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各环节顺序(结婚铺地毯有什么顺序)
结婚各环节顺序,结婚铺地毯有什么顺序?
结婚铺地毯的顺序如下:
1.在普通的婚礼当中,婚庆公司所使用的地毯多半都是一次性的地毯,它不像家中所使用的那么厚重,只是薄薄的一层,甚至铺在光滑的地板上,都会打滑,由于酒店对于这方面的限制,地毯不能完全的固定在地板上,地毯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出现褶皱,必须要平整,所以只能使用一些如胶带粘贴这样的手段,作为婚庆公司的执行人员,必须要让地毯保持平整
2、如果是在城市的小区结婚,红毯可以从家门口铺到小区的单元门口,这种时候通常接亲的婚车就会停在小区单元口门外,寓意着不会把脏东西带刀的新房,预祝婚姻顺利,幸福美满。
3、如果是在农村大院结婚,这就没有太多限制了,毕竟农村大家都知道家家户户都会有自己的小院,如果铺红毯可以一直铺到院子大门外,彰显出喜庆的氛围,也是对新人新婚快乐婚姻幸福的美好祝福。
新郎新娘结婚拜堂要拜的内容是哪些?
新郎,新娘是婚礼上理所当然的主角,是来宾们目光的焦点,整个婚礼是否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取决于客人对新郎,新娘的印象,因此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的礼节是否周全、适当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仪表着装:新婚喜庆,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仪表,可适当化妆,作好发型,保持容光焕发。新郎一般穿西装系领带,新娘一般穿婚纱,并适当佩带项链,耳环等饰物,但不可多,以免俗气。 迎宾等客:新郎、新娘应手持鲜花双双立于大门口迎接客人,不可来回走动;客人到来时应热情地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适时地把客人介绍给家中的长辈或其他来宾,然后依长辈或辈份按次序让座,对于客人此时送上的红包,不论礼轻礼重,新郎、新娘都要一视同仁地致以谢意。敬烟、敬茶时要用双手送上,并为吸烟的长辈或平辈客人点火。 谈话说笑:与长辈交谈要诚恳谦逊,不可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与平辈讲话要热情礼貌,注意谦恭;不可无休止地纵声大笑,或沉默寡言;对晚辈要热情友好。 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发上,更不要高跷二郎腿,站立讲话时,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动或前后左右经常挪动;行走时不要慢慢吞吞,状似散步,但也不要跑来跑去。可快步疾走,但要注意走姿和节奏。 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双出双入,最好不要分开单独行动,并且在相互配合方面,应注意礼节,例如:应相互向对方介绍各自的长辈或平辈亲戚,朋友;相伴而行时,双方不要离得太远,但也不要过于亲昵;如有宾客取闹,应相互为对方解围,入座时,应让新娘先坐。 婚宴开始: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客席向各位客人敬酒,敬酒时要亲手为客人将酒杯倒满并双手为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强求客人一饮而尽,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说声“谢谢”,并再次为客人将酒杯添满,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新郎、新娘在婚礼宴席上应多照顾客人,让亲朋好友吃好喝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要自己大吃大喝,甚至饮酒过度,当场醉倒,那就过于失礼,对于客人敬酒,即使酒量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举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谢意,并说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婚宴结束:客人离去时,新郎、新娘要双双立于门口,一一同客人握手再见,并说些“谢谢光临”、“请慢走”之类的话。 