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交友网,历史上得宠的女人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2023-09-04 07:35:04 37阅读

昌邑交友网,历史上得宠的女人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历代得宠的女人毫无意外都足够聪明且有主见!

历史上得宠的女人都有哪些?多臻贵认为按照时间顺序,春秋时西施、唐朝武则天、宋朝刘娥、明朝万贞儿、清朝董鄂妃等少数几人,真正做到令帝王舍弃江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诸如春秋时夏姬、汉初戚夫人、汉景帝栗姬、汉朝赵飞燕、宋朝张贵妃、元朝奇皇后等,皆属于昙花一现,荣宠却终究难以长久,姿色事君王并无主见,本文便简要讲述聪明且有主见的女人!

昌邑交友网,历史上得宠的女人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西施:越国施展“美人计”,幼时便将“沉鱼”的西施发掘,精心培养献给吴王夫差,十余年间吴国大兴土木消耗国库,荒废朝政扩张争霸,传递情报助越国复仇,西施抓住吴王夫差的心,摒弃敌国身份的猜忌,投其所好顺应所需,吴国王宫佳丽再多,也没能分得吴王夫差之爱,西施在吴国荣宠至极,本可享尽富贵荣华终老,但西施不忘故国荣辱,这份坚毅与执着令人敬佩。

再说唐朝女皇武则天,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结识皇储李治,得以从感业寺回到皇宫,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有史可查降生便有四子两女,接连怀孕纵然保养有术,武则天姿色亦不及青涩少女,故有唐高宗与外甥女贺兰氏的风流韵事,武则天最终令唐高宗悬崖勒马,逐渐掌控朝堂军政实权,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令世间无数男儿臣服拜倒。

宋朝刘娥同样不凡,从蜀地银匠的妻子进入襄王府,短暂交往便使襄王赵元侃着迷,即便被宋太宗赵光义驱逐出开封,宋真宗即位后执意寻回,宋朝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模式,宋真宗临终托孤刘娥摄政,依靠吕夷简等朝臣,刘娥稳定住动荡的朝堂纷争,北宋国力迅猛发展,边境冲突得到缓和,刘娥体现出对朝政治理的能力且没有野心,才令宋真宗放心托付江山,若刘娥有野心必将受到朝臣反噬。

明朝万贞儿有历史最著名的姐弟恋,《明史》等文献已明确记载,明宪宗朱见深对万贞儿极度依恋,每当明宪宗朱见深噩梦惊惧,唯有万贞儿能够安抚入眠,所以,明宪宗朱见深后宫嫔妃很多,宠幸过的年轻妃嫔很多,却没人替代万贵妃的地位,万贵妃也全心守护明宪宗朱见深,从“土木之变”到“夺门之变”,再到朝臣与太后干涉,万贵妃更协助创建西厂,强化明宪宗朱见深皇权,万贵妃逝世竟令明宪宗朱见深悲痛逝世,真正的旷世绝恋。

最后说顺治帝与董鄂妃,清朝初年局势紧张,南明政权尚在,漠西蒙古也颇具野心,清朝迫切需要漠南蒙古支持,董鄂妃只是普通出身,且文献与画像样貌并不出众,但汉化程度较高的顺治帝,更喜欢温柔婉约的董鄂妃,时常探讨佛经,对弈棋局,舒缓顺治帝军政压力,子以母贵的清初,董鄂妃之子出生即欲立为皇储,董鄂妃满足顺治帝作为帝王的尊严,共同的话题与温柔性格,使董鄂妃占据顺治帝的心,遗愿两人火化合葬!

综合而言,以姿色事君王者,色衰而爱驰,以聪明和主见事君王者,长远且能善终荣宠不绝,欢迎关注多臻贵,客观的视角解读历史!

汉元帝儒学功底深厚?

导语:“仁政”一直是皇权社会努力提倡的一种政治图景。古代皇权社会有一个最好的政治版图,就是“尧舜之道”。“尧舜之道”也就是实施“仁政”“德政”。如果哪个皇帝致力于实施“仁政”,他肯定会在历史上留下很好的名声,受到千古颂扬。汉元帝刘奭是汉朝最积极地提倡“仁政”的皇帝,他为什么却并没有受到颂扬,反而被历史评价为“昏君”呢?

