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儿歌,适合春游的歌曲幼儿园?
郊游儿歌,适合春游的歌曲幼儿园?
春天就在我心中
暖风吹,冰雪融,
小河流水响叮咚。
小河小河多美丽,
像面镜子亮晶晶。
照出蓝天和白云,
照出人们笑盈盈……
照出绿树和风筝;
照出花开千万朵,
小河边走边歌唱:
春天就在我心中!
春天的演唱会
暖风吹,春天回,
指挥一场演唱会:
小溪叮咚弹起琴,
青蛙呱呱把鼓擂,
柳丝伴舞姿势美,
小鸟唱歌声音脆……
小草小花当观众,
春天剧院没空位
春风娃娃
春风是个小娃娃,
一路跑着一路耍。
它给柳树梳头发,
梳得柳树羞答答;
它到小河洗脚丫,
洗得小河哗啦啦;
它来果园攀枝杈,
抓着花香到处撒;
最后溜进我们家,
翻着书页看童话。
春天的声音
小雨点,沙沙沙,
浇灌种子快发芽。
小溪流,哗哗哗,
它想当个旅行家。
小鸭子,嘎嘎嘎,
河水开始变暖啦。
小青蛙,呱呱呱,
捕捉害虫保庄稼。
小鸟儿,喳喳喳,
歌唱春天美如画。
放风筝
三月里,刮春风,
只只风筝飞天空。
乐坏白云和小草,
它们也要放风筝。
白云放的是太阳,
小草放的是蜻蜓。
放风筝,不用线,
娃娃见了真高兴。
小燕子
小燕子,飞呀飞,
洒下串串笑声脆。
像把梭子不怕累,
织起布来来又回……
织出小草绿又翠,
再织花朵来点缀。
做成衣服送给谁?
送给大地穿得美!
吹柳哨
小娃娃,办法高,
摘片柳叶吹柳哨。
吹得小草侧耳听,
吹得花朵睁眼瞧。
春风想学学不会,
气得直把柳枝摇。
上小学的小孩沉迷网络怎么办?
上小学的小孩沉迷网络,作为家长或老师千万不能采取打骂的方式,一定要静下心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小孩之所以沉迷网络,是因为大人的疏忽或纵容造成的。
据我所知,现在的小孩才一两岁时,就被家中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所吸引,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有些家长甚是喜悦,以为是高智商的表现,部分孩子甚至到了饭点必先玩一会儿游戏才肯吃饭的地步!面对这些小网迷,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时间控制法
孩子一旦迷上了网络,想要一下子戒掉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像古时候的大禹治水一样,采用疏导的方法。比如,原来吃饭前需要玩30分钟的游戏的,现在只能玩20分钟。等孩子适应之后,再慢慢减少时间,直到养成吃饭前不玩游戏为止。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由于孩子已养成了陋习,短时间内彻底改正是很难的,所以需要家长耐心地疏导和教育!
二、兴趣转移法
网络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众多的儿歌、动画、游戏把孩子深深吸引、无法自拔。但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般在半小时左右。
家长可在孩子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关闭网络,带领孩子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如踢足球、捉迷藏等。孩子在运动的时候,家长要悉心指导,让孩子掌握要领,享受成功的快乐!
三、正面教育法
当孩子上小学后,学习任务会越来越重,如果继续痴迷于网络世界,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视力,影响身体健康!家长可在孩子上网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查阅网络对孩子影响的图片或文字介绍,让孩子知道适度上网有利于学习和身心健康,但沉迷网络能毁掉一个天资聪颖的儿童。
家长要严肃告诉孩子,沉迷网络的孩子就像一个吸食了鸦片的瘾君子,内心空洞而无华,外形憔悴而无神,最终走向的将是无底的深渊!
怎么制作幼儿园成长手册?
