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婚礼金政策,威海人一般份子钱随多少
关于结婚礼金政策,威海人一般份子钱随多少?
份子钱指的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习俗和传统,就是别人结婚、生孩子、死人、包括单位、个人乔迁之类的,相关的人要去送钱,包括礼金和礼品,也被戏称“红色罚单”。在古代并没有流行送份子钱的习俗,自从改革开放后,人们手上也有了闲钱,送份子钱成为祝福新人的方式。
要说在几年前的话,200元的份子钱在威海属于正常水平。现在钱都贬值了最近400元的红包感觉都不好意思去喝喜酒。如果你们俩只是普通朋友、同事,随份子也就 200,如果是关系比较好的死党,600~1000 都有可能主要还是看关系程度如何?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跟你关系还可以这样的情况,包个 500 左右,如果是亲戚长辈的话远房亲戚一般 600 高一点关系比较近的亲戚长辈大多数会包到 1000,1000 以上的其实也挺常见的。
份子钱价码依酒桌饭菜价钱推算。比方说,按照当地物价及喜宴规格,一桌酒席行情1000元,按每桌10人计,每人份子就是最低100元。当然价码总是随行就市,水涨船高,与物价水平及民众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所谓的份子钱,它真正的意义不在于多少钱,而是一份真挚的情谊,你来我往重要的是联络感情。元旦来了,你有被邀请喝喜酒吗?
结婚也可以不用给彩礼?
这件事听起来好像不错,实际上结婚不给彩礼这种事依然实行不下去。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从古到今一直有个叫上门女婿的存在,可以说上门女婿可以不用支付彩礼钱,并且也不用买房、买车。
可以说很多只有女儿的家庭很希望自己的女儿不是外嫁,而是让男方入赘,这样也可以解决自己生了女儿,未来没有后代给自己祭拜这种事情。
绝大多数的只有女儿的家庭双手赞同,可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姓氏可以随母亲的却少之又少,哪怕女方家里已经明确提出彩礼可以不用给,就连婚房也是自家准备,但是绝大多数的男性依然不同意。
说白了就是个面子问题,自己身为一个大男人,有手有脚,并且自己的父母把自己养大,就是为了给人家当上门女婿吗?即便这些人同意,他们的家人也不会同意的。
所以说民法典虽然提出了这一个问题,可即便通过了,对于彩礼这件事依然没有任何的办法,毕竟自己养大的女儿要嫁到别人家,就好像自己的心头肉被拿走一样,给谁也不会乐意的。
现在结婚还有彩礼这个说法吗?
结婚彩礼是一种传统,是可以理解的。谈不上卖不卖女儿,女方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还礼的呀。
也有部分地方要高额彩礼,没有明显还礼,这个大家可能反对比较多吧。我身边正巧没有这类案例哒。
具体很多情况,我之前回复关于彩礼的,都学过,不重复啦,大家随便看我的往期回复。
所以今天说点其他方面。大额彩礼应该以银行转账方式给儿媳或者亲家。如果风俗上这样转账不方便,给现金礼金时,最好有媒人在场,做个见证。万一有意外发生涉及彩礼退款,有所证明比较好。
如果不要彩礼也可以呀。双方理解又相亲相爱就好。
现在还比较流行父母为子女准备大额婚嫁金人寿保单。既有隔离婚前财产的功能,又有保单融资贷款功能。
既能保证父母完全掌握保单资产控制权,还能实现父母对子女进行财富支持的愿望!
人寿保单有很多特别的功能,大家可以多研究哦😊欢迎找我聊,一起探讨学习!
结婚要20W礼金算多吗?
看对方实际情况,你们两家的家境好二十万有什么,家境不好那个人觉得不太合理现实。还有咱们国家的这种风俗现象希望会慢慢变好起来,这确实是不应该的。
现在嫁女儿的父母也就40~50多岁、基本都能活到80多岁、
一下要了20万、以后还指望女婿孝敬吗 、不希望女婿再伺候、
以后还得养老送终、要多了、后面就不好说了、
有的人家、就直接让你抬彩礼、有钱就对你客气、钱少就拉下脸冷气气的
算笔帐:女婿一年给两老人(老丈、丈娘)、将近一万的生活费、(1月1千左右)、45~80随也有35年、35年就是35万啊。
把女儿给人家、难道女儿改夫姓了?可是没有
女儿永远不回娘家了?
女儿还是女儿、只不过多了个亲戚而已
我要有女儿、我不要彩礼、女婿时常有空买点好酒好菜陪我吃吃喝喝聊聊、送点好茶好烟就行、买点贴心的东西
要是独女的话、最好是二胎、一个随我姓、随我姓孩子的抚养费我出、另一个我出一半
女儿和女婿结房、车啥的、自己挣去、我是不会干预的、
很久没联络的朋友结婚随多少礼金合适?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句谚语用在这里虽然不那么贴切,但多少把那种很久不联系的朋友,不知通过那种方式找到你之后,开场白聊点旧情攀扯上关系之后,随后抛下一个劲爆信息,我某某时间要结婚了,你可一定记得来捧捧场,变相索求结婚礼金的丑恶用心揭露得入骨三分,此类剧情中,短暂的甜言蜜语之后,温柔的一刀总是恰到火候杀出,让你猝不及防。
不过,这种人还真准确地掌握了人的心理,就这种聊胜于无的关系的人来说,还真不好推脱,哪怕真的忙得没时间去,顾忌到以前的那么一点关系,也基本会找人捎个红包过去,现在就更方便了,支付宝或微信直接转礼钱就可以。
可是,时间是无法欺骗人和感情的,它是这个世界最公正的见证者和裁判员,一个与你相识的人,若还称得上所谓的朋友,怎会很长时间没有联络?纵然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交往何来朋友?若非朋友何来情义?这种朋友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
马克思曾说过: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因此对于这种朋友,题主大可以按自己的方式以最低标准处理,亦可置之不理,所谓的朋友只是滥用婚姻的名义,想要掏出的只是你口袋里的份子钱,并非真心想让你分享他的幸福和快乐,如此朋友,无关良心,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