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结婚风俗流程细节,你遇到过农村恶俗婚闹吗?
陕西关中结婚风俗流程细节,你遇到过农村恶俗婚闹吗?
很多地方都有婚闹,毕竟结婚是好日子,打打闹闹,开开心心很正常,可是有的婚闹简直颠覆你的三观,不仅败坏风俗,更是让主家难堪。
以我们汉中为例,结婚的时候不仅是新郎新娘遭殃,连公公婆婆也跟着遭殃。当车队离家还有好几百米的时候,新人就被强行地拉下车了,接着能用的东西都对付上了,年轻小伙子,一人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我们那里叫条子),新郎走一步打一下,有的人心狠,等到了晚上,脚上,身上全是血印子,那真的遭罪。
还有扔鸡蛋,撒面粉这些都是基
本操作,也可以理解,关键还有的人,直接把新郎官的衣服裤子全拔了,全身就剩下一条内裤,把新娘子也弄得不像人样子,用绳子绑住他们,每个人背后背着一个牌子,新郎官写的是奸夫,新娘子写的是淫妇,那么这就玩得有些过头了。虽说时代在进步,可是我们的素质也应该进步,这些场景看得老一辈直摇头。
我们那里,不仅闹新人,公婆也是收拾的对象,带着高高的帽子,脸上给你涂得花花的,然后就开始了他们的各种整,俗称斗地主,心里一万个不高兴,可是脸上还得堆着笑,说实话,这一点我最接受不了了,父母那么大年纪了跟着遭殃,简直是忤逆不孝。
近些年来,我们在网上也看到了很多婚闹出事,结果喜事变丧事,结婚当天丧夫丧妻,这结果谁受得了?
2013年,山西太原市清徐县,李某(新郎)被打致死,因为当地有打新郎这个习俗,最后三名肇事者被判刑,赔死者36万。这是一个悲剧,更是一个教训。
贵州一男子结婚,直接被打残废了,这结果谁来担?
这就是中国式婚闹,已经变得低俗至极,残忍至极,难怪那么多人不愿结婚,这谁受得了,结个婚鬼门关走一趟。
还好,很多人是理性的,广大网友的呼吁越来越多,真希望能好好治理一下这不良风气,不是不闹,得有个度,回归到原来的状态,理性闹婚。
婚闹的目的不是为了占伴娘的便宜,也不是为了欺负一对新人,婚闹的目的是喜庆,是为了给这大喜的日子助兴。
中国几千年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坚决反对低俗婚闹,别让千年文化毁在我们这一辈手里,文明婚闹,从我们做起!
陕西结婚回门讲究?
我们陕西省关中平原姑娘结婚回门在第三天,由家里的哥哥和嫂子一起接妹妹回门。其中新女婿是不回来的。在家住三天再由哥嫂送回家。如果家中没有哥嫂可由姨姨叔叔们代替。其间要在男方家吃饭。而且男方家也是以酒席相待。属于最高礼仪。没有让小弟小妹代替去接送。这只是我们老家过去的礼节,现在年轻人都简单了。
你们那边结婚时都有什么风俗?
