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交友,尼布楚条约是中国获利了还是俄国获利了?

2023-07-18 05:39:03 29阅读

多伦交友,尼布楚条约是中国获利了还是俄国获利了?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作为大国网民,心中都想拥有一部“大国史”,然而近代以来饱受列强欺辱的事实让网友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实在是过于屈辱。

对于这将近百年的屈辱,自然要甩锅到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的头上,如果不是“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也许今天的世界都跪拜在我的脚下。

多伦交友,尼布楚条约是中国获利了还是俄国获利了?

越想越气,越骂越狠,从清朝末期的统治者一直骂到前期,从最后一部《辛丑条约》一直骂到清朝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尼布楚条约》,反正是不管具体的史实,我就是要骂!

对于不理解《尼布楚条约》的人,很多人认为清朝割让了整个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其实这是扯淡。

当时的清朝还没有跨入到近代主权国家阶段,尤其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并没有明确的归属权,对于清朝来说,可控人口发展到哪里,我的界线就在哪里。

而对于沙俄而言,我的远征探险队探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地盘。

本来远东地区是足够大,双方都没有碰撞,但是随着沙俄不断向东、向南扩张,逐渐与清朝发生了冲突。

因此才有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事实上这个条约并非谁割地的条约,而是一个边界划分的条约,大概内容是将黑龙江、额尔古纳河为界线,河的北面为沙俄领土,河的南面为清朝领土。

因此,很多网友就认为清政府放弃了河北岸的广袤领土,事实上,如果说真正算曾经被清朝占据又在条约后被划出去的,大概只有贝加尔湖东岸的地区。

要知道一点就是,你曾经占据过不一定永远就是你的,而这块地方当时已经被沙俄所事实占据。

《尼布楚条约》对沙俄是肯定有利的,平白无故的白得那么多土地,肯定划算啊!

如果说对清朝没有损失,那绝对是扯淡,但是清朝的损失是,它标志着清朝放弃了当时被沙俄事实占领地区的索取权,也标志清政府彻底放弃对远东地区乃至西伯利亚地区开疆拓土的可能。

当时的情况是,清政府一直都把精力放到逐鹿中原上,并没有精力向北扩张,其实清朝政权即使在没入关之前,人口主要集中在现在辽宁和吉林一带,连黑龙江人口都十分稀薄,根本就没有北上的动力。

这就好比,如今黑龙江很多地区的房价已经不足一千块,花几万块就能买一栋房子,但是人们还是疯狂的往南方涌去,南方买不起房子的人更不会北上。

我们要掰扯清楚一个道理就是,不能把有机会开疆拓土的地方跟人划定了界限,当作割让出去的领土,如果那样的话,还真的心有多大,地有多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总结起来,《尼布楚条约》的确是吃亏的,也事实上丢失了一部分可能夺取回来的领土,但是为何康熙在击败沙俄后,反而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反而没有乘胜追击,直接将沙俄直接驱逐出西伯利亚,清军直接把这些领土全部占据呢?

其实,清朝统治者虽然是渔猎民族出身,实际上更应该是看作农耕加游牧的结合体,既能够放牧,也能够种地,是农耕与游牧二元化的政权。

这样的政权就是对付游牧和农耕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清政府能够成为少数民族大一统中国时间最长的政权。

这种政权有一点特点是,他不像传统的农耕政权对土地的概念比较保守,比如秦始皇虽然是中华民族上开疆拓土最大的皇帝,但是在开疆拓土后依然修筑万里长城来划定界限,虽然长城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了游牧南下(其实大多数时候也没有多大效用),但是却完完全全遏制了农耕文明继续向北扩张的可能。

清朝统治者对土地的热爱是十分强烈的,平原对他来说能种地,山地对他来说能打猎,草原对他来说能放牧,所以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时期,清朝的版图一直在扩张。

正如我上面所说的,高纬度地区对于清朝统治者是缺乏吸引力的,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当时有沙俄人向沙俄政府扬言只要派兵三百就可以完全征服黑龙江,极大的吸引了沙俄政府的兴趣,不久派兵入侵黑龙江。

