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颖上结婚风俗,没有文凭的农村女人?

2023-11-05 12:52:05 33阅读

安徽颖上结婚风俗,没有文凭的农村女人?

大家好我是农村燕姐

感谢平台邀请答题

安徽颖上结婚风俗,没有文凭的农村女人?

谁说没有文凭的农村女人一辈子就只能务农啊?

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女人,因为没有计划生育,快50了问父母生把我生了,而出生在70年代的我,上面五个哥哥,四个姐姐,我最小,当我读到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年代不同,哥哥姐姐都要结婚出嫁,爸妈负担重送不起,我上学,我就读了两年书,其实我很喜欢读书,我成绩也很好,但爸爸说他送不起哥哥要结婚,我当着爸爸的面说反正我不喜欢读书,不读也罢,在家里还能帮你干点活分担一些,嘴巴说的其实跟内心想的不一样,但我不想年迈的父母心里难过…

在我13岁的时候,我们村里很多人都去广州打工,我跟爸爸商量说我也要去,即使爸爸心里也不愿意我去,但爸爸知道从小我性格就特别倔强,所以爸爸知道说不过我的,就给了我来回的路费,我对爸爸说,如果挣不到钱,我就不会回来

到广州第二天我就进了一个花厂做了两个多月,我觉得工资太低,就跳槽了,又进了一个五金厂我在五金厂待了半年,从进去300块一个月工资涨到800块,一个月工资,我辞职了,拿着这来广州挣得钱,做起了地摊生意,从摆地摊开始,直到2017年年底,我返回了农村,觉得外面生意越来越难做,我最后一次是在浙江温州撤走的,我放弃了一个水果店,放弃了一个餐饮店,返乡创业,走上了我养殖的道路,我所有视频都接近地气,分享农村风俗分享农村田园生活,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感谢大家的支持。

爱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你好,我是船长,希望我的答案能给你更多理解。

首先,婚姻和爱是两个理想状态下应该相关但实际上可能不相关的东西。

我们绝大多数的婚姻,或者理想的婚姻都应该是基于爱而产生的,我们都希望白头到老,恩爱一生,但这只是我们的理想。就现实而言,婚姻更多的只是一种社会结构形式,完全可以脱离爱而单独存在。甚至于说不少人的婚姻,是基于恐惧和仇恨而存在。打个比方,婚姻就像是花朵,我们理想的婚姻应该是芳香四溢、鲜活的芬芳的,甜美的,但同样有些人的婚姻成了干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没有了生命的气息,更有甚至就像你说的安徽一家,他们的婚姻已经成了罂粟,成了毒草,自会让人走火入魔行为疯狂,最后酿成悲剧。

其次,你问爱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很简单,你先会爱自己才会爱别人,一个不懂安全边际不懂情感尺度的人是不懂爱的。

你如果真的爱一个人,你就不会像是藤一样死死地缠住TA,让他喘不过气来;你如果真的爱一个人,你就会努力成长,让自己变得更有能力,更有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你如果真的爱一个人,你就会适度收拾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可爱;你如果真的爱一个人,你就会保持着人格的独立和起码的尊严,因为这些是爱的基础条件;------

最后,就像案件里这样,如果所爱非人怎么办?

一句话,我们要足够强大,软硬兼施。

对待已经不爱、无法爱、还坚持要伤害我们的人,我们必须坚决地选择离开。

如果能好聚好散,且还好说。

而对于那些死缠烂打,不肯善罢甘休的人来说,我们只能比TA更凶猛,更执着,更残忍,我们要让TA明白如果不放开我们,我们一定百分百会让TA付出TA所无法承受的代价。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的善良、妥协、退让只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是TA难得的猎物,只会刺激对方更肆无忌惮地虐待我们。

当我们确定要离开的时候,我们要动用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智慧保护好我们自己,示弱也好示强也罢,都是为了我们能顺利度过这道难关。一句话,我们要足够爱自己。

最后,船长祝大家幸福。

为什么淮南人都可以不用假装生活?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淮南的电动车、自行车特别多,所以每次过马路的时候,光看红绿灯和机动车还不够,还要注意你身边呼啸而过的非机动车!

02

不害怕、不着急、不要形象!上下班期间尽量不要开车、打车和坐车人多的怕连自己都不认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能拿全勤奖,靠的就是平日高峰期里累积的挤车经验!

03

穿衣指南与天气无关!淮南的天气一向都捉摸不定大家抱怨天气预报信息不准确,

真是冤枉!淮南这天气一年均处于随机状态,时时刻刻准备开启任性模式!

