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结婚风俗大全,南京历史上属于过安徽吗?
沭阳结婚风俗大全,南京历史上属于过安徽吗?
安徽和南京确实有着紧密联系,南京曾有过属于安徽的时候,它们有段时间甚至是一体的,本来都是一个地方,从图中就可以看出来离的多近。在清朝初期,江苏、安徽、上海这都是属于江南省,但江南省太过于强大了,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人才输送,大到甚至不分散会威胁统治。
于是后来在江南省设左、右两位布政使,江南左管安徽,江南右管江苏,此时开始江南省出现地区分划之势。过了几年果然还是分划了,江南左取“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江南右则取“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称为江苏省。
而苏州是江南左布政使司(江苏)首府,江南右布政使司(安徽)首府却是在江宁(今南京)。所以俩地都基本在原来的布政司首府下建省会,江苏省省会在苏州,安徽省会自然就是江宁(今南京)了。但到了后来,江南左(安徽)布政使司首府迁到了安庆,所以最后安庆成为了安徽省的省会。南京做过一段时间的安徽省会,即使省会迁到安庆后,安徽与南京的联系还是强于江苏本地,所以民间又称为徽京。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讨论历史。
原宿迁市的老宿迁人也不认同沭阳人?
有次再江南碰到个沭阳人,我说和你是老乡,我宿迁宿城区的,结果人家来句谁和你是老乡,我沭阳的你是宿迁的,气的我够呛,我说你们沭阳要不是我们宿迁一个县,归宿迁管辖,我才懒的和你扯老乡关系,你有多远滚多远!
为什么感觉河南山东安徽江苏说的方言都一个样子?
所谓感觉河南、山东、安徽、江苏说的方言都一个样子?仅限于这几个省交界的部分地区。比如山东的菏泽、济宁,枣庄,安徽的阜阳、淮南、淮北、亳州,江苏的徐州,都与河南东部交界或接近,而且这些地区都在淮河以北,自古以来就以河南为中心,属于中原腹地周边,为中原官话辐射范围,因此,便有大同小异的中原口音。
而山东北部则与河北东部口音相近,被称为北方官话或华北官话。但总体而言,中原官话和华北官话(北方官话)的区别并不在于发音,而在于声调。中原官话口音较轻,而华北官话口音稍重,两地口音沟通全无障碍。如果你仔细听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交界处的人说话,都会说一个明显的河南话中的“中”字。而河北和山东北部说中的就很少。
东台人为什么不愿承认自己是盐城人?
说实话,一开始遇到被告知“东台”的人时,我总会想起兴化和溱潼。
看下面回复里有朋友说“盐城南边的人有自豪感”,这点不敢苟同。想起泰州以南的泰兴和靖江,特别在男娶女嫁的婚姻面前,有句很让人不舒服的俗语:宁往南十里,不往北一寸。其意,自然有北穷南富的典故。
在江苏的腹地,南通、泰州、盐城三地,确实存在南富北穷的过去,主要还是因为泰州以南的泰兴、靖江,南通、启东,沿江一线,濒临苏南的苏锡常上海一线发达城市。我所了解的,特别是在几座过江大桥落成后,沿江的江阴、常州、张家港将一部分重()工业搬迁到江北,以缓解政策影响及成本增加。所以沿江一带,相对于腹地中心和往北区域,自然经济条件好得多。
另外,就是农村人素来要面子,若是儿女在苏锡常或是上海,哪怕只是个保安工作,谈论起来似乎要比老家,特别是往北城市里的公务员、老师还要光彩。
不过,最近几年的变化已经面目全非了,因为经济结构在深化调整,重污染的企业,沿江一线都开始撤出,像泰州现在你若想申办一家化工企业,除非有国标强制排污排放标准,才能在泰州落户。所谓几个亿的化工企业,重污染企业,正常程序很难成形。所以,区域经济增长恢复到一个均衡态势,加之交通便捷,多条高速、高铁线路的开通,缩小了地理区域的优劣。同时中心一带,以及往北宿迁、盐城、连云港都被纳入国家开发战略,很多知名企业从成本以及服务辐射的角度,定位选址更趋政策同步。
现如今,若是还有人拿“宁往南十里,不往北一寸”说事,只能说是他的观念太过陈旧了。每个城市,相比较而言,生活成本最高,也是最繁华地段,也是省中心,市中心地带。当然有省会城市经济水平不及其下省属市的,但总体上还是中心地区比较繁华,比如地级市的泰州和县级市的泰兴,虽然后者曾经辉煌一时,但是国家层面的决策,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其地位。就像特区的深圳。若说辉煌,整个江北,有谁能比扬州委屈。
