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排行榜(汉高祖与秦始皇在才干历史功绩上比较)

2023-10-22 03:14:03 31阅读

历史军事排行榜,汉高祖与秦始皇在才干历史功绩上比较?

二人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完全没有可比性。

秦始皇的伟大在于统一六国,将当时混乱的诸侯割据以及中原大陆重新整合,使天下成为一个整体,黎民百姓因此不用再经受战乱的困扰,秦始皇虽然对内采取铁腕统治,但整体而言,他的很多举措稳定了社会局势,同时也大力促进了军事的发展,凭借雄军征服六国就是最好的佐证,试问刘邦有征服六国吗?

历史军事排行榜(汉高祖与秦始皇在才干历史功绩上比较)

汉高祖则是开创了后世四百年的汉朝基业,回溯前朝,也是他将天下百姓从秦朝的重赋中解救出来,根据他定下的治国基调,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另外他还结交匈奴,抚南越,以婚姻和财富换来了汉朝的国土稳定,同时重视农耕,轻徭薄赋,休兵养民,社使经济得以迅速从战后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

这些功绩,反观秦始皇也没有做到,他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不惜对百姓加以重税,这样能体现出治国的才干?依我见,未必吧。况且秦始皇比刘邦残暴多了,秦朝时的酷刑简直超乎人们的想象。再加上秦始皇为了修建个宫殿,不惜劳民伤财,动不动就滥用民力,找几十万人修一座宫殿,这种事儿他也没少干啊。

如果硬要对比的话,两个人几乎没什么区别,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一个是统一天下,靠强大雄军征服六国,然而百姓却苦不堪言。

一个是推翻了赋税严苛的秦朝,促使中原地区经济复苏,然而却没有完成秦始皇统一六国那般的壮举。

另外再多说两句,我看本问题下有朋友把刘邦形容成草包,说他是游手好闲,毫无才干的农民。

对此我只想说:你确定吗???

如果刘邦没有才干,他手下那么多名流千古的大将,怎么可能会追随他一个草包打江山?动动脑子都能想明白,这刘邦就算再不济,可人家毕竟成为了万人之上的千古一帝,而且为什么楚霸王那么霸气的一个王者,甚至年少时期就能肩扛大鼎,这得是多么英武的一个人?

怎么到最后却败在了刘邦手下?

刘邦如果真像各位说的那么不比秦皇,可是匈奴却因为刘邦的政治联姻而不再侵扰边疆,即使是爆发动乱的南越,也照样因为刘邦的安抚而不再作乱。

这些明摆着,且有据可查的功绩,你们都自动忽略了吗?

况且这两个人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完全不同,刘邦那时候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吃不饱穿不暖,每年种的粮食大部分都得上交,有了压迫就有反抗,时间一长他只是顺应时代大势做出了必然的选择,而且从后面的历史我们得知,他选择的很对,而且干的也不错,如果在秦末教育有用的话,那为什么不是才高八斗的有志之士推翻了秦朝统治?反而是倍受压迫的农民?

这更突显出当时秦朝的暴政之残酷,民间或者说是底层人士,根本就没有受到教育乃至学习的机会,但刘邦硬是凭借一己之力起兵反秦,且最终建立汉朝。

这其中他付出多少,展现了多少才华,又岂是一本史书能说尽的?

所以比较才华完全没意义,因为时代环境完全不一样,更何况人的经历也大相径庭,论历史功绩,两个人更完全无法比较,一个是将天下归心的帝王霸主,一个是擅于用人,休兵养民的草帽皇帝,这两人的路子完全是两条平行线。

所以我认为,他们俩都足够伟大,刘邦既然能坐到那个位置上,也绝非草包,只是他的才华在治国用人上体现的更多,才干并不是固定的一个词汇,某个人有一技之长,在某方面颇有建树,我们也能说他有才干,刘邦不正是如此吗?汉初的时候安居乐业,你能说刘邦啥也没干,全靠手下人忙活?手下人提的政策再多,不由他拍板儿决定,那也没人敢实施啊。

秦始皇就更不用说了,他本身的治国理念符合当时的国情,而且竭力发展军事,将秦国大军打造成为一只雄甲天下的强兵,为中原地区的统一与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如果评价的话,两个人都是伟大的帝王,但是难分伯仲,互有长短,因此无法给出整体谁更强的结论,谢谢。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

到底哪个能排第一?

