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婚人的精彩演讲爱情,胡适为什么能和江冬秀走到最后

2023-03-14 09:00:04 53阅读

证婚人的精彩演讲爱情,胡适为什么能和江冬秀走到最后?

民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包办婚姻,大多过得不幸。比如,徐志摩和他的前妻张幼仪,一个是留学国外的风流才子,一个是他口中的“土包子”,又比如鲁迅与朱安,朱安虽未“被离婚”,却也一辈子也没得到她眼里的大先生的一丝欣赏和爱意,寂寞孤苦终身。但唯有胡适与江冬秀,这对外人眼里极其不般配的夫妻——一个是大才子,学者、教授,一个是大字不识的乡野粗鄙丫头,却过得还算幸福,互相陪伴至老。

1904年1月,十四岁的胡适与十五岁的江冬秀的终身大事,在家母之命、媒妁之言、算命先生瞎凑和灶神爷保佑之下定了下来。接下来的一辈子,他被这个女人牢牢掌握,曾经他也曾用放纵对宿命做最后的抗争,可最后他还是决心洗心革面,连带着那份对那个不相称婚姻的妥协。

证婚人的精彩演讲爱情,胡适为什么能和江冬秀走到最后

1910年8月,胡适前往美国留学。看着美式的自由恋爱婚姻自由,胡适也许并非不动心,但他是决定了做好人的人。1911年4月22日,胡适给江冬秀写了第一封信。信中鼓励她多读书,如果哪里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让有识之人代为讲解,在没有收到江冬秀的来信之后又写信来催。胡适对江冬秀是努力的,他小心翼翼地培养着他们之间的爱情,哪怕能够一丝一毫。

这时候江冬秀已经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老姑娘”,在胡适母亲再三催促下,胡适终于回国和江冬秀完婚。对于胡适来说,他终于完成了母亲的夙愿。对于江冬秀而言,她像是苦守寒窑多年的王宝钏终于等来了薛平贵。

1923年夏天,胡适和江冬秀婚后五年,他们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坎儿——胡适与曹诚英擦出了火花。江冬秀不是张幼仪,也不是朱安,谁敢抢她老公,她有的是手段。当胡适提出离婚后,她一手抱着两岁的儿子,一手拿着刀说:“我为你胡家生娃娃,操持家务,你竟然要同我离婚。离婚可以,那大家都不要活了。”

凭着一把菜刀,将丈夫旁逸斜出的感情活活扼杀。从此,胡适成了圈内有名的“妻管严”,自觉遵守自创的”三从四德“丈夫准则;江冬秀亦被世人冠以“母老虎”、“河东狮吼”之类的称号。

如果要说江冬秀靠着彪悍作风留住胡适,也不尽然。江冬秀的强项是操持家务,每个节日,她都要做徽州菜,家里常常高朋满座,这让胡适觉得特别有面子。江冬秀文化程度不高,读不懂胡适的书,但是她非常敬重读书人,把胡适的书籍看得特别重。抗战时期,她一路逃难,寄人篱下,自顾不暇,却还带上了胡适的七十箱书。后来,胡适感激地给她写信,说,“北平逃难出来的教书先生,都没有带书。只有我的七十箱书全出来了。这都是你一个人的大功劳。”

江冬秀不懂文墨,但她一直在背后全力支持胡适的工作。胡适的哥哥与子侄们的开销都是胡适承担的,甚至包括哥哥们的烟酒,侄子们娶亲的费用,江冬秀给钱从不吝啬,毫无怨言。动荡时期,胡适在纽约生活的十年中,是她一直陪着胡适,她不懂英语,却自己上街买菜生活,这样的日子她只接受,从未抱怨过。

时间是证明一段感情最好的药方,所有的轰轰烈烈终将会被一日一日的厮守磨成角落里的回忆。别人眼里不般配的一段婚姻,倒让她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吵吵闹闹,在烟尘俗世里过完一生。1962年2月,胡适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太婆,在胡适死后,挑起了整理《胡适全集》的重任,她在用她的一生,捍卫着自己的男人。江冬秀一个人平静地生活到八十五岁,在台湾无疾而终。

张爱玲曾说:“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是罕见的幸福的包办婚姻”。这对看似不般配的夫妻,过得却让人羡慕。江冬秀用一生为“什么是真爱”做了最好的回答:轰轰烈烈的缠绵是爱情,但更多的是激情,离真爱尚远;真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打磨,真爱是相濡以沫的坚守,真爱,是经年累月付出的结果!

