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南结婚风俗,女方多少家人跟着她一起过去,闽南彩礼习俗?
福建闽南结婚风俗,女方多少家人跟着她一起过去,闽南彩礼习俗?
1️⃣轿前猪脚
闽南迎亲队伍中,红红的竹篮中盛着粗大的猪脚,格外引人注明,我们闽南人称之为“轿前猪脚”。每当谁家娶媳妇。在准备送往女方家的彩礼当中少不了得准备两个大小一样的猪脚,寓意两家幸福美满。猪脚的重量要在二十斤左右,如果猪脚太小会显得太小气。猪脚一定要用红绳子绑在关节点上,另一头放在红纸包成的红包里面,红包里还得放12元钱,寓意以后每年的十二个月都丰衣足食。
2️⃣栓红丝线
提亲的时候就要用到红丝线了,红丝线在闽南婚俗中从头出现到尾。男方在提亲时带的见面礼中,就得用红丝线把见面礼的外包装捆起来,现在比较简化了,直接摆个红丝线上去就行。进入女方家时,把见面礼放在大厅显眼位置,表示吉利好彩头。双方互相满意之后,就要开始“择日”。“择日”的时候由男方选一位双方都尊重新人的亲属当使者(很多时候是媒婆),使者要来姑娘的生辰八字,用红纸包起来,里面放个红绳,让男方带回去“配生时,择日”,寓意牵姻缘。
结婚当天,双方要再互送的礼品上都系上小红丝线,贴上红纸。双方家中厅堂除了要张贴喜联之外,也要贴上小红条及红丝线扎成的装饰品,放在大厅和新房的门楣上,图个吉利,寓意“千里姻缘一线牵”
3️⃣八卦米筛
米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在闽南习俗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迎娶新娘到家门口时,需要一个画有八卦团的米筛罩住新娘的头,然后男方才能把新娘迎进家中,寓意平安吉祥。米筛的竹钉要露在外面,寓意出丁发财。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习俗变得更简化了,婚嫁的时候通常改为用一把红花伞来代替八卦米筛,一来图吉祥,二来可以遮风挡雨。
4️⃣崇尚红与甜
在闽南,以红为尊、大、喜、吉。古往至今,办喜事一定是红色为主。结婚时,家中要张贴红色对联,喜字,门口还要挂红布,表示红红火火。新娘要穿红色衣裙,盖红头巾,穿红鞋,拿红包。新娘入门之后要给婆婆和其他女长辈插红绸春花,表示尊敬和亲热,还要向公婆敬红枣茶,大厅上要挂双喜的红绸喜帐
5️⃣烘炉茶壶
闽南人离不开茶文化,所以在闽南婚俗当中,茶文化也不能少了。婚礼现场会摆着泡茶用的巨大烘炉和茶壶,按照闽南的习俗,要跨烘炉,表示兴旺之意,烘炉上会有“合敬怡真”四个字,告诫新人们,双方要互相敬让,互相包容。
在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合捧“金枣茶”给长辈敬茶,在闽南称之为拜茶。有部分地区把敬茶放在了结婚当天。
闽南人重男轻女吗?
