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交友网,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2023-07-13 05:42:04 25阅读

齐齐哈尔交友网,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二十年前,我33岁,爱人35岁,儿子9岁,那个时候是我生活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那时候公婆和我母亲都还健在,身体也很硬朗,不用人伺候,婆婆还经常给我们做饭吃,我爱人在电力部门上班,是公司效益蒸蒸日上的时候,我也已经调入学校工作,儿子读小学,成绩还不错。对了,就是那个时候我们三口从老人那里搬了出来,住进了我爱人单位分的两室一厅的房子,因为之前我们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每月象征性的交一点点的伙食费,买菜都是公公的事,他还经常帮我接孩子放学,想想那时候,真是吃喝不愁,神仙过的日子。我们搬出来以后,我才学会了做饭,学会了买鱼买肉,确切的说那个时候才真正的长大了,真正自己顶家过日子了,也可以经常接我母亲来我家住一段时间,那时候我白天上班,中午公公帮我接孩子,我中午下班直接去婆婆家吃饭,婆婆特别疼我,每天下班到家婆婆就把饭做好了,我和公婆关系一直很好,从来没红过脸吵过架,记得那时候,公公骑个小三轮车,接送他孙子上学,嘴里唱着“世上只有爷爷好。”

齐齐哈尔交友网,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每每想起这些,都会感慨人生,感慨时间过得太快,都还没来的及细品就匆匆而过,如今老人们都已离开我们,日子再也回不到从前,所以我们都要珍惜当下,孝敬父母,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后悔,因为人生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

你坐卧铺时都经历过哪些事情?

我有一次艳遇,就是在一次坐火车卧铺的时候,至今难以忘记。

那年,我21岁,在外面闯荡3年,经历了多次失败,准备再次拼搏。可终抵不住思乡念亲的煎熬,于是决定回老家看看。

那是个冬天,天很冷,我先坐汽车100多公里,到大城市乘火车。

以前,没有钱,都是坐硬座,或者站票,离老家近2000公里,很难受。这回,有了点底,就奢侈一把,买了个硬卧。

哈哈,上车后,找到自己的铺,把箱包放好,往铺上一躺,爽!我就在这坐坐,那躺躺。

“哥哥,你好,帮个忙好吗?”我一看,是一个女孩,围个桔黄色的头巾,年龄和我相仿,正在往行李架上放箱子。

我赶紧起来,帮助她把箱子放上去,还真不轻。我刚坐下,她就一个劲地感谢我。

她又去洗脸,还洗了苹果让我吃,我客气起来,她咔嚓一口,又伸手给我,我才接过。

我这才借机打量了她几眼,她眉目清秀,中长发,长睫毛,眼睛很漂亮。她身材健美,总是笑眯眯的,两个酒窝,很美。

列车缓缓开动了,我们试探着,由浅入深地交流。她叫小娟,是在这个城市里打工的,有4年了,在开发区一个制衣厂上班,和同村的几个姐妹一起来的。

她说完,调皮地看着我:“我能看出来你是干啥的,信不信?”。

接着,她说了,我很奇怪,问:“你怎么看出来了?”她掩嘴乐:“我是火眼金睛,看人看得准着呢!”

她很活泼,不一会儿,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了,她说打工的趣事,我讲了我的故事,她瞪大眼睛听着,不住地笑。

因为我俩都是下铺,对面坐着,中间隔个小桌,我们唠得热火朝天,感到很快乐。

到了吃晚餐的时间了,我说请她到餐厅吃饭,她说还不饿呢!于是,我说那就再等等。

车厢里的灯光有点朦胧,让人的胆子大了起来。她说:“你咋那么瘦啊!工作累的吧?”,我说:“别看我瘦,有的是劲!”

她的脸红了一下,往前挪了挪,温柔道:“我不信,来,咱俩试试!”于是,她伸出手,要和我掰手腕。

我紧张了一下,有些激动,自然伸出手,我们俩的手握在一起。

我的心猛地一跳,身上发热,她的手好柔软,热乎乎的,她的身子探过来,我感到了她吐气如兰,我有点晕。

她哪里是我的对手,我没把她的手压下去,故意僵持着。最后,她装赖,另一个手也上了,但她仍不能把我掰下去。

我僵持着,舍不得松开她的手,有一种愉悦感。她呢,“呲牙咧嘴”的使劲。似乎也想长久掰下去,乐意维持这种“现状”。

她的脸红扑扑的,越发好看,我们的眼神碰到一起,都“无意”地躲开。

上铺的人回来了,我们不由自主地松开了,她夸张地喘气,甩甩手。然后,拿水杯喝水。

我再一次邀请她去餐车吃饭,她说好吧!我们拿起贵重的包去了餐车。

她抢着付钱:“我现在一个月好好几百呢!你一个月才45块钱,以后你有钱了再请我!”我只好同意。

饭后,我俩回去,经过两车中间,她说,咱量量身高吧!她活泼的样子很可爱。

她背对刻度线,让我帮她看多高,“1.66!”我用手比划着说。她笑:“你给俺好好看看!俺可不只这么高!”。

我不由得往前凑,猛地和她脸对脸,身体也和她贴到了一起,我的心狂跳,也感到小娟胸部不住地起伏,呼出的气热乎乎的,我一阵眩晕,一股热气在体内上升。

“1.67,不对不对,1.68”我的话也不顺溜了,我感到她的头顶再往上挪。我说别翘脚!别翘脚!