汉元帝

刘奭(前74年-前33年),即汉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

刘奭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 。黄龙元年(前49年)十月,汉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 。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 ,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

刘奭是汉朝最积极地提倡“仁政”的皇帝为什么被人称为昏君?

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询之子,他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柔仁好儒,是个好人,但他却不是一名好皇帝。他葬送了汉宣帝开创的中兴大业,开启了汉朝由盛及衰的道路。

1.糊涂天子,逼死老师

汉宣帝给刘奭留下三位辅政大臣,以外戚史高为首,还有萧望之和周堪。

萧望之曾经做了八年的太子太傅,汉元帝对他十分尊重,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超过了史高。

如此一来,史高就不乐意了,他和宦官中书令弘恭、石显同流合污,不断在汉元帝面前诋毁萧望之。

石显等人趁萧望之出宫休假的良机,诬陷萧望之与周堪、刘更生结党,建议“谒者召致廷尉”。

汉元帝耳根子软,架不住这几个人天天念叨,加上他以为召致廷尉的意思是叫萧望之等人来问话,于是他同意了。

过了几天,汉元帝要找萧望之等人议事才知道他们被关进监狱了。

汉元帝马上找来弘恭和石显,把他们臭骂了一顿并且责令他们放人。

弘恭和石显赶紧让史高上奏说,既然已经关进监狱,不如先判罪,再赦免,不然显得朝廷政令反复无常。

好傻好天真的汉元帝听了这番谬论居然同意了。

于是无罪的萧望之等人稀里糊涂的就被关进监狱,然后被放,接着罢官。

几个月后,汉元帝准备重新起用萧望之为丞相。

此时萧望之的儿子萧伋上书,为之前萧望之受到的冤屈鸣不平。

弘恭和石显趁机进谗言说萧望之鼓动儿子鸣冤,应该将他逮捕。

汉元帝知道萧望之性格刚烈,担心这样会出意外。石显拍着胸脯担保说不会出事,因为人都会爱惜性命。结果智商和猪一样的汉元帝批准了石显的申请。

石显马上带兵将萧望之的府邸团团包围,萧望之不愿意再遭受屈辱,于是饮鸠自杀。

汉元帝得知这个噩耗后,放声大哭。此后每年萧望之的祭日汉元帝都会派人祭祀。

对于害死老师的弘恭和石显这两个凶手,汉元帝仅仅是骂了一顿就了事。

从汉元帝对萧望之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汉元帝对业务非常不熟悉。居然没理解“谒者召致廷尉”的意思,按理说他已经被立为太子多年,许多皇帝都会提前让太子处理政务,而汉元帝居然闹出这样的笑话。

二是汉元帝性格优柔寡断毫无主见。完全被弘恭和石显等小人牵着鼻子走。

2.重用宦官导致大权旁落

萧望之死后不久,中书令弘恭病死,石显继任中书令。

由于汉元帝身体不好,加上对石显的信任,于是将朝政全部交给石显处理。

石显十分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有一次他奉命外出办事,他故意对汉元帝说:“臣回来已经很晚,如果宫门关闭,请准许我以奉诏命为由叫开宫门。”

汉元帝同意了。石显故意深夜才回来,然后以诏命为由叫开宫门。

随后有人上书弹劾石显矫诏开宫门。石显向汉元帝哭诉,说自己得到天子信任,有人眼红,招来无端陷害。汉元帝安慰石显,并且从此对他信任有加。

石显精于权术却毫无治国之才,他贪污受贿,大臣要获得重用,必须要讨好石显才行。

萧望之死后,汉元帝又提拔了周堪和张猛两位儒生,这两人不是石显阵营的。

于是石显又发动对两人的诋毁,时间久了,汉元帝也对两人不满,于是将两人贬为地方官。

不久优柔寡断的汉元帝又将两人调回,但是石显处处阻挠,两人无法施展才华,周堪忧愤而死,张猛独木难支,愤而自杀。

3.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萧望之为了防止宦官专权,曾经向汉元帝建议废除由宦官掌管中书的做法,但是汉元帝一直无法做决断。最后萧望之被害死,这个建议不了了之。

