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夜生活节,1951年8月8日?

2023-11-12 04:38:08 34阅读

上海夜生活节,1951年8月8日?

施南生,出生于1951年8月8日,女,祖籍上海。中国香港著名电影人,资深经理人、出品人。

1967年开工厂的父亲,托朋友将女儿带到非洲加纳读书。当时施南生15岁,但已有主见,眼见就读的学校只有13个学生却来自9个国家,就知道肯定学不好,于是去了英国读寄宿学校。1971年施南生考入大学攻电脑和统计学专业。

上海夜生活节,1951年8月8日?

1975年学成回港,曾任职公关公司Michael Stevenson Ltd、香港电台和无线电视客席主持。后加入佳艺电视和丽的电视。

1981年加入新艺城影业出任决策阶层,其后与丈夫徐克组成电影工作室。

1981年制作出一系列经典电影《黄飞鸿系列》《倩女幽魂系列》《刀马旦》《黑侠》《蜀山》。

上世纪80年代初,麦嘉、石天、黄百鸣的奋斗公司得金公主院线资金支持,改组为“新艺城”。

80年代在新艺城,创出港产片的黄金时代,后协助有线、传讯、盈科等收费电视开天辟地。曾被美国业内杂志《综艺》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50位电影人之一。

她曾主持政论节目《风波里的茶杯》和《在晴朗的一天出发》。

1982年,担任电影《难兄难弟》的制片人;同年,担任《夜惊魂》的制片人。

1983年,担任《我爱夜来香》的制片人。

1984年,与徐克成立电影工作室,徐克负责做导演拍戏,施南生负责拍电影以外的融资、发行、宣传等;同年,担任《圣诞快乐》的制片人。

1989年,凭着丰富传媒工作经验,为香港有线电视申办电视经营权。

1991年,为智才集团开办武汉有线网络、中录智慧音像出版。

1997年,担任电影《小倩》的制片人。

1998年,制片了电影《K.O.雷霆一击》。

1999年,制片的电影《流星语》上映;同年,为香港电讯成功取得收费电视经营权。

2001年至2004年加入寰亚综艺集团并出任副主席,出品了卖座影片《无间道》。

2003年,担任由麦子善导演的电影《散打》的制片人。

2004年,获颁《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大奖。

2004年至2005年,出任东方电影出品资深顾问。

2006年,制片电影《龙虎门》上映。

2007年,获邀出任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委员。

2008年,出任万诱引力电影董事总经理,培育亚洲新导演。,并成立发行工作室,致力将亚洲电影推向国际;同年,担任徐克执导的电影《深海寻人》、《女人不坏》的制片人。

2010年,担任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制片人。

2011年,担任《龙门飞甲》的制片人。

2013年,担任《过界男女》的制片人。

2014年,施南生获得第67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独立制作人奖。

2015年,获得第17届意大利乌甸尼远东电影节金桑树终身成就奖;同年,制片了由张婉婷执导的电影《三城记》。

2017年,获得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摄影奖,并与同年制片了电影《西游伏妖篇》与《奇门遁甲》。

2018年3月28日,施南生应邀出任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同年,担任《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制片人。2019年,获得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国电影海外贡献荣誉。

2020年参于纪录片《好好拍电影》的拍摄。

2021年2月27日,确定担任电影《长津湖》的制片人。20世纪70年代先后在无线、港台、佳视、丽的当制作及行政。

2021年5月21日,提名第30届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制片人。8月12日,出演的电影《长津湖》在中国大陆上映。

风俗习惯必做的几件事都是啥?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饭、守岁。

祭祀 即祭祖,中国人过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这个传统活动对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这个活动,不仅能使孩子对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还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长辈。

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年夜饭的讲究 年夜饭,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各式各样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南方新年有吃馄饨习俗,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守岁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此时,爸爸妈妈不妨把这些名诗念给孩子听,并作出解释,让他们明白其中的意思。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晚家人团圆,欢聚一堂,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另外,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它们的叫法还有讨口彩的含义,比如: ·吃枣——春来早; ·吃柿饼——事事如意; ·吃杏仁——幸福人; ·吃长生果——长生不老; ·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你都曾追过哪些三观不正的电视剧?

