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结婚礼仪风俗,撞肩礼习俗

2023-03-06 14:40:04 50阅读

河南结婚礼仪风俗,撞肩礼习俗?

双方整理衣服,双方同时上前,左腿同时跨出一步使双方身体交错,先由一方左肩碰另一方右肩(轻轻擦一下)。然后左腿收回,换右腿跨出一步,再由一方右肩碰另一方左肩。礼毕,双方归位接着寒暄,或者主人请客人入坐。

有时候,为表示热情双方在撞肩的同时还会双手环抱肘部,一般因礼节程度而定。

河南结婚礼仪风俗,撞肩礼习俗

河南服饰民俗特点?

河南自古以来,很重礼仪,传统的婚丧嫁娶以及现代的家庭礼仪社会礼仪都使河南的礼仪风俗在对古代礼仪扬弃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加丰富多彩。服饰载礼,重视礼仪的地方,对服饰的讲究更是不言而喻,河南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河南服饰的冠巾、衣裳、鞋袜、饰品,甚至儿童的服饰,如各地传统的婚俗中都穿红色旗袍,“背新娘”“抢亲”等,演变到现在很多地方穿西方婚纱,但是举行婚礼的方式还是我们传统的方式,并没有改变。我们的 礼仪,服饰习俗也在继承中变异。另外,河南很多地方的老人习惯在端午节的时候缝装着艾叶和香粉等的“香袋”让自家的儿童戴在一边胳膊上,象征避邪吉祥等,其发展和体现都可以说是中国礼仪和服饰民俗的一个缩影

商丘随份子钱一般是多少?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同样像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随份子的情况也会经常遇到,那么我们就看看商丘地区的人们随份子是什么样的。

在商丘一般遇到了喜事,就会给亲朋好友随份子钱,而随份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结婚的时候会随份子钱,在商丘通俗地讲也叫做寿头,其实就是新郎新娘结婚的仪式。

一般像亲戚的话,就看远近关系了,少的话50—100,多的话像几千的也都很长见,一般亲戚随份子钱都是在寿头的时候给的,而如果是朋友或者是邻居都是提前给,一般不会在寿头当天给。

还有另外一种随份子钱,就是喜得贵子的时候,人们也会给孩子办满月酒,也俗称圆酒,这时候商丘人也实行随份子钱,但是商丘人圆酒只办酒席请亲朋好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仪式,所以说这个份子钱也会提前给,一般邻居朋友都是50~200,而亲戚的话也都实在100~500之间。

你们那儿随份子钱都有什么规矩啊,和我们这儿的一样吗?

有什么事情是你来到河南才知道的?