结婚,对于人们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之一,它影响着我们的未来人生的走向,影响着是否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所以,每个人对待结婚都是谨慎谨慎再谨慎的,而且在农村来说,到了年龄后都会受到父母亲的催促,催促其找对象,并认为,人的一生。
结婚是必须的所以逐渐的,结婚变得尤其的重要。"结婚"这两个字是严肃的、神圣的、它代表了恋人之间感情的结果,同时也是责任与担当的开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结婚“的根本意义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而结婚的风俗也各种各样丰富极了,下面就是农村的一些结婚风俗来看一下吧。
在结婚当天早上差不多5点多钟吧,新郎就要大声的放一些喜庆的音乐,还会请一些人来帮忙敲锣打鼓可热闹了,以此来迎接幸福的到来,而新郎父母就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把香火、蜡烛点上,而且要注意香火或者蜡烛快要着没了的时候就要及时的更换新的。
中间是不能断的,放在老天爷的祭灶台上,很多农村盖房子时都要留一个专门过年贴老天爷神像的地方,而且还要给神佛们烧香,预示祈求神佛们能给新人带来幸福与健康,希望结婚的过程能够圆满完成。
上面还要放上平时照的镜子,意思是寓意娶的媳妇心境好,希望像镜子一样透明清澈,而秤杆就寓意为称心如意的意思,能够万事称心顺顺利利,然后呢在贴老天爷神像的地方要贴一张毛主席的挂相,拜毛主席就是拜老天爷。新郎的家人还要准备一大锅的肉丸子汤准备招待即将来帮忙的村里人。
当这天早上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村上帮忙的人陆陆续续也就起床来新郎家帮忙了,首先先吃饭,吃过饭之后,就会开始分配任务,年轻的就要跟新郎一会去迎接新娘,年龄大的一会准备帮忙抬嫁妆,而嫁妆里的东西也很有讲究的。
例如在其中放入的一些莲子,表示的是子孙满堂的意思,龙凤毛巾不仅是烘托气氛用的,更是父母辈对这对新人的祝福和希冀,还有厚厚的棉被,棉被叠的越厚就寓意着婚后越幸福,轻飘飘的棉被装不下沉甸甸的幸福。
每一样嫁妆都是一份对结婚后的幸福的寓意,所以都是格外的讲究的,还有就是请的本村的厨子,吃过饭就要忙活做招待客人的饭菜了,也就是要准备好饭席。
新郎的父母还要包红包,备用,看时间出不多九点多钟了,新郎就要去迎接他的新娘子了,新郎家人要找两个女的当娶女婆,娶女婆拿着红伞,新郎在手捧鲜花离开家门之前要放一挂鞭炮,坐上花车。
花车出村还有讲究,就是“出东进西”,出村时要往东走,进村时要在村的西边开过来。还有就是只要是在本村花车经过的地方,如果大有石头或庙,都要用红纸压在上面,图个吉利。花车的两个后车门也要分别挂一幅红纸。在花车走后,新娘的新床上要用红枣、花生、桂圆、瓜子,摆出“早生贵子”的字样。
花车进新娘子家村时也要遵循”出东进西“的规矩。见花车快到家了,娘家的嫁妆车要开始启动了,直奔新郎家。进了新娘家也要放鞭炮,新郎手捧的鲜花交给新娘,新娘的脚上没穿鞋,新郎还要负责给新娘穿鞋
跟着新郎来的一群小伙们拿着”彩条喷雾“对着新娘一阵乱喷、吹呼哨。娶女婆紧跟新娘背后替其打伞,一对新人拜过岳父母后,就要上花车回家了。
嫁妆车到了后,新郎村里的男老力们开始帮新郎抬嫁妆,一会花车也来了,新郎先下车,会有一个该叫新娘嫂子的女孩打开车门塞给新娘一个东西:那是银坠子(就是耳环)意思是生子。在新娘下车之前有个人会那长长的鞭炮绕花车一圈,然后点燃,之后就可以下车了,新郎和新娘一块往新房走去。
有几个小伙会带着鞭炮和喜糖爬上新郎房顶,一对新人到家后,彩条雪花喷雾器、彩色丝带、礼花筒一顿朝向新人乱喷,鞭炮响起,喜糖撒给看热闹的人,然后拜天地,改口,入洞房。
闹过洞房后,也快坐席(吃饭)的时间也快到了,新娘换上一身红色旗袍,和家人一块吃饭,然后吃一半时就要和新郎去敬酒,新娘的娘家人新郎敬,新郎的亲戚新娘敬,相互认识一下。亲戚都走了后,一对新人要开始吃喜面了。一人喂一口,代表长长久久。
