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傈僳族结婚风俗有哪些,傈僳族的传统文化?

2023-11-13 18:19:05 81阅读

云南傈僳族结婚风俗有哪些,傈僳族的传统文化?

以种植农作物和养殖为主要生计,同时也擅长制作手工艺品、编织和绣花等技艺。

傈僳族保留着原始的自然崇拜,传承丰富的口头传统和音乐舞蹈文化,也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和建筑特色,同时对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意识。总的来说,怒江傈僳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和传统的民族。傈僳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智慧、勇敢豪放、热情好客的民族。

云南傈僳族结婚风俗有哪些,傈僳族的传统文化?

会泽有多少好玩的地方?

清雍、乾时期,会泽(东川府)这个地处乌蒙山脉主峰腹地,崇山峻岭交通极其不便的地方,却设有新、旧“宝云”两个铸钱局,这是仅次于北京中央铸局的“中国第二大铸钱局”,铸造“雍正通宝”和“乾隆通宝”。后来,这两个钱局改称“宝东钱局”,铸造钱币前后历时200多年,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铜业的发达,使人们自四面八方迁居会泽,云南曲靖会泽因此而形成了享誉全国的汇集10省不同风格的“会馆文化”。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会泽共有省级会馆11处,府级会馆7处,县级会馆2处,其中县城八大会馆最为出名,分别是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贵州会馆、云南会馆、江南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和四川会馆。

不同风格的会馆建筑,多种民族的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及民族风情,融各省之长又结合会泽实际建盖的民居民宅,透出了会泽多元文化及民族风情的品格和韵味,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会馆文化别具一格。

2006年5月25日,会泽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江西会馆

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俗称江西庙,又称江西会馆,位于会泽县金钟镇县城二道巷28号,建筑坐南朝北,分别由门楼、真君殿、韦驮亭、观音殿等建筑组成。

江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于清雍正八年(1730)毁于兵燹。乾隆二十七年(1762)重建,道光、咸丰、民国年间,曾有过修葺,1988-1997年进行整体修复并对外开放参观。

万寿宫是会泽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为7545.92平方米,房屋44间,建筑面积2874平方米。其中门楼系穿斗与抬梁相结合土木结构建筑,歇山顶、前檐置三重斗拱。

其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大、梁有升起、柱有侧角、墙有收分、墙体均为一顺二钉,金包银砌置,集建筑学、力学、美学、声学、数学、阴阳学、视觉差等多种科学原理及木作雕刻、石雕砖雕为一体,被誉为清代云南省古建之首,堪称清代古建筑之精华。

万寿宫整个古建筑群体现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风貌,集建筑、木雕、石雕、砖雕精华为一体,堪称云南古建之首,被录入《中华瑰宝》之列,还被编进了《中国旅游大典》中,它以雄、奇、秀、美而著称,乃清代古建筑之精华。

该建筑系会泽众多会馆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文化价值。

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俗称寿佛寺,又名东岳庙,系湖广籍众姓捐资建造的同乡会馆。坐落于会泽县城东门外宝善街,为会泽八大会馆之首。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4年),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又募捐重修,总占地面积84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127.6平方米。

建筑形式为硬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木结构,建筑群组规模庞大,风格独特,殿堂举架较高,布局合理,尤以镂空格扇门最为著名。 主要建筑有乡贤祠、宝善堂、楚畹堂、风雨怀人馆、戏楼。

民国以后,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诸名伶皆曾经在此演出过;子午井:在乡贤祠阶前有一口井,口径约2尺,深7丈有余,挖井时间不详。此井“子午二时汲则甘,余时则否”,故名“子午井”。

走街串巷,只要随便找一个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问问,他们准能告诉你各大会馆寺庙的特色,人称会泽六大县宝,就是:江西庙的台子,寿福寺的格子,白衣阁的亭子,财神庙的桌子,黑神庙的炉子,大佛寺的背光,合称“五子一光”。

寿佛寺的格子,指的是寿佛寺镂空雕花的木格子门。寿佛寺又称湖广会馆,东岳宫,是湖广籍同乡捐资建造的会馆。建筑规模庞大,气宇非凡,充分显示了八大会馆之首的大气磅礴。湖广会馆的装饰极具特色,彩画场面浩大,各种风格、图案的人物彩绘,遍布整个建筑,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在湖广会馆众多的木雕石刻中,以镂空格扇门最为著名,全镂空透雕工艺极为精湛。在15厘米厚的木板上,层层叠叠的雕刻进去,最多的镂空层数达到了5层,如此高超的工艺水平实在让人惊叹!