在顺治六年时,沙俄强占雅克萨城,逐渐对黑龙江地区进行渗透,此后清廷与沙俄士兵进行了长期的对峙。

即使是如此看不上眼的土地,在沙俄入侵的时候,清朝统治者也极为重视,当时清朝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全国的统治,尤其是打击杀人军队的反抗运动,在此期间,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叛乱,并且收复了台湾。

一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才完全腾出手来解决沙俄问题,当年五月,康熙派遣一支三千人的队伍从瑷珲出发,对雅克萨发动猛烈攻击,仅仅三天就挫败沙俄入侵者,在沙俄投降后,康熙将二百多俘虏释放,希望能够跟沙俄保持和平相处。

但是不久之后,沙俄在重新武装了先进武器后,再次卷土重来,并且修筑了更加坚固的堡垒。

以当时的火器来说,清军本来并不占优势,军队中持枪比列并不高,但是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仰仗火炮,直接就给沙俄轰懵了。

等到第二次雅克萨战争时,八百多人的沙俄军队,清一色配备了燧发枪,在坚固的土堡守护下,清军的火炮也丧失了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军只能采取长困久围的方式,切断沙俄补给,使得沙俄士兵大量死于坏血病,才不得不投降。

很多人说清军外战外行,那也是扯淡,面对如此武器劣势,最终依靠战术方法取得胜利,也算是相当不容易了。

应该说,这场战役让康熙见识到了沙俄的强大,只有不足一千人的军队,竟然让大清最王牌的军队都束手无策,只能采取这种笨方法获得胜利,一旦与沙俄全面爆发战争,那又是怎样规模的战争?

事实上,当时沙俄与清政府的争议并非核心利益之争,对于康熙来说,黑龙江以外的土地本来也不容易控制,更没有向北扩大的计划,不如划出去,而沙俄也承认了清朝在黑龙江以南的统治。

虽然事后表明,沙俄对远东地区是鞭长莫及,只不过是试水,但是谁又能保证沙俄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呢?

相对于在远东乃至西伯利亚地区这样的苦寒之地与沙俄纠缠不休的边境冲突,康熙早就意识到清政府与准噶尔的斗争才是清朝的国本之争。

因此,康熙宁愿挟胜与沙俄签订“让利”的条约,给予沙俄极大的好处,避免任何发生的两线作战可能,才能够更专心的对付准噶尔。

所以,从东北局部情况来看,康熙在抗击沙俄的过程中,打的比较凶,但是谈的比较怂,然而从清朝国防一盘棋来看,以局部利益换取根本利益,也不失为“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我们的确在成为一个大国,我们的历史也是一部真正的大国史,有过巅峰,也有过低谷,只有正视历史,我们才能够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很多人都知道读书好,也买了一大堆电子书和纸质书,但是读来读去,感觉没有效果。

什么是效果?

就是能用在生活里和职场上,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为什么没有效果呢?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般人分不清乐读和实读

所谓乐读,是以享受乐趣,获得快感为主。

平常看的各种八卦新闻、小说、影评等等,都是在乐读。

乐读以兴趣为主,想看就看,不想看就放在一边。看了觉得有点意思,满足一下八卦的好奇心就够了。

而实读则不然。实读追求精神食粮,以产出为目的。

实读的书籍一般是提高自己技能和实力的书籍。

实读要踏踏实实地看,要能充实自己的头脑,会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产生影响。

如果把乐读和实读搞混了,就会产生问题。

需要实读的书籍却随便翻翻,没有兴趣就不看,那么,自己就无法取得进步。

可以乐读的书籍却在拼命钻研,书不离手,实际是在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没有读书的主场和客场概念

书有专攻,在读书也要有专攻。

所谓专攻,就是自己的主场。在读书一开始,就要求确立自己读书的领域。

这通常和自己的职业相关。

比如想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职业,你就需要看心理理论、心理实践和心理治疗方面的书籍。

而客场,就是和自己从事的职业无关,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缺失读书和主场和客场观念,今天看费曼的物理学讲义,明天看市场营销,觉得自己看的不少,其实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无法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

那么如何改变呢?你需要找到自己的读书主场。

为什么要找到自己的读书主场?

