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离异单身交友群,深圳市宝安区翻身片区宝海花园有征集棚改意愿吗?
深圳离异单身交友群,深圳市宝安区翻身片区宝海花园有征集棚改意愿吗?
我也一直关注。
就是没有谁懂,也没有谁带头做这个事。
小区很小,目前大家时不时在群里声张,可是,没有谁能带头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啊。这个人需要付出多大的自我牺牲啊!
群里的人,也不是很理性,千呼百唤,没有统一的声音。一点点细节,就说道半天,好像明天就要拆迁了,生怕顾及不了自己的一点点坛坛罐罐。
就说这几天热议的双学位房吧,我们小区真是弱势群体,政府的考量划分,我们很难打破的,信访也没用,政府没错,我们又拿不出真正有说服力的理由。
就连业委会都没有,我看很难。除非因为哪个大项目,宝海花园被动要发生变化,看有不有这样的机会。
现在看来,花园前面是农民房片区,后面已经圈好了地。左右两边一边是107国道,一边也是农民房区。
从地理再造城的机会上讲,是没有了。目前也不是危房。
所以,宝海花园也不会棚改旧改了。
对此,我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无论怎么说,也感谢热血志士的关注和努力。
至少,有声音总比没声音好!
不胜其烦的我应该怎么办?
我多年不联系的同学,突然联系上了,就拜托我给她妹妹找对象,此后我介绍了家境优越的领导的儿子给她认识,没想到同学从此以后不再联系我了。
我这个同学是初中同学,当时我俩玩的比较好,记得上学时由于她家离学校近,我经常去她家喝水,她和我性格迥异,她活泼好动,我内向沉闷。
我们初中毕业后相约一起去学技术,当时报的是电脑学校,其实就是冲着包分配工作去的。
在电脑学校学了三个月后就被厂里分配到了深圳某康工厂上班,但是由于我当时体检没过关被遣送了回来,记得当时是扁桃体发炎了,就没通过。
而这个同学则留在了工厂里上班,她在那里一干就是10年,我则陆续辗转的换了两个地方打工。
后来我结婚了嫁到了外地,听我妈说她去我家找过我两次,当时我已经结婚了,她也没留下联系方式,我想着啥时候回家了去找她玩,可是我回来,她不在家,就这样我俩一直没联系上。
就在前年,她突然加我某音,私信问我是小会么,我回答是的,她就兴奋的说她是杨某,我也特别意外,我俩互加了微信,并且聊了好久。
我了解到她也已经结婚,并且有了一儿一女,跟丈夫分居两地感情摇摇欲坠,并且让我惊奇的是她竟然还在某康工作,好家伙,这算下来小十年了,她透漏自己现在也是小组长了。
我对她表示赞赏,并且吐槽自己这麽多年只混了两个孩子一个家,什么也没有,她也唏嘘自己虽然在厂里如意,但是婚姻生活不幸。
聊了一段时间,她就说让我给她妹妹介绍男朋友,她说妹妹26了,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工作稳定,可就是婚事一直迟迟未定,和我在一个城市工作,让我多操点心,在我们这里给她妹妹找个对象。
我记得她妹妹,小时候整天跟在她后边当个小尾巴一样,大大的眼睛胡灵胡灵的,,圆圆的脸蛋,长的很可爱。现在即使女大十八变,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连忙推脱说自己身边都是一些平庸子弟,要不一事无成,要不碌碌无为,没有像符合她妹妹一样高学历的成功人士,当时我想既然她妹妹有学历,长的又不丑,这个年龄还没婚配,那肯定是要求高。
她就说什么成功人士,只要俩人合得来,其它都不是问题,最好是家里条件好点的,我妈急的天天催她,让她赶紧嫁出去,我也着急,你就帮帮忙吧。
她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不好再推脱,就勉强应承着以后看看吧。
还别说,放下电话,我脑子里就立刻蹦出来一个人,这个人是我领导的儿子,今年28了,性格有点内向,对人还是挺有礼貌的,就是不会侃侃而谈,学历是比不上同学妹妹,但是家庭条件好。
领导两口子只有这一个儿子,家里好几套房子,并且他俩是国企有编制的领导级别,以后退休了光退休金一个月就几万块,年龄才五十多岁,父母还能帮衬,无论是财力还是人力都能用上,要是成了以后这小两口日子过得多有滋润。
