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展览中心婚礼,国内有哪些比较有名的茶叶?
常熟展览中心婚礼,国内有哪些比较有名的茶叶?
《一七令·茶》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饮茶在中国是源远流长。现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而中国的茶文化更是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竞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
按《中国茶经》的分类法,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品类。
中国一直有十大名茶的说法,其实十大名茶每次评比也不是一样的。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十大名茶:坦洋工夫、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六安瓜片
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1999年《解放日报》十大名茶: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庐山云雾茶
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十大名茶: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
2002年《香港文汇报》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
其实,不说十大名茶,中国有名的茶叶还是很多的。
绿茶西湖龙井,属于绿茶,素有“绿茶皇后”之称。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在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洞庭碧螺春,属于绿茶,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
信阳毛尖,属于绿茶,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淮南茶,信阳第一”。
黄山毛峰,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一带,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所以被命名为黄山毛峰。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2—3次。
庐山云雾茶,属于绿茶,产自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庐山云雾茶有“六绝”,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
南京雨花茶,是绿茶炒青中的珍品,“形如松针,翠绿挺拔”。雨花茶的名字表达了对雨花台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
都匀毛尖,属于绿茶,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产于贵州都匀市,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著称。
六安瓜片,属于绿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
太平猴魁,是尖茶之极品,产于安徽省的太平县猴坑村。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峨眉竹叶青,属于绿茶类,产于四川省峨眉山。
安吉白茶,虽然叫白茶却是属于绿茶类,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特产。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属于花茶,茶胚为绿茶,成品将茉莉花去除,亦属于绿茶的一种,已有1000多年历史。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为福建福州,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
乌龙茶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发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安溪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须严把用水,茶具,冲泡三道关,“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
武夷岩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四大名枞是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名枞”是“岩茶之王”。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最著名的武夷岩茶就是大红袍,是四大名枞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