相士给她卜的一卦为何又那么准?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乃是汉初一位被低估的女人,本为私生女的她先是进入魏王魏豹宫中,在魏豹被韩信击败之后,薄姬随之被俘。此后她又成功引起刘邦的注意,得以进入刘邦后宫,并不受宠的她却能通过良好的人脉成功怀上龙种,而又成功躲过吕后的算计,转而在“诸吕之乱”后成为最大赢家,若说她没有一点手段,显然不太可能。
△薄姬影视形象
薄姬先嫁魏豹,许负算命称其将生下天子,魏豹信以为真反叛刘邦薄姬的父亲薄氏乃是吴郡人,秦灭六国之后,他与前魏国宗室之女魏媪私通,生下女儿薄姬。后来,薄姬的父亲去世,她便由母亲抚养长大。
随着秦末天下大乱,原六国贵族后裔纷纷起兵反秦,作为魏国的宗室,魏豹便和其兄魏咎起兵,一连夺下魏国旧地20余城,魏咎逐被陈胜封为魏王。秦将章邯打败陈胜之后,魏咎纵火自尽,魏豹于是又跟随刘邦、项羽作战。项羽大封天下之际,魏豹也因功被封为西魏王。此时薄姬也已经长大成人,魏媪于是便将自己的女儿薄姬送进了魏王宫中。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之后,没想到天下很快再度陷入大乱,刘邦趁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重返关中,一统三秦之地,并趁着项羽陷入齐地叛乱之际,开始向东发展。面对如日中天的刘邦,魏王魏豹自知不是对手,于是便投靠了汉王刘邦,与其一起攻打项羽。
△西魏王魏豹和薄姬
汉二年(前205年),魏王魏豹跟随刘邦攻陷西楚都城彭城,却没想到项羽从齐地仅带了三万精骑回援,便将刘邦五十六万大军打的大败,面对项羽的追击,刘邦一直退到荥阳才重新稳住阵脚,楚汉争霸开始进入对峙阶段。
也就是这一时期,薄姬的母亲魏媪请许负到魏王府给薄姬算卦、相面,《史记·外戚世家》有载,“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许负说薄姬相貌大贵,将来生下的孩子一定能当天子。
△许负乃西汉初著名女相士
听到许负的话,魏豹顿时兴奋无比,再加上刘邦刚刚被项羽打的大败,魏豹于是便趁机脱离刘邦,意图在楚汉争霸中保持中立态度,坐看两虎相争,将来则称霸天下。然而,魏豹没想到的是,许负说的薄姬之子,并非魏豹的孩子。
魏豹败于刘邦,薄姬被俘进入刘邦后宫,隐忍半生终成最后赢家魏豹一心想着为“儿子”打下一片江山,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所作所为很快便招来了刘邦的报复。汉二年(前205年)秋,为了避免双线作战,刘邦派韩信、曹参、灌婴等人率军进攻西魏,魏豹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献城投降,举家被俘。
△刘邦影视形象
薄姬被俘之后,先是被送进了宫中织布的工房。一次,刘邦到织布工房来视察,薄姬凭借自己的容貌立即引起了刘邦的注意,逐被纳入后宫。
然而,薄姬入宫一年多,也始终没能得到汉高祖刘邦的临幸。不过,身在后宫的薄姬却并未闲着,而是在不断拉拢人脉,通过少时玩伴管夫人、赵子儿的引荐,薄姬这才得到刘邦的临幸。然而,薄姬却对刘邦说了一句极有意思的话,她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的肚子上”。要知道,异象这种东西在古代还是很有市场的,刘邦听后也认为这是显贵的吉兆。
而正是这一次临幸,薄姬竟然就有了身孕,并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生下儿子刘恒。而自从生下刘恒之后,薄姬便很少再有机会见到刘邦。
△薄姬和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去世之后,戚夫人等曾经深受刘邦宠爱的嫔妃全被吕后幽禁,而薄姬却因祸得福,得以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诸吕之乱”爆发,吕后家族被屠戮一空。经过朝臣的商议,代王刘恒被立为皇帝,薄姬则顺利成为了太后,而窦漪房则成为了皇后。
吕雉有没有给刘邦戴绿帽子?