中国有经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谁不看完这四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要想读懂更难,三国演义以《争》为主,西游记以《悟》为主,水浒传以《義》为主,红楼梦以《情》为主。

《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红楼梦》是言情小说,它言男女之情,以言情而至伟大,必须有一个条件:起于言情,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

通常的言情之作常常易于流于浅薄,而伟大的言情则有一个不言情的底子,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在结构的伟大上。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的娓娓道来。

苏联最初只是个农业国?

苏联是慢慢的成为超级大国的,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强大的;苏联是在一次次的改革中从落后走向先进的,是在一次次的战争的毁灭中获得了浴火重生的机遇。在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过程中,苏联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巨大的代价;在从农业文明突破到工业文明的道路上,苏联经历了艰难险阻和一往无前。枯木中萌发新芽,废墟上重建文明;没有一蹴而就,只有踏实苦干。彼得大帝的近代化学习和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尼古拉二世的倒行逆施和二月革命终结了封建因素的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十月革命和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斯大林的坚韧和高度集中的发展模式为苏联的工业化强国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9年的经济危机创造的机遇和二战的锤炼使苏联有了傲视资本主义的资本,二战后资本主义的遏制和冷战最终确立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和荣耀。这种超级大国的荣耀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还表现在对世界的发展和文明的贡献上。

苏联从农业弱国变成工业强国是一个过程:

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第一步:彼得大帝的改革和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俄国一只脚挤进了近代文明的大门。

苏联的前身和主体是沙俄,沙俄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是一半野蛮和一半文明的杂合体。是谁让沙俄变成这样呢?是彼得大帝和亚历山大二世。彼得大帝对沙俄最大的贡献就是从西方带回了近代化的因子,开阔了沙俄的眼界和解放了沙俄的思想;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彼得大帝用野蛮的手段强行对沙俄进行近代化改造,以自己的儿子阿列克谢的鲜血铸就了全方位的近代化改造。可以说彼得大帝造就了沙俄的勃勃生机。

虽然彼得大帝是进步的,但他也有落后的一面,那就是他宣称“农民是必须束缚于这块土地之上”的政策强化了农奴制;而农奴制却是俄国再进一步的最大障碍。为了维持封建贵族的封建统治,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枷锁并清除了障碍。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沙俄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为以后沙俄政治上的变革打下了基础。

封建社会内部的封建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斗争打裂了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大门,俄国的努力使他们赶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班车。

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第二步:尼古拉二世的不得人心的战争政策违背了人民的意愿,被激化的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爆发,并最终终结了沙皇俄国和封建制度,扫除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尼古拉二世统治时期,沙俄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越发严重,严重的社会危机不仅冲击了社会秩序,还动摇了沙俄的统治;但尼古拉二世不仅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这种矛盾,还采取了激化矛盾的措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当时的情况下,谁加入战争,谁就会被俄国人民推翻;谁给人民带来和平,人民就支持谁。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联合领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沙皇对俄国的统治。可惜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并没有退出一战。

人民支持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发动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苏维埃政府甚至还颁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来进一步缓解尖锐的社会矛盾。在获得了短暂的国内和国际和平的基础上,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这意味着俄国的封建因素的彻底瓦解和新型发展道路的逐步形成。

资本主义的最大敌人是封建主义,只有封建主义彻底消亡才能进行彻底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最大敌人是资本主义,只有打倒资本主义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因此,沙俄的灭亡意味着俄国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最大障碍的消失,为以后超级大国苏联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