黄茶君山银针,属于黄茶,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所以被称为君山银针,另外还有雅称“金镶玉”。
红茶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
普洱茶
“普洱茶”在制作上,分为普洱散茶和普洱紧茶两大类。普洱散茶,传统品类为毛尖、粗叶,今已发展为普洱绿茶、普洱青茶、普洱红茶、普洱黑茶、普洱黄茶、普洱白茶6个品类。
苏州女孩是什么性格?
苏州地处长三角,人杰地灵,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又有东方威尼斯的赞誉。苏州更是文人背出之地,历来受吴地文化熏陶的苏州女孩性格不张扬都比较含蓄,近水灵秀,语调绵软,与人讲话软糯很嗲听上去认人感觉很舒服,言谈举止给人秀外惠中的美感。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温柔可爱足以认人怦然心动。如果大家有时间网上去聆听一段苏州评弹(国家级非遗记录)感受下吴侬软语之美感!
中国名菜传说?
滇菜,也就是云南菜,虽然不在八大菜系之中,却因为食材丰富、菜品繁多、口味各异而有着独特的魅力。
滇菜是最丰富的,目前统计在案的滇菜品种有3700多种,实际上没统计出来的还有很多。滇菜也是最包容,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面面俱到,既不偏甜、亦不偏麻、偏辣。
不只如此,在很多滇菜的背后还有着不少离奇曲折的传说和故事,可以说是美味和传说共同成就了滇菜的盛名。今天洋芋君就挑选了十二道有故事的滇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过桥米线
1
鼎鼎大名的过桥米线的故事应该不少人都知道了。
传说清代有一秀才在南湖的湖心小岛念书,秀才妻每日都要通过石砌的小桥给夫送饭。一日,妻子念丈夫读书辛苦,炖了一只又肥又壮的母鸡,装入罐中,正准备把饭送给丈夫,但因有要事未能按时送去。当她办完事后,发现汤罐还是热乎乎的,原来是厚厚的一层黄油覆盖汤面,起到了隔热作用。于是便穿小道,走石桥,送到丈夫身边,将米线在热鸡汤里浸泡后,随即捞出放入碗里,秀才吃了十分满意。人们为了赞誉这位妻子,便将这种食品取名“过桥米线”。
汽锅鸡
2
云南菜系的“镇家之宝”,除了广为人知的过桥米线,就数汽锅鸡了。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到临安府巡视,临安知府命厨师各献一道菜,年仅24岁的杨沥将火锅的原理运用并改制成美观的汽锅。乾隆大悦,将汽锅带回宫中,从此成为国宴上的名菜。自此,汽锅鸡在滇南地区流传,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烧饵块
3
除了米线,饵块也是云南人常吃的早餐之一。烧饵块的由来,说起来也有一段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天晚上,昆明知府衙门二堂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起火,于是知府气得暴跳如雷,认定是大胆刁民故意捣乱。他马上下令,在昆明六道城门张贴布告,从当天开始,所有百姓一律不准在家升火做饭。此项禁令有效期三个月,违者严加惩处,绝不宽容。
然而聪明的老百姓们也想出了应对的方法,纷纷从家里搬出炉子,在上面烤起粑粑来,一个个吃得香极了。粑粑也就是饵块,烧饵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大救驾
4
大救驾源自腾冲,其中典故可以追溯到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攻打昆明的时候。
那时明朝永历皇帝一路逃至腾冲,饥饿难忍,当地人炒了一盘饵块送上,永历皇帝吃后赞口不绝,并非常满意地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从此,家常炒饵块被世人称为大救驾。
宜良烤鸭
5
宜良烤鸭又称滇宜牌烧鸭,是云南省经典的汉族传统名肴,起源于明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在明人洪武年间,朱元璋封颍川候傅友德为征南首领,率领千军万马奔赴云南,同时带上了自己的御厨——南京著名的烧鸭师傅“李烧鸭”李海山。后来等云南统一,傅友德被朱元璋赐白绫而自缢身亡。“李烧鸭”闻讯后不敢回南京,便隐姓埋名先后在宜良狗街、宜良蓬莱乡的李毛营,经营起烧鸭生意,开了家"滇宜烧鸭店",并娶了位毛姓姑娘为妻,如今的“李烧鸭”已是第28代传人。
虎掌菌炒鸡丝
6
虎掌菌在历史上被视为珍品,是向历代王朝纳贡的贡品之一。虎掌菌炒鸡丝这道菜的由来也跟朱元璋有关。
相传,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孙子建文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夺了王位之后,逃到了云南削发为僧,在狮子山上当和尚。朱棣派刺客到云南来行刺。一天,建文帝到南华寺传经,途中被刺客认出。刺客便暗中尾随到了南华寺外,伺机行刺。 南华寺住持南禅法师,当晚设素宴为建文帝接风洗尘。刺客探知此事,便潜入寺中厨房,在做成的“巴掌菌”里放了毒药,要毒死建文皇帝。建文帝不知“巴掌菌”中有毒,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他还一边吃着饭一边和南禅法师说着话。不一会儿,便把盘中“巴掌菌”吃得干干净净。南禅法师知道建文帝旅途辛苦,一路劳累,便请建文帝早些歇息。建文帝也觉得头昏乏力,不一会儿便昏昏而睡。