她用手打我:“没有翘,没有翘!”然后,她让出来,要给我量一量,我贴上去,可是腰不敢站直,有点尴尬。她全然不知,嘻嘻地笑:“你看着快1米八了,一量咋才1米76啊?站直!站直!”

我只有挺挺胸脯,翘起脚尖。她乐了起来:“对了,对了,这不高了嘛!1米78”。

这时,火车进入隧道,轰轰隆隆的,车厢里似乎也暗了,可我能听见小娟的呼吸声,我的心又猛跳起来。我说"怕不怕?”,她说:“太吓人了,太黑了!”其实外面早就黑了,只是看不到外面的灯光了。

我上去找到她的手抓住,安慰她:“别怕!来!我给你勇气!”她又伸出了另一只手,这样,我俩面对面拉住了手,都不说话,感到对方在喘吸,还有对方呼出的热气。

“我害怕!你抱我一下吧!”小娟颤抖着说,我正渴望着想抱她,可又不敢,她话说完,我猛地拥抱了她。我心里想,我这是在做好事,在保护她。

我们拥抱着,我问自己怎么会这样?感觉不应该这样,但是我觉得这是缘分,这是友情,抱一下也不会有问题的。她的身体热热的,软软的。

我产生了些那样的念头,但是我告诉自己,那是不可能的,这是在火车上,而且只是一面之缘,再这样想你就是个坏人。

就这样,我们希望隧道长长的,长长的,火车就这样开着。偶尔听到有人过路,我们清醒了些。

这时,火车也出了隧道,我心想“保护”任务该结束了。

我们恋恋不舍地分开了,一起向车外张望,万家灯火,向后而去。

我们又在那里唠了很长时间,东一句西一句的,也不知道要说些啥了,心里还想着那美好的时刻。我们相互对视,都有点不好意思。

感觉腿站累了,也感到很渴,我说,咱回去喝点水吧!我们坐到铺上,又是面对面,一会儿,拘谨劲过去了,她问我以后的打算。

我们都不愿意睡觉,不停地唠,觉得挺愉快的。夜深了,我们还在说。后来,我们都躺自己的铺上,面对着面慢声细语。

她说了她所在的城市工作的具体地点,我说:我的地方不固定,以后,我可以去找你玩呢!不到200公里。她说,好啊好啊!

后来,她又突然问:“你是不是有对象了?”我说:“没有啊!以前有过,现在联系不上了!”她问:“她叫啥名字呀?长得漂亮不?”

我说:”她叫小玉,还行吧!没有你漂亮!”她用脚踹了我一下,隔着道。

后来,我们还是困了,不知不觉睡去。等我醒了,已经次日上午9点多了。

快中午了,小娟才醒,她说她快到站了,又嘟囔:“这回火车咋跑那么快呀!以前总感觉慢!”

我真的有点不想让她下车,她明显也不想下车。可是,她还是要回家的。她问我啥时间回去,咱们好一起回去。我说好啊好啊!

最后,她说,咱留个地址吧!她写了她家的地址,还有个电话,她说是村头商店的,还留了她服装厂的地址。我留了我的一个地址。

分手,我们是那么的不舍!手握了又握,等人少了时,我们又拥抱了一下。我把她送下车,她立在站台上,我回到车里,从窗口摆手。

我的心真的难受,她喊:“别忘了一起回去!以后,去找我呀!”我说,好啊好啊!她不停地在摆手!又用手捂鼻子。

后来,我返回时,没有打她村的电话,我知道,我还有很大很重要的事要做,和她只是一次偶遇,也不会有结果的。

之后,回到我拼搏的地方,那时,我只有奋斗,不能去干别的事。第二年7月,我又参加了一次重大考试,成功了!走向了新的起点。

3年后,我去她的厂找她,真的有人认识她,说她回来过,干了一段时间,家里有事,不干了,再没有回来过!

我想打她村头商店的电话,可是,我没有,我问自己,会有什么结果呢?不会有的!

再后来,我工作了,成家了,多次变化地点,也一直没有见过她。

20多年了,她给我写的那张纸条,现在还夹在我的一本书里,上面有她家的地址,还有个电话号码。

我多次想去找找她,看看她,很想,可终也没去。

我的这个美好记忆,总也忘不掉!

@边关乡情 您有过类似的故事吧?🌹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权力?