结 婚 --典 礼 仪 式: (对新郎新娘、音响师、摄影师、录像师、鞭炮手、献花人、结婚证书、信物、交杯酒具做好安排;主婚人、证婚人、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亲友和嘉宾代表,佩戴喜花,到婚礼主席台上就座) (1)、结婚庆典开始,奏乐,鸣放鞭炮; (2)、向新郎新娘献花; (3)、证婚人为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并作证婚讲话;(新郎新娘向证婚人鞠躬,证婚人向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 (4)、举行拜堂仪式:(一拜高堂;二拜来宾; 三夫妻对拜) (5)、交换信物; (6)、喝交杯酒; (7)、致贺词、答谢词 : 主婚人(新娘父母)作主婚讲话; 致贺词: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双方亲友代表、来宾代表讲话; 主婚人(新郎父母)作主婚讲话并致答谢词; 新郎新娘讲话; (8)、闹花堂。 举行喜宴 结婚庆典仪式结束,喜庆宴会开始。新亲专有新亲席,新亲席摆在正位。此时新亲上开账礼。席间,乐队演奏,宾朋献歌助兴,厨师给新亲加菜,新亲赏厨师。 喜宴进行期间,新郎新娘在主持人和伴郎伴娘陪同下给宾客敬酒、点烟。敬酒时,新郎新娘按长幼顺序先给新亲席敬酒,点烟。给其他宾客敬酒时,如来宾较多,主持人则要求每桌各选一、二个代表,由新郎新娘敬酒、点烟。新亲和宾客散席后,男方家人在饭店门口送客。 吃团圆饭 宾客走后,新郎一家人团团围住,新娘给公婆敬酒,男方一家人吃团圆饭。 晚上,洞房里要把从新娘娘家带回的喜蜡点燃,大葱摆上。新郎新娘要吃饺子和面条。饺子叫子孙饺子、面条叫长寿面(也有叫宽心面的)。然后开始闹洞房。闹洞房传统习俗是由新郎的嫂子、婶子等人给新人铺被褥,同时往新郎新娘床上扔枣、栗子(意为早生贵子),扔花生(意为姑娘儿子插花生),还有扔大豆(意为孩子多、象金豆),扔木墩(意为孩子长得结实)。现在,新婚之夜,青年人嬉戏新郎新娘节目很多,而且花样翻新,妙趣横生。往往闹到深夜,直到新郎新娘再三告饶为止。 婚 礼 注 意 事 项: 1、迎亲人员和迎亲车辆,去时为单数,返回时迎送亲人员和迎送亲车辆为双数(意在成双成对),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时,行车往里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走重复路线(意在结婚值此一次)。 2、四彩礼挂红包装,斧子、秤砣用红布包好。 3、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时切忌不打结(意在夫妻感情和顺,不结疙瘩)。 4、典礼前,新郎新娘下喜车后喜车花立即拆除(意在结婚坐喜车就这一次)。 5、喜蜡要对灭不要吹灭(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 6、新娘抓福时尽量多抓,但不要抓净(意在把福根给留下)。 7、喜车返回遇喜车、过路口或过桥时,新娘对窗外飞红手帕(意在喜上加喜)。 8、新房老乡井盖用红纸遮盖(意在把井盖上了,不能掉井里)。 婚礼的重中之重,在于其具体程序是否得当。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尽量使之既合理,又合“礼”。 目前,国内通行的新式婚礼有家庭婚礼与集体婚礼等两种具体形式。二者的程序与步骤,各有一些不同。 (1)家庭婚礼 家庭婚礼,指的是一对新婚夫妇在自己家中或其他场所举办的约请双方亲朋好友参加的小型婚礼,它的主要程序一共有六项。 其一,是宣布婚礼开始。可以演奏或播放《婚礼进行曲》,条件允许还可以鸣放鞭炮。与此同时,在来宾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新郎、新娘步入现场。 其二,是行鞠躬礼。在司仪的主持下,新人们首先要向双方的父母或其他尊长鞠躬,其次要向全体来宾鞠躬,最后还要双方相互鞠躬。 其三,是证婚人讲话。其主要内容是扼要介绍新人双方恋爱的经过,并对对方预祝婚后幸福。有时亦可代以宣读结婚证书,宣布新婚夫妇婚姻合法。 其四,是长辈讲话。可请新人双方的父母或其他尊长的代表即席讲话,向新郎、新娘表示祝贺。 其五,是新人讲话。应当请新郎、新娘依次讲话。向全体来宾致以感谢。有时,亦可由新婚夫妇一同表演文娱节目。 其六,是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应从主桌开始,逐桌逐席地向来宾敬酒。婚礼至此结束。 (2)集体婚礼 集体婚礼,即数对新人在公共场所有组织地进行的大型婚礼。其基本程序共有八项。 其一,是宣布婚礼开始。奏乐或鸣放鞭炮。 其二,是全体新人入席。此时全体新人应一对夫妻一排,男左女右,相互牵手。在乐曲、掌声和花雨之中,列队缓步入场,并在主席台上就座。 其三,是新人行鞠躬礼。有条件的话,新人应依次向尊长、证婚人、来宾一一鞠躬致意,最后还应相互鞠躬。此项亦可简化为先向全体来宾鞠躬,然后相互鞠躬。 其四,是证婚人讲话。其内容是宣布新人结婚合法有效,并且提出希望,加以祝贺。 其五,是家长代表讲话。其重点是感谢来宾,并且对全体新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其六,是新人代表讲话。主要的内容是向大家表示感谢,同时也表明新婚夫妇相伴终生的决心。 其七,是向新人赠礼。由集体婚礼的主办单位向全体新婚夫妇逐对赠送具有纪念意义的礼品。 其八,是文娱活动。主要以文艺演出或交谊舞会为形式进行。有时,要请新婚夫妇首先为大家进行表演。