在国家大事上,汉元帝也优柔寡断。当时海南岛发生叛乱,对于是否平叛汉元帝居然举棋不定。最后他听从贾捐之的意见,放弃了海南岛。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汉元帝同样优柔寡断。太子刘骜纵情声色,难负重任,山阳王刘康多才多艺,汉元帝打算改立刘康为太子,但是又一直犹豫不决。最后拖到汉元帝病逝,改立太子也没付诸行动。

总结:纵观刘奭的一生,其实并无大奸大恶的行为,但是他毫无主见,容易被小人蒙蔽,做事优柔寡断,把大权托付给宦官,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导致西汉逐步衰亡。因此,尽管刘奭不是坏人,但是说他是昏君一点也不为过,他不适合皇帝这份工作。

汉宣帝为什么能彻底打败匈奴?

汉匈战争的辉煌胜利,是大汉数代人长期努力的结果。

然而,化优势为胜势,最终赢得彻底胜利,则与汉宣帝的正确战略分不开。

得势不得分

自汉武帝漠北决战后,“幕南无王廷”,匈奴势力大范围退缩,大汉已经已经在汉匈战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

其后,汉武帝试图再接再厉,彻底打败匈奴。

然而,汉武帝很快发现:他陷入了得势不得分的尴尬处境。

一方面,随着连年高强度作战,大汉的国力已经消耗严重。

在汉武帝早期的对匈奴作战中,主要使用的是骑兵,但到后期,随着国力损耗,已基本是步骑协同了。

虽然步骑协同有自己的优势,但毫无疑问,在这种远征中,其机动性、灵活性已经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匈奴人在连番失利后,找到了应对汉军的办法。

汉军每次北进,匈奴皆立刻迁走,以至于汉军曾有几次北进,“不见匈奴一人”,劳师远征,无功而返。

此后,随着匈奴实力的逐渐恢复。尤其是,在汉降将的训练和指挥下,匈奴军队的持续作战能力迅速增强。匈奴开始防守反击。

匈奴往往先行远遁,避免与汉军过早决战,然后,集结主力,寻找机会,猛击汉军一路。

结果,汉武帝后期的数次远征,汉军败多胜少。

最终,在国力消耗严重,战绩却越来越不如意的情况下,汉武帝轮台罪己,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大规模作战。

彻底打败匈奴,留给后人吧!

汉昭帝的方略

汉昭帝即位后,霍光辅政。

霍光执行汉武帝生前指定的政策,将主要精力用于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内政。

对匈奴,大汉采取以就地反击为主的作战方针。

由于汉匈实力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匈奴的进攻,汉军可以通过就地反击来打击对手。

这一方略,有3个结果。

1、战果不错。

汉军的就地反击,虽然看起来被动,但其效果却在武帝晚年的一些远征之上。

2、大汉的恢复有条不紊的进行。

就地反击对国内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有限,因此,这个阶段,大汉的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3、仍然不能给匈奴致命打击。

不过,这样的方针,毕竟是立足于防守,缺少主动对敌人的打击,因此,对匈奴的打击力度远远不够。

事实上,在匈奴与乌桓发生冲突时,大汉曾发2万精兵截击匈奴。然而,匈奴依然迅速走脱,汉军依然不能给匈奴有力打击。

此时的匈奴,实力已弱,内部问题也已严重,只差致命一击,然而,但此时的大汉,依然没有找到给其致命一击的方法。

宣帝的资源和难题

汉宣帝继位时,他得到的遗产是丰厚的。

1、大汉国力已恢复。

经过汉昭帝一朝的苦心经营,此时,大汉的经济得到恢复。“田野益辟”、“百姓益富”、“破有积蓄”。

因此,汉宣帝能够集结的骑兵集团,其规模已经超过汉武帝鼎盛时期。

2、西域经营已见成效。

自武帝以来,大汉一直着力经营西域。

因此,已有显著成效。

尤其是,原本依附匈奴的西与大国乌孙,此时已经与大汉交好,与匈奴离心离德。

3、匈奴国力更弱了。

这段时间,匈奴则内乱不断,不但实力更为薄弱,而且内部已经有了分裂的迹象。

可以说,此时,大汉已经有了给匈奴致命一击的物质条件、外交条件。

然而,如何给匈奴致命一击,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破解匈奴的套路,大汉要征匈奴,势必要重蹈武帝后期的覆辙。