然而第二天早上建文帝并没有死,他还在寺中讲经呢。原来天上的玉皇大帝早知道有人要毒害建文帝,就派金虎星下凡营救。他来到南华寺外边山林中,把自己走过的脚印,变成了巴掌菌。这种菌子能解百毒。小和尚采回的新鲜巴掌菌,炒成了一道菜,刺客放的毒,已被消解了。所以建文帝吃了毒菌,却没有死。因为这个缘故,老百姓便把巴掌菌改称为“虎掌菌”。从此,“虎掌菌炒鸡丝”便成了流传千古的一道名贵佳肴。
鸡枞宴
7
西安有饺子宴,昆明就有鸡枞宴。昆明的鸡枞宴体现的是正经八百的烹饪技术,无论何种方式,都有其高层次的技术含量,都能做出别具特色的滇味名菜。而关于鸡枞的故事和传说就更多了。
《本草纲目》中记载:“鸡枞产云南,生沙地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可“益味、清神、治痔”。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到保山,友人馈赠他鸡枞。明代新科状元杨慎流落到云南,首次喝到鲜美的鸡枞菌汤,以为这种美味不应该是人间所有,因而将其比作“仙境中的琼汁玉液”。
火把虾
8
火把虾源自彝族新年火把节。
话说很久以前,天神派了两名大力神到人间去搜刮珠宝、财物和粮食,这两名大力神仗着天神的权威和自己的力气,把不愿奉献者的房屋推倒,把牛羊举起来摔死。彝族的百姓苦不堪言,因此推举了智勇双全的英雄阿提拉巴率领大家与这两个大力神斗争。
阿提拉巴不负众望,智取战胜了两名大力神。天神大怒,派遣蝗虫铺天盖地向凉山扑来,聪明的阿提拉巴立即用松枝和箭竹扎成火把,百姓争相仿效,顷刻间熊熊的火把在各处燃起,蝗虫通通烧死了,人们战胜了天神,保住了庄稼,获得了丰收。据说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六月廿四,从此,彝民在每年的这天,就以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作为纪念。火把虾不仅外型酷似彝族山寨中燃起的火把,而且口感和做法也别具风味。
傣味鬼鸡
9
傣味鬼鸡的由来同样与一个民族有关。
这道菜来源于西双版纳傣族当地民族危杀鸡祭鬼的习俗,菜名听起来诡异,味道却是好极了!火红的辣椒,味道浓重的大蒜,加上富有柔韧感的稚嫩鸡丝,使这道菜的色彩犹如夜晚霓虹灯般缤纷,而其浓郁香辣的地方风味更是让夏日昏睡的味蕾马上醒神。
石屏烧豆腐
10
石屏人吃烤豆腐,那更是一道奇特的景观。不管是县城、乡镇的小集镇,还是嘈杂的集贸市场、街头巷尾,你随处可以看到手拿蒲扇用木炭火精心烤制豆腐的街边小吃。关于石屏豆腐的发明者,民间有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六百多年前,石屏县城有一户人家,住着一对夫妻与母亲,可惜婆婆待媳妇并不好,日常生活中,婆婆连普通的豆浆都不愿让媳妇多饮。有一天,婆婆要出远门两三日,婆婆前脚刚一走,媳妇后脚便开始磨豆子、煮豆浆,但当豆浆正开锅,她满心喜悦的要舀豆浆时,院子里竟传来了脚步声。媳妇害怕是婆婆回来了,见着会挨骂,便赶忙端起了烧好的豆浆,往灶上的瓦坛里倒。
当她出门一看,进来的人其实不是婆婆,而是丈夫回来了。于是,她喜滋滋的拉着丈夫进屋喝豆浆。谁知,揭开瓦坛盖子一看,豆浆竟全部凝固成块了。原来,瓦坛子内盛着一些她刚打来不久的井水。无奈之中,夫妻俩勉强尝了尝,惊奇地发现,与过去用石膏卤水点制的豆腐不同的是,这凝固的豆浆味道竟是那样的质嫩味美。
掺入井水,并没有破坏豆浆的凝固,相反居然还变成了比平时用卤水点制的石膏豆腐还要鲜嫩的豆腐。这一惊人的旷世发现,使石屏豆腐以其独到的制作方式和别具一格的口味,一时间名噪天下,名闻遐迩,流传了数百年之久。清朝时,石屏豆腐就曾一度成为贡品,成了皇室桌上的美味佳肴。
张居正死后为什么被清算?
成为大明首辅后,张居正以无比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强势肩负起了大明王朝的所有政务和军务。不仅如此,他还搞定了名义上的大老板李太后,顺手兼任了小万历皇帝的老师。
按理说,张居正堂堂进士出身,本人的学问顶呱呱,做个教师绰绰有余。不过,这位张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万历太过严厉了,毕竟他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张老师时时处处都以圣贤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学生,在这种高压态势的教育下,万历小皇帝的内心是被动的,无奈的,甚至是奔溃的。小皇帝对这位张老师,除了无比的崇敬外,更多的是害怕,是发怵。
比如,小皇帝偷偷和太监玩耍至深夜,第二天一早就会受到老妈李太后的严厉斥责,而且骂得天昏地黑,日月无光。毫无疑问,这是张居正告状的结果。张老师还动辄就抬出老朱家的列祖列宗,逼着小皇帝下了一道罪己诏,列举自己的种种弊病。
在一次次的打击中,一声声的训诫中,小万历逐渐成长,他对张居正张老师的感情,也渐渐由单纯的敬畏,变成了深深的怨恨。不过,自己翅膀还没硬,万历只能深深埋藏着自己的这份怨恨。
到万历十年时,这位超级牛人张居正、张老师、张首辅,终于在任上过世了,享年仅五十七岁。万历皇帝下旨,追赠其上柱国,谥号“文忠”,可谓是风光大葬,无以复加。
当时,已经二十岁的万历皇帝,哭得一塌糊涂,连声感慨张老师的变法事业还没完成就“中道崩殂”!