中国有很多地方大儿女结婚时奠拜?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民间祭祀的对象。旧时民间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祭天地源于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以天为至上神,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祭祀君王源于君权神授观念。由于在封建社会君王是国家的象征,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祭亲也就是祭祖,由原始的祖先崇拜发展而来。祭师即祭圣人,源于祭圣贤的传统,具体指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泛指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传统。天地君亲师何时合并在一起祭祀已不可详考。
“天地君亲师”五字成为人们长久以来祭拜的对象,充分地表现出中国民众对天地的感恩、对君师的尊重、对长辈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民众的敬天法地、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取向”。这几个字正体现出中国民众的终极关怀所在,是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由于它的深入人心,对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正使得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汉字流传时间最久,作为一种象形文字的它有其深刻的含义。汉字书法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声誉,在这里对“天地君亲师”五个字的写法也极为之讲究,“‘天地’二字写得很宽,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谓君王一言九鼎,口不乱开;‘亲’(规)字中的‘目’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师’(师)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谓师不当撇(撇开)。此外,还有所谓‘人不夺天,地不离土,君不离口,亲不闭目,师不掉巾’的说法”。这种写法形象地体现出中国汉字深刻的象征意义,同时这种象征意义也表露出儒家伦理对其深刻影响,对君王威严的敬畏,对亲上长寿的祝愿,对教师角色的重视,对天地自然的感激,这都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孝”观念。
很显然,人们对“天地君亲师”的崇奉,体现出人们的精神信仰,即仁孝观念,积极上进、尊重规律的入世心态。人们的这种焚香祭拜“天地君亲师”牌位的现象有别于宗教祭拜,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为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天地君亲师”牌位的产生根源于儒家思想。北京师范大学的徐梓先生认为: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东汉时期,在《太平经》中就出现了形式整齐的“天地君父师”的说法。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已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把它作为祭祀对象也已经比较普遍。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诠释,特别突出了‘师’的地位和作用。从此,“天地君亲师”就成为风行全国的祭祀对象。
通过徐梓先生的这段话,就可以很明了地得知“天地君亲师”牌位的起源与儒家思想有着莫大的关系,与此同时,官方对“天地君亲师”的极力推崇,说明了“天地君亲师”这一价值系统有利于当时政府对社会的管理,以此从思想上稳定社会秩序,由此观之,这一价值体系对当今社会也有很大的参考借鉴意义。
《国语》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的所著,其中有这样的记载:“民性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在这里左丘明没有提到“天”和“地”,却是着重说明了“君”、“亲”、“师”三者的意义,正所谓“民性于三,事之如一”。后来的荀子在《荀子》中有讲到“天”和“地”,并且对“天地君亲师”五者做了阐述,正如《荀子·礼论》中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由此可见“天地君亲师”的观念可以一直追溯到荀子所在的战国时期,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指出:“天地君亲师五字,始见荀子书中。此下两千年,五字深入人心,常挂口头。其在中国文化、中国人生中之意义价值之重大,自可想象”。
