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民族结婚风俗,适合少数民族夫妻的昵称?
各个民族结婚风俗,适合少数民族夫妻的昵称?
少数民族夫妻的昵称因地区和习俗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哈尼族:丈夫叫“阿爸”,妻子叫“妈妈”。
藏族:丈夫叫“拉巴”,妻子叫“措姆”。
瑶族:丈夫叫“阿哥”,妻子叫“阿妹”。
维吾尔族:丈夫叫“阿合买提”,妻子叫“艾拜”。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昵称并不适用于所有少数民族,而且在不同的地方也可能会有所变化。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可以参考相关资料或向当地的民族文化专家咨询。
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各有什么重大的传统节日?
汉族节日:汉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八月十五、九月九重阳节元旦等。
蒙古族节庆: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等。白节: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马奶节: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回族节庆、礼仪食俗。
回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开斋节在回历每年9月,从见新月到下月见新月终的一个月里,凡男子在12岁以上,女子9岁以上,都要把斋。即从日出后到日落前,不得进食,直到回历十月一日开始为开斋,届时要欢庆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亲友庆贺,并要做油香、馓子、油馃等多达二、三十种节日食品。回历十二月十日要过古尔邦节(献牲节),节日当天不吃早点,到清真寺做过礼拜之后宰牛献牲。献牲的牛羊,要体态端正,无缺损,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西北地区的回族还过阿述拉节,即时要选用当地的五谷杂粮,掺上牛羊杂碎煮熟食用,节日期间宴请客人必备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鸡肉做成的各种菜肴。
藏族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藏族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
苗族过去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较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
彝族火把节、补年节、庆年节。
傣族过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清明节前后十天左右)举行。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壮族每年三月三举行隆重的歌节;农历四月初八进行牛魂节;农历七月十四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敬祖节。
有一个少数民族的男友或女友是什么样的体验?
邻居大姐找我聊天,说儿子找了个女朋友。
我说,好事啊。
大姐说我不喜欢那个女孩。
我问,为什么呀?
大姐说,女孩是回民,家里是在教的。她的父母跟我儿子说,如果将来结婚了,生的孩子民族必须得随着回族。
我说,这也没什么呀?少数民族的孩子,在升学时会有照顾的,能加分。
大姐苦笑着,加分又能加几分呢?2分还是5分,还能给加100分吗?
我呵呵一乐道,大姐,你太能开玩笑了。
大姐又说,其实,我没有民族歧视的概念,关键是心里别扭,更过分的是,女孩父母竟然要求我儿子从此以后不再吃猪肉,就是在自己家也不能吃。
我说,民族习惯得遵守,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以后就吃牛肉和羊肉。
大姐眼眶子红着说,他们还要我儿子喝碱水洗肠子,只有这样才能把肠子里的脏东西洗干净,一个星期七天都喝。
我一听,顿时呆了,啥玩意?喝碱水?让你儿子皮肤好,变得更有弹性, 延缓衰老吗?哪怕碱水对身体有益,也不能这样啊,你没问问,碱水的浓度是多少吗?碱大了,人喝了会感到恶心的、烧心的。
大姐说,我反复劝儿子,咱们汉族和回族,民族风俗不一样,最好找个汉族女孩,起码吃饭没有忌讳,你说真要是找回族的,女孩嫁进门,我还得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买猪肉,不能买猪肉,你说,我和你大哥,吃猪肉都五十多年了,让我们以后不吃了,也别扭呀。
我说,要是儿子乐意,大姐,你就听从儿子的吧。只要两人感情好就行,其他的就别多想了。
大姐说,唉,以前儿子没女朋友时,希望他差不多找个就行啦,如今有女朋友了,我反而盼着他们别成。民族不同,是个大坎啊!
各位,如果,你家的孩子找个回族的对象,作为父母,你们是同意还是反对呢?
我反正是持反对意见的!
