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同城交友,茅台镇有哪些好酒可以推荐吗?
遵义同城交友,茅台镇有哪些好酒可以推荐吗?
感谢邀请
茅台镇位于贵州遵义仁怀。由于地势和独特的气候原因,成为了正宗大曲酱香的发源地,被我们誉为--国酒之都酱酒之家。像我们的茅台酒就是产自这个地方。
而除了茅台酒,这个地方也孕育出很多性价比很高的酱香型白酒。
国台酒相信国台这个名字大家不会陌生,有着全国公务接待健康用酒的称号。产自茅台镇7.5公里酱酒核心产区,在大曲酱香的传承下,酱味突出,口味细腻,茅香味足,爱喝酱酒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茅台镇的散酒其实不管是茅台酒还是国台酒,在出厂过程中都需要经过一个步骤,那就是灌装印刷,酒体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有了自己称号,另一方面有了更高的商品溢价。
在茅台镇有一种这样的酒他的名字叫--光瓶酒,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贴标印刷的酒,同时也是茅台镇人民经常饮用的酒品,在茅台镇有一句这样的话,你来到茅台镇拿茅台酒招待最多是客户,拿光瓶酒招待你那就是自己人。
光瓶酒的优势在于酒质好,由于没有了印刷成本的叠加,价钱完全用在酒质上,真正的把钱花在刀刃上,是真正爱好酱酒的首选。
同时这款酒也是我最多推荐给酒友的性价比高,酒质好,用料考究,不口干不上头,如果你喜欢酱酒,光瓶酒你不能错过。
如果你也喜欢酱酒,那就私信作者,我们一起品鉴大曲酱香的魅力,一起品酱酒,懂酱酒。
刘禹锡因何诗两次被贬?
谢谢邀请!
老师您提出的关于刘禹锡的问题,我在本人的微信公众号“悦读悦诗"上发布过专题文章,欢迎添加我的微信公众号,可以阅读更多有关古诗词的文章。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祖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典型的世家出身"官二代"。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贞元793年,21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又当上监察御史,23岁授太子校书,可谓少年得志,前途光明。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顺宗即位后,授王叔文翰林待诏兼度支使、盐铁转运使,联合王伾、刘禹锡、柳宗元、德宗朝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的杜佑等人推进政治经济改革,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这帮文人想通过改革彻底瓦解藩镇和宦官手中的权力,恢复唐王朝的兴盛,结果以失败而告终。皇帝被逼禅位下台,带头的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和柳宗元一起被贬为唐朝最边远八个州的司马,这一贬就是长达23年之久。刘禹锡先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可谓多地、多岗位历练过了。
刘禹锡死后葬于郑州市荥阳市。现在在荥阳市,建立了专门的刘禹锡主题公园。
人的一生遭遇逆境时,与逆境相处的态度最能说明一个人的胸怀。在这被贬的23年里,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心在清风山水间,不抱怨、不消沉、不自弃,笑对人生风雨和世态炎凉,乐观自信,不忘初心,情怀不改。这种胸怀和情怀在他被贬朗州后写的巜秋词》中得到充分体现: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风萧瑟,秋雨愁煞人。在秋天万木凋零的季节,诗人站在荒凉的田野里,抬头望天,一反常态,直抒胸臆,满眼里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仙鹤凌云、比春天还美的开阔景象,这需要的何等的气魄!仙鹤列成一排南飞越冬,有画面,有哲理,有艺术,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对比一下他的落难兄弟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被贬,柳宗元郁闷孤愤,一点也不开心。而从刘禹锡的巜秋词》中我读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气象万千,更多的是一种底气、骨气混合而成的情怀和胸怀。
