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吃福建人是什么梗,龙岩是个怎样的城市
广东人吃福建人是什么梗,龙岩是个怎样的城市?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又称闽西。
龙岩是欢乐之城,是养生福地,有神奇土楼,也有圣地古田;有清新山水,也有客家风情……
龙岩是中国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龙岩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她像是一个花园城市,市中心的龙津湖、石锣鼓湿地公园、莲花山、登高山……将这个城市点缀得格外美丽。
龙岩是一座有着很多美食的城市,也是一年四季处处是美景的城市;
龙岩是一座夜色撩人的城市,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龙岩是外地人来了就会爱上的城市,也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更是一座舍不得离开的城市!
为什么有的福建人普通话不标准?
福建人在家乡说普通话,可能会被亲友、同学们嘲笑,说你这个人真的很装!
福建人在外地说普通话,发音不标准,也会被其他地方的人嘲笑。
像是我喜欢的一项小众竞技比赛,有个官方签约解说员是福建人。
他普通话带有口音,每次轮到他解说比赛时,弹屏上都有些网友恶意评论:“赶紧下去吧,连普通话都说得不标准,还来解说什么比赛”!
刚开始我也是忍不住会反驳那些批评我老乡普通话不标准的网友,告诉他们:
这是一项小众比赛,又不是某电台的主持人,普通话要那么标准干嘛呢?
这只是人家的一份工作,难道非要看他丢了工作,你才开心吗?
福建人说普通话有口音是很正常的,能听懂就行了,有必要一直喷吗等等。
后来我也懒得理会那些网友了,我发现他们只是在为发泄情绪找一个借口,就没有他们不喷的对象。
福建人说普通话不标准原因之一我读初二时,班里转来了一个肤白貌美又有点微胖的女生,该女生刚到我们班的前两个月,总是会莫名的受到男生的非议与嘲讽,班里好多男生都说她装。
原因?是因为该女生在和同学们说话时,时不时会蹦出几句普通话来。
曾有同学当面对她讲,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装,好好的说话,为什么非要夹带几句普通话呢?
可能有人不理解,这有什么好嘲笑的,中国人说普通话,不是很正常吗?
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讲,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但对我们当地人来说,这就好比一些国人在说话时,会夹几个英文单词一样,让人觉得,他在显摆或者装模做样。
我们当地有自己的方言,除了上课读课文,所讲的是普通话,私下同学们的交流都是用方言来进行。
后来班里的一些女生看不下去了,替她说话:告诉那些嘲笑她的男生,人家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外面做生意,很少在家里,她在外地都是讲普通话,方言有些已经忘记了,你们不要再嘲讽她了,每次被别人说她装,她回宿舍一直在哭,她心里很难受的。
班里男生知道她的情况后,也就理解,她为什么要在说方言时夹一些普通话了,从此也就没有人再把这个当成嘲笑、攻击该女生的借口。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我读书时,我查了一下关于普通话普及的资料。
解放以后,就已经把推广普通话,定为一个重要的国策,然而到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还是在80.72%(以上数据来源快乐老人报:普通话实现基本普及)。
而在我读书的那年代,是在90年代末期,那时候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们上课还有用方言教学的,直到2000年后,才统一改成普通话教学。
福建人说普通话不标准原因之二在普通话没有普及前,福建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方言,像是福州人说福州话,泉州、漳州、厦门说闽南话,龙岩人讲客家话,莆田人说莆仙话等等。
这些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举几个例子:
一些福建人讲普通话,会把吃(chi)念成ci;“r”与“l”不分,“f”与“h”不分,将福(fu)念成胡(hu)等等。
其中以莆田人的口音最有辨识度,重音很多,莆田人在外地,很容易从一个人的普通话发音,判断这个人是不是老乡了。
福建人说普通话不标准原因之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语言老师!
