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温斯莱特老公,大家可以推荐5部好看的灾难片吗
凯特温斯莱特老公,大家可以推荐5部好看的灾难片吗?
给大家推荐5部好看的灾难片。
第一部《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的剧情简介:
1912年4月10日,号称 “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自己的处女航,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丝(凯特•温丝莱特)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坐上了头等舱;另一边,放荡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在码头的一场赌博中赢得了下等舱的船票。
罗丝厌倦了上流社会虚伪的生活,不愿嫁给卡尔,打算投海自尽,被杰克救起。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杰克带罗丝参加下等舱的舞会、为她画像,二人的感情逐渐升温。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面临沉船的命运,罗丝和杰克刚萌芽的爱情也将经历生死的考验。
第二部《后天》
电影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被瞬间冰冻,一个个横向的冰柱突出了温度的急速下降与冰冻。其实《后天》最大的看点就是那些精彩的自然灾害画面,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场灾难,更是给每一位观众敲响一个警钟。力图说明如果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势必引发全球的灾难。
第三部《2012》
杰克逊·柯蒂斯(约翰·库萨克饰)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而这个地区也成为了禁区。充满疑惑的他在黄石老乡的营地偶然认识了查理。查理告诉他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统已经面临崩溃,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查理说有些国家已经在联合秘密研制并建造可以躲避这个灾难的方舟。杰克逊以为他是个疯子,就一笑而过走开了。
然而第二天,灾难就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发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地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杰克逊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诺亚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
在寻找和前往诺亚方舟基地的过程中,杰克逊一家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他们终于到达方舟基地。然而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最后人们终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第四部《釜山行》
在一次偶然发生的交通事故后,被撞倒死掉的野鹿开始扭动着身体并突然站了起来。为了掩盖这种闻所未闻病毒引起的事实,政府安抚市民,讹称大家的安全不会有任何问题。
宁静的清晨,乘客们都有着各自缘由,登上了开往釜山的KTX406列车。有最近与妻子分居,看工作比女儿更优先的金融经理石宇(孔刘饰)。
女儿秀安(金秀安饰)生日,石宇繁忙间竟然带回来与儿童节重复一样的生日礼物。当秀安执意要往釜山看望妈妈,石宇唯有抛开所有工作在清晨踏上列车,好赶及午间回到公司。
同车厢还有快要当爸爸,带着怀孕妻子盛京(郑裕美饰)去釜山的摔跤手尚华(马东锡饰),高校棒球选手荣国(崔宇植饰)和拉拉队队长珍熙(安昭熙饰)。当列车开行时秀安看到的奇怪的一幕,但是没人相信她的话,同时间一位行动怪异的人竟毫无被人察觉地踏上了列车。
第五部《独立日》
美国人正准备热烈庆祝七月四日国庆日之前,美国各地的监视站发现一艘直达数百英里的巨大飞船接近了地球。飞船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干扰了地球的通信卫星信号。外星舰队竟大举包围地球,飞船放出了36艘直径达15英里的子飞船飞抵地球上各大城市的上空。世界上的人们感到了迷惑和恐惧,但也有人想要欢迎外星友好使者的来临。
电脑工程师戴维发现,外星人发出的信号其实是攻击的倒计时信号。戴维设法把这个信息通知了他的妻子康妮:她是总统的助理,为了工作她与戴维的关系已经破裂。政府试图与外星人联络,但毫无反应,总统为此忧心忡忡。在得知戴维带来的讯息后,他急忙下令撤离,但为时已晚。外星人的飞船开始对美国几个大城市展开致命的攻击。
于是智勇双全的美国总统托马斯·普尔曼号召世界各国共御外侮,将七月四日就变成地球的独立日。在电脑戴维和黑人空军飞行员史蒂文等人协助下,地球人对外星人展开全面反攻,总统更亲自驾驶战斗机冲上第一线。美国空军向外星人飞船发动了进攻,却有如以卵击石,毫无作用唯有飞行员史蒂文设法诱使一架外星人战斗飞艇坠毁。
在攻击中幸存的人们开始设法逃生,总统在千钧一发之际和戴维等人离开了首都。总统和戴维博士一行来到了代号为51区的罗斯韦尔基地。在那里,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一艘于50多年前坠毁的外星人飞艇。但由于国防部长个人的政治野心,总统却对此一无所知,从而未能极早预防惨剧发生。
戴维想出了利用电脑病毒使外星人的保护力场失效的方法。在修复了那架50多年前的飞艇之后,史蒂文要驾驶飞艇和戴维一起混进外星人的母舰。与此同时,美国也向世界各国的残存军队发出了总反攻的信号。史蒂文和戴维成功地闯入了外星人的母舰并输入病毒,解除了外星人的保护力场。总统亲自驾驶飞机与外星人作战。史蒂文和戴维将一颗核弹射入了外星人母舰的中心,并在千钧一发之际逃出了外星人的母舰。
外星人被打败了,戴维和史蒂文安然归来。人类终于大难不亡,在最后的关头消灭了外星侵略者。在一片废墟上,人类将开始重建家园。
你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书是哪一本?