被贬的日子过的很慢很寂寞,10年之后的公元815年2月,刘禹锡又奉召终于回到长安,但京城已经物是人非。10年河东,10年河西,看到一批新贵上台后,仍然是趋炎附势、权势攀附的官场文化盛行,刘禹锡很不服气,也看不惯这官场陋习。于是借游玄都观写了首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口气太牛X,不得罪人是不可能了。刘用比喻手法把“千树桃花"比喻成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才被提拔起来的罢了。
逞了一时口快,得罪一批新贵,于是刘禹锡又被贬到更远的广东连州,而后又辗转到四川夔州。又过去了10年,刘禹锡又到了安徽和州。在这里,刘禹锡受到知县的故意迫害和屈辱而坦然面对,第一次搬家后在家门口却贴出这样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第二次搬家时又写幅对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第三次搬到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刘禹锡不写对联了,随写下了让他名垂千古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两位大诗人第一次在扬州相逢,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友谊保持终生,被后人称为"刘白"。这是被贬13年后,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但刘禹锡老母去世,好友柳宗元病故令他悲痛交加,他扶着母亲灵柩入京,派人料理好友柳宗元的丧事,收养了柳宗九6岁的儿子,对朋友可谓狭肝义胆。白居易感慨刘禹锡的不幸遭遇,为他名不平。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题名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诗: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说:老弟啊,你为我添酒举杯同醉,我给你用筷子敲盘子唱一曲。叹命运不济, 你诗才堪称国手又奈何。 你却长守寂寞,他人升官发达你却蹉跎时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被贬23年真他妈的折磨太多了。
刘禹锡举杯谢过白居易说:多谢尊兄理解!我这点不幸算不了什么,一切都会过去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也给您酬诗一首,助助酒兴吧。刘禹锡起身,端着酒杯呤出了这首著名的诗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我在这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己度过了23年被人遗忘的时光。呤赋闻笛声怀念故人,被贬归来感到物是人非。但是,你看那沉船的旁边正千帆竞渡,病树的前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借这一杯美酒来提振精神吧。面对着好友的悲叹同情,刘禹锡并未自怜自哀,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境界和"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样惊艳了千年,一个诗人的生命竟然可以如此洒脱不羁,活泼飞扬!
公元828年,年近60岁的刘禹锡再回到长安,他又到给他带来恶梦的玄都观游玩,看到这里的千树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青苔斑斑,兔葵、燕麦、菜花在春风里招摇盛开,联想到那批新贵也被雨打风吹去,自己却又顽强地坚持了下来。于是他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在这首诗的前面,专门写了个序说明创作动因: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比较前一首诗,一点教训也没汲取啊!这首诗气势更牛!讽刺更为辛辣,态度更是不服气。 这首诗又引起舆情沸腾,他留在京城的职位又黄了,又先后被打发到苏州、汝州、同州当刺史,但他坦然接受,游山玩水,填诗作赋,交友唱和,似闲云野鹤。
刘禹锡被贬为苏州刺史期间,曾参加好朋友李绅的家庭私人歌舞聚会。此时李绅也被罢官赋闲在家,任闲职司空,经常举办豪华舞会招待客人,舞会上有酒有肉有乐曲有美妓歌舞。一天,李绅为刘禹锡设宴,酒酣耳热之际,乐曲响起,屏风后面一群舞女鱼贯而出,在刘禹锡面前翩翩起舞,舞姿美妙,摄人心魄,让人春心荡漾。刘禹锡可能想起玄都观的千树桃花灼约了吧,发现其中一位舞女甚是与众不同,笑靥如花,顾兮盼兮,秀色可餐。于是,至情至性的老毛病又犯了,借着酒意对着那位仙女般的舞女吟出一首《赠李司空伎》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江南刺史肠。
