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交友网,真正富豪家的千金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2023-09-16 20:28:04 40阅读

顺德交友网,真正富豪家的千金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所谓的名媛,白富美,能算得上真正的富家千金吗?

大家都知道女人大都喜欢炫耀,真正能藏住财富的女人少之又少,能炫富炫到很多人都佩服到崇拜的真的不多,今天就来说一说,被称“东南亚第一贵妇”的蔡新颖!

顺德交友网,真正富豪家的千金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个女人就是新加坡的第一名媛蔡欣颖。蔡欣颖出生于1975年,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混血美女。她的原生家庭条件并不好,因此她没有读很多书,早早就出来工作,因为貌美17岁就当上了新加坡空姐。

空姐的职业让他遇到了亿万富翁Cuaca,Cuaca一眼就看中了漂亮的蔡欣颖,对她展开追求。蔡欣颖20岁时跟Cuaca结婚,变成名副其实的富太太,婚后二人育有一儿一女。但结婚15年,蔡欣颖发现老公出轨,并察觉到他开始转移财产。

正常情况下,Cuaca身为富商,无论从见识、手段、人脉等各方面都该比蔡欣颖强。要是打离婚官司,蔡欣颖肯定不是对手,然而事实恰好相反。蔡欣颖是个厉害角色,15年的富商太太可没白当,她早已从当年懵懂无知的傻白甜,变成社交圈里的第一名媛。

在这场离婚大战中,她不仅挖掘出了丈夫隐匿的一亿多美元的豪宅,还成功取证让法院冻结了丈夫名下约4.5亿元的资产。总之,蔡欣颖在这场离婚官司中大获全胜。最后Cuaca跟蔡欣颖庭下和解,她分得多少财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她占有压倒优势的情况下,应该至少获得老公一半还多的身家。

而且蔡欣颖还获得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并为自己和两个孩子争取到每月220多万元人民币的赡养费。这一场离婚大战让蔡欣颖的精明和手段名声在外,她被誉为"最有手段的名媛"之首。蔡欣颖从一个豪门弃妇,变成了单身富婆。

以下大家都来欣赏下,蔡欣颖本人分享的生活片段吧:

1、首先参观她的“千万衣橱”

2、再来参观下她的休息室

3、卧室,侧面有个化妆台,这是她日常护肤的地方

4、床边休息区

5、床的另一边,是个小型的Chanel专柜

【 大家注意了,现在进入正题了 】 !!!!!!!!

有指纹解锁的衣帽间,才是有看头的江山

这里摆放着的爱马仕,大大小小超过200只

是蔡欣颖花了近20年时间慢慢收集到的

每只价位在8000-30万美元之间

哦,对了,蔡新颖曾被《联合晚报》评为:“世界上拥有最多爱马仕铂金包的女人”

在爱马仕中,Birkin Himalayan(喜马拉雅铂金包)有“包王”之称

这个系列,蔡新颖一个人就拥有大、中、小三只

其中喜马拉雅镶钻款最火

全球限量只有三只,另外两只在贝嫂和甘比手里

这款包目前已经停产,可以说是十分稀有

蔡新颖的这只上面,由245颗、重8.2克拉的钻石镶嵌在18k金件上

是她在2008年花50万美元(约350万人民币)收入囊中

至今只背过不到十次。

她说如果发生火灾,会第一时间就抱着这只往外跑

她的包柜中,还有一只kelly包,生产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可谓是奶奶级的古董

蔡欣颖透露,相比于平常的手袋,她更喜欢有投资价值的东西来收藏

因为这样可以代代相传

顺便还不忘抛出励志语录:永远不要停止努力,她也一直在努力

在她的爱马仕面前,其他大牌包都不值一提。

毕竟Chanel都进不了衣帽间。

2.2万新币(约11万人民币)的Chanel火箭包,只能当防身武器

看完包包,再来看看蔡姐的衣柜

这样的推拉式衣柜,一共有10组

除了常服,里面还存放了1000+件高定礼服

妖姐有种进了奢侈品买手店的错觉…

这件Gianni Versace走秀款,是28年前的老古董

衣领由水晶和金饰镶边

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穿的Rami Kadi高定礼服,价值2.7万美元(约11万人民币),加上镶嵌在裙子上的珠宝,足足有60斤重。

再是占了几面墙的鞋柜,高跟鞋、运动鞋、靴子等,超过300双...

