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跟外国人聊天的软件,sweetalk的人是真人吗?
能跟外国人聊天的软件,sweetalk的人是真人吗?
是真人,Sweetalk(甜言蜜语)是一款是提供多语言即时翻译的全球化社交APP。 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服务器并实现在线互联,无需VPN链接,同时支持Facebook、WeChat和QQ登录。在聊天中,发送的文字会即时翻译成他国语言,也可以选择将语音同声翻译成外文发送给对方,随时随地和身边或世界各地的外国人聊天,跨越语言障碍,让沟通变得更方便。
外国人常用的社交软件?
1.Facebook,现在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社交平台,主要语言是英文,同时也是各种社交的鼻祖。而中国的人人网、开心网等中国社交网络平台都是模仿它而风靡一时。如今,这一社交网站越做越大,公司老板小扎最新宣布,这家社交网络巨头月活用户数已达20亿,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体量,较互联网使用人数的一半还多。
2.YouTube,是一个视频分享网站,现在全球网站中排名第3位,世界网友之间能够通过上传视频进行交友,而中国的优酷、土豆、56等都成功的模仿了其视频分享的网站,同时得到很多用户的喜爱。YouTube首席执行官Susan Wojcicki参加了在美国加州举办的网络视频制作者大会,她披露,根据最新统计,YouTube的月活跃用户超过了15亿人
3.Twitter,社交微博网站,主要是通过网友之间的短文字配图片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的一种微博客形式。在2006年6月上线,全球网站排名第8位。Twitter表示上个季度它增加了600万新的月度用户。在最近几个季度中,Twitter每月新增用户数量为300万或更少,甚至在某些时段甚至会丢失用户。Twitter的增长主要是国际性的。这些新月度用户中只有100万在美国。事实上,Twitter在美国的每月用户数量在过去的一年中几乎保持不变,同时总体增长速度并不那么快, Twitter的年增长率仍然只有3%,本季度的数据表明,该公司的一些产品变化可能会让用户回归。
4.GaGa,中文名字叫嘎嘎,是以世界主流的英语、韩语、日语、德语、中文等语言之间的互译,让不同语言的用户之间能够即时翻译聊天而没有语障碍的社交软件,一上线就得到全世界用户的喜爱。八种语言九种文字实时人工智能翻译,用户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5.Linkedln,是一个职业性社交网站,主要是以各种职业心得分享的网络社交平台,其拥有性可以让你学习很多职场中的知识,以相同职业为兴趣出发点让陌生人之间拥有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
6.Pinterest,是通过图片分享的社交网站,同时也拥有自己的移动社交软件,能够让你随时随地拍摄的照片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让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点赞、评论等结交朋友。
7.line,LINE是韩国互联网集团NHN的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虽然是一个起步较晚的通讯应用,2011年6月才正式推向市场,但全球注册用户超过4亿。LINE对用户吸引力最大的即“聊天表情贴图”。超过250种的表情贴图让用户在使用Line时多了一个有趣的心情传达工具。其中LINE官方设计可爱且特色鲜明的馒头人、可妮兔、布朗熊和詹姆士饱受好评,也让这四个卡通形象成为连接LINE其它产品的重要元素。
一般中学的英语老师可以和英美国人正常交流吗?
这个恐怕没有固定答案,因为不能一概而论。这么说吧:一般中学的英语老师英语水平未必都一般,那些英语综合能力强的,未必不能跟英(美)国人进行正常交流。
不过,交流是一个领会别人意思并同时表达自己意思的言语往来过程,要想跟英国人或美国人正常交流,就需要交流者在掌握必要的词汇量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听和说的能力。若压根是耳不能闻、口不能言,那即便是把整个词典都背下来,也还是白搭。若只能听个一知半解,说个含含糊糊,自然也不能算正常交流。所以,以往在学生时代词汇量大、阅读、写作甚至翻译能拿高分的那些英语老师,如果听说能力也比较强,跟老外交流就应该不成问题,但如果其听说水平有限,那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至于那些词汇量本来就贫乏、底子本来就不扎实的,正常交流的难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但是,按照正常的思维来推想,一个教英语的老师,跟一个英语本族语者交流,原本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为什么还会面临那么多的障碍?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英语教育出现了问题。多年的应试教育把我们的学生(也是未来各级各类学校的老师)教得只能在考场上“大显神威”,到真正使用英语的时候却往往变成了聋子和哑巴。尽管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在教学和考核中加大了听力和口语的比重,但一来因为积重难返,二来毕竟缺少真正的语言环境,预期的效果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达到。相关机构和学校需要持之以恒地纠偏,强调语言的实用性,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习者多听多说。期望有朝一日不再有题主这样的疑问,我们的英语老师跟外国友人的沟通与交流都能够畅通无阻,我们的孩子也都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语言教育✊✊🙏
Gmail和QQ邮箱相比到底好在哪里?