这首诗很直白露骨,完全为捧戏子而作。当时“杜韦娘”是唐朝著名歌舞明星,像今天的当红影星"FB冰",刘禹锡以杜韦娘比她,可见是非常喜欢她。那舞女跳的正带劲,忽然听到著名的刘郎如此夸她,两腮飞红,芳心大乱,舞步乱了。李绅司空见状哑然失笑,衡量良久,决心为朋友成君子之美,遂对歌女说:“愿随刘郎去否?”舞女低头不语,然一丝浅笑悄悄荡漾在眉梢,能随刘郎浪迹天涯也值得啊。于是刘禹锡把她带走了。自此,刘禹锡和她郎情妾意,好不缠绵。留下了“司空见惯”这个妇孺皆知的成语,李绅由此而名留青史。刘禹锡在苏州做三年刺史,留下了许多故事,这个香艳故事无疑是最让他得意的。
他曾写一首《别苏州》表达了对艳遇之地的深深眷恋。
流水阊门外,
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
今日自销魂。
公元836年,65岁的刘禹锡因患足疾,向朝廷上书辞官,最终以正三品的虚职退居洛阳养老,与好友白居易,裴度等诗唱往合,饮酒品茶,退休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悠闲自在。退居洛阳6年后,他写下自传《子刘子自传》,为自己的一生做了小结,于842年在秋天,驾鹤西去,享年71岁。和他的老朋友柳宗元英年早逝相比,可以说他的胸怀让他自己怡养天年了。
纵观刘禹锡的一生,命运多舛,寂寞孤愤,但他百折不挠,初心不改,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听从自己心灵的呼唤,活出了自己生命的色彩。古来自称“刘郎”的人中,只有三国时的刘备(刘玄德)和唐代的刘禹锡(刘梦得),两个人都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人也”,也许是高贵的出身造就了自由狂傲的灵魂,这灵魂在他的诗文中闪光流传千年,卷起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的大河中的美丽浪花和波涛。
维也纳医科大学心理精神病学终身教授维克多·E·弗兰克尔在其《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独立,即便是身心于恐怖如斯的压力下,亦无不同。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一一不能被剥夺"。刘梦得一生被贬23年,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诗豪"作出了注解。
刘郎,做人要做你这样的人!
(原文发布于2018/1/20日。微信公众号:悦读悦诗。欢迎语文老师们添加、分享、推广。谢谢!)
还能找到男朋友吗?
说来也巧了,我也三十出头了,也没有女朋友,家里也天天催催催!
看到你的问题,心里有点小激动。本来以为可以加个微信或者私信之类的,再好好的和你谈谈这个问题,说不定能碰出一点星星之火。但是看了看你的照片,我果断的放弃了这个罪恶的念头。
因为像我这种,只有两三千块工资的吊丝男,天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鬼晚,一天没日没夜的穷忙,估计你可能也看不上。而且更糟糕的是,我无车无房,只有年迈体弱的双亲的人,估计在你眼里也就更算不上可以考虑的对象了,如果加你,肯定你连理都懒得理我。
不过象我这样的人,自认为还是有许多优点的,比如我上班时安分守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过可能在你眼里,恐怕就是一个傻帽而已。我喜欢下班后在家看看书,发发头条,做做家务,当然偶尔也会抽空去爬爬山,散散步,但可能在你看来,我就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不过真遗憾,我的努力你可能真没看见。
我也不知道怎样和女孩聊天,哄她们开心。当然可能我们在一起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么你肯定就觉得我十分无趣,没有共同语言。我也有可能记不得在情人节,相识纪念日,你的生日等时,给你送礼花,送礼物。那么你就肯定觉得我不浪漫,或者心里根本没有你,不在乎你。当然其实我心里满满的都是你。
不过我真的十分英潇洒,是一个本可以靠脸吃饭的人,但无奈命运捉弄,只能靠抛洒血汗和挥霍青春勉强度日。但是你可真不是以貌取人的人,你可能更看重的是对方的“财气”。不过想想也对,好看又不能当饭吃。
可以看得出,像我这种人就活该单身,谁叫我没有有钱的父母,谁叫我没有体面的工作,谁叫我没有可观的收入,谁叫我勤勤恳恳的奋斗了这么久,连房子,车子都买不起呢?那我怎么能为我的那个她,提供优越的生活呢?
