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团建,西游记最后一难观音为何放在通天河

2023-03-15 06:48:03 46阅读

100人团建,西游记最后一难观音为何放在通天河?

《西游记》中的通天河,确实是个值得琢磨的地方。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每一处,遭遇的每个妖王,都是神仙大佬们预先设置的一个陷阱,是考验取经人用的。而通天河,这一个地方,等于是前后被设置了两道障碍,这是它的独特之处。

根据观音菩萨亲口所说,通天河又是九九归真的最后一难,是不可避免,不能通融的。前后两难联系到一起,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那个通天河里的一只神秘的老鼋,老乌龟。通天河是他的老宅水府,他在这里已经修炼了整整一千三百年。

100人团建,西游记最后一难观音为何放在通天河

按照惯例,取经人所遇的各种妖魔鬼怪,都是神佛两界各种大佬有意安排的,要么是坐骑,要么是宠物,要么就是童子、家眷。这个设定的时间范围,也都是在孙悟空被如来佛祖镇压到五行山下,这500年时间里的事情。呆在地面时间最长久的,就是狮驼岭三魔,青狮精、白象精和金翅大鹏雕,其他不过三年五载,十年八载,时间很短。

而这个老鼋,他在通天河里至少呆了1300年,而且,他既不属于天庭,又不归属西天。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他的野生状态上看,他都不属于当时联手的玉帝和如来两方人手。换言之,我们可以认定,老鼋属于妥妥的第三方势力,独立于天庭和西方之外。

从观音菩萨的口吻,和九九八十一难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通天河老鼋又是一个注定不能绕过的弯。也就是说,虽然西天取经计划是西方佛来如来作为老伴拍板决定,并获得了天庭的默许,和三清道祖太上老君的支持,这并不能完全决定取经计划的成败。

而老鼋,或者说他背后的神秘高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决定者。

什么?西天取经计划,除了天庭和西天,还有第三方势力的介入?而且,这个第三方力量还能最终决定取经计划的成与败?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长公子你这样说,有什么依据吗?

好,我们就从通天河和这个神秘的老鼋入手,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通天者,通天教主也,菩提祖师也。

第一、通天河与神秘的老鼋:菩提祖师、通天教主与龟灵圣母。

八百里通天河,一望无垠,看不到边。用天蓬元帅猪八戒的话说,就是,连他统辖的天河都没怎么宽。

这条河流为什么会被命名为通天河呢?

首先,显然不是灵感大王化作金鱼精下界作妖时候起的名字。灵感大王从珞珈山紫竹林潮音洞的莲花池里溜出来不过才区区9天,也就是地上的九年时间。而陈家庄则早已存在不知道多少年了,通天河也是如此。

灵感大王到此,占据通天河,属于鸠占鹊巢。通天河真正的主人,就是这个老鼋,一只巨大的老乌龟。

(一)通天河与通天教主、菩提祖师。

种种迹象表明,《西游记》中的神秘大佬菩提祖师,正是《封神演义》中的截教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石猴也收留,这正是他的一贯秉性使然。难怪被某些自命清高的阐教大佬明里暗里戳脊梁骨,骂做是什么人都收,截教全是些“披毛戴角、湿生卵化”的“畜生”。他点化高徒孙悟空大闹天宫,找玉帝的麻烦,正是他对封神大战背后主导者昊天的一种不满和报复。

通天河,正是菩提祖师,也就是通天教主做的一个局,这条河,因此就以他的名字做代号,是为“通天河”。

通天教主设此布局,究竟意欲何为呢?

(二)老鼋与龟灵圣母。

原来,通天河的老鼋,就是封神大战中的截教碧游宫门下,通天教主的四大亲传弟子之一的龟灵圣母。

龟灵圣母的原形,就是一只大乌龟。

根源出处号帮泥,水底增光独显威。世隐能知天地性,灵惺偏晓鬼神机。藏身一缩无头尾,展足能行即自飞。——《封神演义》

作为一只上古神兽,龟灵圣母曾经辅佐过伏羲氏演习先天八卦,辅助过仓颉造字,并在炎帝时期修成大道。

万仙阵之战,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有心收了金灵圣母,做“有缘人”,去西方八德池同修三乘佛法。不成想,白莲童子放出来的蚊道人吸干了龟灵圣母的血。

