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男子娶去世女友,历史上有哪些没节操的名人
台湾男子娶去世女友,历史上有哪些没节操的名人?
如果对画画或考古有研究的朋友肯定知道张大千这位大师,不知道他往事的人对他的画非常的敬仰,而知道他对敦煌壁画破坏的人,还专门写过长篇文章大骂他。被骂这么惨的上个人是考古大师郭沫若。
为何张大千会被人如此抨击,骂他为了自己的目的连节操都不要了?1942年傅斯年、李济联合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和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联名写了一封给于右任先生的信:
当时李济、傅斯年他们对张大千的行为已经是怒发冲冠,敦煌千佛洞在张大千去前还保留有北魏、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壁画,当张大千知晓后为赶在他人前面临摹这些历史瑰宝,直接在正居石室中临摹。而这些壁画并非只有一面,各朝代的画家都是一层层的在原来的画上涂上泥土后再作画,因此这些壁画里层还有前朝的画。
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完全不顾文物是否会遭到损坏。张大千为了能临摹各朝代画家的手迹,竟然在临摹完一层后直接剥去而没有任何的保护手段,就这样临摹一层撕一层,所有后来朝代的壁画就这样被简单粗暴的毁坏,虽然这对张大千个人的艺术造诣上有很大的进步,但对整个中国古代的文化却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损失。
临摹一层打掉一层,然后在壁画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不管了,当时的学术界许多名家联名呼吁停止这样的行为,但无奈当时的张大千在政学届有非常硬的关系,并且没有人有直接证据而无法制止他。
直到42年著名的史学家、敦煌学家向达前往敦煌亲自考察才目睹了这痛心疾首的一切。张大千虽然在损坏了那些壁画的外层时留下了自己的临摹,但那些临摹都是他个人的画迹,原来的那些壁画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办法还原。并且因张大千个人对朝代的偏见,把宋元时期的壁画直接大刀阔斧的砍烂,只剩下满地的支离破碎的画片。
除了那些被破坏的壁画外,他还是一个“小偷”,他没有经过任何人的同意下带走了大量的敦煌文物。(于右任先生努力修补被破坏的壁画)
据敦煌研究院资深学者贺世哲说:
“据我所知,张大千先生只是把张君义手交给前敦煌艺术研究所,现在还保存在敦煌研究院,其余文物都被张大千先生带走了,后来这些文物流落到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成了日本人的宝贝。”王圆箓的《道士塔》事件被世人骂的狗血淋头,可是当时西方人来中国带走那些文物时,是当地开了证明的,他没有能力阻止这些人,所以他一直背这个锅。而张大千却是知法犯法,为了自己的私欲把华夏历史瑰宝破坏殆尽,满足了他在艺术上的提升,这是极为可耻的行为。
(张大千临摹的壁画在成都展出)
在成都的张大千画展上,敦煌壁画满满的一墙,进来参观的民众口里直道“真了不起”、“这是真正的大师”,但他们不知道这些画虽好,却已不再是原来的真品,历史上那些大师的手笔早已被扫入茫茫的沙地之中。
翁瑞午的孩子恨陆小曼?
台湾的陈定山在《春申旧闻》中说:"现代青年以为徐志摩是情圣,其实我以为做徐志摩易,做翁瑞午难。"
翁瑞午和陆小曼几十年如一日,终生不改初心,更没有新欢。
翁香光恨陆小曼,更恨父亲翁瑞午翁香光是翁瑞午的长女,说她不恨陆小曼,鬼都不相信!
1952年的夏天,翁香光只有52岁的母亲去世了。想起20多年来,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5个孩子,受了多少委屈,遭了多少罪!而自己的父亲翁瑞午,却一头扎在陆小曼的家里!
他的世界里只有陆小曼,她为母亲抱屈啊!愤怒的翁香光,跑到陆小曼家,对着父亲咆哮:“你为什么不和妈妈离婚?为什么不早点给妈妈自由?”