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第三步:苏联的形成和战时共产主义及新经济政策为苏联成为超级大国提供了前提和经济基础。

1922年12月30日苏联出现于世界至上,成为世界上领土最大的主权国家;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出现了基础是列宁领导的国内战争的胜利,而国内战争胜利的最大保障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消灭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基础,为苏联的成立创造了一个空前有利的机遇。

但是共产主义政策虽然造成一定的经济危机,但也为后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供的经验和教训。此时的苏联就已经提出了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手段发展经济的理论并付诸实施;可以称之为有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还巩固了工农联盟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已经在实际上开创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为以后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借鉴。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建设经验为苏联成为超级大国提供了经济前提。

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第四步: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引导苏联从农业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工业强国,铸造了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工业脊梁。没有苏联重工业的发展,就没有苏联超级大国的国际地位。

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随时都有可能覆灭;当时苏联经济文化落后的内部状况和被帝国主义包围的外部恶劣环境迫使斯大林逐步废除了新经济政策而代之以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策略让苏联抓住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机遇,而权力的高度集中和计划经济的优势使苏联的重工业快速发展。苏联很快就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

虽然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苏联优先发展正工业的策略导致了农轻重比例的失调,虽然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在低水平线上徘徊,但苏联的军事力量却急剧增强。可以说,苏联解决了一部分的内忧和大部分的外患。苏联重工业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增强使苏联赢得了二战,彻底解决了苏联的生存问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都没有消灭苏联,而苏联的存在是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最基本的前提。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出现使世界上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发展道路互相竞争的状态,苏联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发展模式是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根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第五部:二战后苏联国际政治地位提高,且资本主义压迫下的危机意识及冷战逼迫出的警惕心理催生出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政治的巨大影响力和军事力量的强大威慑最终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苏联是二战的战胜国,为二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毫无疑问,打败法西斯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的苏联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这种政治影响力使得苏联破产了社会主义的范围和力量,东欧各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全世界,这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的道路的斗争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随着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和冷战的进行,世界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美国和苏联各是世界的一极。与美国相比,苏联的优势在哪里?军事!经过了斯大林的隐忍和赫鲁晓夫的发展之后,苏联军事在勃烈日涅夫时期超过了美国;无论是在常规军事方面还是在战略军事方面,苏联都已经超过了美国。吓的资本主义世界瑟瑟发抖的西方--81军事演习就是苏联超级大国的最佳的表现。

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是建立在重工业强大、军事力量强大和政治影响力强大的基础上的,苏联成为超级大国是一个过程。

超级大国苏联的启示:

苏联成为超级大国是近代化的结果,是人民反抗压迫的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创新,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发展方向。虽然1991年的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遭受了重大挫折,但我们更吸取了让社会主义更快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不要一时的胜利,我们更需要永远的胜利;社会主义不仅需要战术上的胜利,社会主义更需要战略上的胜利。超级大国不仅是实力和地位,更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阿根廷的军事实力如何?

一、阿根廷共和国 La República Argentina ,英文为The Republic of Argentina。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经纬度:33.29S 60W。

二、国名由来:在西班牙语中,“阿根廷”与“拉普拉塔”两词意义相同,均为“白银”。

三、切、格瓦拉是阿根廷人的传奇。以阿根廷为名字的电影,描述的是切·格瓦拉,一个20世纪的传奇…… 1964年,联合国大会在瑞士召开,切·格瓦拉作为古巴的代表,率团参加了联合国大会。面对以美国为首国家的质难,他心里很明白,这一次大会上的演讲,是他确立古巴在全球地位的重要事宜。为首国家的质难,他心里很明白,这一次大会上的演讲,是他确立古巴在全球地位的重要事宜。

