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卖的学生多少钱,学校附近开个文具店赚钱吗?
出来卖的学生多少钱,学校附近开个文具店赚钱吗?
理论上,是赚钱的,因为毕竟守着一大堆的潜在用户。
往前推十年来说,每个学校门口不是一对文具店、书店什么的,别管有多少个,只要用心经营,在那个年代都会有不错的收入。
那个年代,交通不太发达,信息流通也慢,买什么东西,一般都是就近,找个口碑不错的,一去就是一群学生,那时候的文具店开在学校门口实属正常,而且想开文具店,也都会往学校门口附近凑。
而且,我记得那时候的超市里面,文具类的商品很少,远没有一些文具店丰富,超市里的大多是生活用品,文具类的也有,不过也就是一些圆珠笔、高端钢笔什么的,像文具盒,文具袋,书皮这些东西,都没有文具店里的种类多。
也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书皮?现在学生包书皮的又有几个?那个时候一本书可是很珍贵的。
实际上,在现如今,文具店开在学校门口还真不一定能赚钱,或者说,开文具店的,现在的生意都不怎么样。
为什么呢?
一是超市里面全线上架了这些东西,只要是跟学习有关的工具,超市里一应俱全,一般父母去超市,都会带着孩子顺便买这些东西,很少有人再去单独光顾文具店了。故而,文具店就算开在学校门口,生意冷清也很正常。
在一方面就是现在的网络购物,对实体店冲击很大,实体生意原来越难做,文具店也不例外,原先门可罗雀的文具店,如今大多是店广人稀,那些一直开文具店的老板,也大多有线上店铺。
最后一个就是,现在的学校管制也严,开在学校里面还好,不过没点关系,也甭想将文具店开在学校里面。开在学校外面的文具店,已经不吃香了,学校限制学生的外出、学生自由时间减少、家长一般都是统一购买等等因素,导致现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也不吃香了。
要说,现在在学校门口还能顽强生存的,可能就是书店了吧,卖各种辅导书籍,课外读物的什么,而且开在中学门口最佳。
文具店也一样,真想开个文具店的话,找个中学门口,可以试试,前提是,这个学校不是那种封闭式学校。
大学生第一次兼职的经历和感受是怎样的?
我记得第一次大学兼职是国庆去给店里发传单,每天6点多起床,达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转公交,8点到店里。我木讷的站在街上拿着传单发给路过的每一个人,大路上人来人往,行色匆匆,在广州这种城市,每个人都好像充满了焦虑感,仿佛一分钟的耽误都是对生命的浪费,很多人在我还没开口前就抬手拒绝了我,我只能尴尬的笑一笑。
阳光刺眼而毒辣,水泥路被嗮得发烫,我身上一流汗便打湿了衣服,黏黏的衣服粘在身上那是说不出的难受。这样的时间一天要做8小时,每分钟都让我难以忍受。晚上回到学校宿舍,人像漏气的气球一样,提不起任何精神。这样的疲惫每天换来的不过也才百来块钱,这是我第一次感到社会劳动力的廉价。
因为家庭的不宽裕,生活费上的挤据,大学我做过各色各样的兼职。它们让我大学的生活能过的相对滋润一些,但不得不说我也失去了很多。朋友啊,如果你的家庭能让你的大学生活暂时不需要为了温饱而考虑的时候,我觉得大学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做兼职上面,读书是能让人快速成长不需要太大代价的唯一途径,而大学4年是我们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段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光,不要浪费它。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我打算花几千块钱学个小吃?