1:河南人大都是古道热肠的,被中原文化浸润过的朴实百姓还是大多数。

2:顾家、勤奋、坚韧,隐忍,实在是典型的河南人形象。

3:河南风比较大,基本上所有的人皮肤都干燥易皲裂,农村的人尤其严重。

4:河南人的道德标准高,如果亲戚朋友圈里这人不“正干”(黄赌毒,骗,游手好闲)人们是会主动隔离的。

5:去河南,早餐一定首选胡辣汤,条件好的加牛肉,条件一般的就喝素的。

6:河南人对说谢谢很谨慎,比如对亲朋好友就不能随便说谢谢,否则见外。

7:河南人还有一个性格特点,就是特别内敛,公私分得特别清楚,不喜欢麻烦别人。

8:河南每个人似乎都在琢磨如何上进,再没出息的人也做不得懒汉,所以河南人也过得累,尤其是河南男人更累。

9:河南人多数没有享受的习惯,喜欢存钱,不太会享受生活。

10:河南人恋乡情结重,很多人在县城、市区买了房子,但是仍会想着在老家盖房子。

11:河南的人真的多,每年参加高考的人就有100多万。

12:河南的学生压力真的很大,人很多,学校少,大家都很努力地想往外考。

13: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

14:河南90后独生子女较少,大多有兄弟姐妹。

15:在河南,基本不怎么吃酸菜。

16:河南电视台是黑河南的前沿阵地。自黑的典范!跟山东卫视有得一拼。

17:河南称呼人很有特色,男生一般就叫“乖”,或者是“娃儿”,女生就是“小闺女儿”,也有称呼为“妮儿”的。

18:郑州在河南是独一档的存在,比河南其他城市要发达一大截。

19:河南的方言差异较小,河南话在省内几乎都可以听懂。

20:河南人爱吃面,早中晚饭都能吃面条,街上到处是面馆,而且碗特别特别大。

21:河南从地理划分上属于北方,但河南人更愿意把自己划分为中原人。

22:饭点路上熟人碰到你了问你喝汤木有,就是问你吃饭木有。在河南,喝汤≈吃饭(不单指吃米饭,可以是汤,可以是粥,可以是面条)。

23:中国九大名剑都产自河南驻马店老乡的西平棠溪。

24:河南的路上电动车特别多。好多人都骑电动车出行,包括学生。

25:郑州乃至河南的药店大多都是“张仲景大药房”。

26:郑州的小油条会刷新你对油条的认知,和火锅、胡辣汤都是绝配。

27:在郑州,巴奴火锅比海底捞火锅更受欢迎。

28:郑州很多公交车都留有专门给手机充电的usb接口。

29:郑州公交车上可能是全国让座现象最普遍的地方。

30:河南大学不在郑州,在开封。

31:河南烩面被誉为“中国十大最好吃的面”之一。

32:胡辣汤中以方中山胡辣汤口味最辣,最好吃的还是逍遥镇的。

33:路上到处能看到的宇通客车,产自河南郑州。

34:水煎包是河南独有的小吃品种。

35:河南本地人最爱喝的牛奶品牌上当地的花花牛。

36:河南足球文化盛行,校园足球普及率全国第一。

37:郑州大学,被称为最美校园之一,也是河南唯一一所211大学。

38:郑州常年在修路,交通较拥堵,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郑州郑州,天天挖沟”。

39:除了烩面和胡辣汤,河南人对大盘鸡也情有独钟。

40:河南的食品业比较发达,我们常吃的思念水饺、三全水饺、卫龙辣条都是河南的品牌。

有些地方不让女性上桌吃饭?

首先我想说的是:“不是不让女性上桌子吃饭”,而是有些女人长期养成的习惯。

比方说,我妈妈就是这样的人。打我记事起,我妈妈在吃饭时,要么就是蹲在地上,要么就是坐在客厅的小凳子上。

那时候,我们还小,兄弟姊妹共五个,加上我爸妈一大家子七口人。记忆中,每当到了吃饭时,我妈妈总是先给我们几个小孩夹好菜,将每个人都安顿好了后,自己才开始吃饭。并且从来没见她在桌子上就餐。

家里的大桌子上,永远坐着的是我爸和我(我是家里的长子)。其他几个弟妹偶尔也上桌子。

不单是我们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妈妈不上桌子,即使是家里来了客人,我妈妈在厨房忙碌好了后,也从来不上桌子,而且大多时候都是要等客人吃好了后,她才开始吃饭。

为此,我曾经不知道说了我妈妈多少次,甚至于我还用激将法说过妈妈,就像是过去的童养媳一样,可她还是我行我素不上桌子。说的狠了,她偶尔还会发几句火,叫我们吃我们的,说吃饭都堵不住我的嘴。还说,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习惯,在桌上吃饭会吃不下去!

说的多了,知道妈妈不管我们怎么说,她也不上桌子,到后来我就再也不说了。

我家不但我妈妈是这样,我的姐姐也是从小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吃饭也从来就不上桌子。

若说她们是个很可怜的人吧,也不对。在现实生活中,我妈和我姐在家里,其实都是很强势的人。比方说,家里的财政大权向来都是她们掌管,平时说话声音很大,偶尔发起火来,一大家子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都不敢吱声。

所以说,并不是我们家里有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吃饭不上桌子,而是她们从小就养成的习惯。

家里遇到这种比较“拧巴”的女人,我敢说,即使是买三张桌子将客厅摆满,她们依旧还是不会在桌上吃饭。

到了我这一辈,自从我儿子上学后,我就立下了规矩,无论是谁都要上桌子吃饭,不管是谁没有回来都不准开饭。并且在一家人吃饭时,都要交流当天的思想,不允许闷声不响地低头吃饭。

我儿子家现在也是这样。

我是不是有点过份严苛了?您的妈妈是不是也和我妈妈一样?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