如果你经常感到失意迷茫,人生无趣,那么这5本书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给自己立下了很多目标,比如看多少本书,写多少篇书评,学习vlog制作,学习英语,每日练字,坚持健身,学习理财知识……说来惭愧,一年过去了,我只完成了一小半。
可我并不沮丧,因为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完成了一个额外目标——实现自我和解。
在类似“越努力,越幸运”等口号的影响下,我们总是急切地摆脱现状,催促自己焕然一新,似乎只有那个理想中的自己才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一件事,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除了各种知识技能的加持,还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真正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知识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变优秀,但只有实现自我和解,真正了解并喜欢现在的自己,我们才能变得自信、强大、坚毅。
为此,我推荐这5本对我帮助很大的书:《原生家庭》《依恋》《执迷》《如何正确吵架》《内向高敏者》。这5本书不仅帮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还让对我家庭、情感、人际关系、人生选择等都有了新的看法。
1.《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原生家庭本是个中性词汇,是众多与之相关的负面新闻,将它慢慢变成了贬义词。
不过,成年人90%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氛围之中。
这本书的作者是苏珊·福沃德,她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书中收录了大量的案例,将有毒的父母进行分类,指出他们的错误行为是如何影响子女的一生。更可贵的是,这本书还提供了一条特殊的自我救赎之路:不必与有毒的父母展开斗争,你也能通过科学的方式获得解脱。即使改变不了父母,你也完全可以拯救自己。
《原生家庭》这本书,非常适合以下几类人阅读:经常自我怀疑、缺乏安全感的人;希望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的人;想要与伴侣、子女更好相处的人;新晋宝爸宝妈。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哭了很多次,我特别想穿越回童年时代,抱一抱小时候的自己。
2.《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
前阵子看了个记者卧底PUA培训机构的爱情,觉得可笑又愤怒。那些披着爱情外衣的控制型行为,冷酷无情,不可理喻,害人不浅。
《依恋》这本书指出了控制型男人的内心动机:“他们虐待自己的伴侣不过是为了掩饰他对女人极度的惶恐。他们深陷对女人的爱的渴望和对女人根深蒂固的恐惧之间,始终无所适从。”
整本书的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讲述了控制型亲密关系的成因和机制,以及女性在面对控制性男人时愈发逆来顺受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为技巧,帮助女性学会自卫,不再被控制型所左右,从而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
身处恋爱或婚姻中的读者可以从这本书里,及时发现两性关系中潜在的隐患,积极采取行动,为长久的幸福而战。
单身的人了解了书中的知识以后,在面对未来的感情时,便多了一个考量的维度,从而遇见更适合自己的伴侣。
3.《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
这本书与刚才提到的《原生家庭》和《依恋》同属一个系列,都是苏珊·福沃德所著的全球畅销书。《执迷》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种令人窒息的爱——充满威逼、控制,甚至是暴力伤害的执迷爱恋。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执迷者。你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问题来判断自己是否有执迷倾向:
1.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恋人,或想要得到的那个人。
2.对执迷的对象有着难以满足的渴望。