步骤/方式1
首先,做一个封面。可以上面写上成长手册。下面做一个手工猪猪。
步骤/方式2
内页:
第一幅是秋游版面的制作。主题是《手牵手去郊游》,分为准备出发啦,玩游戏啦和秋天来啦这三块的照片。最边上附上这学期学习的三首关于秋天的儿歌。和一幅涂色的枫叶。
步骤/方式3
第二个面做的是幼儿园特色活动《巧手小厨房》,分为这学期小厨房制作的水果沙拉,水果汤圆和美味鸡蛋饼。附上制作的步骤。
步骤/方式4
第三面做的是早操比赛《快乐宝贝爱运动》和中秋节活动《圆圆月饼甜甜的爱》。一面制作两个活动并附上活动简介。
家长要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小学生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有意识记的增长速度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意识记效果赶上无意识记效果,最后有意识记的效果超过无意识记的效果,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二)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
从记忆方法上说,小学生意义识记正在逐步发展乃至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中高年级小学生比较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运用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
(三)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
俗话说:“记忆是智慧之母。”
从小到大我们遇到的凡是成绩好智商高的孩子,记忆力一定不会差。在学习上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就能够比其他孩子记得快。
而有些孩子,学习态度很认真,回家就温习功课,但知识点总记不住;背书很吃力,别人背5遍自己要背10遍;听写一塌糊涂,生字记不住,熟字常写错,作业还总记错。
父母们半夜陪着孩子背书,看着孩子因为记不住课堂里的学习内容,急的哭。既心疼孩子学习辛苦,自己又无计可施。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学不会、记不住的现象?
其实,记忆包括了“记”和“忆”的过程,孩子诵读是“记”的过程,而把“记”的东西再背诵出来,则是“忆”的过程。
记是存储,忆是提取。
许多父母非常重视孩子记忆能力的训练,这一点是没错的。但在给孩子进行了许多的记忆力训练后,孩子却仍旧会出现记错、记漏、记不住,功课学不会、理解不了等情况。
在这里,值得提醒家长们的是,孩子记忆力训练的关键还包括视听知觉能力的训练。只有视听知觉信息输入无误,在记忆过程中的信息存储和提取才能不出错、无障碍。
听觉记忆训练
听觉记忆能力是指储存与回忆所听到信息的能力。通俗的说就是记忆口头语言的能力。
听觉记忆好的孩子,能很好的记住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老师所讲的内容记得住记得全,理解能力强,也能很好地完成口算、心算任务。
反之,听觉记忆能力不足的孩子表现出:
上课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
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常记不住
常常不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
听写困难,反应跟不上老师的速度
刚学过的东西忘得快,很难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如果一个孩子听觉记忆能力弱,听到的信息没有“刻”在脑子里,老师提问一定答不上来,考试也一定写不出来。
因此,听觉记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的效果。
那么提升听觉记忆,就要多带孩子做一些“听命令做动作”、“听指示画图”、“复述数列”、“复述故事”、“传声筒”等游戏,让孩子学会把听到的话有组织地储存到大脑中。
另外平时也要改掉孩子对问题不搭理的消极态度,一定要追根究底,引导孩子认真听讲。
以下分享3个听觉记忆训练游戏
听一听打勾
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孩子认真听,当听到约定的关键字时,就拍拍手或者用笔在纸上打一个“√”。
回顾一天的生活
家长在晚上临睡前与孩子一起详细回忆一整天生活都干了什么,然后把孩子回忆的结果记录下来。如果孩子刚开始回忆不够理想,家长可以进行提示。
打节奏
家长可以用不同节奏拍手、敲打、跺脚,听完后要求孩子按照节奏模仿出来。
视觉记忆训练
视觉记忆是指对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即个体对视觉经验的识忆、保持和再现的能力。通俗一点讲,就是孩子看到一个东西后能否回忆起来。
视觉记忆也是识字、拼写、阅读和写作、认识符号、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视觉记忆好的孩子对经历的事物过目不忘,对黑板上或教材中的文字与图形,能在看过一遍之后,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这对于孩子的辨认、思维、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反之,视觉记忆能力不足的孩子表现出:
写作业时经常出现拼写错误
对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不善记忆
不能顺利阅读,读不了完整句子
在仿画图形、抄写文字时易出错
视觉记忆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能不能专心地看、看到多少、看懂多少、记住多少最终决定了孩子学习成绩。
视觉记忆弱的孩子,在文字书写、文字阅读与图形辨认等方面也都会备感困难,自然会影响理解力与学习效果。
因此,提升视觉记忆,可以带领孩子玩积木分类,卡片配对,玩拼图,仿画图形,循序排列玩具等,让孩子能快迅回想起任何给定物体、符号的特征,把看到的东西编码、处理,把信息存储到记忆中。
以下分享3个视觉记忆训练游戏
说数字
可以写出一串数字,让孩子看一遍,然后再盖住让孩子说出来,起初数字的个数可以少一点,随着孩子能力不断提升,再逐渐增加。
找图片
可以从几张图片中挑出一张让孩子看几秒钟,然后把这张图片与其他图片混在一起,让孩子找出刚才那一张。
折纸
可以教孩子学折纸,让孩子一边记忆一边模仿你的手连续操作的动作,起初可以做一步等一等孩子,慢慢的可以不再停顿,让孩子快速记忆。
识字的好方法有哪些?
