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交友,20多万蒙古军队长期围攻?
开平交友,20多万蒙古军队长期围攻?
宋元襄樊大战,是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双方都拼尽全力在战术、技术上压倒对手,各种创新层出不穷。
假如从双方军事战术、技术斗法的角度来看,这场战役打上6、7年,也就不足为奇了。
襄樊地形,西靠山,其他三面靠汉水,又与对面的樊城互为犄角,自然易守难攻。
不过,从古至今,襄樊易手次数并不少,光南宋一朝,就曾数次易手!
地形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看你如何依托他来构筑防御。
在南宋抗元的防御体系中,襄阳是中路防御的战略支撑点。南宋调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营襄樊。
他们屯田、屯粮,保证襄樊自给自足的能力;同时,增兵修城。城内不断建造营房,扩大驻军;同时,加筑城墙。加固后的襄阳周围九里,对面的樊城周围四里半,防御力大增。
随后,宋军又在襄阳和樊城间深植立柱,以铁桥相连,既阻断敌军“插足”,又联络两城。
一句话,此时的襄阳兵精粮足、城高墙厚。
以当时的情况看,南宋的这个布局,襄樊不只是能守6年了,敌军根本就打不破!
首先,襄樊依托汉水,拥有优势水军的宋军可以随时支援,元军根本困不住襄樊。其次,靠山夹水,敌军不论来多少兵,受空间所限,每次能登岸作战的兵力都很有限,何以攻破坚厚城墙?
襄樊,困不死,也攻不破!足为大宋屏障!
元军的初期思路:以陆制水还是那句话,地形是死的,人是活的。
缺乏水战基础的元军要找到破解之道,也是要慢慢摸索的!
南宋襄樊的防御体系,显然是吃定了元军水军薄弱,无法封锁江面。
采石之役中的霹雳炮。自宋以来,远射、投石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水岸的陆军对江面水军的威胁大大增加。
宋元水战,如丁家州大战中,我们都会发现:元军沿岸发砲对宋水军的打击的威胁极大。
因此,元军的对策就是:以陆制水。通过在江岸造围墙、筑堡寨、立水寨,来封锁江面!
元军以经营榷场为名,在襄樊附近筑造工事,站稳了脚跟。并以此为依托,不断扩建,封锁江面。(吕文德也是昏了头,大宋要考核他的GDP吗?为了搞活经济,这种条件都答应)
蒙军开始在白河口等地筑垒,封锁江面。
从此,原本无孤绝之危的襄樊,陷入围困了。
滔滔汉水并没有让襄樊避免成为孤城。整个襄樊之战期间,宋军只有两次以非常方法进入襄樊。襄樊,在此战中就是一座孤城!单纯以陆制水破产,发展水陆联合作战。南宋援军奋力救援,城内宋军也拼力破围。
交战后,阿术发现不对劲了,他所依仗的蒙古军在这种地形打仗真不行,于是请调汉兵。
刘整多次建议“造战舰、习水兵”,蒙古人可能觉得这方法太笨,一直不肯采纳。
1269年7月,江水上涨、流速快,夏贵趁水入襄樊,运送了大量急需的物资!
这些,蒙古人明白了,江水原来这么任性,只靠立寨子扛不住呀!1270年,蒙古才采纳刘整建议,开始大造战舰,打造水军。
有了水军后,刘整就嚣张了,蒙古军依托水军掩护,汉水上建设实心台,上放置弩炮,控扼江面!
此后,水陆联合作战,成为后来灭宋战争沿江作战的主要套路。
宋军:靠悲壮的智慧支撑与蒙古军战略层面艰难的摸索发展相比,宋军的对策就悲壮得多。
先说正常套路吧。张世杰、夏贵、范文虎都出兵救过,但除了夏贵利用涨水混进去一次外,都被击退了。
尤其是,范文虎等人自恃与贾似道的关系,不愿听从李庭芝的调遣,“日携美妾走马击毯”。
宋军不要说像蒙古一样,在战略层面上调整,就是统一指挥都做不到!
领导无能,兄弟们只有依靠自己的热血了!
襄阳城内,为了保持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吕文焕派人潜水出去联络。
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偶然的机会,元军发现了这个套路,就让人在河边看着,发现有移动速度不正常的水草就捞上来!于是,勇士潜水的路被堵死了!