此一时非彼一时,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既然是规划,而且是国家整体规划,就不仅仅着眼于你一城一地,整个长江流域,湖北、江苏、安徽,从南向北,由东往西,春风万里,一路花开。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民富国强,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好。未来无论是南还是北,所有人的养老医疗福利,都和北上广一样,所有孩子的学校,市民公共场所都是全国统一水准的。这是种期盼,也是我们几代人奋斗的目标。
我们不是想驳斥陈旧的观念,我们希望每一个江北子弟奋发图强,希望每一个父老乡亲幸福安康,人人互敬互爱,共享发展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你从宋徽宗的历史中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
大家好,我是唐岛渔夫。
下面由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公元1127年,大宋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
汴梁内城城破,蜂拥的金军从汴梁外城,杀入内城。
在漫天的北风呼啸之中,被金人废为庶人的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作为俘虏被押往北方遥远的金国。一起被当做战利品的,还有宋徽宗宋钦宗几乎所有的后妃,皇子,帝姬(公主),大臣等几千人,此外还有宫中不可胜数的礼器,典籍,图书,古董,工匠。与此同时,十几万百姓也作为金人奴隶,被强行带到北国。大宋皇室成员,一路上受尽了饥寒交迫,也受尽了金兵的人格侮辱。其中超过一半的女眷,在押运的途中就被金人折磨致死。
当九死一生到达金国首都会宁府(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之后,宋徽宗宋钦宗以及还活着的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帝姬(公主),统统被拉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宗庙,去行“牵羊礼”(顾名思义,带有对俘虏一种带有侮辱性质的模仿牵羊的受降仪式)。因为受不了牵羊礼轻贱的朱皇后,当夜投水自尽。可怜堂堂七尺男儿,两位懦弱的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甚至不如女流之辈朱皇后,他们连死的勇气都没有。不久,徽钦二帝分别被封为“昏德公”“重昏侯”,以示羞辱。
公元1135年,也就是靖康之耻之后的第八年,宋徽宗赵佶在金国的五国城(黑龙江依兰)去世。去世之后,按照金人的风俗,宋徽宗的遗体被火烧焦,制成了灯油。贵为天子时,还曾和自己的父亲勾心斗角的宋钦宗赵桓,嚎啕大哭,痛不欲生。
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北国苟且地生活八年的风流天子宋徽宗,居然和金人妇女还生了六个儿子和八个女儿。并且,他的后代也融入到了后来的满族血统中去。一直到了清朝灭亡,民国肇始,包括爱新觉罗氏在内的很多满族人改汉姓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改了“赵”姓。
公元1156年,宋徽宗之子宋钦宗在燕京(北京)去世。
或许至死,宋徽宗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自己稀里马哈的皇帝生涯。他用拙劣的政治表现,影响了他同样在政治上不合格的儿子。在某种意义上讲,儿子只是在为父亲宋徽宗还债,因为靖康之变的祸根,实际早在宋徽宗时代就已经埋下。但父子二人的性格一脉相承,这种性格影响了他们的命运,也深刻而惨痛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至今读来,都感觉字字泣血,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