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结婚风俗(广东的小年习俗)

2023-01-12 08:00:04 136阅读

广东结婚风俗,广东的小年习俗?

我们都知道,每逢节日好吃的一定是少不了的,那么在过小年的时候,人们也当然会准备许多好吃的,小年一定少不了祭灶,在广东地区小年祭灶吃的食物和其他地方其实是有着一些差别的,而且广东也属于美食颇多的地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广东人小年祭灶吃什么。

广东人小年祭灶吃什么

1、年糕,如果说北方过小年喜欢吃饺子的话,那么南方过小年就更习惯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有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每年小年,在南方都是家家户户蒸年糕吃年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

2、米饼,米饼是用糯米粉做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广东人过小年习俗

广东部分地区把小年这天叫做拜灶君公,并且还要用猪肉、烧肉、白酒、红糖、香烛等恭送灶君老爷升天,希望他能同玉帝多说好话。其实也和中原地区的小年习俗差不多,但是在广东说法不一样罢了。广东有过小年夜习俗,腊月二十四,买一棵连着叶子的甘蔗放在厨房,再加一些祭品和甜的小吃来送灶君(俗称谢灶);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绣角(俗称角仔)、笑口枣、煎堆、牛耳壳、蛋散、爆米花、糖不甩、椰角、糖冬瓜等等纷至登场,家人开始抽空到花市买一些花和几盆年桔回家摆放以迎新春。

广东结婚风俗(广东的小年习俗)

汕尾海丰结婚女方准备什么?

嗯首先汕尾是有个风俗嫁过去的时候是要有嫁装。男方需要给女方礼金,你可以用这此礼金来购买,至于礼金给多少那得看男方的能力。在汕尾有个风俗新娘娘家的亲人去喝喜宴的时候一般不会包礼金都是送金饰。至于嫁装是不是一定要金饰这就不一定,有些是买彩电冰箱之类的家电,总之嫁装是肯定要的

广东二婚风俗?

普宁女子再婚习俗,在出嫁的前一天,须与媒人离家到男方的闲间或在埋头草寮住一夜,明天才进夫家。如果再婚女是住在男方亲人的闲间,则其夫应备些礼物给亲人拜司命帝君。

再嫁女对前夫的东西一概不带。俗谓带了前夫的东西,如前夫的亡灵不准,就要来讨取,再婚之女便不安顺。因此,再婚女娶进门后,应煮两粒鸭蛋食,俗叫“鸭母搬过田”。男方再娶不请客,一切从简。

再婚女必须在夫死后百日内出嫁,俗叫“百日百到直”,否则,要等丈夫死三年后才可进行。再婚之女,其父母就不再收聘金,俗谓“嫁一次没有嫁两次”。这些再婚旧俗,今多已废。

广东客家人有哪些风俗习惯?

1、赠月饼

客家人热情好客,中秋佳节亲朋间用互赠月饼来传递祝福。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

据客家民间相传,元末朱元漳起义,在月饼内夹纸条传递统一一号令,在中秋之夜举事。史载,客家人先祖参与反元起义者甚众。此传说为客家的中秋节吃月饼赋予了特殊意义。

2、敬月光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3、唱山歌

月下对歌是被誉为“山歌之乡”的客都梅州一项长盛不衰的中秋活动。很多地方过中秋的时候都有唱山歌、斗山歌的活动。像在梅县、松口这些地方都非常盛行唱山歌,到了八月半就显得特别热闹。

“月光华华照山坡,山峦山岭树山多,中秋客家山歌日,山上山下唱山歌。”客家山村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对月当歌,赏月谈心,这就是客家人特有的山歌中秋夜。

4、捧菜篮姊

客家传统的中秋节除以上的活动外,还有一习俗:叫“捧菜篮姊”又叫“捧月华姊”(捧即抬也),这一习俗在客家农村长盛不衰。每到中秋月圆之夜,各家各户男女老幼在皓月当空,一家人喜气洋洋,摆上月饼、果品之类焚香祈祷、化财帛(这一过程叫中秋赏月接月华姊)之后,一家人团坐分吃月饼、饮茶,共享无伦之乐。

接着有一个活动(习俗)“捧菜篮姊”就开场了。他们大多通过其祈求问卜,展望未来的收成好坏,小孩、少年、青年则大多问某人今年几岁?读书如何?前途如何?婚姻如何?接下来就是嬉闹之事。据说“菜篮姊”有求必应,男女老少亦乐此不疲。

