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吃什么食物,立冬吃什么比较补
立冬节气吃什么食物,立冬吃什么比较补?
立冬,标志着冬季即将来临,对人体而言,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生活起居也要顺应这一规律,做出相应调整。
① 适量运动不可少
冬天寒冷,人体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应该做些适当的热身运动。先进行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等活动,待身体微微出汗后,在进行高强度的健身活动。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老年人出外锻炼,也要注意保暖,同时,要避免晨练起的太早。因为早晨气温低,人体血压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此时晨练容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以“见太阳才运动”为宜。而且在冬季锻炼身体时,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
② 心态愉悦
在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要保持精神安静,恬淡无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天天黑的较早,黑夜来临之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增强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激素的分泌,也是容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
③调整睡眠,增加时间
在生活起居方面,冬季应该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早晨不宜起的太早,也不宜太晚,一般太阳升起也即阳气生发之时再起床。
④饮食调养,防寒预燥
立冬之后,天气逐渐转寒,为了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抵御能力,调整饮食,增加热量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在寒冷的环境里,适当进食高热量食品,能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同时,也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建议多饮豆浆,牛奶,汤食以及粥类,而且,对于主食而言,多摄取粗粮,还有薯类和杂粮食物,保证身体代谢。
注作者信息:内蒙古营养健康促进会 副会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员 王思露
文章属原创,如有转载请告知本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上夜班吃什么温补?
海带
海带营养十分丰富,含有碘、铁、钙、甘露醇、胡萝卜素等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从中医的角度讲,海水阴冷寒凉,生长在海水中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而且海带性味咸,长期食用有温补肾气的作用。因而,冬天食用海带,可以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
海带排骨汤
海带泡水1个小时,再冲洗干净
锅里烧开水,加入海带煮5分钟捞起,用清水冲洗备用
锅里加入排骨和适量的清水煮
水开后,撇去浮沫
把洗干净的海带和红萝卜一起下锅大火煮开,改小火1个小时
1个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
小贴士
1、干海带结里有很多泥沙,泡水后要冲洗干净
2、排骨加入锅中要冷水下锅,煮开再撇去浮沫,这样的肉质更好
3、加入少许红萝卜海带汤更清甜
羊肉
性温,味甘。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严寒,对一般风寒咳嗽、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羊肉是冬季养肾防寒最好的进补食品。
羊肉萝卜汤
主料:羊腩肉750克白萝卜一颗,香菜盐,鸡精,料酒,葱,姜,胡椒粉
1、将羊腩肉洗净,切成粗丝,白萝卜洗净切成丝;
2、坐锅点火倒入底油,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后倒入开水,加盐、鸡精、料酒、胡椒粉调味,水烧开后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萝卜、转小火煮至萝卜断生后,撒上葱丝和香菜叶即可出锅。
贴士:1、羊腩肉,即羊的腹部下边的部位,炖食最佳;2、萝卜有宽中下气,解毒消滞清热化痰的功用。
红糖水