《国语》、《荀子》都是儒学经典,由此可见“天地君亲师”思想来源于儒家思想,下面将对 “天地”、“君”、“亲”、“师”做逐一分析以及它们与儒家思想的渊源联系。
天
在古代人的印象中,天是人间祸福的主宰,也是自然的支配者。天在能给人福泽的同时,也能给人灾难,能降雨使得人们丰收,也能不降雨让人们遭到饥荒.“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源也”,大地上生长的万物能够供应人们的衣食住行,故有“大地母亲”之说。人们是天地所生所养,天姓父地姓母,天无日月,就无昼夜、四季的交替,没有阴阳的交替,大地上的万物又怎能生长呢?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记载道:“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古有国者必立社稷,社稷代表国家,以社稷的存亡,示国家之存亡”。这足以说明古人概念中的“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地
人类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于地,把大地比作母亲,是再恰切不过的了。在易经中,乾主要是说天,有天父的含义;坤则主要说地,有地母的含义。在我们的实际感觉中,天就象一位严父,地就象一位慈母。地球这位无比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恩泽,却从未向我们索取过一丝回报。因此,中国民间以祭拜土地神的方式,以表达对大地的敬仰。土地神也是中国民间信仰普遍的神之一,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部分受汉文化影响的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还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在中国大陆,中华民国时期及之前,凡有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情景。而现代祭祀土地神,多属于祈福、求财、保平安、保农业收成之意。
君
从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开始,炎帝、黄帝、尧、舜、禹、汤、到文、武、周公,这些人都是历史的有道明君,把人们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引导至人类文明时代,发明了各种生活工具,提高了生活质量,奠定了人伦大纲,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据说伏羲女娲制定人伦夫妻大纲,成为人伦之祖;炎帝尝百草,一天能遇上五十种毒,神而化之,从而发明了中草药,直到今天人们都在使用;黄帝所著的真宗修身养性之道,发明的医理和针灸流传世界使用到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正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周文王发明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一直沿用至今,对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周公之礼,国与国交,大礼三百,人与人交,威仪三千,成为社会稳步发展的保障”,现代的人与人之间,还是得用礼来维持人际关系,国与国之间,还是得用礼来维持着国家之间的交往。
亲
进入人伦者为亲,旁系的不说,直系的就有很多。按照儒家的划分,它属于孝悌仁义的范畴,也就是说,对长辈要孝顺,对同辈要友好,对朋友要宽容,对晚辈要慈爱,夫妻之间要有礼遇。在这里不说血亲,只说朋友。朋友虽不是血亲,但胜似血亲。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也是分层次的,有刎颈之交、八拜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患难之交、神交、至交等等,还有酒肉之交。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朋友讲究的是交心、知心。朋友相亲,如同男女相爱,爱和恨的程度是呈正比的,反目成仇的往往是最要好的朋友。因此古人说,对朋友要讲仁义,要相互宽容、谅解、忠信、尊重。还有诤友,是说还要相互批评帮助。古人的论友、交友之道,很值得今人学习。
人的至亲者即是父母,父母就是子女的天和地,中国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这就是教育为人子女应当孝顺父母。以至于《孝经》中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些正说明中国传统孝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孝正是儒家的中心思想之一,他的传承得益于儒家思想的不断传播。