但是,但是!万历在内心却是开心的,甚至到了狂喜的程度。因为,自己终于可以亲政了,终于可以拍板了,终于可以不用担心张老师的教训了。
张居正在世时,所有人都是敢怒不敢言,现今他刚刚过世,积压多年的火山终于爆发了。尸骨未寒之际,朝中的顽固派们就立即开始反攻倒算,将矛头对准了张居正和他的“一条鞭法”,纷纷开始上疏弹劾。
而此时的朱皇帝万历,终于不用再看张老师的脸色,终于可以行使自己乾纲独断的皇权了。于是,他很快下令取消“一条鞭法”中的很多措施,为张居正变法踩下急刹车。
此举,无疑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向所有人都透露出一条信息,那就是万历并不是完全支持张居正以及他的改革。
以此为标志,朝臣们对于张居正的弹劾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既是发泄各自的不满,又是为了讨好万历皇帝。反正,落井下石,人人喊打,好像所有的铮臣都应该弹劾张居正似的。
一时间,张居正生前的大事小情都被翻了出来。比如诬蔑亲贵,阻塞言路,专权乱政,欺凌君上等罪状。甚至于,就连他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轿子,也被人拿来大肆渲染。
据言官弹奏,张居正的轿子非常拉风,竟需要三十二个人来抬。对!三十二人,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
轿子的的功能齐全,应有尽有,包括书房、卧室、卫生间。随轿的还有女婢,负责端茶倒水和休闲按摩。一句话,这顶轿子除了不能飞,其他功能都堪比特朗普的空军一号。
张居正的生活确实奢靡,而且有些好色。比如,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曾送给张居正十几个江南的美女,而老张照单全收后,统统留在了自家的豪宅中。
除了生活奢靡以外,张居正还有徇私舞弊和弄权乱政的问题。他的六个儿子分别是张敬修、张嗣修、张燮修、张简修、张允秋和张静修无一例外,统统都考取了进士。而且,每次取得功名,都有张居正的暗中支持。
起先,万历皇帝还能忍,毕竟他有大功于老朱家。但是,随着弹劾奏章的越来越多,万历越来越气愤,逐渐到了发狂的程度。
万历内心世界彻底爆发了,张居正之前天天教育我,要勤俭生活,要远离美色,要修性养德。可是,他倒一点儿都没闲着,苛待皇帝的同时,自己尽情享受着生活。
万历终于知道,敢情这么些年来,就唯独苦了我一个人。于是,万历皇帝下旨,查抄张居正的府邸,拘扣张家所有人。
结果,从张居正的家中搜出了三十多万两白银,文玩字画众多。虽然,这不能与未来的和珅和大人相提并论,可也绝对不是一个廉洁官员该有的正常家产。
万历皇帝没有犹豫,再次下令,废除张居正的所有封号和待遇,并把尸体从墓中挖出来鞭尸,以泄自己被欺压、被愚弄几十年的心头之恨。
幸亏,在最后关头,李太后出面劝说,才勉强保住了张居正的坟墓。曾经不可一世的张居正,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死后会有这样凄惨的遭遇。
回答完毕!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
2019年快结束了?
上海外滩,杭州西湖,宁德杨家溪,最难忘记的就是杨家溪!
徒步阿伟从南京到云南,一场4000公里的旅行正在进行中, 阿伟推着一个三百斤车子一路风尘,第76天到达福鼎店下镇,做了旅游攻略,由于没有找到去杨家溪的交通工具,只能放弃这个想法.
第77天,阿伟继续往霞浦方向出发,路上偶遇北京大姐一行四人(霞浦向导王哥带着北京大姐她们三人),北京大姐手里拿着手机开着西瓜爱情直播(当时阿伟正在直播中),对号入座看看阿伟是不是徒步阿伟那人,大家把信息比对一下,正是此人[捂脸],一场奇妙的相约旅行正式开始,阿伟把推车放在老乡的门前,跟着北京大姐去杨家溪喽[呲牙]
在车上跟北京大姐聊了很多,得知她们刚从北京来到霞浦旅行,第一站就是杨家溪,缘分妙不可言,对的时间遇到有缘的人。
跟随北京大姐先到榕枫公园,蹭了大姐门票(当时阿伟提出要买门票的,被北京大姐婉拒了),到了水牛摄影基地,正好遇到最美的男耕田女浇水的精彩画面,被这样的美景深深吸引了,人间哪有如此美妙的画卷,身旁就是如此的古榕树群,寂静美好!
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在大榕树下蜿蜒,藤蔓缠绕的古树,弯弯曲曲布满青苔的碎石弯道、水牛、牧人、身挑扁担的老奶奶,简直就是梦幻的世外桃源。
接着去往杨家溪景区,看到了杨家溪竹排漂流处,11月份的杨家溪不适合开排漂流,清澈的溪水,周边的景色幽静漂亮,青山连绵环抱景区,远远望去山上有奇峰怪石,悬崖峭壁,和北京大姐在杨家溪拍了很多照片,这一定是这辈子最美的风景了!
景色看完之后差不多就到中午了,王哥安排了一家特色的四大缸农家乐,美景配佳肴,感谢北京大姐的盛情款待,由于四大缸的份量比较多,吃不完,北京大姐又帮我打包了。由于北京大姐的旅行另有安排,况且我还有我要继续出发的路程,大家挥别各奔东西!
感谢遇见,感谢北京大姐,杨家溪是我最难忘的回忆,约好下一次的见面不会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