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农村结婚风俗,信阳端午节划龙舟吗?
河南信阳农村结婚风俗,信阳端午节划龙舟吗?
划
来信阳看龙舟#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赛龙舟则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赛龙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团队精神的运动,需要选手们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当龙舟在水面上飞驰时,选手们整齐划一地划动木桨,水花四溅,场面壮观。
信阳第一次见面红包一般给多少?
这个要看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是10001元、13140元等等。
在信阳男女恋爱第一次见面是要男方是要给见面礼的,至于礼金多少没有固定数,现在基本就是万里挑一(10001元),一生一世(13140元)等等。
南阳病例在上升?
我老家豫西南地区,村子和湖北搭界,距离湖北有20㎞,晴天的时候,可以看到湖北的大山,距离最近湖北枣阳市有45㎞,距离武汉400多㎞,距离郑州也400多㎞。我去年回老家了,而且大年初二去了湖北郧西舅舅家。虽然,我今年因为疫情等原因,没回老家,但是,老家有亲戚朋友,最近是常联系,对于老家当地镇上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我老家的村子里,虽然有不少在湖北各地做生意的人,包括我发小,特别在武汉的人不少,不过都滞留在武汉,没有回来过春节。目前,村里没有一例确诊病例,算是比较好的情况。不过临近村子,和另一个与湖北接壤的镇子上,有不少确诊病例。无一例外,这些感染者几乎都是和武汉有直接接触的人。比如我们附近一个村子,年前在武汉封城之前回家了几个人,农村刚开始防范意识薄弱,感染了村里人。还有打工的、上学的等等,这种交流密集的情况,使得当地农村的感染人数,比别地区感染“冠状病毒”的人数多上不少。当地的疫情防控非常严格,可以说是采取了一级防控措施,即便让你出去,只能步行,而且镇上除了药店和医院,所有店铺都关门。村里在镇上生活的人,一律不能回村里,村里人也不能去外面。给亲人打电话,吃的都有,也有自己种的菜,可以自给自足。问题是有些临时回家过年的人,根本没有备太多食物,本想过了春节就走。现在走不了,也不敢出去,只能乡亲互相帮助的静待疫情过去。(这仅仅代表我老家的村子情况)。听亲人说,去田间干活,半天看不到一个人影,人们都在自觉的隔离,从侧面反应出来,当地的宣传和防控措施不能说不到位。这种地理的因素,南阳地区靠近南边的县区,比如:桐柏县、唐河县、新野县、邓县(县级市)、淅川县和西峡县。这几个南阳地区的县都和湖北接壤,这种接近疫情重灾区的地理因素,使得当地疫情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看看地图就会明白,信阳地区和南阳地区面临同样的问题,信阳距离随州比较近,而南阳距离襄阳很近,刚好湖北的襄阳和随州疫情是最严重地区。因此,以我老家镇上的大致情况来看,距离重灾区湖北比较近,人员和湖北往来比较紧密一些,难免疫情会升高一些。
信阳人怎么过年?
题主您好!
笔者是信阳的,浉河区。我在百家号上专门写了一篇信阳浉河区人怎么过年的短文。看来在这里还要再叙述一遍。
信阳八县两区。过年习俗可能大同小异。我在这里说说相同点吧!
每年农历进入腊月初八以后,农村里基本上就开始筹备过年了。小时候的印象中,每年这个时候,家庭妇女们拆洗被褥床单窗帘之类,男人开始上街赶集,采购过年及春节拜年所需的商品。记忆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从外地运过来的粉条,有红薯粉条,还有土豆粉条等。好像红薯粉条比较好吃一点。之所以印象比较深刻,是因为小时候粉条一般只能在过年时候才能吃到。
印象中比较深刻的还有一样,那就是炸糙米,就是我们现在还能吃到的炸爆米花用的那种机器。每年腊月初十前后,逢集的时候(我老家在信阳浉河区南部,现在浉河区城区市郊乡镇,集市逢农历单日逢集),集市上便有一个专门给人炸糙米的师傅,坐在一只小马扎上,面前放着两样东西,左手边是一只风箱,好像是用木板做的,右手边是一座小铁炉子,直径大约30公分左右,高度20公分左右。炉子上边面对师傅的前后两端有两个缺口,一只长度不到30公分直径大约20公分左右的圆柱形密封铁罐(就像是一只袖珍煤气瓶),架在铁炉子上,铁炉里燃烧着木块。师傅左手拉着风箱,右手不停地转动着铁罐把手。一会儿,师傅伸头看了看把手边上的气压表,估计是气压够了,便停下双手,站起身,右手提着把手,左手把铁管套进铁罐的前面一端突出的地方,走到旁边一个长长的布口袋前,把铁罐放下,左脚踩住铁罐,左手一使劲,“砰”的一声,一团白烟升起!一锅糙米炸出了!