严寒的冬季强调温补,就饮品来说,红糖水是最好的温补品。红糖有的巧克力的美誉,其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工效,且富含丰富的钙、铁等人体必须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燕麦
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质,具有很好的饱腹感,有助操控体重,其中的β葡聚糖具有降低坏胆固醇的作用。此外,燕麦还富含多种矿物质,有助身体反抗严寒。燕麦可以用来熬粥,也可和大米搭配做成燕麦饭。
燕麦粥
主料燕麦100克猪瘦肉50克鸡蛋一个 辅料盐适量酱油适量白糖适量
1.首先将猪瘦肉剁成肉泥,放入少许盐、白糖、少量酱油、食用油,拌匀,腌制五分钟。
2.接着准备一个碗,将鸡蛋磕入碗中,打散。
3.锅中倒入燕麦,加入半锅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盖上锅盖,煮三十分钟。
4.然后在猪肉泥中加入少量清水,拌匀,倒入锅中,随后倒入鸡蛋液,搅拌均匀,烧煮片刻,就可以盛出享用了。
黑芝麻
黑芝麻含有丰富的胱氨酸和维生素B和E,可增加皮脂分泌、改善皮肤弹性、维持皮肤细腻,是改善皮肤粗糙的最佳食品。而胡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能营养大脑与皮肤,迅速补充体力,有延缓衰老、滋补养颜之功。
奶香黑芝麻糕
1把芝麻炒香
2炒好后用料理机打磨成粉
3把面粉、泡打粉、糖、猪油、酵母、练奶,全部倒入芝麻粉加水调拌成糊(可以用鲜奶,但不需加水,奶味更浓些)
4大火热锅水,在把糊放入蒸,大火20分钟
5蒸熟后,等凉切块食用
小窍门
黑芝麻本身有点苦涩,加入牛奶或练奶口感才香滑。
使用的厨具:蒸锅
鸡蛋
鸡蛋是优质蛋白质、核黄素、钾、钙、磷、维生素B12、维生素D的极佳来源,这些营养素可为大脑提供所需的多种营养。而且冬季是最佳存储能量的季节,多喝可以保暖。
鸡蛋羹
1鲜鸡蛋四个。
2加入与鸡蛋同量的清水和两克盐,打开至均匀(喜欢吃嫩一点的可以多加一点儿水)。
3将打均匀的蛋液过细纱网,滤去蛋液中的絮状物(这一步很重要,决定着蛋羹是否丝滑、细腻。没有细纱网也可以用屉布或丝袜代替)。
4经过滤的蛋液(有沫的话要撇掉)明显细嫩了好多。
5用保鲜膜封住,但要用牙签在保鲜膜上戳五、六个小洞。这样做是为了不让蒸馏水滴到蛋液上。一切准备完全后,就可以上锅蒸了(蒸锅水开后,将蛋液放入。视份量多少,蒸六至十分钟即可。)
6这是鸡蛋和清水按1:1的比例蒸出来的,个人觉得有点老,所以建议您做的时候可以再多放一点儿清水。好了,如果这个能蒸成功的话,那就可以在里面加入喜欢的食物或卤汁,制成更多风味独特的美味了
巧克力
黑巧克力富含类黄酮,这种抗氧化物有助抗击自由基对身体的损伤,降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在热中加入两块黑巧克力,不但有益身体健康,还具有一定的暖身效果。
白萝卜
白萝卜营养价值最高,白萝卜也是最有御寒作用的食品之一。白萝卜富含钙质及磷、钾、铁和维生素A、维生素B等,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抗氧化及抑制细胞老化效果明显。此外,白萝卜能防止胃酸过多,对促进消化作用很大。
清蒸白萝卜
1.白萝卜切成均匀的方块,可大可小,根据自己的喜好
2.垫上筷子,纵横各切数刀
3.切好的萝卜块,放清水中浸泡10分钟,可去除一部分萝卜的辛辣
4.浸泡完的白萝卜捞出沥干水分,洒少许盐进行腌制
5.放锅中,开锅后,大火蒸10~15分钟,蒸至白萝卜变软即可
6.蒸萝卜的时候,我们来处理一下配料。红椒洗净切丁,腊肠切丁
7.锅中倒入少许油,放入葱姜蒜末炒香
8.倒入红椒丁和腊肠,炒出香味
9.放入少半勺盐,进行调味
10.放入一大勺老干妈,这可是这道菜好吃的关键啊
11.倒入水淀粉,勾个芡汁,浓浓的汤汁渗入到萝卜花内,萝卜才能更入味,更好吃
12.以生菜为叶子,正好的胡萝卜放上去,用手整理成花型,放上炒好的配料
牛肉
锌在饮食中格外重要,它可以促进白血球的生长,进而帮助人体防范、细菌等有害物质。即使是稍微缺锌,也会增加患传染病的风险。牛肉是人体补锌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冬季适当进补牛肉,既耐寒又可防范流感。
土豆牛肉
1.牛肉切块,和葱段一起下入凉水锅中,焯水。(水开后继续煮两三分钟即可,看见血沫都吐出来就行)牛肉捞出来冲干净,沥干备用。等待水开的时候,我们可以处理蔬菜了,土豆胡萝卜切滚刀块,洋葱切片,姜蒜切片
2.锅洗净,倒适量油,油热后下入姜片,蒜片,八角,干红椒段爆香
3.加入牛肉,翻炒5分钟左右
4.加入牛骨头和适量清水,水量要没过牛肉。烧开后转小火,慢炖七八十分钟(也可以使用高压锅,大大节约时间,二三十分钟即可,我是害怕那玩意噗噗喷气的样子,没敢用)
5. 时间到了之后,将牛骨头捞起,不用。往汤里加2勺老抽,1小勺白糖,适量盐(盐不要多,老抽有咸度的)调味,转大火
6.另起一炒锅,倒少许油,将胡萝卜块、土豆块、洋葱下入锅中,加适量盐,翻炒5分钟左右。这样炒过之后,蔬菜更易熟,更进味儿
7.此时锅里的汤也收了一小部分了,下入步骤6中炒过的蔬菜,继续炖煮,要时不时搅一搅,防止粘锅,喜欢汤汁拌饭的,最后汁不要收得太干,可以稍稍留一点。起锅之前,磨点黑胡椒粉撒上。撒点葱花装饰一下也行。
二十四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