四、阿根廷在全球国家中军队实力排名第32位。

现役部队:7.11万人。准军事部队:3.124万人,其中宪兵(归内政部领导)1.8万人,海岸警卫队1.324万人。

五、兵役制度:实行志愿兵役制,士兵服役期为2年。

六、军衔分5等20级: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陆军自1992年起增设大校军衔),尉官4级(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7级(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上士、二级上土、三级上士、中士、下土),兵3级(上等兵、二等兵、列兵)。

七、陆军 4.14万人

编有3个军部,下辖2个装甲旅、4个机械化旅、2个山地旅、1个丛林旅、1个教导旅、1个空降旅、1个装甲骑兵团、1个摩步营、1个防空营、3个航空兵营、2个工程兵营和1个特种保安大队。

坦克:“坦姆”坦克200辆,AMX-13型50辆,SK-105“骑兵”100辆。

TAM中型坦克:研制单位 联邦德国蒂森·亨舍尔公司,生产单位 塔姆斯公司已完成生产计划.联邦德国蒂森·亨舍尔公司为满足阿根廷陆军对坦克的需要,发展了一种TAM中型坦克,第一辆和第二辆样车先后于1976和1977年在联邦德国制成。TAM坦克的底盘制造及总装工作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炮塔制造以及火炮和火控系统的组装工作在里奥特尔塞罗进行。阿根廷陆军总共需要512辆TAM坦克和VCTP步兵战车。然而,由于财力有限,仅生产了350辆坦克和步兵战车。

自行火炮:阿根廷向意大利奥托·梅拉拉(OTOMelara)公司订购了25个帕尔玛利亚(Palmaria)155mm自行火炮的炮塔,准备将这些炮塔安装在车体加长(负重轮从6对增加到7对)和加宽的TAM坦克底盘上制成自行火炮。奥托·梅拉拉公司于1986年底向阿根廷交付了预订的25个炮塔;1988年初阿根廷制成2辆自行火炮样车。该车战斗全重小于45t,为保持有较高的单位功率,需要安装1台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VCRT抢救车:阿根廷陆军以VCTP步兵战车底盘为基础,发展了一种称为VCRT的新型装甲抢救车。该车上部结构件由联邦德国克虏伯·马克(Krupp Mak)公司提供,车后装有推土铲,倾斜的车体前部装有294kN拉力的主绞盘,吊车位于车体上部结构件的右后部,可在213.5°范围内旋转,能提升22t重物。1987年中期制成第一辆抢救车,预计抢救车底盘由阿根廷本国制造。

VCLC多管火箭发射车:该发射车用TAM坦克底盘改制,去掉炮塔,安装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的LAR160型多管火箭发射系统,现已制成1辆发射车,并用安做过试验。该发射车有2个18发弹的发射架。火箭长3.11m,重110kg,射程12.3km。还可以在TAM坦克底盘上安装新型CAM350mm武器系统制成350mm多管火箭发射车。350mm火箭长5m,重800kg,射程75km。

其他装备:步兵战车:“坦姆”VCTP式160辆。

装甲侦察车:AML-90型75辆。

装甲输送车:M-5半履带型126辆,M-113型323辆。

牵引炮:105毫米100门,155毫米100门。

自行炮:155毫米35门。火箭炮:105毫米5门,127毫米5门。

迫击炮:81毫米1100门,120毫米360门。

无坐力炮:75毫米、90毫米、105毫米共计1105门。

高炮:30毫米、35毫米、40毫米共计97门。

反坦克导弹:SS-11/12型600具,“马托戈”2100具。

火箭筒:66毫米若干具。

地空导弹:“山猫”、“吹管”型80余部。各型飞机47架,直升机41架。

八、海军

海军 1.72万人(含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航空兵)