5、吃柚子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

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6、打糍粑

喜欢糍粑的客家人在重大节日都要打糍粑,中秋节也不例外。勤劳善良的客家妇女一直是家庭生产中的主要力量,把糍粑打得松软可口,惹得小孩子都直流口水。

秋收基本结束,新谷进了仓,为了庆贺庄稼丰收,过个团团圆圆的中秋佳节,人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秋打糍粑的风俗,一敬神灵、二祭祖宗,同时也增进乡邻之间的感情。

7、烧瓦塔

用砖头和废弃的瓦片搭建的宝塔,放入稻草和干柴。火势越旺家族越兴盛,常常需要发动全村的青年儿童一起完成收集工作。同时,还要舞狮舞龙助兴。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初建时,汉人不满元人对他们的血腥统治,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烽火台点火起事。这些反抗虽被镇压了下去,民间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而在今天,“烧瓦塔”代表了客家人民希望借助佛家力量,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平安的美好愿望。

8、放孔明灯

粤东一带的客家人很多年轻男子外出闯荡,尤其是南洋一带。每年的中秋节,家里人思念远方的亲人,放飞孔明灯,千万的思念汇集在祝福的灯光中。

据相关资料记载,“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天灯又被称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2021年广东男方过彩礼的流程?

广东结婚风俗流程

1.过大礼

过大礼是广东较隆重的仪式,由男方选择日子,大概在婚礼前的15-20天,男方家人送聘金和聘礼到女方家,女方家收到后回礼给男方家,聘礼一般有龙凤礼饼、茶叶、两对椰子等,回礼一般有桔子、石榴、松糕等。

2.搬嫁妆

过大礼后,女方家需在婚礼前一天把嫁妆送至男方家,嫁妆代表着女方家的身份和地位,广东人喜欢用樟木装嫁妆,因为樟木寓意着坚固。送嫁妆有送妆和迎妆之分,送妆指的是女方家将嫁妆送往男方家,迎妆则是女方家将嫁妆送到男方家门时,男方家出来迎接。

3.上头

上头仪式象征着新人已踏入成人阶段,一般是在婚礼前一天举行,新人在各自家中分别进行上头仪式。广东长辈对上头仪式及其重视,因为这是父母对儿女的祝福。

4.安床

在婚礼前在新房的吉位摆放新床,铺上喜被,撒上莲子、桂圆等喜庆的干果。安床后让小孩跳床和吃床上的喜果,寓意早生贵子,其他人都不得睡新床,孕妇和有月事的女性更不能进新房。

5.婚礼当天

迎亲时,新郎要把藏起来的红鞋找到并给新娘穿上后方可把新娘带走,到男方家时,新娘药油媒婆扶着进入男方家。

广东结婚风俗彩礼给多少

相对于其他省市来说,广东彩礼钱并不算高。有47.92%的本地人认为1-5万是较合适的,还有27.4%的人认为少于1万可以接受,甚至有7.83%的人可以接受倒贴彩礼钱,认可5万以上彩礼的人加起来在10%左右。

广府地区:广州、珠海、肇庆、顺德、东莞、茂名、湛江、中山等,这些地区的彩礼金额为数千至数万不等,一般是1-2万。

潮汕地区:汕头、潮阳、南澳、海阳、揭阳等,彩礼加各种名目的红包,大约2-5万,不过潮汕人返的嫁妆也会比其他地区多。

客家地区:深圳、梅州、惠州、韶关等,彩礼钱也差不多是1-2万左右。

彩礼金额图个数字吉利就好,一般会包含8、6、9等数字。

1、8888:发发发

2、9999:长长久久

3、10001:万里挑一

4、28888:表示“要发财”,对生活富足的祝愿

5、38888:同上

广东父母都知道要太多的彩礼对于男方家庭会有压力。如果男方的婚礼是由借钱完成的,结婚后还是需要女儿和对方一起还 ,受苦的还是自己小孩。广东省靠海,且位于交通枢纽,经济水平高。很多人家并不怎么缺钱,普遍认为彩礼钱要太多就是在卖女儿。他们本就好面子,这样的说法会让他们觉得丢脸。广东人对于6、8、9这三个寓意好的数字非常喜欢,要彩礼的时候重感情,希望讨个好彩头。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风气,1888-2888这样的好彩头钱数在本地很受欢迎。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广东结婚风俗流程,广东结婚风俗彩礼给多少,希望能给大家带去帮助,更多的了解广东的结婚习俗。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