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结婚风俗(甘肃陇南当地农村举办婚礼有哪些风俗)

2023-01-16 19:35:05 62阅读

农村结婚风俗,甘肃陇南当地农村举办婚礼有哪些风俗?

当孩子长达成人了,婚姻大事就提上了家里的议事日程了。小伙子自己能耐大,处好了对象还好,没处下的父母还得张罗托人四处打探,给说对象。有了对象,并不能就说能结婚,还得通过孩子、其他人悄悄打听一下:1、这是谁家的姑娘、家庭基本状况、门户怎样(这个可能主要是家族有没有遗传疾病、家庭教育和家庭风气)。嘿嘿,老话说:要看狗儿子,得看狗母子。2、 生辰八字,问道拿到自家常用的阴阳先生哪儿,看看八字合不合。生辰八字合上,这才算能行了。想结婚,媒人是万万不能少的,媒人的作用特别大。关于彩礼要多少、啥时候能给姑娘(陇南这边把嫁姑娘叫给姑娘)等等大事小事都需要媒人来给双方父母传递。经过好多个回合,双方相互你来我去相互过招,在媒人的左右周全下,达成了统一意见。男方找阴阳先生确定了开亲(同意婚事)、插香(在祖先牌位前上香,确定关系)、交礼(交付聘金、服装、首饰等)、结婚的日子,这就一步步的按照程序进行下去。当然,这中间不能有什么差错,若有差错又得媒人跑断腿,甚至这桩婚姻黄了。近了,男方父母天天掐着指头算着。该准备的得提前准备,先得找个总管,人家知道婚礼前后的程序,该怎样做才好,怎样做才长脸(农村遇事最怕做不对,缺了礼数,丢了人),不怕自己忙昏了头而忘了该有的礼数。盘算好自己能请到谁当总管后,拿几瓶存下来的好酒、几条好烟得上门请请,坐一块儿让出出注意,帮衬帮衬。(总管一般都是村上有威望、能力强的人。)两人抽着烟、喝着酒商议着:留人(请客人)得多少,娘舅有多少,亲朋好友有多少,庄村(村里的人)有多少,送亲的有多少,还得留一下村干部......最后全部得准备多少桌酒席才够;厨师该请谁,帮厨谁好;娶亲去多少辆车,车咋办;接亲都谁去合适;......这些都得提前计划好。婚日的前三天,村上人都到男方家里了,总管开始安排执事了:谁记账、谁收礼、谁买菜、谁招呼客人......并用红纸写下来,贴到墙上,一目了然,责任到人。准备好遇事的猪杀了,招呼客人的雨篷打起来了,桌椅摆放好了,一溜锅灶、案子弄好了,就等客人上门了。头天晚上,小伙伴们帮忙布置好新房后,主家请来了村上最有德且儿女双全的女长辈来铺床,边铺边说着吉祥话,并撒上大枣、花生、核桃、莲子等,寓意早生贵子。然后,关上门,就不让进新房了,只等新娘子到来。客厅里,朋友们喝着酒,叫“暖房”,也顺便看看有 没有其他忙可帮。天一亮,全部的人都忙起来了。婚车装扮、贴对联、贴喜字......到点了,接亲的队伍该出门了,再看看准备好的四色礼(烟酒糖茶)对不对、接亲的人数(接亲去时单数,送亲来是双数,媒人两边算)对不对、炮拿没拿......终于出发了。到地方了,女方家人早在门口迎接着,点燃了鞭炮,双方在笑声中进了门。女方做好了饭,一般是面,这顿饭不管饿不饿,都的吃。女方父母向接亲的和媒人交待着女儿,接亲的让女方父母放心。这时有人说,时间到了,不然就迟了。于是,一群人拿着嫁妆(电器之类的大件早送到新房了,剩下的只是被子等小件)出门了。(过去,新娘子出门得哭,以表示对父母的不舍,叫哭嫁,现在几乎都没了,陇南武都只有三仓、五库等地还有)随着新娘子往外走,接亲的领队抛洒出了早就备好的“姊妹钱”(向新娘子的好友、姐妹告别),车队回家了。接亲的队伍接亲去了,家里新郎也没闲着,小伙伴当中总有那么几个出馊主意的。给新郎装扮装扮、折腾折腾,新郎哪怕脾气再大,今天都得屈着。正闹腾着,电话来了,到门口了,该迎接新娘子了。总管吆喝起来:放炮的人准备好,属牛的属虎的赶紧回避(阴阳先生定日子时就根据新娘子生辰八字相生相克定好了回避的属相),那谁茶水呢......全部人忙起来了。炮声响起来了,新郎根据来人,发出了厚薄不一的红包,在前拥后呼下新娘子下车进门了。送亲的人被招呼到席桌上了,执客(招呼客人的人)轮流开始敬酒,喝不倒几个这执客就差劲。婚礼仪式开始了,酒席也开始了,边吃边喝,聊着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年轻人撸起袖子“三原三、七巧遇”猜起拳来。新郎、新娘挨桌子敬酒,叫着叔叔、大娘敬酒,新郎可不敢多喝,不然几十桌下来,晚上就没他啥事了。散席了,客人走了,收拾的收拾。送亲的和媒人、男方父母与新郎、新娘坐在新摆好的桌子边,双方和媒人一同做最后的交接,对一对新人送上最诚挚、最美好的祝福,同时对媒人表示感谢。等开了“压箱钱”(女方父母怕婚后日子过不好,给女儿在陪嫁的箱子准备的私房钱,男方父母得拿出压箱钱双倍的金额,交给新娘)”,约定三日后回门(回娘家,新女婿头回拜岳父母),这婚礼就算基本结束了,闹洞房的事儿就交给小伙伴了,只要他们想象力高就行了,哈哈。现代农村和城市一样,婚礼过程也都能省略的就省略,该简单的就简单,只要双方和父母商量好。自己办酒宴的也少了,基本都去酒店,找婚庆公司做策划、搞仪式。传统的东西离现代越来越远了,仅存在记忆和老辈儿心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农村结婚风俗(甘肃陇南当地农村举办婚礼有哪些风俗)

