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交友,如何做让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
德惠交友,如何做让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
在很多人参加的场合,让别人记住你是个很实用的技巧。你要花些心思做个自我介绍,只要30秒到1分钟就可以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想一想你对哪些商业广告印象最深,这些广告通常在一点深入,让你印象深刻。
你可以考虑在自己要在大家面前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最希望,把哪一面展示给大家看?你自己的个性是怎么样的?
在设计个人简介中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卖点”,找一个特别点做出突破点。
这个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而做出变化,你可以进行头脑风暴一下,在纸上列出一些关键词,想一想如何给自己写广告方案,用一句话来介绍你自己,你能写出来多少句,然后反复修改一下。只要你觉得值得骄傲就可以,如果能加入一些幽默成分效果会更好。
想想你的“卖点”是什么? 这个卖点能适合这个环境吗?
有一个好的自我介绍,能起到两点作用:
(1)让你别人记住你的长相和名字
(2)可以让对方根据这个特色为话题,进行聊天
你可以把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放到自我宣传里?
我在知乎的签名就写着, 2011年完成每天一本书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标签,有很多人就因为这点对我有兴趣,然后关注我的。
我听过一个人说,我今年要挑战 100公里马拉松,这人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做笔记最能展示出认真的态度
还记朝鲜发的金正日照片吗?经常有官员,手里拿着笔记本和笔,一边听一边记。
适合用各种情况的“女生谈话法”
先讲自己的事情,然后再以同样的问题去问对方,那样对方才愿意吐露心声,因为人们总会对那些向自己敞开心扉的人抱有好感。
比如:我来自XX,您的家乡是哪里啊?
或者谈谈房地产、股票,有孩子的谈谈儿童教育、补习班、留学之类的
如何轻松的聊上30分钟?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向对方传达:你的言行令我感动。
学习发掘对方的优点并进行赞美,着眼于小细节,比如仔细观察对方的鞋、包、饰品、着装搭配,赞美别人的细节处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能够将你的感觉传递给对方,“我注意到了你与众不同的品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努力发现这一点,并赞赏出来。
运用数字的力量
在谈话中加入一些数字,会提高谈话的可信度。
说我觉得,会让发言显得没有说服力,如果能展现自己考虑的根据、确凿证据或自己的亲身体验,最后的结论才更具有说服力,对方也会觉得你很敏锐。
而确凿的证据来自具体的数字,加入数字之后,会让人感觉更可靠。
如何吸引别人与你继续交往
初次见面三要素:
1、不要逞强
2、尊重对方
3、发自内心地感谢对方
记住真诚的人最有魅力,在离开的时候,抓住要求,给对方意犹未尽的感觉,特别在谈话结束时,复核对话的主要内容。
用微信加强联系
个人补充一下用微信加强印象,可以交换微信,当天晚上给对方发一条信息,并称赞对方一下。
1.用手机号或QQ号作为微信号,比英文字母更容易被人找到。
2.用自己的真人照片做头像,能提升信任感。
3.用中文做昵称。名字在最前面,然后加上自己是干什么的。
4.新加好友,马上改备注。名字+职业(或特色、标签),以免混乱。
5.使用置顶聊天功能,把重要的对象放在最上面。
6.初次见面,合影后把合影照设为聊天背景
7.把合影照发给对方,教他设为聊天背景以及置顶聊天。
孩子的成绩非要通过补课来提高吗?
孩子的成绩非要通过补课才能提高吗?这就要看孩子愿不愿意学习了,孩子本人愿意好好学习的话,补课肯定能够帮助孩子弥补知识,攻克难题提高成绩,如果孩子本人不愿意学习的话,即使逼着孩子去了补习班,他也学不进去,比如下面这个孩子成绩差还不想去补课
所以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绩,首先要让孩子做到愿意好好学习,那么孩子去了补习班才会配合老师解决自己不会的难题,才能查漏补缺提高成绩
其次家长还要让孩子做到以下两点要求
①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成绩取得来自于学校专心听老师讲课,而不是上补习班,绝不能本末倒置,学校课堂和补习班的关系如同主食与零食的关系,孩子只有吃主食才能营养充沛,如果孩每天在学校的教室里不好好听课,那么仅靠补习班两个小时的时间怎么可能补起一周所学的课程呢?这就是很多家长花了不少钱让孩子上了多门补习班,孩子的成绩还没有提高的主要原因!
②家长要知道孩子成绩不好往往都是因为每天孩子在学校根本就没有好好听课造成的,他们违反课堂纪律,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在底下做其他的事情,要么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交头接耳,要么神游,要么睡觉所以家长想要让补习班发挥作用就必须要让孩子做到每天都能专心听课,不能在课堂上开小差,不做小动作,否则想要通过补习班把那么多门功课补起来是很难实现的!