看到题目我立马想到的就是《娘道》,这可谓一部被官媒点名批评三观不正以及性别歧视的“奇葩之作”。

这部76集的电视剧,豆瓣打出2.7分的差评,网上所有关于《娘道》的评论都是“三观不正”“价值观有问题”“国剧的毒瘤”诸如此类的内容。不信,你在搜索栏里打出“娘道”两字,后面必定跟随而出的就是“三观”两字。可见大家火眼金睛,一看就知道是一部披着苦情戏的“神剧”。幸好它的主要受众群体,爷爷奶奶婆婆妈妈辈不会弹幕,也不会评论,如果会吐槽的话,估计豆瓣1分的“荣誉”将颁给它。

整部戏宣扬的主题就是“女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儿子”!和将“女德”升级化,全剧从头到尾披着“圣母”的长袍,受了欺压不反抗,宣扬“女人天生就是命贱”,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首先谈一下,剧中女主瑛娘痴迷不悟地“传宗接代”的问题。虽然这是部民国剧,但是当时的思想是非常落后和传统。但是这部戏是演给21世纪的我们看的,这样的思想还能光明正大宣传着“女人就得生儿子,不生儿子就不配活在这个世上”,这样的主题对现在我们难道不是一种荼毒?

瑛娘阴差阳错救了她老公二少爷,二少爷也因此娶了她。从此之后给二少爷“生儿子”就成了她的执念。第一胎生了女儿,自感羞愧并感激对老公说:“我没有生出儿子,你还给我名分。。。”

第二胎又生了女儿,第三胎生孩子时遇到难产,产婆问家人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她大喊着:“保我儿子,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生出儿子。”结果有惊无险生了女儿。她悲天喊地对老公道歉“对不起,我又生了女儿”。

不知道的还以为二少爷是皇帝本尊,必须得有儿子继承王位。

另外瑛娘自己“圣母”,还发扬圣母光辉,让全家人,从老公到女儿全跟着她一起学圣母教。

女儿被欺负,老公非常生气要去找人算账,她出面阻拦,原因是“都是咱闺女惹得祸”,老公听不下去说“小孩子能惹什么祸”。圣母瑛娘立刻自怨自艾“都是怪我,是我没生出儿子,要怪就怪我吧”。真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脑回路,什么都能跟生儿子挂上钩。

婆婆因为她生了女儿要将她赶走,对她大加辱骂,结果她微微露出圣母笑容说道“我是您儿媳,您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被赶出家门后,听说婆家被土匪威胁,她立马要去为婆家牺牲,当大家为她难过时,她说:“别为我掉泪,我这条贱命不值得。”

该剧播出后,官媒中国妇女报,狠批该剧误导观众,“性别歧视”,宣扬“女人就得轻贱自己”。

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生孩子,女人不值得获得尊重。这三个观点就是《娘道》宣扬的,娘道导演居然还嫌弃我们不懂艺术,不尊重艺术。不知道他懂不懂尊重女性,在登记结婚时有没有认真领会《婚姻宣言》。尊重婚姻,尊重女性。

《娘道》将封建思想宣扬得淋漓尽致,将我们奋斗的男女平等当成儿戏,将毒瘤打扮成一朵鲜花。当年反封建的《橘子红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让我们看得压抑而悲愤,而今弄出了一部《娘道》,打着反封建的旗帜,实际上在对封建思想歌功颂德。

幸好我们火眼金睛,头脑清晰,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都教过我们男女平等,自尊自爱自重。

2023梁博参加跨年吗?