九江当地农村举办婚礼有哪些风俗?

笔者看到这个问题,心血来潮想来回答一下,因为笔者小时候其实是在九江的某县农村长大的,但是小时候参加过的婚礼,年代略久远有点不记得了,前几年又回老家参加过一场,就以那场婚礼来讲讲风俗,要是讲的不对,也请大家见谅,不要太计较。笔芯。

前几年的那场我是作为“伴娘”去参加的,按我们那里农村的习惯,是要男方除了去接亲的人,还要准备两个没结婚的女孩子去女方家,是怕新娘子到公公婆婆家会不自在,陪着聊天的,早上现在新郎家吃了点东西,厨房里已经都是请来了婚礼一条龙的人,择菜做准备,家里各个地方都摆上了圆桌,铺着一次性的桌布、碗筷,小时候办婚礼都是请村里那些炒菜好吃的大姐,请一堆人来,但是现在显然更方便了,就俭省点,就直接外面请人来做饭了,

我们吃完就一伙人就坐车前往新娘子家,因为不能误了良辰吉时,所以就很快出发了。

到了新娘家,那边要先放鞭炮,屋外已经摆满了嫁妆,新鞋子脚盆箱子新打的棉絮还有洗衣机等等大件的东西,新娘家也是人潮拥挤,我们某县农村并没有不让男方进新娘房,必须要给很多红包的那种(至少那次我好像没有)新娘穿着漂亮的婚纱坐在床上,这个时间点大概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吃新娘的酒。

这个中间就不做赘述,下午,吃完饭休息一下,就要接新娘子回家了,这时新娘的妈妈肯定是坐在新娘的旁边,然后哇的哭出来。所谓“哭嫁”当然除了新娘的妈妈还有新娘的一些三姑六婆什么的,抹着眼泪开始哭,哭爸妈,兄弟,姐妹,还有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这个好像是我们那里必须要有的,没有的话还会被别人耻笑,哭的新娘眼泪汪汪的,男方这边会看着时间说,差不多要走了,就放鞭炮了。新娘上车前是要由弟弟背上车的。

然后车辆开出村庄,一些比较懂的人就会让新郎把接亲的车上的花摘下来,因为我们那个县这个风俗习惯不太好,别的村子或者人家看到了接亲结婚的车,会放鞭炮,然后就来敲烟,一般人给了几包烟就差不多了,有的人就贪得无厌,不敲个几条烟就不罢休,其实觉得没必要啊,把喜事都要搞得不开心了。无解...

然后新娘就到新郎家了,先要到祠堂,跨火盆然后要在祠堂拜一拜,接着出来之后,要新郎抱着回家,要是脚挨地了,就会不吉利,那次,那个新郎家距离祠堂还挺远的,最后是我们两个伴娘,拽着新娘的脚,抱着回家了,回家后让新娘子在新房里坐着,新郎家就要站在二楼撒糖撒枣子,这个是小时候最喜欢的习俗,小朋友有的会准备雨伞,用来接糖,会有好多人围在一楼,反正是热闹非凡。也并不一定喜欢吃这个,但就是很有趣。