万仙阵后,通天教主惨败,一败涂地,惨不忍睹。碧游宫门下万千金仙被杀的杀,收的收,只剩余二三百小仙。通天教主被鸿钧老祖保护,带走,截教彻底覆灭,不复存在。通天教主曾经说过一句狠话——不如重立地水火风,换个世界,重新来过。可见,他的执念是很深的——他一定会卷土重来。

龟灵圣母被吸干血,并没有上封神榜,她究竟哪里去了呢?奥妙就在这里。

原来,通天教主改头换面,自称菩提祖师,在西牛贺洲重新安家落户,扎稳了脚跟。然后,他再次收拢了龟灵圣母的元神,用了整整三百年时间,把龟灵圣母炼化出了一个神兽形象,这就是通天河老鼋的真实身份和由来。

连太乙真人这样的阐教二代弟子都可以给只剩一缕魂魄的哪吒按个莲花身,作为先天圣人的通天教主自然就更不在话下,对他来说,算不上什么大神通,小意思。

300年后,这个时间点,正是周平王东迁的那个年头,“平王东迁周德衰。”此时此刻,通天教主点化的龟灵圣母——通天河老鼋横空出世了。

第二、通天教主与通天河老鼋的设定:菩提祖师才是取经计划最终一锤定音的终极大佬。

作为通天教主化身的菩提祖师,他在西牛贺洲,如来佛祖的眼皮子底下,搞了个山头,就是所谓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处处都显示了力压西方教一头的意思。诸天神佛,各种大佬为什么连气都不带喘的?因为,菩提祖师这座山头,正是诛仙四剑所化,攻击性不说,防御性极强,没人拿他怎么样。

以前有过四圣围殴,这个时候,可就不能同日而语了。很有可能,对封神大战和昊天极度不满的鸿钧老祖,又另外传授了菩提祖师更高的神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摸不清菩提祖师当前实力的情况下,各位大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断然不会跟他发生正面冲突。

(一)观音菩萨、金鱼精与老鼋。

金鱼精化作灵感大王,下界作妖,在通天河里兴风作浪,自然是观音菩萨的指使,这也是凑数八十一难的使命所在,说到底,就是一个必须执行的任务。这一点,就是菩萨本尊也没得选择。

灵感大王占据了通天河,祸害老乡陈家庄的童男童女。

灵感大王的水下功夫,猪八戒+沙悟净+孙悟空,包括西海龙王三太子小白龙,都是领教过的,干不过。如此犀利的灵感大王,他是怎么对待通天河水府的老鼋的呢?

不好意思,驱赶而已,鸠占鹊巢,拿老鼋的府邸做了自己的巢穴,仅此而已。并没有对老鼋痛下杀手,赶尽杀绝。金鱼精很清楚,他不过是奉命来完成一个主人交代给的任务,观音菩萨特意嘱咐过了,这个老鼋惹不起,虽然老鼋仅仅在通天河修炼了1300年,还没修成人形,也没什么大能耐。可是,她原本就是碧游宫截教龟灵圣母,她背后的高人通天教主,菩提祖师,曾经的慈航道人,现在的观音菩萨还真惹不起。就是得罪如来,她也断然不会去冒犯菩提祖师。

任务而已,不得已而为之。不好意思,知道轻重。

(二)死的去,活的住。

鱼篮观音收走金鱼精,说了句——“死的去,活的住”。结果,金鱼精跳进了鱼篮,通天河中灵感大王的帮凶,各种鱼精虾怪就死翘翘了。

老鼋,龟灵圣母,她并没有进观音的鱼篮,也没挂掉呀!

因为,观音菩萨原本就管不着人家,她没那个权限,也没那个胆子,去针对通天河老鼋。

(三)老鼋问径:投石问路与警示如来。

唐僧师徒四人是怎么过的通天河呢?老鼋驮的。

然后,通天河老鼋就向取经团带队人唐长老提了个不请之请,她主动提出来个问题,请唐僧帮忙,跟西天佛祖如来问问,她在通天河修炼了整整1300年,什么时候可以修成正果。唐僧也一口应承了,拍胸脯打包票,小事情,包了。

老鼋此举,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呢?