3.已被对方明确拒绝,或者得不到:要么肉体上的不到,要么精神上得不到。
4.被拒绝或者得不到后,自己的行为开始失常。
执迷是一座心牢,它将我们困在童年被拒绝的模式里,阻碍我们去追求身心自由。
《执迷》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执迷行为的真正面目,了解了执迷系统的成因,并学到了许多操作性很强的改正方法。
愿被执迷爱恋困扰的朋友们,都能积极地展开自我救赎,拥有健康、甜蜜的爱情。
说句题外话,每当看到网上那些“私生饭疯狂追星”的新闻时,我脑子里总是会蹦出这本书,其实仔细想想,为了追星而做出的一些不计后果的疯狂举动,也是执迷爱恋的一种吧。
4.《如何正确吵架》
我以前一直渴望能拥有童话般的爱情,两个人幸福地在一起,只有甜蜜,没有争吵。
读过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错得多么离谱。
如果一个人总是执着寻找童话般爱情,那他心中必然会衍生出许多不必要的幻灭感和焦虑,而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爱情与婚姻。
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关于爱情的7个常见误区,让人感到醍醐灌顶:
误区1:我只要拥有一段关系,就会变得快乐
误区2:爱意味着喜欢并接受我真实的样子
误区3:找到“对的人”或“灵魂伴侣”才是答案
误区4:相容性很重要
误区5:化学反应很重要
误区6:感受到吸引,意味着遇到了“对的人”
误区7:只要有爱就够了
《如何正确吵架》的重中之重,就是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争吵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式,所有的争吵都将变成良性的沟通,促进亲密关系健康发展。
书中列举了15种常见的吵架类型,包括推卸责任,家务琐事,财务纷争,有话不说等,还提出了6条切实可行的良性争吵技巧,比如唤醒渴望,紧密互动,揭露问题,解救自我,重建矩阵,坚持行动。
每一次良性争吵,都是在为幸福而战。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介绍的争吵技巧的适用范围,不仅局限于伴侣之间,我们与朋友、父母、生意伙伴的交往时也同样用得到。
5.《内向高敏者》
如果说前4本书适用于所有人,那这本《内向高敏者》 则是专门为性格内向、高度敏感的朋友而准备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走在路上,偶然听到一首歌,它的旋律与歌词非常符合你当下的心境,让你觉得这首歌就是为你而作。
作为一名内向高敏者,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心里一直充斥着这样的感受。
从小学时期开始,我就一直把内向当成是缺点,拼了命地想要改掉这个毛病,结果不仅没有融入外向者的世界,还总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后来我才明白,内向与外向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它们只是两种相对的性格特质而已。 我终于意识到,把内向当成一种性格缺陷实在是太傻了。我应该接受本来的自己,而不是去或成别人。外向者的世界看起来热闹非凡,精彩纷呈,但那些都不会属于我。
《内向高敏者》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其实是它的副标题——“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这本书是一份写给内向型高敏感人群的人生指南。书中不仅指出了我们与生俱来的10个闪光点,还点明了那些常常令我们精疲力竭的10个阻碍因素。书中案例无数,很多内向高敏者积极分享自己的经历与经验,教会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性格特质,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5本书帮助我重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让我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虽然偶尔还是会困惑,会迷茫,会不知所措,但我非常喜欢现在的自己。
亲爱的,请你记住,好好爱自己,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人生就像一场公路电影,愿独一无二的你,到达一个自己喜欢的目的地。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20896956687198442"} --}有哪些好看的情感电影搞笑电影青春电影科幻电影值得推荐?