在女儿心里,如果父亲早些放手,母亲就可以找个好人,就不用再那么孤独,就不用再日夜忍受父亲难以启齿的背叛!
母亲去世的时候,只有52岁啊!
52岁的母亲,经历了父亲20多年高调的背叛,在漫漫长夜中,母亲该流了多少泪呢?
翁香光已经长大了,她的心随着母亲20多年的流泪,早就疼得有些麻木了。直到母亲念念不舍地闭上眼睛,直到她在父亲面前大声地咆哮,她仿佛找到了决堤的出口,翁香光忍不住放声大哭!
到最后,她的力气都差不多哭尽了,才哽咽地问陆小曼:你为什么要缠住我的父亲?你为什么要抓住我父亲?
你们,为什么要伤害我的母亲???
陆小曼离不开翁瑞午陆小曼为什么抓住翁瑞午?因为陆小曼离不开翁瑞午。
第1:翁瑞午是陆小曼的神医。
陆小曼在年轻的时候,不懂得照顾自己,身体虚弱,常有哮喘和胃痛的毛病。一痛起来,几乎死去活来,昏厥之事常有。徐志摩在世的时候,每每见爱妻如此痛苦,都心疼不已,到处寻找名医无果。
后来经人介绍,才结识有一手推拿绝技的翁瑞午,手到病除,名不虚传!
陆小曼不怕死,但她怕病痛的折磨。
第2:翁瑞午给陆小曼生活上的来源
1931年,在陆小曼29岁的时候,徐志摩飞机遇害。巨大的打击,使本来身体柔弱的陆小曼更加多病。
直到1956年,在陈毅市长的关怀下,陆小曼才被安排进上海文史馆担任馆员。之前的25年,陆小曼一直在家里看书,没有出去工作,更没有收入。
所有的开支,包括吃穿用等等,都是翁瑞午资助的,翁瑞午满足陆小曼的一切生活需求!
第3:翁瑞午是陆小曼最亲密的朋友
虽然陆小曼的所有生活开支,都是翁瑞午负责,但是,他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在陆小曼的卧室里,一直摆放着爱人徐志摩的遗像,遗像前鲜花常在。
在经历了王庚的婚变,徐志摩的英年早逝等等一系列的巨变之后,漫天的诋毁使陆小曼就像一个孤寂经年的弃妇。
只有在翁瑞午的世界里,陆小曼还是陆小曼!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这时陆小曼后半生孤独清苦的模样。
翁瑞午离不开陆小曼如果有人说翁瑞午不爱陆小曼,只怕也是鬼都难以相信!
一个已婚的、有家的、有老婆的、有孩子的男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一个女人!
为她倾尽一生绝活治病,为她照料日常生活起居,为她变卖祖上传下来的书画古玩,为她外去兼任江南造船厂的会计科长。
这不是爱,是什么呢?
在陆小曼遭到世人诋毁的同时,翁瑞午同样也糟到了世人的诋毁。
从第一次踏进徐家为小曼治病开始,到后来和徐志摩、江小鹣、陆小曼四人一起演《玉堂春》,闲话就没有断过。
空难前夕,徐志摩经南京,赶去北平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临行前夜与翁瑞午恳谈,拜托他照顾好陆小曼。
翁瑞午对徐志摩的承诺是真心的,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他俩的永诀。
失去徐志摩的陆小曼,没有朋友,没有家人,没有经济来源,甚至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陆小曼不再是那个风情万种,顾盼生辉的女子!她只是内心满是悔恨与思念,饱受世人诟病,穷困潦倒的可怜人。
在和陆小曼一起生活的20多年中,尽管翁瑞午过得也很辛苦。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内心世界上,他都有很大的压力。
因为翁瑞午还有自己的家,家里有结发的妻子和5个孩子。
外界的讥讪毁谤,从来就没有一刻停止过!