以上内容和图片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阅读更多教育孩子的文章
怎么看农村一些人去外面买房?
对于农村人去城里买房,通过近些年来的观察,我觉得应该归纳为两种人。一种是有钱人买房。另一种是需要的人买房,尽管他没有钱。
我们知道农村的家庭收入,因为各种情况的不同,而导致了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差别。这也就产生了农村的两极分化,一小部叫富人,另一大部分叫穷人。
家里面有小工厂、小作坊以及商铺买卖的小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积累了大量财富,农村的生活水准也逐渐不能满足他们要求,于是,有人家率先在城里买房了。而城里的购物、娱乐以及就医等等方面,给他们带来了更好的便利条件,这就使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想进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在城里买房的农村富有人,也都是很有经济头脑的人,有些人发现房子增值很快,于是,有潜力的一部分人,便又增加购置用来出租,这样即收获了佣金,而又从楼市房产增值中获得了不菲的价值。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和城里的教学质量逐步拉大了距离,而农村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千方百计的要把孩子送进城里上学。而我们城市的规定:如果城里没有自己的房子,孩子是不能进入市里上学的。这也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政策。
为了给孩子找到更好的教学资源,有些农村家长们开始有了在城里买房的欲望,因为学校看不到房产证,孩子是不能享受城里教育资源的,即便你在城里有一套出租房也都是不可以的,重要的是看房产证。
就这样对于重视孩子教育家长来讲,为了孩子,东拼西借,实在不行在进行按揭,还贷也要为孩子在市里买户房子。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年轻人结婚的问题,现在结婚要房要车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普通现象。攀比之心,人皆有之。结婚买房在现实当中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现象。不管你有钱没钱,但是需要的时候没有钱也要买。又有多少人能冲破当今的现实呢?
总之农村人去城里买房。有的人是享受城市带来的生活便利;有些人是为了孩子而付出多年辛勤的汗水;过去有些人买房是为了增值;而现在这个问题值得商榷;而有些人买房是因为无奈。游侠列传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侠,义之大者也。游侠是春秋战国时一种社会现象,喜好读书击剑,四处游历。侠肝义胆,忠信守诺,都有自己的刺客信条。司马迁就曾在《史记·游侠列传》中为朱家、田仲、剧孟、郭解,荆轲等平民游侠立传,而且不惜笔墨,大书特书他们的英雄气魄。
墨者后期另一分支即为秦汉时期的游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例如矩子腹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执行“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其组织严谨,纪律严明,把维护真理和正义看做义不容辞的责任。游侠是为了某些私人利益,形成一定的集团,他们的行为虽不合于国家的法制,但是他们说话守信用,办事有结果,应许了的事一定诚心诚意去办,不惜他们的生命,去解救士人的危难。等到助若除锄强后,他们也不夸赞自己的才能,羞于称赞自己的德惠,值得赞美啊。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碳。讲春秋时晋国大夫智伯,被赵襄子攻灭后,他的家臣豫让(国士)为了给智伯报仇而接近赵襄子,不惜漆身吞碳,改变自己的相貌和声音。最后大仇未报仍然身死。
郭解的门客杀人后逃匿,办案人于是回报武帝,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说:“郭解虽然不知是谁杀了人,但他身为布衣任俠行权,以小冤小仇杀人,这罪更重于他亲自杀人,当属大逆不道。”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郭解全家被诛。
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鲁国人都喜欢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士而闻名。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余普通人被救的说也说不完。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赏他对别人的恩德,那些他曾经给予过施舍的人,唯恐再见到他们。他救济别人的困难,首先从贫贱的开始。他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衣服破得连完整的采色都没有,每顿饭只吃一样菜,乘坐的不过是个牛拉的车子。他一心救援别人的危难,超过为自己办私事。他曾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待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相见。从函谷关往东,人们莫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友。
汉代的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对游侠多持对立否定的态度,司马迁却给他们立传,并予以很高的评价和极大的同情。他有一定的明主和批判思想,也是因为他深受封建社会的迫害,这也是为底层人民呐喊。
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从辛亥革命以后到国民党政权之间的北洋军阀史?
