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妇女交友群,为什么现在有些人渐渐离开微信而选择了头条?

2023-08-29 17:49:04 42阅读

中年妇女交友群,为什么现在有些人渐渐离开微信而选择了头条?

头条内容比微信更广泛,受众更多,平台更大,涉及的面更广,互动性更强。

如何看待摄影圈中的群殴和走私现象?

摄影圈内有一些“黑话”圈子外的人往往不明就里。题主问题中的“群殴”和“走私”。就是摄影圈的“黑话”,先让我来解释一下吧。

中年妇女交友群,为什么现在有些人渐渐离开微信而选择了头条?

上图中的情况就属群殴。那么与此相反的“走私”,是指个人或少数摄影师单独外出创作。

国人,好象本来就喜欢扎堆。一直以来,对“群殴”的拍摄行为,各界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如下:

1 一些观赏风光的最佳角度被长时间占领,而且不到天黑根本就没有走的意思。使得一些游客连挤都挤不进去,更别说观赏风景了。也有一些摄影老师,带着模特和一帮学员。选择一些公共场所指点江山,排兵布阵。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其它人。每逢汽车展览,总有大批摄影师围着车模一通狂扫,比真正看车的人还多。俗语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么多摄影师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些个别人的不文明行为也实在让人侧目,于是时间长了难免收取些负面效益。

2 摄影的门槛相对较低。科技的发展使摄影变得相对简单,成本也较低。不管以前是否有摄影基础,花些钱买一二套设备,再花十天半月看看说明书。按动快门,就可以拍出照片来。再多花上一年半载较深入地研究一下,拍出照片来网上一发。立马换来一片“毒德大学”之类的赞美之词。相比之下,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没个十来年的功夫,怕是根本就拿不出手。于是,也圆了很多朋友追求艺术的梦。

喜欢“群殴”的主要以中老年朋友居多。在众多的“群殴”现象中,也必有其合理性。中国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未来几十年中会长期存在。工作之余或退休之后,总得有些事情可做。摄影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众多中老年朋友,因摄影走到一起来。既打发了业余时间,又陶冶了情操,还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中老年朋友们的身心键康的确有很多好处。总比整天喝酒,吹牛,要好。

另外,“群殴”能最大程度地互相学习交流心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安全性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总不至于出了危险连个报信的都没有。大多中老年朋友,经过多年的修练,早已看淡了名利。“群殴”更多是出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只要不妨碍别人,也不必苛求。

本人因性格原因,很少参加“群殴”,多属走私行为。但我对群殴比较理解与宽容。其实中国人本来就喜欢扎堆。比如各大风景区人满为患,广场舞噪声扰民,知名歌星专场演出粉丝集结等,这些现象不都是扎堆吗?何必对摄影圈的“群殴”那么不依不绕呢?

至于“群殴”拍出共性的片子,“走私”拍出个性的作品等。“群殴”者也并非不了解。等条件成熟,自然就“走私”去了。

上几张本人“走私”的片子吧。

很久才发一条朋友圈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如今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毕竟相比于传统的打电话和发短信模式,微信的应用场景要广泛太多了,除了聊天交流还可以付款购物,简直不要太方便。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喜欢通过发朋友圈来保持朋友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通过朋友圈这个功能,用户可以在与好友分享生活现状的同时了解到好友的最新现状。

不过随着朋友圈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微信朋友圈的状态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一些微商、广告以及代购之类的朋友圈动态轮番轰炸,极大的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但另一方面除了微商之外,却还有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从来不发,或是隔了很长时间才发一条动态。据教授“暗中观察”,这种很少发朋友圈的通常是这4类人,看看有你吗?

1

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有所顾虑

随着微信的全面普及,微信好友已经不单单是朋友了,有很多工作的同事、亲戚,甚至是一些素不相识的人都会互加微信。这种情况下,发个朋友圈还要各种屏蔽,对一些好友还有所顾忌,有些人省的麻烦,就干脆不发了。

当然还有些人会转战微博,于是就有了那种微信朋友圈各种正能量鸡汤,而微博却是神经病。

2

性格内向,不喜表达

朋友圈俨然成了人生秀场,有些人会通过展现自己的生活来赢得朋友的赞扬。但有些内向甚至自卑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不喜欢表现自己的生活,还会担心被别人嘲笑或质疑,从而改变他们在朋友心中的印象,所以干脆不发了。

3

注重现实生活,内心较为充实

一些用户会通过朋友的赞赏而炫耀生活,从而获得满足和虚荣,而内心较为充实的人则相反,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自尊和满足感,虽然偶尔也会分享一些真情实感,但是他们不愿意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满足,相对而言朋友圈就发的比较少了。

4

比较成熟,自我解压能力强

很多人发朋友圈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当心情郁闷了,发一条朋友圈,然后通过好友的慰藉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而有些人情绪比较稳定,遇到难过的事情,他们会自我消化,不会将消极情绪分享在朋友圈。他们更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他们觉得朋友圈中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多的只是一种无聊的宽慰。

当然,一个人发朋友圈或者不发朋友圈都是自己的选择。发朋友圈可以更好地维系朋友关系,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Anyway,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回头看看只剩下亲人和三两个老铁?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人到中年,回头看看只剩下亲戚和几个老铁,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认为说的很对。