师
如果说父母孕育了人的肉体,那么师就培育了人的心灵。这个师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的教师,而且也指心灵根源的精神导师。然而在古代这个“师”更多的指历代明君,如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汤、周公、孔子。因为他们的德服众人,功绩使得后人受益,比如人们都熟知周文王的故事,“文王身体力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孔子也在《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给人们立下了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这些道理都是社会繁荣,国家稳定,民族昌盛的基石。
天地君亲师传说
据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年间(约公元1404年),三朝元老贾宰相七十大寿。曾以“神童”著称,14岁入朝的翰林学士解缙,对明成祖说:“卑职要送一件宝物给贾宰相,让他们家世世代代顶礼膜拜”。
明成祖觉得解缙说话太狂妄,便半真半假地说:“那么,我们不妨打个赌。”解缙问:“不知圣上有何赌法”,明成祖说:“我要让你那件宝物根本摆不上正堂”。解缙也毫不示弱地说:“我不仅要摆在正中间,而且要人人向他打躬作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贾宰相的寿诞之日转眼就到了。明成祖考虑再三,亲笔写了个米筷那么大的“寿”字,令人用金片连夜赶制出来。第二天天刚亮,就派人送到了贾府。贾宰相见万岁送来如此贵重的礼物,真是受宠若惊,立即摆香案跪接,并披红挂彩,将金寿字摆在堂屋中间,还特地在两旁各点燃一支红烛以示尊重。明成祖心想:做寿的时候送“金”字,又是朕御笔亲书,这是任何礼品也不能替代的,看来这次与解缙打赌是万无一失了。
解缙姗姗来迟
早饭后,明成祖为了能亲眼看看解缙花招,竟不顾“君不拜臣”的礼节,早早便起驾来到贾府。谁知来贺寿的文武官都到了,却一直不见解缙露面,眼看拜寿仪式即将开始,解缙才姗姗来迟。更奇怪的是他竟什么礼物也没有带,进门之后,首先拜见万岁说:“不知圣驾来临,有失君臣之礼,万望恕叩”。明成祖说:“不知者不为过,只是一年前爱卿与朕打赌之事,……”。万岁话音刚落,解缙马上就说:“与圣打赌之事卑职拳拳在心,岂敢有忘”。“既然不敢忘,却为何孤身独影而来,两袖清风而至,莫非爱卿会变戏法不成?”一席话说得文武百官哈哈大笑.贾宰相更是不失时机地戏落道:“解学士不是说要送一件让老朽全家子孙万代顶礼膜拜的贵重礼物吗,想必是怕把万岁爷的金寿字比下去了,才不敢拿出来吧?”贾宰相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群臣们的戏笑声给打断了。
明成祖见解缙沉默不语,又不无怜惜地说:“解学士既然认输,众爱卿就别再难为他了,还是快饮酒贺寿吧。”贾宰相本想趁此机会将解缙戏落一番,见万岁开了金口,也只得很不情愿地坐到那把早已准备好的太师椅上,准备接受儿孙和下属、家人们的礼拜。
哪料到主持司仪,刚刚说了一句“开始拜寿”,解缙却一步上前,制止道:“且慢!”说着从袖筒里抽出小半卷红纸,随即往堂屋后墙的正中央一贴说:“还是先拜拜祖宗牌位再说吧!” 贾宰相抬头一看,只见解缙说的所谓“祖宗牌位”不过是在红纸上写着三行字。中间写的是:“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左右写的是:“贾氏堂上宗祖”和“九天东厨司命”两行小字,便冷笑一声说:“什么祖宗牌位?顾名思义,祖宗牌位就应以‘贾氏堂上宗祖’六个字为主”。
解缙不以为然地说:“有道是:天生我,地载我,君管我,亲养我,师教我。请问贾大人,难道你‘贾氏堂上宗祖’,能大于天地,高于君主么?更何况贾氏堂上宗祖同样是父母养的,老师教的,未必他们可以不尊重父母双亲?不敬重教诲自己的师长么?”
不愧为三朝元老
一席话,问得贾宰相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不得不点头称是,但他也不愧为三朝元老,话锋一转;又问:“这‘天地君亲师’的位置摆在正中间就算是理所当然吧!不过,我贾氏堂上宗祖,按照“右为尊上之位的惯例,摆在右边总该是名正言顺的吧!为什么非要摆在左边呢? ”
解缙没有正面回答贾宰相的问话,而是反问道:“请问贾大人,还记不记得腊月二十四送九天东厨司命,也就是送灶王菩萨上天时的那副对联么?”贾宰相想都没有想,便回答说:“当然记得,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道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解缙紧接着又追问了一句: “请问这一家之主,应不应该享受‘尊上之位’呢?”没等别人回答,又接着说:“灶神是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家家户户,无不供奉,难道还不如你一姓之宗祖么?!”