何况,此时,大汉的将才素质一般(赵充国尚未成熟),不但与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天才不能相提并论,就是比之武帝后期的李广利、李陵也难比得上!

汉宣帝的战略1:抓住时机,果断发起大规模进攻

自前90年的燕然山之战后,大汉已经接近30年没有对匈奴大举进攻了。

然而,汉宣帝在其登基的第二年,他就嗅到了机遇的味道。

由于匈奴不满乌孙倒向大汉,数次发起对乌孙的进攻。

乌孙在昭帝后期就已经发出求援,但大汉因为内部问题,没有发兵支援。

前72年,乌孙再次发来求救文书:匈奴屡屡侵犯,要我们断绝与大汉的关系。我们愿出兵5万,与您一起反击匈奴!

宣帝君臣知机遇难得,遂下定决心:立刻对匈奴发起大规模进攻。

此时,生长于民间,缺乏政治资源的宣帝刚刚即位不久,内部仍有不少问题(如其与霍光关系仍然很微妙),这种情况下下定大规模进攻的决心,需要的不仅是敏锐的嗅觉,更需要惊人的魄力!

汉宣帝的战略2:大规模进攻的创造性安排,完美破解匈奴套路

自武帝后期以来,匈奴应对大规模进攻的套路是:后退避战,然后择机选择一路汉军猛攻。

这一招,屡试不爽。

汉宣帝的应对方法是:正月出兵+骑海。

你匈奴不是要后退避我,诱我深入吗?

我正月出兵!

正月,正是匈奴最弱,最不便行动的时候。

匈奴最强盛的季节是秋季,秋高马肥,机动力强大。

到了冬季,草原水涸草枯,沿途获取草料,生长在马背上的匈奴人行动起来很困难。

而大汉则不同。

大汉的马匹,吃的是携带的马饲料,并不“靠天吃饭”,仍能保持强大的运动能力!

因此,大汉出兵,匈奴如果仍然选择“避战”,那么,不需要汉军打,匈奴就会付出惨重代价!

你匈奴不是要利用我分路进攻,择机攻我一路吗?

汉宣帝的应对很直接:每一路都足够强大!

此战,光是直接参战的骑兵就达16万之多!其他担任后勤的部队就更不计其数了。

这可是当初汉高祖无法想象的“富裕仗”!

平心而论,这一仗,汉军的表现不但不出彩,甚至还有些拉跨!

除了范明友和赵充国这两路有所斩获外,其余三将“皆不至其还”,结果,聚歼匈奴主力的战略意图落空。

反倒是乌孙军打得比较出彩,重创匈奴右谷蠡王部,获三万九千余级,俘虏各类牲畜七十余万!

战后,宣帝将五路主将中的两位将军逮捕问罪,逼迫其自杀!

然而,给匈奴军队致命打击的目标没有实现,给匈奴经济致命打击的目标却实现了!

由于迁徙困难,此战,匈奴被俘获的牲畜有80余万!而在迁徙过程中,民众死伤、牲畜远移死亡,“不可胜数,匈奴遂衰耗”!

然而,匈奴更大的损失,还在后面。

汉宣帝的战略3:外交战、经济战、策反战,促其分裂

巨大的损失,使匈奴对周边部族的威慑力进一步削弱。

于是,大汉加强与乌孙、丁零、乌桓的合作,支持各部进攻匈奴。

于是,乌孙等各部,“趁你病要你命”,大肆进攻匈奴,斩杀匈奴数万人,掠夺马匹数万,牛羊不计其数。

此外,在大汉的支持下,原本依附匈奴的其他各部“皆瓦解,攻盗不能理”。

在各部的联合打击下,匈奴的活动范围大幅减少。

漠北的环境本来就恶劣,对于“逐水草而居”的匈奴来说,活动范围大幅减小,意味着抗风险能力的大幅虚弱。

果然,匈奴发生大饥荒,“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大为削弱!