你就不同,那么的漂亮了。三十岁算得了什么呢,估计再过三十年,还是同样能够嫁得出去的。紫霞仙子的意中人,终有一天他会驾着七彩祥云去找她,而你这样漂亮的仙女,估计也会许多的富家公子,驾着奔驰宝马去找你的。所以你千万别着急,找一个配不上你的人就嫁了,而一定要嫁一个又有才华,又有像貌,又有亿万家产,而且最好是父母双亡的人中之龙。
中华三杰的来历?
为了找到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方法,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踏上了远赴日本的求学之路。彼时的他们或许没有想到,此次归来,他们已经焕然一新。
蒋百里、蔡锷、张孝准都是中国最优秀的留学生,他们三个人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日本士官学校。尽管身为中国人远在异国他乡,可是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却依旧有着让其他人刮目相看的能力。
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名列前茅,蒋百里更是凭借着自己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日本天皇赠送的武士刀。
曾经的辉煌只是人们偶尔人生旅程的见证,而那些未来的目标才是真正支持人们一直走下去的动力。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学成归国,准备大展拳脚,而他们学成归国后,到底发展得如何呢?
名震四方优秀的人总是能够在不知不觉之间吸引别人的目光,那些不经意间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是所有人的梦寐以求。蒋百里在回国之后成为了保定军校校长,在袁世凯手下担任重要官职。不久之后,蒋百里在各个军阀之间周旋,他曾经是许多著名军阀的军师。
人生的选择千千万万,成功的道路也拥有众多的出口。外界对于蒋百里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他极高的军事素养,却鲜有人知道蒋百里也是一个合格的作家。
《国防论》一书是蒋百里的军事类代表作,而之后这本书也成为了众多学校的军事教材。蒋百里将文学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也曾经同徐志摩、章太炎等著名文学家、作家交流心得。蒋百里不仅仅只是一个只会舞刀弄枪的莽夫,更是一个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的人。
1938年,蒋百里成为了陆军大学的校长,却在陆军大学搬迁的过程中永远离开了人世。蒋百里去世的那一刻,无数的人泣不成声,那是一代人的回忆,更是一代人的希望。正所谓虎父无犬子,蒋百里的5个女儿都在自己的领域中颇有建树,而三女儿蒋英的丈夫正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不懈追求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逐着自己内心所爱,拥有坚定的目标,人生便从此有了正确的方向。蔡锷回国之后曾经在大清王朝的统治之下担任着训练新兵的任务。
辛亥革命爆发之时,蔡锷揭竿而起,为推翻清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久之后,他成为了云南都督。蔡锷因为过硬的军事实力获得了一众追随者,势力日渐膨胀的他被袁世凯提防,于是他不得不接受被迫软禁的命运。
在自己红颜知己的帮助之下,蔡锷成功逃脱,东山再起。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后,蔡锷是护国军的领袖,坚决打击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荒唐行径。袁世凯离世之后,蔡锷成为了新任总统黎元洪的手下,他在四川担任督军兼任省长。
然而蔡锷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为了养病,他再一次远赴日本。在日本养病期间,蔡锷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终抢救无效,英雄落幕。蔡锷生前享受着最高待遇,死后也尽享哀荣。北洋政府专门为蔡锷举行了国葬,而他也是民国历史上国葬的第一人。
英雄落幕
名震日本军校的第三杰是张孝准,在日本期间,张孝准已经成为了正式的同盟会成员,回国之后,张孝准自然成为了辛亥革命队伍之中的一员。尽管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十分黑暗,但是张孝准一直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仰和目标。
袁世凯将革命果实窃取之后,张孝准一直在反对袁世凯的道路上奔走呼号,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更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蔡锷和张孝准的关系十分好,在他被软禁期间,张孝准曾经多次伸出援手。不久之后,张孝准帮助蔡锷成功从袁世凯的圈套中逃脱,也是重情重义的最好典范。
人生终会落幕,散场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张孝准的上级、朋友接连离开,一向坚强的他突然对官场的起起伏伏放下执念。
不久之后,张孝准离开了政治舞台,选择成为一名商人,他旗下建立了众多公司,也曾经是富甲一方的成功人士。1925年,张孝准突发脑溢血,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着的世界。
没有人会一生辉煌,亦没有人会一生跌落谷底。生活便是这样一个起起伏伏的过程,人们无法预料到下一秒,却愿意为了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拼尽全力。明知前路艰难,人们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退一步有退一步的勇气。愿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拥有充实而充满意义的人生。
宋军为何能坚守钓鱼城二十年之久?