湖广会馆的格子门不仅遍布全寺,而且每一扇格子门就是一个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前殿禹王宫格扇门雕的是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中殿东岳宫格扇门表现的是民间二十四孝的传说,而后殿寿佛殿格扇门雕刻的则是佛学文化中《五十三禅》图案。这些格子门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艺术文化价值都极高,是古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对研究明末清初古建筑有重要的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广会馆划归粮食部门管理使用得以完整保护,于2002年4月重新修复开放,再现会泽“铜商古都”的历史风貌。

贵州会馆

贵州会馆(又名楚黔会馆、黑神庙)位于会泽县金钟镇钟屏街东段北侧霁云街1号,建筑坐南朝北,分别由门楼、厢房、观戏亭、过厅、书房、正殿组成。黑神庙是忠烈宫或忠烈庙的俗称,为祭祀南霁云的民间宗教庙宇。南霁云为贵州人,故贵州人历来有祭祀南霁云的习俗。据有关史料记载:贵州贵阳忠烈宫始建于元代,先名南霁云祠,明景帝辛未年(1451年),贵州按察使王宪请于朝,列入秩祀,并赐额曰“忠烈“,故改称忠烈宫。至于民间称黑神庙,缘于两种传说,一为南霁云生来面黑,二为南霁云为炮轰而死,全身被炮火烧黑,故称其为黑神。

会泽贵州会馆占地5442.2平方米。建筑沿中轴线作纵深布局,整个建筑呈阶梯状逐步升高,其门楼建筑形制为单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的土木结构,正殿为穿斗与抬梁式硬山顶土木结构。

建筑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嘉庆十六年(1811)建成。后曾作过小规模修葺,抗战时期作为西南联大矿冶系土木建筑工程系校舍。

1944年至1949年在会馆内办楚黔中学,20世纪50年代石牌坊被拆除,1988年拆除后殿,2003年划归会泽县文化局管理使用,2005年由会泽滇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修复。

贵州会馆不但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还具有较大的教育纪念意义。

云南会馆

云南会馆(财神庙),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建筑群由门楼、戏台、前殿及后殿、东西厢房等组成。2003年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会馆

白衣阁上梦江南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江南水乡何时现身乌蒙山麓。江南会馆占地23000余平方米。内中建有白衣阁、吕祖阁、斗姆阁和武侯祠4个建筑组群,统称为江南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年问,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曾作扩建。

吕祖阁所属建筑江南会馆的布局设置,让人大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之感。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回廊假山清幽雅致,是会泽骚人墨客吟咏聚集之所。正殿东边为隶书阳刻“岳阳正望”;西边为楷书,阳刻“高驾黄鹤”;阁楼上正中阳刻颜体“德积三军”的木匾。

福建会馆

福建会馆,系会泽会馆建筑群之一,又名天后宫,俗称妈祖庙。始建于清代中期,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平方米。由门楼、戏台、中殿、后殿及两厢组成。

雄山厚土念妈祖

沿海地区的人们每当要航海远行前,都要到妈祖庙请求传说中的海上女神妈祖的护佑。据史籍记载。妈祖实有其人,是北宋时福建湄洲岛林氏女,善于医病救世,拯人患难,因多行善事被尊为神,民间广泛流传她在狂涛中乘席渡海,拯救海难和用神灯引航等许多故事。

而在离海数千里的乌蒙山中却也有一座妈祖庙,这在全国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会泽妈祖庙也称天后宫,取妈祖最高的封号为庙名。建于清代乾隆初年,当年的妈祖庙有山门、中殿和后殿。殿堂巍峨,是典型的闽式风格。从八字形的照壁进去是门楼戏台。东面是钟楼,西面是鼓楼,第一殿为观音殿,中塑观音大士,两侧为沙观、水观;第二殿为妈祖殿,中塑妈祖,左右各为女娲和九天玄女;第三殿为圣宫圣母殿,塑的是妈祖的父母亲。另外就是道教中的各种神祗。

雍正八年(1730年),会泽改土归流,当地土著统治者依山起事造反,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清廷从外省调集人马进行镇压。福建籍将领林世杰被派遣到会泽,事态平息后,林世杰因平叛有功。受到朝廷嘉奖,定居会泽,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前建了天后宫,作为林氏的家庙,每逢农历九月初九庙会。林氏一族到此进行祭祀。天后宫为林氏一族所建,最先具有家庙性质,后福建人迁居会泽多了。便有了会馆的色彩。