吕雉有可能给刘邦戴绿帽子,吕雉的出轨对象根据《史记》记载可能是审食其,而刘邦即使知道这件事,也很可能睁只眼闭只眼,抱着“要想生活过得去,身上必须带点绿”的想法。
那么吕雉吕后真的给刘邦戴绿帽子了吗?且看下面解说。
刘邦、吕后和审食其三人的关系现代人怀疑吕后可能给刘邦戴绿帽子的事主要是认为吕后出轨辟阳侯审食其,主要是出于《史记》所记载吕后可能和审食其有暧昧关系。
因为审食其被刘邦封为辟阳侯,而审食其和吕后的绯闻在历史上被传的是非常广泛,所以后世也把大臣与后、妃私通称为“辟阳之宠”。
审食其是刘邦的同乡,与刘邦交情比较深厚,而且审食其面目清秀,能说会道,所以深得刘邦喜爱。
后来刘邦起兵反抗暴秦,因家中无人照应,所以用审食其为舍人,请他代理家务。其实说白了就是帮刘邦照顾他老爹刘太公和媳妇儿吕雉。
刘邦常年在外起兵,审食其和吕后绯闻就出来了因此审食其和吕后绯闻就这么出来了,大家想啊,根据史书记载吕后嫁给刘邦时不过二十来岁,而刘邦已经年过四旬,后来两人生下一子一女,再之后刘邦就趁乱世起兵反秦去了,这一去就是七年,三年反暴秦,四年与项羽楚汉争霸。
这七年之中,吕后可是陪着公公外加年幼的子女独守空房。所以受刘邦委托经常来照顾他们的审食其,自然而然就会和吕后闹出绯闻了。
吕后与他日夕聚谈,视若亲人,渐渐的眉来眼去,渐渐的目逗心挑,当时太公已经年老,子女又皆年幼,于是两人互相勾搭,瞒过老翁幼儿,竟演了一出露水姻缘。一番偷试,便成习惯,好在刘邦由东入西,去路越远,音信越稀。两人情感渐深,俨如一对患难夫妻,昼夜不舍。
即使后来刘邦家眷被项羽所掠,在楚营身为抵押之品,审食其与吕雉依然同寝共食,也未稍露破绽,真是一位偷香的妙手。到了刘邦称帝,在吕后怂恿下,封审食其为辟阳侯。审食其感念吕后,从此在床上更加尽心尽力。
当然,以上这些纯粹是历史绯闻,都是后世人附会之,那么这些历史绯闻怎么传出来的呢?肯定得有一些依据,才能传出来,那就是《史记》。
《史记》传出了吕后和审食其的绯闻据《史记.郦生陆贾传》中记载:“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刘邦死后辟阳侯审食其得宠于吕后,就有人在刘邦和吕后的儿子汉惠帝面前诋毁审食其,汉惠帝于是大怒,将审食其抓了起来,欲杀掉他。吕后得知后想替审食其求情,但是心中羞惭,不能出面说话。而审食其平日嚣张跋扈,让朝中大臣都很反感,所以大家都盼着他被杀。
就因为“吕太后惭,不可以言”这句话被人认为这是作为母亲被儿子知道与他人有奸情心中惭愧,所以吕后没敢提审食其求情等于默认了奸情。
除了这些《史记》中还记载了吕后刻意排挤右丞相王陵,使其被迫病退,吕后随即扶持陈平做了右丞相,然后提携审食其为左丞相。
审食其这个左丞相却从来不处理政务,只负责太后宫中之事,类似郎中令。但是,审食其由于得到太后的宠幸,实际上主理朝政,公卿大臣们都通过他来办事。
其实太史公所著的《史记》是非常可观严谨,他没有对某些事进行明显定论,就像审食其和吕后的这段记载,这段话其实也并不能说明吕后和审食其有什么暧昧。
要知道当初刘邦不止托付了审食其照看家里,也托付了二哥刘仲帮忙照看,所以说吕雉能接触到的男人不止审食其,还有二伯哥。
如果她真和审食其有什么关系,给刘邦带了绿帽子,那么能瞒过老父刘太公瞒过年幼的子女,但是能瞒过正当壮年的刘仲吗?真以为刘邦一家子除了刘邦都是傻吗?