但是,翁瑞午从来没有一刻,想要放弃陆小曼的念头。
随着时间的流失,芳华不再的他们,疾病渐渐多了起来,困难的日子更加困难!他和陆小曼之间,已经互相都离不开了。
也有人说,翁瑞午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属于第四种感情。这里面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
1961翁瑞午因病离世,临终前,他把自己照顾了一生的女人,托付给了女儿翁香光。
父亲去世后,在上海法院工作的翁香光一直照顾陆小曼,直到陆小曼去世。翁香光说:
"其实陆小曼也蛮可怜的!”
三少说:
可怜的人又何止是陆小曼呢?那个在陆小曼身边守护了几十年的男人翁瑞午不是一样吗?
那些躲在黑暗中,两个人默默吞云吐雾的日子里,谁知道两颗浸透忧伤的, 纷扰的心,都在想些什么呢?
张道藩为何不娶蒋碧微?
张道藩娶了蒋碧微就错了,因为他是政客,不能朝三暮四;他还有个法国妻子,远离故土一直跟着他;张道藩不娶蒋碧微也错了,因为爱情之火由他亲手点燃,中间又不断添油加料,待烧得正猛时突浇大水,做了个始乱终弃的人。对和错己成过眼云烟,今天不讨论谁对谁错,只谈张道藩为什么不娶蒋碧微。
张道藩,贵州盘县人,祖上数人高中进士。1921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在校加入国民党,1923年成为伦敦支部负责人。留学期间结识后来成为国民党骨干的陈立夫,使本来从事美术专业的张道藩,一路绿灯走上政坛,最终成为国民党要员。
要谈蒋碧微,离不开徐悲鸿。徐悲鸿17岁由父母包办娶亲,18岁生儿子,可惜不幸夭折。他对这桩婚姻很不满意。在上海学习绘画时,徐悲鸿认识了蒋碧微,并且对她一见钟情。其实蒋碧微及其父母都对徐悲鸿有好感。然而造化弄人,蒋碧微13岁时就已许配苏州公子查紫含。后来,查紫含陷入考试作弊丑闻,18岁的蒋碧微听说后,毅然和徐悲鸿私奔,将订婚麻烦甩给了娘家。
1919年,徐悲鸿获公费留学,携蒋碧微远赴法国。1921年,留学欧州的徐悲鸿夫妇,在中国驻德国公使的酒会上认识了风度翩翩的张道藩。从此三人经常在天狗会中见面,张道藩对青春靓丽的蒋碧微一见钟情,又为她的大家闺秀气质所折服。每次见过之后,脑海里总是装着蒋碧微的音容笑貌、服饰形象、举手投足的神采,心中满是憧憬:若能和仙女一样的人儿结合,此生足矣。1926年2月,蒋碧微收到张道藩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封长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她的倾慕与爱恋,此时的蒋碧微27岁。来信摘录如下:
为什么我深爱一个女子,我却不敢拿出英雄气慨去向她说:“我爱你”?
为什么我明明知道我若爱她,将使我和她同陷痛苦,而我却总去想她?
为什么我一点儿都不知道她是否也有同等的感情,我就是爱她?
为什么我明知道她既使爱我,这种爱情也必然是痛苦万分、永无结果,而我始终不能忘怀她?
你不必问我是谁?也无须想他是谁?如果你对我的问题感兴趣,请你指教、解答和安慰!
收到这份情书,蒋碧薇激动、彷徨、痛苦。因为她正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家庭冷漠--徐悲鸿对艺术之爱胜过夫妻之爱,或一头扎进绘画中几天出不来,或独自去南洋卖画很久不归。但扪心自问,心中到底难舍对丈夫的感情。于是她提笔给张道藩回了信:
并不是你缺乏英雄气慨,并不是你不敢向她倾诉“我爱你”;而是由于你早已想到--此爱唯有痛苦、永无结果,因此极力压制,免生是非。
明知你若爱她,两人必将同陷痛苦,而你却偏要想她--事实上,天下哪有几个人可以见得到而又做得到?同时,人生趋向,总爱往难路上走,世界因此才有进步。倘若知道有痛苦,就可以不想,晓得不成功就可以不做,岂非天下从此无事了么?
