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女方结婚风俗,在益阳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2023-12-01 03:11:05 31阅读

湖南娄底女方结婚风俗,在益阳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团年饭:每逢除夕晚上,全家要团聚一起共进晚餐,俗称“团年饭”。饭菜非常丰盛,有大鱼大肉做成各种美食菜肴,一家人相互敬酒,妇女和小孩也要喝一点酒,表示全家欢乐。米饭大多用木甑蒸制,寓意口粮丰足,酒和饭菜都要有余有剩,表示来年吉利,丰衣足食。

荠菜蛋:农历每年三月初三日,民间大都用地菜子煮鸡蛋,加放红糖,每人吃一个或三个(成单)鸡蛋,即是赏青,又可滋补身体。地菜子是荠菜的俗称,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索以及蛋白质、钙、磷、铁多种元素,性凉。

湖南娄底女方结婚风俗,在益阳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立夏蛋:民间每逢立夏,各户有吃煮鸡蛋和米它子的习俗,米它子俗称“干它子”,用米浆煮干炒熟,捏成球形它子,形若汤圆,用猪油或腊肉炸油放汤,将干它子再煮开,每人吃一至两碗。相传立夏吃了团鸡蛋和干它子能强身健骨,行动有劲。俗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立夏吃它,石头都踩破”之说。

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烧包节”或“鬼节”。旧俗自农历七月初一起,即有人陆续鸣炮燃烛,迎接先祖亡灵归来,十三日至十四日晚,则封纸钱焚包。在某些山乡,还有人捐资于寺观举行“孟兰会”,以3至5日,进行蒙山、放焰、放河灯等活动,为孤魂野鬼超度。

重阳节 :指农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民间有游山登高之习。境内以会龙山、碧云峰及浮邱山等处游人最多。此节令前后,多有大风,因此农村向有“年年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之说。

扩展资料

益阳,别名“银城”、“丽都”,“羽毛球之乡”,为湖南省地级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洞庭湖南岸,地处湖南省北部,居雪峰山的东端及其余脉带,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3+5城市群之一,先后获得省级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自古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

益阳地理坐标为北纬27°58ˊ38″至29°31ˊ42″、东经110°43ˊ02″至112°55`48″,东西最长距离217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73公里, 从地图上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威踞于湖南省中北部。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西和西南与本省常德市、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毗邻,东和东南紧靠岳阳市和省会长沙市。桃花江核电站位于益阳市西部、资水上游40公里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益阳

你们当地都有什么习俗?

每年的5月5号左右当太阳到达黄金45度时,就被称为立夏节气。立夏代表着正式告别春天迎接夏天。立夏也是人们比较容易生病感冒的时期,俗话说“千补万补,不如立夏一补”,所以我们在立夏时期吃东西也是要有点讲究的,应该以清淡低盐低脂,多摄入粗纤维和维生素为主。在立夏这一天,我国各地都会有不同的习俗和传统的节气美食,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一起看看都有哪些节气美食呢。

1.麦蚕宝宝

麦蚕宝宝又叫青麦团,它不是蚕做的,而是将还未成熟的青麦穗捣碎然后把带壳的麦粒放到锅中炒熟再去壳放进石磨里磨成粉末,最后和白砂糖混合制作成像蚕宝宝一样的条状青麦团,所以才被称之为麦蚕。它是上海郊县和江苏启东,海门那一带的传统立夏美食。

2.光饼

光饼是用面粉加盐和成面团制成饼胚烘烤而成的,它的吃法也有很多。像福安,周宁等地区是将光饼泡入水中再加工成菜品,而蕉城,福鼎等地则是把光饼切开夹上肉和菜一起吃。

3.立夏蛋

立夏蛋是用核桃壳或者茶叶蛋煮熟的鸡蛋,过去的人们认为立夏节气吃蛋能够强身健体,当地的孩子们都喜欢用彩色的绳子编成口袋把煮熟的鸡蛋放进去挂在胸前,传说这样可以保佑孩子们不得夏热病。它是江南一带的习俗。

4.立夏饭

立夏饭是用胡萝卜,咸肉丁,香菇丁,蚕豆,豌豆,雷笋,苋菜等一些食材做成的饭,它有着五谷丰登的寓意。所谓吃立夏饭也寄予了人们希望一年到头都健健康康的美好愿景。它是宁波一带的习俗。

4.立夏粥

立夏粥是用大米,瘦肉,粉丝,红枣,干笋,豌豆,豆芽,糯米,猪杂等十来种食材一起熬制而成的,一到立夏湖南耒阳大街小巷都能闻到浓香四溢的粥香。

5.立夏茶

立夏茶也叫七家茶,立夏之时也是新茶上市之时,当地妇女们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

据说喝了立夏茶就能防止疰夏,让人们健康度夏。它是江浙一带的习俗。

6.立夏果

立夏果又叫立夏馃。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一大锅立夏馃来吃。立夏馃是用大米和糯米蒸熟捣成泥,搓成小丸子,再加入瘦肉、香菇、木耳、墨鱼、竹笋、虾米等一起煮,也可以称它为立夏羹。据说煮立夏馃的辅料食材越多来年春收就越丰富!它是江西弋阳一带的习俗。

7.尝三鲜

尝三鲜分三种,分别是地三鲜,水三鲜和树三鲜。地三鲜包括黄瓜,苋菜和蚕豆;水三鲜包括河豚、鲥鱼和螺蛳;树三鲜包括琵琶,杏子和樱桃。它是无锡一带一直以来的习俗。

8.见三新

见三新是指青梅,樱桃和麦子,当地人们先用这三新祭祖,然后再自己吃掉。它是苏州一带的习俗。

这么多立夏传统美食你对哪个最感兴趣呢?留言告诉我吧!