这种情况下,原本依附匈奴的各部也纷纷脱离匈奴,“诸国縻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

汉军趁机发起小规模出击,出兵3000,分3队,进一步打击匈奴!

这种小规模出击,“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匈奴单于,是草原上的鹰,只有强者才能居之!如今,大汉小规模进攻,匈奴尚不敢交战,单于威望自然一落千丈!

于是,原本就有分裂倾向的匈奴,开始真正的四分五裂了!

汉宣帝,遂开始了彻底摧毁匈奴的最后一个步骤。

汉宣帝的战略4:政治战

不久,匈奴在连续内乱后,五单于相攻,乱作一团。

宣帝一面坐山观虎斗,一面开始展开政治战。

一方面,在单于内斗其间,大汉没有趁机发起大规模进攻。

此时的大汉,当然是有足够能力进攻的。

然而,所谓“急之则相救,缓之则争心生”,宣帝此举,避免了匈奴各部在危机中缓和各自关系,利于进一步瓦解匈奴。

另一方面,汉宣帝抓住机遇,一步步加强与呼韩邪单于的合作。

当时,五单于相攻,你死我活。有的单于投降,有的单于自杀。最后郅支单于击败呼韩邪单于,占领单于王廷及漠北广大地区。

呼韩邪单于为求自保,只得试探性与大汉商议归附事宜。

当时,呼韩邪单于身边反对其依附大汉的声音很大,因此,呼韩邪与大汉的商议本是试探性的,极不牢固。

然而,汉宣帝却抓住机会,步步为营,趁此终结战争。

汉宣帝先是意极高的礼遇迎接呼韩邪单于,让他“位在诸侯王之上”,并颁“匈奴单于玺”,承认其为匈奴族的最高首领。

随即,又以法律姓氏确定其对大汉的从属地位,在汉天子与单于之间建立起君臣名分。

此后,大汉出兵、出钱,全力支持呼韩邪单于北归。

汉军护送,“留卫单于,助诛不服”,既帮助单于控制局势,又监视单于。

同时,大汉屡屡调拨谷米救济匈奴民众,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获取广泛的人心。

如此,呼韩邪单于在大汉的支持上,逐渐安定漠北,并继续保持与大汉的从属关系。

此时,呼韩邪单于请求返回匈奴王廷主持国政。

这可是要脱离大汉的监视呀!

大汉准许了!

大汉之所以准许,是因为:靠控制一个傀儡实现结束战争是不可能长久的,要彻底结束战争,需要对方心服口服!

而要对方心服口服,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一场“虽远必诛”!

后记:虽远必诛,战争结束

前48年,汉宣帝驾崩。

他去世时,匈奴已经基本上被打败。

只是,彻底结束,还是汉元帝时期的“虽远必诛”之后。

呼韩邪单于最初要依附大汉,是为郅支单于。

呼韩邪单于依附大汉之初,郅支单于也派遣使者与大汉修好,试图阻止大汉支持呼韩邪单于。

尽管大汉对郅支单于也十分友好,但是,与呼韩邪单于不同,郅支单于的目标是要亲自统一匈奴,因此,他既不接受大汉同时优待呼韩邪和他的安排,也绝不愿意作大汉的臣属。

然而,在东方,郅支单于知道不能同时对大汉与呼韩邪单于开战,遂决心西去,经营西域。

郅支单于确实厉害,很快就打算乌孙等国,迫使大宛等国纳贡,“郅支单于威名远闻”,成为西域霸主。

此时,大汉西域副都护陈汤知郅支单于“必为西域患”,遂决心联合乌孙等国,共击郅支单于。

陈汤目光敏锐:郅支单于虽然雄霸西域,但其据点郅支城缺乏坚固城池和足够的强弓硬弩,一旦遭到围攻,既难以自保,也无处可逃,可以一举歼灭!