况且我到这里工作时,领导就透漏让留意给他儿子找个对象,他两口子也是着急抱孙子,可是儿子就是不上心,不知道是心里有人了,还是不愿意结婚。
我想到这俩人可以撮合一下,万一俩人成了不是美事一桩?万一成不了,也算是我至少把同学交代的事放在心上了,那就看他俩缘分了。
我跟同学一说这婚事,同学特别满意,跟她妹妹说了后,妹妹说让先加微信聊聊看,我就牵线让他俩互加了微信。
聊了大概两天,同学愤怒的跟我打电话说她妹妹把男孩拉黑了,男孩简直不像话,我问怎么了,她说男孩不爱说话,我说跟你说了啊,他有点内向,人家又不傻,怎么内向就是错了,她就说自己妹妹跟她发火了,说介绍的男孩档次低,配不上她。
我当时真的哭笑不得,条件提前都说好了,现在她又说我骗她似的,我也没瞒着什么,你俩聊得来就继续处,聊不来就当做个朋友,这有什么?
我搞不明白的是,从那以后同学就彻底不联系我了,即使我联系她,她态度和以前大不一样,我真的是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错了?
通过我同学这件事,我的理解是:如果有人拜托你介绍对象,你最好是先答应说有合适的会介绍,然后如果有合适的,你先考虑好怎么跟当事人说,让他们自己去处去联系。如果没有合适的,她又再三催促你,你就说怕自己眼光有误差,婚姻这种事要看缘分,介绍人更要谨慎,不能随便介绍,有合适的会告诉他。
给人介绍婚姻需谨慎再谨慎,至少人品要好,俩人三观基本相同,如果出入大,就事先说好,让他们自己谈。
近代都有哪些真实离奇的案件发生?
这不是故事,这是事实!
25岁神秘男孩独居繁华大都市13年,仅靠点外卖维持温饱。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根网线是他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房间的垃圾一辆卡车都无法承载,无人见过他现在的模样。而背后的真相让人唏嘘!
在上海市一个小区的203室,25岁的男孩小沈已经独居了13年。房间里飘出的阵阵恶臭让左邻右舍苦不堪言。人们只有通过外卖小哥的敲门声才能判断房间里还有人的存在。
2019年7月23日,上海气温接近38摄氏度,社区工作人员们却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厚厚的口罩,在203室里面进行卫生大扫除。
打开203室锈迹斑斑的铁门,眼前的景象让大家目瞪口呆。整个房间里堵满了各种垃圾,只留下了一条单人能够通过的小走道。地板被一层厚厚的灰尘和腐烂液体的混合物覆盖着,早已经看不清本来的颜色,踩上去黏糊糊的。
墙上挂满着无数个蜘蛛网,新网连旧网,手一碰就往下掉。房间里面还飞着几十只苍蝇,偶尔还能够看到几只老鼠窜过。4个工作人员从早上9点清理到了下午3点。面积不大的房子里面整理出来的垃圾足足有20多麻袋。一辆卡车都装不下。
这些垃圾里面有腐烂的食物,用过的纸巾,还有一袋一袋的人体排泄物,臭味让人近乎窒息。一位负责打扫的大哥中途是实在忍不住了,下楼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才能够继续清理。
很想象这样的环境里面竟然生活着一位25岁的男青年,在清理垃圾的几个小时中,小沈把自己关在卧室里面始终没有露面。
据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小沈已经独自在203室里面生活了13年了。头几年还能偶尔看到他出门买东西,而近几年已经几乎就没有人看到过他了。他靠一天点两顿外卖维持温饱,每当外卖送到,他就把门打开一条小缝,伸手接过外卖后就立刻关上门。没有人见过他现在长什么样子。
203室里面散发出来的恶臭让邻居们难以忍受。201的朱阿姨一家常年开着两台空气净化器,每次都要戴上厚厚的口罩,屏住呼吸才敢出门。503的吴大爷很久没有开窗了,因为一开窗就能够闻到楼下飘来的腐烂气味。
邻居们曾多次上门找到小沈沟通,希望他能够把垃圾放在门口,工作人员会帮他扔掉,但是始终得不到回应。这一次能够同意上门来清理垃圾,还是因为房间里面的老鼠把空调线给咬坏了,借着维修空调的名义才劝得小沈打开了家门。
为什么25岁的男孩会独居13年呢?25岁往前推13年,那时的他才12岁。为什么他从12岁开始就独居了呢?他的家人又在哪里呢?