年羹尧最巅峰的时候,身兼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等数职,不但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员,还是超品的一等公,可谓权势熏天。

不过,后来雍正帝跟年羹尧闹翻,将其调任杭州将军,很多人认为是贬职,其实不是的,因为杭州将军品级很高,只不过实际权势不如抚远大将军大罢了。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杭州将军是个什么官,究竟有多大的权势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先得知道年羹尧当抚远大将军的时候有多大的权势。

年羹尧最开始其实是个文官,在翰林院任职过,跟张廷玉是同事,后来外放为地方官,由于政绩好,逐渐做到了四川巡抚、四川总督的高官。

康熙六十年,康熙帝任命三十九岁的年羹尧为川陕总督,后来他因为给抚远大将军胤禵提供后勤保障有功,而得到了参与军队事务的机会。

从那个时候开始,年羹尧就开始逐渐分走了胤禵的军权,但他当时其实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雍正帝的心腹之人。

年羹尧之所以能成为雍正帝的心腹,其实还在于他的身份,他是汉军镶白旗人,而雍正帝被封为亲王之后,得到了镶白旗部分佐领,年羹尧恰在其中。

也就是说,年羹尧是雍正帝的包衣奴才,这层身份到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跟雍正帝是天然的同盟关系;再加上后来雍正帝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为次福晋(也就是回来的年贵妃),两人因此成为郎舅关系,两人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

虽然,年羹尧一开始跟八爷党走得很近,但后来雍正帝为了拉他回头,让他将家人都送到京城当了人质,他这才转而支持雍正帝。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去世之后,雍正帝一方面操办登基事务,另一方面让年羹尧接管了胤禵的军权,由于年羹尧表现很好,因此雍正帝继位之后,就让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

雍正元年,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雍正帝让年羹尧出征,同时下令他兼管川陕甘云四省军政事务,相当于他一个人当了四个省的总督。

并且,雍正帝还将西安八旗兵力交给年羹尧统辖,年羹尧的权势因此大得超乎想象。

后来,年羹尧平定了叛乱,雍正帝十分高兴,封他为一等公爵,让其参与最高决策,并将很大一部分人事权给了他,年羹尧趁机将心腹之人安排到各地任职,垄断了多个省的官场。

可以说,当时年羹尧的权势是非常之大的,他在西宁的时候,要求蒙古王公跪拜,对其他督抚也都是以上级对下级的态度,生杀任免也都是他一人说了算;他入京见雍正帝的时候,许多督抚都跪着迎送,王公贵族给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

甚至在见到雍正帝之后,年羹尧也“无人臣礼”,还对怡亲王指三道四。

可以说,由于雍正帝太过放权,导致年羹尧逐渐做大,成为可以左右朝局之人,当时很多人都说他功高震主,但他不听。

雍正二年年初,年羹尧的权势达到历史最巅峰,此时他手握十几万精锐军队,掌握着四个省份的军政事务,还是西安八旗驻防军队的最高掌管,而且门生故吏及亲信遍及北方数省,甚至在朝廷都有他的亲信,其权势之大,没有几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如果年羹尧安分守己,倒也罢了,可他胃口特别大,大肆以权谋私,态度还很不好,最终触碰到了雍正帝的底线,雍正帝决定对他下手。

但是,要扳倒年羹尧谈何容易,雍正帝决定釜底抽薪,他对年羹尧的部将及政敌进行拉拢,让他们揭发年羹尧的罪证。

这其中,有个比较关键的人物,正是年羹尧的部下岳钟琪,雍正帝为了拉拢岳钟琪,说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是年羹尧害死的,让岳钟琪暗中帮助自己,夺取年羹尧的军权。

最终,雍正帝在搞定年羹尧的羽翼之后,于雍正二年四月罢免了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及川陕总督之职,改任为杭州将军。

那么,杭州将军究竟有多大权势呢?

当时,雍正帝担心打草惊蛇,年羹尧会狗急跳墙,所以该任年羹尧为杭州将军,给的理由也很充分,他说自己听到一个谶语,“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他想让年羹尧去当杭州将军,验证一下是否属实。

杭州将军,也就是清朝十四个八旗驻防将军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分军区司令,品级是正一品,比总督品级还高。

品级高,意味着待遇好,因此雍正帝将年羹尧任命为杭州将军,个人待遇并未减少,但权势却大大降低了。

首先,杭州将军统治的范围,不过浙江一省而已,这跟他之前一人兼管四省的差距很大。

其次,杭州将军麾下不过数千八旗兵而已,这跟他之前手握十几万精锐将士无法相比。

关于这一点,雍正帝在任命年羹尧为杭州将军的时候也说了:

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

这句话是结合前文所述的谶语说的,雍正帝的意思是,如果真如谶语所言,年羹尧可以在杭州称帝的话,那就是天意,雍正帝也认了;但如果年羹尧不愿意称帝,就统帅数千兵力,到三江口驻守去吧。