磕头如象鸡啄米
那时候,人们都说灶王爷能上通天界,下统五行,主人寿命,赐人福禄,因此,谁也不敢怠慢。贾宰相虽然是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也不敢不敬重灶王爷啊! 解缙的这一手绝招,实在使明成祖始料不及。皇帝再大也只能是“天子”而已,而对“天地乾坤”,和“九天东厨司命”,他仍然是小巫见大巫,不得不将那金字寿搬到一边,带头拜起天父、地母和司命爹爹来,贾宰相和文武百官见万岁都对着解缙送来的“寿礼”打躬作揖,那还敢说半个不字,一个个磕头如象鸡啄米。
将解缙贬至广西
贾宰相见自己的一场隆重的“古稀”之寿,就这样被解缙轻而易举地搅乱了,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解缙虽然取胜了,却因此得罪了皇帝。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果然以“泄禁中语”和“廷试读卷不公”为借口,将解缙贬至广西。三年后,又以“无人臣之礼”的罪名将解缙捕入狱中,并派人将其杀害。
祖宗牌位的来历
解缙虽然被杀,而他所独自设计的祖宗牌位却没有人敢更改,所以,从此以后,祖宗牌位仍然写着:“天地君亲师位”、“九天东厨司命”和“某氏堂上宗祖”三行字,这就是祖宗牌位的来历。
天者,万源之源也。日月盈昃,斗转星移,风雨雷电,睛空霹雳,均乃天宇之造化,辰宿之韵律。纵有乾坤之力,纬地之才也概莫能颠,无以覆焉,此乃天之性也。似酷之有余,柔之不足。然,万物之源均乃天之造化。天工开物,宇宙洪荒,送清晨以朝阳,予黄昏以晚霞,万物饱吸阳光之营养,百草喜沐雨露之甘醇。因之,田野始得春华秋实,山川终以草繁木茂。世界始有如此之精彩,人类才得以生生之不息。故天不可藐也。
地者,万物之本也。其性无常,其形不一。四季更迭,春暖秋凉,夏日炎炎似火,冬夜冰冻三尺,均为地转是也。遇天有不测风云之时,则有江河横溢,地裂山崩,人畜或为鱼鳖,草木或为泥炭。然,岁移亿万年,惟有地之宏宽始得以供万物之寓;日行八万里,独有晨宿更张才得以日出月落。地之宽大也,始能叠千峦,纳百川;地之能容也,亦可蓄水土,储宝藏;地之无私也,方以吞污秽,吐甘泉。因之,草木得以茂盛,五谷得以丰登,六畜得以兴旺,生命得以不息。茫茫苍穹,此地惟我独有,当惜之尊之。故地不可不畏也。
君者,一国之长也。其权独有,其位独尊。一呼百应,一言九鼎。一颦一笑,臣民为之猜惑,一举一投,百姓为之奔劳。若偶有盲妄之言举,则国殇家贫,至则民不聊生,卧尸千里;若幸立治国利民之道,则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万民欢畅。君之订律法惟投维其权,国之修国策皆为谋其政,民当守之不可违也,逆之者,当按律惩之。纵为重臣,且今有旷世之才,昔有盖世之功,若不言听计从,重则粉身粹骨,轻则罢官去俸,此中外古今亦然。故君不可欺也。
亲者,生命之根本也。母孕之初,即遍尝苦辛,食无味,睡无眠。待儿呱呱坠地,母却半死复生。幼时思冷暖,少时恐饥肠,出则盼安归,入则怕茶凉,衣食钱粮供我取,为学做人教我方。虽至耄耋之年,仍念儿女情长。无寸尺之所求,无鳞片之所欲。为子女者,苟身处海角天边,纵有万贯之财,千乘之位,当念吾亲之恩德。故亲不可不孝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乃国之本,师乃学之源。忆蒙启之初,无知无畏,惟师所教尽纳之。吾始得以知诗书,达事理。进而闯五洲,通六艺。杏坛之上,吾师付出几多辛劳,烛光之下,辉映吾师几多银发。双亲付之吾以物,吾师教之吾以神。纵有高爵厚?,此则终生不可忘。故师不可不尊也。
发小结婚怎么安排?