为何死后23年未能得到安葬?

陆小曼的一生可谓饱受争议。

她虽然是徐志摩的爱人,但却不是他唯一爱过的女人,更不是最爱的女人。

她虽然深深爱着徐志摩,徐志摩也是她一生最爱,但是他却不是她漫漫一生唯一的男人。

她是才女,却也曾长时间地堕落过,以致于在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之后,躲在黑暗之中不敢出门,可也在为徐志摩整理文集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生。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陆小曼的一生真的很幸运,一生能得三个男人的照顾和爱护,虽然也有过悲欢离合爱憎恨,但也不枉她在这人间走一遭了。

陆小曼生于1903年,陆家乃书香门第,她一生下来便注定了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千金对象,不用为生活感到困扰,也不用为前路感到渺茫,她只好做好自己便好。

1922年,19岁的陆小曼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给了王赓,王赓也是出身于官宦人家,是一个留过洋的高材生,后来成为国军的中高级将领,所以陆、王两人的结合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也被当时的人视为天作之合。

陆小曼因为自小衣食无忧,父亲陆定又在财政部任职二十余年,陆家从不缺钱,所以她过惯了奢侈的生活。

她在嫁给王赓之后,王赓凭借自己的能力,也支撑得起她奢侈的生活,对她更是关爱有加。只可惜,陆小曼想要的从来不仅仅是奢侈的生活和平平淡淡的关爱,她更追求炙热的轰轰烈烈的爱情。

所以,当她没办法从王赓身上获得这份炙热又美丽的爱情的时候,人便变得愈发的忧郁、烦闷。

看到她心情不好,王赓心中也不好受了,但是又常常为公务所累,不能好好地陪她,当发现她喜欢看徐志摩所发表的文章之后,他便想着请徐志摩这个朋友来陪陪自己的夫人,好让她能够从忧郁和烦闷中解脱出来。

只是让王赓没有想到的是,他请来的不只是一个朋友,更是一个“制帽厂”。

陆小曼和徐志摩两人一经相遇,便恍如干柴和烈火一般烧了起来,他们一来二往之下,竟然悄悄生出了情愫,只能说此时的陆、徐恰好需要一个人的爱去解脱自己,所以,他们给王赓制了一顶绿帽。

陆、徐虽然好上了,可陆毕竟已为人妇,他们如果想要在一起的话,不仅要过父母那一关,更要过王赓这一关。

徐的父亲因他抛弃张幼仪一事便已经对他失望至极,这时候他竟然又做出勾朋友之妻的龌龊事,徐父更是气得不轻,说什么也不肯同意,最后徐志摩为了娶陆小曼,和父亲决裂。陆小曼的处境和徐志摩也差不多了多少,最后却也拗不过她。

陆、徐可以为了爱而不顾家人的反对,却不得不考虑王赓的感受,也不得不征得王赓的同意,因为他们惹不起他,也有愧于他。

好在王赓对她足够好,竟然为了让她能够开心起来,同意和她离婚,让她如愿嫁给了徐志摩。

1926年10月,陆小曼和徐志摩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行了婚礼,陆小曼嫁给了徐志摩之后,过上了她所追求的生活了吗?

陆、徐两人婚后确确实实过了一段快活的日子,但是,再美好的爱情最终不也有一个保鲜期?再美好的爱情最终不也得归于平平淡淡甚至是吵吵闹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陆小曼过惯了奢侈的生活,徐志摩哪忍心让她吃糠咽菜?可是,他和父亲决裂,没有徐家在经济上的支持,他怎么才能维持她奢侈的生活?只有不停地奔波,不停地赚钱!如此一来,他们所想象的美好爱情又能持续多久?