每双均价在1500美元左右

怕是要变成蜈蚣精,才穿得过来吧

这种恨天高的防水台鱼嘴鞋

还有她的珠宝首饰收藏

Carier、Van Cleef等,也就满满当当码了六大抽屉吧

名下的豪车,有且不止劳斯劳斯、兰博基尼和宾利...

坐有双人床的飞机

这待遇了,简直了!

不说了,咱普通老百姓对这种生活羡慕羡慕就可以了,踏踏实实过日子,简单的幸福未尝不是一种快乐!

突然发现没旅伴不能接受?

没有同伴不用纠结!自己一个人去参团旅游啊,为什么我就经常一个人走呢?因为我带外孙那几年,熟悉的同事朋友别人名山大川都旅游过了,六年带孙下来该我清闲了,却找不到合适的旅游同伴了,加之也不想去求人作伴,干脆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的走,省内自由行,外省和国外我参团旅游,只要参加了旅游团,也就会结识新朋友,唯一缺憾就是照相是难题,大多只有自拍,偶尔热情的团友会主动帮你拍,只要心情好,心态平和,一切也不是那么难,徜徉大自然风光的旅游地,一样收获阳光和美好!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团?

啊,晋绥军就是一个由阎锡山为核心,逐步组建起来的地方军阀派系,历时38年。

1909年,阎锡山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到山西老家,第二年,阎锡山被满清政府任命为山西陆军第12混成协第86标(团)标统,也就是相当于团长,阎锡山此时27岁。阎锡山本人在日本已加入同盟会,安插一批志同道合的反清人士,基本掌握山西新军体系。

1936年绥远抗战的晋绥军: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阎锡山起兵响应,杀山西巡抚、山西陆军统领等,控制太原,阎锡山被推举为山西都督。将山西陆军整编为1师2旅的4个步兵团,骑兵团炮兵团各1,工兵辎重营各一,兵力一万出头。1917年,阎锡山乘北京府院争夺和宣统复辟的机会支持段祺瑞,顺利清理不同派系,驱逐山西省长自己兼任,扩军为4个混成旅(每旅两个步兵团和炮营),两个镇守使,两个骑兵团,军队总额2万,得到段祺瑞的默认。1927年初,北伐推进,阎锡山乘机将绥省远收入控制下,军队扩编为8军17师13万。

蒋冯阎合照:

随后蒋与冯阎桂矛盾激化,阎锡山就在1930年初将军队扩编为10个军,4个骑兵师,4个保安纵队,7个炮兵旅,工兵辎重各10营,合计25万。中原大战失败,阎锡山于1930年10月15日通电下野居于大连,实际通过徐永昌等控制晋绥军,蒋与张学良对阎锡山军队的整编与缩减并未达到目的。1931年9.18事变后蒋阎逐步恢复关系,1932年2月,阎锡山被任命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掌晋绥军及两省。

抗战初,阎锡山指挥晋绥军英勇作战,但军队战术死板,被日军轻易占领太原,大量军工企业及装备损失,阎锡山因此与CCP合作建设新军50个团。1939年12月又发动了围剿新军作战,1940年2月与ccp达成协议,划分抗日区域,阎锡山实际控制区只晋西南20多县,开始逐步衰落。同时傅作义分离而出,脱离晋绥军体系成为独立的军阀派别。

傅作义:

抗战结束后阎锡山再占山西,1948年太原已成孤城,1949年3月以接受代总统李宗仁协商国事名义飞逃南京,担任几天行政院长,辗转去台湾。1949年4月24日太原得到解放,阎锡山代理人梁化之、阎锡山妹妹等人自杀,晋绥军完全覆灭(蓝党搞了一个所谓500完人自杀宣传,但其实只40多人)

晋绥军的特点

晋绥军以阎锡山为核心,用人原则是,一,五台籍第一。第二,平衡原则。

阎锡山副手商震:

晋绥军抗战中后期表现很差,阎锡山甚至在蒋共日三个鸡蛋上跳舞。

杨爱源:

晋绥军长期没有什么大的扩张野心,主要想关门过小日子,本省破坏少,军工得到发展,商业稳定,因此装备较好。

晋绥军后方长期稳固,军校建设完备,军官整体军事素质过得去。

与其他派系军阀一样,晋绥军老派人物控制高层,少壮派就很难晋升,也因抗战初期就丢失太原,财政收入锐减,装备困难,军队基本无法扩编,导致下层很不满。比如《亮剑》中楚云飞担任8年晋绥军团长就大体属实,而李云龙1937年12月是团长,抗战结束还是团长是完全不可能的。

为什么长孙皇后被称之为中国的三大贤后之首?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家和才能完事兴,一个帝国天天上演宫斗剧,心机女,这样的皇权迟早要灭亡。所以一个帝国要强盛,就跟一个家庭要和睦是一样的,这个家的女主人占重要作用。

大唐之所以能威震四方,成为天下的中心,不光有李世民的雄图大业,还有长孙皇后的温文尔雅,让这样强盛的王朝没有一丝戾气,强盛的让人舒服,让人心生敬仰。我们也可以看到武则天时代,虽然大唐有长足的发展,但总给人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但李世民时代就不是这样,而是上下都欢欣雀跃。

如果一个家庭非常富有,那一定是男人才华出众,赚钱能力强。如果一个家庭和和睦睦,那一定是女主人非常有能力,温文尔雅。大唐非常幸运,拥有了天可汗李世民,还拥有了如春风般温暖的长孙皇后。所以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不仅是自信骄傲,而且还非常幸福。

长孙皇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她能化解一个王朝的戾气?特别是经过隋末战乱,玄武门政变,经历了这么多的人伦惨剧还能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还能用一颗爱心去感化四方,难道她真的是活菩萨转世吗?

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看看她绚丽多彩的一生:

1)与李世民的婚姻,长孙家族看中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世民的母亲。 关于长孙皇后的婚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长孙皇后的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这个长孙晟非常有才华,可以说隋朝能收服北方的突厥,几乎是长孙晟一人之力。这人用兵权谋上极其出色,武力值高到爆表,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有真实记录的“一箭双雕”的人。

长孙晟武艺高强才华出众,但长孙皇后出生的时候长孙晟已经五十岁了。这是他最小的女儿,因此整个家族都非常疼爱。因此在长孙皇后出生不久,整个家族都在为长孙皇后的婚事操心。

长孙皇后的伯父长孙炽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新奇的观点,这是以前没有谈起的。长孙炽说要把长孙皇后嫁给唐国公李渊的儿子,不管是谁都可以。长孙晟有点不理解,长孙炽神秘一笑,说出了谜底。因为李渊的老婆是窦氏。

长孙炽这时候讲出了窦氏的两件事。窦氏3岁的时候,非常聪明,头发已经垂到脚跟。他的舅舅北周皇帝宇文邕对她非常喜欢,就把她养在宫里。宇文邕出于政治考虑,娶了突厥公主为皇后,但宇文邕对突厥公主不好,不怎么喜欢。

这件事就被3岁的窦氏看到了,在别的孩子3岁还只知道要糖吃的时候,窦氏就开始研究国家大事了。据《旧唐书》上记载,窦氏对宇文邕说:“眼下天下不太平,突厥很强大,希望舅舅以大局为重,多跟皇后亲近,以换取突厥的援助。只要有突厥的援助,对付南陈、北齐就不成问题了。”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惊喜异常,没想到3岁的女孩有如此厉害的政治眼光。以后对突厥公主非常好,果然后来也灭了北齐。

