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牡丹江结婚风俗,踩地神是哪个民族的特色?

2023-10-20 17:07:04 34阅读

东北牡丹江结婚风俗,踩地神是哪个民族的特色?

踩地神”、“拔草龙”、“农乐舞”等是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和生活习俗.每逢节日和农闲时期,能歌善舞的村民们便自发组织开展各种民俗文化活动,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

自古以来,朝鲜族祖先们认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而这一命根子是由地神来掌控的。所以,朝鲜族农民自发组织起来“踩地神队”,用演奏、演唱、舞蹈、演说、祭祀等活动慰劳并祈求地神为农家除祸招福、保佑安康。“踩地神”活动不受任何身份、职业、性别、年龄的限制,凡是参加活动的人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东北牡丹江结婚风俗,踩地神是哪个民族的特色?

黑龙江有哪些风俗?

我是黑龙江人,我的故乡有很多的风俗,每年的冬天哈尔滨举行冰雪大世界、牡丹江冬天江滨公园举行雪堡,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包饺子、吃灶糖🍬,大年三十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吃饺子,三十晚上拜年给压岁钱,正月初五迎财神!正月十五吃元宵,扭秧歌,晚上看冰灯,以前有放孔明灯的现在不让了,政府禁止🚫放孔明灯,我支持!

满族和锡伯族八大姓氏都有哪些?

1、佟佳氏

佟佳氏本为地名,后因以为姓。佟佳氏氏族甚繁,支系众多,为满洲著姓,各旗满洲旗分均有分布,另佟养正支隶镶黄旗汉军旗分,佟养性、佟养材、佟山、佟养泽支隶正蓝旗汉军旗分,佟镇国、佟标、佟钊、佟养谦支隶镶红旗汉军旗分,是爱新觉罗氏在18世纪主要联姻对象,对佟姓延续后期在奉天地区起主要作用,是清朝后族的主要族群,一说源于锡伯族,托和尔秦氏。

2、瓜尔佳氏

瓜尔佳氏是女真族加古部落的称谓,一作瓜尔佳,后讹称为夹谷氏。而他们就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到明朝末期正式称为瓜尔佳氏。按不同的地区有苏完瓜尔佳氏(苏完尼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乌喇瓜尔佳氏等分支,入关后又有凤城瓜尔佳氏、金州瓜尔佳氏等分支,另外,瓜尔佳氏(关氏)家族还广泛分布于东北各地,如本溪、西丰、铁岭等。

3、马佳氏

马佳氏以地为名。原氏族起源地“嘉里库马佳”。《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位于今黑龙江牡丹江一带。该氏族随军入关后少部分为官,大部分经商。本氏族起先多为镶黄旗和正红旗,入关后部分分支被封为正黄旗,后改汉字姓“马”“麻”等。

4、索绰罗氏

索绰罗是地名,今地待考。其族以地为氏,世居辉发、叶赫、讷殷、乌喇、索绰络(今地待考)等地。清代《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共收录了索绰络氏17支。从整体来看,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均有索绰络氏分布,正白旗包衣、镶白旗包衣也有索绰络氏分布。从旗分来看,索绰络氏主要分布于镶红旗(4支)和正白旗(2支又包衣1支)。清朝灭亡后,那拉氏后人大多改为汉姓索。

5、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属于满洲正黄旗与镶黄旗,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也是中国在清朝时最重要及拥有最大权力的满洲人家族之一。赫舍里后裔将此姓氏简化为赫姓或何姓,亦有如英敛之的后人以名字中第一个字为姓的特例,在北京、辽宁、吉林等广泛地区有分布,现在汉姓一般以“李”“赫”“或”“何”“舍”出现。

6、富察氏

富察氏又作“傅察”、“富尔察”。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女真最古老的姓氏。该族世居沙济、叶赫、额宜湖、扎库塔、蜚悠城、讷殷、额库伦、吉林乌啦、长白山散居九处。后随汉习俗是以改写富.傅.付。富察氏支系繁多,是满族中仅次于关姓的大姓。

7、那拉氏

那拉氏,又译纳喇氏、纳兰氏,满族人的姓氏之一,是满族的一个大氏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那拉氏在金朝时期被汉译为“纳兰氏”,是女真中的“白号姓氏”(贵族姓氏)。至明末,那拉氏分为叶赫那拉、哈达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四大支系,并有所分化。清朝灭亡后,那拉氏后人大多改为汉姓那或南。

8、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亦写做“钮祜鲁氏”,在清朝是大姓,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钮祜禄氏家族人丁兴旺,在清代满洲八旗中各旗均有分布,不单隶属一旗,清朝灭亡后,那拉氏后人大多改为汉姓郎。

东京镇是哪个市?

东京镇实际上不是位于东京市,而是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下属的一个镇。虽然名字与日本的首都东京相似,但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东京镇地处海南岛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美丽的海滩资源。镇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欣赏风景、避暑度假。东京镇以独特的当地特色文化和传统风俗着称,同时也是一个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居民以渔业、农业、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踩地龙哪个民族?

踩地神拔草龙是朝鲜族的民俗

踩地神

旧时朝鲜族民间岁时风俗,流行于东北朝鲜族聚居地区。

一般在每年夏历正月十五前后进行。届时,头戴大冠、手拿长烟袋的士大夫在前,背木枪和野鸡的猎手及戴各种假面具的众人在后,由戴高帽的人们敲锣打鼓,先到村中最富有的人家,众人顺序进院,脚踩院地、厨房地等,边喊"杂鬼往地下,千幸万福进屋"等语,意为镇压掌管宅地的地神,求万事如意。主人拿出酒、米、钱等答谢众人。然后依富裕次序到别的人家去。收起来的米、钱等用于村屯的公用事业。

拔草龙

两条巨大的草龙头部相连,男女各为一方,男方即新郎方胜,则用牛车迎娶新娘;女方即新娘方胜,则留下新娘,然后约适当时机再做此比赛,直到男方胜利为止。但一般女方大多都表现出有限的谦让。草龙长约8米,重约130公斤,骨干为木质长杆,外部用草绳捆绕而成,形似长龙,龙身有数条绳子,用于比赛。

拔草龙比赛和中国传统的拔河比赛相似,共有两条长龙,头新相接,参与比赛的人数相等,男女比例相等,周围还有各自队伍加油助威的群众,场面热烈。这个游戏参与的人数众多,不分男女老幼都能参与其中,而且不受场地和其它条件限制,非常适合在农村群众中开展,深受群众喜爱。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