徐志摩为了赚钱,简直要累倒吐血,当然了,他对此倒也从来没有过怨言。

只是时间一晃过去了5年,到了1931年的11月19日,徐志摩却因在飞赴北京参加林徽因讲座的过程中遇难身亡。

是的,他虽然也爱陆小曼,他虽然已经和陆小曼结了婚,但他始终忘不了林徽因,他心中最爱的也始终是林徽因,所以他才会不听劝阻地马不停蹄地坐上了飞去北京的飞机。

陆、徐的爱情,也在他们结婚后因为徐志摩的奔波而逐渐变得聚少离多的5年时间里,在徐志摩飞机失事的那一日,突然戛然而止。

此后,陆小曼度过了一段很长很长的黑暗,在那段时间里是翁瑞午在照顾她。

她之所以会选择和翁瑞午在一起,原因实际上很简单,徐志摩死后,她生活瞬间没了着落,翁瑞午的家境很好,对她也很好,所以为了生活,她只能这么选择,也幸好翁瑞午接纳了她。

她也曾说过自己对于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但是,不论是感情还是爱情,她的行为都为人所不容。

1961年翁瑞午去世后,陆小曼再一次失去了依赖,好在她当时已经走出来阴霾,获得了新生,也有了自己的工作。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

人们对于陆小曼的苛责,也无外乎三点——一是对王赓的背叛,二是对徐志摩的拖累,三是对翁瑞午的依赖。

在许多人看来,她对自己的丈夫不忠,对感情也不忠,否则的话,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自己的丈夫,这也是她饱受争议的原因。

但实际上,她虽然对自己的丈夫不忠,却对感情很忠,她一生所爱只有徐志摩一人而已,临终前她也留下了遗愿——她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和徐志摩合葬。

只不过,让陆小曼没想到的是她不仅没能和徐志摩合葬,甚至在去世23年之后,她的骨灰才得到了安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虽然想和徐志摩合葬,但是这事却遭到了徐的儿子的极力反对,在徐志摩的家人看来,张幼仪才是徐的夫人,她想和徐合葬?休想。

后来,又恰好遇上了10年运动,她的家人朋友生怕葬了之后遭到破坏,所以只能将她的骨灰寄放在别处,一直无人认领,以致于最后不知所踪。

1988年,风波早已经散去了,她远在台湾的堂侄陆宗枬这才想起来要为自己的姑姑修坟建墓。

陆小曼死后之景,不可谓不凄凉。

如何看待徐志摩先生的勇敢爱?

徐志摩是民国时期有名的花心大萝卜,他这辈子一共和4个女人有纠缠不清的亲密关系,她们分别是张幼仪、林徽因、凌淑华以及陆小曼。

这其中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前妻,陆小曼是徐志摩后来的老婆,林徽因与徐志摩爱得山崩地裂,而凌淑华只是徐志摩失意时的匆匆一瞥。

01跟张幼仪生了俩儿子,却千方百计和她离婚。

用句俗语来说,当时的徐志摩那是高富帅的典型代表,吃瓜群众见到这种人,肯定是各种想揍他一顿,因为他的人生似乎太顺利。

徐家有钱,是那种乡镇级别的首富,家里有钱庄、田产、果园等等产业,在地方上的势力很强大。所以按照父亲的安排,徐志摩18岁的时候,便娶了上海宝山县巨富张家的女儿张幼仪。

可是张幼仪生活在一个封建守旧的家庭里,自幼就没怎么读过书,跟饱读诗书的徐志摩一比就差了很多。这在古代也就罢了,一般家庭都这么个样子,可是他们生活在民国时期。

徐志摩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的这个老婆,一边瞧不起吧,一边还跟人家生孩子。结婚第三年就生了儿子徐积锴。

徐志摩跑到英国以后,张幼仪可谓是万里寻夫,也追到了英国。可是徐志摩却非常讨厌张幼仪前来,为什么?因为他在这里又搞出了一段恋情。

徐志摩与林徽因便是在英国相识的,张幼仪到达英国之前,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已经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不过据说当时他们只是神交,这个大家懂吧?也就是一封书信,一个眼神的交往,没有什么其他的越轨行为。

可问题是,徐志摩这边和别的女人谈着恋爱,还不忘回来和已经来到英国的张幼仪同床共枕,于是乎两个人又怀上了一个孩子。

徐志摩得知以后,强烈要求张幼仪把孩子打掉。可是张幼仪舍不得,又担心打胎会死人,所以就生下了徐志摩的第二个儿子彼得。刚生完孩子,他奶奶的徐志摩就不顾众人的反对,要求与张幼仪离婚。