1、其他人不管用,驮不了取经人渡河,陈家庄那群人就更不行了。只有她,可以。换言之,只有老鼋可以帮他们渡河,只有得到通天教主,菩提祖师的许可,取经人才能继续前行。

2、菩提祖师叫如来座下二弟子金蝉子给如来带个话,不要忘了,你如来也曾经是我通天教主的大弟子多宝道人。所谓取经计划,尽管是天庭和西天联手,有三清道祖备案,情有可原。但是,不要做过头了。我倒要看看,你会给我的爱徒孙悟空什么样的待遇。老鼋明着是问自己的前途,实际是警示如来,看他这个佛祖能拿孙悟空怎么样,给不给老师面子。

(四)神佛落水与经书残缺:菩提祖师才是取经计划的终极拍板决定者。

取经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灵山,取得三藏真经,如来佛祖亲自发嘉奖令,唐僧师徒连带白龙马五人成佛成圣成罗汉。这就算完了吗?并没有。

当这哥几个高高兴兴满载而归,到达通天河边的时候,负责整个取经计划的观音菩萨冷不丁放大招,急速派遣金刚罗汉前去追截取经人。一阵狂风,把取经人打落云朵,掉下通天河。

观音菩萨的原话是,取经团没凑够九九八十一难,满打满算,少了一难。

这话就奇怪了,不经推敲。作为取经计划的直接负责人,作为幕后老板的如来都敕封了唐长老一行,观音菩萨居然说还少一难,出了大纰漏。这话,谁信呢!

这就是观音菩萨与如来佛祖,慈航道人与多宝道人,这两位跟菩提祖师,跟通天教主的一种周旋。取经计划事关重大,直接关系到佛法东渡东土大唐,关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未来,是必须要认真完成的。同时,西天也要给足菩提祖师的面子,不能得罪他老人家。

作为菩提祖师曾经的弟子,如来佛祖既不愿意得罪老师,又不方便直接说,还得顾及佛祖的面子,所以,他只好打马虎眼,管他够不够八十一难,先给石锤了。同时,给孙悟空安排了斗战胜佛这样的位子,也算是西天最好的待遇了。

然后呢,观音菩萨来收尾,把最后一难,这个终极决定权,放给菩提祖师。这样,算是最好的办法了。

最后,老鼋,也就是龟灵圣母,送了取经人最后一程,连人带马,把他们抛进了通天河。

金蝉子有没有问佛祖呢?答案是,真问了,可惜,他的佛祖没反应,不能够回答,其中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晒经书。残缺。这就是取经计划实施最后的结果。饶是天庭和西天联手,也得过菩提祖师这道门槛。

菩提祖师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取经可以完成,孙悟空也可以成佛成圣,不过,这个计划不可能完全如你们所愿,得留点空白。

当然,我们揣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意思,他设定的这个神秘大佬菩提祖师,应该就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取经人在寻觅一套《心经》,王阳明有一套“心学”。心学虽然以儒学示人,实际则是王阳明参悟佛道儒三家的成果与结晶。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指的无非就是一个“心”字,心外无物,格物是手段,是皮相,一切光明都在人的本我内心,无需外求。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龙场悟道。王阳明最终悟道,成就心学,是在他一生中最为艰难的至暗时刻,是在一座山洞里完成的。他叫人打造了一副石椁,自己躺进去,在冰冷的石椁中,悟出了心即理的心学精髓,开创了寻求光明的一条道路。

——美猴王是一只天产石猴,王阳明何尝不是呢!

通天河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河中的那只老鼋,老鼋就是碧游宫门下的龟灵圣母。通天教主化身的菩提祖师,亲手点化老鼋,把她安排在通天河里,意味深长。取西天取经计划,虽然是道祖太上老君和佛祖如来联手制定,等于是天庭和西天两界的联手杰作,但是,最终,还得过菩提祖师这到门槛。去,得老鼋驮过去,回,得老鼋送回来。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智慧团建学社衔接率?

这个指的是学校的团组织中的学生毕业后没有升入相应的更高的学校走上社会以后,组织关系转出到村、社区或工作单位的完成率。要求是百分百完成,也就是学社衔接率要达到百分之百。

是管理问题还是员工问题?

【职场逗伴匠】的理解:

无论你身处哪种类型的公司,所谓的员工积极性不高,都是一个职场“现象级行为”。

在公司上班的每个员工都慷慨激昂、发奋干活,不过是理想化的工作场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差异化想法,而正是这些想法,影响其外在行为的表现,并通过工作中的种种表现反应出来。

我的观点如下:

在职场,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就像一座冰山所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大多数人只是看得到的外在问题一角。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要解析水面以下尚未暴露出的巨大部分,那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那作为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到底是管理的问题,还是员工的问题?我认为,抓住“需求模式”才是主线。在公司里,有三个方面的需求是要时刻关注的,员工需求→管理需求→企业需求。

第一,员工需求:你得知道眼前这位员工的核心关注点在哪里?