北洋军阀这段历史确实很乱,什么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直皖战争、直奉战争,打仗就没停过,还有什么直系、皖系、奉系、滇系、桂系等新老军阀一大堆,也容易死把人绕糊涂。所以,我还是用我最擅长的地图,来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清帝逊位,短短3个月,国祚近300年的清王朝就完蛋了,革命看似如火如荼,背后却是暗流涌动。
清朝灭亡的如此之快,很大一部原因是这个腐朽的王朝实在是不得人心,武昌起义只是一个导火索,枪声一响,各地的实权派分封抛弃朝廷宣布独立,袁世凯更是借着辛亥革命吗,完全掌控了军政大权,到1911年底,清廷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傀儡朝廷。
袁世凯和北洋将领袁世凯手握北洋六镇大军,南方虽有14省宣布独立,但真正掌握在革命党手中的力量却十分有限,比如福建的孙道仁,广西的陆荣廷,四川的尹昌衡,陕西的张凤翙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总体上,革命党人的军事力量是弱于袁世凯的,于是在清王朝名存实亡即将覆灭的情况下,大多数革命党人都寄希望于拉拢袁世凯以完成对清王朝的最后一击。而袁世凯,也并非真心拥护清朝,于是就有了南北议和。
南北议和是,宣布独立的省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日,孙中山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公开保证后,加紧逼宫进程。经过一个月的讨价还价,确定了优待条件后,清帝于1912年2月2日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二次革命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就任中民民国临时大总统,但很快发现中了革命党的套。原来革命党在袁世凯就任前,制定了一部《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实权都划到了总理手中,总统反到成了虚职,这让袁世凯十分不满,北洋派和革命党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根据《临时约法》规定,1913年3月,民国举行了第一届国会大选,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赢得胜利,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但在上任的途中,于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成了南北开战的导火索。4月,袁世凯向五国银行发起“善后大借款”扩充军备,6月,将革命党人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尉免职。袁世凯步步紧逼,革命党人被迫反击。
宋教仁遇刺遗照1913年7月,李烈钧在孙中山的指示下,返回江西,召集旧部,宣布江西独立,通电反袁。随后,安徽柏文蔚、上海陈其美、湖南谭延闿、福建许崇智和孙道仁、四川熊克武、广东陈炯明也宣布独立,二次革命爆发。
从地图上看,七省讨袁军应该算是声势浩大,但由于革命党准备仓促,各讨袁军之间又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前后不过一个多月,就被占据绝对军事优势的袁世凯各个击破,湖南、福建两省讨袁军甚至都没有参战。
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后,孙中山、黄兴败走楚国,袁世凯迫使国会选举他成为正式大总统,废除《临时约法》,解散国会,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实现大权独揽。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北京称帝,推翻共和,复辟帝制。12月25日,云南总督唐继尧联合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出兵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称帝1916年初,云南护国军兵分三路,分别攻入四川、湖南、广西等地,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广西都督陆荣廷相继宣布独立。军事上的失败加上地方上声势浩大的反袁浪潮,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把住大总统的位置不放。
5月8日,为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护国军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与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对立。不久后,陕西、四川、湖南、浙江四省宣布独立,加入反袁护国的行列。同时,孙中山也从日本返回上海,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但未能参与到唐继尧、蔡锷等人领导的护国运动中。
1616年6月6日,袁世凯忧愤而死,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并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7月,军务院撤销,护国运动结束。
而随着袁世凯死去,原先簇拥在袁世凯麾下的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徐世昌等北洋军阀头子开始分裂,一场军阀大乱斗即将登场。