长孙炽说,从这里可以看出窦氏眼光是天生的。

第二件事就是杨坚后来取代了北周,称帝做了皇帝。当时窦氏刚刚七岁。才七岁的窦氏听闻这件事后非常气愤,自投于床恨恨的说:“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

他的父亲窦毅听见了,大惊失色,连忙捂住她的嘴说:“你不要妄言,这话会招来灭族之灾。”

长孙炽说,七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可以看出窦氏非常有情有义。这样的人教处的孩子,肯定是非常出色的。

长孙晟一听非常高兴,就找李渊家联姻。长孙皇后生于公元601年(不知为何,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她的大名,我们姑且称她为长孙氏)李家的二儿子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年龄相错只有两岁。因此两家就定了娃娃亲。

长孙炽的判断没有错,有窦氏这位优秀的母亲,李渊的几个儿子非常出类拔萃。尤其是二儿子李世民,不但文武双全,最后还成为隋朝的掘墓人。窦氏也算是替舅舅宇文邕报了大仇。

窦氏是非常厉害,培养出了李世民。但能对窦氏非常欣赏的长孙家族肯定也差不到哪去,因此培养出同样优秀的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

可见真正的门当户对绝不是家里有多少钱,而是精神层面价值观的门当户对。有才华的人,任何时代都可以成为佼佼者。

2)长孙氏,李世民的坚实后盾。 在长孙氏刚刚九岁的时候,父亲长孙晟去世,随后伯父长孙炽也去世。长孙氏的同父异母哥哥,已经继承家业的长孙安业把长孙氏这一支赶出家门,母亲高氏没有办法,就带着长孙氏和长孙无忌投奔舅舅高士廉。

高士廉当时也是一位名士,非常看好李世民。因此在长孙氏守丧期满后,于公元613年二月,把年仅13岁的长孙氏许配给15岁的李世民。不要以为他们当时年龄还小,要知道李世民16岁的时候已经开始领兵打仗,并且在隋炀帝雁门关之围时巧布疑兵,吓走了当时的突厥四十万人。

公元613年五月,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因为染病不起病逝。李世民非常悲痛,一直是13岁的长孙氏安慰他,抚平他心中的伤痛。而两个人的感情也愈加亲密。

公元617年,皇帝杨广敕李渊为太原留守。李渊最喜欢的儿子是李世民,因此李世民和长孙氏夫妻二人也随父亲就任而居太原。李渊这时候没有老婆,而李建成和其他人都在河东老家。这时候长孙氏就是这个太原府的主母。当时年仅17岁的长孙氏把偌大的太原府打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她对李渊特别孝顺,深得李渊的喜欢。

这个时候隋朝已经有了瓦岗寨的李密,中原烽烟四起,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平叛的隋朝军队也是到处抢劫,中原百姓纷纷外逃,而暂时宁静的太原就成了逃难的中心。长孙氏看到这种情况,就筹钱修了寺庙,可以给这些人暂时居住的地方。这种举动也让人对太原的李氏有了认同。

史书上反复说李世民一直主张造反,李渊压都压不住。好像这是一种执念。我们现在明白,这完全是窦氏的教诲。而李世民开始造反后,很快展现出来杰出的军事才华,也就成了大唐军队的统帅。李世民在外面厮杀的时候,长孙氏就在家里挂念。但每次李世民出征,她从来都没有阻拦,而是默默的为他收拾好行装。然后告诉他:“我会等你回来!”