编有水面舰队、潜艇、陆战队和航空兵4个司令部。

潜艇:“圣塔·克鲁斯”级2艘,“萨尔塔”级1艘。

导弹驱逐舰:“大力神”级2艘,“布朗海军上将”级4艘。

导弹护卫舰:“埃斯波拉”级4艘,“德鲁蒙得”级3艘。

MEKO 360型驱逐舰

巡逻舰:8艘

巡逻艇:5艘

导弹攻击快艇:2艘

海岸猎雷艇:2艘

其他船只:20艘

陆战队 2800人

编为2个舰队陆战队、1个两栖支援营。装备装甲侦察车:ERC-90“大山猫”12辆。

装甲突击车:LVTP-7型21辆,LARC-5型13辆。

装甲输送车:“蜡嘴鱼”6辆,“庞阿尔”VCR型36辆。

牵引炮:22门

追击炮:82门

反坦克导弹:“矮脚鸡”和“眼镜蛇”共50部。

火箭炮:60门

无坐力炮:30门

高炮:10余门

地空导弹:RBS-70型6部

海军航空兵 2000人

编有7个中队。装备作战飞机21架、武装直升机14架。

空舰导弹:AM-39”飞鱼“、AS-12、”马提姆·佩斯卡多尔“式若干枚。

空空导弹:R-550”魔术“若干枚。

阿根廷海军原来还有一艘航空母舰,“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西班牙语:ARA Veinticinco de Mayo ,也叫“五月花号”航空母舰,因为接舰时恰逢五月花号移民345周年)是阿根廷海军最大的战舰,也是阿唯一一艘航空母舰。舷号V-2。该舰舰名取自阿根廷的国庆日—五月二十五日。

阿根廷航母“5月25日”号 该航空母舰原为英国皇家海军“巨人”级航空母舰(英语:HMS Venerable),于1942年12月动工兴建,1943年12月30日下水,1945年1月17日正式加入英国海军序列。1948年4月,荷兰皇家海军购买了该航母,改名“卡雷尔.多尔曼”(荷兰海军/民族英雄),并于同年5月交付使用。 经过20年的使用,1968年10月,荷兰又转手倒卖给阿根廷。1969年2月开始在阿根廷海军中服役。80年代初,该舰进行了改装,主要是增加飞行甲板的面积,加长弹射器,用以使用“超军旗”飞机。1982年,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参与了福克兰群岛战争,当时舰上有美制A-4天鹰式攻击机和法制超级军旗攻击机,5月2日,英国舰队进入了5月25日号舰上的A-4攻击范围,但当时在5月25日号所在位置无风吹,即使5月25日号加速至最快25节航速但仍不足以把满载弹药的A-4攻击机弹射升空,这样白白放过了英国舰队。由于缺乏与航母配套的水面作战舰艇,特别是缺乏有效的海空反潜力量,加之英国皇家海军在交战水域部署了4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其中一艘“征服者”号还一举击沉了阿根廷海军主力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阿根廷海军慑于英国强大的水面及水下打击力量,舰艇不敢轻易出港作战。“五月二十五日”号一直保持在阿根廷浅近海域,几乎没有实质性作战[2] 。1983年,"五月二十五日"号完成了最后一次现代化改造,主要改造项目是升级指挥控制系统和更换舰载机着舰设备,但并未对该舰的动力进行修整。1988年,开始计划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包括对动力、电力、三防、损管系统、飞行甲板和舰桥的改装,计划用燃气轮机代替蒸气轮机,弹射器也改用新的蒸汽弹射器。到1992年底,对需要改装的部位进行了拆除。1993年,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永久性退役,1999年1月,五月二十五日号被拖往印度进行拆解。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退役之后,巴西海军的圣保罗号航空母舰成为南美地区国家最为强大的海上力量