总结下来就是淮南只有夏天和冬天!

04

没有减不去的肉,只有管不住的嘴!中国八大菜系中就包括徽菜!

作为安徽之一的淮南,必须美食千千万!作为一个生活在淮南的人来说,我们可以穿着普通,可以不买奢侈品但我们必须对得起自己这张嘴!

(图片来源:@、淮南直播、@水果味的bonbon_江珊 、@大侠倒骑驴、)

05

不要走,嗨翻到天亮!淮南人聚会,喜欢吃饭唱歌一条龙!

如果第一顿喝高兴了,一般会再去第二个地方继续喝!如果人多的话,多半会选择一群人去KTV唱到尽兴再回家!

06

只要和你在一起,天天喝粥也愿意!不要以为淮南人就得选择本地人娶妻嫁女,

很多淮南的家庭里,择偶的都是外地人!无论富贵贫穷,无论健康疾病,无论人生的顺境逆境,在感情的世界里,独只要一颗为彼此付出的真心!

07

宁可高调的单身,也不愿委曲求全!

在淮南,30岁还没结婚的人还真不少!淮南买房不便宜,而且生活成本比较高,结婚成本更高!这些都是晚婚的因素!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的对象!不是要求高,只是没有遇到对的人!宁愿高傲的单身,也不将就!

08

yo yo yo come oh yeah!不是只有北上广才流行广场舞,淮南的广场舞也跳的风生水起!而且都是专业级别的!公园里、小区里、广场上,只要有一小块开阔地都会聚集着一群大爷大妈如火如荼的跳着舞着~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传奇人物?

王凤麟,一个残疾的副团长,带着30几号人坚守鲁中交通要道马鞍山,抵住日伪军一千多人的攻击近两天,打死日军一百多,另加一名日军师团参谋长。不知道这样的人物算不算传奇人物?

王凤麟,黑龙江宁安县人,八路军中第一个指挥使用炸药包攻坚的人。

王凤麟经历非常丰富, 918后就加入抗联,后来于1935年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 参加了一个工兵班, 学习爆破工程。七七事变后王凤麟回到延安, 并于38年同张经武一起来到山东。 在那儿, 他是地地道道的爆破专家。

山东纵队还为他开设一个爆破班。 他这个班儿,条件之简陋,无法想象。 只有一块TNT炸药和几公尺长的导火索, 说是学爆破, 可连一次爆破实验都做不起。

王凤麟一边教理论, 一边鼓动战士们自制黑色炸药, 做石雷。 土八路的爆破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您别看条件不济, 王凤麟硬是培养出了刘厥兰等山东著名的爆破英雄。

数年以后山东八路带着他们从这位黑龙江老师那里学来的技术在黑土地上耀武扬威, 王凤麟地下有知, 应该会倍感欣慰。

他这个班儿办了两期, 每期20名学员。 人虽然不多, 名气不小,老百姓都管他叫爆破主任。

不过他这主任没当多久, 鬼子扫荡开始了。 王凤麟于1939年担任山纵四支队三营营长。1940年一支队和四支队合编成山纵第一旅, 王凤麟出任二团副团长, 当时的团长是抗美援朝里打出威风的吴瑞林。这个第一旅可不是白叫的, 在山东是响当当的头等主力, 40军的前身。

进了主力, 王凤麟没把爆破的看家本领放下, 在战斗中非常注意发挥地雷爆破的作用, 创造了几个著名的5分钟十分钟战役。

41年3月, 王凤麟带领三营三个排在博山甘泉寺伏击日军, 五分钟, 消灭30人, 基本上是轰隆几声, 啪啪几枪解决战斗; 四月30号, 他又带领2营在莱芜打埋伏, 十分钟, 消灭日伪军各三十人! 那位说了, 这二营三营都打了胜仗, 那一营在干嘛? 一营正跳着脚儿骂呢, 从当官儿的到当兵的都涌到团部那请战, 要求也打几次“这样”的仗。

王凤麟这当副团长的也得一碗水端平不是, 于是又带领一营在龙爪沟给鬼子一记埋伏, 还是老规矩, 十分钟, 20个鬼子, 10个伪军。二团的水是平了, 一旅其它团不干了。人才不是只有二十一世纪才变得最重要的, 当年的老八路早就是这付做派了。

一团团长李福泽硬是把王凤麟“暂时”调到一团去当副团长, 传授经验。李团长话说得简单明白, 老王你把这个爆破好好教教。 一团明白了, 那还有三团呢? 王凤麟分身乏术, 把自己在二团培养起来的爆破骨干送过去手把手的教, 第一次爆破成功后团长王吉文乐德象小孩子一样的蹦。 现在想想那些老八路们都挺可爱的......