李世民不在长安的时候,长孙氏替李世民尽孝,李渊对长孙氏称赞有加。有长孙氏在后面打理着秦王府的事情,李世民真的是非常放心,这才能心无旁骛的在战场上奇计百出,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

我们仔细看历史就可以明白,618年大唐建国,而李建成自从大唐建国一直呆在长安,直到玄武门之变发生是626年。也就是说李建成在长安苦心经营了8年。但好像没有看出这八年的经营有多么的强大。而李渊也是对李世民深信不疑。

我们看别的朝代的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君臣相互怀疑,父子之间相互怀疑。而常年征战在外的李二,竟然没有一点这样的困惑。特别是打洛阳的时候,窦建德突然来帮王世充,满朝文武和李渊都要求李世民退兵,李二就是不退。李渊也没有任何话。

以前我们都以为是李渊好说话,不怀疑自己的儿子。其实现在看来不一定,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权力面前没有亲情。李二如此淡定的在前方打仗,因为后方有人替他搞定一切,这个人就是长孙氏。

也就是说,在李世民不在长安的日子,李建成甚至干不过一个女流之辈的长孙氏。

而玄武门之变也有长孙氏的参与。据《旧唐书》记载: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蔚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就是玄武门事变已经发生了,李世民正要领着将士要入宫,长孙氏亲自到场为这些士兵打气,这些人都感激的不得了。

所以说长孙氏真不是一般的人,是李世民生活事业上的好帮手。跟着李世民上刀山下火海,眉头都不皱一下的女中豪杰。

3)长孙皇后,无可比拟的政治天才。 长孙皇后的大局观和政治才华是很少有人能比的上的,并且他的政治目标和李世民非常契合。甚至有时候还高过李世民。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他明白特权是毁掉大唐法治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大唐的法制能够推行,先要看的是权贵,权贵之中外戚无疑是重中之重。而外戚之中最厉害的就是长孙家族。

我们看李世民的玄武门兵变都有谁参与,长孙无忌,长孙顺德,高士廉,如果再加上长孙皇后的话,是不是长孙家族就占了几乎一小半。也就是说,李世民的江山大半是长孙家族拿命换的。这样的大功,他们要点特权,李世民不会不给吧。

然而李世民是一代雄主,要开疆拓土,建成盛世大唐。这就要大家都要守法治,要相对公平。这时候估计李世民最担心的就是长孙家族。

没事,不用担心。长孙皇后早就看到了这一点。逼着长孙无忌辞职,逼着长孙家族的这些功臣回家养老。这样一来,还有哪个外戚敢要特权,敢在大街上强抢民女。长孙皇后一个人替李世民搞定了所有的外戚,还有公主驸马。这些人都不敢巧取豪夺,还有别的不怕死的是不是州官县衙就可以搞定。因此大唐罪犯少是有原因的,就是没有人巧取豪夺的欺负人,老百姓也不用被逼上梁山。就没有戾气。

其次,长孙皇后还在约束着李世民,只不过是用另外一种方式。

单说魏征,李世民就是度量再大,人家也是皇上,也掌握着生杀大权。为什么说“伴君如伴虎”,因为皇帝和老虎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吃人了。完全在他一念之间。

而魏征就是不知死活的人。或者说不怕死。不怕死不是意味着死不了,李世民也有忍不住的时候。有一次李世民火冒三丈的到长孙皇后的宫里,一路走一路骂:“我早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连忙问怎么回事?原来又是魏征惹李世民生气,在朝堂上公然顶撞李世民。让李世民根本无法下台。李世民气死了。

长孙皇后连忙穿上朝服,劝说李世民。长孙皇后举历史上的例子,说明出了魏征这样的敢说话的能办事的好大臣是因为您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大明君啊。要不魏征还能为大唐出力吗?这样一说,李世民非常高兴。也很快想明白了。