张幼仪是一边抱着刚刚出生的彼得,一边听着徐志摩离婚的理由:林徽因快回国了,他等不及了。一边含着泪签字离婚。

02穷追猛打,不惜动用泰戈尔当炮手,还是没能追回林徽因。

1920年,其实林徽因与徐志摩交往的时候,便已经知道他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了。不过这个比自己大了七八岁的男人,文采风流,饱读诗书,完全是当时她心目中理想的对象。

所以在张幼仪前往英国之前,林徽因是可以毫无顾忌地和徐志摩朝夕相处的。但是张幼仪来了以后,林徽因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小三似的人物,她觉得自己不应该破坏别人的家庭。

恰逢徐志摩一边跟自己谈恋爱,一边还不耽搁地和张幼仪怀孕生子,这个时候林徽因选择退出,并且打算收拾行囊,离开英国这个伤心地。

徐志摩得知以后,强行与张幼仪离婚,马不停蹄地赶回了中国。而这个时候的林徽因,已经在国内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梁思成。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国民政府元老,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更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一来二去,这两个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可是徐志摩不死心啊,几乎是天天尾随这一对小情侣,感觉要把自己给掏空了。手里有把手枪,或许会立刻把梁思成给做了,把林徽因给抢走。

梁思成挺可怜的,为了躲避徐志摩的尾随,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结果一不小心骑摩托车把腿摔断了。徐志摩心里肯定欢喜,他认为林徽因是不会嫁给一个瘸子的,没想到林徽因居然对梁思成照顾的无微不至。

当泰戈尔来到中国以后,徐志摩与林徽因一同接待泰戈尔,他甚至让泰戈尔帮他在林徽因面前说几句好话。

泰戈尔果然做了这件事,却被林徽因断然拒绝,理由很简单,徐志摩得了失心疯,他所爱的人只是他所幻想出来的人,从来不是林徽因。

03一边追求凌淑华,一边找到了未来的媳妇儿陆小曼。

凌淑华在徐志摩的人生履历当中,并没有那么著名。那是因为这个女人和徐志摩之间,并没有陷得那么深。

此刻已经离了婚的徐志摩,本打算追求到林徽因,却碰了一鼻子灰。这个时候凌淑华的出现,似乎改变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凌淑华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父亲凌福彭曾经是顺天府尹,与康有为是同榜进士。此后凌淑华的美术老师是慈禧太后的御用画师,文化老师是辜鸿铭,书法老师则是康有为。

这样的配置,徐志摩是远远高攀不上的,可是当时的凌淑华,只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感情受挫的徐志摩很幸运,在泰戈尔的推荐下,徐志摩再次向凌淑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徐志摩给凌淑华写了不少暧昧的信,可惜陈西滢的出现,打断了这场没有开局的爱情。不过徐志摩没有死心,恰逢陆小曼的出现,所以他分别给这两个女人写信。

花心大萝卜徐志摩,有一个好朋友王赓。王赓在出任哈尔滨警厅厅长前,希望徐志摩帮忙照顾陆小曼,这小子心真大,脑子被驴给踢了吧?

徐志摩果然悉心照料陆小曼,结果就跟陆小曼搞在一起了。可能是王赓要宰了徐志摩,徐志摩不得不前往欧洲避难。

陆小曼和徐志摩疯狂恋爱之余,果断选择堕胎,解决王赓的孩子。此后王赓表示愿意离婚,陆小曼这才和徐志摩正式在一起。

其实两个人婚后并不幸福,因为陆小曼花钱大手大脚惯了,徐志摩只能拼命挣钱给她花。1931年徐志摩飞机失事。

总结:徐志摩到底为了谁而丧生?

徐志摩的死,是一场悲剧。当时有两种传闻,一种是说徐志摩赶着去北平听林徽因的一场演讲,还有一种是徐志摩赶着去上课挣钱。

至于为什么挣钱,我们应该能猜到,他有一个非常会花钱的老婆。不管是为谁而丧生,徐志摩去世以后,这几个女人对他都充满了怀念。

徐志摩最爱的人是林徽因还是陆小曼?