因为他, 从第一旅, 到后来的山东三师八师, 个个都是爆破攻坚的能手。 一个副团长, 影响了两支部队的战斗力,应该算是大牛了!可惜, 他壮丽的人生很快走到了尽头, 一个惨烈而又光辉的结局。

42年对全国各地的八路而言是极其艰苦卓绝的一年。尤其是对一旅二团。 二月团长吴瑞林负伤, 王凤麟回到二团。 8月在一次战斗中, 王凤麟腿部负伤。 倒霉的是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 不得不对他进行截肢。 失去了右腿的王凤麟就像雄鹰失去了翅膀一样痛苦。 以前驰骋沙场的英雄如今只能被战士们抬在担架上, 成了“累赘”。他对老战友冯毅之说一个战士最大的不幸不是死,而是残废。他内心之沉痛可见一斑。

鬼子一路“扫荡”,一路挨打,被迫向西北折回,其中一股鬼子和几百名汉奸窜来窜去,窜到了马鞍山一带。

“随军领路”的汉奸头子,叫唐云三,马上靠了上来,耸人听闻地说:“山上驻有八路重要领导人,还有两座兵工厂,山洞里堆满了军事物资,全是好宝贝。”

此前组织上考虑到副团长王凤麟腿脚不方便,决定让他到马鞍山边休养边守山。他拄着双拐上山,结果,没几天就碰上了鬼子攻山,哪谈得上什么“休养”?这时八路军已主力撤离,原来留守马鞍山的刘锡坤营长调回了部队。

王凤麟说:“说一千,道一万,横竖一个上,打!”

王凤麟带领几名警卫去守卫鲁中交通要道马鞍山。 跟他一起上山的还有一支在一团时缴获的带有瞄准具的狙击步枪。

黄河故人曾经说过抗联战士枪法准的事儿, 王凤麟在他人生最后一役, 淋漓尽致的发扬了这一特点。当时马鞍山上只驻扎了地方部队的一个班, 其余都是伤病员和几名枪支修械所的工人。 另外还有战友冯毅之的父亲, 妻子, 妹妹和三个孩子(六个人全部牺牲)。

11月4号, 冯毅之上山, 跟王凤麟谈到在鲁中地区扫荡的日伪军可能会路过马鞍山。

当天晚上, 冯毅之的父亲请王凤麟吃饭, 席间谈到抗战以来冯家的遭际。,说到岳飞, 文天祥。王凤还当场念了文天祥的诗。 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日军已经开始了对马鞍山的合围。11月5号, 爆破英雄刘厥兰带着几个伤员来到马鞍山, 同时带来了团里的一封信, 询问他能不能下山随部队行动。 王凤麟说他要与马鞍山共命运。

马鞍山虽然是交通要冲, 但估计当时没人能想到鬼子居然会下这么大的血本儿。

11月9号, 日伪军一千多人在汉奸唐云三的带领下开始对马鞍山发起进攻。 而这时在山上只有30几个人,能战斗的就是王凤麟和他的几名警卫, 原先那个地方部队的班也被王凤麟送回原部队了。 除了王凤麟手里那把阻击步枪外, 其它八条枪都是章丘造的土枪, 每把枪子弹不过数十发。 尽管双方力量已经相差将近百倍, 鬼子还是出动了飞机, 可见他们一定以为马鞍山上有大人物。

唯一对王凤麟有利的就是地势。 马鞍山相当险要, 鬼子要上山一定要从一条石阶路上爬。 王凤麟充分发挥他手里狙击步枪的作用, 第一枪就灭了一个挥着军刀的鬼子军官。 其它人或是用枪, 或是用山石, 在王凤麟的带领下英勇还击。 第一天下来, 硬是把鬼子打下去了。

马鞍山巍然屹立,但下山的路已被鬼子封住,山上的人要转移是不成了,王凤麟说:“走不成,我们就守住它。”

