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友网,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2023-10-27 08:00:07 27阅读

南京交友网,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二十年前,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

南京交友网,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南京李某月案子你真的相信是情杀吗?

说情杀的一点可信度都没有!

一,都没有结婚,只是同居,正是恋爱期,怎么可能情杀?

二,李倩月一心一意跟着洪某,从没有三心二意,更没有出轨,怎么能是情杀?

三,李倩月一直听洪某的,哪怕打工拿的工资都会给他用,一直想买衣服给他穿,但洪某不要。哪能是情杀?

四,洪某为了置李倩月于死地,竟然在南京与两个杀手密谋,这是多大的仇恨?

二人虽然吵过架,都没有打过,如果是情杀那说明已经是势不两立,激烈厮打都有可能。但李倩月当天坐飞机时邻坐说她当天特别开心,说他男朋友让她到西双版纳来玩的,这像情变引起的情杀吗?

五,如果是情杀,怎么可能利用西双版纳的地形条件,不远千里并且设计圈套当场杀死掩埋?如果有那么大的仇恨,根据洪某脾气和性格不是当场就动手吗?哪需要还冒险雇人去杀?这是多大的仇恨,李倩月哪有对不住洪某的地方?能是情杀吗?

六,如果是金钱的事,可是李倩月没有用到洪某的钱,反而是洪某跟李倩月借钱用,李倩月把打工的钱都给他用。但是洪某在杀死李倩月后,反而对李倩月的熟人朋友散步谣言,说李倩月拿了他几万块钱跑了。这些已被证明都是假的,这哪里是钱和情的原因?哪里是情杀?

那么为什么洪某对李倩月那么恨,而要痛下杀手呢?那就是:

一,李倩月知道了洪某有犯罪过往或者掌握了他的犯罪证据,这让洪某十分担心自己的犯罪行为败露。

二,洪某想离开李倩月,但李倩月不同意,洪某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杀人灭口。

三,李倩月因为洪某不把它放在心上,遇到小事不顺心时,也许会拿洪某过去的犯罪事情来说,这使得洪某恼羞成怒,故而杀人灭口。

四,李倩月苦苦哀求洪某改过自新,但洪某不为所动,我行我素,双方引起争吵,洪某动了杀心。

毫无疑问,在李倩月与洪某的恋爱当中,

李倩月在既没有金钱纠纷,

又没有出轨外遇现象,

既没有分居出逃,

又不存在恶习和不良嗜好,

既不是长相难看

也不是没有得到洪某母亲的认同

那么情杀一说,何从谈起?

世界上

还没有一条理由支持这是情杀!

而唯有的就是洪某罪行败露而杀人灭口!

洪某曾扬言还要杀掉李倩月父母,这正好佐证这一点!

南京警方提醒网络社交涉及金钱要小心?

目前,网络发达的今天,网上交友,网恋很多,但风险非常大,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更不能随意透露个人信息,虽然有视频聊天,对方是好人坏人也不能确定。不要被花言巧语冲昏头脑。特别是对方以种种理由要求你汇款或涉及到钱财的,更要引起重视。

如何看待南京学霸妈妈的教育经?

为了孩子能够坚持十几年不做一件事,首先为这位妈妈的坚持点赞。因为作为家长,我们深知养儿不易。每位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都会有所付出,只是付出到何种程度又不失自我,是最难把握的。

有人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这话是有科学依据的。看电视时人对信息的接收是被动的,来不及深入思考。时间长了,人的思考能力会越来越差。相比之下,读书对信息的获取是主动的,有利于引起深度思考,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这个角度讲,看电视绝对是弊大于利。

同时,面对五花八门的各色节目,制片人都是使出十八般武艺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成年人尚且欲罢不能,更何况没有自制力的孩子?而电视、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图书,孩子一旦沉迷其中,其不良影响可想而知!