1、立春:牛肉、香菜、菠菜、鸡肝。
民间习俗:打春即“打牛”,即表示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相传是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除了打春,这一天还有咬春的习俗,即吃春饼、春盘、咬萝卜等。
2、雨水:南瓜、小米、豆苗、玫瑰花。
这一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3、惊蛰:豌豆、黑米、海蜇、荸荠。
民间习俗:在惊蛰时,一些地区流行着祭白虎、吃梨、打小人、吃烙饼、祭雷神的习俗。
4、春分:红枣、淮山、银耳。
民间习俗:这一天民间会有竖蛋、送春牛图、粘雀嘴、春祭等活动。
5、清明:荠菜、燕麦、茼蒿。
民间习俗:民间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6、谷雨:土茯苓、豆芽。
民间习俗:禁杀五毒农民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7、立夏:木瓜、鸭肉、山楂。
民间习俗: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8、小满:樱桃、苦菜。
民间习俗:对于小满来说,最主要的饮食习俗是吃“苦菜”,《周书》上曾有记载:“小满之日,苦菜秀”,这个时节遍布全国都是苦菜上市的季节,所以苦菜秀成为了小满节气三候的第一候的侯应。
24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24节气都是吃什么
24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9、芒种:茄子、冬瓜。
民间习俗: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皖南地区会有安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10、夏至:绿豆、苦瓜。
民间习俗: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广东地区,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
11、小暑:丝瓜、黄鳝。
民间习俗:有民谚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从这一天开始进入伏天。因此,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
12、大暑:生姜、莴笋、猕猴桃。
民间习俗:广东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即“凉粉草”,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19、立冬:豆浆、蛋类、核桃、杏仁。
民间习俗:在古代社会,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民间会有吃饺子的习俗,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20、小雪:牛肉、白菜、栗子。
民间习俗:腌腊肉;吃糍粑(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
21、大雪:鲫鱼、海参、核桃。
民间习俗: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而老南京则有句俗语叫“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
22、冬至:猕猴桃、甘蔗、柚子。
民间习俗:馄饨面,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吃狗肉、羊肉;吃饺子。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南方在这一天人们讲究吃红豆糯米饭。
23、小寒: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
民间习俗:南京讲究吃菜饭;广东吃糯米饭。
24、大寒: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
2022年元旦吃什么?
中国人过节吃的最频繁的食物大概就是饺子了,冬至吃饺子,立冬吃饺子,过年吃饺子,元宵节吃饺子和汤圆……所以要说在元旦节总要吃点什么,才算过节的话,可以选择吃饺子。饺子在古代又叫“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水点心”等等,清朝时期还有“煮饽饽”的叫法。
饺子形状像元宝,在锅里煮的时候,上下翻腾,有“财运滚滚”的意思,所以一直是被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
二十四节气立冬到了?
“凄风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绵。”,在古时候人们就把“立冬”当天的情况作为冬天冷暖的信号。今年冬天冷不冷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咋说的!