护法战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总统,但实际权力却掌握在以段祺瑞、冯国璋为首的北洋将领手,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和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因此称为府院之争。
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段祺瑞主张参战,黎元洪却不同意,双方矛盾激化。段祺瑞将其手下十几个督军拉倒北京组成督军团,逼黎元洪就范,黎元洪借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将其免职。
1917年7月,黎元洪邀请督军团团长张勋赴北京调解府院之争,结果张勋在入京后,不仅没有参与调解,反而解散了国会,废除《临时约法》,拥立满清末帝溥仪复位。
“张勋复辟”很快被段祺瑞镇压,黎元洪也因邀张勋入京而引咎辞职,冯国璋接替黎元洪出任大总统。由于国会在之前的复辟闹剧中被张勋解散,段祺瑞在北京成立新政府,并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意图按照自己的想法“再造共和”,实现个人独裁统治,很快引起全国反对。
7月17日,孙中山返回广州,提出打倒假共和,建设新共和的口号,号召国会议员南下,一同对抗北洋反动政府,因反对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被称为“护法运动”。
不过,这时候的革命党人力量还十分弱小,孙中山不得不依靠地方军阀的势力。8月25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任军政府大元帅,云南督军继尧、广西督军陆荣廷为元帅。然而唐继尧、陆荣廷等人并不愿意屈居在孙中山的名下,各自组建的护法军、靖国军,自己当老大,拒绝出任军政府职位,孙中山这个军政府大元帅变成“光杆司令”。
唐继尧、陆荣廷、李烈钧护法军各自为战,北洋政府同样内斗不止。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两大派,开始了明争暗斗。在对待广州军政府的态度上,冯国璋主张“和平统一”,借此讨好西南军阀,保护直系的利益;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借此扩张皖系势力。
10月3日,护法军和北洋军在湖南正式开战。由于南北双方的内部不和,战争刚开始没多久,各种“怪事”不断上演。
首先是直系将领王汝贤、范国璋擅自停战议和,撤出湖南前线,导致护法军轻松攻取长沙;长沙失陷后,隶属直系的湖北、江西、江苏三省都督联名通电,主张和平解决南北问题,冯国璋借机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下令停战。
孙中山反对调和,坚决将护法进行到底,但唐继尧、陆荣廷等人在取得四川和湖南后,已经实现了自己扩充地盘的目的,直接无视孙中山,继冯国璋后也下令停战。
冯国璋和西南军阀议和后,段祺瑞不甘失败,鼓动张作霖、阎锡山等十三省督军联名通电,强烈要求冯国璋明令讨伐西南。冯被迫被迫让步,命直系将领曹锟、吴佩孚南下进攻湖南。
直系三大将,曹锟、吴佩孚、张敬尧1918年4月底,曹锟、吴佩孚等收复了长沙并占领了整个湖南,然而段祺瑞却将湖南督军兼省长的位置给了皖系自己人,前线作战的曹锟、吴佩孚等人索性与桂系陆荣廷签订停战协议,公开反对段祺瑞“武力统一”的政策,直皖两派彻底走向分裂。
与此同时,西南军阀与孙中山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发酵。5月,西南军阀操纵非常议会通过修改军政府组织的法案,废除大元帅一职,改组为以唐继尧、陆荣廷等七人组成的政务总裁,实行合议制,各凭实力说话。被排挤的孙中山黯然离开广州,护法运动宣告失败,南北各系军阀浮出水面。
军阀割据护法战争后,北洋军阀彻底分裂,西南军阀及其他地方军阀也实力大涨。
北洋军阀主要分为三大派系,分别为:
直系军阀,头领为冯国璋,主要将领有曹锟、吴佩孚、冯玉祥、李纯、孙传芳,控制直隶、江苏、湖北、江西
皖系军阀,头领段祺瑞,主要将领有徐树铮、靳云鹏、吴光新、段芝贵、傅良佐、卢永祥等,控制安徽、山东、河南、浙江、福建、湖南等省份,内蒙及西北省份依附于皖系军阀。
奉系军阀,头领张作霖,主要将领有张宗昌、郭松龄、马占山、李景林等,控制东北三省。
地方军阀中,以滇、桂两派实力最强。滇系军阀,头领唐继尧,主要将领有顾品珍、赵又新、龙云、朱培德等,控制云南、贵州及四川南部。桂系军阀,头领陆荣廷,主要将领有陈炳坤、谭明浩、沈鸿英等,控制广西、广东及湖南南部,这一时期的桂系称为旧桂系。
此外还有自成一派,偷摸发育的阎锡山晋系;盘踞河南、陕西的刘镇华的镇嵩军;于右任、井岳秀的陕军;割据新疆,“天高皇帝远”的杨增新。四川和湖南两省,是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交战的前线,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直皖战争前,熊克武暂时控制了四川,皖系军阀吴光新控制了湖南大部。
直皖战争1919年,冯国璋病逝,曹锟称为直系大统领。为扳倒段祺瑞,曹锟与张作霖达成秘密合作,南北夹击段祺瑞。1920年7月17日,直皖战争爆发,前后不过5日,十万皖军备吴佩孚轻松击溃,张作霖的部队甚至还没来得及入关。直皖战争后,直系取代皖系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吴佩孚也凭借在此战跻身为直系的二号人物。
再来看一下其他军阀的。
直皖战争后,西北军阀逐渐脱离皖系,抓紧形成了“五马”割据的形势。滇系的唐继尧联合川军实业团系军阀发起驱逐熊克武之战,川军实业团系控制四川。孙中山重返广东,联合粤军陈炯明驱逐了霸占广东的桂系军阀,赵恒惕被广东军政府任命为湘军总司令,驱逐了吴光新,在湖南搞起了联省自治。
直奉战争段祺瑞下野后,直奉两系联合控制北京政权,但奉系在直皖战争中未出一力,却又在战后肆意抢夺皖系遗产,导致直系大为不满,新一轮的军阀斗争就此展开。