从雍正帝的话我们可以得知,杭州将军麾下只有数千人,这点人马也就只能防守一个城,干不了太多事情。

第三,杭州将军只能管理军务,且是个地方性职务,跟年羹尧之前的权力简直也没法比。

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的时候,除了管理十几万军队,还可以管理四个省的政务,并对蒙古有很大的管辖权,甚至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但是,自从成为杭州将军之后,他就只能管理几千兵力的军务了,浙江的其他事务,他是无法插手的,因为这是浙江巡抚的事情(当时的浙江巡抚不是别人,正是雍正帝的另一亲信李卫)。

当然了,以上三点只是明面上的,其实他在其他方面的损失更大,比如个人利益。

清朝历史上,抚远大将军一直都是有皇室成员或者皇亲国戚中的重臣担任的,因为这个职务是专门应对北方战事所设置的,关乎着国家安慰,拥有极高的权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战事,皇帝一般会给抚远大将军许多其他权力,比如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的时候,康熙帝同时还封他为大将军王(不是王爵),让他节制文武百官,掌生杀大权,也就是代天子出征,当时康熙帝在诏书中是这么说的:

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

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的时候,同样也是如此,雍正帝给了他极大的权限,让他的职权瞬间就大大超出了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本身的范畴。

我们可以发现,年羹尧当抚远大将军的时候,不但要带兵打仗,还要管理政务,甚至连粮草转运等事务,都是他负责的。

权力大,意味着地位更高,还可以给他带去大量的资源,在年羹尧的几十款大罪当中,有几款罪比较引人注意,比如贪污腐败、非法经营、僭越之罪,等等。

可见,年羹尧有了权力之后,就可以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利,除了贪污腐败之外,他还通过做生意赚钱,有了钱之后就开始挥霍了,以至于使用了不该用的东西,又犯了僭越之罪。

当然了,抚远大将军这个职务给年羹尧带来的好处,还远不止于此,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来说一下年羹尧去杭州时候的场景,大家就都明白了。

据记载,年羹尧得知自己被任命为杭州将军之后,很不高兴,也不愿意赴任,甚至动员西安百姓挽救自己,还跑去找岳钟琪,让岳钟琪替自己说情,但终究于事无补。

年羹尧为何不愿意赴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生财之路就此断绝了。

雍正二年七月,年羹尧来到了杭州,但如何安置他这个问题,让当地官员十分为难,当时有个官员给雍正帝写了个奏折,说年羹尧带着上千名随从来到杭州,携带的财宝、物品,需要建造几百间屋子才放得下。

年羹尧的财宝,需要几百间屋子才装得下,这简直太恐怖了,光靠他的工资及雍正帝的赏赐,有这么多吗?

显然是没那么多的,这些都是他当抚远大将军时收敛的钱财,但如果他当了杭州将军,那他的生财之道就彻底断绝了。

不仅如此,年羹尧成为杭州将军之后,虽然位居一品,但职权还没有总督大,那些被他提拔为总督、巡抚和将军的人,以后还会为他效力吗?

显然是不会的,自从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之后,大家就知道他失宠了,权势也大为削弱了,于是纷纷上书弹劾他,将他犯的罪告诉雍正帝,正所谓人走茶凉,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当杭州将军跟当抚远大将军,从掌握的资源上来说,就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年羹尧的个人利益将大大受损。

不过,年羹尧最后连杭州将军这个职务也没有守住,雍正帝将他一撸再撸,直到将其处死。

据记载,年羹尧来到杭州之后,依然一副大将军的样子,四处吆五喝六,根本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里。

当地官员当然很不爽了,于是将年羹尧的情况报告给雍正帝,雍正帝此时还未动杀心,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雍正帝不能忍。

清朝时期,官员职务变更,一般要上奏折谢恩的,年羹尧倒是写了个奏折,但他明显心中有气,只在奏折中说了下自己的情况,没有任何关关于谢恩的话。

这让雍正帝认为,年羹尧这是不服气啊,竟然连谢恩的话都不愿意说,就感到非常生气。

事实上,此前几天,接替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并接管军权的岳钟琪,也曾将他与年羹尧的谈话告诉雍正帝。

那时在年羹尧离任之前,他找岳钟琪,让岳钟琪替自己说情,岳钟琪当时说:

皇上天高地厚之恩,不即加罪,调升将军,从此若能悔罪改过,诸事安静,自然无事了。

岳钟琪认为,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其实是升官(按照官职来说,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不过是从一品),只要年羹尧老实本分一点,也就没什么事了。

但是,年羹尧感到很失望,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还让岳钟琪照顾一下盐商傅斌(可能与年羹尧有利益往来),又被岳钟琪拒绝。

这件事一方面可以看出,年羹尧对雍正帝确实不满;另一方面,年羹尧在抚远大将军任上,有着太多的利益关系,他不愿意离任。

雍正帝得知这件事后,本来就很生气,再加上年羹尧在奏折中不谢恩,因此以此为借口,将年羹尧贬为闲散章京,去看守杭州的庆春门,爵位也全部革去。

到了十月,随着严惩年羹尧的呼声越来越高(年羹尧得罪的人太多,比如怡亲王允祥、隆科多),雍正帝最终于当年十月下令将年羹尧抓捕回京,十月底将其赐死。

最后一个问题,既然雍正帝要杀死年羹尧,为何要先将其调任杭州将军呢?