襄阳城外,李庭芝打探到汉水上游有一条叫青泥的支流可通襄阳。于是,让人100艘联体船。三艘一排,中间一艘装载货物,两侧都是无底船。又招募3000勇士,由张顺、张贵兄弟率领,勇猛进发。在激战中,蒙古军跳到两侧无底船时,纷纷落水,被宋军杀死。宋军英勇突破,射伤刘整,进入襄樊。襄樊士气大振!见到张顺的尸体,宋军无不感动鼓舞!可是,这支英勇的民兵,在随后试图联系范文虎里外合应时,被元军歼灭,全部壮烈牺牲!
面对志在必得,组织严密的蒙古军,大宋正是靠着这些勇士,悲壮地支撑着局面!
技术、战术创新的结果,压倒了悲壮的坚持在漫长的对峙中,悲壮的宋军逐渐削弱,而不断变革的元军优势不断加强。
首先,拥有强大水军的元军,有条件对襄樊城之间的连江铁桥攻击了!于是,在水军的掩护下,元军切断铁锁,焚烧浮桥,彻底切断了襄樊两城之间的联系。
这样,铁打的襄阳和纸糊的樊城分开了。
回回炮,成为压倒襄樊守军的最后一根稻草。1273年,元军用这种产自西域的回回炮,猛轰樊城。樊城城破,英勇的樊城守将死战到底,全部牺牲!
随后,元军又移炮轰襄阳。
外援断绝、犄角已失。或许是保全自己,或许是为了保全城中百姓,吕文焕投降。襄樊之战结束!
襄樊之战,南宋尽力了。
南宋精心打造的防御体系,是靠谱的。大宋将士也都是好男儿,血战到底,悲壮激烈。
依赖这些,襄樊坚持了6年。
对蒙元来说,要打败这种精良防御体系+坚强不屈战士组成的对手,只有不断革新战法,更新技术。而不论是技术应用,还是战术创新,都如十月怀胎,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就是襄樊大战持续如此之久的原因。
整个明代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是个什么来头?
沐王府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的创始人叫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沐氏子孙世代承袭云南王,镇守云南边陲280余年,与明朝政权相始终。沐氏子孙对巩固祖国西南边陲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在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
《鹿鼎记》提到韦小宝7个老婆中有一个名叫沐剑屏的,她的身份是云南沐王府的小郡主。沐剑屏是小说虚构人物,而沐王府却是真实存在的,沐王府第一代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明朝开国将领沐英。
沐英,生于1345年,自幼父母双亡,是一名流浪孤儿。1352年8岁的沐英流浪到濠州城,遇上了朱元璋,那时25岁的朱元璋与马氏膝下无子,两人见沐英可怜,便收其为养子。
朱元璋自己是苦孩子出身,也做过流浪儿,在乱世中九死一生,受尽战争饥荒之苦,所以对于沐英感同身受。由于沐英还没有名字,朱元璋给他取名为“朱文英”。
从此,朱元璋和马氏对他视如己出,倾心抚育。多年后定鼎中原时,朱元璋回忆起还饱含深情说:
“朕怜其孤且幼,特抚育如儿,夜卧同榻,数番鼾睡于朕怀。“
其实,当时的朱元璋收养沐英,有将他培养成接班人的想法。毕竟那时朱元璋过的是刀口舔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不奢望一儿半女,更没想到日后会当上皇帝。
此后,朱文英在朱元璋的悉心教导下,逐渐成长为军中一员骁勇威猛的大将,18岁出征,屡立赫赫战功,深得朱元璋的器重,不得不说朱玩璋教育很成功。
(朱元璋与马氏剧照)
洪武初年,朱文英被任命为大都督佥事,年纪轻轻就在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担任要职,可见其能力卓著,也说明朱元璋对他很信任。
当然朱元璋养子不只朱文英,他还陆续收养了朱文忠、朱文辉、朱文刚、徐司马、平安等。在开创大明王朝战争中,朱家养子们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堪称朱元璋有力的心腹精锐。
在平定天下后,朱元璋已经儿女成群了,亲生儿子也不少了(一共26个)包括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
于是,朱元璋令养子们改回原来的姓。朱元璋很会处理,每次养子立了功,就恩赏其恢复原姓,朱文英在镇守建宁时恢复为“沐英”。
朱元璋有了子嗣后,便不再把沐英视为继承人,大明江山自然要传给有血缘维系的真正朱家子孙。1368年,朱元璋创建明朝,封沐英为西平侯,赐予丹书铁券。
不管怎样,沐英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骁勇善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再加上与马皇后和朱标关系极好,对朱元璋又忠诚有加,让朱元璋对他非常倚重。
(黔宁王沐英)
尽管朱元璋称帝后,沐英一再被朱元璋找名目往外调,不让他待在京城。但当朱元璋真正需要他时,还是会尽可能信任他,对他委以重任,沐英也自然也会全力以赴。
比如,坐镇云南,戍守边疆。
由于元朝宽松政治制度,云南在明朝前就不是一个统一的行政单位,有多股不稳定的势力。除了元朝贵族梁王势力外,还有之前大理国段氏王族后裔,继续保有领地和很大权势,以及众多地方土司势力等,使得云南管理松懈。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沐英、傅友德、蓝玉3员大将率30万军队平定云南残元势力,元军大败,梁王饮鸩自杀。
云南平定后,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沐英继续一边平叛,一边让民众休养生息。
洪武十五年,云南全境平定,回归大明版图。
明朝在云南设置都指挥使、布政使司,划分云南为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县,置卫、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系统。
朱元璋还迁移一批中原大姓移居云南,当时有江南巨富就被他遣戍云南,以充实云南人口。
(沐英画像)
据明代《三迤随笔》记载,明军初平云南时,当地人口只有7万多户,后来从江南、中原等地迁来商贾士名后就多达20万户了。
但这样还不够,朱元璋有了新烦恼:云南是打下来了,如何治理成为一大难题。云南远在千里之遥,又独立了600多年,经济文化等与中原相差很大,如何有效控制它呢?