目前,就我了解的信息,我认为徐志摩还是更爱林徽因。

在徐志摩与林徽因结识10年里他从未将她放下。两人在1921年的剑桥相遇,那一年他25岁,她16岁。

林徽因的美丽与才情吸引了徐志摩。两人在相处中渐渐熟悉,发展到了谈情说爱的关系。但是林徽因得知徐志摩已有家室便跟随父亲回了国,而后和梁思成一起出国留学最后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而徐志摩在林徽因离开后认为是妻子的存在使得他们两人不能在一起,所以逼怀孕的妻子离婚。

徐志摩1922年宣布离婚并发表《徐志摩离婚通告》,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这里的“唯一之灵魂伴侣”就是说林徽因。尽管徐志摩离开了妻子张幼仪,没有了“有妇之夫”的身份的羁绊,但是林徽因也还是没有回来,这段所谓“灵魂契合”的感情就这样结束了,也不得不结束了,只能停放在徐志摩的诗歌里,也永远地停留在了这里。

后来,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徐志摩归国。归国后的徐志摩在与朋友的交往中结识了朋友的妻子陆小曼,陆小曼也是一个才女,同样也吸引了徐志摩。而后两人顶着舆论与家庭压力走到了一起,但是他们的婚姻生活没有甜蜜多久就败在了现实面前。徐家不愿承认徐志摩已经同张幼仪离婚,更不愿接受这个儿子朋友的妻子,于是切断了给他们的生活支持。

徐志摩由一个不愁吃喝的富二代变成了每天要精打细算的普通人。而陆小曼的名媛生活已经过习惯了,她并没有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依旧每天花钱大手大脚,甚至吸食大烟,徐志摩不得不身兼数职以贴补家用。现实的一次次冲击使得林徽因的轮廓在徐志摩的心中渐渐又清晰了起来。所以当1931年徐志摩听说林徽因将在北平举办演讲时,他毅然前往。

在搭乘飞机前往北平参加林徽因演讲时,中途天降迷雾使得飞机失事,所有乘客无一幸免全部遇难,当然也包括徐志摩,这一年他35岁,她26岁。

徐志摩自认识林徽因后不论是抛弃妻子还是最后死于见她的路上,只能说他一直在追逐林徽因,像追逐光明一样。而他用心血和泪水绘成的《爱眉小札》究竟是写给陆小曼还是林徽因?其实,我更多的认为是写给他的一见钟情,他的梦中情人——林徽因。由此看来,徐志摩到底还是爱林徽因多一些。

我们再从另外一方面考虑,徐志摩是一个文人、诗人、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爱是给张幼仪的还是林徽因的还是陆小曼?与其说他多么的爱哪一个女人不如说他爱的是他自己,是他的浪漫,是他的幻想。

徐志摩与妻子张幼仪是婚姻包办,没有精神上的契合,可能是会产生厌倦。尽管那个女人是那么的温婉贤淑,但是精神上的缺乏的确不能支持一段婚姻。但是后来的陆小曼,在徐志摩没有和她结婚之前,他眼中的陆小曼也是满腹才情、温婉美丽。

最后,再美好的形象都败在了现实面前,没有经济的支撑没有了当初的幻想。

徐志摩又想起了林徽因,那个他从来没有得到,那个他幻想的几近完美的女人。林徽因自己也曾说过:“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文人总是那么浪漫与理想。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的并不是谁而是喜欢自己喜欢某个人时候的感觉。虽然没有得到,但是起码是一种精神支撑与安慰吧。

她们各自的人生际遇如何?