在福建当地有很多方言,老一辈的人,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有些老人甚至还没念过书,他们不会讲普通话,只有讲当地的方言。
一个人从出生以后,他父母教学的语言,就是他所掌握的第一母语,孩子在上学之后,虽然会学习到新的语种,但他掌握的母语并不会就此忘记。
当你身边的人,都在说一种方言的时候,你也会这种方言,自然也就以方言作为语言的第一交流,而不是你后面学的普通话,或者其他的语言。
小结:福建当地人只有在与外地人,或者工作学习需要时,才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其他的时间,他们大多数是讲本地的方言。
福建是个方言世界,十里不同音,各地方的方言,都有独特的发音,长期说当地的方言,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
从小在外地长大的福建孩子们,他们说普通话会标准些,没有家乡口音,从小在福建家乡长大的孩子们,他们长期说方言,后来才学的普通话,所以说普通话会带有家乡的口音,发音不标准。
福建人说普通话不标准,没有必要嘲笑与指责,地方独特的语言,也是文化的一种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通话,不代表就是一定要把地方的方言消灭掉,方言也是属于地方文化的一种,文化需要有包容性,而不是只能二选一。
对于大多数人普通人来讲,自己又不是想当国家级的传媒主持人或解说员,不靠普通话说得标不标准来吃饭。
学会普通话,能与全国各地人民无障碍进行交流,不会影响到学习、工作、生活就行了。
尊重一些有方言地区的人,他们说话带有家乡的口音,也就是尊重不同文化的一种体现,没有必要进行嘲笑,为什么他们当地人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带有口音呢!
综述:网上有些网友,一直在担心,推广普通话,会导致当地的方言消失,所以他们纷纷要求,保护当地方言。
我个人没有那么崇高的理想与觉悟,语言是人们的一种主要交际工具,会说方言不会让你高考加分,不会让你有更多的收入,也不会让你高人一等。
另外,一个人拿别人普通话说的标不标准来说事,也是件可悲的事情,他不懂得尊重不同的语言文化,没有一颗包容的心。
东北人在吵架的时候除了你瞅啥瞅你咋地?
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地域歧视。
很多人都对东北人有些误解,觉得东北人低俗,蛮横不讲理。
从题目那两句话就可以看出来。
觉得东北人说话都是这样的,东北人的素质都是这样的。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不错,东北人确实有这么说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很多人从来没有问过,就是什么人才会这么说?
是东北的小混混!
只有东北的小混混,不入流的,素质低的,才会张嘴就说,你瞅啥?也只有东北的小混混才会回答,瞅你咋地?!这些对话还基于一些特殊的场景。
比方说,人家带了一个很漂亮的小妹,东北大妞大都是肤白貌美大长腿,又会化妆又会打扮,回头率百分百。有些傻老爷们就上下打量人家或者是不错眼珠地盯着人家,眼神儿追着人家跑。
这种情况下小混混当然不愿意了!这相当于你在用眼神儿挑衅人家,所以人家也会用语言来挑衅你,张嘴来一句,你瞅啥?
这句话既有明显的挑衅意味,也有明显的警告意味,意思就是你不要用这种眼神来看人,你这种眼神儿已经是对别人的一种冒犯了,所以用威胁的语气警告你一下。
其实,不单单东北人,全国每个省市的人,都有看人眼神非常不友好的,就是直勾勾地盯着你,甚至脑袋都随着你走路的轨迹在转。无关城市大小,都有这样的。这种眼神,任何女人,都不会觉得舒服。已经存在着亵渎的意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样一组图片,就是一个女人在印度的大街上,等车,走路,看报……一些日常的行为,周围那些印度男人的眼神,满满的亵渎。
其实不止男人看女人,就算一个男人总是盯着别的男人看,也是非常不礼貌的。有些人可能没有这个意识,但无形中已经侵犯了他人的私密空间。
素质教育还是势在必行的。不单单是文字上的扫盲,还包括很多礼仪教养,包括付钱买东西,拿到时要说谢谢,这都是最起码的礼貌。不要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打闹,等等。可惜,很多人,都不懂,或者,做不到。
其实,看以前香港的电影,也能看到因为盯着人看而打架的。只不过会换种说法。一个说,哎,你看什么看?另一个说,看你又怎么样?一个直接站起来,说,你说怎么样?另一个也站起来,说,看就看了,怎么样?然后第一个就顺手拿个啤酒瓶朝着对方脑袋直接砸过去。
怎么样,比你瞅啥瞅你咋地更直接更刺激吧?