远离大海的妈祖庙,听不见潮涌涛灭,断檐残壁下几株向日葵黄花灿灿开得正艳,仿佛述说着岁月的千里烟波。

陕西会馆

陕西会馆系会泽会馆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由山门、戏台、中殿、后殿及厢房组成。

所有陕西会馆的共同特征有二:一是都拜关公,有关帝庙或关公殿;二是都有戏楼。陕西会馆,是明清商人会馆的典型代表,其内在的商业议会、资本运作体制等等对今天的商会、商人会馆等等的运作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在明清两代五个多世纪里,陕西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各个行业都能雄踞一方;陕西商人依托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的关隘重镇和商埠都会,从内地贸易开始做起,直到把贸易扩展到外蒙古、俄罗斯、朝鲜等邻近的国家地区。

陕西商人的贸易活动,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把中国的商贸经营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明清时期的陕西商人将秦人经商的历史、经商的智慧、经商的艺术推向了自秦汉、隋唐以后的又一个极致。陕西商人的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

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诸多陕西会馆中,有的与山西商人合建,称“山陕会馆“,或“西商会馆”,有的是纯粹的陕西会馆,又称西秦会馆。

四川会馆

四川会馆始建于清朝中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泽会馆系列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川会馆位于会泽县城老城区西北,与陕西会馆并列,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

四川会馆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会馆古建筑濒临损毁。2009年8月,四川会馆修缮方案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0年3月,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四川会馆启动抢救性修复。

四川会馆的修复主要对后殿、东偏殿进行全部落架大修及局部复原,对戏台、中殿、西偏殿进行揭顶和局部复原、局部落架大修和庭院修缮。

一个会馆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会馆就是一串故事。一个边陲县城拥有如此规模的会馆,也难怪有人说它是清政府的“经济特区”了。穿行于这些建筑精美、规模宏大的会馆寺庙间,你可以隐约寻觅明清时十省八府会馆的繁华烟云,可以想见当年茶铺、布店、油行、钱庄、商号比比皆是的都市情景,你都会被会泽积淀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都会为会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倾倒。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周朝祥 施云 陈耀邦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云南农村彩礼多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云南有着彩云之南的别称,是一个非常适合养老的地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云南彩礼一般是多少钱,云南彩礼价目表2021。

1、昆明

多数姑娘"没拿过彩礼"

丈母娘:有无彩礼无所谓

昆明姑娘准备结婚时有彩礼吗?男方会给多少彩礼呢?多数昆明姑娘表示"没拿过彩礼"。婚前,两家人坐在一起,商量婚期,选择婚宴定在何处。彩礼礼金,如果不是男方主动给,女方自然是不可能开口问的,但经了解,一些结婚的新娘很少有人收到过彩礼。多数女方父母表示,彩礼多少无所谓,没有也行,只要小两口以后过得好就好。

2、丽江

彩礼城乡差距一两万元

丈母娘:部分或全部给女儿做陪嫁

城里,一般是三四万元钱;农村就是一两万元。除了给彩礼外,男方家还要给女方买戒指金首饰,还要买衣服。说到丽江,大家自然会想起纳西族,纳西族结婚习俗里是如何下聘礼的呢?据悉,其实纳西族的好多传统和习惯,和汉族的传统、习惯非常接近。部分或者是全部变成女儿的嫁妆,最终又回到女婿家。

3、德宏

从6000到数十万 关键最后一位是6

丈母娘:不想被人说嫁女是"卖女"

德宏几个世居民族嫁娶彩礼一般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一般还是要看男方的家境而定,但不管什么数额尾数必须和数字6联系。德宏世居民族之一的阿昌族,现在最低的彩礼是8006元,多的可到100006元,整数之外必须加与6有关的数字,如16、66、666等等。现金彩礼6006到100006不等,物品多为摩托车和汽车,但所有彩礼一般都会返回新人,女方一般都是为了女儿在新的家庭过好日子,才视男方家庭情况要彩礼,不想被人说嫁女是"卖女儿",所以不会将彩礼收归自己。

4、红河

彩礼在1万块左右

丈母娘:变成嫁妆回赠姑爷

在红河,姑爷要给丈母娘多少彩礼,才能牵走姑娘呢?对此,普通人家,一般在1万块左右。但是,彩礼最终又变成了嫁妆回到姑爷家。一般就是1万块左右,有那么个意思就行。

5、大理

订婚结婚都要彩礼

在结婚之前,要先订婚。订婚的彩礼一般是红糖、烟、酒、糖、茶和鸡、鱼之类的东西。一般经济条件的人家,男方要先将三四万元的彩礼送到女方家。丈母娘收到聘礼后,一般用来买家具、电器、行李被褥等作为陪嫁。如果女方经济条件好,还会再补贴上一部分钱。特别有经济实力的人家,会在婚礼前给女方送去一二十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的彩礼。用来买车子,买金银首饰、买玉器,买各种高档消费品,然后作为女儿的嫁妆。玉石在大理人的心目中非常有分量,一般女儿出嫁时,父母都会陪嫁一对玉手镯。