这其实是一个烟雾弹,为的就是麻痹年羹尧及其党羽,让其不但轻举妄动,毕竟杭州将军是正一品大官,年羹尧不至于狗急跳墙。

事实上,年羹尧一直不相信雍正帝会杀掉他,因此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到杭州赴任,甚至在雍正帝派人去抓他,以及对他进行审讯的时候,他也不肯交代,坚持自己无罪,他自认为跟雍正帝是亲戚关系,又是大功臣,不至于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而雍正帝也看透了年羹尧的心思,也做出一副不杀他,只是给他挪挪位置的姿态,试想如果雍正帝一开始就派人抓捕年羹尧,年羹尧会不会反抗呢?

也就是说,任命年羹尧为杭州将军,只是个缓兵之计,雍正帝的最终目的,还是将年羹尧这个隐患彻底除掉。

总结一下,年羹尧被调为杭州将军,其实也不算是降职,只不过杭州将军的权势跟抚远大将军没法比,这是雍正帝刻意为之的,让年羹尧没有拒绝的理由。

试想,如果杭州将军级别太低,那年羹尧不就是被贬职,那他还会乖乖就范吗,所以也只有给他升职,雍正帝才能达到目的。

奥雷伊兰是我国哪个民族?

达翰尔族。

17世纪中叶,欲占有我国领土沙皇俄国派遣波雅尔科夫以经商交友为名,侵入中国精奇里江畔,绑架达斡尔族代表希尔其尹。希尔其尹的女儿傲蕾·一兰,率领部 落,英勇抗击侵略军,演绎了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乾隆为何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

享年88岁、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当然也有人认为活了103岁的南越武帝赵佗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不过赵佗的南越国更多时候被视为是割据政权,所以正史上一般不大承认赵佗是正统的皇帝。如果我们姑且抛开赵佗算不算一个正统皇帝这一争议,那么除了他之外在中国历史上还真就没比乾隆更长寿的皇帝了。

晚年的乾隆皇帝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后给自己列举了”十全武功“,因此乾隆皇帝在晚年又以“十全老人”自居。乾隆皇帝所谓的”十全武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这其中平准噶尔先后两次用兵就各算一件武功,然而反击廓尔喀的军事行动也有两次却被合在一起。

看来乾隆皇帝为了凑这个十全十美的数字也是煞费苦心。十全武功之中对缅甸、安南的军事行动其实是失败的,也是乾隆皇帝为了给自己凑足十全武功才故意把败仗说成是胜仗。由此可见乾隆皇帝所谓的”十全武功“并不像他自己吹嘘的那样十全十美,不过十全武功之中也确实有几次是可圈可点的。”十全武功“之中有三次对新疆用兵(两平准噶尔、一定回部),两次对西藏用兵(两次反击廓尔喀入侵)。

这五次用兵对巩固中央政权在新疆、西藏的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五次军事行动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是有重大贡献的。在十全武功之中1790年至1792年两次平定廓尔喀的战争在时间上位于最后,所以乾隆皇帝才说在接受廓尔喀的投降后自己就凑够十全武功了。那么这场战争究竟是怎么打起来的呢?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廓尔喀的情况。

廓尔喀位于如今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西北80公里处。今天的尼泊尔是位于中印边境喜马拉雅山麓的一个弹丸小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尼泊尔北与中国西藏隔山相望,东、南、西三面则被印度领土所包围。尽管尼泊尔与中、印两国同时接壤,然而在古代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天然的阻隔作用使其与中国的地缘联系相对较小。尼泊尔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是与北印度平原一脉相连的。

所以尼泊尔在自然地理上基本可以视为南亚次大陆的边缘部分。地处南亚的尼泊尔不可避免会受到图谋南亚霸主地位的印度影响。上古时代尼泊尔一度曾是古印度文明覆盖的区域:佛祖释迦牟尼就诞生在今天尼泊尔境内。然而文明体系上曾被印度文明覆盖不代表尼泊尔在政治上也归属印度,正如在文化上属于汉字文化圈的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并不会被视为是中国领土。

如果说中国历史是以统一为主旋律,那么四分五裂则是印度历史的常态:历史上只有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儿王朝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王朝维持着作为古印度文明核心的地域的恒河平原的统一,然而即使是这几个王朝的统治也从未覆盖过整个次大陆。既然连维持作为核心地域的恒河平原的统一尚如此困难,那么像尼泊尔这种边缘山地就更不在印度历史上这些王朝的控制之下。

尼泊尔由此走上了独立于恒河流域各王朝的发展道路。尼泊尔的领土多为贫瘠山地,所以很自然就把南方富饶的恒河平原当成劫掠的对象。尼泊尔人在长期的劫掠战争中养成了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1559年北印度拉贾斯坦地区一个认为自己是月亮所生的印度教部族的首领德拉比亚·沙阿征服了位于加德满都西北方的廓尔喀地区。这个崇拜月亮的部族和当地土著居民逐渐融合成为廓尔喀人。