九、空军

空军 1.25万人

编有作战、人事、军区、后勤4个司令部,下辖9个航空旅、10个防空营、1个空降大队。作战飞机133架,武装直升机27架。

战斗机:“幻影”V型6架,A-4mR“战鹰”型36架,“幻影”EA型14架,“鹰”式23架,IA-58A型30架。

运输机:波音707型4架,C-130型13架,DHC-6型6架,F-27型8架,F-28型4架,IA-50型3架。

侦察/航测机:波音707型1架,IA-50型2架,“利尔杰特”35A型3架。

搜索/救援直升机:31架。

教练机:“教练”B-45型30架,EMB-312型27架,IA-63型14架,MS-760型10架,SU-29AR型8架。

教练直升机:3架。

地空导弹:SAM-3“罗兰”型若干部。

高炮:35毫米、200毫米87门。

雷达:TPS-43型若干部。

空地导弹:ASM-2“马提姆·佩斯卡多尔”型若干枚。

空空导弹:AIM-9B“响尾蛇”、R-530、R-550、“蜻蜓”式各若干枚

十、军事指挥机构: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部为政府中一个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构,负责战时国家军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及对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实施领导,部长由文人担任。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由陆、海、空三军组成。联合参谋部系国防部领导下的各军种协调机构,平时参与制定整体军事战略计划,研究和确定军事理论,组织联合军事训练、演习,制定军事动员计划,搜集战略情报,协调维和部队行动;战时协调三军联合作战。总统通过国防部长和各军种参谋长对全国武装力量进行指。

晁错商鞅吴起张居正四位历史名臣改革家如何排名?

如果要给晁错、商鞅、吴起、张居正四位改革家排名?各花入各眼,我首推商鞅。

商鞅改革不是昙花一现,重在全面、彻底和坚持

说商鞅改革变法之前,先看看春秋时期的改革,这个时期重点是基本确定了土地私有制。如下图:

春秋时期的改革是有成效的,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但有了剥削关系的产生,拥有私人土地的人被定义为封建地主,耕种之人定义为封建农民。

2. 商鞅改革变法的具体内容,从四个方面阐述。

经济方面

废井田,从法律形式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小农经济占据主导位。所起作用~确立土地私有制,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统一度量衡。所起作用~利于经济交流。

军事方面

措施: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

作用:解决兵源问题,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政治方面

措施:废除分封,设立县制;什伍连坐制;轻罪重刑。

什伍连坐制是个什么意思? 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和揭发,如有不从者,十家连坐;禁止父子兄弟同住一室,凡有二位男性劳力以上必须分开居住,独立编户。

作用:强化中央集权,君主专政,并且破坏了宗族旧制度,抑制人们的 正常行为思想,以达到改革变法措施的执行。

文化方面和生活方面: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

公元前350年,西周王朝都城在历经七百年后,迎来一次规模浩大的营造,一座新的城市在这里拔地而起。因为位于九峻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巨阳,秦人为这座城市取名为咸阳,而新城的建造者就是大良造商鞅。

此时的他到秦国已有十年,在这十年中,商鞅通过种种变革,将秦国百姓纳入正常的运行轨迹之中。同时,他将秦国变成一台政治服务机器,耕与战则是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商鞅的眼中,秦国就该是一台完美战斗机器,可如果没有统一的大脑,这台机器就无法合理运转,甚至会崩溃。

一道诏书从咸阳出发,四海传播。凡是各诸侯国来归附的人,立刻免了他们三代的徭役赋税,秦国国界之内,十年不收任何赋税。史书上没有记载,听到这个消息的百姓作出了怎样的感慨,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无数拖家带口带着憧憬来到秦国的人们,他们在这里找到希望,更和这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据《商君书》记载,当时有上百万人来到秦国,这让秦国实力陡然大增。

商鞅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新来的人是秦国未来的力量,然而新的问题出现,如此庞多的人口,国家怎么行之有效的管理?如果不进行合理管理,这些百姓不仅不能担起责任,还会给国家造成动荡。商鞅对秦国百姓的统一方针,那就是标准化、制度化,一切要高度统一。

公元前348年,一个个大小乡邑的秦国人,被一个新名词定义为同乡,这就是县制。

商鞅的改革情怀可以得到释放,因为他遇到秦孝公这位“伯乐”,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那么,我为什么把他排在首位?原因有4点:

1.改革后面的历史背景;

2.商鞅的改革措施,是给封建帝王添砖加瓦,但是行之有效,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妇人之仁成不了功的;

3.敬佩秦孝公的眼力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特别是他对商鞅的鼎力支持;

4.商鞅的改革措施,狠狠地往前推了一把中国的发展,也给后世改革者做出来榜样。

商鞅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暂且不多写了,排名第二是谁呢?