相见时理智可以控制自己,离开了反而感情泛滥,那是因为她对你的态度与他人无异,或者因此使你镇定,现在离开了她,你单方面想象太多,所以压不住了。
至于你说她会扰乱你的心神,你难道不能想个办法,不为她动心么?我倒劝你把她忘了,但不知你能否做到?
碰了壁的张道藩极度失望,转而与法国姑娘苏珊结为夫妻。
1931年,徐悲鸿和女学生孙多慈传出绯闻,时年18岁的孙多慈出身书香门第,长相端庄秀丽。校园内外传得沸沸扬扬,孙多慈受到诋毁、恐吓。
1934年,徐悲鸿、蒋碧薇回国,当蒋碧薇发现徐悲鸿对孙多慈旧情未断时,愤然与之分居。
困苦愁闷中,张道藩再射爱神之箭。此时的他,春风得意,衣着华贵,气宇轩昂。张道藩以特有的细腻嘘寒问暖,蒋碧薇将一腔幽怨倾诉释怀。同年6月,徐悲鸿回到重庆,尚不知蒋碧薇己发生变化,提出和蒋碧薇破镜重圆。同事纷纷从中说合,蒋碧薇觉得,如果孙多慈没有嫁人,重圆可以,现在孙多慈嫁人了,你再回头,一切免谈。
在蒋碧薇写给张道藩的信中,可以看出她的心已不属于徐悲鸿:“宗(指道藩),心爱的,我想你,我行动想你,我坐卧想你,我时刻想你,我朝朝暮暮想你,我睡梦中也想你。宗,我有一个谜语要请你猜猜,若猜中了,我给你一千个吻,若猜不中,那就罚你三个月不准吻我。下面是谜语:心爱的,我想你,我行动想你,我坐卧想你,我时刻想你,我至死还是想着你,到天地毁灭时我还是想着你,可是有一个时侯,我怎么也不想你,请你猜一猜,那是什么时侯?”
张道藩迅速回信:“亲爱的雪(蒋碧薇),我本来不愿意你用这个名字,因为它虽然洁白,但太容易溶化;可我叫你雪了,就让你自己所选的这一名字,永久地留在我的心坎上吧……我的雪本来是人家的至宝,我虽心里秘密地崇拜她、爱慕她,然而十多年来,我从来不敢有任何企求,一直到人家侮辱了她,虐待了她,几乎要抛弃她的时侯,我才向她坦承十多年来深爱她的秘密。幸而两心相印,这是一段神秘不可思议的爱!但是忽然人家要从我的心坎上把她抢回去……请问上天,这样是公道的吗?”