1768年廓尔喀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统一了尼泊尔。1771年普里特维发动西征,但年底在西部诸侯联军的围攻下失败。 1772年普里特维转而向东部进军,到1774年东征获得全胜。廓尔喀王国的边界由此扩展到梅奇河与锡金相邻。1775年1月普里特维病逝后其子普拉塔普·辛哈继承了王位,然而不久之后普拉塔普·辛哈就染病身亡。廓尔喀的王位传承到了普拉塔普·辛哈2岁的儿子拉纳·巴哈杜尔·沙阿手中。

由于年幼的新国王无法实际上朝理政,于是由王叔巴哈杜尔·沙阿摄政。在巴哈杜尔摄政的18年间尼泊尔西部尚未臣服于廓尔喀王室的各土邦都被征服,在此基础上巴哈杜尔西征印度直到克什米尔境内,又向东侵占了锡金大片领土。廓尔喀王国经过这番扩张之后的地盘足足相当于三个今天的尼泊尔。廓尔喀人作为一个骁勇善战的战斗民族在当时打遍南亚无敌手。

境内多高山的廓尔喀地狭人稠。廓尔喀的土地资源很难供养国内民族的生活自给,所以迫切需要向周边地区扩张领土。廓尔喀人的骁勇善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被这种生活状态逼出来的。廓尔喀人一方面劫掠南方的印度土邦,一方面与中国西藏地方政府保持着贸易往来。廓尔喀通过与西藏的贸易换取食盐、茶叶等生活必需物资。在廓尔喀与西藏的贸易中使用的是廓尔喀人铸造的货币。

当时中国内地的货币并未能在西藏地区流通,而西藏地方政府又没掌握铸币技术。当时藏人在与廓尔喀人的贸易中都是把白银交给廓尔喀人。廓尔喀人会把这些白银铸造成银币,然后再把银币拿回到西藏市面上流通。廓尔喀人在铸造银币时往往会往里面掺杂铜、铅不值钱的金属。这种以次充好的行为实际上相当于变相掠夺西藏的财富。由于西藏人自己不会铸币,所以只好对这种行为睁只眼闭只眼。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5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十世活佛确朱嘉措因为同当时实际执掌西藏政教事务的格鲁派达赖、班禅政权之间的纠纷外逃廓尔喀。廓尔喀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来就同时受到印度文化和中国藏区文化的双重影响:当时廓尔喀人主要信仰印度教和藏传佛教。表面上廓尔喀人的宗教信仰和中国西藏有相同之处,然而藏传佛教内部其实存在诸多派系。

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又被称为红教,噶举派又被称为白教,萨迦派被称为花教,格鲁派则俗称为黄教。18世纪执掌西藏政教事务的达赖、班禅政权信奉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然而廓尔喀人所信奉的藏传佛教主要是红教。当红帽系的活佛确朱嘉措叛逃入境时尊崇红教的廓尔喀王室自然就收留了他。确朱嘉措出于同黄教的矛盾就煽动廓尔喀人发兵入侵西藏。

确朱嘉措一方面在廓尔喀人面前渲染札什伦布寺等寺庙的财物之丰厚,一方面又将自己所了解的藏军的兵力部署等情报告诉给了廓尔喀人。廓尔喀人得到这些情报之后就决心入侵西藏。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五月廓尔喀致书西藏地方政府称:“西藏境内所用的银钱都是我们廓尔喀镕铸的。现在我们铸造了一种新钱,所以原来的旧钱就不再流通了。希望西藏方面尽快拿旧钱来兑换新钱”。

然而廓尔喀要求西藏方面用两枚旧钱兑换一枚新钱。这相当于一下掠夺了西藏一半的财富。这边西藏方面还没来得及回复,那边廓尔喀人又进一步提出了领土诉求:他们声称西藏与廓尔喀接壤地区的聂拉木、济咙这两个地方是廓尔喀的。如果西藏方面对此有异议,那么可以派人前来理论。西藏地方政府回应称:新铸之钱数量甚少,不足以流通,仍将新旧银钱混用;聂拉木、济咙两处都系西藏地方,双方并无疑议。

西藏地方政府在阐明自己立场的同时还是约定待天气转凉之后可以派人与廓尔喀方面进一步协商。当时西藏地方政府认为这不过是双方在贸易和边境问题上的一次正常协商而已。西藏地方政府并没预计到廓尔喀人会诉诸武力这种可能性,也并不觉得这件事值得惊动中央,所以西藏地方政府并未将此事告知清政府派驻在西藏的驻藏大臣。由始至终西藏地方政府一直是自行与廓尔喀方面交涉。