身在职场上班,无论你在公司的岗位工种或职位高低,其中有个根本点:

就是人们都是通过自己的专业劳动付出,来获得回报收入(价值认可)。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本简单的生存之道。

因此,人们就在日复一日中不断工作劳动,时间一久,工作环境熟悉了、同事之间相处熟悉了、工作内容熟悉了、办公技巧熟悉了、沟通方式熟悉,当周围的一切都变成自己所熟悉的,于是主动性或许就慢慢差一点了。

最终,就变为人们口中的积极性差了。

有种说法叫做“破窗效应”,所表达的意思就与之类似。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曾经做了实验,找了两辆一样的车子。

把一辆停在某个中产阶级社区,把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社区。

停在相对杂乱社区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

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

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个大洞。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以这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管理的感觉,在这种混乱的的环境里,相关的不良事件就很容易发生。

同理,公司职员的积极性并非一开始就差,留心观察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过程。

简单说,对过程的观察,就是在把握员工的职业动机。

【重点】

总体来看,需要思考回答下述问题:

①我做这个岗位能拿多少工资?

②我在这里有怎样的职业发展路径?

③我能否胜任这个工作,有没有难度?

④我初步打算把手上这份工作做多久?

⑤我在这里所做的事,有没有价值存在感?

⑥我身边的这些同事与领导,能不能好好相处?

你要知道员工在这里上班,所关心的要点在哪里。

只有对员工的工作动机心知肚明,让能有效调动或把握他们的行为积极性。

【小结】

员工的状态不对,积极性变差,我们先要站在员工的立场进行思考。为什么他会出现这类行为表现?这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彼此具备“敏感性”,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早点找回员工的工作状态。将心比心,不是光在嘴上说,要结合实际去发现。第二,管理需求:你将用怎样的的方式方法,有序匹配员工的需求点?

当你知道了员工真正关心的是什么之后,同时你在公司里处于管理者的角色,那么你就能运用更灵活的管理方式,去进行匹配与满足,完成工作绩效。

要知道,你越是想管理好员工,通常这个员工越管理得不好。

你越是顺其自然,把握规律,这个员工反而容易顺从,得到人心。

在公司里,大家的工作情绪与状态是容易受到文化氛围的影响的。当每一次努力付出,多少都会得到领导的认同,并且最好是即时奖赏,那么他们就会形成正反馈。在后续的工作中,保持这种积极性,反之亦然。

例如,不少管理者对新人的过于表现喜欢“打压”。

公司有位部门经理,新招了一位下属A。

刚好公司需要举办一场联谊活动,需要这个部门的新下属A参与其中。

在活动策划时,大家都在现场征集好的创意点子,这时下属A很有状态地提出了自己的两点看法,说的有理有据,有一个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但是,当时下属A的直属部门经理也在场,只见其面露不悦,眉头紧皱。

我似乎读懂了些什么,估计领导对下属A的行为表示不满,看上去对这位新下属在公司的公开场合,随意指点江山的行为,不太高兴。

见此情形,我猜这个新人“前途堪忧”。

果不其然,又过了两个月的一次公司会议,没有见到她的身影,据说已经离职了。

要知道,企业里不是每一位管理者都有开阔的心胸,狭隘者也常伴左右。试想一下,在这类工作氛围又谈何工作积极性,大家的工作开展状态可想而知。

在某个部门里的工作氛围与节奏,就是部门经理所塑造出来的。

这其中也会透出他自己的行为爱好与处事风格,多数部门职员都能够识别出来并执行。

优秀的管理者,明白塑造正向职场氛围而非个人喜爱。

卓越的管理者,善于角色氛围让员工融入团队,各抒己长。

【参考】

英国组织行为学家梅雷德斯·贝尔宾博士把团队角色分为九类:

①创新者②资源发掘者③协调者

④塑造者⑤监督评估者⑥合作者

⑦执行者⑧专长者 ⑨完成者

一个团队的良没发展,离不开各种类型的人才互补,工作角色也是如此。

人都有其所短,想要有其所长。

作为团队管理人员,对自己的下属个性特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能精准拿捏每一个人的长短,这是一项职场管理必备的软实力。

如此一来在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方面,你就能摆正员工的位置与角色分配。每位员工在部门里存在的意义,他的工作能力,能为部门解决什么问题,能为公司的发展承担什么样的职责。

因此,管理者的角色匹配,决定了员工的团队融入度,也在影响其工作的主观积极性。

【方法】

如何有效匹配角色,调动员工积极性?