一切都要从13年前说起。
2006年9月19号晚上的23:08,上海市公安局消防指挥中心接到了火警报警,一栋建筑的203室,也就是小沈现在居住的地方起火。消防队员到达现场的时候,203室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势迅速窜到了5楼,把整栋楼几乎都包围了。弄堂里面弥漫着浓烈的焦味,一个小男孩趴在了203室南阳台的防盗窗上大声呼喊着救命这。个小男孩就是当时只有12岁的小沈。
凌晨1:26,大火被扑灭,警方在现场发现了三具遗体,分别是小沈的父母和外婆。而小沈受了重伤被送往医院救治,在无菌病房里面经过了一整夜的抢救后,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全身一半的皮肤被烧伤,留下了永久的残疾。皮肤上有50%左右被烧伤的部分无法排出汗,因此是他需要长年累月地开着空调。
身体上的伤痛尚且可以忍受,但是心理上的打击对于12岁小沈来说才是致命的。一夜之间,大火带走了他的3个至亲。
烧伤的治疗是非常痛苦的,需要一次一次地在裸露的皮肤上面换药,缠绷带,这种疼痛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但是小沈却一声不吭。
医生和护士们起初觉得他是受不了突然发生的意外打击,想通过这种方式麻醉自己。但是随着警方的调查的深入,真相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这并不是一场意外,而是蓄谋已久的故意伤害,而始作俑者竟然是小沈的父亲,周星。
他先是用刀将妻子和岳母捅死,接着将事先准备好的汽油浇在了她们的身上,点燃汽油后自己在大火当中自杀。
在进行这一切之前,他用棉被把儿子裹着,锁在卫生间里面,小沈这才得以幸存。那个晚上小沈被关在卫生间里,他听到了母亲和外婆的求救声,也听到了父亲行凶的全部过程。
小沈的父亲周星是个上门女婿,因此儿子跟随母亲姓沈。46岁的他没有正经工作,每天打牌喝酒,一家人主要靠着外婆的养老金勉强度日。
虽然说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周星乐于助人,在小区里面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小区里的刘阿姨回忆说,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的炎热,她家里面的风扇坏掉了,一时之间找不到愿意上门修理的师傅。周星知道之后,就专门跑去了很远的地方帮他找了一个修理工。
还有一次小区门口来了一辆运送毛竹的卡车,一名外地来的工人不小心从卡车上摔了下来,伤了头部。没有人愿意上去帮忙,只有周星跑到路口拦下了一辆出租车,但是司机见伤者满脸是血,不愿意带。愤怒的周星甚至冲上去想要打司机。好不容易把伤者送到了医院,他又垫了钱帮助伤者办理了手术手续医生都以为他是伤者的亲属。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热心肠,社区帮助给周星安排了一个收废品的工作。收废品的时候有时候明明7毛钱,他就爽气地付了1元钱。大家都喜欢找他上门收废品甚至会免费送给他。遇到孤寡的老人,周星收废品的时候会主动的帮他们跑腿扔垃圾。因此邻居们对于他杀妻放火的行为都感到不可思议。
但是与周星有深交的牌友们议论来案发前的那一段时间,都能够感受到他明显的反常行为。
比如在案发的那几个月,周星驰抽的烟从几块钱的牡丹换成了十几块的利群。啤酒从三得利换成了最贵的百威。还有邻居们看到一向吃得很节俭的周星有一天买了一对大闸蟹,坐在棋牌室里面一边喝酒一边吃蟹。
2006年9月19号晚上8点多,也就是案发前的三个小时。周星还出现在了社区里面的棋牌室里,他并没有参与打牌而是给每一个牌友发了一根烟。平时爱说爱笑的他那一天一言不发,离开在棋牌室时也没有跟大家打招呼。
至于为什么他会残忍那杀害的妻子并且自杀,邻居们有多种猜测。
住在同一栋楼里面的王大爷说,在2月份的时候春节过了之后,就经常听到周星夫妇吵架,周星的衣服鞋子的多次被妻子扔了出来。矛盾后来愈演愈烈,几乎每天都能够听到203室摔东西的声音。
社区的肖书记也证实了他们夫妻不和的事实。从2004年以,来周星曾经多次来到社区反映自己的妻子有外遇。社区的工作人员特意登门拜访,周星的妻子坚决地否认,说是丈夫疑心太重了。
2006年7月份,妻子以不堪长期争吵为由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周星坚决反对离婚。8月份的时候,周星就开始心不在焉。他在棋牌室里面说,在离婚案开庭之前我要杀了他们一家。他还到处询问如果自己把家人都杀了,房子可不可以留给自己的儿子?
