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结婚风俗(结婚送油啥寓意)
天门结婚风俗,结婚送油啥寓意?
送油一般是指在女方出嫁后第二天,女方长辈携带一晚辈(一般为新媳妇的弟弟)到男方家里,在吃饭时候和男方的长辈交代几句,一般都是“女儿(侄女)现在进了你们家的门了,就有劳你们照顾了,以后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你们多多担待”等等之类的客气话,男方父母也会相应的客气一下。
仅仅是个仪式而已,这就叫“送油”,当然来男方家里时,一般会带个小包袱,里面会有些出嫁时忘记(有的是故意的)带的衣服,饰品之类的。 到男方家后,男方家庭要以“大宾客”礼仪相待,吃饭时候要将“正位”让出来共女方长辈坐等等。男方家里会摆上好几桌,家人以及比较亲的邻居等等也会坐在一起吃饭。待吃饭完毕后,女方家人坐的那桌吃饭完毕了,都站起来了,其他桌人方可起席。
这都是一些过去的旧规矩了,早些年送油都要好几天的,现在都从简了,一天就OK了,包括饭桌上的那些礼仪,也都不怎么讲究了,吃个饭。然后双方长辈互相寒暄几句就可以了。
大家都有哪些乡村结婚礼俗?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五十六个民族,各有各的婚丧嫁娶习俗。哪怕是同一个民族,不同地方和不同的乡风民俗也不尽相同。我就我们那里(川东北)二三十年前与现在的嫁女习俗介绍一下。抛砖引玉,望各位点评,分享不同民俗风采。
一,二三十年前,交通还不便,我们处于山区。男女结婚的婚期是两天,一般按旧历(农历)计算,大多请了算命先生选定的黄道吉日,不能犯各种忌(农历上有)。婚礼的头一天叫支客,意思是客人逐渐来了,大多是亲戚。第二天拜堂成亲之后,叫谢客。感谢各位亲友的捧场。男方要请好几十个帮忙抬嫁妆(女方陪嫁各种家具,被褥,电器等)的人叫礼上。礼上人员包括一个礼生,又称押礼生。他的职责是应酬到女方去路上和女方家与女方的各种礼仪交涉,这个人很重要。然后就是新郎和媒人夫妇同行。要请锣鼓唢呐等乐队,帮忙的一人一根礼竿(抬家具用的竿子,两人一组),还有到女方去的彩礼(包括新娘衣服N套,从头到角,新娘父母衣服各一套,各种吃食和香烟(这东西老值钱了)所有礼物都是事先双方协商好的,媒人作证。如果男方去的礼不能保质保量,女方的姑娘姐妹(尤其是姑,姨之类)要说话的。当着众亲友的面损你!(包括媒人和新郎)。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娶亲客,这个人是新郎至亲或熟人,必须有点见识的那种(女性)。她相当于男方形象代言人(象征性的男方迎娶新娘的领路人)。在男方吃过午饭(大约十二点左右)一行队伍浩浩荡荡向女方开拔……这支队伍叫礼上,也称作过礼。大概四十人左右(人员多少根据女方陪嫁多少嫁妆家具而定)。
二,到女方以后,礼生与女方支客司(司仪,主要安排女方众客人,包括礼上人员吃住和男女礼节往来事宜,权力很大)交接男方彩礼,摆在几张大桌子上,由女方众亲戚"验收合格”,要是敢"缺斤少两”或者以次充好,应付了事的话,媒人和新郎那天晚上就得装孙子,处处挨训(本人一生难忘啊)!这是女方要找回"面子"的套路。忍忍就过去了。礼节交接完毕就吃晚饭,新郎够聪明的话,就早早自己找地方睡觉去了(本人当年太实在啊)。礼上人员由司仪安排往宿。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新娘要举行梳头仪式。由女方姐妹或姨姑负责,男方要准备好红包(很少,几元钱,意思一下,二十多年前)和鞭炮。天亮洗漱完毕就吃早饭,吃罢早饭就进入最重要环节:见拜!新娘打扮好,站在闺房里,司仪叫谁,谁就进去,名单有顺序,第一个是姑姑,叫"开拜",钱数又多又吉利。顺序是姑,舅,姨,表,先长辈,后平辈,先亲后疏,最后父母出来,叫收拜。过程中就是拿钱,新娘行礼。到父母出来时,哭得稀里哗啦的,新娘不能吃饭,路上要是想方便会被礼上人员嘲笑。还有一层意思,如果新娘吃了饭,会被认为没心没肺!都要走了,也吃得下去?)开拜仪式要折腾一个多小时,完毕就开席吃早饭。吃罢早饭就是另一个重要程序:出亲。第一轮是礼上人员和女方的七姑八姨九嫂子,姑娘姐妹等先吃,这拨人是新娘的送亲客,表示娘家有人陪同,新娘不孤单,顺便到男方去蹉一顿,还有礼物可收哟。这会儿乱糟糟的,礼上人员把嫁妆绑好,收拾妥当之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毯铺地(男方娶亲客效劳的时候到了,铺到院外),新娘就出发了。
一路上,礼上人员怪话连天,遇到桥了要停下要香烟(必须是双支),遇到坡了要香烟,遇到岔路要香烟……这一路走来,香烟由女多送亲客保管(男方彩礼里面的),新娘发给每个人员。再早几十年,新娘坐轿。后来取消了陈规陋习,只好走路了(感觉有些对不住老婆了)。有时要求新郎也发,这拨人二流子多得很,新郎聪明点的就先溜了(幸好我跑得快)。到了男方,新娘站在院外不走了,为什么?要钱呗!这个叫做下轿礼(都没轿子了,还要哪门子礼?脸皮真厚),不就是钱吗,给(也不多,意思意思)!然后由新郎拉着新娘拜天地与爹娘(父母要发红包滴)。接下来就吃午饭,吃罢午饭新娘新郎与送亲的一拨人又回到女方(必须回,这个仪式叫回门,女方亲戚等着吃午饭呢,这时侯新郎享有至高荣誉,坐上八位!是贵客)。象征性的吃一点就辞别丈人丈母娘与老婆赶紧回男方(还要洞房呢,这可是一辈子选的日期呐!怎能错过?如果忘了这茬,岂不显得咱不懂事吗?)