1,力推《何以为家》,这是最近刚下映的一部电影,看完之后,真的很后悔没有去电影院支持。
说一下大概的剧情吧:
黎巴嫩一个小城镇里的法庭,12岁的男孩扎因因为持刀伤人被判入狱,不过在律师的支持下,扎因起诉自己的父母,是因为父母不能为他提供保护和安全感。扎因的父母很穷,负担不起抚养孩子们的费用,这意味着扎因不能获得身份证,所以扎因是一个没有资格获得护照的黑户,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获得救助。
扎因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杂货商老板对扎因的妹妹有一种邪恶的兴趣。当扎因的父母把妹妹卖给杂货商时,扎因无比伤心跑到了一个海滨小镇,在那里,扎因遇到了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拉希尔,是一个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点点,拉希尔隐瞒了她有个一岁的儿子约拿斯,为了逃避雇主和政府部门的监视,她在工作时一直把孩子放在购物车上,她住在一间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攒钱试图买一张伪造的身份证。
故事的转折从卡希尔因为没有身份证被警察抓起来开始,扎因独自一个人带着卡希尔的儿子,两个小孩子相依为命,生活无比艰难,但是扎因没有放弃过小约拿斯,去哪里都带着他……
故事的高潮结尾因为妹妹的死亡,他捅伤了妹妹所谓的丈夫(房东)入狱,在狱中他拨通了电视台的电话,控告他的爸爸妈妈。控告的原因是他们生了他。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震惊于赞恩生活之苦,感慨他控诉父母“生而不养”之痛,更多次被扎心的细节勾下眼泪。
比如,他晚上起夜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迈过四五个弟妹的身体;
比如,他路过去上学的孩子时,投注的羡慕眼光;
比如,他没有出生证明,直到入狱体检才通过牙齿鉴定知道自己的确切年龄……
为了让观众意识到这个残酷的现实和所讲电影故事的真实性,导演娜丁·拉巴基选择一批真实生活在难民的人出演影片,要求演员必须经历过这样的生活
影片中的扎因饰演者并不是职业演员,而是真实的叙利亚难民。被导演发掘时,当时12岁左右的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所以在观影的时候,他不是演员,他就是他,荧幕上看到的就是他所经历过的,特别的有带入感。
光是看到扎因的遭遇,已让人心痛不止。又何以敢想象,电影的两小时,浓缩的是无数孩子的一生。
有多少人,自出生便丧失尊严,连控诉的机会都没有?
阿凡达2凯特温斯莱特演谁?
温斯莱特在《阿凡达2》中饰演了一个名叫“罗那尔”(Ronal)的“蓝色皮肤女士”,和丈夫一同领导着“梅特卡伊纳”部落(Metkayina,水族部落)。
“罗那尔”在电影中被设定为孕妇,与此同时和丈夫也已经有一个孩子了。
你看过最烧脑的影视作品有哪些?
一些电影,在我们第一遍看完之后一脸懵逼,根本就不知道电影讲了点什么,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商。我擦这些烧脑的电影看的我头疼。你说什么样的算我说的电影?下面的这十部电影就如上所说。大家可以从第10到第1看排序,评价一下我的排序谢谢大家,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有所用!
TOP10:《记忆碎片》
上映时间:2000年
烧脑指数:★★★★
上榜理由:约翰G只是失去记忆的杀手活下去的理由而已。一场无穷无尽的反复与补完,教导电影学院派诸君“管中窥豹”也会随时间轴递进转变为叙事一法。虽然没什么大牌演员,但各位的表演却也都很到位,甚至海报都与主题的嵌套法配合得恰到好处了。lenny变sammy的一处镜头是脱出困境的钥匙。值得收藏的电影
TOP9:《2001太空漫游》
上映时间:1968年
烧脑指数:★★★★