可以这样说,没有长孙皇后在背后约束李世民,李世民要杀的人不只是一个魏征。估计和朱元璋一样“火焚庆功楼”。杀光所有的功臣。因为在掌握生杀大权后,谁也不想自己的尊严会被冒犯。李世民在朝堂失去的尊严,都被长孙皇后给找回来了。这才是李世民继续可以胸怀开阔的原因。否则天天在朝堂被大臣怼来怼去,自己又不能发泄,早就抑郁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长孙皇后的眼光更远,大局观更强,政治理想也更高。长孙皇后小名叫“观音婢”,也许天生一副菩萨心肠。

但长孙皇后患有风疾,也就是现在说的哮喘,一直没有治好,去世的时候年仅36岁。但即使这样,她也是历史上最璀璨的皇后之星。

综上所述:长孙皇后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女性。李世民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位贤内助为伴才开启一生的辉煌。有这样的老婆在家,李世民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的在外面打拼江山。大后方有长孙皇后镇守的好好的。 长孙皇后菩萨心肠,又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悄无声息的化解着李世民执政路上的额外阻力。长孙皇后在世一天,皇族,外戚,后宫没有人敢在外面依仗权势为非作歹。而贞观年间的死刑人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社会和谐程度非常高。长孙皇后掐断了权力之恶的源头,保证了社会的相对的公平。 长孙皇后,真正的母仪天下!

为什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会在广西爆发?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客家人与基督教

清王朝最晚征服的南方地区尤其容易 爆发起义,因为其地距离政府中枢(北京)最远,也受外国影响和 与外国接触的时间最长。鸦片战争之后,许多广州地区的人因对 外贸易转向上海而受损害;一些从前与茶丝转运业相关的运输工人丢掉了饭碗。

南方的经济萧条因『本地人』与所谓的『客家人』或『来人』 之间的社会冲突而复杂化、尖锐化。客家人最初是居住在中原地 区,他们在南宋时期(1127-1278 年)迁徙到广东和广西地区,其 时朝廷在蛮族威胁之下向南迁移。

客家人是社会『外来集团』, 他们不同的方言、习惯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很难与当地人融合或同 化,两个集团之间必然要发生冲突,而在客家人取得优势的地区, 冲突激化到了残酷械斗的地步。到十九世纪中叶,又多了一个新 的倾轧因素:许多客家人皈依了基督教,而本地人则继续保持着偶像和神灵崇拜。客家人指责本地人迷信,本地人则斥责客家人 接受了一种异端的外来信仰,双方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了。

由于客家人没有很深的社会根基,他们总的来说比本地人更 具独立性、更大胆和更勇于行动。他们主要的职业是耕种小块土 地、烧碳和挖矿。潜在的革命领袖就是在这些地方招募信徒。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面:这个国家备受社会经济弊病、军事衰弱、政治腐败、人口过剩、自然灾害和 广东局势紧张的困扰。这个国家出现大动荡的条件成熟了,因此在南方爆发太平天国革命这样一场规模最大和影响最深远的动乱并非偶然。

二、洪秀全的动机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其家世代为农。7岁入塾,16岁辍学居家、18岁起在本村和邻村充当蒙馆塾师。他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道光十六年(1836年),再次赴广州应考,于偶然中得到一本梁阿发所写的叫做《劝世良言》的小册子,书中宣传拜上帝、敬耶稣、反对崇拜偶像等的基督教教义,给落第后的他注入了一种新的意识。

第二年,科考再次落第,回家后大病场,重病中恍恍惚惚神游了一次《劝世良言》中的天堂。道光二十三年,他重读《劝世良言》,把6年前的梦境与《劝世良言》联系起来,觉得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兄弟,上帝赋予了他提剑斩妖的神圣使命。从此,洪秀全放弃了科举道路,开始了拜上帝的宗教宣传。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四月,洪秀全与同是塾师的同乡好友冯云山,离开家乡辗转来到广西贵县山区。在贵县的几个月他们的宣传有了成效,吸收了100多个农民信徒。十月,洪秀全回到广东花县,冯云山则又到了广西桂平县的紫荆山。