现在的风俗就简单多了,没那么多陪嫁也无需那么多帮忙的。请几辆车,一会儿去一会儿来,方便得很!不过,礼节几乎不能少。女方见拜也简单了,就是众亲戚给新娘发红包呗!司仪主持一下即可。没有过去那种仪式与庄重感!还有就是男女结婚后要去双方祖先坟前祭祖,告慰祖先,自己成家了,希望祖先保佑早生贵子,幸福安康之类。头一天吃罢早饭,新郎要带上礼物去请媒人,叫"起媒"。完婚之后,又要送礼,叫"谢媒"。大概就这些了。时代变了,婚礼大多是追捧西式了,看来我们真的老了……
湖北天门立夏习俗?
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立夏吃罢中饭
湖北天门十大早餐?
第一种:面窝
面窝不是天门人的专属湖北省内大部分地区都有,但是天门人似乎更喜欢面窝,老奶奶一口油锅根本顾不过来了,一把特制的油炸勺子淋上适量的面浆,放在油锅里大火油炸几分钟后就能吃到新鲜面窝,外焦里嫩尤其里面软软一层吃着特别美,再配合上一碗豆腐脑或是豆浆,就能心情愉悦的开启新一天了。
第二种:月亮弯弯
说这是一种早餐面点的名称很多外地人都不相信,很形象的一个名字也是油炸的一种早餐,同样需要一把油炸勺子,弯弯的形状先浇上一层米浆再加入糯米馅料,放入油锅炸需要炸久一点,糯糯的口感配合酥脆的面皮很容易就填饱肚子,饭量大的人再来一碗清汤面,吃完暖和又舒服。
第三种:油糍粑
以前每家每户过年都会自己做的油糍粑,成为天门这座小城绚烂早餐的一员,里面包裹着蒸熟的绿豆馅,外面是糯米捶打而成的皮,个头不大两口就能解决掉,馅料里面的绿豆在油锅高温下,味道变得更加浓郁,一口软一口香再来一碗糊汤粉,那就太享受了。
第四种:锅盔
提到天门市的早餐小吃那锅盔是不得不提的,几辈人的喜好延续至今,虽然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从老面锅盔到肉馅锅盔,再到各种猪油锅盔等等,都非常的好吃,面团发好后切成小块撒上芝麻,然后一拉往大桶灶里贴上去,几分钟后就可以铲出来,很香很美味,包上油条来吃是忘不了的儿时味道。
第五种:煎豆皮
此豆皮可不是豆腐皮而是大米绿豆磨浆做出来的,和武汉的三鲜豆皮用的食材是同一物,不过是一张张的小块豆皮,里面放入炒制好的豆干葱花食材然后包起来,锅里放入油后两面不断翻动油煎,两面金黄后就能开吃了,虽然很干但是香这时候来碗藕汤吃就非常搭了。
乞巧节的习俗是什么?
1、庭院设供每逢乞巧来临,人们都要将庭院洒扫干净,院中张挂锦彩,陈设香案,献供花果饮食。
2、穿针乞巧七夕之夜,妇女们对着新月穿针,展示技艺,乞巧求福,顺利穿过者为得巧。当然所穿之针并非通常的缝纫用针,而是专门制作的多孔之针,或用名贵的金、银、鍮石(黄铜)等材料制成。魏晋以前多为五孔针和七孔针,盛唐以来皆用九孔针。
3、拜月祈愿七夕之夜,人们均可在月下祀拜祈愿。相传是夜牛郎、织女银河相会时天门开启,于此时祈愿是最为灵验的。七夕祈愿最有名的例子应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事。
4、求赐良缘未婚男女每逢七夕总要设案祈祷,乞求天赐良缘。
5、宴饮赋诗除牛郎织女相会外,七月七日还是魁星老爷的生日。魁星俗称文曲星,主文章、文运,尤为读书人景仰崇拜。为之七夕之夜读书人还要祈拜魁星,其中宴饮赋诗为不可或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