事实上这时廓尔喀已决心入侵西藏。所谓的交涉谈判不过是为掩盖战争准备释放的烟雾弹。当廓尔喀方面收到西藏地方政府的回复之后随即指责西藏对廓尔喀货物任意加收税项、西藏人在贩往廓尔喀的食盐中掺土。廓尔喀方面以这两条为由发动了入侵西藏的战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六月喀尔廓出动了一支3000人的军队向聂拉木、济咙两个有争议的地区发起进攻。

喀尔廓人很快就占领了这两个地区,随后开始围攻协噶尔宗(今西藏定日)。按说廓尔喀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和清王朝的实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那么廓尔喀哪来的勇气敢主动挑起战争呢?西藏地广人稀的环境意味着需要防守的地方很多、能用于驻守的兵力却很少。当时西藏驻有清军500人、藏兵1600人、台站兵1300人。这些兵力全加起来也只比喀尔廓方面出动的军队多400人而已。

然而喀尔廓作为进攻一方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任意攻击某个地方,相比之下防守方需要守卫的面积就太大了。区区3400人的兵力平摊在西藏偌大的面积上之后平均每个地方所能驻守的兵力就相当有限了。喀尔廓人完全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将中国军队在西藏的据点逐个击破。很显然只靠西藏的3400驻军根本不足以应对战争,那么就只能从内地增调部队驰援了。

清政府不仅要从内地调兵入藏作战,而且部队的军饷粮草也必须从内地调运。要知道高海拔的西藏地区的交通条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铁路等工程的竣工才得到改善。在当年的交通条件下从内地往西藏调兵调物资可想而知会有多难。如果按当时的军需则例规定支付工钱、口粮、烟茶,那么每运米1石需要花费39两9钱白银。

交通条件的制约使大举调兵成为了不可能的事。尽管清王朝的军队总数远远多于喀尔廓这个弹丸小国,然而能实际投入西藏前线的兵力并不见得就比喀尔廓人多。要指望靠人海战术打赢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对喀尔廓的战争只能是精兵对决。骁勇善战的廓尔喀人并不惧怕精兵对决。19世纪征服了印度的英国人却在入侵廓尔喀的战争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尽管英国人后来凭借先进的武器打败了廓尔喀人,但英国始终没能像征服印度一样彻底征服廓尔喀。英国人只好通过协议把廓尔喀变成自己的保护国:英国对廓尔喀的内政外交有一定影响,但廓尔喀仍保留一定的独立自主权限。廓尔喀人经过浴血奋战从当时的世界头号强国大英帝国手中保住了自己的国家。廓尔喀人骁勇善战的形象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此后英国一直在廓尔喀招募雇佣军。

时至今日廓尔喀雇佣兵团仍是世界闻名的外籍雇佣兵团之一。18世纪的乾隆皇帝当然不可能直到19世纪廓尔喀人与英国人的战争,更不可能知道如今的廓尔喀雇佣兵团是怎么回事。我说这些只是证明廓尔喀人是何其骁勇善战。廓尔喀入侵西藏一个月后清军的反击开始了。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样的反击速度其实算是快的。当时清廷从四川抽调了满、汉、藏兵4000余人前往西藏增援。

廓尔喀方面得自四川方面的清军入藏作战就主动撤兵了。当四川方面的援军赶到前线时却被西藏地方政府和驻藏大臣告知战争已结束、双方已议和。清军在没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兵不血刃收复了全部失地,然而在随后的议和谈判中双方竟达成了“许银赎地”的屈辱条件:西藏地方政府每年向廓尔喀支付1500两白银作为赎回争议地区的费用。为什么明明打了胜仗还得赔钱呢?

事实上清军所谓的胜仗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因为廓尔喀方面其实是主动撤兵的。廓尔喀方面已摸清了清军的虚实:他们知道西藏的驻军完全不是自己的对手,然而内地的军队又无法在西藏长期驻扎。所以当他们得知内地的援军赶到时就主动撤兵以保存实力,然而在随后的谈判中他们又大肆讹诈了西藏地方政府一把。廓尔喀人知道只要内地的军队一撤走就意味着西藏地方政府再没和自己谈条件的资本。

如果不把廓尔喀打疼,不打不出“几十年的和平”来,那么廓尔喀就会不断骚扰边境:每当朝廷大军增援时他们就主动撤兵,而一旦内地的援军撤走只好他们就再次入侵。清王朝要想维护领土完整就必须打到对方的领土上,因为这样沉重的打击才有可能换来数十年的和平。然而当时西藏地方政府和驻藏大臣却没向中央告知许银赎地的细节。他们只是宣称自己统兵有方、将士英勇完全,所以才打退了廓尔喀军队。

远在京城的乾隆皇帝根本就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还一门心思以为是真把廓尔喀给打跑了,所以就把增援前线的军队又给调回了四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十月廓尔喀方面派人到西藏索要西藏地方政府在和约中承诺的赎地银。恰逢此时西藏地方政府换了新的领导人:新的主政官员拒绝承认前任签订的条约。达赖喇嘛还派人到边境上放言:廓尔喀既已成为大清属国,那么就不该照前约索要赎地银两。