冯云山在紫荆山,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贫苦农民中发展了3000多名信徒,正式成立了“拜上帝会”。洪秀全回到故乡后,开始从事宗教理论著述,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这些文献除鼓吹上帝是唯一真神,人人应拜上帝外,还把基督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糅合在一起,提倡“勿拜邪神,须作正人”。主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道光二十七年二月,洪秀全从花县到广州,从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基督教教义。洪秀全进步迅速,使罗孝全的两名华人助手嫉妒不已, 害怕会被洪秀全取代。他们利用洪秀全率真无知,劝他向罗孝全请求为他的洗礼提供一份津贴。

罗孝全牧师被洪秀全的贪财激怒,拒绝为他受洗,而洪秀全得知自己上当后便未经洗礼就返回广西。此时,拜上帝会已在矿工、烧碳工和大多是客家人的贫苦农民中间招募了三千多信徒。

随着这场运动的扩展,一些受过良好教育和较富裕的人也加入进来.在最早加入的人当中有:杨秀清,烧碳工;萧朝贵,农民,日后成为洪秀全的妹婿;韦昌辉, 受过一点教育的农民,以前曾与当地官吏打过交道;石达开,有 钱人,颇具才学和斗志。此四人加上洪秀全和冯云山,组成了一 场新的宗教及革命运动的核心。

洪秀全作为上帝的次子,被承认为领袖,而冯云山则被认为是上帝的第三子;杨秀清为第四子; 萧朝贵为第五子。洪秀全根据『摩西十戒』编写了十款天条:

(1)崇拜皇上帝;

(2)不好拜邪神;

(3)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

(4)每周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

(5)孝顺父母;

(6)不好杀人害人;

(7)不好奸邪淫乱;

(8)不好偷窃劫抢;

(9)不好讲谎话;

(10)不好起贪心。

洪秀全的基督教属派大致是新教而非天主教,因为新教教义更符合运动的特征,即本质上是对现存秩序的一种『革新』。在 1849-1850 年的大饥荒期间,广西的天地会会众在『劫富济贫』 的旗号下起而行动。

拜上帝会得益于这一动乱,更多的客家人加 入进来以求免受本地人欺压;更多的穷人前来寻求保护,以免遭土匪和酷吏的荼毒。许多人天真地认为,拜上帝会由于信奉洋教 便可不受官府的干预。到 1850 年春,洪秀全已拥有一万信徒。

三、起义在广西爆发

他选择广西省战略位置重要的村庄金田村为大本营,并将家人接 来。1850 年 6 月,各地所有的拜上帝会会众被要求变卖财产,并 将变卖所得送到设在金田的圣库, 而所有会众将从圣库领取给 养。这种共享财物的思想对穷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此时,洪秀全和同道已秘密完成了发动革命的准备。1850 年 11 月,当官军试图向一些身为拜上帝会会众的烧碳工人强索非法 捐税时,冲突爆发了。在 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 37 岁(虚岁 38 岁)生日这一天,拜上帝会在金田村正式宣布革命以庆寿辰。

洪秀全被宣布为新的『太平天国』的『天王』,五个高级同道被封为王,虽然尚未封定具体的王号。 『太平』一词出现在中国典 籍中,且曾是以前几个皇帝的年号,而『天国』一词则取自《圣经》;『太平天国』加在一起,即意指在地上的太平之天国。

太平军与秘密会社保持一种微妙的关系,洪秀全觉得秘密会 社的偶像崇拜应予斥责,且认为这些人恢复大明的宗旨与他本人创建一个王国的计划目标相左。然而,这些人的反满立场与他的 革命目标是一致的。

洪秀全希望利用这些人来推进自己的事业而 非被这些人所用。他并且决定,秘密会社徒众只要放弃偶像崇拜、 敬拜上帝和接受太平天条和纪律,就可加入太平军。许多参加了 太平军的秘密会社徒众发现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又退了出去,但 一些人还是留了下来,其中包括骁将罗大纲和林凤祥。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