你需要自己的坐标轴

读书就像认知一个世界,你需要找到一个点,作为世界的坐标轴。

空间的方向感对人来说非常重要。

找到了坐标轴,分清了上下左右,东西南北,你才能具有方向感,才不会迷路。

你需要自己的根据地

读书似打仗,你需要一个自己的根据地。

根据地是你的立足之处,是你最熟悉的地方,是你的家乡。

根据地的一草一木,你都无比熟悉,闭着眼睛也能数得过来。

根据地是你开始的地方,你可以居高临下,攻城略地。

当你胜利凯旋地时候,你会用战利品把根据地装饰的更加漂亮。

根据地就是你的核心优势,可以拿来炫耀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无需担心知识的狭隘

很多人担心,只读主场的书,是否太狭隘了。

不用担心,因为知识有磁铁效应。

但你读主场的书读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形成强大的磁场,其他领域的知识会纷纷吸附过来。

和股神巴菲特齐肩的查理芒格,不仅喜欢金融的书,也喜欢心理学、数学甚至生物领域的书籍。

查理芒格在多个领域建立了跨学科的知识,并成功地应用到了投资领域。

结尾

读书如凿井,凿十口无水的浅井,不如努力挖一口有水的深井,因为你可以喝到一口水。

给职场人开个书单有哪些推荐?

我不知道楼主所从事的职业,所以无法从专业性阅读上给出建议,但既然楼主强调了“职场人”这角色,想必肯定是想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为以后升职加薪,甚至出任CEO做好准备!所以我会按照通常的情况给出个人建议的书单。

现在目标已经确定好了,接下来就是选书环节。

职场人阅读书单,个人建议应当主要看一些务实的书籍,可以解决工作中的痛点,可以学会人际交往技巧,可以熟悉职场潜规则,可以掌握一些你应当知道但可能还不知道的基本必备知识(比如财务基础知识)。

非常不建议一开始就阅读一些虚无缥缈的概念性书籍,也许里面的很多概念非常先进,但在目前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下可能根本不接地气。

先给你推荐一年的10本书单,同时我还会按照功能分成几类,供你参考:

一、基础必备知识类

有的朋友可能走的是技术流,比如程序员,研发工程师之类的,一心一意的专注于技术上,什么公司运营、股权结构、财务管理和我没关系。其实这是不对的,无论你从事什么岗位,就算你以后去创业,这些知识都是你必备的,如果你一直在井底就只能看到井口那一小片天,但跳出井口就能让你站在老板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所以,首先推荐以下几本:

1、《从零开始学开公司》

推荐这本书不是让你去开公司,而是因为这里面有非常全面的入门级别公司运营知识,股权、架构、财务、人事、经营、融资等等,相信看完之后就会对公司有了整体的概念。

2、《公司治理手册》

这本书就比上面那本要更加深入了,不但覆盖很多不同类型的公司,还把每一类的突出问题又单独掰开揉碎之后来详细介绍,除此之外还附有很多经典案例的分析,非常值得推荐。

3、《手把手教你读财报》

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会计科班出身,所以没有晦涩的术语和难懂的公式,可以让毫无财会基础的人也能轻松读懂财报,看透财报背后的企业秘密。除了对职场本身的意义,对你的个人投资也是有非常有帮助的,至少买股票的时候不再瞎买。

二、人际交往类

可能很多人性格非常外向,就觉得自己特别善于人际交往。其实不然,除了性格因素外,人际交往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心理学知识和约定俗成的基本礼仪习惯等,所以还是有必要学习了解。

4、《卡耐基人际交往心理学》

卡耐基的忠告永不过时,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向你剖析如何在人情世故中成功交际。

5、《卡耐基说话技巧与人际交往》

卡耐基的忠告永不过时, 这本书可以让你学会各种情况下的说话技巧,掌握人际交往的诀窍。

三、领导力类

也许你今天还只是一名普通员工,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相信总有一天你会走上领导岗位,届时这些书籍就会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已经是一名领导,那么这些书籍可以让你锦上添花,平步青云。

6、《中国式管理》

曾仕强老爷子的经典著作,我认为是每一个职场人必读的书籍。如果看过曾老讲座爱情的应该都知道,曾老有很多绝技妙招,让你脑洞大开,心想原来还能这么干!

