子女。其中次子林秋柏和次女林金鸾早夭,所以只有三子三女长大成人。
长子林汝舟,生于1814年,此时林则徐已是翰林院的庶吉士,负责编修。林汝舟同其父林则徐一样聪慧,他在24岁时高中进士,也同其父一样,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此后他一直在翰林院负责编修,直到林则徐逝世后他才升为翰林院侍讲。
三子林聪彝,生于1824年,这时的林则徐已是江宁布政使。林则徐流放伊犁时,因长子林汝舟有职在身,由三子林聪彝和四子林拱枢随侍入疆。林则徐病逝后,林聪彝三年守孝期满应召入京,补内阁中书。后又被两江总督怡良赏识,协办团练事务,升为员外郎。同治年间,林聪彝任衢州知府、浙江按察使等职,在任期间,勤勉政事,政绩斐然。光绪四年,林聪彝在福州治水期间,积劳成疾,病逝家中,终年55岁。林聪彝的第五女林步荀也很有文才,她嫁与了姑父沈葆桢的儿子沈琬庆。
林聪彝的孙子林炳章是光绪二十年的进士,曾任钦差大臣,也曾在福建负责戒除鸦片事务。民国时,曾任福建财政厅厅长、福建海关监督。后创办实业,1923年病逝。
四子林拱枢,出生于1827年。林则徐发配新疆时,林拱枢只有15岁,他和三哥林聪彝陪伴父亲入疆。林则徐病逝后,他和三哥林聪彝一同应召入京,补内阁中书,此后十余年一直在吏部工作。后来到地方任江南道、山西道、河南道监察御史等职。1880年,53岁的林拱枢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晚清最末一代翰林林步随就是林拱枢的孙子,他是光绪二十九年的进士。他曾赴美任留学生总监、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等职。后致力于实业救国,但在动荡的时局中被劫受骗,家财散尽。
另外,我国著名的外交元老凌青是林拱枢的曾孙。他原名林墨卿,在抗战时期为保护家人改名凌青。
再来看一下林则徐的女儿们。
长女林尘谭,她的丈夫是清河南布政使刘齐衔。刘齐衔是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德安知府、浙江按察使、河南布政使等职,为官清正,强力肃贪,名臣胡林翼对他就非常赏识。
三女林普晴,她的丈夫便是晚清名臣沈葆桢。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六妹林蕙芳的儿子,所以沈葆桢还是林普晴的表兄。林普晴是位非常有胆识的女子,沈葆桢任广信知府时,为对付太平军沈葆桢四处募兵,很少在府治上饶。有次沈葆桢又外出募兵,太平军大举进攻上饶。城中无主帅,官员都劝林普晴赶紧逃生。可林普晴临危不乱,誓与上饶共存亡。她与守城军官制订守城方略,又亲率城中妇女为守城将士送饭。紧接着她当机立断,血书一封致衢州守将饶廷选求援。饶廷选紧急之下出兵广信,于是广信解围,而饶廷选却因为没有收到军令即调兵被革职,林普晴因血书乞援而赢得百姓敬重。
同治六年,沈葆桢接办福建船政,家中事务全部交由林普晴打理。同治十二年,林普晴积劳成疾,于中秋之夜病逝,年53岁。
至于林则徐的幼女,史料并无记载她的名字,她的丈夫郑葆中是一名秀才,郑葆中的父亲曾官至江西九江知府。
林家的后人都非常优秀,这和林家“清廉自律、慎守儒风”的家风熏陶是分不开的,林则徐为国谋利、不计个人得失的忠贞气节和“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为什么两个人还经常吵架?
吵架才是生活的常态,夫妻两个人经常吵架,说明骨子里谁也离不开谁,70多岁了还有架吵,太幸福了,难道不是吗?