没有的。

梁博是一位德艺双馨,最沉稳最勤奋的歌手。

1991年3月25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内地男唱作人,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艺术硕士学位。

演艺经历

2011年4月29日,乐行无界——长春站梁博演唱了《坚持》、《该愤怒还是微笑》两首自己创作的歌曲。

2012年7月25日-9月30日,参与录制浙江卫视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成为那英组学员并获得2012“年度好声音”大奖。8月31日,参加在长春市体育馆举行的第三届东北亚流行音乐会献唱了原创《因为》等歌曲 。10月3日,参加中国好声音广州长隆欢乐世界巡演,梁博演唱原创作品《因为》 。11月29日,获得第20届中国歌曲排行榜颁奖典礼“年度最受欢迎新人奖”、“年度最佳新人奖”、“年度最佳创作新人奖”三项提名 。12月9日,梁博代替导师那英加盟《中国好声音》全球巡演杭州站为歌迷献上不插电版《私奔》。12月15日,梁博带领自己的乐队亮相在长春五环体育馆举行的2013年吉林卫视跨年演唱会演唱了原创歌曲《不染》《完美不完美》《因为》等七首歌曲。12月29日,获得第20届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最受欢迎新人奖”的梁博携原创作品《因为》登上台北小巨蛋,参加中歌榜20周年群星演唱会。

2013年9月29日,梁博微博首发原创歌曲《你的我的》,同时写道“无论是什么也无法动摇他真正想坚持的”。11月30日,参加在北京万事达中心唱响主题为“青春梦想 决不妥协”的“世界好声音”演唱会,梁博作为开场歌手首唱原创歌曲《家园》《你的我的》。

2014年4月24日,梁博在北京举办首张首张创作大碟《梁博》暨2014《新的》演唱会全亚洲记者会。5月17日,在北京西单大悦城9楼FAB举办首场新专辑《梁博》签售会暨梁博

2014《新的》演唱会签票会,回馈歌迷支持。5月23日至5月24日,在北京21世纪剧院举办两场梁博2014《新的》演唱会,梁博连唱12首原创歌曲。梁博携手青岛啤酒,启动路演计划,北京(5月31日)、南京(6月13日)、厦门(6月20日)、重庆(6月28日)、长沙(7月4日)、深圳(7月13日)。8月15日,梁博获邀参加日本热门音乐活动“ex-change”在东京举行的现场演出 。8月16日,获邀亮相Summer Sonic音乐节,亚洲舞台压轴表演。9月8日,梁博受邀登上“2014央视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中秋特辑”舞台演唱《不知去向》 。9月20日,梁博再次受邀登上《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舞台,演唱打榜歌曲《永不止步》、加油歌曲《不知去向》,取得9月第3周非直播时段与直播时段双料冠军;9月第4周直播时段蝉联冠军。9月22日,梁博2014《新的》演唱会(北京)LIVE版音频发行。10月4日,参加2014年上海简单生活节,在上海世博公园的大地舞台进行40分钟的现场演出,这也是梁博首次献唱内地音乐节 。11月22日(12月21日播出),参加云南卫视《音乐现场》录制 。12月13日,梁博携《不知去向》《家园》出席2014年第八届无线音乐盛典咪咕汇,凭借首张个人原创专辑《梁博》获得“年度最受欢迎唱作男歌手” 。12月15日,梁博作为受邀嘉宾现场演唱《不知去向》助阵电影《智取威虎山》《首映》节目。12月23日,压轴CCTV音乐“光荣绽放-2014十大新锐歌手演唱会”,并凭借观众投票数第一名的成绩而获得“十大新锐歌手奖”。12月29日,梁博携乐队录制了音乐频道“30小时跨年”元旦特别节目,现场演唱原创作品《不知去向》《家园》《你的我的》。

2015年2月11日,梁博受邀参加2015年CCTV网络春晚,演唱原创歌曲《永不止步》。3月25日,梁博受邀参加2015QQ音乐年度盛典获“年度最佳唱作专辑“奖。4月13日,梁博受邀参加第15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弹唱原创歌曲《让孩子活在梦里》,并获“最受欢迎唱作人”奖。9月16日,梁博为好莱坞电影《像素大战》献唱宣传曲《颠倒梦想》 。9月26日,梁博携乐队压轴湘江音乐节。11月2日,梁博发行原创专辑《迷藏》,专辑从填词、谱曲、编曲,到后期录制均出自梁博之手。11月11日,梁博《迷藏》专辑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并现场演唱《危险》《颠倒梦想》《融化》三首歌曲。11月21日,梁博亮相中央电视台《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舞台,现场演绎《颠倒梦想》并获得周冠军。12月5日,梁博出席第九届无线音乐盛典咪咕汇,携乐队现场表演《危险》《变了》《拥有》三首歌曲。12月31日,梁博压轴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献唱《新的》 。