所谓,吃不到一块,就住不到一块。饮食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能够尊重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但对方也必须尊重我们汉族人才行,尊重都是相互的,如果我们尊重对方,对方却不能尊重我们,那两个年轻人的恋情真没再谈下去的理由。
掣肘太多啦,不能因为和少数民族结婚了,打破自己家庭原有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要所有的家庭成员为一个人改变,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了。
据我所知,就宗教信仰的不同。我所认识的人,几对,汉族女孩和回族男孩谈恋爱的,或是汉族男孩和回族女孩恋爱的,哪怕是谈了几年,最后也都是以分手告终。即使有结婚的,过了几年,也是以离婚收场。
汉族人,是从小吃猪肉长大的,为了尊重回族恋人,一般都不会再吃。但是等回到自己家里,碰上老人包猪肉馅饺子,或是炖猪排骨啥的,吃上一顿,本无可厚非。但是等回到家后,配偶往往会闻出来,说不尊重他,为此吵闹不休,就有点小题大做了。不能因为对象吃猪肉了,就不让他回家呀,难道回家前,还要在外面刷干净牙齿才行啊。
曾见过一个回族老板,因为女朋友在外面吃了一个驴肉火烧,被他给闻了出来,大骂女友说,以后再吃这种脏东西,死在外面别再回来了。当时,女孩没说什么,过了一段时间找了一个理由,分手了。
有人问女孩,你男朋友家里有的是钱,他自己又有公司,都有几年的感情了,现在分手不是太可惜了吗?
女孩说,跟回族男友相处的时间越久,就越怀念猪肉的味道,我可以为了他几年不吃一口猪肉,要让我一辈子不吃,那就是委屈自己啦。自从分手后,大快朵颐,猪肝、猪肺、猪蹄子、肥肉、瘦肉,吃了个遍,味道香极了!
(网图侵删)
尼泊尔女人一生要结婚三次是真的吗?
相比于尼泊尔姑娘一生要结三次婚,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尼泊尔的姑娘当街沐浴的习惯。
2016年去的尼泊尔,当时是跟朋友旅游的,在那里玩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样子,在旅行期间,去了很多地方,也认识了人多人,见识了许多尼泊尔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吧。
尼泊尔的见闻1、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的,就跟70年代的中国小县城一样,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行车非常的颠簸,如果平时坐不了车的朋友,可能会颠到你吐。除此之外,尼泊尔的公路非常的窄,并且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路上出了行人和车之外,还有牛在上面有,加上各种摩托车,三轮车之类的乱窜,所以很容易导致整条公路都比较拥挤。
2、尼泊尔的宗教文化非常的浓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在尼泊尔你会看到一个非常神奇的现在,不管是野生动物还是家养的动物,都不惧怕人类,有时候还会主动向人类索要食物呢。尼泊尔的人们也十分乐意给食物动物们吃,它们认为这都是大自然的生命,应该温柔以待,和谐共处。这也是他们宗教文化影响的结果。
3、尼泊尔电力设施也比较差。在尼泊尔的夜晚,突然停电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们的电力系统比较差,不能长时间的供电。而且他们的电线也是乱七八糟的,跟印度的一样,都是非常乱的。说到这里,大家去尼泊尔的话,需要准备电源转换器,尼泊尔大部分的电器插孔都是圆形的,跟我们的不一样,所以大家要提前的准备好这个东西。
4、尼泊尔的理发店也分男女。我们只知道厕所要区分男女,洗澡房要分男女,理发店分男女的还是来到了尼泊尔才发现的,这可能跟他们保守的思想观念有关吧。所以,如果想要理发的话,可要找对理发店了,不然会被赶出来的。
5、商业区东西还是很富足的,而且还能支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听到这个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在加德满都就有这么一个商业区,是可以支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让你感觉就好像回到了国内一样,里面卖的东西也十分的多。
6、尼泊尔宗教文化底蕴还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尼泊尔的寺庙非常的多,多到超乎你的想象,仅仅加德满都就有超过2000座大大小小的寺庙了,看起来比住房还要多得多。而且你也会看到许多尼泊尔人民经常会在大街上祈福,非常的虔诚。
7、尼泊尔的人非常的友善,对中国人非常的友好。尼泊尔人也非常的好客,有些尼泊尔的朋友会邀请你到他们家做客,不过去做客的时候,有一些东西需要注意一下,不能随便走动,更不能进人家的厨房,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行为,如果你需要上厕所的话,也不能直接就去了,而是要询问过主人才行。
8、尼泊尔的节日非常的多,全年大大小小的拥有300多个节日,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放假,幸福得不要不要的。有活女神节,这里的活女神就是7,8岁的小女孩被选中后,从此跟家人断绝关来往,一个人孤零零的去神庙“修行”,还有母牛节,神牛节,宰牲节,洒红节等等。在很多节日作为活女神的小女孩都会到民间给人民送祝福。
9、尼泊尔男人逛街也会手拉手。这在我们国内铁定被认为是不是那个有点问题了。大家不要想多了,这只是他们友谊的象征,就想闺蜜逛街手拉手一样,非常的纯洁。所以,大家在尼泊尔看到两个男人手拉手,不要觉得奇怪了。
尼泊尔的姑娘1、尼泊尔的姑娘露天沐浴的常态。尼泊尔的姑娘非常喜欢在外面露天沐浴,不过身上会裹着一件裹布,就这样用水冲洗干净。也不在意外人的眼光。这感觉是不是有点矛盾,尼泊尔的姑娘应该很保守才对,为什么还能接受这种当街露天沐浴的行为呢?