吴起

吴起改革符合楚国国情,重在私不伤公

吴起的改革措施主要内容:

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贵族特权被废除;

削弱大臣威权,禁止大吏结党营私,奖励百官尽忠守职;

“明法审令”,实行法治;

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

改“两板垣”为“四板筑城法”。版:古代计量城墙的度量单位,每版高二尺,长八尺。用在这里是说将两版高度的城墙加筑为四版。

吴起认为,楚国当时面临两个致命问题,一是大臣权力太多,二是贵族所享有的特权太多。他针对这两个朝政弊病,制定的措施,很大程度上伤害了贵族权臣的利益,造成他日后死亡的不幸结局。

其实,吴起的改革措施,不但对楚国在经济、军事上等方面有好处,用在其他诸侯国同样可行。战国时期,大小国之间都存在有大臣权大,贵族利多之弊病,不通过强硬手段治病,后患无穷。

吴起变法虽没有商鞅变法措施的全面性,但也是对症下药,其中的精华之处也被其他改革者借鉴。

所以,我把他排在第二。

晁错

晁错忠心耿耿为西汉,却死于“丢车保帅”之策

晁错首先应该是一位法学家,主张以法为主,依法治国;其次是一位思维敏捷,能正确分析时局利弊之的政治家。他陪伴着太子,就是日后的汉景帝成长,汉景帝继位后,晁错更是全部投入了自己的身心。他于公来说是为了国家,于私来说则是为了汉景帝,没半分为自己。

晁错辅佐汉景帝,为他出谋划策。这儿就提一下,我个人认为他具有建设性想法。

移民实边:汉文帝时期,晁错上书朝廷,他认为匈奴军有三长,汉军有五长,提出应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汉文帝很赞赏他所上书的《言兵事疏》,赐给他诏书以示嘉奖,但没有采用“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的提议。

晁错接着提出了一个极其有新意之方法,由于匈奴人是不定时来骚扰边防,守防军宜多不宜少,那么问题就来了!兵多,朝廷会供应困难。于是,他提出移民实边的方法,其要点:

招老百姓到边区安家落户,政府先供给这部分人衣食、住房、耕作器具,规划耕地,直到能自给为止。

按军事组织编排移民,军事训练,平时耕作,随时出击。

修建防御工事。

晁错此方法一提出,汉文帝马上实施,皇帝其实都聪明着呢。不过,晁错死得真还是冤和惨,身穿朝服被腰斩了。

张居正

始终高举改革旗帜的明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

玩历史的大家有没有这样感觉,凡提到张居正必加上“万历”、“首辅”这四个字,我就有这样感觉。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张居正这人有真才,二十三岁就被授庶吉士,这如同做了朝廷首辅的候选人,培养对象。他和晁错有个小小相似点,都在皇帝的儿子身边呆过,可他与晁错待人接完全不同。特别是张居正二度人朝为官时,师傅徐阶推荐他为裕王的侍讲读时期,他积累人脉,挑选日后可助力于他之人,全不给自己设障碍。所以他才能官至首辅,进行系列改革措施,圆满完成终极目标,即为改革。

主要改革措施:“一条鞭法”新式征税制度。

虽然这些措施加快了货币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从根本上无法规避明朝制度的漏洞,特别是税收。总之,张居正也是生不逢时,明朝国库亏空、千疮百孔的局面,岂是他一人就改变得了。

改革者是国家前进的推手,他们新鲜理念的注入,国家才能昌盛繁荣,可他们往往付出的代价却很大。只要我们在历史中,找寻他们的功绩,不曾忘记便好。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