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交友,中国古代的河东河西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2023-08-27 20:28:03 30阅读

北流交友,中国古代的河东河西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河”就是指黄河,它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蜿蜒奔向大海。不料它半路淘气了一下,跑到内蒙古大草原撒了个欢,形成了一个凸起轨迹,形似一个“套子”,把整个西北地区分割成三块。

中间凸起的部分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宁夏,即著名的“河套地区”,两汉在这里设西河郡和上郡。

北流交友,中国古代的河东河西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东面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山西,即所谓的“河东地区”,在其西南角(今临汾、运城地区),两汉时设“河东郡”。

西面就是现在的宁夏、甘肃、青海部分地区,即古代的陇右地区、西凉边陲,包括金城、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五郡,俗称“河西走廊”。

从地理位置上看,河套地区的南部就是关中平原,长安古都就在这片平原之中。因此,这个地区就成了中原王朝,抵御草原游牧民族入侵的缓冲地带。汉武帝在其北面筑朔方城,设朔方郡,成为阻断匈奴人南下的屏障。

河东是军事、政治和经济战略要地

河东地区是古代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战国时期它属于魏国,秦魏之间为了控制河东,双方数次爆发大战。最著名的一次战役,就是吴起以一万魏武卒,力克秦军十万大军,逼得秦孝公不得不割让河东。

东汉邓禹西征,也是从这里突破进入关中。唐朝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河东之战,以及唐末李克用与朱温的两次河东大战,都是为了控制河东门户。

河东的为何这么重要?因为它是连通关中平原的东部三条通道之一,夺得河东,关中就门户大开,长安就很难守住。

关中平原东南通道有武关,正东有潼关,都是位于秦岭山脉易守难攻的关隘,唯独河东与关中的接壤是平原,唯一的天险就是黄河,所以这里就成了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河东大平原水系发达,周边群山环绕,气候温润。独特的地理优势,让这个地方农业非常发达。谁控制了河东,就等于守住了大粮仓。

河东从远古时期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是很多朝代的都城所在地,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周朝晋国、魏国的旧都都在这里。

河东自古名人辈出,名家士族荟萃。如张仪、荀子、卫青、霍去病、关羽、郭子仪、武则天。河东豪门士族,是东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足以抗衡山东豪族的另一大政治势力。比如柳氏、裴氏、王氏、杨氏、卫氏等。

河西是连通西域的走廊和著名的大粮仓

一提到河西,人们下意识地浮现出俩字——荒凉!其实古代不是这样,河西的重要性,一点不亚于河东。

首先,河西走廊的军事价值非常重要。它的北面是草原大漠,南面是青藏高原,西面连接西域三十六国。

我国古代边疆最不安定的就是西北,北面有游牧民族的侵扰,西南面有羌人、吐蕃、吐谷浑等民族的袭扰,甚至西域,也常常成为游牧民族入侵的跳板。

无论是两汉还是盛唐,乃至大清,河西走廊一直是西北最重要的军事壁垒!

其次,河西走廊还是一个经济引擎。这一点很多人会诧异,黄沙漫地的河西怎么可能是经济引擎?一方面它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另一方面,汉唐时期,那里农业很发达,是西北粮仓。

河西走廊是一条长约1000公里的狭长地带,四周被祁连山、合黎山、乌鞘岭环抱,虽然干旱少雨,但是祁连山的雨雪,温热的气流,让这个地方成了绿色长廊。

以东汉初年为例,因为战乱全国到处是流民,唯独河西五郡,依然丰衣足食。东汉末年,那里为何出如此多的豪强军阀势力?因为那里有粮,养得起大军。

说到豪强,这就是河西的另一大“特产”。河西豪强跟河东、关东的豪强不大一样,他们往往被打上“军阀”的标签,相当彪悍,这与他们长期跟少数民族交流有关。

东汉时期两大豪族梁氏和窦氏,以及马氏,大唐皇室李氏,都出自河西。到了魏晋南北朝,他们与关中豪族一起,左右了长达四五百年的政治格局。

河东与河西的日渐衰弱

可惜的是,三河地区从唐朝末年开始,逐步走向了没落,尤其是河西地区,黄沙悄悄地覆盖了昔日的铅华。

一方面,三河地区的自然生态日趋恶化,尤其是水资源的稀缺,让那里的土地变得干瘪起来。盛唐时期“八水绕长安”的美景,只能从史料记载和考古遗迹中找寻。

另一方面,北方历经战乱,经济中心开始难移,商业的重要性得到体现,即便是农业,北方的自然条件远远比不上南方。古丝绸之路,也被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所代替。

同时,古代的政治中心东移,从大唐以后,再也没有一个王朝定都长安,昔日繁华的关中平原,开始走向没落。

正是关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衰退,以它为中心的三河地区,也失去了营养的根脉,它的分界点,就是五代十国短短半世纪。

为什么黄帝叫轩辕黄帝?

导语:公园两千七百多年前,农历三月初三,黄帝轩辕氏出生,我们经常所说的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就是源于此处。

为什么黄帝叫轩辕黄帝?