在这里也缅怀下不久前驾鹤西去的曾老,一路走好!

7、《领导力21法则》

美国经典畅销书,是全球领导力大师John C.Maxwell博士40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以21条清晰的法则,彻彻底底讲透了提升领导力的秘诀,将抽象的概念以具象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通俗易懂。

四、潜规则类

社会中到处都有潜规则,不了解这些潜规则可能就会被套路或者闹笑话。这类书籍建议只阅读国内作家的书籍,因为最接地气。

8、《中国饭局里的潜规则》

酒文化是中国特有的社交文化,酒桌上可以和领导拉近感情,可以拓展人脉,甚至很多生意也是在酒桌上谈下来的,所以饭局里面的潜规则不可谓不重要,所以推荐这本饭局潜规则。

五、工作方法类

9、《时间管理从入门到精通》

现代社会,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每个人的时间都被手机APP碎片化的同时又伴生出了一个附属产物:拖延症。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我不敢保证这本书可以治愈你的拖延症,但是里面的方法一定可以让你的工作更高效。

10、《清单革命》

这本书就厉害了,向我们证明了清单的正确使用可以让人为犯错几率降到最低,非常值得一看。

最后也非常欢迎大家关注我,了解更多职场知识和技巧!!

你都去过哪个地方?

秀美中华,绮丽神州,流连忘返,任君遨游!

东南西北中,国内著名景区游览了若干,到底有多少,没有确切统计,应该是偏大的两位数!

旅行故事,一定有啊,但也不记得了!

一番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真想起几个……

护工

由于孩子工作关系,每年都会去西安看孩子,渐渐地和西安熟悉了,那厚重的历史,丰富的美食,整洁的街道,热闹的景区都融入了我的生活。

一天早饭后,在西安某公园溜达,公园内有很多征婚启事,正走着,有两个中老年女性过来搭讪。

“师傅自己找老伴吗?”,

“不是”,

“打工吗?”

“干啥活?”

“护工”

“哈哈,这等高级职称的护工,估计你会嫌贵”

到现在也没明白,东北高级教师的我,在西安中老年妇女眼里竟像护工!

松子酒

春城无处不飞花,石林、颠池、洱海、苍山、丽江、版纳……云南之美自不必多说,游览云南已是十多前的事了,去之前听的最多的是傣族的泼水节和水酒,七月的云南,不是泼水季节,傣家水酒倒是可以尝尝,诶呀,这哪是酒啊,水啦吧唧,酒精含量估计10%左右,没法喝,炖鱼还行!

昆明的烧烤还是很有特色的,如当时东北罕见的烤猪皮、烤猪蹄、烤河鱼等。

一天下午,游览早早结束,几个要好同事出去吃烧烤,一行人落座,当要酒水时,店家只有饮料,没有酒类,正好对面有超市,我进去后买了一瓶东北见不到的松子酒,度数40度左右,几个人喝着白酒,吃着烧烤,唠着体验,好不快活。

喝着唠着,渐渐感觉周围人眼光异样,哪不对劲了?环顾四周,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其他桌没有人喝白酒,也没有人喝啤酒,都喝的是雪碧可乐之类,原来昆明人吃烧烤更本不喝酒,所以我们几个显得特别另类。

青稞酒

青稞酒、酥油茶,都知道是藏族美食,从拉萨自驾回东北,途径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青海东南,黄河腹地,民风淳朴,物价亲民,男人戴着维吾尔式小帽,女人扎头巾。

找好旅店停车,一家出来吃晚饭,在广场旁边的一家店内落座,女儿想吃羊肉了,这家的手抓羊肉60元/斤,便宜!买它!