6、德钦

女方家还要倒贴牦牛

在德钦县羊拉乡,对于女儿出嫁或招女婿倒插门一事,当地人认为如果女方家庭或男方家庭太注重对方的彩礼,就是等于高价拍卖自己女儿,这就让人看不起。一般有一套价值万余元的嫁妆,岳母还会送牦牛6头,粮食3000斤,腊肉300斤以及电冰箱,电视机,衣服等床上用品若干,价值十几万元以上。

7、昭通

彩礼逐渐淡出大家视线

丈母娘:尽自己的能力援助小两口

在昭阳区乡下,也就极少数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彩礼数目很随意,甚至少到象征性的520元(谐音我爱你),只要为双数即可(代表好事成双、双方幸福、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仅仅是一个心意表达和礼俗程序,大家都不会在意,父母们往往看重姑爷本人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今后发展潜力等。

8、楚雄

彩礼多在一两万元

丈母娘:给小两口添置家电、汽车等

在楚雄,新婚时的彩礼根据双方的条件,给的数额不等,普通家庭大部分维持在1~2万元左右,家庭条件稍好的,也有10万元左右。女方父母收了彩礼之后,都会转手拿给女儿,或者为小两口添置家具、家电、汽车等各类东西。

9、玉溪

彩礼礼金数必带6和8

丈母娘:多半用于装修房子

在玉溪年轻人中,不少人表示在时下彩礼一般都带有数字6和8,比如26000、36000或者26800、36800等等。结婚啊主要还看男方家境情况吧,如果家境好的男方可能会给六七八万,这也说不定。在通海一些农村里,结婚嫁娶依然有流行要送电冰箱、电视机等大件电器,送金饰等习俗。

10、临沧

彩礼一般是3到4万元

丈母娘:礼金最终回到女儿女婿腰包

在临沧市临翔区,聘礼一般3到4万元,但这个钱开始在丈母娘手里,最后又回到新郎新娘腰包。在当地,有傣族、佤族等多种民族聚居,各自都有不同的嫁娶形式,但过聘礼都是一样的,只是标准不一样而已。如今,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需要的聘礼标准、看重点都发生了变化。在城市,丈母娘更看重未来女婿的前途;而在农村,谈婚论嫁时,丈母娘会要求男方至少能够挣钱先盖房,能是当地公职人员最完美。

11、保山

城里基本不收彩礼

丈母娘:彩礼钱最终都给女儿女婿

保山的青年男女到了谈婚论嫁之时,历来都有男方长辈到女方家提亲和送彩礼的习俗。在昌宁县温泉乡,青年男女相爱后,男方邀请媒人去说媒,之后还要准备两包糖两瓶酒去相亲。到了订婚之时,男方除了要准备糖酒以外根据经济条件还要包一个红包,内装160元或660元不等的现金送给女方。在选定结婚日期后,男方家要先准备好彩礼钱,一般在8600元左右,条件好的也会有送36000元,高至86000元的。但彩礼钱最后都会被女方家以给嫁妆的方式回赠给女儿女婿。

12、曲靖

时下更看重男方品行能力

丈母娘:彩礼只是过过手

上个世纪70年代,曲靖农村下聘礼割块小红布,买盘挎脖锁(银制品)就当聘礼,那个时候就算有钱什么货也都买不到,80年代流行送块手表。后来开始送钱,666、888或者3666、6688、8860等,随着经济发展,如今曲靖广大农村娶媳妇下聘礼也水涨船高,从一万、两万到八万、十万不等。

13、文山

16000元和26000元最常见

丈母娘:一部分彩礼作为回礼给女婿

在文山市娶亲,一般人家娶亲的彩礼大多是6600元、8600元、9600元,有些稍高些的也就在16000元、26000元、36000元,当然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或者比较差的,则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是准备的彩礼都会有个数字6。彩礼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个"形式",如果彩礼太多了,会让人有一种"卖女儿"的感觉,因此一般都是根据男方家庭情况而定。在文山一些壮族村寨里,对于男婚女嫁的事情则比较讲究,男方到女方家定亲,除了规定的彩礼(一般是五六千块)外,还要带一些猪肉、衣物、水酒以及壮族粑粑等物品。

以上就是关于云南彩礼一般是多少钱,云南彩礼价目表2021,虽然说彩礼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基本也差不太多哦。

云南大理有哪些当地的传统节日?