大概是那只狙击步枪更让鬼子产生了错觉,

翌日,战斗更加残酷。几百鬼子对付30几个战士还怕兵力不够,用30多辆汽车,从博山、莱芜、张店等地运来鬼子伪军3000多人,弹药堆成了小山,几个山头上全是大炮,不惜血本地向马鞍山狂轰滥炸,山顶上硝烟弥漫,碎石弹片乱飞,工事大部被毁,房屋坍塌起火。在激战中,战士们一个个牺牲。为了阻敌,王凤麟只好专拣鬼子军官和打头冲的敌兵打,弹无虚发,打着打着,“噗”,一颗子弹飞来,他头部中弹了,接着绑上白绑带继续打。后山崖下,一小队鬼子穿着爬山鞋,架起云梯,偷偷向上爬,刘厥兰发现了,喊道:“狠狠地打!”鬼子非死即伤,爬山鞋丢了一路,再也不敢爬了。

中午时分,一个鬼子军官,在一堆鬼子军官的前呼后拥下,爬上山腰,亲自督战。炮声一停,王凤麟朝山腰一看,一个指挥官正在那里指手划脚的,旁边还站着许多军官,心想这肯定是个不小的官!随即把双拐一扔,缓缓地举枪瞄准。

“啪!”随着枪声,鬼子军官应声倒地。

鬼子军官一倒,王凤麟就像惹翻了马蜂窝,随即鬼子兵就像发了疯似的,一拨拨往上冲,怎么打都打不退,还是拼了老命往上冲。战斗到黄昏,山上的弹药、石头已快用完了,人员伤亡也很严重,看来很难挡住鬼子了。

本来在后山守卫的刘厥兰看到南天门那儿吃紧, 过去一看, 那儿的战士已经全部牺牲, 烈士用过的每一条枪都打空了…… 冯毅之的妹妹冯文秀扔给刘厥兰一个白布包儿, 打开一看, 上面有王凤麟写的一行字, “石头很宝贵, 要节约使用, 坚持到天黑, 就有办法......”

王凤麟已多处受伤,浑身滴着血,双拐也不知丢到哪去了,他爬着指挥战斗,眼看危在旦夕了,他命令通讯员:“小张你从后山下山,向旅长报告山上的情况。”

他下令小张用绑腿编成绳子从后山下去, 向上级汇报情况。小张哭着说不走, 王凤麟含着眼泪说这是死命令。他已有必死之心, 马鞍山就是王凤麟为国尽忠之所!这时山上基本都是伤员, 家属和那几名工人。 王凤麟组织他们用做军衣的布料做成绳子, 从后山下山。 这其中包括冯毅之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善于对老弱妇孺下手的鬼子自然不会闲着, 放炮轰炸。 冯毅之的大女儿被炸死, 妻子和另外两个女儿摔死在山下。王凤麟的狙击步枪子弹打没了, 手枪里还有最后一颗子弹, 给自己留的。 他继续搬石头砸向鬼子, 直到胸部中弹。

鬼子冲过了南天门, 汉奸唐云三躲在石头后面喊:“快投降吧, 皇军给你大官做。” 王凤麟说当你的狗官去吧, 投降的不是中国人!说完举枪自尽!

另一名干部冯文秀的腿部已受重伤,见此情景,毅然纵身跳了崖。刘厥兰把最后一枚手榴弹投向敌人,也从崖上跳下去,万幸的是,由于树枝的托挂,他幸免于难。

最后,在山上牺牲查到有名或姓的烈士27人。刘厥兰等10余人幸存。鬼子被击毙官兵100多人,伤残不计其数。一场惨战就此结束了。

谁知此战之后,济南城大放哀乐,胶济铁路沿线鬼子都戴上了黑纱,甚至有的还披麻戴孝。这一怪现象震动了四方,随后各地纷纷传说:“冈村宁茨死了!在马鞍山被八路打死了!”

岗村宁次是日军在华北的最高指挥官。消息马上报告到了廖容标那里。正在为王凤麟牺牲而悲伤的他把眼泪一擦,大腿一拍:“好!这个王凤麟死得其所,杀了冈村宁茨,这仗就不要打啦!”

谁知一报告上去,王建安司令员说:“不太可能吧,一个华北司令官咋会跑到这石山上去呢?”

后来一查,此冈村宁茨非彼冈村宁茨,毙命的只是个师团参谋长,而并非那个日军华北最高指挥官,两人只是同名而已。王司令员说:“打死鬼子一个师团参谋长,也很难得啊!王凤麟死了,这个仇一定得报!”

这个仇一直“记”了两年多,1944年12月,抗战即将胜利,廖容标说:“鬼子是强弩之末了,但我们鲁中区1分区还欠着一件事没做,必须为王凤麟报了这个仇,不然,我们一生都会不安。”然后,他把王凤麟生前警卫员、侦察英雄石洪生找来,说:“你去解放马鞍山,为老首长报了仇过年!”