湖南文化类型?

南传统特色文化

你都知道吗?

湘 剧

湘剧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湘 绣

湘绣与苏绣、蜀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传统上有72种针法。分平绣类、织绣类、网绣类、纽绣、结绣类五大类还有后来不断发展完善的鬅毛针以及乱针绣等针法。湘绣擅长以丝绒线绣花,绣品绒面的花型具有真实感,曾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花鼓戏

花鼓戏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其中虽属“湖南花鼓戏”最为著名。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脍炙人口,一直为人们传唱的湖南花鼓戏经典代表剧目如《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等实为代表湖南花鼓戏的长沙花鼓戏中的剧目。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明快、活泼。

湖南长鼓舞

湖南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宝庆竹刻

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为一体的艺术品,包括“竹青雕刻”、“翻簧竹刻”、“竹根雕刻”、“竹简书刻”等。宝庆竹刻的珍贵,在于雕工的细腻与工艺的复杂,雕刻一个花瓶,有30多道工序,包含上万个动作。宝庆竹刻的历代大师们擅长于将自己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与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中国古典书画的意境融会贯通。

侗 锦

侗锦,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侗族女性通过母女和近亲代代相传的纯手工艺品。侗锦最早可溯春秋战国时代,现已成为展示中国“女织”文化的活化石!侗锦的制造过程工艺极为复杂,是要经过十多道工序,而且都是手工操作。

侗锦图案多为几何形、棱形、四方形、圆形、三角形,以鸟、兽、虫、鱼、花、人、楼等为主体,用概括、抽象和夸张的手法构图,结构精密严谨,图案精美雅致。

打铁水

株洲攸县“打铁水”起源于明末清初,鼎盛于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已跨越了三百多年的历史。项目的神奇之处在于“打铁水”者能用手掌直接接触1500℃以上的铁水打出铁花,铁水抛上空中时就像天女散花,散落地上时就像泼金撒银。

湖南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以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现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改编的新版摆手舞,更易于学习和传承!

新化山歌

新化山歌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民间的民歌。新化山歌,其内容广泛、调式古老、风格独特、音韵简朴、结构多变,音乐特色鲜明,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说唱风味很浓!

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产地在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隆回滩头镇。滩头年画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

滩头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从手工造纸到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在全国年画制作中极为鲜见。

花瑶挑花

花瑶挑花是湖南省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瑶族因女子筒裙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而被人称为“花瑶”。花瑶挑花工艺独具一格,花瑶挑花以藏青色或白色的土布和各色丝纱线材料,在挑绣时,挑花艺人不用描绘设计,也不用模具做刺绣架,只是遵循土布的经纬徒手挑制。花瑶挑花工艺非常精致,整件挑花画面黑白分明,疏密有致,动静相济,色彩对比鲜明,“远看颜色近看花”,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醴陵釉下五彩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始于秦汉、发于唐宋、盛于清朝,新中国成立后多用于国宾礼品瓷和国家领导人生活用瓷,更被誉为“国瓷”。淡、雅是它最突出的特点。釉下五彩瓷是釉下青花、釉里红等多种陶瓷的集大成者,突破了千百年来釉下单一彩瓷、以及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江永女书

江永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妇女专用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以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习俗。女书作品一般为七言诗体唱本,内容多以诉苦为主,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苦情文学。

这些作品被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同时妇女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这种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

湖南娄底为什么凌晨吃年夜饭?

这是习俗传承。随着时代的进步,娄底市的涟源,新化,冷江,包括安化一些地方凌晨吃年夜饭的习俗现在晚了许多,不像过去那样模黑(夜间3.4点钟)早早地吃年夜饭了。

至于为什么?说法也不一样,既然是习俗就觉得这个时间段最好,也有说是为了躲债,有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让愿意传承的人们继续下去吧!

湖南人的风俗习惯?

湖南人风俗习惯和广大北方汉人习俗相近,有相同的节日和庆祝方式,只是略有差别

正月初一儿子给父母拜年,给邻里拜年,吃印子粑粑(舂的糯米粉做的有印有图案的好看又好吃的,烤着吃,煎着吃都可以。

正月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

正月初五破五,就没那么严慬比较随便些了。

十五元宵节,吃汤圆,赏灯,灯都开着。舞龙,舞狮子,从初一至十五龙灯狮子热闹非凡。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吃了不生疮。四日立夏吃‘’光团公‘’(大米粉作的小丸子,说‘’立夏吃碗光,岩头股踩条坑‘’(强劲有为)。五月初五瑞午节,包棕子,挂艾蒿,煎艾蒿水洗澡。送粽子去岳父家。六月早稻快熟时‘’尝新‘’挺热闹,尤于过年一样。七月初七有乞巧的孩子拜乡间小桥为亲娘的,谓之桥亲娘,如此小孩能茁壮成长。七月十一开始中元节(七月半),十一晚上接祖公祖婆下来(已故的先人)至十四晚送上去,其间天天烧纸钱供饭,礼恭毕敬地一日三餐,十四晚上特隆重,多烧纸钱,饭菜丰满。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吃糯米粑粑,用桐子叶或芭蕉叶包着蒸,清香,香喷喷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隆重,家家户户大扫除。小年后开始舂糍粑(印子粑粑),杀年猪,炸豆腐。大年三十举家团圆,可早晨也可中午吃团圆饭,先放爆竹(鞭炮),供祖先饭。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