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结婚风俗礼钱,你有过被骗的经历吗?
东北结婚风俗礼钱,你有过被骗的经历吗?
最近才经历了2次骗局,一次差点没了我2899元,第二次我薅了骗子155元羊毛。
先说第一次,前不久亲历了一场在永辉超市的骗局,差点没了我2899元。
4月29日,微信突然被拉到一个群里面,里面有22个人,不知道谁拉的,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进去的,里面有个人发红包,同时发个码让加大群,说是进大群每个人就有6.6元的红包。有人问是什么群,组织者回复说是美食群,其实我开始就知道肯定是个骗子群,不过我肯定对方骗不到我,反正还能领红包,同时还能看一遍骗子的全流程,何乐而不为呢?我就加了大群。
不知道怎么被拉进这个群的说是大群,实际也没几个人,我进去后才28个人,也没再增加,加进去不久群里就给每个人发了6.6元的红包,然后还不时发几个小红包,让收到红包的人回复一下自己已经收到红包,来一个参与感,有几个人只抢红包不说话,被T了,最后群里只剩下20个人。
这个时候骗子就让大家下载一个APP,说是他们做推广的任务量,后面的任务也都在里面发布,当然,也不让大家白做,只要你下载就给你20.8元的红包。对于这个任务我比较谨慎,怕下到了病毒,就用了家里一台大人没用,孩子平时投放电视用的手机,里面没卡,用的wifi,好在下载了也没出问题。这个APP下载以后才发现是一个类似微信的软件,骗子让把昵称改得和微信一样,说是后面的任务要在这个APP发布,其实很好理解,微信里面发布骗人手段很快群就会被封,让骗子的前期投资打水漂,用他们自己的APP就没有这样的担心。
骗子要我们下载一个APP(今天截图时我已经被T出来了)下载APP以后,骗子就真给你发了20.8的红包,有点意思的是,我把APP昵称、头像改成微信一样的以后,发现真正下载这个APP的加我也只有3个人,但是新群里面人数没少,还是20个,里面有17个人和原来微信群里的头像、昵称是对不上的,也就是说,里面至少有17个人是骗子的托。
这个时候,原来微信群就解散了,骗子的说法是那个群已经用不上了,实际那个群只是把人T了,又去加其他人,骗其他人去了,因为那个群是高级群,骗子是花钱开的,不容易被封,这也是骗子为什么每次小群拉了人要让人加大群的原因。
骗子的APP只是借用别的APP名字,实际截图中的APP是真实存在的言归正传,在新APP里,骗子开始发布任务了,为了赢得信任,骗子开始的任务就是给人送钱,让人慢慢掉以轻心,骗子开篇说了一共有21个任务,3个一组,要一组3个任务全部完成后发放奖励。比如前面3个任务是在手机淘宝搜索三个旗舰店名称,完成后截图就能有12.8元红包,很快大家12.8元都到手了。然后第二组,第4-6个任务也都是搜索旗舰店名称,截图即可,15.8元也是轻松到手。第7、8个任务也是一样的,到了第9个任务,就变了,骗子要求你去微信搜索XX慈善总会,上面随便找一个项目,捐款10元,然后再发给你一个二维码,让你捐款5元,完成以后会把这15元包括任务奖励的20.8元一起返给你。因为骗子前面已经付出那么多,我相信他们这一次也是放长线,而且骗子给的二维码我先用孩子的手机测试了没问题,就同样完成了。然后骗子就把35.8元一起转我了。
第10-12个任务21.8元、第13-15个任务的25.8元也是送分的,都只是手机淘宝搜索旗舰店名称截图,期间夹杂一个所谓的临时任务,说是淘宝刷单,一个成本40元的任务,20元奖励,说是要抢的,骗子说我没抢到,然后几个托在群里说这样的任务要多来一点,动动手就20元到手了,其实就是给后面的骗术埋伏笔。
第16、17个任务也是送分任务,第18个任务就是高潮了,说是连环任务,就是2个必须全部完成了才算完成,第一个任务是给XX慈善总会捐款20元,说是要完成了他们会私发第二个任务,我估摸骗子要收网了,虽然这一次收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已经得了150元,犯不着为了30.8元继续,就直接删除软件了。也就不知道后续的骗子手段。因为当时没想着专门发一篇文章,所以新APP上的聊天记录我都忘记了截图,不过我想这篇文字足够把骗子的手段写清楚了,只希望不要再有人上当受骗。
最后说明一下,骗子的说辞就是他们做这些活动是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发的补贴,扫码捐款给慈善机构也是为了降低受害者的防范心。所有的刷单都是套路,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他们的骗术会不断升级,因为受害的多了,他们钓鱼钓不到了,还总丢鱼饵,就肯定会改进,网上有很多人说开始就知道是骗子,但是想薅骗子羊毛,结果还是被骗了,就是把自己看高了,把骗子想简单了,不是每个人都能薅到骗子羊毛。
农村彩礼不给可以吗?