但凡事都不可过激,正所谓过犹不及。帮助孩子不沉溺于电视、手机是对的,但绝不能过头。适当地看一些新闻或纪录片之类的节目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优秀的综艺节目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和审美。而且一部好的电视剧也可以成为孩子儿时美好的记忆。直到现在,我还会不时想起小时候看《西游记》和《射雕英雄传》时热闹的场面和激动的心情!人的兴趣是有时效的,过了那个年龄有些美好的东西就找不回来了。完全不让孩子看电视就等于剥夺了他享受生活乐趣的权利,亦不可取。

因此,建议在孩子繁重的学习之余,给他固定的电视时间。这样不仅可以获取知识信息,还可以舒缓疲惫压力,为学习这一持久战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而且,一家人一起看电视也能增进感情,缓解孩子的叛逆呢!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怎么看待纳兰容若这个人?

这个问题好像提出了很久了,我想给出自己的答案,让我们先走入纳兰的一生吧!

最深情的翩翩公子纳兰性德,对于爱情,纳兰的一生给了世人最好的答案。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为了避讳,才改为纳兰性德。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家为身世显赫的贵族皇亲。他父亲明珠,身居要职,大学士、太子太傅;他母亲更是亲王的女儿,纳兰家族是满洲正黄旗,清初满族八大姓氏中最显赫、最尊贵的叶赫那拉氏。

如此显赫的家族,给了纳兰无比优越的生活、读书环境,他自幼饱读诗书。17岁入国子监,18岁乡试中举,19岁会试中式,这一年因为生病没有参加廷试,三年之后22岁补考廷试,中进士。其中在20岁的时候娶卢氏为妻。

中了举人后,纳兰在积极地备考科举考试最后一关的殿试时,却突然得了风寒,失去了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的机会。在床榻上无聊躺着的纳兰有感而发就在他因为生病,无法参加廷试的时候,心情无比愁苦,19岁的他写下了这首词。

采桑子 · 桃花羞作无情死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词中有2个典故,第一个是“东阳瘦”这说的是南朝梁国著名文人沈约,沈约曾经是东阳太守,所以也称沈东阳。姚思廉在《梁书·沈约传》中记载:“沈约,永明末出守东阳……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沈约操劳过度,日渐消瘦后,被世人以“东阳销瘦”、“东阳瘦体”称之。

另一个典故是“芙蓉”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相国李公下第游蜀,遇一老妪。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明年,果然状头及第。”

中了进士的纳兰,诗词才情名声大噪。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认识了好友顾贞观。这几年他的莫逆之交严绳孙也一直在京城,两人互相唱和。高中进士以及不断结识好友,纳兰书生意气,出尽风头。也就是就在这一年南边三藩之乱战事正急,纳兰心怀天下,多次上书康熙,想要到前线立功,可是康熙都没有准允,纳兰报国无门,

这时候纳兰遂作:忆王孙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

强把心情付浊醪。 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这首词看,纳兰性德的情绪相当苦闷。他说自己抵受得住寂寞,这是反话,实际上是说自己在政治上不甘寂寞。因此,才会痛饮熟读《离骚》,才会心潮起伏,思绪汹涌。

23岁那年,卢氏为纳兰生下一子后,一个多月的样子,就离世了。这又如同之前说的欧阳修,他的妻子也是产后不久离世,所以女人自古以来都是牺牲最大的,应当被社会尊重。

卢氏的去世,纳兰悼念亡妻之哀音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不仅后人难以超越,自己也无法超越。爱有多深,相思就有多深,词自然也最动人心。

第二年,纳兰的《饮水词》成。而被后人认为是压卷之作的当属《临江仙 · 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世被厚厚的冰雪摧残了。五更时分夜阑风寒,这株柳树也显得凄冷萧疏。皎洁的明月五私普照,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都一般关怀。