唐宋的管理方式是册封,元朝管理也仅限于与土著大姓接触,这都谈不上真正管理。真正有效管理就要中央直辖,派官员过去,才能把云南牢牢控制在大明版图之内。
说白了,就是在云南当地安插一个权力楔子。
所以,明朝迫切需要选派一个名臣重望者去镇守云南,执行中央政策,这个人必须对朝廷忠诚,地方治理能力好,谁能堪此大任呢?
(明朝治下的云南版图)
这个人选,沐英再合适不过了。养子镇守云南边陲,亲儿子要镇守北方,这个安排很合适!
平滇第2年,沐英回京时,朱元璋向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并关切询问:“官云南苦否?”
沐英淡定答道:
“云南不苦,四季如苦,冬不穿袄,夏至温和。那里的溪水清凉可口,喝多了也不肚子痛。
不过,臣还记得,打大理那天早上,将士心切,置生死于不顾,有百余将士打完仗后拉了一裤的稀”。
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亲生儿子也莫不如此!
(云南当时产大象)
洪武十六年(1383年),西平王沐英领命镇守云南。初入滇时各地土司时常发动叛乱,洪武十七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的几次云南土著叛乱,都被他轻松平定。
在征讨当地土司时,沐英曾面对百头大象围攻,由于火药装填慢,明军先进火器难以派上用场,由此沐英发明了著名“三段式”战术。
什么是三段式”战术?
就是把火枪手和弓箭手混编,分成前后3队,大象逼近时,第1队士兵集中射击,然后退到队伍后装弹药,第2队、3队再相继跟上。
如此火炮劲弩齐发,使得当地土司连连败退、损失惨重,沐英还生擒了37头大象。
如此战术确实很有创意、很给力。如此几番战斗下来,云南土司也被制伏得服服贴贴,不敢再生叛乱了。
还有,沐英在当地屯田耕种,教授文化,十年间屯田百万余亩,使西南边疆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到宣德年间,云南粮食除满足军需,还有大量盈余,他被当地百姓尊称为“沐王爷”,沐府自然就成了“沐王府”。
史书记载,沐英为人宽宏仁毅,居贵不骄,几乎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唯独喜欢养马。因此在明一代,云南战马充足,还可大量输送省外,为明朝的军备做了很大的贡献。
沐英,确实是一代让人尊敬的将才。
也难怪朱元璋听到养子在云南政绩后,将其召回京师表扬,不得不说朱元璋双商真高。在朝堂上,朱元璋当众拉着沐英的手赞叹:“使我对南方能高枕无忧的人,就是你沐英啊。”
沐英平定云南叛乱后,开启了他的第一代沐王府时代,此后沐家人一直在云南边锤戍守了近300年之久,一直尽忠职守到明朝灭亡,可说与明朝政权相始终。
沐王府,的确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突然去世,沐英与朱标感情深厚,闻之伤心欲绝,哭到呕血,终在云南病逝了,终年48岁。
消息传来,朱元璋悲恸不已,命长子沐春奉柩入京,追封沐英为黔宁王。据说一路上为沐英送葬的百姓多达数万人。
沐英去世后,其长子沐春接任镇守之职,朱元璋仍恐西南生变,几次当着朝臣面叹息,但看到沐氏子承父业,将云南打理得井井有条时龙颜大悦:“西南得人,朕无忧也”。
沐春死后,因无子嗣,其弟沐晟继任。
