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结婚风俗,福州祭灶要准备哪些东西
福州结婚风俗,福州祭灶要准备哪些东西?
按福州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四是祭灶日,福州祭灶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百姓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要到二十五日祭灶。
福州祭灶要准备哪些东西?
祭荤灶,供品有“鸡鸭鱼肉、虾蟹、甜糕饼、甘蔗、橘子、挂面”等;祭菜灶,供品有“干薯片、萝卜干、柿子干、梅子干、红枣和黑枣、花生瓜子、福橘尾梨、榛子蜜饯、甘蔗、多种甜糕饼、茶”等。
灶糖灶饼
灶糖、灶饼是用麦芽糖做成的,据说用这些甜食祭灶是想让灶公吃了粘住他的牙,这样他就不会在玉帝面前说坏话。老福州的传统,祭灶那天外公外婆会给小朋友们分灶糖灶饼,甜甜的糕饼是童年最好的零食之一。
荸荠(尾梨)
荸荠翠翠甜甜的特别好吃,名字也吉利,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油炸豆腐、菠菜
入夜,摆设“荤素合璧”的筵席为灶君上天饯行,菠菜(菠薐菜)、豆腐、豆腐干(豆方)等菜肴必不可少,还要准备用红纸金箔装饰成“灶君骑马上青天”时用的马鞭(甘蔗尾),此做法相传源于宋代福州穷书生郑性之未中状元前的故事。
穷书生因没钱买灶糖灶饼,他就将未煮的菠菜(菠薐菜)洗净,再将豆腐一分为二,一半入油锅,一半保持白色,美其名曰“红嘴绿鹦哥”、“金砖玉兰片”。有钱没钱都可以开心过年。
甘蔗
福州祭灶那天,各家水果店前买甘蔗的人可多了,祭灶使用的甘蔗可是有讲究哦,一定要完整地保留甘蔗尾,寓意“节节高”和“金榜题名”。
福桔
福桔恰好是当季的水果,且“桔”与“吉”音似,橙红的果子看着也喜庆,所以祭灶的时候也要来上一盘。
(海峡网 肖舒)
福州祭灶要怎么过?
祭灶歌(节选)
尾梨(荸荠)尖尖,灶君上天。
灶君上天言好事,灶妈下地保护侬。
庇佑侬爹有钱赚,庇佑侬奶福寿长。
庇佑侬哥娶哥嫂,庇佑侬弟讨弟人(弟媳)
今天已经腊月廿三了
福州人将陆续开始祭灶
这也意味着
真的真的
要过年啦
01
先考大家一个问题
祭灶就是小年吗?
答案是:咱们大虎纠的祭灶比较特别。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曾说:福州祭灶日跟小年是两码事,祭灶是祭灶,真正的小年是农历腊月廿九,这一天福州人叫“做小岁”,家家户户都要挂灯笼点红烛、祭祀祖先、放鞭炮、玩烟花……
现在你们知道了吧!
02
你家是哪一天祭灶呢?
在古代这可是有规矩的
“官三、民四、船五”。也就说,当官者廿三祭灶,老百姓廿四祭灶,(疍民,连家船民)廿五祭灶。
小的时候,小编就很困惑,为什么外婆家和奶奶家的祭灶时间不一样?现在想来,大概就和祖先身份有关吧!