腊月二十以后,农村集市更加热闹了。逢集的上午,人群熙熙攘攘,小小的街镇,被四面八方过来赶集的人们挤得水泄不通。每年这个时候,学校都放寒假了,学生们三三两两的,也都走到集市,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年龄再小一点的,跟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来到集市,买一串冰糖葫芦,或者一根油条,美美地吃着。
除夕那天,一早起床,吃过早饭,大人就开始打扫室内卫生。墙壁,门窗,桌椅板凳,全部清扫一遍。然后是门前的院落。快到中午了,小孩子们帮忙给大人张贴新春对联年画。等到这一切都弄好了,时间也基本上到中午了,接下去的是燃放鞭炮。长长的鞭炮挂在门前的竹竿上,在砰砰啪啪的响声中,除夕盛宴开始了!爆竹声声除旧岁。浓浓的年味在鞭炮声声中强烈地体现出来了!
大年初一是不能睡懒觉的。一大早就得起床,吃过饺子,就开始出门给家族长辈们拜年。拜年要依照次序,按照长辈辈分从高到低依次拜;长辈辈分相同的,依照年龄从大到小拜 。其实说拜年也就是一句话,见了长辈们嘴里说一声“大爷,我给您拜年了”之类的话 。这时,女主人便端出一个盛满花生瓜子的果盘,叫着前来拜年的孩子的乳名让吃东西。如果是十岁以下的孩子,还会有零散的鞭炮赠送;如果是成年人来拜年,一般是先泡一杯绿茶,然后端出瓜果,宾主坐下慢慢聊起一年来的家长里短、春种秋收。
如果有亲戚头一年去世,正月初一还要去祭拜,我们那里叫烧新香。去时,要手提一块腊肉,两斤土纸(一种专门烧给死人的土黄色的很粗糙的纸)。近些年也有不带腊肉改为送钱的。
正月初二,是给舅舅姥爷姥姥拜年,然后依次给其他亲戚拜年。之后,拜过年的亲戚回访。亲戚之间拜年,一般都要留下吃顿饭。近几年,亲戚之间拜年不再互相买礼品了,只是在亲戚家里有老人比如姥姥姥爷辈或者同辈分但年事已高时才给他们买礼品赠送,表示敬意。
拜年一般持续到元宵节前结束。
元宵节过后,成年人做事上班,孩子们上学。新的一年开始了。
为什么信阳市叫北国江南?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信阳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在河南省,唯一的一个不像北方的地方,就是信阳市。在大学的时候(豫北一高校),对面的宿舍有一个信阳的男孩,那“细腻白嫩”的皮肤,让多少河南妹子羡慕嫉妒!
不可否认,信阳的水土确实是和中原地区不太一样。
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秦岭淮河这条神奇的线。秦岭淮河一线——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一月零度均温线、800毫米等降雨量线、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等等,如果要延续详细区分这些自然的区别,估计能写几百字。
而在自然环境之上的诸多人文社会方面的区别,更是多的数不清。
信阳就是基于这些自然和人文的差别,被称为北国的江南。信阳民众,以米饭为主食,不像河南其他地方,标准的北国以面为主食。
信阳产茶,并且是中国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
我们都知道,好茶都是生长在云雾缭绕的丘陵地带,而信阳还真是有这样的丘陵。
信阳话怎么听,都与中原官话有明显的区分度,h与f不分,等等。
同时信阳的经济社会,与武汉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距离河南中心郑州反而有些“心里距离”。
其实,我判断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一个更奇妙的点,是否会吃鸭。信阳的冬天也会寒冷,而这时候,好多信阳人就会搞一个小炉子,取暖的同时,还可以在旁边挂上鸭子烤着吃——标准的楚地习惯。而武汉、南京这些地方,开心不开心,有事没事,都会斩只鸭……
信阳的啤酒鸭
这就是信阳,一个行政区划上属于北方,却方方面面属于南国的“北国江南”信阳鸡公山
欢迎关注@历史宝藏,更多河南历史文化原创内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