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入伏和出伏时间,六月初几数伏

2023-02-19 14:35:03 75阅读

2021入伏和出伏时间,六月初几数伏?

六月初二进入伏,中伏是六月十二日进入中伏,七月十二日出伏。

今年是三伏天还是四伏天?

一、三九天、三伏天的演算

2021入伏和出伏时间,六月初几数伏

1.俗话说‘冬至逢壬数九,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说冬至过后第一个壬日就是‘一九’的第一天,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壬日和庚日都是干支历中的日子,干支历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搭配而成的六十个组合,遇到天干为‘壬’,的组合就是壬日,天干为‘庚’的日子就是庚日

2.

入伏就是天气炎热的开始,人们都躲在家里避暑,《历忌释》中说‘伏一首,隐伏避盛暑也’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三伏天‘金气伏藏’

3.

在四季中五行运行的规律是:立春木取代水,水生木;立夏火取代木,木生火;立冬水取代金,金生水;立秋金取代火,庚就代表金,所以庚日为伏

二、入伏

1.今年夏至当天就是庚子日,也就是第一个庚日;5月22庚戍日为第二庚日;6月2庚申日就是第三个庚日。

2.今年农历6月2号入伏,为初伏的开始;第四个庚日就是中伏也就是农历6月12庚午日是中伏的开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第一天,农历7月3庚寅日为末伏的开始;但在中伏到末伏的中间还有一个庚日,从农历6月22~7~2为‘加伏’,今年的中伏为二十天

3.今年的初伏是农历6月2号~6月11号共10天;中伏是农历6月12号~7月2号共20天;末伏是农历7月3号~7月13号共10天;因为今年中伏有二十天,所以今年也叫‘四伏天’

4.‘四伏天’的年份不多,因天干有十,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干支的组合搭配,十个天干与地支搭配,十天循环一次,每十天就会有一个庚日

5.夏至到立秋之间的时间是不变的,三个节气为45天,在这45天中第三个庚日才是初伏的开始,所以这45天中必须有5个庚日,才会有四个伏天,立秋后的庚日就是末伏了

6.

今年夏至就是庚子日,才会有四伏天,如果夏至第一个庚日出现在五天以后就会只有三伏天了,四伏天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又延长了十天,天热的时间会更长注意防暑及时补充水分

三、谚语

1.人们除了冬至数九之外,夏至也数九,被称为‘夏九九’

2.数九是人们盼望着炎热的夏天或者寒冷的冬天尽快结束,夏天酷暑难熬,冬天严寒难耐,这是人们心中的对‘数九’的盼头

3.‘十年难逢四伏天,加伏一出夏难过’,意思是本来三伏天酷暑难熬,还再多熬十天严热的酷暑才能等来秋天的凉爽

2021年景好吗?

“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说的是,如果大暑出现在中伏的前面,就预示着今年的粮食生产可能会出现欠收的现象,严重的话还会是灾荒年?

今天是农历的六月十二日,公历的七月二十一日,是中伏,而明天农历六月十三日是大暑。因此,今年的大暑是排在了中伏后面,成了“中伏包大暑”。

中伏是从7月21日开始共计20天,大暑是7月22日,很明显大暑不在中伏前。所以,2021年不会出现“大暑中伏前”,更不会有“必定是荒年”的现象。

因为,“中伏包大暑”,在民间代表着立秋后还会有较长一段时间,天气还是比较炎热,但这种天气对秋季庄稼的成熟非常有利。

为什么说“大暑中伏前”,就会出现灾荒的情况呢?在过去,农业生产与节气的关系很密切,在不同的节气,气候是不相同的。如果大暑在中伏前,就会导致中伏的时间会缩短,只有10天,而中伏一过就是立秋节气。早立秋冷飕飕,立秋后,气温很快就走低,五谷还没有晒透,就来了秋风,使五谷熟不透,会出现收成减少,欠收的现象,严重的会导致灾荒年。

正因为节气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所以古人非常重视24节气。古人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不少切合实际的农业俗语,就是要指导农业生产,确保农业丰收。

当然,这些现象主要讲的是在过去,农业科技不发达,靠天吃饭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如今,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靠天吃饭,即使出现“大暑中伏前”,也不会出现“必定是荒年”的现象出现了。

图片来自网络

晴热天气还将持续多久?

不请自来!

自从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之后,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几乎遍及到整个世界,最典型的是,要不就热死人,要不就冷的出奇,要不就干旱的尘土飞扬,农作物颗粒无收,要不就是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再也难见六七十年代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了……!

厄尔尼诺现象后,江苏省南京地区,再也没有春天和秋天了,大都都秒变夏天和冬天……!

记得在2000年前后的时候,在收割晚粳稻脱粒时,时间大约在阳历十月底至十一月上旬,那天的天气格外的炎热,中午的最高气温达到三十五度左右,居然有两名中年妇女中暑了!

而就在前年的时候(2019年),明明是早春季节,前一天晚上,在单位上班,晚上十点以前,热的跟夏天一样,所有人都脱掉了棉衣,穿上了短䄂衬衫,可是十点钟以后,气温开始有明显的下降,到了第二天夜里,居然下了一场大雪,气温又秒变回到冬天,由于头一天晩上太热,穿的单薄衣服的我,冻的在机台前以跳跃的方式运动取暖……!

当然今年也不例外,今年本该温暖的春天,多地也出现了降雪天气以及冰雹天气,使得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减产!今年夏天的河南洪涝灾害更是严重,造成的损失也达到历史之最,老百姓们是叫苦连天……!

特别是现在的天气,全国南北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北方已经入冬,并下起了今年的首场大雪,而南方地区还在过着炎热的夏天!

本该秋高气爽凉爽宜人的深秋时节,却迟迟没有出现!根据本人多年的观察,又结合江苏南京地区这些年温差的变化,预测今年这两天的气温下降,也还是暂时的!时间绝对不会太久,而后还是会被副热带高气压重新占据的……!

理由一:农谚说的好: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被上床!可是,江苏省南京地区,自进入立秋节气后,总共就下了两场没有尾巴的雨,所以气温一直没有降下来……!

理由二,根据本人多年观察所得到的经验总结,每年进入十月底至十一月上旬期间,虽然早晚已有丝丝凉意,但是,种地的农民们晚上回家后,还是必须要洗澡的,因为白天干活时气温太高,依然是汗湿透衣衫……!

所以,根据本人多年的观察,今年的秋老虎天气,很有可能会一直维持到十月底左右!

而农谚又说:久晴必久阴,一旦进入十月下旬的霜降节气后,秋老虎的天气才可能会结束,然后步入冬天!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入三伏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小暑节气和处暑节气之间的一段又潮湿又闷热的天气,此时天气非常的炎热,常常会让人苦夏难捱,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日常在出行的时候,最好是避开温度最高的时期,选择在早上和傍晚出行,避免中暑和晒伤。

入伏到出伏一共多少天

30或者40天。

三伏天的开始时间和总天数是不固定的,每一年的情况都不一样。

因此,入伏到出伏一共多少天,要以当年的实际情况为准,以2021年为例,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出伏,共40天,三伏天30天或者40天是按照庚日进行的,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庚日出现的早晚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