要了羊肉等四个菜,想喝点酒解解乏,想起了青稞酒,问店家要,没有,并且告诉我,店里不能喝酒,我问在店外面的桌子上可以吗?也不行!

打包,拿着菜回旅馆,到超市买酒,超市不买酒,一直找到第三家超市,才买到酒,真佩服撒拉族同胞的虔诚信仰!

木棍

前年春节在贵州度过,黄果树、龙宫、镇远古城、千户苗寨、大小七孔…美不胜收。

游览贵阳黔灵山公园,山上有许多猴子,不怕人,有的还从游人手上抢食物,可当我沿着石阶向下走,路上的猴子却纷纷躲闪,何也?

啊,恍然大悟,原来我为了下山安全,手里拿着一个大木棍拄着,不怒自威!

旅途中很多趣事,尽管只想起几个,同样温馨。

他的那七个拜把子兄弟?

1928年蒋介石第二次北伐,北洋政府“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在6月4日凌晨坐专列返回奉天,途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放的炸药炸死。一代从草莽匹夫崛起直至问鼎中南海的枭雄就此陨落,英雄的崛起离不开草莽江湖兄弟的扶持,这里我按照他7个兄弟结局时间轴为序讲诉他们最终如何落幕。

1910年农历九月初九,马龙潭、吴俊升、冯德麟、汤玉麟、张景惠、孙烈臣、张作霖、张作相8个人歃血为盟、是为兄弟。

(《少帅》剧照)

1.孙烈臣,在张作霖任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时,跟随张征剿陶克陶胡,后升任前路巡防营帮统,是个土生土长的嫡系手下,一生追随张作霖,配得上他的名字“烈臣“。孙烈臣47岁时,被授予陆军上将,担任过吉林督军兼行省省长、吉林保安总司令等职,1922年直奉大战期间担任陆军部参谋总长,1924年4月25日因长期疾病缠身,积劳成疾病死在奉天。

(孙烈臣)

2.冯德麟,是张作霖的老朋友和老对手,晚晴的时候和张作霖同为统领,后来袁世凯任总统后,将奉天巡防营改编为二十七师和二十八师,张作霖是二十七师师长,冯德麟是二十八师师长,都在奉天,典型的制衡之术,一山放二虎,坐山观虎斗,好为袁所用。后来两人联手,冯德麟唱黑脸,张作霖唱白脸挤走段芝贵,袁世凯任冯为军务帮办,当了张作霖副手。张勋复辟时,政治投机入京襄助,败走“麦城“,被段祺瑞羞辱性地封为“三陵督统”,就是给皇家看守东陵、北陵、永陵。后来通电下野,开始进入商界,1926年8月11日心脏病突发过世,终年59岁。他长子冯庸很有名,和少帅张学良是好哥们,拿出了全部家财创办了冯庸大学(后并入东北大学)。

(冯德麟)

(冯庸)

(《少帅》中冯庸剧照)

3.吴俊升,绰号吴大舌头,做过伙夫、马夫,后来进入骑兵营,剿匪有功1908年升任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民国六年协助张作霖击溃冯德麟有功,晋升二十九师师长,民国十年授予黒龙江督军兼署省长,本人贪欲重,纵横捭阖能力不够,治土一方御政不济,黒龙江在他的治理下比较紊乱。1928年老蒋北伐,张作霖退回关内,吴俊升闻讯远迎至山海关,同乘一节车厢,在皇姑屯老乡,炸药将铁路道钉穿入脑部,当场丧命。吴俊升也算是张作霖的嫡系老兄弟,不管是在驱逐段芝贵,还是在联手应对冯德麟起兵,或是在两次直奉战争、应对郭松龄反奉中,都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张作霖。

(吴俊升)