当时大家还都以为是玩笑话,没有在意。9月20号,也就是案发的第2天,原本是法院就离婚起诉进行判决的日子,也许这也就是周星决定对妻子痛下杀手的导火线吧。
那年的小沈刚刚在上海师大附中上初一预科。他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却被大火夺去了拥有的一切。
在出院之后,警方联系到了小学的爷爷,作为他的监护人。从此小沈不愿意再去上学了,爷爷每天步行5公里来给他做饭。
2015年,爷爷病重住院,无法再照顾小沈了。从那以后,原本还去公园看下象棋的小沈几乎就不再出门了,他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面。伯父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加上一根网线,成了他与外界唯一的连接。
2019年8月1号,一则《25岁男青年宅家十几年仅靠外卖过活家中清理出了一卡车垃圾和粪便》的新闻让小沈又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一时之间,数10家媒体来到了他所在的小区采访。有记者给小沈打电话询问他是否需要工作。电话当中的小沈听起来很是期待
(小沈)“你那边有什么工作啊?”
对记者说:“应该先把你的仪容仪表收拾一下才好找工作。”
小沈回复说:“那你有合适的工作了再来找我吧。”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小沈向社区提出了他对于工作的要求:室内恒温,工资四五千。这对于初一就辍学了他来说实在是很难满足。
然而在十几年之前,灾难发生之后,因为没有人及时介入,导致小沈没有接受完整九年义务教育。也没有人及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导致了他现在与外界的脱节,带着身体和心理的创伤,他成为了社会眼中的“怪物”。
也许只有待在妈妈的房间里面,他才能够获得一点点的安全感。
在初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起了号称“中国第一懒人”的杨锁。但他们的经历截然不同。
在那场大火里面,三观还未健全的12岁小沈遭遇了难以承受的身体和心理创伤。在爷爷病重不能照顾他之后,他更是拒绝了一切亲密的关系,把自己孤立起来逃避,拒绝与人沟通。然而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他又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一面,渴望拥有一份工作。
虽然长期独处,但是他仍然能够准确理解和回答别人的问题,并没有完全的丧失沟通能力。据他的大伯说,他会在网络游戏里面帮助别人升级账号,交易装备来赚钱。由此看来,小沈的认知能力并没有下降,对于新事物它也是主动接受的。
有人说在13年之前的那场大火里面“小沈已经死了”。而在我看来 ,也许小沈现在的生活状态并非无奈,而是他主动思考之后的选择。
也是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会自己主动的走出203室的大门,开启他人生的新篇章。
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才能万事顺心。希望每个人都能理性地处理家庭矛盾,给孩子一个健康温馨的成长环境。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海南有不少老头老太太搭伙同居?