没见过不给的,你说的是一个社会现实,哎,由于”人为选择”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而且女人容易受伤害,所以比较慎重,剩下的基本都是姿色还可以的。女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越来越理性,即使错过也不能将就,即使热烈也不纠缠,。导致男人随意选择,贵的选不起。所以女孩要相信自己值一个“天价”。 再者,发现有女孩的家庭普遍比有男孩的家庭富裕,她们要求你结婚前最起码要有车,要有房,必须要天价“彩礼”。我不否认这些都是保障生活的基本资料,但是中国的国情真的能满足这么多需求吗?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但现在人更崇尚的是物质基础。而且有一个怪现象,越穷的人家就越想用婚姻来实现家族的蜕变。
首先,我们要了解“彩礼”的真正性质是什么?彩礼也就是指男方送聘礼给女方家。然而,彩礼究竟是一种赠与还是一种索要?实践中存在不同的做法。彩礼,是男方以结婚为目的而向女方赠送的钱物。长期以来,在全国各地的实际实践中一直以赠与来对待彩礼问题。然而,彩礼是以交付一定财物作为恋爱、订婚和结婚的前提条件,这种习俗里面常常包含有一种非自愿的被迫的因素,而违反这个“规则”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所以也不乏隐含有一定的强制性和胁迫要挟的性质。而真正的赠与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意思表示,对自己享有所有权的财物自主处分的行为。深究其交付彩礼的行为是否出于“本意”、“原意”,可以看出,其向对方父母家人交付彩礼及财物,实质上是迫于风俗所产生的舆论压力,并非内心自愿。
其次,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彩礼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恋中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或礼金。在今天的互联网中,还指朋友之间互赠彩票、祝福的一种行为。有些地方习俗称为纳征,征是成功的意思,即送彩礼之后,婚约正式缔结,一般不得反悔。若有反悔时,若女方反悔,彩礼退还男方的;若男方反悔,则彩礼不退还。彩礼表示女子的身价,有的地区和民族直称为身价礼。所以,女孩们,彩礼需要越高越好,但也要考虑对方家庭实际情况。
东北结婚陋习?
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不同,对于在东北的地区的人们结婚风俗习惯又是怎样的呢?东北的结婚风俗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东北的结婚风俗习惯
东北的结婚风俗讲究
1、择正日
在东北黑龙江结婚当天的好日子被叫做“正日子”,正日子一般都是由新郎家选择,而非正日子也叫“待客日”则是由新娘家定,一般待客日要比正日子早三至四天。待客日当天准新郎官要在新娘家呆上一整天,招待女方家的亲朋好友。女方家长要在当天婚宴酒店大摆宴席,招待所有来宾。新郎新娘穿上礼服,主持人司仪嘉宾代表上台发表讲话,也算是先行嫁了一把,新人还需要给每位来宾敬酒并收女方亲朋好友的礼钱。散席后新郎就要回到自己的家中,等到结婚那天才可以见新娘。
2、迎亲
按照东北人的习结婚习俗,结婚当天迎亲越早越好,因为有“抢头”一说,新郎迎亲的时间也是找人占卜给指定的好时辰,一般会有8和9这2个数字,寓意着发财和长久之意。而新郎来接亲的人也必须是单数,因为娶回老婆就凑成了双数,而人数最好是控制在十几人,当中必须有一对小男娃小女娃。
新郎迎亲时需要带上里脊肉给丈母娘吃,寓意为“离娘肉”,还要带上红线捆着的大葱(寓意生活充实)和“聚宝盆”(其实就是一个装满生活用品的红脸盆)。新娘在娘家要坐在一张新被子上,俗称“坐福”,而新郎到达新娘家时会有女方的家属来堵门,等到给了红包改口叫了“爸妈开门”后才给进来。
依照东北人的结婚习俗,手捧花的数目必须有九,寓意着长长久久,新郎把手捧花献给新娘后,要比一比谁先和对方讲话,先讲话的那一方在婚后生活中就要受到对方的管制了。因此,对方都会耍些小聪明让对方先开口啦,非常有趣哦。然后新郎会把带来的金盆给新娘子洗脸,并在里面铺上厚厚的硬币,新娘洗完脸后就会由娘家人中的小男孩端着泼出去,寓意着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从此,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接着一对新人要开始吃新娘家煮好的长寿面了,吃的时候必须是互喂,如果新娘家有亲弟弟的话,就会去抢长寿面吃,这样就能借到新人的喜庆和福气了。吃完面后新郎需要给新娘的父母行点烟礼,而新娘的父母会给女婿封个大红包,然后再集体照相合影。
3、送亲
在东北黑龙江送亲的人数是不讲究的,但是新娘的弟弟必须要去,并且要坐在婚车上叫“压车”,并且新人还要给一个大红包哦。按照东北的结婚风俗,妈妈是不能送嫁出去的女儿的,新娘的爸爸就可以去,而妈妈在送女儿时要哭嫁,如果女儿也哭了,那就会让娘家人富裕起来,这叫做“洒金豆子”。
接下来就要准备把新娘子娶回家了,新郎必须给新娘穿上红鞋子,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哦,因为伴娘会把红鞋子给藏起来,要是新郎自己找不到的话,就要给大红包伴娘才会告诉你红鞋子在哪了。
4、结婚