于是,陈汤果断发兵,直扑郅支城。

此时,大汉长期经营西域的效果体现了出来。

原本支持郅支单于的康居“贵人”决心支持大汉,并帮助汉军顺利完成远距离奔袭,完成对郅支的包围。

随即,陈汤击败匈奴军,将敌人重重围困于郅支城内。

郅支单于本打算弃城而走,但左右看去,康居已经做了汉军内应,乌孙也发兵来助汉,他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于是,他带兵出城后又返回城内:汉兵远来,不能久攻!死守!

然而,陈汤决心已定,哪里会放过他?汉军火焚木城,奋力入城,彻底歼灭了郅支单于!

虽远必诛!

此时,已经在漠北安定局势的呼韩邪单于得知此事后,知道:无论是论“远”,还是论战力,他都不如郅支单于,郅支单于尚且“虽远必诛”,孤弱的他又如何能得罪大汉呢?

心服口服!

于是,呼韩邪单于进一步加强与大汉的关系,与大汉确立了新形式的和亲关系。

由此,持续一百五十多年的汉匈战争,以大汉的辉煌胜利告一段落!

经过大汉数代人的努力,到汉宣帝时,大汉已经在物质上、外交上,作好了彻底打败匈奴的准备。

在这一基础上,汉宣帝以其创新性的努力,化优势为胜势,赢得战争!

他不顾自己登基不久,内部尚不稳的局面,果断改变武帝生前确定的“休战”策略,抓住时机,再次发起对匈奴的大规模进攻。

在战术上,他果断集结前所未有规模的大军,并创新性的选择正月出征,粉碎匈奴人屡试不爽的套路,使汉军在表现拉跨的情况下依然给与匈奴沉重打击,促使匈奴在经济上崩盘。

此后,在外交上,他拉拢各部联合打击匈奴;在心理上,他通过“侮辱性”极强的小规模出击破坏单于权威,促使匈奴在阻止上崩盘,并走向分裂。

最后,利用匈奴的分裂局面,宣帝在与呼韩邪单于的合作中,充分利用汉匈双方人民渴望和平的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发展了新型“主从关系”、新型“和亲关系”,开创了汉匈之间的和平局面,彻底结束了战争。

水浒传里的梁山108将中?

小时候大院里总是讲,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个个神勇,替天行道。这些个性鲜明,爱恨分明的英雄好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甚至因为他们的结局而黯然神伤。

作为山东老乡,我想知道梁山好汉究竟有多少来自山东。为此,《迷你杂志》又专门找来《水浒传》一阅,将为大家奉上最完美无缺的答案。

重点一:历史上的山东地方,是不是就是今天的山东

首先必须搞清楚这点。如果连这都搞不清楚,回答此题就是不负责任的。

山东,本是一个地理名词,历史上随时间的变化山东指的地区也不相同。

1、战国和秦汉时期。

以崤山为界,崤山以东为山东,崤山以西为山西。

崤山,为秦岭山脉东段分支,在河南省西部洛宁县西北,西南华山山脉相连。

崤山,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

另外同时期,函谷关以东地区被称为关东,函谷关以西地区成为关西。因此此时的山东地区是和关东地区重合的,都是指除秦国以外的“山东六国”。

崤山以东为山东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山东和山西也是以崤山为界。

2、魏晋直至唐宋时期

这一时期的山东,从崤山以东逐渐演变为太行山以东地区。

太行山以东为山东

此时的山东,是位于太行山以东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北省、山东省和河南省中北部。

这一时期的山东,大多与“山东士族”紧密相联。

山东士族,是指太行山以东广大范围内的门阀士族,与关中、塞外和南方相对,主要有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琅琊王氏五姓士族。

其中,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在今天河北省,荥阳郑氏在今河南省,琅琊王氏在今山东省

3、山东作为行政区划开始于金朝

今天的山东省在唐朝分属河北道和河南道,在宋朝分属河北路和京东路。

金朝在今山东省设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这是山东这个词作为行政区划的开始。

大明十三布政使司

元朝,今山东省隶属于中书省直辖,明朝,设山东山东布政使司,清朝,更名为山东省,从此山东作为省名沿用至今。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于北宋末年,此时的行政区划是没有山东的,因此此时的“山东”是一个地理概念,即太行山以东地区。

重点二:梁山108好汉中,来自山东的有哪些?