你好,我认为闽南人重男轻女是刻在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思想,我用所见所闻为你解答。
①闽南人确实存在重男轻女。我不是福建人,但我在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工作了15年。据我了解,绝大多数闽南人都希望家中必须有一个男孩,而女儿看得相对轻一些。实在没生男孩的,他们也要认一个干儿子,或者把亲戚的过继一个。
非但如此,就家庭地位而言,闽南人的家庭里,大多是男主人显得尊贵,女主人和女性家庭成员则地位相对卑微。
②在企业家庭里,重男轻女有所改变。如果是经营企业的老板家里,老板和老板娘地位会相对平等一些。一般是老板管理厂子的生产,老板娘管理财务,两人互相配合、身份接近、尊卑性不分伯仲。
也有极个别的老板娘比较强势,像晋江一带有很多陶瓷厂,厂里的老板娘虽大字不识几个,但本领高超,而男主人相对窝囊。
③一般家庭里,男尊女卑非常明显。如果是一般工薪家庭和务农家庭里,男尊女卑非常明显。男主人在家基本没稳定工作,一觉睡到午后,傍晚开始就邀几个朋友泡茶、喝酒、打牌,然后唱歌至深夜。
而女主人负责出去工作和照顾家庭成员的生活起居,甚至她们出去做完苦工,回来还要给男人热水泡茶。惠安那边的女子尤能吃苦耐劳,称作“惠安女”。她们坚韧不拔、意志顽强、啥苦都能吃,像男人一样扛石头。
④男女成婚的风俗,也体现了重男轻女。泉州、厦门一带人的家庭里,生了男孩非常高兴,注定会成就一番事业。生女儿则是会赔掉许多家产,大有“赔钱货”之说。
这一带的男女双方成婚,有这样一个风俗习惯。比如:男方给女方10万彩礼,女方必须奉还20万物资给男方。如果双方都是企业家庭,那么女方则会送房、送豪车、送厂子,所以很多女婿通过结婚时老丈人的赠送,以此为基础,走向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即使再穷的女方家庭,也一定会尽力用2倍回还男方。这其中的含义我至今未能完全参透,大概是希望出很多钱,让女儿风光、有身份的嫁出去,以后不在男方家受罪吧。
所以坊间有这样的说法:能娶福建女孩做老婆,就等于赚翻了。
⑤针对小孩接受教育,重男轻女不大明显对于小孩教育这方面,闽南人对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其实没多大偏差。只要会读书,不管儿子或女儿,父母都愿意竭尽全力、砸锅卖铁的供他们读,这点还是很令人欣慰。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闽南人重男轻女的理解,仅代表我一家之言。当然也有一部分闽南人崇尚平等,凡事都没有绝对之说。
就全国来说,重男轻女现象还是极其普遍。沐浴着21世纪文明的阳光,我们还是要呼吁男女平等!只要有才华和能力,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也顶半边天,巾帼不让须眉!
男女一视同仁、共同对待、不歧视、不偏见,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图片源网,侵权立删)
闽南人的风俗?
普渡、嫁妆、尾牙、车鼓弄、博饼(跋饼)、舞龙等。
1、普渡:普渡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农历七月三十期间,每个村落都有特定的属于自己的“普渡”日。镇上村民过这个节日比较热闹,不亚于过春节。一般人家都要事先备好鸡鸭鱼肉等各种吃喝,摆上供桌,举行祭祖仪式,过后再宴请亲朋好友,吃喝一番。
2、嫁妆:闽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妆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与神明的供品,这些嫁妆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在吃的嫁妆礼品中,礼数最重当数“轿前猪脚”,要前后两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显示礼品份量。
3、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在闽南及台湾盛行。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闽南,台湾商人祭拜神明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4、车鼓弄:又称弄车鼓、车鼓阵,是中国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传统民俗娱乐形式。它是一种说唱、表演合一的传统歌舞艺术,它以动作朴实简单、易学易演,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前乡村迎神赛会,农闲节目的庆祝活动以及新婚闹洞房等喜庆日子,都很盛行。几乎每个村落的老人都会说车鼓弄,三步进,三步退,弄过来又扭过去。
5、博饼(跋饼):是起源于厦门的中秋传统活动随之传播至闽南地区,始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6、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
闽南彩礼和嫁妆?
据新闻的统计,我们闽南的彩礼已经平均30万以上了,所以很多人吐槽不敢娶我们闽南的姑娘了……
但其实这个很大的误解,你只看到高额的彩礼,没看到后面大把的嫁妆等着你!
我们打个比方,如果彩礼30万,闽南大部分的家庭都会把这30万当嫁妆带过去,甚至还有一大部分会按家庭经济状况给女儿添妆,再补10万、20万甚至更多……,有些家庭富裕的家庭还会陪嫁车子,房子,以及数量不计的各类黄金首饰……
闽南人为什么要进香?
闽南人进香是出于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原因。因为闽南地区的居民普遍信奉道教和佛教,而进香是这两个宗教的重要活动之一。在这里,进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统,代表着人们的敬祷心和对祖先的感恩之情。闽南一带的香火文化非常盛行,许多寺庙或神龛也是游客热门景点之一。来这里进香不仅可以感受地区的宗教文化,更可以了解到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因此,闽南人进香既是信仰和敬畏的体现,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