方向(1)你的下属们,本身的工作职责是否清晰?简单说,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都应该做的事情,有没有框架(标准)?

方向(2)当下属执行某一件事情时,做了会怎样?做好了会怎样?根本就没做,又会怎样?得有一套说法,在事前就广而告之,而不是没有任何的参照依据。

方向(3)要做好工作的过程控制,不是布置好一件事情就坐等结果。

人是天生有惰性的,工作中更是如此。作为管理者,交待好任务后,要把握内容的关键节点,管理好过程,结果才回如你所愿。

记住一句话,员工不会做你想做的事情,只会做你检查的事情。

【小结】

员工积极性的高低,深受直属领导的影响。去识别每个人的特质,以终为始,在团队中塑造出一种价值创造与成就感的氛围,大家的状态才回慢慢显现出来。去倾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这才是正确的团队引导方式。第三,企业需求:从公司的发展与文化来看,需要员工如何正确表现?

所谓时势造英雄,身处何种环境,能对人的成长发展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过去如此,现在也是一样。

尤其是职场,每个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其文化与价值观都不太一样。

有人说公司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老板就是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其实,你看看自己所处的公司,再看看周围不同类型的企业,就文化而言有其一定的道理。

【看阶段】

起步期:有当担。

公司刚刚创立,组织架构都不健全,人员很多都是身兼数职,凡是都需要亲力亲为,在这类公司付出是必然的,但是只要你沉下心来,的确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的是专业技术层面的,也有的是做人做事层面的,这是难得的机会,就像习武之人,想成为高手,基础越扎实未来才会越厉害。

发展期:有专长。

这个阶段的公司,处于风口浪尖上,行业选的好加上前期的沉淀坚持,公司处在稳步成长期。这时候就告别了刚起步的无序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章制度,各部门也会形成一套工作流程与岗位职责。员工有了一定的执行参照标准,能够有方向的去做事情。

成熟期:有风格。

此时公司处在鼎盛时期,甚至在行业内都是有口皆碑的标杆。

企业方方面面的系统已经很健全,在这类环境里工作,更多只需要按部就班做事就好,时间久了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要做好自己的成长规划,别混日子,时间是资产也是负债,就看我们如何来运用。

衰退期:有远见。

你会发现周围的同事,每天都是做一天算一天,根本谈不上什么积极主动。

或许是行业发展的变化,或许是经营层面的原因,你会明显感觉到在公司里上班,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很漫长甚至是煎熬。如果你还年轻,建议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人这辈子宝贵的能做事的黄金期就那些年,别去虚度挥霍了。

该转身离开,就别犹豫太久。

举两个例子:

例一,比方说企业加班,在深圳有家公司,5点半下班,6点半有公司班车,没人逼你加班。但是为了能体面的坐着一人一座的大巴回家,大家都愿意主动流下来加班一小时。6点半准备回家的时候,就会想起一条制度:八点钟有工作餐:样多,管饱,有水果。于是为了不回家做饭,吃了工作餐在走呗。8点半吃完准备回家的时候,又想起另一条制度:10点钟以后下班打车报销,于是,那就再加班两个小时呗。

这个公司特人性,从不逼着员工加班。

干到十点,打车回家,这个公司叫腾讯。

例二,谈谈自己职场中的经历,早期入职一家公司。

虽然在那个岗位上已经算是有相当经验的,但当时作为新人必须从头开始。

一点点去学习熟悉摸索,试用期三个月,身为新人当然要好好表现,体现出自己的岗位胜任力。入职第16天,突然接到工作指派上岗开工,好在基本功扎实,顺利的完成了工作内容。

公司相关工作的部门开会,主动去帮忙布场摆放,会议结束后,默默协助收场。

每周六上午,都主动向领导汇报这一周的工作进度,完成情况与碰到的问题。

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结果自己顺利转正。

但是,很明显的一点,入职半年以后个人明显感觉到积极性有所下降。

那时候,无论是同事关系、工作内容流程、上下级衔接都基本熟悉,每天逐渐开始重复

同样的内容,重复相似的动作。

比方说,转正后,自己劳心费力总结设计各类新主题PPT课件共计10个,似乎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或赞许,感觉付出的价值感太低。