建文四年,朱棣篡位成功想削藩,但考虑到云南情况复杂,自己又新登基需要稳定,于是加封沐晟为黔国公,赐世系铁券,在制度上确定了沐氏永久镇守云南。
从沐晟开始,沐氏子孙世袭黔国公。
也就是说,从朱棣时代开始,沐氏虽然不是朝廷藩王,但在大明王朝政治体系中,已经将其视为藩王了,只是没有藩王名分而已。
沐氏,也是明朝唯一允许存在的异姓藩王。
到了沐氏第3代沐斌袭位时,朱家子孙已是第5代了,君臣关系渐于疏远,不再像朱元璋与沐英那般还有一层养父子关系加持的亲密。
这时的朝廷考虑到了要防着沐氏了。
1440年,明英宗向云南派出了首任云南巡抚丁璿,首任巡抚还有一个身份是督察院右佥都御史,也就是中央派到云南的钦差大臣,是监督云南三司和沐王府的。
如此才让朝廷有所放心。
但毕竟天高皇帝远,沐氏作为镇守一方的诸侯,势力逐渐庞大,沐氏子孙也良莠不齐,但基本上恪守祖训,尽职为大明王朝驻守边疆。在沐氏镇守期间,云南也没发生重大变化。
到了沐氏第十代,沐氏十世孙沐启元承袭黔国公后骄横跋扈、轻狂不法,纵容家奴残害百姓。云南巡抚看不过去,抓了其家奴。沐启元竟用火炮对准巡按公署,企图炮逼巡抚放人。
沐启元母亲宋氏闻此大惊失色,这可怎么了得,与朝廷对着干,岂不是将沐氏家族置于死地?于是宋氏大义灭亲、毒死儿子沐启元后,主动上书朝廷请罪。
如此,宋氏的另一个儿子沐天波成为了新的黔国公,他沐氏18个黔国公的最后一个,即云南沐王府的最后一任主人。
沐天波开始执掌沐王府时,正值崇祯17年(1644年)明朝灭亡之际,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而亡。
云南当地大小土司认为,明朝气数已尽,纷纷发动叛乱,最大一股势力叫沙定洲。沐天波的官军打不过,反被叛军赶出了大理城。
后来大西军在孙可望带领下杀入云南,打败沙定洲,迎回沐天波。但大西军那时与明朝不同心了,他们打下云南,但不还政给沐天波。
自此,云南就不再是沐王府的地盘,而变成了大西军的地盘。此时被孙可望架空了的沐天波投奔南明小朝廷,为永历帝朱由榔效力。
后来孙可望挟天子以自重,囚禁了永历帝朱由榔,沐天波、李定国等人拼死救出皇帝。
永历军队节节败退,朱由榔狼狈逃到缅甸,沐天波依旧陪在永历帝的身边,寸步不离。
1661年咒水之难爆发,缅甸国内发生政变,新任缅甸国王摆下“鸿门宴”邀请永历帝。沐天波陪朱由榔前往遭到围攻,奋力拼杀,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客死异国他乡。
沐天波曾经说过要与大明共存亡,此后不久南明小朝廷被清朝剿灭,实现了沐王府最后一代主人沐天波的誓言。
(云南沐王府)
对于沐天波舍生忘死、忠肝义胆的举动,清初学者邵廷采这样评价:
“跋涉从亡,流离异域,不屈以死,见危授命,斯亦无愧其祖宗矣。”
沐天波忠贞不二、不屈而死,无愧沐氏列祖列宗,无愧大明王朝,也无愧汉家冠冢。这是对沐天波的极高赞誉,也是对为大明王朝镇守云南近300年的沐氏子孙的充分肯定。
沐氏子孙对大明忠心耿耿,为大明辛苦镇守云南边陲,从沐王府第一代先祖黔宁王沐英到最后一代沐天波,完全就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沐王府与大明王朝的政权相始终,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唯让人们念念不忘的想必就是沐王府的第一代主人-沐英。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7月24是什么纪念日?