夫妻吵架是常态夫妻,一生中在一起生活最久的人,所以吵架才是常态,整天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牙和舌头还会经常打架呢,别说有个性的人了。
很多时候,吵架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比如,老头不做家务,比较懒散,用过的酱油瓶不放回原来的位置,穿过的衣服,不放洗衣机里洗,老太太就会埋怨,这糟老子,邋遢一辈子,几十岁的人,还是那么懒,老头不开心的时候,搭理也不搭理,开心的时候和老太太斗上几句,多有人间烟火呀。
在一起生活得久了,谁的脾气谁的秉性,都彼此了解了,可就是忍不住,看不惯,看不惯就要表达出来,吵吵闹闹才热闹,70多少岁的夫妻还能经常吵架,说明是真爱。
不吵架的夫妻是神仙不吵架的夫妻是神仙,人间几乎不存在,神仙伴侣,可望不可及。凡人俗子,食人间烟火,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为爱而结婚,生活在一起,总体的三观是相同的,生活的琐碎才使得两个人有摩擦和争吵。
夫妻间,有时小吵小闹更有利于增进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之所以有争吵,说明彼此都比较在意对方,在乎对方的观点,在乎彼此的感受,总体上来讲,家庭里有99%以上的夫妻都会有吵架,因此,主流的才是真实的,也更具有代表性。
总结总之,人老了,有吵比没吵强,老了最怕孤独,如果连一个吵架的人都没有,何其凄凉呀,所以,70多岁能继续吵架的夫妻,最有福气,你觉得呢?
天津有什么山?
1、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 ( 5A景区 风景名胜 )
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15公里处,占地面积106平方公里,又因她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 山旧名无终、徐无、四正、盘龙。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其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教文化与皇家文化相融的旅游休闲胜地。2005 年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评定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5A风景区。
2、梨木台景区
梨木台风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峰峦叠翠,主要山峰80多座,主峰梨木台山,海拔997米。这里峰林峡谷雄险,茫茫林海秀幽,潭瀑溪水长流,藤萝攀援缠绕,被专家学者称为“天津的神农架”、“北方的热带雨林”。这里有距今约26-35亿年前形成的太古界岩石,自然形成了千层岩画岭、登天缝、五指山、万卷天书等地质奇观。这里还保存着1400多年前修建的北齐长城,蜿蜒曲折,蔚为壮观。
3、天津黄崖关长城风景游览区
黄崖关长城在蓟州区北28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历史上,蓟州城共有守营墩台十八座,黄崖关为其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关隘。始建于公元556年,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黄崖关长城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黄崖关长城在蓟州区北28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始建于公元556年,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4A级景区。黄崖关城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关城因此得名。
4、九山顶自然风景区
九山顶自然风景区坐落在蓟县下营镇境内,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是寻奇探幽的野趣乐园。在生态谷您可以和野生动物交朋友;在边区食堂您可以圆一个“八路”梦;采野花、摘山果、睡土炕,您还可以当几天山里人。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使您倍添情趣。九山顶海拔1078.5米,是天津的最高峰。九山顶一峰突起,直插云霄,四周群山环抱,如众星捧月。登临山顶,南眺翠屏湖,北望燕山主峰雾灵山,东观遵化金星山,西看平谷金海湖,六千七百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5、天津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津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蓟县城东穿芳峪境内,距县城20公里,公园总面积2126公顷。九龙山是一座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的生态型自然景区,辖九龙山、梨木台山、黄花山三大景区。在公园东北部万丈深谷中连绵耸立着九条山脊,恰似九龙聚首,故名九龙山。九龙山景区历史上曾是清代道光三十年和同治九年间的皇家园林,1995年批准为森林公园,1997年升为国家森林公园,至2008年是天津市面积最大唯一的山区国家森林公园。
