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彝族结婚风俗,彝族是什么人种的后裔?

2023-10-22 05:21:03 30阅读

少数民族彝族结婚风俗,彝族是什么人种的后裔?

现在一般认为彝族的祖先是古羌人,因为根据已有的历史资料记载,彝族的先民和古羌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彝族很有可能就是古羌人南下和西南的一些部落民族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所形成的民族。

关于彝族的起源说法很多,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云南土著和西南彝族土著说等等。不过现今历史学界一致认为北来说比较靠谱。北来说具体内容是:彝族来源于北方的古羌人是,在很久以前古羌人的一支南下到了云贵地区,与当地的土著部落互相融合之后形成了彝族。

少数民族彝族结婚风俗,彝族是什么人种的后裔?

关于彝族来源于古羌人还有许多的证据。《后汉书·西夷传》上面曾经记载过三首古羌人的诗歌,这三首诗歌里面有许多的字和现今的彝族文字可以说是完全一模一样。考古上也有许多类似的巧合,考古学家发现在西北地区出土的许多器具与彝族地区出土的器具极其相似。另外就是风俗上,彝族人奉行的是火葬,亲人死后,人们会用柴火打一个木床将亲人的遗体放入其中进行火化。而根据先秦时期《墨子》、《列子》里相关资料记载,羌族实行的也正是火葬制度。这一桩桩的巧合基本可以让人肯定彝族和古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彝族的祖先很大可能就是古羌人。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有何特点?

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虽然不多,但是他们的民族文化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实彝族的服饰还是很有特点的呢。

其实,楚雄彝族服饰的特点和文山、四川凉山彝族的服饰相差不大,楚雄彝族的服饰的特点,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带黑色或红边花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

除小凉山和云南部分的彝族穿裙子外,其它地区的彝族妇女都穿长裤,也有的穿短长裤,但是裤腿很宽,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长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彩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

楚雄彝族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的形状,以及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

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毯。

它地形成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

总之,虽然说各地的彝彝族服饰有些差距,我认为,随着我们国家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显著提高,彝族同胞的服饰会更加鲜艳和光彩夺目。

云南火把节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

火把节的习俗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节的寓意是丰收,因为火把节在彝族是集祈祷丰收、祭祖、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其中核心内容是祈祷丰收。而火把节也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了解彝族文化感受?

1.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汉文史志称之为“爨文”、“爨字”、“爨书”、“倮倮文”、“韪文”、“夷经”;彝族称之为“诺苏补玛”、“乃苏讼纳”、“聂苏索”、“尼斯”、“阿哲苏”、“纳苏缩”等。

2.十月太阳历法:彝族有自己的历法。彝族先民为了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从事牧畜或狩猪活动,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历法――十月太阳历。

3.音乐舞蹈:彝族音乐舞蹈艺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柔韧灵活的“烟盒舞”、情绪欢畅的“罗作舞”、浑厚古朴的“彝族打歌”、热情奔放的“阿细跳月”以及韵律独特的“铜鼓舞”、“金竹舞”、“仪式舞”、“冬格夺洛荷舞”等民间歌舞、乐舞独具特色,成为中华民族百花园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4.文学传说:彝族的神话传说极为丰富。神话是彝族民间口头述讲中最古老的形式,涵盖了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产生、洪水泛滥以及人与鬼神斗争等方面的内容。

5.民间工艺:手工工业在彝族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保证了彝族居家方面的生活需求,而且由手工生产所衍生出来的工艺形式、美饰效果集中体现了彝族民间工艺的风格特点。

6.服饰: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吴。彝族服饰的款式多达300种之多,为中国民族服饰之冠。

7.婚嫁习俗:彝族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轨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反映为一夫一妻制、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

8.饮食习俗: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9.节 庆:彝族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如火把节、彝历年、密枝节、插花节、赛装节等,按其传统的社会功用,彝族传统的节日可分五大类:祭祀性节日、庆贺性节日、纪念性节日、社交性节日、农事性节日。其中火把节是彝族最为盛行和隆重的传统节日。

彝族有哪些独特的民族文化?

彝族,现有人口657.2万。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最著名的卫星发射基地西昌,就是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形成于13世纪。? 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云贵地区部分彝族受道教和佛教影响。? 彝族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畔。公元8-10世纪,以彝族和白族为主体的南诏国政权建立。? 彝族的文献典籍卷帙浩繁,内容涉及哲学、史学、宗教、文学等诸方面。其中《西南彝志》是记述彝族历史、风俗的彝文书籍,被誉为彝族的百科全书。史诗《梅葛》描绘了先民开天辟地的经过,想象奇特,瑰丽多彩。长篇叙事诗《阿诗玛》是描写彝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诗中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强暴、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愿望。 彝族的传统民居被称为“土掌房”。这种“土掌房”一般以石块为房基,土坯砌墙,形成平台屋顶。平台屋顶滴水不漏,又可以晾晒谷物。“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彝族服饰古朴、独特。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有不同的服饰习俗,大致可分为凉山型、乌蒙山型、红河型等。凉山的彝族成年男子往往在脑后留一绺长发,象征男性尊严不可侵犯,俗称“天菩萨”。他们还喜欢用青布包头,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俗称“英雄结”,以示英武气概。凉山彝族姑娘的三节裙是用三种不同花色的布料拼成,跳舞时宽宽的裙摆随风飘起,像一朵大大的喇叭花,而她们的花包头则被看作自由、幸福的象征。? 彝族的食品主要为玉米、荞麦。彝族人喜欢饮酒、吃“坨坨肉”。饮酒时席地而坐,围成圆圈,依次轮流喝,这叫喝“转转酒”;逢年过节,彝族姑娘还会抱出一坛酒,插上几根麦秆放在家门口的路边上,供来往过客饮用,这叫喝“秆秆酒”。这两种喝酒的风俗体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最隆重的火把节。这天,人们手执火把围绕住宅和麦田游行,然后燃起篝火,唱歌跳舞,村寨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彝族的婚礼也很独特,大凉山彝族群众中至今仍普遍保留着“抢婚”的遗风。娶亲时,男方亲友由新郎兄弟率领,抬着礼品到女家迎亲。女方藏于门后,待迎亲者一到,便向他们泼水,当迎亲人靠近闺房时,女方又以锅灰抹在他们脸上。但若迎亲人摸到新娘的衣服,女方亲属就不再进行阻拦。这时新郎的兄弟就把新娘背上,冲出来直奔男家,女方亲属则追随其后,装作要抢回新娘。直到新娘远去,仪式才算结束。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