7月24日历史上事件精选
1783年7月24日,拉丁美洲民族英雄玻利瓦尔诞辰
1802年7月24日,法国作家大仲马诞辰
1828年7月24日,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诞辰
1878年7月24日,开平矿务局成立
1886年7月24日,中英签订《缅甸条款》
1901年7月24日,衙门正式改为外务部
1923年7月24日,洛桑条约签署
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在上海逝世
1959年7月24日,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展开厨房辩论
1977年7月24日,作家何其芳逝世
1980年7月24日,中央在中南海开办科技讲座
1985年7月24日,第一位漂流长江的人尧茂书触礁身亡
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
1996年7月24日,澳天文学家测算宇宙年龄应为110亿岁
1998年7月24日,美国国会大厦发生枪击事件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谁对国家贡献更大?
谢谢邀请
曾国潘、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谁对国家贡献更大?
这四个人都是晚清中兴的“四大名臣。”他们中有的人有惊人的业绩,清朝的中后期他们各人的作用都不一样,但当时都是不可或缺的风云人物,他们中有的人对清朝有重大的贡献。但有的人确毁誉参半,这就是晚清时期举足轻重的四个人物。
1,曾国潘(1811年11月26日一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第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创立者和统帅。曾国潘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候,谥号“文正”,后世称为“曾文正”。曾国潘较有名的是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攻战南京,追剿捻军,镇压叛匪,挽救了清朝覆灭,并且主办洋务,同治六年(1867年)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人们对他的不满主要是处理天津教案,向法国人低头的做法,朝野对他的做法非常不满。但是,他的功绩是主要的,身后深受人们的追捧!
并且还有不朽的著作《曾国潘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2,左宗棠(1812年11月10一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称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军事家和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潘等人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左宗棠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推动新疆置省。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静候。
他的主要功绩是:东平闽浙,西靖陕甘,进军新疆。特别是进军新疆是在朝庭没有银子支撑,而是让他自筹资金军费,几经波折,清庭最终下诏令户部拨款200万两、各省l 协饷300万两,准左宗棠自借洋款500万两。但经费仍不足,左宗棠又曾于1877年(光绪三年),1878年(光绪四年),1881年(光绪七年)三次为西征军借洋款,他找大商人胡雪岩担保借款1375万两,另通过胡雪岩向华商借款846万两。
收回新疆是左宗棠最大的功劳!
3,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一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义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民间又称李老二先生。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西式海军一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
李鸿章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巜马关条约》、巜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901年11月7日病逝于北京。对于他的评价毁誉参半。
4,张之洞(1837年9月2日一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
他的主要功绩是:清流首领,抗击法军,兴办洋务运动,积极投身中日战争,提出:“购兵船、借洋款、结強援”三功主张。参与变法,镇压义和团起义,中枢重臣;改革教育,修筑铁路,学习法律,在湖广总督,名气更大,兴办“汉阳铁厂”。
张之洞是个清官,而“爱才好客”,做了数十年封疆大吏,到死“家不增一亩”。在职时一心为国,为了国家利益,在甲午海战之前先后向李鸿章和朝庭皇帝上书无数,提出了很多治国方略,但基本上未被采纳。但清廷对他身后有很高评价,清廷上谕:1,公忠体国,廉政无私。2,提倡新政,利国便民。
社会上对张之洞的评价更高,是一个爱国亲民的好官,
综上所述,晚清四大名臣中对国家贡献最大的肯定数左宗棠莫属,光是收回新疆的功能就能彪炳千古,为中华民族增加领土面积160万平方公里,而且各种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直挿中亚战略要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国土高边疆,为我国国土面积重要的“压仑石”。也是保卫中华龙脉发源地“昆仑山”的坚固围墙。
拜高踩低的人的心理?
捧高踩低的人大多数应该是羡慕嫉妒恨的心态
捧高踩低的人说说
1、间歇性郁闷症发作期间,生人勿扰,熟人勿找。
2、“你喜欢我天使的脸孔,还是魔鬼的身材?”“我就喜欢你这种幽默感。”
3、爱情真可贵,婚姻可真贵。
4、爱在孤独中绝望,在绝望中坚强,坚强后继续不停,想着他。(歌词)
5、白里透红,与众不同。自做多情孔雀开平。
6、别人都说我长得天生励志!
7、别在我的坟前哭,脏了我轮回的路。
8、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
9、不理不理,当猪处理。讽刺人的话,经典搞笑语句
10、长得丑不是你的错,是你爸妈的错,但是你跑出来吓人,那就是你的错了。
目标越接近,困难越增加。
但愿每一个人都像星星一样安详而从容地不断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
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作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作者:歌德 尚未实现的崇高目标,要比已经达到的渺小目标尤为珍贵。
目标越接近,困难越增加。但愿每一个人都像星星一样安详而从容地不断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
歌德 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作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作者: 歌德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