把旧的灶公画像烧了,恭送他上天
福州民俗研究者郑子端先生介绍,在明末清初时,作为北方来的满人享有特权,因此也就享有廿三那天祭荤灶的特权,而汉族人只能廿四那天祭灶。
民国以后,福州又演变出祭灶两天的情况。
廿三夜祭荤灶,人们拿好酒好菜招待灶公,但是又怕他上天的时候,一身的酒气惹玉皇大帝不高兴,还醉醺醺得胡乱汇报。
所以等到廿四送他上天的时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招待他,叫做“祭素灶”。
现在生活节奏变快,一年一般只祭灶一次了。(说实话,连续两天祭灶的情况,小编还真没见过……)
附:福州祭灶风俗及细节
1
福州风俗
外公外婆要在祭灶这一天向外孙、外孙女赠送灶糖灶饼和花面壳 (面具,儿童于除夕戴之,云可避邪)
2
祭灶供品
普通人家祭灶供品相对简单,除了灶糖灶饼(年糖年饼)、尾梨(荸荠)、菠薐菜(菠菜)、芹菜蒜、腐竹、橘子、海蛎、豆腐、烰豆方(炸豆腐干)等之外、还要有带蔗尾的甘蔗。
甘 蔗
3
祭灶完毕
要将旧的灶君花撕下随金银纸箔一起化掉,新的灶君花在正月初一那天贴上(也可以在祭灶完毕后贴上新的灶君花),待正月初四早上“迎回”新灶君。因此,祭灶日供的是当年主灶的灶君,即旧的灶君。
04
祭灶供品都是有来头的
每个寓意你都知道吗
灶糖灶饼
灶糖、灶饼是用麦芽糖做成的
本意是请灶公吃了
粘住他的牙
使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荸荠
荸荠(尾梨)
则是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
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甘蔗
福州人祭灶供甘蔗
一定要完整地保留甘蔗头
寓意“节节高”和“金榜题名”
这里,还有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宋朝福州有个穷书生,祭灶日买不起供品,只好捡别人丢掉的甘蔗头供奉灶公灶婆,还剪了个纸马,写道:
一匹乌骓一条鞭,
送你灶公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
谓道文章不值钱!
那日,灶公上天把此事告诉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让书生中了状元。
油炸豆腐·菠菜
因为油炸豆腐通常一面金黄一面白
而菠菜是红绿相间
“金砖白玉板、红嘴绿鹦鹉”
也是寓意吉利的菜肴
福桔
福桔成熟期恰在岁末
福州风俗以“红”见好
且“桔”与“吉”音似
所以也是民间吉祥物。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
这两天记得吃灶糖灶饼哦
最后,祝大家小年快乐!
福州拗九节习俗是什么?
农历的正月廿九是拗九节,拗九节是福州十邑地区的本土节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和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煮好一碗拗九粥煮“拗九粥”有讲究,需要八种食材: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红糖板等,还要经过四道工序。这样煮的粥色、香、营养一应俱全。
第一道工序:浸泡
糯米浸泡30分钟,莲子、花生各1小时,
莲子去“心”,花生浸泡后把上层皮脱去。
第二道工序:蒸煮
浸泡过的糯米蒸10分钟加上适量的水,
放入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用旺火煮五分钟。
第三道工序:加糖
待糯米开始呈现出黏性时,
放入一定数量的红糖板使用慢火煮3分钟。
第四道工序:搅拌
用饭勺轻轻搅拌至红糖溶解,
糯米饭颜色变红,即可关火。
福建除夕的风俗有哪些?
风俗有吃团圆饭必吃佛跳墙。福建是很注重仪式感的省份,特别是福州人和闽南地区的人,除夕必吃佛跳墙,这道名菜是福建人必吃菜。
三明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
三明市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龙岩市。说起来三明算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在三明,有一些外地人看起来费解的习俗,比如:
中秋扫墓祭祖
中秋节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它也是闽西北客家人的重大节日。中秋的时候,三明的习俗是扫墓,这是三明本地人一年之中除过春节、端午节之外,一个被看得非常重的习俗。
上鹅
在清流县李家乡长灌村,数百年来一直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山村风俗—“上鹅”。所谓“上鹅”,就是不管谁家生了第一胎男孩,都必须在当年或第2年的农历2月25日这天杀一只大鹅,送到所敬仰的先祖“仲信公”墓前去上供、烧香,同时宴请亲友以示庆贺,即使是一贫如洗的家庭,也得买只大鹅聊表心意。否则,便会受到别人的非议和耻笑。据考证,仲信公生平嗜食鹅肉。死后,他的子孙特地请来一个“风水”先生,选了一处地形酷似鹅的地点安葬他。谓此穴为“鹅形”。为了纪念这位祖宗,他们立下规矩:后代子孙凡是生了第一个男孩,就要宰一只大鹅到促信公墓地上供焚香。
中秋前夕杀牛
前面说到中秋有扫墓的习俗,在沙县湖源乡,中秋有一项特殊的庆祝活动——杀牛。该风俗到底从何时开始,村民们也说不清,但是只要每到农历八月十四的晚上,村头的杀牛场总是人声鼎沸,屠夫“磨刀霍霍”,乡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等屠夫动作麻利地切好肉,村里长者就把这些牛肉按户平均分配。
如果你还知道三明有哪些独特的习俗,也可以一起分享哦。
(闽南网 林淳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