所以,小混混,黑社会,古惑仔,是不论南北的。前提是,你先不要在无意识的时候,有任何挑衅的举动。
至于那句,瞅你咋地,一般也是小混混才会说。否则就算是有人故意挑衅你,你不理他,这事儿也就过去了,除非是故意找茬的。
但是如果你不服,想打架,那就回一句,瞅你咋地,这就是挑衅的回应,表明你接受挑战了。那就接受该接受的事情呗。
其实,无论哪个省哪个市,都有一些素质差的人。如果想地域,随便说一个地方出来,都会被喷死。
所以,正确了解各地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别人云亦云。
云南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是谁?
云南其实没有沐王府,实际上应该是叫黔国公府,只不过因“沐氏在滇久,威权日盛,尊重拟亲王”,故黔国公府被世人习惯称之为“沐王府”。
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名叫沐天波。
沐天波出生于1618年。他的父亲沐启元是历代黔国公中少出的“奸臣”,也是少见的贪生怕死之徒。1622年,贵州明水西宣抚司土司安邦彦反叛明朝,明廷命沐启元出兵平叛,可是他却是百般推诿,最终致使安邦彦的叛乱波及贵州大部、四川、云南、湖南等地达7年之久。
1624年,沐启元的家奴因残害百姓被时任云南巡抚余瑊按律逮捕。可沐启元这人非但不支持余瑊秉公处理,反而是派兵包围巡抚衙门,逼迫余瑊放掉残害百姓的家奴。可以说沐启元的种种行为已引起云南百姓的愤怒,只是碍于沐王府的威望,并不敢做出过多的逾越行为。
不过百姓虽不敢干嘛,其母亲宋氏却做出了反映。宋氏害怕沐启元再如此这般胡作非为,恐沐府将陷入不测之地,于是为了不让沐府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宋氏最终决定亲手毒死自己的儿子。
就这样,当时年仅十岁的沐天波就被扶上了黔国公的位置,同时也做上了云南总兵官。
不过因沐天波年纪尚小,所以在外事务由云南巡抚代管,在内事务则由其母陈氏管理,这一年是1628年,也就是崇祯元年。此时的大明已是千疮百孔,朝堂上宦官专权,官员结党营私,腐败不堪;庙堂外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食不果腹。
可以说沐天波继承黔国公之位,在外人看起来是风光无限,但是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位置真的没有那么好。1644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先是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朝遂亡,后清军入关,李自成被赶出北京,明在南京成立南明小朝廷。
正当中原陷入一片战火之时,远在西南边陲的云南也未能幸免,虽此时的云南并没有遭受到大规模的战乱。但因明朝的落寞,曾经奉明朝为主的各土司开始纷纷举起反叛的大旗,再加上同李自成一起起义的张献忠大军已攻占与云南交界的四川。所以此时云南周边的环境,对于初掌大权的沐天波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最终在1645年,也就是隆武元年,顺治二年。云南爆发了席卷全境的“沙普之乱”。
这一年先是武定土司吾必奎发动叛乱,并先后攻占大姚、定远、姚安等地,而后虽然在沐天波的率兵下,吾必奎叛乱被平定。但是谁也想到的是,这次叛乱只是一个更大叛乱的前戏,当时因沐天波的平叛是借助其他土司的力量来完成的,所以在平叛完成后云南的首府昆明云集了其他土司的军事力量,而这其中就包括蒙自土司沙定洲的军队。
蒙自土司是原王弄土司和阿迷州土司的结合体,因原王弄土司沙定州娶了阿迷州土司的普名声的妻子万氏,两土司得以合二为一,随之一个强大的蒙自土司就诞生了。在当时蒙自土司因实力强劲,再加上此时天下已大乱,所以沙定州早就有了反叛之心,此时当时苦于沐天波对云南掌控严密,所以并无机会。
可是这次平叛有功的沙定州却找到了一个机会,此时因吾必奎叛乱的关系,昆明的守备力量变得极其的薄弱,而沙定州的军队却因回来休整的关系得以在昆明外驻军。之后在一个夜晚,沙定州终于动手了,他先是亲自率领士卒攻入黔国公府,同时分派部众占领省城各门。
而此时因沙丁州的突然袭击,沐天波被弄的是猝不及防,最终只得带着官印、世袭铁券等物逃往西宁,昆明被占。
后此次叛乱虽被明孙可望大军所平定,但是沐天波的母亲陈氏和妻子焦氏却因这次叛乱被迫自杀,沐天波的弟弟沐天泽和沐天润也都相继遇害,沐家也因这次叛乱自此一蹶不振。
1651年,也就是永历五年,顺治八年。被清朝打的抬不起头的永历政权被迫退到云南,而沐天波因在云南的声望几乎无人能及,退居云南的永历政权不得处处都仰仗于沐家,沐天波因此被奉为百官之首。
1658年,也就是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云南被吴三桂大军侵占,沐天波跟随永历帝退往缅甸。