按照东北黑龙江的结婚习俗,新娘必须给婆婆头上戴花并改口叫爸妈,当然改口费是有个大红包的,一般是封1001元,寓意着新娘是“千里挑一”的,进了新房,新娘就要开始吃花生和红枣寓意着早生贵子。而新房内的所有箱子和柜子都会堆上硬币,寓意着富贵。接下来就会在婚房中调戏下新人同时照相合影留下美好回忆,然后按照预定的时间去酒店举行婚礼。
酒店婚礼的举行跟全国各地大同小异,主持人司仪主持完婚礼,新人轮番敬酒、送客。按照东北黑龙江的习俗送亲的人必须要在12点之前离开。晚上新人必须要家里一起吃团圆饭。
5、回门
和全部各地的风俗一样,东北的结婚习俗也是三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但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回男方家,如果新娘家是外地的很远,那就得九天后才能回门了。
东北的结婚风俗有哪些
一、东北结婚习俗:出发前准备
1、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
2、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3、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
4、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应为双(一般6台、8台、10 台)。
二、东北结婚习俗:到娘家
1、敲门:新郎敲门喊妈开门、爸开门(娘家人在屋内可难郎 一 下, 不给开门,但时间不宜过长)。
2、认亲: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3、求婚: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但时间不宜过长。
4、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5、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郎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善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6、吃面条: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 *
7、换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8、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四彩礼除离娘肉外,其他物品带回一半)。
三、东北结婚习俗:新房
1、认亲:新郎父母站在门口迎接娘家贵宾,新娘把娘家送亲亲属一一向公公、婆婆介绍,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坐,新郎父母及男方亲属负责招待娘家贵宾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
2、新娘改口:新郎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娘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娘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娘改口 Z
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儿媳),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娘向公公婆婆保证夫妻和睦相处,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3、挂钟:一般由新娘弟弟完成(没有弟弟其他同辈或晚辈代替完成),挂钟后新郎赏弟弟挂钟钱,钟盒由弟弟负责带回娘家(钟盒不能空,放一个红包或喜烟喜糖均可)。
4、装箱:一般由新娘哥哥完成(没有哥哥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也可),准备一元、五角硬币若干,由主持人安排怎样装箱。
5、叠被:一般由双方嫂子完成(没有嫂子其他同辈或长辈亲属代替也可),男方被口朝外,女方被口朝里,交替叠好,叠完被双方嫂子握手合影留念。
6、坐福:准备坐福垫或红布一块,放在床中间由主持人安排怎样坐福。
7、合影:新郎新娘同双方亲属在新房合影留念。
四、东北结婚习俗:结婚典礼
1、主持人开场白,奏婚礼进行曲,新郎新娘入场
2、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一般安排介绍人或单位领导完成)。
3、拜父母,拜来宾,夫妻对拜。
4、男方主婚人讲话(新郎的父亲或母亲)。
5、交杯酒。
6、娘家贵宾代表讲话。
7、交换信物。
8、来宾代表讲话(单位领导)。
9、新郎新娘代表讲话。
10、结束语。
五、东北结婚习俗:宴席
1、新人拜席:新郎新娘首先给娘家贵宾敬酒敬烟,娘家亲属由新娘递烟新郎点烟,男方亲属由新郎递烟新娘点烟,拜席结束娘家亲属赏一对新人拜席钱,随后新郎父母给娘家贵宾敬酒,及酒店给娘家亲属加菜。
2、给其他亲属点烟敬酒,顺序根据自家情况而定。
3、送娘家亲属:新郎新娘同所有娘家贵宾在酒店门前合影留念。双方亲友握手告别(一般由男方准备车负责送娘家贵宾)。
4、团圆饭:父母及亲属每人送新郎新娘几句祝福,新娘为父母亲属倒酒夹菜,全家举杯合影
我娘家需要付多少礼钱?