我家孩子刚6岁,今年秋季入学上一年级,疫情之下有大把时间在家教学,在他的意愿内每日识生字量40个左右,还制定了12天挑战500字的识字计划。
我们是怎么识字的呢,又是怎么让孩子愉快接受的呢。
在他更小一些的时候,读故事,看绘本 发现他更愿意接受听的,看书只喜欢图画的,有意识的引导他去认字,没有合适的方法也就没有成果,久而久之家长也放下了。到4/5岁看绘本上一些常用简单的字,偶尔自己能读出来,当时还蛮兴奋的,那就多陪多读吧,读着读着发现问题了,明明是认识的字,换了一个故事就不识了,非常困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
在一次道教文化交流的场合(那天刚好领着孩子),有缘结识一位国学读经的老师,经过跟老师的交流和现场对孩子的识字教导,对在家系列性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知和深刻的认识。
回去就给孩子配备了系统性学习的识字教材,都知道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化宝藏,如何挖宝却不得法 ,入宝山而空手回的十有八九。
学校教育体制里教中文一直犯有“四会同步”的误区,导致学生认会4000个汉字需要12年的时间,这种极低的认字教学效率使学生们严重的错过了建立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故而大多学生不喜阅读。教改新课标里虽然加大了对小学生识字量的要求,但在教学方法上并没有改变。
小孩子在不认得几个字就上学了,认字量少,认的字不够扎实,自然就没有阅读能力——即是中文程度低。中文作为百科之母的工具学科学习其他科目的能力皆来自中文,所以孩子在校学习是非常吃力的,况且当下数理化等课程编排的难度比孩子的能力成长又提早了若干年。(我家在读五年级哥哥的数学题有些已经是以前初一的内容)
南怀瑾先生说:“汉字是打开中国文化宝藏的钥匙,钥匙拿不到手,宝藏打不开。”
古圣先贤在关于儿童启蒙也留下了诸多良方,强调了早期识字的重要性:
《教子良规》中说:“既令就学,每日指令,习作习近,十字第一,读书次之。”
《塾中琐言》中说:“蒙童未经读书,先令认字。”
《教童子法》中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识字时,专心致志于识字,不要打算读经。”
我国记忆专家王维说:“没有任何活动能向文字在开发智力方面达到那样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诚然,许多智力活动都能使孩子聪明起来,但都是局部的、零散的,其效果都有一定的限度,而识字可以使智能和知识系统化,并且在此基础上的智力开发是无止境的。”
教孩子认字的过程中也是断断续续,有孩子的因素,更有家长(我)因素,没能持续有效的进行识字。直到此次疫情爆发,滞留在家,孩子从以前每日10字,到20、 30 、40的识字量并持续稳定。
人类的幼儿期最长基本上是13年,而人类不只是跟父母学习,还让他跟老师学。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当然要懂得教育的道理。
把握教育的时机,
把握教育的内容,
把握教育的方法。
【千字文的识字复习】
欢迎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