直皖战争后,张作霖在北京顺承郡王府前合影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率12万奉军与吴佩孚的7万直军在山海关一带开战。在这次直奉大战中,吴佩孚再一次展现了过人的军事天赋,仅用了七天,就以少胜多,击败张作霖,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
张作霖不甘失败,联合孙中山以及皖系残党浙江督军卢永祥,组成反直三角同盟。
1924年9月3日,隶属直系军阀的江苏督军齐燮元与卢永祥之间爆发江浙战争,张作霖于次日调军入关,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直奉战争中的奉军坦克这此直奉大战,双方共计投入了40万大军,海陆空齐上场,规模远超以往。但吴佩孚终究还是吴佩孚,占尽优势的张作霖竟山海关都打不出去。10月,随着直系福建督军孙传芳北上入浙,卢永祥在南北夹击下全面溃败,潜逃日本。
就在直军节节胜利之时,直军第三军司令冯玉祥,趁直奉双军大战山海关时临阵倒戈,连夜回师北京,囚禁了直系头领曹锟,并宣布解除吴佩孚一切职务,史称“北京政变”。
冯玉祥倒戈后,吴佩孚急忙率军回援北京,奉军则趁机猛攻山海关,前线直军全面溃败。战至11月,吴佩孚见大势已去,从天津乘船南下,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成立国民军,并将势力向西北扩张,也称西北军,麾下有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等十三太保。奉系军阀也大肆扩张,将地盘扩张到长江流域。孙传芳在直奉战争中,收拢直系败军,称雄东南。
孙中山这边,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不久,陈炯明背叛革命,驱逐了孙中山。经历过这一变故,孙中山终于明白靠军阀搞革命是行不通的,于是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苏联的帮助下,重返广东,组建国民革命军,驱逐陈炯明。
这一时期,滇系、黔系、桂系都发生严重内斗。滇系将领顾品珍、朱培德、杨希闵等相继脱离唐继尧,黔系军阀也脱离滇系独立;桂系新秀李宗仁、白崇禧崛起,与陆荣廷的旧桂系军阀开战。
国奉战争奉系扩张太快,尤其是将手伸到了长江流域,这里一直是直系军阀的地盘,孙传芳又和冯玉祥组成反奉同盟。1925年10月,孙传芳自领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兵分五路进攻奉军控制的上海、南京等地,随后又击败从山东南下的奉军张宗昌部,控制了安徽、江苏二省。
奉军被打个措手不及,冯玉祥又暗中联络奉军五虎之一的郭松龄,约定共同讨封。11月23日,郭松龄率部反叛,猛攻奉系东北老巢,秦皇岛、山海关、锦州等要地迅速被郭松龄占领。在张作霖忙于平叛之时,冯玉祥趁机夺取了奉系在关内的地盘,几乎将整个华北据为己有。
《少帅》中的郭松龄为了报背刺之仇,张作霖联络也曾遭到冯玉祥背叛的吴佩孚,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对抗冯玉祥。
1926年1月11日,重整旗鼓的张作霖再次挥师入关,吴佩孚也在武汉联络旧将挥师北上,此外张、吴二人还拉拢了一向以固守山西为原则的阎锡山,组成50万联军共同讨伐冯玉祥。而孙传芳忙着巩固新地盘,对老盟友冯玉祥弃之不顾。
1926年5月,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在北京西北的南口展开最终决战,冯玉祥败退西北,张作霖、吴佩孚重新掌控了北京政府。至此,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三大北洋巨头各据一方的局面形成。
北洋军阀混战的同时,西南军阀也经过新一轮的洗牌。六镇之乱后,龙云取代唐继尧成为滇系新头目,周西成取代袁祖铭成为黔系首领,李宗仁的新桂系击败旧桂系后,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
北伐战争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并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一称作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10月1日,国民革命军举行东征,击败陈炯明残部,统一广东。随后吸纳广西的李宗仁、湖南的唐生智,成功建立起以广东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
北伐战争初期,国民政府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策略,首先消灭盘踞在湘鄂的吴佩孚势力,而此时吴佩孚的主力还在华北和冯玉祥大战,以至于北伐军在两个月之内连克湖南、湖北。
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在长江流域的势力后,北伐军与孙传芳在江西、福建等地开战,相继攻克南昌、福州等地,并于1927年3月23日攻克孙传芳老巢南京,孙传芳败逃。
就在国民革命胜利在即的时候,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屠杀中国共产党人。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北洋军阀已经崩溃在即,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看准时机,纷纷响应北伐。1928年1月,完成内部整合的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二次北伐,很快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残余势力,张作霖则沈阳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