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节气。立冬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天开始了。
立冬是天文,小雪、大雪是地象,标志着自然界从此进入了冬季。在二十四节气中一共有“四立”,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这些都是天文,表示着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开始了。
《孝经纬》中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描述,“万物皆收藏”。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并收藏入库。不仅是作物,就连动物也已经藏了起来,准备冬眠了。总之一句话,到了冬季万物开始收藏和规避寒冷。
立冬是比较重要的节气,在古代是“四时八节”之一。四时八节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和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和冬至八个节。其中,四时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起点。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冬季是享受春、夏、秋三季辛勤劳动成果和休想生息的季节。
一、立冬有哪些传统习俗!现在人们对立冬节气已经很随意了,没有那么多讲究,向北方地区顶多也就吃点饺子,南方吃一些鸡鸭鱼肉之类的,就算过节了。但是,在古代立冬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和饮宴活动作为庆贺,叫作“迎冬”。因此,在古代立冬是冬天里的第一大节。
在《吕氏春秋.盂冬》中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
大意是说,每到立冬这天,天子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
我们现在有了先进的计时和观测设备,很容易就能知道立冬在哪天。比如,今年立冬的交节时间是公历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农历七月十四号。
但是,在古代没有我们这样的计时设备,会在皇宫里专门设立一个掌管历法祭祀的官吏。他们要每天观察星象、查星宿、勤谨计时。他们会在立冬的前三天,拟写好当年的立冬日期告诉天子。天子知道日期后,就要抓紧准备了,一点也不敢怠慢,提前三天就开始“沐浴斋戒”,也不能再喝酒和吃荤菜了,要每天“辰定昏省”和清除心中的不净。
天子这么做,就是为了到了立冬这天好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参加举行的迎冬活动。
在古代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人们辛苦劳作快一年了,粮食凉晒完毕入仓后,利用“立冬”这一天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到立冬这天北方地区的人们会吃饺子,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等俗语。其实,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每到节日都偏爱吃饺子。
往南一些地区对饺子就不那么偏爱了,像南京一些地区的人们有立冬“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的说法。还有,像潮汕人和福建泉州一带有立冬“冬补”的讲究,会熬汤炖肉,吃一些鸡鸭鱼肉等食物。
你看,在古代过节仪式感是很足的,讲究也很多,不像我们一到过节就宅在家里了,反而没啥意思了。
二、今年冬天冷不冷呢?看老祖宗农谚是咋说的!民间老话“立冬冷不冷,立冬早看天”,怎么看呢?其实,这些都是古人几千年经历风霜雨雪和自然相处总结出来的,我们现在是用不上了,有了更科学的天气预报。但是,在古代这些可都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分享几句给大家,作为参考了解!
一、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暖这句农谚大家都很熟悉,意思是说,如果,立冬当天天气晴朗,那么当年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如果立冬这天是个阴雨天气,那么当年冬天是个暖冬的概率比较大。
对于过去的农民来说,是害怕冬天不冷的。冬天不冷,土壤不能够封冻,会导致病害虫越冬滋生,造成来年庄稼减产。我们现在不怕了,有了农谚和肥料,还是能够预防病虫害,保证作物生长的。另外,冬天缓和,会造成越冬作物发生旺长,抗冻能力下降,发生冻害,造成减产。
二、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意思是说,如果立冬这天是个大晴天,那么当年的冬天也大概率是少雨的;如果,立冬这天阴天下雨,那么当年的冬天可能会是多雨的。
按现在来理解,就是“西风急流”会在南方形成,并发展成规模,然后随着气流一路往北和往东。而这个时候北方也随着立冬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冷,冷空气越来越强,当和南方来的暖空气相遇,交锋后就会出现降雨或降雪的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立冬节气这天没有阴雨天气形成,说明南方这个规模还不太强,就导致北方冷空气占据上风,使整个冬天变得干冷。像农谚“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北方冷空气占据上风,冬天的冰雪就会多,就会更冷。相反,南风作为主导,当年冬天的气温相对往年偏高,就会是个暖冬。
根据立冬判断冬天冷暖的农谚还有:“立冬无雨一冬干,立冬有雨冬雪寒”,“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立冬晴养懒人,立冬雨无闲人”,“立冬月头,过年不出手;立冬月半,秋衣过年;立冬月尾,二月很寒”,“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等等。
写到最后:立冬节气到了,天气将变得越来越寒冷,也是我们享受辛苦一年劳动成果的时候,利用立冬这天给自己改善一下吧!你打算吃点什么呢?期待您的分享!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