如果非说审食其和吕后有关系,那他俩是患难之交的关系。
审食其和吕后算是患难之交审食其在刘邦常年在外征战之际,负责照顾吕后和刘太公一家老小,肯定会被吕后非常感激。
而且历史上的刘邦是非常自私,他经常干出为了逃命抛妻弃子的行为,就比如当年刘太公和吕后外加刘邦子女全部被项羽所抓,刘邦就是能不要脸好不顾惜全父亲和妻子的安危。
而当时被项羽所抓的还有审食其,在项羽军中被羁押的两年,是审食其对吕后及其年幼的子女还有年迈的刘太公不离不弃。
所以按照这么来看,审食其对吕后在患难之际不离不弃,先不管他们俩有没有暧昧,至少在普通人来说,这个朋友是不是交定了,这算不算是患难之交。
《史记》只是客观记载,并非定性其实很容易就能看出《史记》记载的这段事并不是说明审食其和吕后有私情。
如果有人想搞倒审食其,绝不可能以这种事去向汉惠帝打小报告,因为以此为理由告审食其不仅取证极为困难,而且,一旦坐实,皇家脸面何在?汉惠帝会不会连告密者也一块整死呢?
审食其位极人臣极得吕后宠信之后,确实没有低调收敛自己,而是极有可能是犯了真正的法度,以至于罪名太大,连吕后也觉得他做得过分,脸上挂不住面,不好意思替他求情。
其实看后面记载,群臣都很反感审食其,希望汉惠帝诛杀了他,但是如果审食其真是因为和吕后有暧昧,而群臣应该为尊者讳,不会公然审判诛戮审食其。
所以审食其是恃宠而骄,弄权犯法,获取死之道。这应当是惠帝震怒、必置他于死地的主因。吕后之“惭,不可以言”,主要是因为审食其罪情严重,吕后欲救不能。
审食其平日飞扬跋扈,得罪了不少当朝大臣。因此,当审食其被汉惠帝下狱的时候,大臣们都希望审食其得到应有的惩罚,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出面求情。
汉惠帝朝政的特点是汉惠帝与吕后都有很大的权力。汉惠帝是皇帝,处罚大臣是其皇帝的职责;吕后不能直接干预朝政,只能通过汉惠帝间接行事,而此事偏偏是汉惠帝震怒之下亲自处理。
而吕后独掌朝政是在汉惠帝去世之后。因此,人们的不满不会告到太后那儿,不等于没人告到惠帝那儿。
而且审食其最后并没有真被汉惠帝所杀,如果真是让汉惠帝得知审食其与吕后有暧昧关系的话,那么为了皇家颜面,汉惠帝是绝不可能饶恕审食其。
所以这段记载并不代表吕后真的和审食其联手给了刘邦一顶绿帽子。
写在最后这段历史传闻由于年代久远,其实吕雉真的和审食其有没有过私情已经很难考证,不过就观历史上刘邦的所作所为,即使吕雉真的和审食其有了一腿,也毫不为怪。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已经逐渐越来越不喜欢吕雉了,他身边美女如云。吕雉在宫中只负责留守,过上了守活寡的日子,与刘邦的情分也渐行渐远。
而且当初在彭城之战后,刘邦本可以派人去沛县接回吕雉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他却贪图彭城中项羽的后宫佳丽,日夜做乐,完全不顾吕雉的闺房孤独之苦。
并且在逃亡路上,刘邦还多次要扔掉儿女和妻子以及老父,就是这样一个好色自私,完全没有做到丈夫责任的人,造就了吕雉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的感情空白和孤独。
因此,即便吕雉和审食其在相互扶持中发生过什么,也完全是有情可原。毕竟审食其就算是刘邦给自己找的替身,替他尽到丈夫、儿子、父亲的职责去照顾一家老小。
用我们现代人角度来看,还得祝贺吕雉找到患难真爱。
而且即便历史上吕雉真的审食其有了一腿,刘邦在世也不能说什么,毕竟是他负吕雉太多,没准刘邦出于对吕雉的愧疚,还能默许她和审食其的这一腿呢,没准刘邦就是要想生活过得去,身上必须带点绿。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