虽然我刚刚40岁,但对于这个问题深有体会。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新冠疫情,我天天熬夜,吃饭不规律,不运动,天天在家睡觉,之前有高血压因为不能出门停药等原因,得了重病,出院后回老家疗养一段时间。

在住院治疗期间和回老家疗养期间,也就是最好最亲的几个亲戚和朋友来看过我,其他一些走的少亲戚和酒肉朋友直接失联,连个电话或短信都没有,也让我看清世间人情世故,就那么回事。

我自己也不去想那么多,难得糊涂一回也挺好,只是希望尽快把身体养好,再好好照顾家人,好好感谢那几个亲朋好友。在困难时期不离不弃的亲戚和朋友,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值得我珍惜,其他一些人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得深交。只要自己和亲朋好友每天开心就好,风雨之后再现彩虹!

传销的形式有哪些?

题主的问题好奇怪,到底是问传销的形式呢还是问传销人员的特点呢?诶,算了,笔者作为一名头条专业反传销人士,就把这2个问题都给你说道说道。

首先传销的形式有哪几种?

第一种:传统传销。

传统的传销是90年代到2007年前开始盛行的传销模式,那个时候没有1040阳光工程,有且只有“假天狮”,中绿之类的传销组织,其中“假天狮”属于暴力控制型的传销,中绿最开始起源于辽宁。

这个时候的传销组织就跟现在的北派传销一样,也分为暴力和非暴力的。慢慢演变到今天各种各样的北派传销组织名号,像什么香港新时空,新柏兰,蝶贝蕾,津美,真丽斯,卡迪维妮,阿穆尔等等。他们的门槛费有2800,2900,3900等各种各样的。

第二种:变相传销。

1040阳光工程就属于典型的变相传销,变得现在成了中国特色传销的龙头老大了。在07年以前是几乎没有1040阳光工程的。07年山东传销大案之后,一帮传销人员才跑到广西那边,自己研究出来的一套理论,然后才有的1040传销工程。甚至包括他们还找软件工程师开发出53软件出来计算工资。

现在的1040阳光工程又有变异品种出来,像那些投资33500,50300,50800,70000,70300,102800,101600,135800的都是从1040阳光工程变异而来的,他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第1份是3800元,第2份开始是3300,但是计算工资的时候都是拿3800来作为基数的。

第三种:网络传销。

网络传销可以说是现在中国涉及范围最大的传销模式,这种传销组织的的名头有各种各样的,他们都是打着普通大众看不懂的幌子,比如“虚拟货币”,“区块链”,“共享经济”,“社交电商”,“短视频”,“中产阶级”,“民族资产”等等稀奇古怪的名词。

只要和这些名词沾边的项目,只要你去问问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他们都说不知道的话,那就绝对是网络传销。

这就是现中国社会存在的3种传销模式,由于篇幅的原因我就不细说了,真要细说再写几千字都可以,如果是有大学生写论文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私聊我。

那么这3种传销里的从业人员又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种传销人员的特点就是猥琐。这些北派传销人员只要在大街上,那绝对是猥琐的样子,东张西望,走路小心翼翼,生怕被人发现他们是不正常的一样。在和当地人打交道的时候,都是唯唯诺诺。

这些北派传销人员,基本以年轻人为主,除了中绿系(包括长寿传销)里有中老年人。北派传销过的是群居生活,男的睡大地铺,女的挤一张床。吃大锅饭,饭菜里很难得见荤菜,土豆萝卜大白菜是标配,一天一顿米饭和面条,早餐基本是粥。

第二种传销人员的特征就是一个字“装”。

要论装13,这个世界上他们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连他们的前辈北派传销都不敢那么装,毕竟装得太深遭雷p。

在这些传销人员的口里,国家是他们的后盾,所以胆敢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出来,比如断绝亲情关系,不惜卖掉家产,举家迁往传销基地。几年后一无所有的家也回不了了,只好沦落为难民。

这类传销人员走在大街上,那脸上看似自信满满,实际心里都是没底的,毕竟他自己没拿到所谓的财富,都是看到或者听到的。那些上了平台的人,如果你见到了他们真实的一面,都是无奈的样子。

第三种传销人员的特征就是爱吹。

吹牛的时候他是世界上最有眼光的人,是最能抓住机会的人,在家人面前也毫无忌惮的吹嘘。说个简单的例子给大家听听:

有个求助者告诉我,自她有记忆开始,自己的母亲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网络传销组织,至今十来年了,家里已经被母亲搞得家徒四壁了,本来有几百万的拆迁款,也被母亲全部投进去了。她从小就立志好好读书,以期待能脱离这个环境,但是现在想脱离也脱不了了,母亲做网络传销借了很多的高利贷和网贷,现在天天有逼债的人上门,她都已经感到生活没有希望了,人生都绝望了。可笑的是母亲还讥笑她读书有什么用?以后等着母亲给她几百万成为富翁。

其实所有做传销的人,都是一群爱幻想的人,只不过幻想始终是不可能实现了,在这个梦里,一般人叫不醒他们。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