1259年7月,钓鱼山炽热难耐。战无不胜的蒙古勇士们有些焦躁不安,他们血战了大半年,眼前这座城依然巍然不动。
忽然,迷茫的蒙古士兵看到城头上的宋军热闹了起来,他们向城下抛下了包裹。宋军将士蔑视地说:“远方来的豺狼,辛苦了!我们送点鱼虾慰劳你们。鲜鱼二尾,蒸面饼百张,你们慢慢围,不急!我们城里吃的喝的都很丰富,你们再围个十年也没关系!”
这可不只是心理战,宋军并没有吹牛!
如果只是一般的心理战,了不起也就是一段佳话罢了。可是,钓鱼城战场模型,可是特意放在了中国军事博物馆里!钓鱼城能长期坚持,既不被攻破,又不被困死,还真得从他的筑城说起了。
余玠临危而起,扛起救亡大旗平江南,先平蜀,这几乎是历代北方发起统一战争的常规套路。
这个套路,蒙古人知道,宋人也知道,所以,蜀中防御极为重要!
偏偏,此时宋军在蜀中的防御基础十分薄弱。
1242年,窝阔台时期,蒙古军小试牛刀,随手一打,就攻破四川大片区域。危难之际,朝廷以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府事,准备抗蒙。
余玠上任后,招贤纳士,革除弊政。在招贤中,得到了来自播州的冉琎、冉璞兄弟。
播州,自唐末开始就依其山地之险,保持相对独立。因此,筑城、堵口子、造炮塔什么的,出身播州的冉家兄弟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余玠,采纳了冉家兄弟之谋,开始沿江河,选择要害之地,星罗棋布地打造了一套山地防御系统。
鬼斧神工钓鱼城这个山地防御系统的核心,就是钓鱼城。
嘉陵江、渠江汇聚,山势险要,大家看图,我就不啰嗦了。此地,刚好挡住了入川蒙古军“绕道西南”的通道。同时,因山依水,可以搭建起完整的山地江河防御系统。
最关键的是:你困不死他。
如图所见,在城西门内,有大量的良田。原来,1254年,王坚再次修城。他在城西门内因沟为池,周长一百多步,“名曰天池,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鱼鳖可调舟举纲”。同时,又开了小池十三处,井九十二眼,泉水不干,春夏秋冬足备!城中的居民春天可以出去中地,秋天就把粮食收回来备战!
因此,当年宋军请蒙古军吃鱼时,“再守十年也不怕”的豪言,是真的有底气!
铁打的钓鱼城防御系统搭建好了,靠谱不靠谱,还得实战来检验!
1258年,蒙哥来了。他多路攻宋,但他依然坚持“取蜀则无江南”的传统套路,亲自坐镇西路,指挥蜀汉攻略。蒙古军也确实猛,“蜀中之地,三得其二”,急吼吼地打到了钓鱼城下。
劝降无果,开打!
征战一生的蒙哥眼光很贼。他选定一字城墙为攻击重点。一字城墙,连结山城与水军,也是进行补给运输的通道。同时,攻破一字城墙,蒙军还可以绕到掉玉城城后,多面攻城!。
想法很好,问题是:打不下!
打关键点打不下来,就找薄弱环节!随后蒙哥又在各个门都打了一遍,寻找薄弱环节。没有薄弱环节!
那就来硬的!
于是,蒙古健儿一顿猛攻···没用!