廓尔喀使节见西藏地方政府不愿支付赎地银两,于是改口要求清廷赏给廓尔喀王俸禄、土地。这其实还是变着法子向中国政府要钱要地,只不过不再使用比较难听的赎地银这样的名义。用俸禄的名义向朝廷要钱表示在名义上廓尔喀王承认自己是清廷的藩属。这是为了给清政府面子,但在实际上不过是换了个名头要钱。驻藏大臣普福再次驳回了廓尔喀使节这一要求。

廓尔喀使节一事无成回去后把情况一五一十告诉给了廓尔喀摄政王巴哈杜尔·沙阿。这时巴哈杜尔·沙阿也感到进退两难:重启战端需要耗费大量经费、部队和武器,况且清朝方面已有所戒备,可不打又咽不下这口气。最终巴哈杜尔·沙阿还是决定再次发兵入侵西藏。廓尔喀军队的再次入侵使乾隆皇帝终于得知了清军所谓战胜的真相,所以这次他下决心要彻底痛打廓尔喀。

要彻底打疼对手就不能只是收复失地,而且还要长驱直入敌国腹地。所以派出的军队不仅要能打败对手,而且必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打服对手。这意味着派出的军队不仅要在实力上强于敌军,而且必须是远远强于敌军一大截。然而当时清朝入关已有百余年:昔日骁勇善战的八旗军早已沦为只会飞鹰走狗的纨绔子弟,以汉人士兵为主的绿营兵也在承平日久的大背景下营务废弛日趋腐败。

这时的满人早已不复昔日入关时那般骁勇了,不过生活在关外黑龙江流域的锡伯、索伦等部族仍保持着骁勇的民风。在之前平定新疆准噶尔叛乱、大小和卓叛乱时清政府就曾多次征调过锡伯、索伦等部族的兵马,所以这次乾隆的军机班子再次提出从征调这些东北土著部落参与对廓尔喀的战争。乾隆在深思熟虑之后将刚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的两广总督福康安调任督办西藏军事。

与此同时乾隆任命海兰察、台斐英阿等人为福康安的副手。福康安、海兰察等人奉命率领黑龙江索伦、达呼尔兵丁千名由青海入藏征讨廓尔喀。索伦一词出自满语中的"先锋"、"射手”:索伦是清朝时期对鄂温克族的称呼。从“索伦”的含义就可以看出鄂温克族民风刚劲善战。达呼尔就是今天的达斡尔族,也同样是黑龙江地区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早在康熙年间达斡尔人就曾在雅克萨之战中大败沙俄军队。

乾隆之所以舍近求远从黑龙江调兵进攻廓尔喀军队一方面表明索伦、达呼尔兵的战斗力很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仅凭藏军和驻藏清军是不足以应付廓尔喀军队的。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二月二十日福康安率一万清军由青海西宁前往西藏。隆冬时节大雪封山使行军变得异常困难,然而福康安率军日夜兼程:每天强行军18个小时。最终福康安大军用50天时间走完了从西宁到拉萨近5000里路程。

清军犹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廓尔喀人面前。在随后的战斗中清军"六战六捷,杀敌四千,收复后藏"。趁胜追击的清军打过了喜马拉雅山兵临廓尔喀首都阳布城下(今加德满都)。乾隆五十七年八月八日(公元1792年9月23日)廓尔喀管事头人噶箕第乌达特塔巴来到清军大营请求归降。在随后的谈判过程中廓尔喀与清廷达成了五年朝贡一次的协议。协议达成之后清军开始陆续撤回。

福康安驱逐廓尔喀人后在西藏按乾隆皇帝旨意对西藏事务进行了整饬:严惩确朱嘉措的叛国行为,废除了噶玛噶举红帽系活佛转世。从此噶玛噶举红帽系在西藏销声匿迹、不复存在。乾隆皇帝为使西藏长治久安,对外不受外人侵扰,对内治理有法可依就派人与达赖、班禅的僧俗要员商议制订出《钦定二十九条章程》,由此明确了关于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

在此之前每任达赖、班禅去世后就要寻找在其去世之时出生的转世灵童,然而同一个时辰出生的儿童往往不止一个,所以由谁继承达赖、班禅之位就容易成为教派内部争权夺利的冲突根源。金瓶掣签制度就是把所有找到的灵童的名字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在签牌上。把这些写有灵童姓名的签牌放在一个金瓶里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抽签决定谁是下一任达赖、班禅。

至此中国古代王朝对西藏的控制力度达到顶峰。廓尔喀在被清军将领福康安击败后成为了中国的藩属国。成为中国的藩属国的尼泊尔实际上相当于中国西藏和印度之间的战略屏障。尤其是随着英国对印度的入侵使尼泊尔作为中国西部屏障的战略意义开始越来越显著。廓尔喀与中国之间的宗藩朝贡关系一直持续到1908年:这年英国人强迫廓尔喀停止向中国清朝朝贡。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