此时的南明已是强弩之末,离灭亡之日已是屈指可数。虽永历在缅甸暂保平安,但是此时的永历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逃亡之人,不再是曾经天朝上国之君。缅甸国王虽在明面上依然善待永历政权,但这只是暴风雨的前奏罢了。
1661年,也就是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此时的缅甸的政权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变,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在廷臣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老国王,自立为王。莽白这人对永历政权十分不感冒,甚至有些仇恨心态,所以掌控缅甸大权后,他就一直想除掉永历政权。
最终在七月十九日,“咒水之难”爆发。
十八日,莽白借口欲与南明结盟,希望永历过河与他同饮咒水盟誓。可是此时的永历政权早就看出莽白的不轨之心,那些朝臣当然不会让永历过去。但是,此时寄人篱下,南明又不能不派人前去,万一忍恼了莽白,恐怕南明很难在缅甸待下去。
于是永历政权决定派在缅甸素有威望的黔国公沐天波率文武百官前往赴约。可是,正当他们率队到达目的地赴约之时,还未见到莽白,他们就被缅军三千兵士团团包围。
在缅军完成包围之时,缅军曾想将沐天波拖出包围圈,毕竟沐天波在缅甸威望甚高,而莽白也想将他收为己用,所以缅军并不想伤害他。但沐天波这人对大明是忠心耿耿,他显然不会就这样弃大明于不顾,他愤然拿起卫士的刀杀向缅军。
可是终因寡不敌众,沐天波与其他赴约的文武官员都相继遇害。与沐天波同时遇难的,还有他带在身边的小儿子沐忠亮。
正如邵廷采所说“洪武勋旧同国终始者,魏国、黔国及诚意数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着...而沐氏享祚三百年,死犹以忠节着,岂非盛德之报哉!”,就这样对大明忠心耿耿的沐天波最终以身殉国。
而随着沐天波的殉国,曾经世代忠心于大明的沐氏家族自此也走向了终结。沐天波的忠心也为这个世代忠心于大明的沐王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蒙古国和内蒙人民语言文字一样吗?
当然是不一样的。
作为蒙古的正统后裔,内蒙古境内的蒙古族,至今仍在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即回鹘蒙古文。
而作为蒙古旁支后裔的蒙古国,使用的却是带有斯拉夫特色的西里尔蒙古文。
同是蒙古族人,为何内蒙古和蒙古国使用的文字系统却迥然不同?静夜史认为这主要和蒙古在近现代的演变密不可分。
1368年元朝灭亡后,明朝对退守蒙古高原的北元进行了穷追不舍的打击,1388年捕鱼儿海之战的胜利彻底瓦解了北元的统治架构,分崩离析的北元最终于1421年彻底灭亡,蒙古高原分化出鞑靼和瓦剌两个主要族群。
鞑靼和瓦剌此消彼长,最终鞑靼重新夺取了蒙古高原的控制权,占据了今天的内蒙古和蒙古国区域,而瓦剌则向西迁徙占据了新疆和中亚的广大地区。
1571年隆庆开关后,明朝和鞑靼的大规模战争宣告停止,随后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察哈尔部以及科尔沁部、土默特部相继南迁到长城一线,他们是内蒙古的前身,统称漠南蒙古。
而原属察哈尔部的图谢图汗部、扎萨克图汗部、车臣汗部和赛音诺颜汗部则占据了漠北高原,统称漠北蒙古,成为蒙古国的前身。
1635年漠南蒙古臣服清朝,1691年漠北蒙古内属清朝,所以地位有别,不过无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还是漠西蒙古都统一使用蒙古传统文字即回鹘蒙古文。
回鹘蒙古文是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之后创立的文字,回鹘蒙古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在鞑靼部俺答汗接受藏传佛教后逐渐定型,后成为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的书写文字,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前夕。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沙俄趁机煽动蒙古高层宣布分立,藏传佛教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自称皇帝,并对内蒙古和新疆展开疯狂进攻。
此时的袁世凯政府迫于国内压力,组织军队反击,收回内蒙古全境。但在沙俄的操纵下,蒙古虽恢复自治地位,但实际由沙俄控制。
1919年皖系军阀徐树铮趁沙俄在一战中崩溃,苏俄政府自顾不暇的历史机遇,兵不血刃收复蒙古全境和唐努乌梁海。但好景不长,随着皖系军阀在北洋军阀的混战中落败,徐树铮出逃。加上苏俄取得了反击外国干涉的胜利,国内局势稳定的他们卷土重来,苏俄红军于1921年进入蒙古。