上炮灰!
千户董文蔚率领邓州汉兵上了。还就是这些汉兵给了同胞像样的威胁!
董文蔚激励士卒,履过险阻,挟云梯直扑城下···损失惨重败归。随后,董文蔚的侄子带病再战,居然登上了城墙!苦战良久,不支而退!
上帝折鞭面对难以突破,术速忽里建议:不打这里了,赶紧东下吧!去会和忽必烈。
去找忽必烈?想法很好。问题是:蒙哥大汗不要面子是吧!不听!接着打!
重臣汪德臣可能打得昏了头。居然单枪匹马跑到城下劝降。宋军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刷经验的机会,矢石招呼!汪德臣受伤,不久就挂了。蒙哥汗也在这愤怒中患病去世(也有受伤去世的说法)。
上帝折鞭,南宋得救,欧罗巴得救!
持久战,政治混乱的南宋逐渐势弱蒙哥死后,蒙宋在钓鱼城进行了一段长达20年的拉锯战。
蒙古军改变了急攻钓鱼城的方针。转为政治诱降+筑城封锁。
汪良臣等人积极接触宋军将领。此时南宋贾似道实行“打算法”,宋许多将领心不自安。守泸州的刘整就投降了蒙古,使四川抗蒙形势一度恶化。刘整的投降,带来最大的恶果是:宋军的水军不再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宋军在四川依托山地和水师共同防御的套路优势遭到削弱。
筑城封锁。汪良臣以钓鱼山险绝不可攻,就近筑武胜城与武啸城,封锁钓鱼城对外联系。
随后,刘整与夏贵就钓鱼城的外围进行了漫长的激战。夏贵率战屡败,最终败走。
1267年9月,汪良臣立寨毋章德山,当钓鱼之冲,对钓鱼城的封锁基本稳定下来!
蒙古军以其国力的优势,趁南宋政治的混乱(余玠本人就含冤于内斗),逐渐占据了对钓鱼城的优势。
把握蒙古军的软肋,长期坚持面对劣势,接任余玠的张珏极力以巧取胜,坚持长期抗战。
张珏亲自抓生产,派兵护田,保证自给自足的补给能力;
随后,张珏抓住了蒙古军的软肋,不失时机地发起反击。
耐寒不耐暑蒙古军多在夏季离开“火炉”,所做的工事,多留汉兵把守,力量削弱。张珏把握规律,趁机周期性的喘息之机,骚扰元军,或加筑工事,或对生产进行调整。
尽管蒙古军在大势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钓鱼城依然巍然不动!孤臣泪元军修改战略,转为从襄樊方向突破灭宋。很快,临安沦陷,南宋灭亡。
此时,钓鱼成附近州县也多有投降的。
但张珏依然坚持作战!他居然还出兵收复了泸州、涪州,并派人去寻找出走的二王踪迹。
随后,他利用元军内部不合之机,连续击败元军,收复了涪州等地,并解了重庆之围!
解重庆之围后,张珏进入重庆,钓鱼城由王立守护。
可是,毕竟势力悬殊。很快,重庆城破,张珏巷战不敌后,找毒药自杀未成,于是小舟走涪,遇到敌人后,跳水自杀,又不成,被俘!元军诈称张珏已降,劝降钓鱼城!
恰也是天亡钓鱼城。连续两年的旱灾,使得钓鱼城严重歉收,外援已绝,内存不足···
王立在得到保全钓鱼城百姓姓名的承诺后(蒙哥临死前曾令,一旦破钓鱼成,满城皆屠),举城投降!
最后,说一口张珏。1280年,被俘2年后,元朝廷押解他到安西时,张珏在赵老庵厕所里,解弓弦自尽!
钓鱼城古战场的模型安静地放在博物馆,任后人学习。
面对这段历史,更需要纪念的,难道不是这些英雄人物的气节与豪气吗?技术有过时的一天,但气节和豪气,穿越千年,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