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广播长三角频率主持人,为什么江苏省省会是南京而不是苏州?
中国交通广播长三角频率主持人,为什么江苏省省会是南京而不是苏州?
江苏之名来源于清朝设立的江宁府(南京)和苏州府的首字,这两座城市是明清时期江南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繁华都市,所以围绕这两座城市之间的话题从来就没断过。
长江三角洲主持人?
主持人有汪乐英和曹可凡,两人作为长三角之声的一员,在这个沪苏浙皖好声音共享共通共融的平台上,发起一体化“大合唱”。2020年6月,长三角之声广播调频,在fm89.9开设“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打造“新广播典范”。伴随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全力推进,长三角之声将一往无前,以更响亮的声音,面向更广阔的地域,传播向上的力量。
山东省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
俗话说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人才辈出,无论是从风水角度,还是历史文化的角度去分析,还真有几分道理,中国历史上很多大人物都出生在有山或者有水、或者依山傍水的地方。即使从科学角度讲,也有一定道理。
因为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开阔人的视野。
"一山一水一圣人"这句话,出自山东一个刘姓知识分子之口,此人祖籍山东东平,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
这位姓刘的进士,小时候家境不好,但是他学习非常勤奋,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金榜题名考中进士。
他擅长对联创作,写下不少名联。因此他在南方当官的时候,那里的学者都想请教一下,看他的即兴创作能力如何,于是几名学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登门拜访,说要请他喝酒,他们其中一人是进士的同僚,于是刘进士欣然前往。
在宴席间,其中一名才子出了一副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要刘进士做对。刘进士斟了一杯酒,一饮而尽,从容不迫对道:"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
一山为泰山,一圣人肯定是孔子,答案非常明了;但是,一水是什么,却众说纷纭。
有人说,一水是黄河水;有人说,是济南的泉水。
一山
对联中的"一山",毫无疑问是山东泰安市境内的泰山,因为它是五岳之首,势恢宏,拔地而起、直上云霄,人称"天下第一山"。
因此,自古以来,天下人就对泰山非常敬畏和崇拜,素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早在秦始皇时期,泰山就成为皇权的象征,他统一中国后不惜兴师动众也要登临泰山。此后很多朝代的皇帝,都把登临泰山祭拜封禅当做第一要务。据统计,历朝帝王在泰山封禅27次,并有不少帝王在那里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四海文人雅士,更是对泰山无比敬仰,在泰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曲阜距离泰山更近,不到一百公里,孔子跟泰山渊源很深,孔子的名言"苛政猛于虎",就是在泰山脚下发表的,具体情形是这样的:
孔子从泰山路过的时候,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泣,哭得很伤心,
孔子就问他为什么那么伤心。
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妇人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听后非常感慨,他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大家给我记住了,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孔子登泰山后,还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一水
有人说“一水”是黄河,因为它是诞生了华夏文明、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母亲河。说孔夫子的诞生,得益于黄河,似乎不无道理。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都跟黄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黄河就没有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这样说听起来一点毛病也没有。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黄河之水流经西北华北大部分省份,根本就不是山东的专利,这水,指的应该是济南的泉水。
济南以"泉城"闻名于天下,现在是山东省省会。
它北边和环渤海城市群紧紧相连,南部和长三角经济圈近在咫尺,是京沪经济走廊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济南有名的泉水就有七十二个,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名扬四海,济南可以说泉水遍布,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像济南一样,有这么多的泉水,说它是泉城,应该没有争议。
有诗赞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即使没有到过济南,也能想象出济南的美景,对它心驰神往。
有泉的地方,就有灵气,所以济南又是文化名城,诞生了邹衍、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等名人。
此外,在趵突泉不远的地方,还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30多个名泉,一道构成了举世闻名的"趵突泉泉群"。
一圣人
孔子的家乡在曲阜,曲阜距离济南只有150公里左右,济南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之泺邑,齐国跟鲁国是邻国,孔子曾经出使齐国,还在齐国当过官,济南是他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齐景公还向孔子请教过治国之道,孔子在那里阐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政在节财"的观点。
儒学一直是中国的国学,儒学的创立者孔夫子是举世公认的圣人,被后世敬仰,即使是元朝统治者和入侵中国的日寇,对孔子也非常敬畏,不敢冒犯分毫。
孔子不但被中国人敬仰,在东南亚各国和欧美,孔子的地位也非常高。
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就刻着孔子的雕像,老夫子与两位西方老先贤摩西、梭伦哥仨一起,守护着美利坚的教育、宗教和法律理念。
三代社保卡啥样?