上榜理由:《2001 Space Odyssey》,即《2001太空漫游》,被称为史上最深刻最富哲学涵义无人能懂的科幻电影。就是这部电影让我期待了整整4年。终于完完全全地看完了整部电影,发觉有很多东西都已经被抽干一般,需要不断地重复才能更在文本中发掘出来。于是又豆瓣了一下,发觉自己的审美能力真的在降低。里面有些论客的发掘能力和背景信息的掌握比我高出数段,写出来的影评让我自愧弗如。然而我仍决定写下对这部电影的浅见,只是为了见证自己的又一次探索,无论深浅。
TOP8:《东邪西毒》
上映时间:1994年
烧脑指数:★★★★
上榜理由:那是一九九四年秋天的一个下午,百无聊赖的我走进电影院,售票窗口的小黑板上写着今日影讯:《东邪西毒》。那天1200座的电影院里只有10多个人,大部分是情侣,我坐的那一排只有我自己。很多年以后,我还是能清晰地回想起那一刻的情景,灯光暗去,音乐响起,鼓声阵阵,一束光刺破黑暗,映现在银幕上是大海的紫金色波光,没有岸,没有礁石,没有云,没有天空,没有帆与船。只有大海扬波,永无休止。
TOP7:《刺客聂隐娘》
上映时间:2015年
烧脑指数:★★★★★
上榜理由:我看过两遍《刺客聂隐娘》,第一遍觉得还行,第二遍觉得大好。在那个荣登年度最佳催眠效果的纱幔窥探段落,田季安回忆少年少女的往事。他用了一个名词来形容七娘,那就是凤凰。第一遍,我咯噔了一下,我知道凤凰,但冒出来凤凰是什么鬼。第二遍,我还是不知道凤凰是什么,或许可能只是拿来跟青鸾做对照。
TOP6:《生死停留》
上映时间:2005年
烧脑指数:★★★★★
上榜理由:一部超出想象的心理惊悚电影。萨姆是一名心理医生,曾经成功的将现任女友美术教师莱拉从自杀的边缘挽救回来。某日萨姆从同事那里接手了一个古怪的患者亨利,他是一名艺术系的学生。几次交谈后萨姆发现他能预言毫无预兆的冰雹,尚未发生的对话,以及从方便食品中取出的纸条上面的内容。亨利的偶像是一名19世纪在布鲁克林大桥上自杀的画家,而且他也声称自己会在21岁生日,也就是3天后,自杀于同一地点。
TOP5:《太阳照常升起》
映时间:2015年
烧脑指数:★★★★★
上榜理由:一千万美金,大腕云集,姜文老师使出了牛劲,在中国电影的一亩三分田上弄出了自己的收成。有路过的革命群众不知趣地问:看不懂咋整?姜大爷豪迈地把大手一挥,道:你丫再看一遍!夕阳下,姜大叔的侧影依然英俊挺拔,带着三分混不吝,活像1965版的夕阳武士,不过手里拿的是双管猎枪。
TOP4:《第七封印》
上映时间:1957年
烧脑指数:★★★★★
上榜理由:应该说在开始看《第七封印》之前,我的心里是颇为紧张的,因为据说这片巨难懂,还有人说要看过《圣经》后才能很好的理解此片。当然,事实上没这么夸张,我不敢说按照导演的意图理解了此片,起码我有了自己的理解。毕竟,看电影是件很私人的事情,如果一部片子让我能从中受到一些启示,一些触动,这部影片对于我来说就是很不错的片子了。比如这部《第七封印》,我喜欢这样的片子,在一种宏大动荡的历史背景下揭示着人性,思考着生命的价值。
TOP3:《快乐的结局》
上映时间:1968年
烧脑指数:★★★★★★
上榜理由:这是一部较纯粹的电影,由头至尾犹如一道强烈逆光向你迎面袭来,我就像站在一扇开启的时光之门前,却闻不到未来的气味,只有来自异次元的微粒从耳旁呼啸而过,在脑后的某处,形成过去与现在的无数可能性。
TOP2:《穆赫兰道》
上映时间:2001年
烧脑指数:★★★★★★★
上榜理由:就电影来说,使观众产生心理活动的手段是光波和声波,而心理学表现在电影里就是立体幻觉和运动幻觉。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光影和声音正是在摹拟的人感觉。电影给予观众的光波声波的刺激不是对当前直接作用的事物的反映,而是诉诸于观众记忆储备中的经验,也就是通过刺激观众的视听感觉来调动在他记忆中由平在生活中通过感觉而积累和归纳出来的知觉、认识和思想,从而达到理解。甚至可以说,从卢米埃尔兄弟开始,一切的电影都是心理电影。声光影的亿万种结合,无一不是在引导观者的认知过程。
TOP1:《无极》
上映时间:2005年 烧脑指数:★★★★★★★ 上榜理由:完电影,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部宏大的作者电影。然而,“宏大的作者电影”听上去不是很矛盾吗?这也就是此片的缺陷所在。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说《无极》在帝都秘密放映,观者的感觉是,场面够壮观,但是故事情节很一般。没想到看了之后,果然这个感觉非常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