老公的爷爷去世了,你的娘家人属于重要的姻亲关系,按照我们的风俗习惯是要去很多人,一般可以由你的父母和兄弟、堂兄弟去参加,因为你们属于孙媳妇的娘家,礼金的话需要一千块以上,堂兄弟也要给二百以上,因为堂兄弟和他们父母如果红白喜事,你丈夫也要出钱的,当然这是我们的规矩,不知你们的是否一样?下面说说姻亲关系的长幼序列,父母过世的话娘舅(娘家)最大,祖母娘家(表亲)第二,曾祖母娘家(老表)第三,儿媳妇娘家第四,孙媳妇娘家第五,曾孙媳妇第六,这些都是重要的姻亲关系,一般他们都要派多人参加丧事,儿媳、孙媳、曾孙媳妇娘家去的人多和给的钱越多是给嫁出的女儿们争脸。关于报丧的礼仪,上三辈的亲戚如:娘舅家,祖母娘家,曾祖母娘家需要孝子亲自上门报丧,报丧只能在亲戚门外不可进入任何人的家里,到娘舅家时应该痛哭泪泣,不然视为不孝或不懂礼仪,老规矩的话娘舅可以给一巴掌,见其他亲戚不用哭。
下三辈的亲戚如:儿媳妇娘家,孙媳妇和曾孙媳妇的亲戚可以电话报丧。
因为别人赴宴已给你面子?
听话听音!参加寿宴是否送礼有讲究
中国人自古注意寿诞庆祝,有些农村人从50岁开始就做寿,而且每年都做,说是一开始就不能停下来,否则不吉利。
其实,不论乡村还是城市,做不做寿也是要看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家族文化传统,也没有什么墨守的成规。在我的老家农村,有些人家确实从50岁就开始做寿,有些老人到了八十多岁也不做。现代人生活节凑快,目前做寿大多限于家庭或者近亲属范围内,如果遇到特别的寿诞比如八十大寿才招待邻居等,也是图个热闹吉利。
如果接到邀请参加寿宴应该感到荣幸,但是到底该不该送礼,那要看具体情况定。如果主人家请的人很多,你只是作为邻居或者一般朋友被邀请,就可以考虑送一般的礼品比如点心水果就行;如果请的人不多,你自己感觉确实被另类高看了,这时就要考虑送点比较贵重的礼品。总归去赴宴空手是不好的。
如果主人一再强调不收礼,你也要理性分析,人常说听话听音。有些人是客气说,有些人内心确实不想收礼。
人性是复杂的。我有位同事给我讲了其中的奥秘,他是银行地市分行的主要业务科科长,手中权力很大,他每次下乡总会给要去的某基层支行领导先打个电话,而且还专门强调不要派车来接,他自己坐班车去。但是所有的支行都会派车来接,看到车来了,科长一通发火,说好了不让接的,你们就是不听,下不为例,但是如果支行真的没有派车,科长可能会真生气了,但嘴上绝对不说,脸上也不会展现,内心绝对已经给你打上了不会办事的标签了,今后对该支行的照顾就会不再那么积极,如果公事公办了那算你烧高香了。
再回到参加寿宴上来,你可以根据关系远近以及未来的交往需要分析一下,准备适当的礼物,有备无患,即使主人真的不收礼被退回来也没啥,反正也不是你一个人的礼物被退回。说不定你们的关系还会因此更进一步。
受传统文化影响,谦虚谨慎含蓄是大多数国人的特点,语言表达很多时候言不由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听啥就是啥。(图片来自于百度搜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