民以食为天,我认为只要你花几千元去学习小吃,手艺好,会经营一家小吃店的话肯定是能赚到钱的。
我给你分享一个我身边做小吃赚钱的例子,我朋友是原先是在索菲亚做职员的,在2019年5月份辞去了索菲亚的工作,随后进入了经商行业,做起了生意。
他首先是花6000元去学习了专门做凉拌菜的手艺,学习了1个半月的时间,出来之后就自己起火炉了。
花了2.1万元,开起了一家小店面,专门做凉拌菜的,他们买10元一斤,自己成本大约在3.5元左右,净利润大约在65%左右。
现在已经经营了5个月时间,现在生意已经稳定下来了,每天可以卖400元~900元之间,净利润平均下来到手300多点,平均每个月在1万元左右,这个收入已经是非常稳定的。可以想一想一个凉拌店每天利润都有几百元,这种利润是非常高了。
其次还有一个人就是专门做包子生意的,包子1元,1.5元一个,另外还卖哪些糯米包,糕点等之类的。从早上开始开店,直到晚上7点收档,每天经营13个小时左右。他这个利润每天同样有200~400元的利润,每个月稳稳当当的有几千元收入,总比打工商。
通过我身边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做小吃店是可以赚到钱的。毕竟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确实有道理的,只要你搞得小吃有特色,而且还会经营一家店面,这样肯定是能赚钱的。
人每天都是要吃东西的,也是每个人的必须品,只要你搞得小吃能符合当地人的口味,相信很多人都会找过来吃,生意旺起来了,害怕赚不到钱吗?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现在可以摆地摊了?
工资没八千,不如摆地摊;十年打工一场空,摆摊三年变富翁;工作不好找,地摊搞一搞~
最近,地摊经济刷爆了整个朋友圈。走在路上,摆摊的人也多了起来。
“90后女子摆地摊日卖4千”、“机构英语老师街边摆摊日挣近千”、“大排档业主每天收入三万元”……这些爆赚的消息让人心痒痒。
再加上城管的热情邀请,不少人都嚷嚷着自己要去练摊儿了。
不过,不是谁都能摆地摊的,摆摊第一步,是首先决定自己要做什么生意。
假如你目前的职业去摆摊,能做什么生意?
思路宽广、脑洞大开的网友,已经替我们想好了,手脚快的,已经开始行动了。
@北大研究生:业余时间摆摊卖书,买一本书讲一道题,不仅能锻炼自己,还能帮助小朋友。
@新世纪小画家:摸一次,十块。
@爱吃水果的学长:通信工程,手机贴膜、越狱刷机。
@程序员:摆摊修电脑、卖假发。
@某律师:律师摆摊,法律咨询、代写诉状、代理出庭、邻里矛盾调解、婆媳关系处理、家庭危机化解……
@老板:老板卖大饼,又大又香!
@火锅店小掌柜:不用如果了,已经在摆摊儿啦哈哈。
我的专业知识,嗯...
1.火锅店经营者的知识,让我从经营一个店铺的角度去摆一个地摊儿;
2.军旅的专业知识,让我学会了坚持不放弃;
3.播音的专业知识,让我能够说好一口普通话(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
@大垃圾狗剩:新闻学子摆摊。
@螃蟹1只爪8个:我专业是财会,来来来,瞧一瞧看一看啊,过了这条路就没有这个摊了啊!多才多艺童叟无欺,帮你数钱到手软,帮你隐藏私房钱,各位大哥大兄弟,有私房钱交给我,你媳妇绝对发现不了呀。
@白夜回响:新媒体编辑,帮小学生写作业,有没有了解一下的?
@夜色:我家先生,胸部肿瘤外科医生:卖猪肉。我,分子生物学:卖分子料理。
@松鼠濑尿虾:语言文学,测字算命,代写家书,纠正“的地得”。
有人说,既然我都去摆摊了,为什么还要做和我现有职业相关的,大好的机会不如体验一下各式各样的职业,实现白天在公司无法实现的梦想,比如卖烤冷面、凉粉、煎饼果子、算卦等。
毕竟上半年宅家的日子,大家都成功“转行”了:学会了各类美食,学会了琴棋书画,学会了剪视频、剪头发、学会了手工……
走过的路都算数,没有一步是白走的,学过的技能,没准哪天就用上了。
看看那些年大佬们摆过的地摊,现在他们都身价过亿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光盘、录音带是大佬们热衷摆摊的商品。
现在,地摊上最热的品类是日用百货、内衣、数码、美妆、个护家清、玩具。
或者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在淘金热中,真正赚钱的不是淘金者,而是卖铲子、卖牛仔裤、卖水的人,不如卖卖摆地摊相关配套产品、新摊主速成攻略?