2、七八岁的小姑娘就要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婚礼。尼泊尔姑娘在7岁左右,就要出嫁了。这貌似是因为尼泊尔人比较忌讳寡妇一说,所以就在小女孩7岁左右的时候,给她们张罗一门婚事。让她们嫁给贝尔果,一种能长时间保存的水果。意义是消除了寡妇这个不好的问题,同时还有着希望以后的爱情能长长久久之意。
3、尼泊尔姑娘在12岁左右,迎来了她们的第二次婚礼。这次是她们初潮来临的时候,首先她们会被关在一间房子里面,终日不能见到光线,这一关就是11天之久。等到第12天的早上的时候,会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然后被家人带出屋外,迎接太阳的洗礼。这就是她们人生中的第二次婚礼,嫁给了纯洁的太阳。希望以后的爱情能像太阳一样纯洁,一样火热。
第三次婚姻就是我们平时的婚姻了,嫁给一个疼她爱她的男人,然后过上没羞没躁的生活,这就是尼泊尔姑娘的三次结婚了。
4、尼泊尔姑娘生理期,不能住在家里。不能住在家里,那她们住哪?尼泊尔的姑娘在生理期的时候回被父亲赶出去,跟牛住一起,跟狗住一起,环境非常简陋,卫生条件非常差,很多姑娘也因此落下很多毛病。
5、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尼泊尔的有钱人,一个男人可以娶好几个老婆,而没有钱的穷苦人家,一家几个兄弟只能娶一个老婆,大家一起照顾老婆和孩子,如果只有一个孩子的话,就一起照顾,如果有好几个孩子的话,就按大小排序,老大跟老大,老二跟老二,以此类推。不管哪一种,一家人都是生活的非常幸福得。
尼泊尔人民的生活1、尼泊尔们的工资水平不是很高,只有700块到900块人民币左右,同时他们消费水平也不高。当地的农产生和食物都非常的便宜,一份炒粉炒饭只需要5块钱上下。但是呢,一些进口的东西还是比较贵的,比如一桶泡面就要10几块钱了。
2、尼泊尔的住房消费也不高。在市中心买房的话,也不贵,大部分都是3000块钱左右一平米,比我们国内都不知道便宜多少倍了。如果是租房就更便宜了,一个月也花不了多少钱。对于游客来说的话,一些类似青年旅馆的四人房,一个晚上只需要10块钱左右,好一点的单人大床房也只需要60块钱左右,至于一些星级酒店也不贵,一两百就能住一样。总体来说消费水平不高。
3、尼泊尔人们的饮食也不算很丰富,但是也不单一。他们也是手抓饭,主食也是大米,他们也喜欢吃土豆之类的食物,还有蔬菜水果,烤肉之类的,放在一起,然后用手抓着吃。还有一些比较特色的美食,牛奶拌饭啥的,他们比较喜欢吃甜的东西,这个牛奶拌饭吃起来,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尼泊尔人喜欢喝茶,也喜欢酸奶,他们特别喜欢在喝酸奶的时候加一些葡萄干之类的东西进去。喝起来还是非常不错的。
4、尼泊尔人上厕所也是用左手冲洗,这点跟印度一样。他们认为左手是干净的,不纯洁的。所以做冲洗这种“污秽”的事情的时候,都是用的左手,其他的比如吃饭,递东西这种神圣的事情的话,只能用右手了。
尼泊尔的一些禁忌1、尼泊尔的一些寺庙是不准异教徒和无教派人士进去的。特别是一些印度教的寺庙。即便在经过寺庙主持同意之后能进去就,也需要虔诚,并且需要把鞋子脱了,才能进去。
2、不能随便拍照。很多人去旅游看到一个漂亮的建筑,漂亮的美女,就喜欢去拍照留念,这都是不允许的。除非你征求了主人的同意才行。
3、尼泊尔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国家,姑娘们不能穿暴露的衣服。男女朋友在公共场所不能表现得太过亲密了。
4、尼泊尔人民认为火是非常神圣的东西,不能往里面扔东西,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也是非常忌讳的行为。
5、不能摸人家小孩子的头。尼泊尔人认为头是非常神圣的地方,不能被他人随便摸,摸的话就是冒犯了神灵。
总结尼泊尔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在当地人看来了,他们的生活是非常的幸福的,她们对于现在拥有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穷是穷了一点,但是生活压力也小不是吗?