12月6日,石洪生率战士巧取马鞍山。这座洒满鲜血的山峰又回到了八路军手中。战后,石洪生在石山上为老首长筑了个墓地。

说岳全传中的牛皋?

想必大家都听过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吧?里面个性鲜明的人物非牛皋莫属。

评书中的牛皋是岳飞的把兄弟,此人最早是一个山贼,长得人高面黑,胯下一匹乌碳马,手中的兵器是一对铜锏。

评书中的牛皋是在拜师学艺过程中遇到的岳飞。

当初牛皋听说“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功夫了得,于是想拜他为师。谁知在寻师半路上丢了盘缠,没办法,牛皋只好落草为寇当了山贼。

有一次,他带着小喽罗下山劫道,不巧劫的正是岳飞。

两人一交手,牛皋被岳飞打得满地找牙。

通过观察和交谈,岳飞发现牛皋是一个憨厚朴实的汉子,并非大恶之人,遂萌生了收服牛皋的念头。

岳飞通过精湛的武艺和人格魅力折服了牛皋。

经过交谈,牛皋才得知岳飞是周侗的徒弟,二人不打不相识结拜为把兄弟。

评书上的牛皋是一个大大咧咧的福将,属于孟良、焦赞(杨家将中人物)、程咬金之类的人物。

评书中最精彩的就是“笑死牛皋,气死金兀术”这一片段。

书上说牛皋是天上的黑虎星下凡,金兀术是赤须龙下凡,这段也叫“虎骑龙背,气死金兀术”。

评书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那么历史上有这个人吗?

还别说,历史上还真有此人。

和评书不同的是,历史上的牛皋并不是岳飞的把兄弟,而是岳飞手下的一员将领。

牛皋(1087~1147),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

牛皋出生于一个贫苦的猎户人家,从小身体很壮,经常随父亲上山打猎。有时候还上山打柴,500多斤重的木柴担在肩上,一溜烟就跑回了家。

青年时期,牛皋成了一个百发百中的神射手。到后来,金兵入侵中原,他为了保护乡亲们,发动当地青壮年人组成了“联防队”,牛皋担任队长。

其实就相当于游击战,地方武装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敌人。

由于牛皋在家乡组织队伍抗金有功,后被官府授镇抚使一职(地方军队长官)。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1103~1142)带领他的岳家军经过牛皋的家乡,由于军务上的接触,二人因此相熟。

真实历史上牛皋比岳飞大16岁。然而牛皋却对岳飞敬重有加。这源于岳飞精湛的作战经验和秋毫无犯的军队纪律。

牛皋亲眼看到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粮”,这样的军队哪里去找?”

此时高宗赵构决心收复中原,于是传旨牛皋地方武装归岳飞领导,岳飞任命牛皋为岳家军副帅,从此二人开始了并肩作战。

在以后的日子里,牛皋始终以岳飞马首是瞻,带领部队和岳飞遥相呼应。

由于战功卓著,岳飞报请朝廷,任命牛皋为中部统领。

绍兴五年(1135年),牛皋随岳飞征讨南方起义领导人杨幺。杨幺不敌岳家军,后投水自杀未遂,被牛皋擒获。

绍兴十年(1140年),由于牛皋率军成功阻止了金兀术的南侵,被朝廷升任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

两年后(1142年),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岳飞被秦桧谋害。牛皋得知消息痛哭失声,肝胆欲裂,此后一蹶不振,时常以酒浇愁。

南宋的妥协和不抵抗政策,让牛皋心灰意冷,从言语和行动上不免流露出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

此时奸臣秦桧害怕牛皋为岳飞报仇,决心害死牛皋。

绍兴十七年(1147)三月初三,秦桧密令都统制田师中,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将牛皋害死。

牛皋深知总有这一天,临死前悲愤说道:“我牛皋活了61岁,足矣!遗憾的是,我没有死于马革裹尸还,却死在了自己屋檐下,此乃人生之憾事也”。

牛皋死后,其尸骨埋在了杭州西湖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与岳飞墓遥遥相望。

墓前立着一通石碑,其碑文为“宋辅文侯牛皋之墓”。

据说牛皋的家乡平顶山鲁山县有他的衣冠冢。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游览一番,感受和追忆一下当年抗金英雄牛皋的事迹。

文/秉烛读春秋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