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客家人结婚风俗,惠东人是讲广东话的吗?

2023-11-28 17:11:06 30阅读

惠东客家人结婚风俗,惠东人是讲广东话的吗?

粤语因是在广东省内使用,所以又被人们称为 “ 广东话 ”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粤语在广东的使用范围,仅局限于东至惠州的惠东县一带,西至湛江,北至韶关地区的范围。惠东县以东人们讲的是客家话(潮汕地区讲潮汕话)。而在广东与湖南、江西交界的几个县,人们讲的也是一种类似接近客家话的方言。

倒反在广西的梧州到桂平的地区,和南部沿海的北海一带,当地人讲的是粤语。所以把粤语称为广东话并不恰当。其实在粤语族群,民间对这种语言的称呼为 “ 白话 ” ,以别于当时读书所用的文言文。

惠东客家人结婚风俗,惠东人是讲广东话的吗?

这是老百姓对自己所讲语言的称呼,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对粤语最恰当的表述。至于粤语在岭南地区的起源,也有多方争论。

一说在省府广州,另一说在肇庆古端州。我较支持后一种说法。广东人一般都知道,佛山的历史要长于广州,是先有佛山,后才有广州城(广州当时还叫番禺)。而肇庆(端州)的历史,并不亚于佛山。所以支持粤语起于广州说法的人根本就是颠倒了历史的前后秩序。

只不过随着后来广州城的发展,粤语在广州通过省城的影响力,得以发扬扩大而已。

也因此一部分人把粤语称之为 “ 广州话 ” 。

外省的人往往分不清广东话和广州话的区别,认为都是一样。其实两者之间存在口音的差别,会听的人一听就分得出来。

珠三角内人们所讲的广东话口音、用词差别不大(城镇之间),出了珠三角,差别就很明显了。

如在粤西的湛江、茂名一带,人们说 “ 我不去 ” 不是象珠三角人那样说 “ 我唔去 ” ,而是说 “ 我无去 ” 。

这就混淆了 “ 没有 ”和“不” 的用法。

这可以说是粤语的一个变种。粤语圈以广州为中心向四周围(尤其是向西)作半径扩展,离这个中心越远,粤语的发音、用词差异就越大。

珠三角的人出到其他粤语圈地方去,未必能听很明白当地人所讲的粤语(尤其是广西北海一带,我敢说广州人去到那里绝对听不懂当地人说的话)。奇怪的是广西的梧州,人们所讲的粤语却与广州话很接近,其发音的标准,远胜于广东省内其它很多地区(细心的人还是能够听出梧州话与广州话的区别,例如梧州人说 “ 过黎 ” 而不说 “ 过嚟 ”)。

我想这就进一步论证了粤语源于肇庆而非广州的说法。因为从肇庆沿着西江逆流而上,第一站就是梧州。其实即使在广州市内,不同城区、不同年龄阶层的人,所讲的广州话口音也是有区别的。

白云区所讲的广州话,就和老四区(荔湾,越秀,海珠,东山)的有明显口音的不同。

黄埔那边的也是。因为白云、黄埔都属城乡交接部,城郊人和市区人所讲的广州话,当然就有一定区别了。

新并入广州的番禺、花都区(尤其是花都),口音和广州市区就更有一定分别。而在广州市,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和四十以下的年青人所讲话的口音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中年人说话的口音比较抑扬顿挫一些,显得较生硬,没有年青人讲的那么柔和。

河源和惠州有什么关系?

2、惠州

惠州,广东省地级市,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惠州市和河源市交界的地方还是很广的 河源的市区,东源县和紫金县 与惠州市惠城区,龙门县,博罗县,惠东县 都有交界

惠州的车牌号是什么开头?

惠州车牌代码:粤L

惠州,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属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惠州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2区3县,并设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惠州是中国近代抗争史的前沿阵地,曾建立华南抗日战争的主力部队—东江纵队。从唐到清末1000多年间,共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惠州本土孕育了叶挺、廖仲恺、邓演达、叶亚来等杰出人士。

惠州市两大经济支柱分别是电子、石化。截止到2017年,惠州市GDP为3830亿元,在广东省排名第五。2017年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33。

扩展资料:

四东文化是惠州独具特色的文化亮点,指:东江、东坡、东征、东纵。

东江文化,是指综合以惠州为中心的东江地区主要文化资源。其主体是客家文化,包涵东江流域自然地理的、古代的、民俗的、宗教的、革命历史的文化。

东坡文化,是指苏东坡寓惠文化。即苏东坡在惠期间的社会文化活动、思想文化内涵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惠州河源话是客家话还是白话?

所谓的客家话的本质,台湾学者早就研究清楚了,就是清代的梅州(嘉应州)话。梅州畲人纷纷外迁,把当地方言也带到了外地,所以在梅州的周边地区也通行少量的梅州话。

注意:相邻的地方,方言本身就相似。梅州地处江西、闽南、珠三角的交界地带,方言也是兼具各方特点。

现在的客家伪学者,完全是本末倒置,把梅州话作为一种标准语(实为过渡语),然后说周边方言都是客家话的分支,周边方言本来就与梅州话相似,就这样被硬生生地“变成”了客家话。

《畲客社会历史调查》一文中据一位对宁德一带的民情相当熟悉的干部说,宁德等地区的畲族曾经强调说,“我们才是真正的客家”。闽东一带的畲族与浙南一带的畲族一样,也在1980年代强烈要求把民族名称改为“客族”。

巜客家一一华南民系的边界》学者写到:住在惠州县城和河源县城的居民告诉我,‘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客家’。‘那么,客家究竟在哪里呢?’他们回答说,‘在周围的山区’。

综合这些信息,我觉得惠州、河源城区一带的原住民,很可能原来完全不认为自己是客家,而认为住在山沟里面的、跟自己风俗有明显差异的畲民是客家。但是畲人接受客家名称之后,雅化为【中原来的客人】,进而让这个雅化过的意思传播到其他的南赣语(客家语)群体里,从而越来越多无法找寻祖先来历的南赣语人群认同客家。

广东客家地区包括哪些地方?

广东客家地区,是梅州、惠州、河源、韶关 、深圳。

一般认为梅州、惠州、河源、韶关、深圳、龙岩、三明、 赣州 等客家人最主要的发源地及集中地 ,是客家民系发展演化,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比较独特的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及文化心态的稳定的客家民系的重要地区,其中惠州、梅州、赣州和汀州 被称为客家四州。滨海客家深圳。

中国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9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西、粤东、 粤北和珠江口东岸。范围包括五江流域(赣江、汀江、梅江、东江和北江流域),另外珠三角、闽南、赣北等地,也有大量客家原住民分布,这里分布着不少非纯客家县。如深圳保存下来的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其原住民就是客家人。

据统计,全球约有 8000 万客家人。其中约 5000 万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等 19 个省的 180 多个市县,仅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已达 2500 万左右,占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约 1500 万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