听说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

都没有假期

停!打住!

没有假期咱们大理人也可以照样嗨起来

因为还有几天

大理将迎来一个传统节日

火 把 节

火把节是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时间一般为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以彝族和白族过得最隆重。大理彝族火把节是每年农历6月24日(今年火把节阳历日期为7月17日)。而大理白族火把节是每年农历6月25日(今年火把节阳历日期为7月18日),这是个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

火把节的由来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传说,各民族的说法也多有不同。在云南,白、彝、纳西、哈尼、傈僳、拉祜、普米等七个民族都过火把节。大理白族火把节的由来最为广泛的一种便与“火烧松明楼”传说有关,为了纪念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柏洁夫人。

白族火把节的习俗

每年节日当天大理各地区村寨会竖大火把,大火把用松柴数千斤扎成,在大火把上会插有各种彩旗和香火,天黑之前,各户人家都会扶老携幼绕大火把。这一天,大人会把小孩身上端午节开始带的五彩绳剪下来,随火把烧掉,寓意祛病避邪求清吉平安。

太阳落山前,各家各户提前吃晚饭,饭后就到大火把前绕大火把以示祛邪得福。点燃火把之前,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

之后,村里几个勇敢矫健的年轻人要把硕大的升斗插在大火把顶端。到了烧火把的时候,人们会先从大火把顶端点起,点燃的大火把会烧断升斗的竹杆,刹时间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收到大家的祝福。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就会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

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最后,人们会用小火把耍到田间,耍到庭院、耍到厨房、耍到房间,以示给谷物照穗,消除病虫保丰收,出入平安。

你的家乡有哪些民俗?

很多人都在感慨,随着社会的变迁,年味开始越来越淡。曾几何时,会觉得农村应该是热闹非凡的场地,但是随着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回家的反倒越来越少。一个远离故乡的思乡人,是愿意做个追故乡的人还是故乡的囚徒?关键词1::年货

年货是什么?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农村地区年货相对单一。对普通百姓,年货是一桌难得吃上一顿的好饭菜、白馍馍,年货是做一身一直舍不得穿的新衣服,年货是小孩子口袋里红红绿绿的水果糖,年货是老奶奶一直舍不得买的小毡帽,年货也是期待马上能吃的爆米花。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年的消费也开始变得不在讲究吃饱这一个单一的概念。吃的有营养健康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好看的衣服早就挂满了柜子,糖吃太多小孩子开始怕蛀牙了,年货也开始越来越多,都不知道买什么,真的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选择困难症。

有人说,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也许,再看不到家家杀猪宰羊的热气腾腾;再看不到一家老小逛庙会把盼望一年的东西买到家的狂喜;也再也看不到小孩子放鞭炮的欢笑声。在这所有的元素都觉得消失了的时候,其实我们发现,年就这样静悄悄地走来了。

关键词2:请先人

先人,指祖先;古人。除夕请神,让逝去的长辈回家过年,全家人在祖宗牌位面前叩首参拜,家庭的传承在这一叩一拜中维系着生生不息的牵连。这种世代沿袭的方式更多的是对先辈的尊重和对传统习俗的继承。

请先人,需要带着茶水以及纸钱去坟头叩拜,尊重长辈,不忘记列祖列宗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家人不分年老年少,统统行大礼,这不仅仅是对祖先的敬重,更是对中华传统行大礼的纪念。

“过年过什么,就是要请祖宗回家过年,让老祖宗回来看看儿孙后代日子过得还好,也让他们放心。谁先走了,谁就是祖宗。”俨然老祖宗就在眼前,像真的一样。过年的氛围就桌子上满满的先祖排位,香烟屋子里弥漫开来。在祖宗面前,说话要小心,不能让祖宗看了伤心……一切都要谨慎从事。

关键词3:社火

甘肃农村春节习俗经过世代相袭、发展演变,并融入时代风貌,越来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人情味,热烈的喜庆气氛。地处西部内陆的陇原大地上,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各地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年俗。

时代在变迁,社火的表演形式也在变化,相比以往的驴拉马车那种表演形式,新时代新方式,用农村的农用车更显的时代变化和农村生活风貌以及农民的热情洋溢。

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或者神话传说,风格迥异但是所展现的都是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建设越来越好,不仅仅展现在物质生活的优越,精神风貌也越来越好。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