海南有不少老头老太太搭伙同居,我个人感觉没啥不靠谱的,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不要被别人所定义,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感受。
我们东北冬天天气很冷,近些年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观念也转变了,都知道怎么享受退休生活了,不少东北老人就过上了侯鸟生活,冬天去海南过冬。一般每年10月末或11月初就启程,明年开春4、5月份回来,整个一个取暖期都在海南度过。
我说的这种情况在东北都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量存在,大有蔓延的趋势。不差钱的或者行动快的,都在海南买了房子,现在房子贵了,不差钱的照样买,有的就是到那里租房子,还有一些住在养老公寓的,反正我知道的什么方式都有。
我就有这么一位同学,十多年前没退休时就在海南保亭买了房子。
我同学和她老公都是我大学同学,他们俩人是在上大学时恋爱的,毕业后同学两人去了男同学的老家,我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毕业一年后,同学两人结婚了,过了一年有了个女儿,三口之家挺幸福的。那时大学生很少,发展机遇也很大 ,有干部实行知识化一说,同学老公也就是我那个男同学借此东风,当上了企业的管理者,过了几年又赶时髦下海经商,做得风生水起。
按理说同学之间做夫妻,感情一定很好,可凡事都有特例,我这个有了大钱的男同学经不住属下美女的诱惑,感情偏离了方向。
我这个女同学自然接受不了老公的出轨 ,决然提出离婚,男同学给了女同学一笔钱算作补偿 ,自己净身出户,女同学带着女儿独自生活。
同学离婚后,她和我脚前脚后来到了现在的城市工作,我们之间时常来往。
同学女儿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之后在北京结婚生子。
我和同学三年前也相继退休,双双开启了退休生活。
我同学的退休生活是非常潇洒呀,一个人吃饱不饿,手里有钱,养老金不低,孩子不用操心 ,活得那叫一个逍遥自在。
上面我不是说她在保亭有个房子吗,上班时没时间去,现在退休了,时间都是自己的了。由于这几年的特殊情况,她前年去了就一直住在了那边。
海南东北人就是多呀,不是有一句笑话吗,说是海南是东北第四省。在那边都有熟人、同学、老乡,一点都不寂寞。
我在去年听到一个消息,说是我这个女同学和一个我们这边的男老乡好上了,男的60多岁,是一个退休的大学教授,老伴去世三年了,孩子在外地工作,自己独自生活,海南也有房子,每年冬天都到海南来过冬。
俩人是在一旅行中结识的,儒雅的教授和同是知识分子的同学自然有共同的情趣,共同的话题,又是同在外地的老乡,有点同在异乡为异客的情怀。
最终两人发展成了同乡异地搭伙的伴侣,他们的关系被双方儿女接受,也得到双方亲朋好友的认可。
我也感觉他们这样挺好的,两人有共同的精神追求,文化程度相当,有共同的话题,生活都挺富裕,各自经济独立,双方孩子都不用操心,抱团取暖,抱团养老,所有这些,都是他们在一起搭伙的有利条件。
海南有不少老头老太太搭伙同居,你觉得靠谱吗?通过我同学的事例,我觉得靠谱。不仅靠谱,这种方式还非常好,至少对于我同学和她的搭伙伴侣来说 ,是再合适不过了。两个独身的老人,来自同一个地方,有共同的生活习惯,有共同的精神层面需求,有相同的文化程度,有共同的话题 ,同在异乡生活,彼此关照,相互照应,抱团取暖,抱团养老,儿女省心,经济无负担,这样不是挺好吗。
大家微信里普遍都有的群叫什么?
我的家庭微信群叫开心家园,工作群名字太多,换一个地方,换一个班组都有不同名字。
我的家庭微信群叫开心家园。里面有群员38人。我建这个群起这个名就是想让群里的亲人们都开开心心的,不要被烦恼所困扰,有事情大家一切排忧解难,大家之间不要有分争。
开心每一分,快乐每一秒就是我的开心家园的宗旨。谁要是在我的群里说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话题,我不管他是长辈,还是小辈哪些孩子们,只要是破坏群里不合谐的气氛,我就会马上把他移出群。
现在建群已经六年了,大家一直很和谐的相处。
工作群名字太多了,我是换的地方太多太频繁了。比如现在深圳三组,以前的 贵阳二组 ,银川一组等等等等。几十年来 简直是数不胜数。
我现在不用走车了,工作微信群和我已经没有关系了,早已经退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