黄帝轩辕,又叫玄远氏、玄袁氏、有熊氏、姬姓,打败炎帝和蚩尤,统一了中国。 黄帝轩辕文化以往认为仅为中国北方,我国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者经过多年的考证认为,黄帝文化的范围应该包括中国南方,其中位于浙江省永康市的石城山是南中国黄帝文化的辐射中心。

黄帝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据史料记载,黄帝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领袖,曾打败炎帝和蚩尤,统一了中原。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洪波等专家认为,在过去相当长时期里,史学界将黄帝活动和黄帝文化的范围局限在黄河流域,但从史料研究和实地考证看,南方长江流域也有黄帝活动的足迹,并积淀着深层次、多层面的黄帝文化,浙江永康的石城山就处于南中国黄帝文化的中心辐射区域。

专家认为,根据史料、传说和实地考察的情况分析,5000年前黄帝曾经在浙江永康的石城山生活过,并且以石城山为中心,足迹遍及浙江的金华山、仙华山、仙都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广东鼎湖山等地,在南中国洒播了华夏文明的种子。 石城山位于浙江永康市区南面。 晋代郭璞注释的《山海经·海内南经》说:“三天子鄣山……张氏《土地记》曰:东阳永康县南四里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云:‘黄帝曾游此,即三天子都也’。

”据实地考察,《山海经》所记载的石城山的方位与今一致。清康熙《金华府志》、《古今图书集成》,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清光绪《永康县志》等录有石城山的山貌和黄帝采铜山之铜在石城山铸鼎的记载。

专家发现,现今的石城山上尚有铸鼎的遗迹--石鼎炉;山内腹地的“千户人家十八井”相传为氏族公社时代的部落聚居地,已发掘出古井一口,并留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帝道”的古山道。

此外,石城山中还有被当地人称作“三天子都”的石洞,传说中的黄坟,以及相传为纪念黄帝第九代孙舜帝的舜帝庙,舜井,舜耕田等等。 据专家考证,黄帝之所以选择永康石城山安营扎寨,主要是当地出产一种现今仍在使用的高岭土(当地人称“湖西泥”)。 这种矿物质是炼铜铸鼎的绝好材料,而它的产区就在石城山附近。 据民间传说,黄帝在与蚩尤的战争中,曾一度失利,原因是蚩尤部落较早掌握了青铜器,而黄帝使用的仍然是石器。 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黄帝派部落成员四处寻觅可以冶炼兵器的矿源,终于在永康发现了宝藏,黄帝的后代渐渐在这边生息繁衍下来。

有轩辕国吗,在现在哪个地方?

鲧治水失败被杀后,其子禹接替父亲鲧的职务继续治水。与涂山女结婚4天便离家去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经过13年的艰苦努力,“三过其门而不入”,“疏九河”,终于成功,遂被尊称为大禹。

大禹治水有功,于是,“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即舜帝定大禹为接班人。20年后,大禹接舜帝的“轩辕(猃狁)国”大酋长职务为帝。黄帝的“轩辕(猃狁)国”帝位5传到禹(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

禹即位后组建军队,南征三苗(上古时“苗”与“蛮”同音同意,三苗与后世的南蛮同源),在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搞即位仪式,在涂山大会诸侯,《春秋·左传》说与会者“执玉帛者万国”;《史记·夏本纪》说:“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公元前2070年,禹改轩辕国国号为夏国,建立了猃狁蒙古氏族为统治者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开启了国家建制的新纪元。

禹帝将中土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铸造九鼎象征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

史前人称“人”为“夏”,鲧蒙古语为(人)。禹以其父鲧名“人(夏)”命名国名为“夏”。中华民族的称呼“华夏”之夏即指夏朝。

《史记·夏本纪》开篇就说:“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颛顼之孙也”。这说明黄帝与其孙颛顼是猃狁蒙古氏族夏人的血缘祖先。

禹继任舜帝的轩辕国帝位,征服三苗后改国号为夏国,夏国应该是红山古国“轩辕国”的延续。类似元世祖忽必烈改“大蒙古汗国”为“大元帝国”的行为。

禹在位45年,公元前2025年逝世,葬于会稽山。

总结:猃狁蒙古人统一了史称“万国”的语言尚未统一且未定型的的诸氏族,建立了以黄河流域的河南为中心,南边到长江流域,西边到陕西宝鸡以西,北边到甘肃宁夏以北、西拉木伦河流域,东边为包括山东省以及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的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中国历史、蒙古历史中“国家”的创始人。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获利了还是俄国获利了?