民国四大美女指的是"绝代佳人"陆小曼,“美女作家”林徽因,"金嗓子"周璇,"默片影星"阮玲玉。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四位美女也是命途多舛。

<陆小曼>

胡适曾称陆小曼为“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其才艺双全,又善交际,在京城也是出了名的交际花。而她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和徐志摩的爱恨情仇。

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是王赓,两人没有感情基础。再加上王庚忙于事业,与陆小曼聚少离多,所以,陆小曼对这桩婚事也是很不满意。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陆小曼认识了王赓的好朋友徐志摩。

徐志摩不顾朋友之情,先对陆小曼展开猛烈的追求。也许是日久生情,陆小曼爱上了风流诗人徐志摩。之后,陆小曼向王庚提出离婚,和徐志摩结婚。

对于两人的婚事,双方家人都很反对,可是两人依然选择了结婚。梁启超虽然打赢了在其婚礼上担任证婚人。但是,梁启超的“证婚词”完全是在“讽刺和批评”这对新婚夫妻。

婚后,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生活并不和谐。因为陆小曼过惯了“交际花”的生活,花钱大手大脚。没事,就打打牌,听听戏。更让徐志摩无法接受的是,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不随徐志摩去北京。也是因此,徐志摩为了挣钱养活陆小曼,要从南到北,不停奔波。为了省钱,徐志摩不舍得坐客机,而是托关系坐邮政飞机。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坐的飞机失事撞山了。陆小曼在忍受孤零零一人的寂寞时,还被指责是“红颜祸水”。

陆小曼后来(1938年)与翁瑞午同居,两人都吸食鸦片成瘾。胡适曾劝她断绝和翁瑞午的来往,被陆小曼委婉地拒绝。

<林薇因>

林薇因的主业是“建筑学”,但是,她对新诗也很感兴趣。所以,她也参加了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徐志摩曾给林薇因写了很多情诗,不过,两人并没有走到一起。

在1924年,她和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一起赴美攻读建筑学。之后,就是日久生情的故事了,四年后,她同梁思成结婚。

在民国无休止的战乱中,两人的感情倒是非常和睦。

宠妻狂魔梁思成曾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妻子是别人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两人的婚后生活,可以说是夫唱妇随。民国四大美女,也只有林薇因的生活比较完美。

<周璇>

1920年,周璇出生于常州的书香门第,年幼时被抽大烟的舅舅顾仕佳偷偷拐骗到了金坛县的王家,改名为王小红。后来王家夫妻离婚,她又被送到了上海的一家周姓人家,更名周小红。

1931年 ,11岁的周小红进入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团,因一曲《民族之光》深的赞赏,改名为周璇。1934年,周璇又在上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活的名列第二名的成绩。之后,她开始进入影视。

此时,周璇也遇到了第一位爱人严华。不过,初恋并不懂得爱情,两人感情破裂,以周璇离家出走结束。两人在1941年7月23日正式签字离婚。

周璇是一个戏子,本来也算是“风尘女子”,婚姻不稳定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后来,周璇和商人朱怀德的同居,并怀孕。可是,两人生活作风有问题,周璇登报宣布终止两人的同居生活。这么看来,周璇也是生活够开放的。

后来,周璇的生活更加放纵了。石挥、唐棣都曾是她的男人。按照大男子主义论断:一把锁能接受这么多钥匙,这把锁肯定是有问题的。而且,周璇的个人生活在现代人看来,也是超前的。

<阮玲玉>

阮玲玉也是苦出身,她从小随母在张家做帮佣。1925年,16岁的阮玲玉被大她六岁的张家少爷张达民保养了。张达民这种公子哥,花钱如流水,肯定靠不住的。1927年,阮玲玉为了生路,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开始影视之路。

不过,此时张达民赖上了阮玲玉,在花光家产以后,张达民开始想法骗阮玲玉的积蓄。张达民对阮玲玉展开恐吓攻势,拿影星蝴蝶在法庭上被揭露隐私的事要挟阮玲玉。阮玲玉看到报纸上关于蝴蝶在法庭上被追问隐私问题的描述,深感恐惧。

张达民威胁阮玲玉:你十六岁就跟我上床的故事完全可以与它(胡蝶的情变风波)比个高下。

后来(1922年),阮玲玉傍上了茶界阔佬唐季珊,才短暂的摆脱了和张达民的同居关系。不过,这也是有条件的:“每月至多(给张达民)一百元为限,以二年为期”。

好景不长,唐季珊玩腻了,又抛弃了阮玲玉。而张达民又在1935年,以重婚罪把阮玲玉和唐季珊告上法庭。在花边报纸的狂轰乱炸下,阮玲玉选择了服毒自杀。

民国四大美女,也就林薇因的生活还算圆满。真是红颜多薄命啊。

(文|勇战王聊历史)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