话说回来,上班其实都有具体的工作要开展,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对应的课程开发设计,里面更多的内容课程都是深夜在家默默思考而来,PPT完结定版后,一看时间都凌晨两三点了,才关灯睡觉。

因此,如果员工的积极性不高,通常跟直属领导的认可或行动反馈有莫大的关系。

公司里,大多数员工的心凉,不过是在一次次努力后不得已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正视和回报。

【提示】

从公司的角度,影响员工积极性的事情:

a.毫无征兆,每次都在快下班的时候召集大家开会。

b.某一件工作事物,对不同下属有区别对待,不透明。

c.领导总是高高在上,摆架子,很少跟大家闲聊。

d.对员工缺乏认同鼓励,做对了正常,做错了就批评。

e.布置工作后只要结果,无法为员工提供参考指导建议。

【小结】

想在职场发展的顺畅,要学会自我分析。目前你身处怎样的企业里,老板的风格与文化价值观是怎样?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识大体之人,才是王道。选择不对,很多时候真的会努力白费。总结

工作中,一件事情的影响因素是多维度的,员工积极性也是如此。

关于工作主动性,以上内容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分享:

1 员工需求:你得知道眼前这位员工的核心关注点在哪里?

2 管理需求:你将用怎样的的方式方法,有序匹配员工的需求点?

3 企业需求:从公司的发展与文化来看,需要员工如何正确表现?

愿我们一起,积极之心常怀,用心成就精彩未来!

上述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共勉!

END-

关注【职场逗伴匠】,每次学一招,职场没烦恼。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赞、评论、转发就是最好的支持。

逗趣职场每一面,伴随你我每一天,匠心传道每一言。

我是职场逗伴匠,一个跑马拉松的知识手艺人,助力职场人的自我效能提升。

【作者简介】职场逗伴匠,“我是好讲师大赛”全国50强 / 美国ACI认证职业讲师 /青云计划获奖者/ 今日头条&悟空问答 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 / 职业生涯规划师 / 自我效能管理达人/ 专栏原创作家 / 5:00早起倡导者 / 马拉松跑手 / 读书控 / 旅行生活践行者 / 视觉手绘族

公司部门领导号召聚餐?

这是很不合理的做法。讲一下个人经历:16年我回到省内工作,这份工作是我的第二份工作。公司连领导算上只有三人。公司位于学校产业园,那领导是个老师,经常吃饭都是一块去吃。

起先觉得在一块吃饭没事,也可以聊聊工作之类的。一般中午都会在学校食堂吃,偶尔他忘带卡我都会替他刷。

日子久了,给他刷了很多次,领导基本就没帮我刷过饭卡。除了学校食堂,我们还经常去学校下边的路上去吃饭,那里也是学校周围特色饭街。由于个人脸皮比较薄,出去吃饭那老师总是拖得不掏钱,我说:“那我请你吃饭”,他把钱包利索的一收说“行”。

一次两次还可以,经常这样我就新生怨气。一个月给我可怜的3000,到月末才发2500。工作项目都是我一个人做,他却永远在和你讲梦想,用他画的饼钓着你。

后来,我就不再认真工作,开始着手去下家公司。

其中来了个同事,我两个就一起吃饭,我们经常避开他,不愿意和他一起吃饭。

个人认为,这样的领导是得罪人的,作为一个领导,提出想法,不说清楚,让大家不清楚,一起买单是很不好的。愿意的事花多少钱都愿意,不愿意的事一分都会计较半天。怨恨由此而生,工作开始懈怠。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是建设团队第一?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非常乐意跟您聊聊。个人认为,目前国内的公司或者企业无外乎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生存问题,就是说公司目前所处的境地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再不做出改变将会倒闭。第二个是发现问题,也就是公司的经营状况还可以,赚点钱,但我还想赚更多,做更大的生意,占领更多的市场。

我想知道的是您的公司目前所处的位置属于第一还是第二?如果是第一个,那就要先考虑活下来,再考虑怎么才能活的好。如果您的公司处于第二种情况,那还可以暂时考虑团队的建设。不过有一点是恒古不变的,做生意一定要赚钱,这个赚钱分为两种情况,第一个是赚眼前的小钱快钱,另一个情况是放长线钓大鱼,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当公司的利益和团队建设发生冲突,那一定是团队出了问题,保障公司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有所启发,再会。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