我是梦话春秋,我来回答。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由于当时,明朝已经腐朽无力,所以西伯利亚成为沙俄的囊中之物。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曾经不止一次说过:“要将黑龙江作为自己的远东地区的中心来经营。”可见沙俄的野心很大。

东北地区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他们怎么轻易让人。康熙继位后,先是平定国内有三藩之乱。而这个时候沙俄公然在雅克萨城修建城堡。雅克城历来都是满人的地盘,这样等于直接挑衅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派将军朋春从瑷珲起兵三千人攻入雅克城。之后清兵撤军后,俄军又卷土重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军两千再攻雅克萨城,经过战斗,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迫使沙俄政府撤军雅克萨城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康熙派出自己的心腹索额图,并且交待了自己的底线。之后,索额一行人便和沙俄代表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主要是划界,规定外兴安岭以南属于中国,岭北地区划给俄罗斯。额尔古纳河以南属于中国,俄国尽快搬回北岸。俄国人建立的雅克萨,清政府态度非常坚决,一定要拆除。并且俄罗斯的住民一律不允许在中国境内停留,全部得遣送回去。

关于《尼布楚条约》是中国获利了还是俄国获利了,我们把问题分开看。

我们先看俄国在《尼布楚条约》中获得了什么。

一,俄罗斯获得巨多的土地。

清方谈判代表一开始就指出“贝加尔海这边的全部土地,则完全属于中国所有,因为贝加尔海这边的土地全是蒙古汗的领地,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臣民。”但沙俄代表坚决认为贝加尔海属俄罗斯人,划界应以黑龙江为界。清方代表索额图乃遵照康熙帝的“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的谕令作出让步。把贝加尔湖地区及外兴安岭全部给了俄罗斯人。此时,俄罗斯人在西伯利亚地区获得主权确认,俄罗斯获得了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二,与中国通商。

根据条约规定,只要持有文票的商人,从此以后,可以在边境做生意。这商贸就是俄罗斯人求之不得的事情。要知道,中国出产的商品一向在欧洲属于奢侈品,一般平民没有机会见识的,只有贵族才有权利享受。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远销海外,没有任何的竞争对手,属于完全垄断市场。但是,清朝建立之后,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跨国贸易量大大缩水,欧洲需要重新开辟一条商路。而俄罗斯可能打通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之路,这样俄罗斯就能获得巨额利润。同时,俄罗斯的皮毛能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原来欧洲的皮毛客户已经饱和,而在中国,他们通过条约可以光明正大销售自己的皮毛。他们把自己的皮毛拉来,换回一车丝绸与茶叶,再销往欧洲,他们一次能获得四倍以的利润。俄罗斯的皮毛也改变着大清贵族们的生活。在《红楼梦》里,贾府上下贵妇人们大多都穿着皮毛,而这些皮毛很多来自俄罗斯。

那么中国在《尼布楚条约》中获得了什么?

一,俄罗斯人退兵。

这就典型的用土地换和平。说实话,西伯利亚地区到今天都没有开发。在当时的清朝人眼里那都化外之地。皇太极建立大清之后,清朝在关外实际控制范围包括吉林、辽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至于黑龙江流域,清朝并没有实际控制,仅仅属于羁縻统治,让当地部落首领称臣纳贡。说实话,西伯利亚是极寒地区,连高原的游牧民族都不愿意去涉足,没有人会对这里感兴趣。清军入关后,此时清朝的主要方向是关内地区。西伯利亚的沙俄看到清军并没有外兴安岭地区驻守,所以他们便沿着黑龙江一路顺江东下,如过无人之境。抛弃大量无用的土地,换回两国的结束军事对峙,表面上看清朝人也获利了,因为在关外地区不需要大量的屯兵了,可以全力对付关内地区。

二,守住康熙皇帝的底线。

经过半个月的谈判,条约内容没有出康熙帝制定的范围。参与谈判的中方代表,大臣索额图受到康熙的嘉奖,满朝文武也大唱赞歌,将《尼布楚条约》视为大清外交上一个伟大的胜利,盛赞康熙帝的英明。这对康熙皇帝更好的统治大清帝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为当时清朝统治整个中国并不平静,《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得康熙大帝得到朝廷上下称赞,那么后来平定准噶尔叛乱,能长久统治中原大地,都与《尼布楚条约》签订有关系。可以说《尼布楚条约》康熙帝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以近代主权国家“中国”身份站到国际舞台。清政府获得雅克萨之战胜利后,为了维护和平虽做出了一些让步,但该条约更主要是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为中俄两国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带来长久的和平往来,贸易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当时中国的力量,事实上只能达到黑龙江北岸,还延伸不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中国人以辽东半岛为主要的势力范围,有耕种不完的肥沃土地,满人则更争先恐后入关去当中国的主人,没有人傻到去到冰雪荒原去开垦土地。而俄罗斯不同,他们一直生活冰雪荒原中,他们更是向往温暖的南方。所以他们要不停地向外扩展土地。《尼布楚条约》对俄国是一种阻堵,对中国是一种保卫。两个国家都获利了。

我们今天看来,《尼布楚条约》签订使中国丧失大片的土地,美丽的贝加尔湖,从汉朝苏武牧羊的地方,终于在清朝时失去了。领土的让步,带来的是俄罗斯人更加疯狂的侵略,他们似乎看清朝的软弱与对土地不珍惜。使中国失去最大的岛库页岛,还有整个个外兴安岭地区。以至俄罗斯人,真的站到黑龙江的岸边。假若今天这片属于我们会怎么样呢。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