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最高掌权者。此时的苏联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深受帝国主义的围追堵截,直接吞并蒙古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因此,苏联退而求其次,将蒙古作为中苏之间的战略缓冲区。
在斯大林的操纵下,蒙古于1922年成立君主立宪制政府,1924年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去世,蒙古成立共和国,民国政府对蒙古的统治名存实亡。
为彻底控制蒙古,苏联除在蒙古驻军,严密控制蒙古的内政外交外,还在经济上驱逐第三国资本,控制蒙古经济大权;政治上培养亲苏势力,并要求蒙古政要与苏联人通婚;思想上则不断掀起肃反运动,大量屠杀封建王公和喇嘛等。
而最重要的是,苏联政府严厉禁止蒙古民众崇拜成吉思汗,废除传统的恢复蒙古文,改用带有斯拉夫特色的西里尔蒙古文。
俗话说“欲亡其国,先亡其史”,西里尔蒙古文的使用,使蒙古的历史被彻底割裂,全面苏化的蒙古与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等地的蒙古族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西里尔蒙古文相比于回鹘蒙古文,具有书面语与口语一致,便于印刷等优点,最大的好处就是怎么说就怎么写,对于蒙古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与罗斯福密约,以出卖蒙古权益为条件换取苏联在对德战争胜利三个月后对日本出兵。
1945年8月14日,在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国民政府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签字。随后在苏联的操纵下,蒙古独立公投以高票数通过。
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承认蒙古独立,此后西里尔蒙古文正式成为蒙古的官方语言。
因为苏联的严密控制,西里尔蒙古文对蒙古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蒙古在苏联的控制下彻底苏化。
不过在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俄罗斯从蒙古撤军后,为消除苏联的影响力,蒙古大呼拉尔于1992年宣布逐步恢复使用回鹘蒙古文。2011年7月11日开始,蒙古规定政府成员与国际机构和国外同级别官员进行交流时,公文和信函必须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并附当事国或联合国任意工作语言的翻译文稿。蒙古国公民的出生及结婚证明、各级教育机构核发的相关证件、毕业证书等必须以回鹘式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并排书写。
回鹘蒙古文的使用有利于蒙古历史文化的传承,但由于苏联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大量亲苏分子的存在,为蒙古的文字改革造成了巨大阻力。
而恢复回鹘蒙古文虽然有效祛除了俄罗斯的痕迹,但却意味着蒙古不得不受到昔日宗主的影响,因为回鹘蒙古文的使用将使蒙古与内蒙古等地蒙古族的交流毫无障碍,这让蒙古高层更加寝食难安。
所以在苏联解体后,在离经叛道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的蒙古很快和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眉来眼去。特别是美国,不仅在2005年与蒙古互相承认为“第三邻国”,还每年举行“可汗搜索”的联合军演,并且美国还邀请蒙古军队参加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维和行动。
日本作为美国的追随者且与俄罗斯有严重隔阂的国家,在冷战结束后对蒙古进行大量投资,获得了蒙古人的极大好感。
与美日等国打得火热使蒙古不得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亲苏势力与亲西势力矛盾重重,蒙古政策朝秦暮楚,回鹘蒙古文的回归之路也是异常漫长而艰辛。
而且最重要的是,因为西里尔蒙古文从蒙古独立后就一直在蒙古的各个角落渗透,民众早已习惯了使用这种数典忘祖的文字。恢复所谓的传统蒙文,对于文盲率极高的蒙古而言,注定是任重而道远的艰难工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