我们是在一个院子里长大的,父母都是彼此认识关系不错的。
我的发小结婚(包括生小孩)我们一群发小是随了礼的。我的父母也是说他们会随礼,我就不用随礼了。
第一个结婚的是在大学毕业以后,当时我们都是才出来工作,还有还在读书的,经济上是没有完全独立的,还得依靠家里经济上的援助。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也是商量了的(包括结婚的发小在内),当时经过讨论 送 数字是根据当时身上钱最少的做决定,也就是我(:并约定大家以后都是这个数。
到现在结婚生孩子都一直是这个数没变过。
送礼是一种表达方式,父母的礼是父母的,你们的情是你们的。送多少都不要紧。
很铁的关系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重要是大家要一起商量(免得让囊中羞涩的小伙伴难堪)建议题主 如果你经济不独立,你那位发小和你只是一起长大就是那种点头之交你就不用送了。
很铁的话就送(当然需要和小伙伴们商量)。
如果是经济独立,你爱咋地就咋地。
北京昌平结婚接亲时的风俗礼节?
北京结婚习俗:择婚
择婚指的是男生和女生在考虑结婚之前,需要选择一下。北京人讲究门当户对,所以男女双方的差距不能太大。无论是家庭经济实力还是个人能力学历,都是需要一定的平衡的。如果两个人差别太大,很可能在日后的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婚姻生活可能不太幸福。
除此以外,北京的结婚习俗还表现在外婚制和内婚制上。意思就是不许云血亲之间结婚,这个习俗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属相
属相婚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嫁习俗,不少地方都传承下来了。在十二生肖里面,每个人根据出生年份的不同,而具有了不同的生肖。属相婚配是八字合婚的一部分,很多人是比较相信的。
虽然我们并不能证明属相婚配的作用,但很多人依然比较相信。有些生肖的人不合适,结婚之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有的人生肖相合,婚后生活会更加顺遂。
聘礼
送聘礼是每个地方结婚前都有的习俗,但是聘礼的东西却不太一样。北京的聘礼当中,需要有彩礼钱。彩礼钱的数字不一定,有的是几万,有的是十几万。这个是根据具体的经济条件来看的,不是强制性的。
除了彩礼钱以外,男方上门送聘礼,还需要带上一些小礼物。礼品必须是双数,最好是一些比较实用的东西。而女方家长也会给出一定的回礼,可能是小红包,也可能是小礼品
嫁妆
嫁妆是女方在结婚的时候给出的陪嫁,每个地方的女方陪嫁都略有不同。出去常见的女方礼服、吉祥物品和常用物品以外,还有一些大件的陪嫁。
如果男方还没有买结婚的房子,可以女方出一部分的钱,共同买新房。这部分金额就是女方的嫁妆,一般不会太低,毕竟北京的房价挺高。
如果男方已经买了房子,女方可以选择陪嫁一辆比较好一点的车子,30万左右。或者是为新房装修、添置家具等。总之都是一些实用的物件,为婚后生活打下基础。如果这些东西男方都准备好了,那么女方可以直接给现金嫁妆,用作婚后启动资金。
礼仪
在北京结婚,婚礼当天的礼仪也是婚嫁习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 迎亲。婚礼开始前,男方需要带上接亲车队前往新娘所在的地方迎亲。一般会有堵门游戏,新郎需要和伴郎一起通过这些考验,才能将新娘从家里接走。
(2) 敬茶。新人从新娘家里开始或者是到达婚礼现场时,需要举行敬茶仪式。新人一定要实现准备好敬茶的相关物品,熟悉相关的敬茶致辞。
(3) 仪式。婚礼现场的仪式根据婚礼主题的不同,有不一样的习俗,中式婚礼一般效仿的是中式礼仪,而西式婚礼则有很多种类,草坪婚礼、教堂婚礼等都有不同的仪式环节。
(4) 敬酒。婚礼仪式结束之后,新人需要在婚宴现场向宾客敬酒。这个习俗大多数的地区都有,新人要注意敬酒的次序和该说的话语。
回门
婚礼结婚之后,新郎需要陪同新娘回门,参加回门宴。
(1) 回门时间:一般是婚礼结束三天以后,俗称“三朝回门”。
(2) 回门礼物:回门肯定不能空手而归,要带上一些红包和礼物。
(3) 回门装扮:新人回门这一天不需要着婚礼当天的隆重服装,但是也需要好好打扮。可以选择喜庆的礼服,更加适合回门宴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