4.马龙潭出身于行伍之家,父亲马奇峰是振威将军,哥哥马龙文镇压农民起义军捻军时战死,“同治“时期恤荫世袭爵位云骑尉。八国联军侵华,因保护沈阳皇陵有功,被慈禧御赐黄马褂,从此在军界冉冉升起。在东北编练军队、剿匪各路土匪,收编扩充实力,期间和张作霖、吴俊升二人结拜,三人成为了通辽最大的军事团体。1920年张作霖忌惮大哥马龙潭的治军能力,剥夺了他的兵权,让他出任洮昌道尹,治水患、救灾民、稽盗匪,将通辽治理得有声有色。“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想用其名望收买人心,发布告委任马龙潭担任中满自治会会长,七十多岁的老将军坚持民族气节,头撞床头以示志坚。1940年,马龙潭病逝于四平寓所,享年83岁。马龙潭文武通达,堪称一代儒将,在近代书坛有一定影响,一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去世时,未给子孙留下一点像样的财产。

5.汤玉麟绰号“汤大虎”,出生贫苦人家,年少时落草为寇,称霸辽西,是巨匪杜立三的手下,曾救张作霖一命,两人结为生死之交,后来张作霖邀请汤玉麟在赵家庙办保险队慢慢起家。中间虽然和28师师长冯德麟合谋反对过张作霖,但后来张作霖念及交情,且汤又有悔意,重新接纳了汤玉麟,两人言归于好。皇姑屯事件后,汤玉麟率先响应民国政府,热河易帜。日寇进逼热河,将帅不和,败退察哈尔,为宋哲元部收编。晚年客居天津,多次拒绝出任伪职,1949年2月病死,终年78岁。

(汤玉麟)

6.张作相,字辅忱,和张作霖一路从赵家庙走来,为人忠厚,这个从一个侧面就可以看出,张作霖被炸死后,有人提议由资历老的他来主政东北,是他及时站出来保举张学良,才让张学良当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历史上这种主少国疑,乘机取而代之的例子不胜枚举,南北朝时期的刘裕、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赵匡胤的黄袍加身等等都是旧主薨而幼主可欺,后取而代之。“九·一八”事变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1933年因东北军战事失力张学良下野,愤而辞去军职,寓居天津。张作相民族气节还是有的,日本人和老相识伪满洲国的总理张景惠多次相邀出山都被言辞拒绝,解放战争时期,多次拒绝蒋介石的高官厚禄,老蒋拉他去台湾也是坚辞不去,天津解放时出了不少力,在生命后半期比较同情和认同共产党,1949年3月因病逝世,终年68岁。

(张作相)

7.张景惠,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汉奸,曾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在草莽时期就跟着张作霖办团练,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任奉军西路军总司令,仗打得一团糟,向吴佩孚投降,西路全线溃败导致奉军惨败。皇姑屯事件中,他到皇姑屯车站迎接张作霖,也是身受重伤。张作霖死后迅速投靠日本人,在郑孝胥后面担任了伪满国务总理,属于维日本人命是从的傀儡。1950年8月1日苏联方面将张景惠移交给中方人员,从此以后,张景惠被关押在抚顺的战犯管理所,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几年,1959年死于战犯管理所,终年88岁。张景惠属于八位结拜兄弟中唯一一个做了汉奸,有说是为了安葬张作霖作的权宜之计,大家说呢?但是从后来的发展看,他也是屈从偷生。

之前刚不久在听书软件上,听完《乱世枭雄》,讲的就是张作霖这一生,从汤玉麟救老疙瘩开始,张作霖正式接触上土匪,到赵家庙成立保险队,认杜老判为干爹搭上辽西巨匪杜立三,后接受招安剿灭各路悍匪,再一路扩军逐渐主政东北,直到问鼎中南海......一路走来,身边少不了磕头把兄弟的鼎力襄助,也免不了为利益面子之争而刀剑相向。这里面有一直忠于张作霖的吴俊升、孙烈臣、张作相,也有为利益之争刀兵相向的汤玉麟、冯德麟,兄弟阋于墙,后又言归于好;有老大哥马龙潭,能力为张所忌而遭排挤,也有尸骨未寒就投靠日本人的张景惠,一向忌恨日本人的张大帅泉下有知当作何感想,为张作霖操办葬礼的他在灵前当有何肺腑?起于走街贩夫、立于庙堂之上,这段群雄逐鹿的草莽奋斗史竟离我们也不过百来年,细细品味自是别有一番滋味......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