上次使用Gmail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有些遥远了。先来看看它的特点:
Gmail是 Google的免费网络邮件服务。它随付内置的 Google 搜索技术并提供15G以上的存储空间。可以永久保留重要的邮件、文件和图片,使用搜索快速、轻松地查找任何需要的内容,让这种作为对话的一部分查看邮件的全新方式更加顺理成章。2014年3月谷歌发布了iOS版Gmail 3.0,支持后台刷新和一键登录。
不幸的是因为某种原因,中国大陆的用户已经彻底不能使用Gmail。
说Gmail好用的人,大多是以前用惯了谷歌产品的人。如果让今天已经习惯了163、qq或新浪邮箱的中国人再去用Gmail,应该会很不习惯了。因为Gmail采用的邮件处理方式和国内这些邮箱都不一样。其实即使是当时我也没觉得它好多少,比较看重的还是它的永久15g空间。Gmail和谷歌的其他产品是打通的,如果不能使用谷歌,那么邮箱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能和外国人正常交流吗?
我觉得这个取决于两点:(1)什么样的“交流”;(2)“不按语法“,是不是“交际性错误”。不同的情况下,能不能“正常”是不一样的。
第一,什么样的交流。
如果是简单的生活需要,比如买东西、问路等,其实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场景、生活需求都是大同小异的。不同地方的生活肯定有差异,但是不要忘了,跟“大同”比起来,那些差异真的很小。就决定了,双反在交流时,即便只有极少量的信息,自己也能根据场景补充其他信息。这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双方自动能脑补出相同的信息,就是所谓的“信息对等”。比如在一个菜市场:西红柿、两块五、贵、一块、两块、好吧——全程都是词,没有一个句子(也就不存在语法),但是买东西的场景、讨价还价的步骤,全世界都差不多,所以大家都能自动补充相关的信息,就算单个蹦单词,只要是关键信息,就足以应付。
与此相反的,是“信息不对等”的时候,比如,您要表达的那种场景,对方想象不出来,或者他想出来的,跟您要表达的完全不在一个频道,恐怕,蹦出来的那些单词很难达意。
第二,什么样的“不按语法”
在语言教学中,学习者都会犯各种错误,应试教育下,有错必纠,因为影响考试成绩,但如果没有考试压力,老师纠正错误的原则,一般就是看“是否影响交际”,也就是说,表达有语病,但语病会不会影响正常传递自己的意思。
举个例子,“她们很漂亮” They are beautiful. 往外蹦单词 they, beautiful,或者动词的“数”用错,* they is beautiful,都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这就不是“交际性错误”。
再一个例子,发生在我以前一个同学身上,我在现场。他的一个外国朋友回中国,联系他。他想问他朋友是什么时候回来的,他问:When do you come back? 他朋友说(电话声音很大,我听到了):I'm already in China. (我已经在中国了)这个同学,以为对方没听懂,又问,对方估计很诧异,很认真地解释:我已经在中国了。双方如此反复了好多次。估计我这同学自己有点囧,不好意思当着我们面再说英语,就走开去打电话,所以结局我不知道。
问题出在哪儿?When do you come back,单看这句话,语法很对,问题在哪儿?时间错了!要想问“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得是过去式 When did you come back?用现在时去问的话,对方就认为在问他“什么时候回来”,所以他一个劲儿地强调“我已经在中国了”。
这就是“交际性错误”,虽然这个同学的语法,单独挑出来是没毛病的,但是把时间选错了。不会用正确的英语时态,是很多中国学习者的顽疾;时间线一错,事件的前因后果,真的就全乱了,这还怎么交流?
所以,回到您的问题,没有语法、或者语法出错,会不会影响交流。概括起来说:如果您只是想和一个外国人寒暄几句,或者简单问个问题就走,对话不超过三五句,也许不会影响你们的交流;但是,一旦需要深入,要表达的内容一旦变得复杂,语法错误绝对会非常影响你们的交流——要么半天才能明白您的意思,要么完全误解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