然后就会有各种闹洞房的情趣小游戏咯,哈哈,反正围观觉得很好玩。

然后晚饭就是重中之重了,会有很多人说吉利话,然后要公公婆婆喝酒,因为某县农村的婚礼的重点是晚餐,经过一系列的敬酒喝酒之后,酒差不多喝完了,还有个重要的项目就是敲烟,啊我算是发现了,农村的婚礼敲烟是关键( • ̀ω•́ )✧,公公婆婆会先拿一些烟放在桌子上,然后周围就会有人开始讲一些俏皮话,亦或是胡搅蛮缠,目的是让公公婆婆多拿一些烟,啊目标也有舅公或是今天重要的人,说的开心了就会加一点,当然这个是看个人,最后其实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接近10点多了,大家拿着敲到的烟,剩下来的分一分,就热热闹闹的回家了。

第二天的早餐还可以在新郎家在吃一顿,也是为了热闹嘛...这就是笔者回忆前几年参加农村婚礼的习俗啦,还有什么不足的就请大家多多指教,我们评论见咯,对了,可以猜一哈,笔者是哪个县的呢?

南平农村有哪些婚嫁习俗?

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就是结婚了。现如今,其实福建地区的结婚过程都差不多了,南平地区也是如此。在这里说说南平当地几个比较特别的婚嫁习俗吧!

1、新娘去往夫家的途中如果有遇到神庙、村口、大树、晒谷场等,都要放鞭炮。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是听说有这样的习俗。与闽南地区戴乌巾不同的是,新娘到底到夫家时,要头蒙红头布,由伴娘挽扶下轿。

2、迎亲是婚嫁的一个重要过程。一般来说,男方会带着兄弟团、带着聘礼去女方家里迎亲,迎亲的话就要先由新郎的兄弟们喝下娘家准备的酒,喝完才能把新娘接走。假如娘家人有意为难男方,就会偷偷准备喝不完的酒,而这个时候新郎和兄弟们只能强抢了!一起往新娘房里冲,将挡门的人拉开冲进去,新郎带新娘,兄弟们带小姨子,一个一个的抱上车去,一直到车满了就出发回家!整个场面真的是很刺激了。

3、在南平顺昌的畲族地区,有一个习俗是,婚床在结婚前一天得由男方家生活美满幸福的一对至亲夫妇先睡,俗称“验床”。当地的新婚夫妇也有一个“度蜜月”的习俗,这个“度蜜月”跟平常的“度蜜月”还不同,指的是新娘结婚后的第一个月必须得呆在家中,不能外出。而且,南平顺昌县的畲族婚礼习俗还在2010年入选了南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呢。

(闽南网 林淳淳)

农村结婚为什么一定要办酒席?

1、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也可以说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都希望自己可以风风光光地嫁人。结婚预示着人生迈入新的阶段,自然是要向大家宣告并郑重地举行仪式,算是完成对自己的交代。其实并没有规定说结婚一定要摆酒席,只要双方家庭商量好,完全可以根据男主双方当事人的态度自主决定。

2、父母压力

婚事上来自长辈们的压力自然是不会小的,即使是很开明的父母,多多少少还是会存在些旧价值观。在他们的心里,自己孩子的人生大事是老一辈人心中最大的挂念,他们认为自己是有责任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婚礼的。注重形式注重面子这件事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所以为了满足她们的心愿,大部分人会选择办酒席。

3、礼尚往来

还有一个因素是别人结婚的时候举办了婚宴也邀请了你,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当自己结婚的时候不举办婚宴显得没有礼尚往来,斤斤计较,结婚了也没有请他们吃顿饭,这似乎是件很说不过去的事。酒席不在于大场面,有多少能力就办多大的酒席,重在心意。

4、期望祝福

结婚是一对相爱的人得到大家的认可,接受祝福的时刻,虽然举办婚宴很累,但新人还是会享受这一刻的美好,将过去的记忆都拼凑成一段影片,在好兄弟好姐妹的陪伴下完成仪式,告诉所有来宾你们很幸福。新人是希望得到祝福得到赞叹的。办酒席就是这样一个契机,将亲朋好友聚集到一块儿,叙叙旧联络联络感情。

农村人举行婚礼同样得很热闹?

农村人办婚礼主要看地方风俗习惯,热闹与否是双方希望办一个什么类型的婚礼,偏西式还是纯中式化的,我个人比较土化,还是蛮喜欢以前那种在家里办三天酒席,全村人一起热热闹闹送出嫁和迎新娘的,做酒席邻居什么的都自愿来帮忙洗菜的切菜的配菜的好不热闹,虽然自己买菜什么的比较麻烦,可是菜足酒饱,吃的那个爽那个气氛特别好,晚上都有闹洞房(我们这边闹洞房都是文明的,都是要新郎新娘同吃水果糖果类的),现在大多数都是直接酒店了一席酒就搞定了一场婚宴都是吃完抹嘴就散席了感受不到那种气氛。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