《水浒传》一共写了780多个人物,而在108位梁山好汉中,写明籍贯的有90多人,涉及到了如今的14个省市。在梁山108位好汉中,山东人占据了一半。梁山108将有多少山东人呢?

简单统计一下的话——

一、属于今天山东省的有39人: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黑旋风李逵、扑天雕李应、一丈青扈三娘、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母大虫顾大嫂、小李广花荣、镇三山黄信、鼓上蚤时迁等。

及时雨宋江

二、属于今天河北省的有15人:

玉麒麟卢俊义、入云龙公孙胜、行者武松、浪子燕青、急先锋索超、小旋风柴进等。

武松,河北清河人

三、属于今天河南省的有14人:

豹子头林冲、金枪手徐宁、病关索杨雄、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没羽箭张清等。

林冲,河南开封人

四、属于其他省份的。

另外,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霹雳火秦明、青面兽杨志、双枪将董平、赤发鬼刘唐等是山西省人。

鲁智深,甘肃平凉人

而花和尚鲁智深是甘肃省人,病尉迟孙立是海南人,九纹龙史进是陕西人,混江龙李俊是安徽人,拼命三郎石秀是江苏人,神行太保戴宗、船火儿张横、浪里白条张顺是江西人。

浪里白条张顺,江西人

由此可见,梁山好汉一样来自五湖四海,只不过属于山东、河北、河南和山西四省的最多。

如果以唐宋时期的山东概念——太行山以东(山东省,河北省和河南省),那么108将中约有68人属于“山东好汉”,确实占了梁山好汉的大半。

值得一提的是,《水浒传》里面的山东英雄都各有绝技,并且功夫不凡。但是,他们上梁山都是有着共同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被逼的。其中,林冲雪夜上梁山最具有代表性。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少人也开始认为山东人都是好汉,并且十分好武。但事实上,山东人并不好武,所以千万别搞混了哦。而对于这件事,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好了,各位英雄,请问我这个答案还算完整吧?你会不会为梁山好汉大部分来自山东感到骄傲?欢迎你来Discuss……

长春为什么不延期开学?

吉林现在疫情严峻,长春为什么不延期开学?

继高三,初三毕业班开学以后,长春的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已于5月11日开学,而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也于5月18日开学。

吉林省的疫情范围,目前主要集中在舒兰市和吉林市部分地区。

据吉林省卫健委通报:

5月18日,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5例(吉林市),均是在控制范围内主动筛查检测阳性确诊。至此,此次聚集性疫情,已经有45人感染,其中42人通报确诊,另有无症状感染者3例。其中,吉林省吉林市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9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吉林省长春市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例;辽宁省沈阳市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例。

虽然长春与吉林相邻,但长春市也已经提升了响应等级,全市所有的社区,都在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逐户排查,并且所有来自吉林的人到长春,都要隔离14天,通过排查,长春目前还没有到战时管控的状态。

同时,吉林市也加大了管控力度,为了防止疫情扩散,高风险的舒兰封城了。而吉林市的管控也非常严格,不仅初三、高三已开学的学校都停课停学了,所有客运车辆也都处于停运状态。

如果要出吉林,需要提供48小时之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在这种管控力度下,疫情很难流入长春,也很难流入国内其他地区。

4月份时,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文宏教授等对疫情下开学做过指导,他们也说过,在全球疫情爆发的大背景下,中国有可能会有零星病例爆发,但是在目前的管控力度下,不可能有大范围的传播。

虽然舒兰的传染源头还未锁定,但防疫管控不放松,人们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也不用太担心。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而长春市依然继续开学,也说明当地教育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作为已开学的学生和家长,也无需过于紧张担心,做好个人防护,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而各类已经开学的学校,对疫情管控会更加严格,也会采取更为完善的措施保证学生的健康,从目前情况来看,没有必要停学。

高级育儿师,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获取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银花育儿!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