摆摊是个技术活,决定好了要卖什么,还不能少了营销思维。
物有所值并不等于卖便宜货,高性价比才是摆地摊的真相。摆摊跟任何生意都一样,第一掌握人流量的方位,第二掌握人群的需求,第三制造噱头聚焦用户注意力。接下来,如果你的产品性价比足够,成交只是分分钟的事。
不过,在全民练摊的时候,同行太多,竞争太激烈,大家能想到的稀奇玩意恐怕也不多了。大街小巷的小摊同质化严重,人们口袋里的钱也有限,真没那么容易挣到钱。
小职觉得,人间实苦,对迫于生计的贩夫走卒来说,摆摊是他们的活口。
如果把摆摊当成主业,可能挣的钱还没有正经上班来得稳定。那些摆摊一个晚上能赚几千上万的人,算是地摊届的马云了,那样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对于有工作的小伙伴来说,摆摊可以当做一个不错的副业,下班后去赚赚零花钱或者体验一下生活。
文章来源:职域服务号(0~3岁年轻工作者职业成长平台)
原标题:城管喊你摆摊了,你的职业去摆摊能做什么生意?
94年飞天茅台值多少钱?
先回答题主的问题,
1994年是茅台产量大增的一年,所以并不是非常稀有,但是考虑到现在茅台的稀有程度,一瓶定价4300元是合理的,这相比1299的现在市场价可是增值三倍,题主可能后悔为什么不多收藏几瓶吧。
然后,我们说说白酒拍卖的问题。
说到酒类拍卖,我们脑中最常出现的就是 法国红酒拉菲的天价拍卖,尤其是1982年的拉菲更是拍卖行最受欢迎的标的物。
那拉菲的拍卖价有多少钱呢?
2014年,美国施氏佳酿(Zachys’)举办的纽约春季拍卖会上,拍卖会的顶级酒款包括一箱由原木箱包装的1982年拉菲(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售出$41,650。
不过,这个看似天价的拍卖价格和9月份的汾阳酒博会上拍卖的汾酒一比就成了小巫见大巫。
9月28日上午,在2017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上,一坛1987年封藏的头锅原浆汾酒以320万元的高价卖出,创造清香型白酒竞拍史上最高单价。
1978年的汾酒原浆
这样相比之下,41,650美元的拉菲实在不是一个量级的拍卖。
这坛66度头锅原浆汾酒,是每年秋后开始酿造蒸馏的第一批原酒,且在接酒时斩头去尾、保留了原酒精华,每年产量本就稀少,能够存放30年的更是少之又少,具有超高的收藏价值。能够获得这样一坛极品白酒,实属不易。
而且,这坛酒是由110岁高龄的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领衔,与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先生、总经理谭忠豹先生三人的共同签名背书,是一坛独一无二的“大师联名酒”,具有非凡的意义。
这次的拍卖是2017汾酒封藏大典的重头戏,最终拍品由著名企业家、新华都购物广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国以320万元的天价抢下。每克酒价值320元,等同于每克黄金的价值。
汾酒的本次拍卖创造了白酒拍卖新的记录,在拍卖现场,金志国先生豪情抢收30年份的头锅原浆汾酒,是对66度头锅原浆这一酒中极品的品质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藏酒人对白酒的信心。
白酒看重的是文化底蕴,相比红酒更为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自然也就更受欢迎。
无独有偶,在此前一天的中国酒协八大名酒拍卖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老酒收藏爱好者纷纷举牌,竞争激烈,老八大名酒系列套装拍卖价格连创新高。
45套老八大名酒,分17组拍出,无一流拍。总起拍价90万元,成交价340.4万元,溢价250.4万元。
在汾酒股份公司董事长谭忠豹看来,老酒收藏需要务实,更需要开放;老酒收藏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老酒收藏需要继承其历史文化基因,更需要赋予其时代价值。
这也就不难理解,中国老酒拍卖屡创新高的现象。
一坛老酒虽然不言不语,但它可以传递给我们丰富的信息,可能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也可能是一次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老酒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就像一座丰碑,一位充满智慧的哲者,它甚至会提醒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在拍卖价格上自然也是水涨创高,超过拉菲也是自然而然的。