最是在繁茂的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梦里又见当年和她幽会的情景,但是好梦易断,断梦难续。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人要感性一点才有温度。纳兰就是这样温润如玉的公子,他的温度不仅仅是对表妹、对卢氏、对沈宛的爱情,还有对朋友的友情。出身富贵的他,不仅和曹雪芹的父亲曹寅交往密切感情甚笃,还有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顾贞观等汉人交往密切、真诚以待。人生得一挚友,比万贯家财仕途名利,哪个更重要?显然纳兰在这方面是感性的。

诗人、词人一般都是感性的。他们能细腻地去感知这个世界,与万物神会。借用王国维的话“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所以我们后世,才有幸品读如此如花如水如茶有骨血有肉的纳兰词。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活一个“情”。纳兰在世虽短短三十一年时光,却活出了浓浓人间的烟火味。

纳兰交友,皆是真诚相待,不仅仗义疏财,对他们积极帮助,还互相敬重,毫无等级区分。25岁那年,因朝廷举荐博学鸿儒,他的那些布衣朋友相聚京城,他特意邀请他们住在渌水亭,经常一起观荷作诗。他还特意在此筑一茅屋,题“花间草堂”,供友人一起谈古论今。

这年,姜宸英一人穷困潦倒住在佛寺中,一个秋天晚上,天气渐凉。纳兰想起了佛寺中的朋友,便写下这首词。

点绛唇

纳兰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卢氏去世后,纳兰一直放不下这段感情,亡妻化为纳兰的词中的每一个文字,读起来仿佛她就在眼前,却不能相望,更无法相守。

在妻子去世后,好友顾贞观,给纳兰介绍了一位江南才女,沈宛,一方面沈宛是纳兰的铁粉,对纳兰十分仰慕,经常在坊间传唱纳兰的词,另一面,沈宛才情出众,18岁便有了《选梦词》。纳兰的知后,便与其书信来往,到底最后两人是互生情愫,还是惺惺相惜为知音,后世多有传说,但无定论。且不管这些,这段感情有点迷离也没什么不好。

终于,在康熙二十三年,纳兰30岁的时候,康熙南巡,纳兰跟随到了南方,一直书信来往的两位才子佳人相遇在江南画舫,绿纱窗下。但两人相见也非家常一般,因为此时纳兰还要南下,沈宛却要随顾贞观带着沈宛北上京城,两人分开。

今天学的这首词,没有确定的背景,一般认为这是沈宛离京时纳兰写的,其实沈宛在纳兰生前离京还是去世后离去,也无定论。但根据词意揣摩,这首词更像是,纳兰南巡,沈宛北上短暂分别而写。就这首词,其实就可以看出,纳兰与沈宛的关系,远不止知音而已。

来一起品读吧:

南乡子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

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

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诗词里面的“卮酒”是古代盛酒的器皿。酹(lèi):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石尤:石尤风,即逆风或顶头风。“别自”二句:意谓与你分别之后,定然还有人在这里乘小船作别。桃叶渡,渡口名。地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因晋王献之于此歌烦其妾桃叶而得名。后人以此代指情人分别之地,或分别之意。

沈宛,给了纳兰第二次爱情的生命,在生命最后一年,他在江南,难得写下了如此清丽淡然的诗词:

浣溪沙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沈宛入京后不久,纳兰便纳沈宛为妾,这种结合,要突破重重阻碍,满人和汉人,皇亲贵族和歌妓,父亲和皇命...在爱情面前,纳兰还是选择了感性地去爱,最终纳兰和沈宛在一家别院开始了同居恩爱的日子。

沈宛到底在纳兰生前离开,还是去世后离开,不得而知。那起码那半年时光,纳兰是幸福的。

31岁那年的五月,纳兰和顾贞观、姜宸英等一起饮酒写诗,第二天纳兰便生病了,七天之后,也就是五月三十日,纳兰离开了他所留恋的世界,而这一天,也正好是妻子卢氏的祭日。

人人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人间最美词客,短短的三十年,他的才情,却一直绚烂着这个世界。你还记得深夜在院落中与冷月寒柳相伴的纳兰公子的身影吗?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