2016年2月4日,梁博推出单曲《给我一点温度》,梁博包揽了歌曲的词曲创作以及所有乐器的演奏。7月4日,梁博发布2016年第二首全新单曲《喜剧》[48] 。8月6日,梁博携乐队助阵刘涛《跨界歌王第一季》首场半决赛 。8月17日,梁博中元节发布原创单曲《鬼》 。9月3日,梁博受邀参加阿那亚沙滩音乐节。9月10日,梁博同崔健、郑钧、谭维维等摇滚歌手受邀参加“泰合之夜.摇滚音乐盛典”。10月4日,梁博受邀参加参加上海简单生活节。10月28日,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演唱《喜剧》《给我一点温度》。

2017年3月18日,梁博参加湖南卫视《歌手2017》演唱原创歌曲《灵魂歌手》,在歌手内投环节获得第一名[11] 。3月25日,梁博在《歌手》返场表演原创歌曲《男孩》 。4月1日,梁博在《歌手》突围赛中演唱原创歌曲《日落大道》 。6月10日,在湖南卫视互动音乐综艺节目《我想和你唱第二季》中,和粉丝合唱原创歌曲《男孩》《变了》 。6月10日,梁博现身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晚会现场,并压轴弹唱了自己的歌曲《男孩》。7月26日,梁博演唱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网络剧宣传主题曲发布。9月15日,梁博受邀《中国新歌声》担任那英战队助唱嘉宾,携乐队现场助阵,与学员合作完成《日落大道》《男孩》两首经典原创歌曲。11月25日,梁博助阵沸雪挑战者演唱会 。12月15日,受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梁博荣获GQ年度音乐人。

2018年2月8日,梁博出席2018吉林卫视春晚。5月27日,梁博现身广州体育馆映客《樱花女生星光夜》现场,演唱《男孩》等原创歌曲 。6月16日,任第十二届中国长春消夏节旅游形象大使,并在开幕式上演唱《拥有》等原创歌曲。2018年9月25日,与谭维维合唱的张艺谋电影《影》同名主题曲《影》MV发布 。

2019年3月12日,加盟爱奇艺自制S+级华语唱作人生态挑战节目《我是唱作人》。3月14日,《大事发声第三季》第2期,演唱《男孩》《日落大道》等原创歌曲。4月12日,原创歌曲《表态》正式上线 。4月19日,原创歌曲《出现又离开》正式上线 。4月26日,原创歌曲《黑夜中》正式上线 。5月3日,原创歌曲《曾经是情侣》正式上线。5月10日,原创歌曲《你会成为你想的那个人》正式上线[70] 。6月21日,梁博参加长春消夏艺术节,为观众奉献专场演唱会 。6月28日,原创歌曲《我不知道》正式上线。7月13日,出席2019浙江卫视年中音乐盛典,携乐队演唱《黑夜中》 。8月4日,参加2019爱奇艺尖叫之夜演唱会北京站,演唱原创歌曲《男孩》《出现又离开》《黑夜中》 。8月23日,爱奇艺自制华语青年说唱音乐节目《中国新说唱2019》帮唱总决赛资格战,梁博帮唱新秀rap版《表态》晋级到总决赛。

夜上海歌剧院叫啥?

上海乐团。

掀开中国歌剧和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上海歌剧院是其中闪光的一页,已成为我国成就卓著、声誉斐然的音乐戏剧和声乐艺术表演团体。数十年来,歌剧院创作演出了众多影响深远的歌剧、舞剧、合唱、歌舞、器乐等剧(节)目。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