6、天津白蛇谷
天津白蛇谷景区内,植被繁茂,稀有植物众多。因此处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素有 “ 天然大氧吧 ” 之称。深深吸上一口气,定会使您神清气爽。经过数亿年的地壳变迁 , 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形成了这些悬崖峭壁 , 奇峰古洞,有猫耳峰、神龙瀑布、双龙潭、子母石、葫芦崖、清凉谷、天然石壁图、悬空石、一线天、白蛇洞、将军岭、玉米峰、福龟迎客石、怪洞、密林幽境(原生态林区)北齐古长城遗址、明代敌楼等众多迷人的自然景观。
7、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蓟县境内,面积1049公顷,1984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5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命名为“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11月22日经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主要保护对象为次生森林生态系统。八仙山的地层是距今14亿至18亿年间由古海沉积的长城系石英岩。到距今一亿年的时候,燕山地区又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地质现象:燕山运动断裂,出现了褶皱和隆起,呈现了山地的面貌,八仙山的地貌也基本形成。
8、翠屏山(天津市蓟县山峰)
蓟县的翠屏山别山镇辖区内。《水浒传》中描写杨雄、石秀杀潘巧云的情节,即在此处。翠屏山主峰海拔高度181.9米,坡度15。--20。出露 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二段深灰色石条带白云岩、叠层白云岩, 单斜构造,岩层倾向南、南东。土壤类型为淋溶褐土。植被类型为荆条、 酸枣、菅草、白羊草灌木丛群落。翠屏山山上曾建东岳天齐庙,正殿是 三层四坡阁楼,西侧有配殿,后面有文筝峰塔,1938年毁于战火。遗址尚存一块承露台。承露台直径2米,高2米,是古人求雨避灾火处。
9、蓟县黄花山风景区
蓟县黄花山风景区是天津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大景区之一,总面积7600亩,主峰会仙峰海拔741米。黄花山因遍地黄花而得名。蓟县林业局依托丰富的森林和自然景观资源,坚持“以人为本、严格保护、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11千米景区道路、4.3千米旅游步道、1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5600平方米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掘了观景亭、知青林、石海、丁香林、朝阳洞、古烽火台等景点,万寿兴隆观正在恢复之中,景区初步具备了对外开放的条件。
10、天津府君山
府君山天津市蓟县城区北,明代以前叫崆峒山,其中穿云洞、山顶洞、白大洞等较为有名。清代道光年间<蓟州志>里附有一幅<崆峒山图>,清晰地标明了广成子殿的位置。明代以后,山上建有崔府君庙,故改称为府君山,沿用至今。华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问道的典故流传甚广《庄子·在宥》说:黄帝当上天子的第十九年,到崆峒山拜见广成子(广成子是道教的始祖),求治国修身之道.第一次,碰了壁,受到了广成子的讥讽.黄帝很惭愧,回去后,捐弃天下,筑起一间别室,闲居默想三个月之后,再去求见广成子,广成子接见了他。
燕子李三和霍元甲是都是天津人?
首先这个问题就问错了!
燕子李三和霍元甲并非同一个时代,也不在同一个地方活动,谈何会有交集呢?
先说霍元甲,此人1868年出生于天津静海县,自幼随父习武,后来赴上海创立“精武体育会”,曾震慑吓跑俄国、日本等大力士而名扬四海,后来于1910年被日本人下慢性烂肺药而死。
霍元甲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天津和上海。
燕子李三在民间传说中有多个:一个是河北省保定市涿州的“燕子李三”,原名叫李景华,1895年出生于河北涿州,幼随叔父落户沧州。此人曾在少林寺隐姓埋名学习武术,后来游窜于河北、北平地区,劫富济贫,曾盗窃过张宗昌、段祺瑞等民国大人物的东西,一度声名远播。
1936年,被民国政府抓捕,后因吸食鸦片而病死。此人与霍元甲毫无交集。
第二个是山东禹城的李圣武,此人大约出生于1900年代,主要游窜于北平、济南、江苏等地,曾经偷窃过山东省主席韩复渠的府邸偷盗。
此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盗,后与1949年被新中国政府枪决。
第三个是河北省沧州市的李云龙。李云龙1837年出生,在家排行老三,最早使用“燕子”的绰号,他当年活跃于京津冀及东北地区,侠名远播,在老家更是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不息。
李云龙大约逝世与1900年代,其事迹见于《献县志》《四十八村乡土教材》等书。其第五代李书振先生于2013年去世,其第六代李连洲、第七代孙、第八代孙都健在,李家可谓人丁兴旺,献县及周边所有老人都知道此事。
李云龙可谓史学界公认的“燕子李三”!
这三位“燕子李三”均不曾在天津生活,生卒年亦与霍元甲相较甚远,所以不可能与霍元甲有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