三代社保卡和二代社保卡在样式上区别不大,最主要的区别是三代社保卡第一排有“居民服务一卡通”字样。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工作座谈会,要求长三角地区要实现以居民服务一卡通为载体的同城待遇。
三代社保卡的换发工作开始全力推动。三代社保卡和二代社保卡的最主要区别,就是三代社保卡可以加载各种居民服务,已经实现的比如说公共交通,文化旅游,看病就医等等。
深圳53岁特级教师辞职?
如果“编制”竟然成了一个正高级全国名师追寻“教育梦想”的枷锁,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
一大早起床就看到教育界大咖们都在转发这个消息:熊芳芳老师辞职了!
熊芳芳是谁?不才连牙都没刷,赶紧上网查了一下。不查不要紧,一查,不才内心那个激动澎湃呀:
熊芳芳:深圳盐田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生命语文”的倡导者、研究者和实践者。首届“全国中学语文十佳教改新星”,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入选“百年中国语文人物”博物馆,是深圳市“十三五”重大招标课题负责人,多家核心期刊杂志封面人物。
这么优秀的老师,教育界的地位这么高,为啥会突然辞职呢?
在熊老师的辞职报告中,熊老师是这样解释的:
生命无法重来,不想一生被人安排,我想把这7年(从现在到退休的7年)赏赐给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
刚开始,我心里想:哼!说的这么文艺,其实肯定是被校外培训机构或者教育公司用高薪给挖墙脚挖走了。
再转念一想:不对呀,这是在深圳,像熊老师这么高级的人才,年薪怕不是得有四五十万吧?恐怕她也未必是缺钱。
通过网上零零星星的一些信息,大致明白了:
熊老师可能是想探索更多的国文教育方式,但是在常规的“校园”里,教育受到很多制约,她很难放开手脚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比如:
假设不才在学校里,想试试用“古代的私塾”模式去教语文。家长肯定不干,说:“孩子又不是你家试验田,万一成绩下滑孩子考不上好学校你负责?”学校领导肯定也不会让你干:不才啊,年纪轻轻的不好好工作,想那些没用的干啥?这么一来,不才的想法肯定要搁浅,只有服从领导的安排,安心当好自己的“教书匠”。这个世上,绝大多数老师都会跟不才一样,在“自己的想法”跟“被人安排”之间,选择妥协“被人安排”。但,个别老师不会,她会选择服从“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的想法”跟“编制”发生了冲突,她宁可选择辞职。这事儿吧,不才觉得:●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熊老师选择与“编制”决裂,去追寻自己的教育梦想,我们应该尊重她的选择权。
●2.其他人也没必要去羡慕熊老师,不管是哪个地方,都得靠实力说话,教育江湖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熊老师的能力,轻易冲动的选择辞职,恐怕会让你后悔。
●3.这个社会需要熊老师这样的教育开拓者,更需要坚守岗位有始有终的普通教师。
今天还有个新闻被大家忽视了: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退休教授王凤云隔着栅栏给毕业生讲课。
王凤云老师今年4月18日就已经退休了,这些毕业生按道理她根本就不用管了,但是她依然坚持隔着栅栏给他们讲课。
有始有终,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更加完美?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老师来说,熊芳芳的辞职,也许只会在今天让你的心里泛起一些波澜。到了明天,你还是会满怀着自己的教育初心走上三次讲台,坚守自己的岗位。
普通人就该活成普通人该有的样子,这样挺好。
只是,如果“编制”竟然成了一个正高级全国名师追寻“教育梦想”的枷锁,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
我是@章不才,喜欢聊聊教育话题,欢迎关注我互相交流、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