同时,尼泊尔还是徒步旅行者的天堂,在哪里有些最完美的徒步旅行的路线,最适合攀登珠峰的地方,也在尼泊尔,风景十分漂亮,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体验一下。
以上是我的回答,喜欢的朋友,可以留下你的点赞三连。
一些农村拜年还有下跪的习俗?
一些农村拜年还有下跪的习俗,下跪习俗是怎么来的?
感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过去农村拜年的时候,有下跪磕头拜年的习俗,但那都是对于长辈或者老人的一种拜年的礼节。如今,下跪拜年的习俗逐渐被鞠躬、握手等替代,不过,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这种下跪拜年的现象。
下跪习俗的来历据传,在汉代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板凳,所以大家在坐着的时候,都是在地上铺上席子,所以也叫“席地而坐”。那时候的坐姿与现在也不相同,其实那时候坐,就是现在的跪。人们往往是双腿弯曲,膝盖着地,两只脚板朝后,然后屁股坐在自己的脚后跟和小腿之上。
当家中来了客人的时候,坐着的主人就会挺直了腰杆,表示对来客的尊敬,然后俯下身子,算是打招呼的礼数,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跪拜。
后来,跪拜的姿势又有了严格的规范。那就是在跪拜的时候,双膝着地,然后左手按在右手之上,撑着身体,然后将头慢慢低下,一直到头着地。而且,要注意手着地的时候是放在膝盖之前,而头则是在手之后与膝盖之间。
下跪拜年记得小的时候,大年三十日晚上,父亲就教我怎样磕头,因为三十日晚上祭祖仪式中,这磕头一项是缺不了的。房屋正间的地上放有一个玉米皮编成的蒲团子,父亲做着示范,他磕完头后,轮到我。朝着宗谱上的祖宗画像恭恭敬敬地磕上三个响头,才能坐下吃年夜饭。
等到大年初一一早,就要给奶奶磕头拜年了。虽然说是住在一个屋檐下,但磕头问过年好还是必须的。磕完头,奶奶会从腰里掏出用手绢包裹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毛钞,递给我,算是压岁钱。所以,奶奶在世的时候,我的第一份压岁钱就是来自奶奶。当然,那时候的压岁钱都是毛钞,在我的印象里,那时候一毛钱的价值,好像远远不止如今的十元钱。
问候完奶奶过年好,就开始先从本家族开始,挨家挨户拜大年了。走到长辈家里,正间地上都会摆有蒲团子,前来拜年的人们依次给老祖宗磕头。给老祖宗磕完头以后,嘴里喊着“xxx,xxx给您磕头拜年了!”这里第一个xxx是对长辈的称呼,如“大爷爷”或者“大奶奶”等,而第二个xxx则是说的是自己的名字。这时候,坐在热炕头的长辈便会连声应着“好好好,你们也好哈”之类的话。
再就是初二拜姑姑、初三拜姥姥的时候磕头,一进门,嘴里就喊着“姑姑过年好,侄儿给您磕头了”,磕着头眼角瞄着姑姑,不掏红包是不会起来的。初三到姥姥家拜年的时候也是如此,每当这个时候,长辈们便会将早早准备好的压岁钱递到自己手里。小孩子开心,老人们也高兴。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去长辈家拜年的时候,红包也不收了。相反倒是塞个几百元给老人,让他们平日里爱吃啥买点啥。同样,这磕头拜年的习俗也都逐渐被握手、鞠躬等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