那时南京城经常遭到日本鬼子的空袭,在张道藩的精心呵护下,蒋碧嶶母子受到特别照顾。而徐悲鸿经常半个月不着家,他在为抗日事情奔走呼号。也就是从那时起,蒋碧嶶在张道藩的攻势下彻底沦陷,两人于1937年初越过了雷池。
机缘巧合,三年后他们在国内重逢,此时张道藩己成为国民党南京政府主任秘书,跻身政坛高层。而蒋碧薇己经怀上了徐悲鸿的第二个孩子。从此二人又经常见面、情书不断。
1942年,客居新加坡三年之久的徐悲鸿回到家中,此时的蒋碧薇尴尬难处,她既不能拒绝丈夫进屋,也无法对他热情起来。
1945年,徐悲鸿答应了蒋碧薇所有的条件,并赠送原先为她作的肖像画巜琴课》,两人正式办理离婚手续。此时的蒋碧薇46岁。
1949年,已经是中央执行委员、宣传部长的张道藩,安排蒋碧薇随败退的国民党军去了台湾,走过十年旷世奇恋。
1953年,一代画师巨匠徐悲鸿去世。孙多慈得知后郁郁寡欢,不久因病去世;当蒋碧薇得知徐悲鸿临死前还带着他们同在巴黎购卖的怀表时长声大哭。可是不久,精神无法寄托的她,又回到张道藩身边。
为避免家中麻烦,张道藩将苏珊母女(据说,女儿为领养)送到澳大利亚养病。有一天,蒋碧薇收到苏珊寄来的一封信:“道藩有一种浪漫的想法,就是平两地之情,各安一室。你也是一个女人,明白一个妻子要用多大的毅力和宽容,方能克服心里的不平!”。蒋碧薇深感愧疚,以张道藩的名义给她汇钱,来减轻自已的负荷。但是她发现,张道藩对她的温情急剧下降,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懒言少语。1958年底,蒋碧薇暂避张道藩去南洋探望姨侄,临行前给张道藩写了一封信,希望重燃往日恋情,这是他们相恋40年写过2000多封信的最后一封信。
第二年,蒋碧薇重回台湾,再也找不回那个柔情甜蜜的男人,只能靠卖徐悲鸿的画维持生计,靠两个姨孙的陪伴打发光阴。
1968年4月,张道藩病危。在台北三军总医院,1958年分手后两人第一次单独相处,张道藩两眼微微张开,冷漠地注视着这个世界,一月以后去世,临死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张道藩曾对蒋碧薇许诺,要在她60岁时娶她,但直到她80岁去世,也没有兑现他的诺言。蒋碧薇生前将徐悲鸿的画捐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张雨生的女朋友?
台湾歌手张雨生车祸去世时才三十一岁,没有女朋友。
少帅五太太结局?
东北王张作霖是一代枭雄,作为民国奉系军阀的代表,张作霖一手将东北打造成军工业发达的地方,强大的东北军号称“天下第一军”。但十分可惜的是,张作霖由于得罪了日本人,在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乘坐火车经过皇姑屯时遭到了日军提前埋下的炸弹袭击,身受重伤,回去不久之后就离开了人世。
这对东北未来的格局甚至全国的形势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张作霖的家庭来说亦是如此。张作霖一生拥有六位太太,原配夫人是赵春桂,张作霖的前半生可以说都是跟赵春桂相濡以沫度过的,后来张作霖逐渐冷淡了她,赵春桂就离开了大帅府,不久后病死。张作霖后来又娶了五位年轻的太太,在他死后也都散落天涯。
张作霖的二太太名叫卢寿宣,是一个大家闺秀,她为张作霖生下两个女儿,两个女儿的婚姻也是张作霖做主的。张作霖死后,卢寿宣就为女儿解除了婚约,母女相依为命直到去世。
三太太名叫戴宪玉,原本已经嫁人,但却因为美貌被张作霖用各种手段弄进了大帅府。但是后来,戴宪玉的弟弟死在了张作霖的手里,戴宪玉于是离开了大帅府,选择出家当了尼姑,但很可惜一年后就去世了,死因至今不明。
四太太许彭阳,很小就被送进了大帅府,成为了张作霖的四太太。张作霖死后她带着儿女去了国外,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定居。
吴太太名叫张寿懿,她是大帅府真正的女主人,很受张作霖的喜爱。因为十分聪明会管事,张寿懿在张作霖在的时候就接手了家事,张作霖死后也是她一手帮助少帅处理了后事,最终张寿懿定居台湾直到去世,一生也没有再嫁人。
刘太太名叫马月清,原本是张寿懿的丫环,后来成了张作霖的六太太。后来她就一直跟随在五太太张寿懿,二人以姐妹相称。
张作霖的突然离开,改变了这些夫人的人生。虽然她们后来的人生境遇大不相同,但却没有一个人再嫁,可见张作霖对她们都没有亏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